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敬畏民法典

敬畏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2-03-27 00:55:18

民法典發布後對2021年一建考試有什麼影響影響

影響不太大,一般一建考試或者其他什麼類型的考試中的法律法規,都是基本的概念,不是特別具體的條文,所以根據考試復習資料學習就足夠了。

Ⅱ 如何看待一網紅在 41 層樓拿木棍砸落地窗玻璃,稱「只要不敲邊角就不會碎」

這個現象說明網紅並不是掌握各種知識的人,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41層屬於高層,出現火災等意外的時候很難及時救援,網紅用木棍砸落地窗有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危險。

Ⅲ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在面對法民法典時應該怎樣做

1、以民法典頒布施行為契機,堅定全社會的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是人們在內心深處對法治的一種情感,這種情感包括認同、信服、尊崇、敬畏等要素,體現的是對法律自覺自願地忠誠和尊重。民法典的調整對象系全社會佔比最多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在一定程度上,民事主體的法治信仰狀況決定了全社會的法治信仰水平。

2、深刻領會民法典的精神要義,夯實全社會的法治理念。

要透過民法典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要進一步釐清國家機關履職用權的界限。民法典是調整民事社會關系的基本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直接相關,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系。

(3)敬畏民法典擴展閱讀:

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舉措,是社會文明的重要彰顯。

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色、反映人民意願的法典,為人類法治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它的頒布實施,對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一體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實現良法善治,必將發揮重大的積極作用。

Ⅳ 為什麼立遺囑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前不久,關於「90後」「00後」立遺囑的新聞震驚了網路,據中華遺囑庫近期發布的《2020中華遺囑庫白皮書》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訂立遺囑。2017年,有55位90後在中華遺囑庫登記保管了遺囑,截至2020年年底,這一群體人數合計已達553人。

在傳統觀念中,遺囑似乎總是與死亡掛鉤,因而不少人忌諱談到這個話題。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遺囑的本質是依據法律規定的方式,對個人身後財產或其他事務作出提前規劃。隨著這一觀念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一些年輕人加入立遺囑的群體,並不太讓人意外。

年輕人為什麼會立遺囑?

  • 理性看待生命中的不確定性

  • 有專業人士指出:2020年比2019年立遺囑的年輕人增長了2倍多,該數據暴漲,應與2020年暴發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關系。一些年輕人肩負著家庭、社會等巨大壓力,疫情暴露的生活中的不確定性,使他們不得不思考及早訂立遺囑的事情。

    此外,根據丁香醫生《2020 國民健康調查報告》顯示,有 53% 的人會擔心自己突然猝死,其中更有 6% 的人經常擔心甚至每天擔心。

    奇怪的是,年齡歲數較大的人對猝死的擔心比例呈下降趨勢,反而是 95 後、00 後擔心自己猝死比例更高,分別佔比 60%、58%。

    與財產增多有關

    據統計:目前立遺囑的90後中,80%擁有獨立住房。在這部分人中,其父母買房掛在子女名下的現象比較多見,還有些父母會將自己的部分股權掛在子女名下,所以為了「防止自己發生意外財產丟失」,一些年輕人就不得不提前立遺囑。

    過去,說到保留財產,似乎是老年人的專利,但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尤其是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很早就擁有自己的房產,年輕人個人財產的保護也會變得更重要。

    此外,當下年輕人獨立意識、風險意識增強,也提高了立遺囑的動力。統計顯示:與其他年齡段的立遺囑人不同的是,90後的遺囑中,「虛擬財產」的納入和安排成為一個突出的特徵。比如,社交賬號、游戲賬號都是90後遺囑中常見的財產類型,其次還包括證券基金等。換言之,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財產,現代年輕人對虛擬財產有了更多重視。

