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企業破產司法

企業破產司法

發布時間: 2022-03-26 22:22:36

A. 企業破產法司法解釋一內容是什麼

1.《破產法司法解釋一》經2011年8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27次會議通過,已於2011年9月9日公布,自2011年9月26日起施行。2.其中對企業破產等相關的問題都做了進一步的解釋。也明確的規定了:人民法院收到破產申請時,應當向申請人出具收到申請及所附證據的書面憑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
第三條債務人的資產負債表,或者審計報告、資產評估報告等顯示其全部資產不足以償付全部負債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債務人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但有相反證據足以證明債務人資產能夠償付全部負債的除外。
第四條債務人賬面資產雖大於負債,但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明顯缺乏清償能力:
(一)因資金嚴重不足或者財產不能變現等原因,無法清償債務;
(二)法定代表人下落不明且無其他人員負責管理財產,無法清償債務;
(三)經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無法清償債務;
(四)長期虧損且經營扭虧困難,無法清償債務;
(五)導致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的其他情形。

B. 企業破產法司法解釋一

法律分析: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的案件,債務人或者出資人於債務人被宣告破產前提出重整申請,且符合企業破產法第七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的案件,債權人於債務人被宣告破產前提出重整申請,且符合企業破產法關於債權人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的規定;債務人申請破產清算的案件,債務人於被宣告破產前提出重整申請,且符合企業破產法關於債務人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的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第四十條 債權人在破產申請受理前對債務人負有債務的,可以向管理人主張抵銷。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抵銷:(一)債務人的債務人在破產申請受理後取得他人對債務人的債權的;(二)債權人已知債務人有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或者破產申請的事實,對債務人負擔債務的;但是,債權人因為法律規定或者有破產申請一年前所發生的原因而負擔債務的除外;(三)債務人的債務人已知債務人有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或者破產申請的事實,對債務人取得債權的;但是,債務人的債務人因為法律規定或者有破產申請一年前所發生的原因而取得債權的除外。

C. 破產法有哪些主要的司法解釋

法律分析:該法律的司法解釋主要包括:一、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和明顯缺乏清償能力,應認定為具備破產條件。二、如果債權債務關系依法成立,債務履行期限也已經屆滿以及債務人未完全清償債務,可以認定為缺乏清償能力。三、債務人的資產負債表,或者審計報告、資產評估報告等顯示其全部資產不足以償付。此法律是為規范企業破產程序,公平清理債權債務,保護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的法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第一條為規范企業破產程序,公平清理債權債務,保護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條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依照本法規定清理債務。企業法人有前款規定情形,或者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進行重整。

第三條破產案件由債務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D. 破產法司法解釋一

破產法的出台,為有破產需要的企業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據,也可以確保企業順利的破產,但是破產法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也在不斷的做出完善,出台了新的破產法,同時也給出來,相應的破產法全文司法解釋一,確保破產法更加具體和完善,要想了解具體的內容,可以到本文看看。

破產法全文司法解釋一的內容

為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結合審判實踐,就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企業破產案件適用法律問題作出如下規定。

第一條 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具備破產原因:

(一)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

(二)明顯缺乏清償能力。

相關當事人以對債務人的債務負有連帶責任的人未喪失清償能力為由,主張債務人不具備破產原因的,人民法院應不予支持。

第二條 下列情形同時存在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

(一)債權債務關系依法成立;

(二)債務履行期限已經屆滿;

(三)債務人未完全清償債務。

第三條 債務人的資產負債表,或者審計報告、資產評估報告等顯示其全部資產不足以償付全部負債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債務人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但有相反證據足以證明債務人資產能夠償付全部負債的除外。

第四條 債務人賬面資產雖大於負債,但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明顯缺乏清償能力:

(一)因資金嚴重不足或者財產不能變現等原因,無法清償債務;

(二)法定代表人下落不明且無其他人員負責管理財產,無法清償債務;

(三)經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無法清償債務;

(四)長期虧損且經營扭虧困難,無法清償債務;

(五)導致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的其他情形。

第五條 企業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在合理期限內清算完畢,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清算的,除債務人在法定異議期限內舉證證明其未出現破產原因外,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第六條 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的,應當提交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有關證據。債務人對債權人的申請未在法定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出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裁定受理破產申請。

