民訴司法解釋90條
第九十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專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屬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後果。
❷ 《民訴法》關於再審的最新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08〕14號 2008年11月25日公布 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為了保障當事人申請再審權利,規范審判監督程序,維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2007年10月28日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結合審判實踐,對審判監督程序中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作出如下解釋:
第一條 當事人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內,以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所列明的再審事由,向原審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二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的申請再審期間不適用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
第三條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再審申請書,並按照對方當事人人數提出副本。
人民法院應當審查再審申請書是否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再審人與對方當事人的姓名、住所及有效聯系方式等基本情況;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及有效聯系方式等基本情況;
(二)原審人民法院的名稱,原判決、裁定、調解文書案號;
(三)申請再審的法定情形及具體事實、理由;
(四)具體的再審請求。
第四條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身份證明及相關證據材料。
第五條 案外人對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確定的執行標的物主張權利,且無法提起新的訴訟解決爭議的,可以在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或者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利益被損害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作出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在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的規定處理。
第六條 申請再審人提交的再審申請書或者其他材料不符合本解釋第三條、第四條的規定,或者有人身攻擊等內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的,人民法院應當要求申請再審人補充或改正。
第七條 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符合條件的再審申請書等材料後五日內完成向申請再審人發送受理通知書等受理登記手續,並向對方當事人發送受理通知書及再審申請書副本。
第八條 人民法院受理再審申請後,應當組成合議庭予以審查。
第九條 人民法院對再審申請的審查,應當圍繞再審事由是否成立進行。
第十條 申請再審人提交下列證據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新的證據」:
(一)原審庭審結束前已客觀存在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
(二)原審庭審結束前已經發現,但因客觀原因無法取得或在規定的期限內不能提供的證據;
(三)原審庭審結束後原作出鑒定結論、勘驗筆錄者重新鑒定、勘驗,推翻原結論的證據。
當事人在原審中提供的主要證據,原審未予質證、認證,但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應當視為新的證據。
第十一條 對原判決、裁定的結果有實質影響、用以確定當事人主體資格、案件性質、具體權利義務和民事責任等主要內容所依據的事實,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基本事實」。
第十二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五)項規定的「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是指人民法院認定案件基本事實所必須的證據。
第十三條 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或司法解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六)項規定的「適用法律確有錯誤」:
(一)適用的法律與案件性質明顯不符的;
(二)確定民事責任明顯違背當事人約定或者法律規定的;
(三)適用已經失效或尚未施行的法律的;
(四)違反法律溯及力規定的;
(五)違反法律適用規則的;
(六)明顯違背立法本意的。
第十四條 違反專屬管轄、專門管轄規定以及其他嚴重違法行使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七)項規定的「管轄錯誤」。
第十五條 原審開庭過程中審判人員不允許當事人行使辯論權利,或者以不送達起訴狀副本或上訴狀副本等其他方式,致使當事人無法行使辯論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十)項規定的「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但依法缺席審理,依法徑行判決、裁定的除外。
第十六條 原判決、裁定對基本事實和案件性質的認定系根據其他法律文書作出,而上述其他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變更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十三)項規定的情形。
第十七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是指除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四)項以及第(七)項至第(十二)項之外的其他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導致案件裁判結果錯誤的情形。
第十八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是指該行為已經相關刑事法律文書或者紀律處分決定確認的情形。
第十九條 人民法院經審查再審申請書等材料,認為申請再審事由成立的,應當徑行裁定再審。
當事人申請再審超過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的期限,或者超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所列明的再審事由范圍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再審申請。
第二十條 人民法院認為僅審查再審申請書等材料難以作出裁定的,應當調閱原審卷宗予以審查。
第二十一條 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情需要決定是否詢問當事人。
以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為由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詢問當事人。