  • 情感寄託的行為

  • 可以試著用心理學中的「社會情緒選擇理論」解釋這一現象。

    「人對生存時間的知覺,是充足的還是有限的,影響著對目標進行選擇的評估過程。時間知覺是人動機的組成部分,影響著人對社交目標的選擇與追求。 」

    社會情緒選擇理論告訴我們,當人們的未來時間知覺發生改變時,目標的優先次序也會發生改變。

    當我們覺得未來還有無限長時,我們會把經歷放在工作、個人成就、自我價值上;但是當我們覺得未來不長時,我們會把更多時間花在家人、快樂、情感奉獻上。

    因為感覺到自己可能會離開這個世界,過早的立下遺囑也是為了把情感寄託在身邊最親近的人身上。他們更願意關注與家人、快樂、情感等事情上。

    有的人會覺得父母把自己養大成人,如果一不小心是自己先離開父母,那以後父母的老了誰來贍養呢?所以提前把自己的財產做好分配,很多父母可能並不知道孩子的資產到底有多少,如果一不小心自己先離開,也算是讓父母臨終能有金錢上的支持和關懷。

    也有部分年輕人並沒有什麼財產,但他們也會選擇立下遺囑。他們會將自己的物品作為情感的延續,如最喜歡的書本、相機照片、手工做的小件用品等,在遺囑上交代好給與到某人。這也是用一種「相互陪伴」的方式,讓大家都會有個念想。

    另外,也有一些人不太敢做的事情、不太敢講的話、不太敢遇到的人,想做最後有一些交代,也算是對自己情感的釋懷。會將最後要表達的話作為遺書的形式,傳遞給最重要的人。

    他們都是通過以上種種行為,包括但不限於,來延續自己存在的意義。

    設立「死亡教育課」的意義

  •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死亡觀

  •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包括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廣州大學等在內的約20多所中國高校開設了死亡教育相關課程,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正視死亡、敬畏生命。

    學生們在課堂上可以公開討論死亡話題,如尊嚴死亡、安寧療護、安樂死等,這門課讓學生站在生命終點重新反思和規劃自己的人生。以死觀生,向死而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死亡觀。

    有專家表示,雖然中國約有20多所高校開設了死亡教育相關課程,但對比國內高校整體發展規模和在校大學生數量來看,這樣的普及程度還遠遠不夠。中國開展死亡教育的理論方法和實踐模式有待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未來應面向全社會,覆蓋小學、中學到大學全過程。

  • 審慎對待生死問題,決不輕言死

  •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考慮訂立遺囑,死亡不再是神秘的事情。

    在中國特定傳統語境下,死亡問題曾經是一個很難觸及的話題,某種意義上,死亡禁忌是極傳統且權威的文化與心理因素,即便現在,也並非所有民眾願意談及死亡。年輕人訂立遺囑的行為更多表明了一種姿態,一種嘗試,一種他們敢突破傳統的開放性思維取向。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年輕人在社交平台上談及訂立遺囑時,往往表達出消極心態,這是一種危險信號。

    一般而言,在現代社會,訂立遺囑有兩種:一種是立遺書,交待本人死後後事如何處理,以及財產如何分配等事項;二種是生前預囑。這是特指針對個體因疾病陷入醫療困境時,需要或不需要某些醫療搶救措施等,趁自己理智清醒時立下遺囑,表明自己的取捨,萬一到了那一天,為醫生及家屬提供決策依據。

    當遺囑訂立者抱著消極心態訂立遺囑,只怕其考慮的不是面臨怎樣死,而是生還是死的問題,這會造成生命價值與意義上的極度混亂,最後導致草率隨意的生死態度,後果非常嚴重。

    在認知上,由於人們認識到生命必死的本質屬性,才不會因神秘無知而恐懼死亡,這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但在態度取向上,我們發自內心地對死亡心存敬畏,從而在現實人生中審慎對待與處理生死問題,決不輕言死。這樣看來,怕死並非壞事,此處即言敬畏,而對死亡心存敬畏自然就是對生命心存敬畏,這是我們一切倫理道德的底線。

    立遺囑絕不是一件可以隨意跟風的事,雖然它不應該是一件沉重的事情,卻絕對應該嚴肅看待。

Ⅳ 1.論述題:通過對憲法刑法民法典的學習,請你談談大學生應如何做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1、樹立法治觀念,當好模範尊法的表率。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2、強化法治思維,當好自覺學法的表率。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要努力學習法律知識,真正讓法治精神深植於腦、內化於心。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刻領會依法法國的基本內涵,認真學習憲法以及行政、經濟、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強化法治思維,提升法律素養,做到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3、嚴格約束言行,當好認真守法的表率。