受理破產申請後,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債務人依法提交其財產狀況說明、債務清冊、債權清冊、財務會計報告等有關材料,債務人拒不提交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債務人的直接責任人員採取罰款等強制措施。

第七條 人民法院收到破產申請時,應當向申請人出具收到申請及所附證據的書面憑證。

人民法院收到破產申請後應當及時對申請人的主體資格、債務人的主體資格和破產原因,以及有關材料和證據等進行審查,並依據企業破產法第十條的規定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

人民法院認為申請人應當補充、補正相關材料的,應當自收到破產申請之日起五日內告知申請人。當事人補充、補正相關材料的期間不計入企業破產法第十條規定的期限。

第八條 破產案件的訴訟費用,應根據企業破產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從債務人財產中撥付。相關當事人以申請人未預先交納訴訟費用為由,對破產申請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九條 申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人民法院未接收其申請,或者未按本規定第七條執行的,申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

上一級人民法院接到破產申請後,應當責令下級法院依法審查並及時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下級法院仍不作出是否受理裁定的,上一級人民法院可以徑行作出裁定。

上一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產申請的,可以同時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該案件。

【拓展資料】

根據現行《破產法》第二條」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依照本法規定清理債務」的規定,該法的適用范圍為企業法人,即適用於所有的企業法人,包括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型的三資企業和私營企業,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拓展資料】

根據現行《破產法》第一百三十五條「其他法律規定企業法人以外的組織的清算,屬於破產清算的,參照適用本法規定的程序」的規定,合夥企業等非企業法人組織的破產,也適用本法的規定。本法適用於企業法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取得法人資格的各種類型的企業。破產法的適用范圍涉及哪些市場主體具有破產能力,這一問題只能由法律作出明確規定。破產原因是提起破產程序的前提,是判斷破產申請能否成立、能否受理以及能否作出破產宣告、重整、和解等裁定的法律依據。本條規定的破產原因,包括破產清算、和解與重整的原因。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破產原因,包括兩種情況:

(1)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這里所講的「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是指企業法人債務的清償期限已經屆至,債權人要求清償,但作為債務人的企業法人無力清償。「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是指企業法人的資產總和小於其債務總和,即資不抵債,一般要根據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確定。企業法人的債務清償能力是由其財產、信用、產品市場前景等因素綜合構成的。只有在用盡所有手段仍不能清償債務時,才真正構成清償能力的缺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有時會發生短期的資金周轉困難,這種暫時的財務困難會隨著企業的正常運營而逐漸化解。因此,暫時的、短期的不能清償或者僅僅是資產負債表上的資不抵債都不能作為認定一個企業法人是否已經構成破產的標准。據此,本款將這兩者同時規定為破產原因。

(2)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這一破產原因的規定也是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作為主要的依據,因為這是破產構成的一般原因;同時輔之以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如果屬於暫時資金周轉不靈,不宜宣告其破產,但如果實際上已經喪失清償能力,即使其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可能還略大於負債,也可以啟動破產程序清理債務,不一定要等其繼續虧損到資不抵債時再宣告破產,這對債權人和債務人都更為有利。此外,從程序上說,如果債務人在債務到期後,經債權人催告並在相當的時期內停止向債權人清償,即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處於連續狀態的,可以推定該債務人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債權人有理由提出破產申請,這就減輕了債權人提出破產申請的舉證負擔,有利於破產程序的有效運用。這一破產原因的規定與國際上破產立法的通例是相符的。

本條第一款從我國的實際出發,考慮到企業破產對社會經濟生活影響較大,關繫到債權人的利益,也關繫到破產企業職工的權益和社會安定,對企業破產原因作了比較嚴格、同時又具有適用性的規定。一方面使法院可以據此從嚴掌握,以避免欺詐性破產和破產的惡意申請;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破產程序的實施效率。企業法人只要具備本款規定的破產原因,就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的有關程序清理債務。本條第二款是對重整原因的規定。重整是在企業無力清償債務但又有復甦希望的情況下,經債務人或債權人申請,法院依法定條件許可,允許企業繼續經營,實現債務調整和企業重組,使企業擺脫困境、走向復興的一項法律制度。為了使面臨困境但有挽救希望的企業避免 破產清算,恢復生機,企業破產法借鑒國外經驗,引入了這一新的制度。重整原因是啟動重整程序的事由,也是法院裁定債務人進行重整的法定依據。依照本款規定,重整原因也包括兩種情況:

(1)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進行重整。這就要求企業法人必須具備破產原因才能進行重整。

(2)企業法人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進行重整。由於建立重整制度的目的主要在於使企業法人能夠避免破產、起死回生,因此,企業法人進行重整除了已經具備破產原因外,還包括雖然尚不具備破產原因,但存在喪失清償能力可能,有可能導致破產的情況。當企業法人出現財務困難,有可能破產時,及時提出重整申請,有助於提高重整的成功率,更好地發揮重整程序的作用。

E. 公司倒閉法律有何規定

法律上公司倒閉是:公司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導致無力繼續經營,由法院宣告停止營業,進行債權債務清理的狀態。法律規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條、第七條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條
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依照本法規定清理債務。
企業法人有前款規定情形,或者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進行重整。
第七條
債務人有本法第二條規定的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產清算申請。
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對債務人進行重整或者破產清算的申請。
企業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畢,資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依法負有清算責任的人應當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

F. 破產清算司法如何規定清償順序

法律規定的破產清算順序為:1、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2、破產人欠繳的除第一點以外的社會保險費用和破產人所欠稅款;3、普通破產債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後,依照下列順序清償:(一)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二)破產人欠繳的除前項規定以外的社會保險費用和破產人所欠稅款;(三)普通破產債權。破產財產不足以清償同一順序的清償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破產企業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按照該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G. 企業破產法律程序

國有企業破產法律操作程序是: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破產、人民法院審查相關材料、破產宣告、破產清算、破產程序終結。且清算期間,公司存續,但不得開展與清算無關的經營活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七條
清算組在清理公司財產、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後,發現公司財產不足清償債務的,應當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破產。
公司經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產後,清算組應當將清算事務移交給人民法院。
第一百八十六條
清算組在清理公司財產、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後,應當制定清算方案,並報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公司財產在分別支付清算費用、職工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公司債務後的剩餘財產,有限責任公司按照股東的出資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清算期間,公司存續,但不得開展與清算無關的經營活動。公司財產在未依照前款規定清償前,不得分配給股東。

H. 企業破產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上面回答都不全面,還是陳海陽法律網里的答案吧
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嚴重虧損,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應當依法宣告企業破產,企業破產,因上述企業責任人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應當承擔行政或民事或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規定:企業被宣告破產後,由政府監察部門和審計部門負責查明企業破產的責任。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對企業破產負有主要責任的,給予行政處分。破產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對企業的破產負有主要責任的,對該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人給予行政處分。
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和破產企業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人,因玩忽職守造成企業破產,致使國家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視情節應予以行政或刑事處分:
一、 隱匿、處分、無償轉讓財產;
二、 非正常壓價出售產品;
三、 對原來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
四、 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
五、 放棄自己的債權。
人民法院在受理企業破產案件時,發現企業有巨額財產下落不明的,應當將有關涉嫌犯罪的情況和材料移送相關國家機關處理。
破產企業的主要責任人沒有上述的情形,不受行政、刑事處罰,但人民法院仍可建議限制其下列行為:
一、 限期其再次開辦企業;
二、 限制其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承擔公司的董事、監事、經理等職務。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基本價值目標 發布:2024-11-18 19:42:45 瀏覽:419
婚姻法家庭關系 發布:2024-11-18 19:21:52 瀏覽:692
自治條例制定機關 發布:2024-11-18 18:52:53 瀏覽:853
法院門前石獅子 發布:2024-11-18 18:37:23 瀏覽:974
彬縣司法局 發布:2024-11-18 17:52:58 瀏覽:432
法院與原告 發布:2024-11-18 16:56:13 瀏覽:43
導游9道德 發布:2024-11-18 16:33:36 瀏覽:173
律師專業前沿 發布:2024-11-18 16:23:36 瀏覽:78
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實現依法治國 發布:2024-11-18 16:22:58 瀏覽:394
網路小說相關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18 16:16:35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