第二十二條 在審查再審申請過程中,對方當事人也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列為申請再審人,對其提出的再審申請一並審查。
第二十三條 申請再審人在案件審查期間申請撤回再審申請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申請再審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詢問,可以裁定按撤回再審申請處理。
第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申請再審事由不成立的,應當裁定駁回再審申請。
駁回再審申請的裁定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終結審查:
(一)申請再審人死亡或者終止,無權利義務承受人或者權利義務承受人聲明放棄再審申請的;
(二)在給付之訴中,負有給付義務的被申請人死亡或者終止,無可供執行的財產,也沒有應當承擔義務的人的;
(三)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協議且已履行完畢的,但當事人在執行和解協議中聲明不放棄申請再審權利的除外;
(四)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可以另案解決的。
第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查再審申請期間,人民檢察院對該案提出抗訴的,人民法院應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的規定裁定再審。申請再審人提出的具體再審請求應納入審理范圍。
第二十七條 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申請再審事由成立的,一般由本院提審。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也可以指定與原審人民法院同級的其他人民法院再審,或者指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第二十八條 上一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的影響程度以及案件參與人等情況,決定是否指定再審。需要指定再審的,應當考慮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以及便利人民法院審理等因素。
接受指定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程序審理。
第二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指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一)原審人民法院對該案無管轄權的;
(二)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三)原判決、裁定系經原審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作出的;
(四)其他不宜指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的。
第三十條 當事人未申請再審、人民檢察院未抗訴的案件,人民法院發現原判決、裁定、調解協議有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等確有錯誤情形的,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的規定提起再審。
第三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按照第一審程序或者第二審程序審理再審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應當開庭審理。但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的,雙方當事人已經其他方式充分表達意見,且書面同意不開庭審理的除外。
第三十二條 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再審案件,應分別不同情形進行:
(一)因當事人申請裁定再審的,先由申請再審人陳述再審請求及理由,後由被申請人答辯及其他原審當事人發表意見;
(二)因人民檢察院抗訴裁定再審的,先由抗訴機關宣讀抗訴書,再由申請抗訴的當事人陳述,後由被申請人答辯及其他原審當事人發表意見;
(三)人民法院依職權裁定再審的,當事人按照其在原審中的訴訟地位依次發表意見。
第三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具體的再審請求范圍內或在抗訴支持當事人請求的范圍內審理再審案件。當事人超出原審范圍增加、變更訴訟請求的,不屬於再審審理范圍。但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當事人在原審訴訟中已經依法要求增加、變更訴訟請求,原審未予審理且客觀上不能形成其他訴訟的除外。
經再審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重審後,當事人增加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第三十四條 申請再審人在再審期間撤回再審申請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裁定準許的,應終結再審程序。申請再審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裁定按自動撤回再審申請處理。
人民檢察院抗訴再審的案件,申請抗訴的當事人有前款規定的情形,且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再審程序;人民檢察院撤回抗訴的,應當准予。
終結再審程序的,恢復原判決的執行。
第三十五條 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再審案件時,一審原告申請撤回起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裁定準許的,應當同時裁定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
第三十六條 當事人在再審審理中經調解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經各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原判決、裁定視為被撤銷。
第三十七條 人民法院經再審審理認為,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應予維持;原判決、裁定在認定事實、適用法律、闡述理由方面雖有瑕疵,但裁判結果正確的,人民法院應在再審判決、裁定中糾正上述瑕疵後予以維持。
第三十八條 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再審案件,發現原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或者認定事實不清的,應當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但原審人民法院便於查清事實,化解糾紛的,可以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重審;原審程序遺漏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且無法達成調解協議,以及其他違反法定程序不宜在再審程序中直接作出實體處理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重審。
第三十九條 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應予改判。
申請再審人或者申請抗訴的當事人提出新的證據致使再審改判,被申請人等當事人因申請再審人或者申請抗訴的當事人的過錯未能在原審程序中及時舉證,請求補償其增加的差旅、誤工等訴訟費用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請求賠償其由此擴大的直接損失,可以另行提起訴訟解決。