要時刻嚴格約束自身言行,在守法上更加嚴格自律,時時處處以憲法法律為准繩,帶頭厲行法治,牢固樹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識,從內心深處把堅持依法辦事作為政治責任、施政習慣、自覺追求,做到在誘惑面前把握住自我,不窮奢極欲、以身試法。

4、堅持依法辦事,當好善於用法的表率。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要在用法上更加積極主動,堅持用法治理念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養成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行為習慣,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帶動全社會樹立對法治的信仰,匯聚起建設法治中國的強大力量。

5、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治精神。

著力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堅定性,始終保持高度自信和堅強定力;著力增強在黨的領導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自覺性堅定性,把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貫穿法治建設全過程。

Ⅵ 大陸法系的發展趨勢

(一)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淵源多元化
傳統的大陸法系將法典化的制定法作為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最重要的法律淵源,但時至今日法律淵源多元化已經成為發展趨勢。調整家庭關系的法律是一個規范體系而不再局限於一部民法典中親屬編的規定。人權法、民法典親屬編、單行法規、聯邦法院的判例和解釋都是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重要淵源。
歐洲大陸法系國家都承認婚姻家庭權利是基本人權,各國憲法、基本法有關婚姻家庭關系的原則以及理念的發展變化是親屬法變革的立法基礎和法律依據,而歐洲人權法則在所有締約國已經轉換為國內法,可以直接引用。保護婚姻和家庭原則、男女平等原則、不歧視原則、子女最佳利益原則已經內化為各國親屬法及其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具體規定。此外,單行法規也是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重要淵源,具有特殊性的法律關系或者需要通過單行法規解決的特殊問題都可以通過單行法解決。如德國 1976 年頒布的《婚姻法和家庭法改革第一號法律》設立了專門的家庭法院,對家庭事件進行管轄。2000 年頒布的《生活伴侶登記法》規定了同性戀可以通過登記結為生活伴侶,具有與婚姻類似的法律地位。而上一級法院特別是最高法院的判例也正在逐漸成為大陸法系家庭法的淵源之一。較高審級法院所作的判決,哪怕是孤立的判決,也總是讓人感到敬畏。在德國民法典的發展史上,法官通過判例法而對法的續造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被理解成判例法的,是那些由法院在解釋和適用法律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可作為日後裁判的基礎的法律規則。
(二)父權為主導的家庭模式淡出歷史舞台
20 世紀以來,隨著人權理念進入大陸法系各國憲法和親屬法,兩性平等原則以及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成為各國親屬法的重要指導原則。傳統的夫權、父權甚至親權觀念遭到清算,以父權為主導的家庭結構日趨瓦解,代之以平等伴侶型的家庭結構,家長制家庭逐漸退出歷史舞台。200 多年來大陸法系各國親屬法在民法典體系的各編中均屬於變動最多,且不斷持續修訂的部分,在架構、體系、制度甚至是具體概念、用語上均作出了重大修改。比如在親子關系中,從早期的父權至上到男女平等的父母親權再到強調子女權利的父母照顧責任,各國親屬法不斷地對親子關系進行修改。德國民法典從 1979 年《重新規定父母照顧的法律》開始,最終以確認父母責任的「父母照顧」一詞取代了傳統的確認父母權力的「親權」一詞,子女最佳利益原則作為決定父母責任的首要考慮因素。此外,尊重兒童的自治、充分考慮並聽取兒童的意願、父母平等享有和共同行使父母責任,都成為親子關系的主要內容。
(三)國家公權力介入家庭力度增加
在大陸法系的現代親屬法中,私法自治理念受到了社會國家或者說福利國家的挑戰。「個人自由受制於連帶地兼顧價值更高的利益的原則,因為個人自由並不是孤立的,它只能在社會的共同體中受到保護。由這項原則出發,同時得出了信賴利益保護原則:作為權利主體,每一個市民理應能夠盡可能地信賴他人和由他人建立起來的關系,並且以此為行動的基礎。在這一意義上,現代民法典已經從古典的自由主義的私法,發展成為用自由主義的眼光來看具有社會性的私法,兼顧了社會國家原則。國家基於福利保護的理念,依法介入家庭自治的范疇,對家庭關系中的弱勢者,依法給予必要之協助,以防衛其他家庭成員之不法侵害。比如各國親屬法均在規定離婚自由的同時,加強了對弱勢一方利益的保護,法國民法典規定了離婚的補償性給付,德國民法典規定了離婚後的扶養,瑞士民法典規定了離婚損害賠償及撫慰金等等。
(註:《法國民法典》第 270 條第 2 款:「配偶一方可能有義務向另一方配偶進行補償性給付。補償性給付的目的是僅可能補償因婚姻關系中斷而造成的雙方各自生活條件上的差異。此項給付屬於一次性給付,採用本金的形式,數額由法國確定。」
參見羅結珍譯:《法國民法典》,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年 6 月版。文中以下簡稱「法法典」。
《德國民法典》第 1569 條規定:「配偶一方在離婚後不能自行維持生計的,僅依照下列規定對另一方有受扶養請求權。」參見陳衛佐譯:《德國民法典》(第 3 版),法律出版社 2010 年 6 月版。文中以下簡稱「徳法典」。
《瑞士民法典》第 151 條規定: 「因離婚,無過錯的配偶一方在財產權或期待權方面遭受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支付合理的賠償金。」
參見殷生根、王燕譯《瑞士民法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9 年 8 月版。文中以下簡稱「瑞法典」。)
對家庭暴力的國家公權力介入是親屬法私法公法化的重要標志。家庭暴力在傳統法律和文化中均視為家庭隱私,遭受暴力的妻子和子女難以得到法律救濟。1992 年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通過的第 19 號一般性建議,明確地將性別暴力界定為針對婦女的、由於她是女性而實施的、或不合比例地影響到婦女的暴力。這是國際社會第一次以公約的形式禁止針對婦女的暴力包括家庭暴力。其後,聯合國通過一系列的國際公約和聯合國文件明確了婦女問題是人權問題,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是侵害婦女人權的社會問題,而不是個人問題、家庭隱私。制止家庭暴力是締約國的國家責任。
1994 年之後,120 多個國通過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等單行法規或修改親屬法的方式明確規定家庭暴力的概念及其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措施,履行其國家責任。本世紀初修訂的《義大利民法典》親屬編在第 9 章中增加了「針對家庭暴力的保護命令」一節,通過民事保護令的方式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行為的升級。包括:安排申請人離開造成其損害的配偶或共同生活者的家;責令施暴者不得靠近受害人經常出入的地方,特別是工作的地方、其原來家庭的住所或者其親屬或朋友的住所、其孩子就讀的學校等。
(註:參見費安玲等譯《義大利民法典》,中國政法大學 2004 年 11 月版第 342 條。文中以下簡稱「意法典」。

Ⅶ 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你打算如何對待民法典

民法典與生活息息相關,民商不分家,中國特色主義法治現代化和治理體系建設需要民法典,需要全民知法守法用法!

Ⅷ 楊振寧到底給翁帆留了什麼遺產

近日,一則所謂的「楊振寧遺產分割完畢,翁帆只獲得一座別墅使用權」的消息在網路上流傳,有人對此幸災樂禍,有人對此陰陽怪氣。而在媒體辟謠之後,許多人並沒有因此而降低對楊先生未來遺產的關注度,紛紛討論楊先生將來故去之後,妻子翁帆到底能得到什麼。看著那麼多人為楊老先生將來的「遺產」著急上火的模樣,筆者特別想問一句:關你們何事?

更可笑的是,許多人為了標榜自己的「正確性」,還屢屢給楊振寧扣上「不愛國」的帽子,說他為外國奉獻了一輩子卻跑回國內「養老」,說他把大好年華都貢獻給了老外老態龍鍾才想起葉落歸根,還大放厥詞楊先生在科學上取得的成就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其實,只要稍稍查閱一下相關資料,就知道這些說法有多麼荒唐和可笑。

Ⅸ 民法典對於中國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是什麼

民法典對於中國法制社會建設的意義什麼?民法典,我的文化淺,也不明白民法典是什麼?是民間法律嗎?