第四十條 人民法院以調解方式審結的案件裁定再審後,經審理發現申請再審人提出的調解違反自願原則的事由不成立,且調解協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應當裁定駁回再審申請,並恢復原調解書的執行。
第四十一條 民事再審案件的當事人應為原審案件的當事人。原審案件當事人死亡或者終止的,其權利義務承受人可以申請再審並參加再審訴訟。
第四十二條 因案外人申請人民法院裁定再審的,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案外人應為必要的共同訴訟當事人,在按第一審程序再審時,應追加其為當事人,作出新的判決;在按第二審程序再審時,經調解不能達成協議的,應撤銷原判,發回重審,重審時應追加案外人為當事人。
案外人不是必要的共同訴訟當事人的,僅審理其對原判決提出異議部分的合法性,並應根據審理情況作出撤銷原判決相關判項或者駁回再審請求的判決;撤銷原判決相關判項的,應當告知案外人以及原審當事人可以提起新的訴訟解決相關爭議。
第四十三條 本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本解釋未作規定的,按照以前的規定執行。
❸ 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88條和第90條,是否相沖突
88條:多份生效法律文書確定金錢給付內容的多個債權人分別對同一被執行人申請執
行,各債權人對執行標的物均無擔保物權的,
按照執行法院採取執行措施的先後順序受償。
多個債權人的債權種類不同的,基於所有權和擔保物權而享有的債權,優先於金錢債權
受償。有多個擔保物權的,按照各擔保物權成立的先後順序清償。
90條:被執行人為公民或其他組織,其全部或主要財產已被一個人民法院因執行確定金
錢給付的生效法律文書而查封、扣押或凍結,
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或其他財產不足清償全部債務的,在被執行的財產被執行完畢前,對該被執行人已經取得金錢債權執行依據的其他債權人可以申請對被執行人的財產參與分配。
第90條講的是能否參與分配的問題,其潛在意思是說多份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債權人均可參加被查封、扣押的財產分配;第88條講的是非配順序的問題,即物權優先於債權、時間在先的優先於時間在後的。兩個法條講的是不同層面的問題。
(3)民訴司法解釋90條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若干執行問題的規定》第八十八條、第九十條被廢止,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508條、第516條代替。
按照下列程序分配:在執行程序中,取得執行依據的債權人可以申請參加分配。優先權持有人和擔保權益持有人可以直接參與分配和主張優先權。
被執行人是符合破產條件的企業,不申請破產或者法院不受理破產案件的,按照財產保全和查封措施進行清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第508條的解釋被執行人是公民或者其他組織的,執行程序開始後,取得執行依據的其他債權人,發現被執行人的財產債權不能全部清償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參加分配。
債權人對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享有優先權,有擔保物權的,可以直接申請參加分配,要求優先受償。
第五十一條當事人不同意轉讓破產案件或者被執行人所在地人民法院不受理破產案件的,執行法院在扣除執行費用,清償優先受償的債權後,按照財產保全和執行中被查封、扣押、凍結的命令。
❹ 民訴法司法解釋第109條是什麼意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九條規定回,「當事人對欺詐、脅迫答、惡意串通事實的證明,以及對口頭遺囑或者贈與事實的證明,人民法院確信該待證事實存在的可能性能夠排除合理懷疑的,應當認定該事實存在。」意思就是法院有自由心證的權利。如果當事人提交了證據,法院能夠排除合理懷疑,即使不能證明事實的存在,也應當認定事實的存在。
請採納
❺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司法解釋:
在1991年現行《民事訴訟法》頒布之後,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大量的與民事訴訟法有關的司法解釋,其中重要的司法解釋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528次會議討論通過)法發〔1992〕22號(以下簡稱《民訴若干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1998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992次會議通過自1998年7月18日起施行)法釋〔1998〕15號(以下簡稱《執行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01次會議通過2001年12月21日公布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以下簡稱《證據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2003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80次會議通過2003年9月10日公布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以下簡稱《簡易程序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2004年8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21次會議通過)(以下簡稱《民事調解規定》);
其他比較重要的司法解釋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1994年12月22日發布)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1993年6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579次會議討論通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02次會議通過自1998年9月15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第一審經濟糾紛案件適用普通程序開庭審理的若干規定(1993年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602次會議討論通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經濟糾紛案件適用簡易程序開庭審理的若干規定之一(1993年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602次會議討論通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1998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995次會議通過自1998年7月11日起施行)
在這些司法解釋中,《民訴若干意見》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該司法解釋共320條,《民事訴訟法》的所有條文只有270條,從訴訟管轄、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證據直至各種審判程序、執行程序等民事訴訟的主要制度、程序都作了規定。《執行規定》共137條,《民事訴訟法》中關於執行的規定為30條,對執行機構、執行管轄、執行的申請和移送、執行前的准備、金錢給付的執行、交付財產和完成行為的執行、被執行人到期債權的執行、對案外人異議的處理、被執行主體的變更和追加、執行擔保和執行和解、多個債權人對一個債務人申請執行和參與分配、對妨害執行行為的強制措施的適用、執行中止、終結、結案和執行回轉、委託執行、協助執行和執行爭議的協調執行監督等問題作了規定。