Ⅹ 妻子背叛婚姻,男人原諒女人兩次後,提出離婚:愛情是有底限的,你怎麼看

愛情、婚姻與家庭與而言:「家庭是建立在自然的血緣關系之上,又以愛為基礎的愛情、婚姻、子女、家產共同構成的倫理實體,從這三種概念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三者之間所呈現的緊密關系。

常言道,愛情和婚姻是兩碼事,然而,這兩者都需要通過確立一種正確的認識觀念,才能形成一個家庭;而且,只有真正理解懂得了婚姻家庭的本質,才能正確的處理好婚姻中的夫妻關系,也才能真正營造出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生活。

愛情、婚姻與家庭觀的主要問題,分為兩個方面:

一、愛情的表達,有著促進夫妻感情的作用

愛情表達的方式是具有一些含蓄性的,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是非常匱乏的,夫妻之間往往會羞於直接的表達,而是把愛藏在心底。可是,有時候情感是需要直觀表達的,只有說出來才能更加直接地使對方感受到彼此的愛與關懷。

長期的缺乏交流與愛的傳達,很容易使夫妻間的感情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平淡甚至是消退。所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尤其是作為最親密的夫妻之間,更加需要愛的表達,通過言語間的真情實意之表達,可以時時刻刻讓彼此感受著來自對方的愛與關心。

由此,對於加深夫妻之間的情感具有無形潛在的促進作用。

擁有一定的婚姻道德信仰,同樣是一種能力,是作為一個合格的妻子或丈夫的基本衡量標准,它不斷提醒並告誡人們應對愛情、婚姻保持一顆敬畏與尊重之心。

夫妻之間對彼此的忠誠是最為重要的因素,一旦做出違背婚姻、背叛愛人的不道德的行為,其良心則會受到一輩子的譴責和遺憾,因為這其中還牽連著對子女的責任,所以在婚姻里,我們絕對不允許自己犯錯。

夫妻雙方除了從思想上應樹立一種對婚姻的信仰之外,對於樹立正確的愛情、婚姻、家庭觀念,也是尤為重要和必要的。

首先,對於擇偶標準的確定,要樹立正確的擇偶標准:不以貌取人、不以金錢這些外在的條件作為衡量一個人的標准。

其實,在選擇一個人時,最重要的應該是內在的道德品質與人格修養,彼此之間應該以:是否具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興趣愛好、共同的語言等作為評判標准。

只有這樣才能在婚後,保證婚姻關系中彼此交流的默契與關愛,從而有效避免婚外情這種不道德行為的發生。

夫妻在對待婚姻時,必須持有一種嚴肅認真的態度,不可以沖動或草草了事。要知道,一段婚姻的結合不僅關系著夫妻雙方的生活幸福,還會關繫到未來子女的生活幸福,更會影響著兩個家庭生活的安寧。

自覺樹立正確的婚姻觀,是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另一半負責、對婚姻家庭負責、對子女負責。

愛情是一種高貴的情感,重在純潔忠貞與專一。

堅持守護夫妻之間的愛情和這份珍貴的緣分,時時刻刻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不可以「貪得無厭」,要謹記,只有相濡以沫的夫妻才是真正走到最後的幸福。

熱點內容
八項司法舉措 發布:2025-01-23 13:53:57 瀏覽:875
私募基金挪用基金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13:49:20 瀏覽:124
地方政府規章有效期多長 發布:2025-01-23 13:33:46 瀏覽:306
北京豐台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3 13:27:13 瀏覽:260
我國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23 13:14:02 瀏覽:616
法院個人榮譽 發布:2025-01-23 13:10:17 瀏覽:736
新婚姻法法定年齡 發布:2025-01-23 12:42:36 瀏覽:545
公民道德視頻 發布:2025-01-23 12:25:13 瀏覽:991
我國勞動法不認可雙重勞動關系 發布:2025-01-23 12:06:33 瀏覽:890
司法仲裁委員會 發布:2025-01-23 12:05:17 瀏覽: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