《證據規定》共83條,《民事訴訟法》中關於執行的規定為12條,對當事人舉證、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舉證期限和證據交換、質證、證據的審核認定等問題作了規定。《簡易程序規定》共34條,《民事訴訟法》中關於簡易程序的規定為5條,對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起訴與答辯、審理前准備、開庭審理、宣判與送達等問題作了規定。《民事調解規定》共24條,《民事訴訟法》中關於民事調解的規定為7條,對調解的適用范圍、調解如何具體進行、調解與和解的關系、調解異議的處理等問題作了規定。
拓展資料:在上述司法解釋中,《民訴若干意見》內容最全面、豐富,實際上可以說是《民事訴訟法》的實施細則,它的出台,與我國司法機關的傳統做法是一脈相傳的。國家頒布一部基本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就出台一個落實該法律的司法解釋,以使得法律中的一些原則或概括性的規定好體制度或程序作出一些具體的規定。毋庸置疑,這些司法解釋對彌補法律規定的不足或者加強法律相關條文的可操作性方面在民事訴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從另一個側面折射出國家在立法上的不足,法律條文的過於概括或粗疏,在司法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需要司法解釋來彌補。同時也說明我們現行的《民事訴訟法》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通過實踐進行修改。而現行的這些司法解釋,對我們修改《民事訴訟法》應當說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❻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應怎樣寫要求債主緩幾年
❼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88條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其亮度體現在以下突破:
突破一: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
1.明確立案登記制。司法改革中備受關注的立案審查變為立案登記制在本次解釋中有所體現,解釋中規定:人民法院接到當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訴狀時,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且不屬於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情形的,應當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材料,並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
2.規定訴訟過程中的撤訴條件。司法解釋規定了在二審和再審程序中,原審原告申請撤回起訴,經其他當事人同意,且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許。准許撤訴的,應當一並裁定撤銷一審裁判。但原審原告撤回起訴後重復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細化反訴的構成要件。司法解釋細化了反訴的構成要件,在當事人適格問題上,反訴的當事人應當限於本訴的當事人的范圍,且當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或者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事實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4.確定「一事不再理」的認定標准。
5.細化變更/增加訴訟請求的條件。司法解釋細化了當事人變更/增加訴訟請求的條件,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6.細化規定維護當事人、案外人、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突破二:公開庭審及裁判文書,保證司法公開
1. 限制二審、再審程序可以不開庭審理的情形。
2.提高裁判文書水平規定裁判文書查閱方式和范圍。
突破三:證據的審查與運用
1.明確舉證責任原則及規則。此次司法解釋明確了承擔舉證責任的原則,即在確認、變更或消滅之訴中,當事人應對法律關系存在、變更、消滅或者權利受到妨害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在作出判決前,舉證不力的當事人應承擔不利的後果。
2.指引法官質證、認證及公開相關依據。此次司法解釋明確了未經當事人質證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當事人在審理前的准備階段認可的證據,經審判人員在庭審中說明後,視為質證過的證據。同時對質證對象進行了說明,即需要圍繞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以及與待證事實的關聯性進行質證。
3.電子證據的認定。此次司法解釋明確,視聽資料包括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其特別之處在於微博、網上聊天記錄等可作「呈堂證供」。
4.專家輔助人制度。此次司法解釋對民訴法中一筆帶過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這一身份用了兩個條文,265字進行專項規定,主要內容涉及當事人可申請的人數為一至二名,其發言相當於當事人的陳述,雙方當事人各自申請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可以就案件中的有關問題進行對質,並且具有專門知識的人不得參與專業問題之外的法庭審理活動。
突破四:提高審判效率
1. 完善小額訴訟和簡易程序案件規定。
2. 規定期間和送達問題。為促使當事人依法及時行使訴訟權利,保障訴訟程序順暢有序進行,司法解釋還細化了訴訟程序的期間和送達問題。
3. 增加規定審理前准備和庭前會議制度。
4. 規定實現擔保物權的特別程序。
突破五:貫徹誠實信用原則
1.制裁虛假訴訟。若第三提起撤銷之訴後,經審查,原案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進行虛假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駁回原案當事人的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處罰當事人、證人虛假作證。新司法解釋的一大亮點在於,解釋明確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要求當事人本人到庭,就案件有關事實接受詢問。在詢問當事人之前,可以要求其簽署保證書。而保證書應當載明據實陳述、如有虛假陳述願意接受處罰等內容。當事人應當在保證書上簽名或者捺印。
3.規定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
突破六:公益訴訟制度
針對新民訴中草草帶過的「公益訴訟制度」,本次司法解釋就公益訴訟的受理、管轄等具體的操作程序予以明晰。
突破七:完善法庭紀律
近年來,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出現了個別訴訟參與人未經准許進行錄音、錄像、攝影和利用郵件、博客、微博客、微信等方式報道庭審活動現象;出現了個別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沖擊、哄鬧法庭,在法庭上公然毆打對方當事人,辱罵法官的現象,這些問題引發了輿論關注。
❽ 民訴司法解釋380條
第三百八十條 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程序等非訟程序審理的案件,當事人不得申請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