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高度可能性

民法高度可能性

發布時間: 2022-03-27 02:34:53

Ⅰ 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零八條中的待證事實

您好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百零八條 對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提專供的證據,人民法院經審查並屬結合相關事實,確信待證事實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應當認定該事實存在。對一方當事人為反駁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所主張事實而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經審查並結合相關事實,認為待證事實真偽不明的,應當認定該事實不存在。法律對於待證事實所應達到的證明標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該條文中的待證事實是指原被告在訴訟過程中提出的對於案件訴訟請求會產生影響的案件事實。不過本條文的核心是關於民事證據證明標準的規定,證明標准也稱證明要求、證明度,是指在訴訟證明活動中,對於當事人之間爭議的事實,法官根據證明的情況對該事實作出肯定或者否定性評價的最低要求。本法條中基本上採取「高度蓋然性」來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Ⅱ 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零八條中的

您好!請您詳細描述您的問題。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百零八內條對負有舉證證容明責任的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經審查並結合相關事實,確信待證事實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應當認定該事實存在。對一方當事人為反駁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所主張事實而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經審查並結合相關事實,認為待證事實真偽不明的,應當認定該事實不存在。法律對於待證事實所應達到的證明標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該條文中的待證事實是指原被告在訴訟過程中提出的對於案件訴訟請求會產生影響的案件事實。不過本條文的核心是關於民事證據證明標準的規定,證明標准也稱證明要求、證明度,是指在訴訟證明活動中,對於當事人之間爭議的事實,法官根據證明的情況對該事實作出肯定或者否定性評價的最低要求。本法條中基本上採取「高度蓋然性」來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Ⅲ 民事訴訟排除合理懷疑的標准

一、問題的提出

2002年4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73條第1款確立「高度蓋然性」證明標准之後,我國民事訴訟證明標准逐漸擺脫了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束縛,建立了自己獨立的體系。2015年2月4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民訴法解釋》)第108條第1款則對這一標准作了更准確的表述,即「對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經審查並結合相關事實,確信待證事實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應當認定該事實存在」。該條第3款又規定:「法律對於待證事實所應達到的證明標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109條則專門針對某些案件規定了更嚴格的「排除合理懷疑」之證明標准,即「當事人對欺詐、脅迫、惡意串通事實的證明,以及對口頭遺囑或者贈與事實的證明,人民法院確信該待證事實存在的可能性能夠排除合理懷疑的,應當認定該事實存在。」顯然,《民訴法解釋》試圖在民事訴訟中確立層次化的不同證明標准。

關於民事訴訟中證明標準的層次化問題,域外法學界已經進行了較多探討,並且已經在司法實踐中進行了適用。比如兩大法系均在堅持原則性證明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待證事實的類型和特點設計了不同層次的證明標准,英國有所謂的「靈活性的證明標准」;美國則存在「清晰和有說服力的證明標准」;大陸法系的瑞典根據待證事實的性質不同,設計了不同等級的證明標准;德國民法上也存在高於或者低於原則性標準的法條或者事項,體現了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彈性和適應性。①但應當注意的是,域外民事訴訟中所探討或適用的層次化證明標准,實質上均是強調不同情況下待證事實之證明及法官形成心證的蓋然性程度的差異,決非適用刑事訴訟的證明標准;然而,我國《民訴法解釋》第109條卻試圖在民事訴訟證明標准體系構建之中直接引入了刑事訴訟的證明標准,這一做法既忽視了域外國家證明標准層次化存在的環境以及正確的適用規則,也與我國實際情況不符,且不利於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的科學發展。

二、「排除合理懷疑」標准混淆了與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區別

證明標準的層次化在英美法系中發展得較為成熟與完善,特別是在英國的判例中,曾出現過民事案件中某些事實適用「排除合理懷疑」證明標準的情況;在美國規定適用特殊證明標準的待證事項中,亦包含了欺詐、口頭遺囑等事項。表面上看,這似乎為我國《民訴法解釋》第109條確立「排除合理懷疑」證明標准提供了參考依據,但該條款之規定實則誤解了英美法系的證明標准理論及實務操作,模糊了英美法系適用上述規則的語言環境及司法背景,亦沒有區分上述待證事項與我國規定的待證事項的區別。在涉及證明標準的比較法研究中,各種證明標准模式賴以依存的制度背景和法律思維方式大多被忽略了。

Ⅳ 關於民法一些的問題提問有哪些較好的

只要是掛有「專業回答」的關於民法方面的法律問題,基本都可以稱得上是回答較好或具有可信度與適用依據的。

網路知道的「專業回答」一般都是出自網路知度的行家回答的問題,且通過高水平的管理員的認證認可,具有知識性、專業性、深刻性與適用性的本質與特徵,是網路用戶咨詢與尋找問題答案的可靠平台與介體。

知道行家是特定領域有卓越表現和高度專業能力的個人;是通過網路知道實名認證的行業專家;樂於分享知識,為廣大用戶答疑解惑。行家就是網路知道上一個特殊的群體,這個群體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回答廣大網友的問題,這個群體有特殊的工作室,有特殊的許可權,有特殊的福利,這些特殊不同於一般的網路知道上回答者。

Ⅳ 法考刑法難還是民法難

1.民法

民法科目體系龐雜,內容較多,難度較高,但民法也貼近生活,入門容易。從2017年民法考題來看,民法考察趨向基礎,更加重視對實證法和基本理論的考察,對於比較法和較深理論不涉及。這也就要求我們在民法復習過程中重視基礎,對基本概念區分要清晰。比如撤銷與解除,一般保證與連帶保證、違約與締約過失等。

民法最好掌握請求權分析方法,具體有時間的同學可以閱讀一下張永兵博士的民法書,掌握各個請求權的構成要件,這對於案例題分析很有幫助。民法的思維是意思自治的思維,也就是尊重當事人的意思,因此,在考試中,對於干預的也就是合同無效的要慎重選擇。

在民法復習過程中,真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真題最好做三遍以上,其實遍數不是最關鍵的,關鍵的是你真正弄懂,真正能把每一個選項吃透而不是憑借感覺去猜題,那是沒有入門的表現。

2.刑法

刑法有著非常精妙的體系構建,在司法考試復習中,我們應盡量掌握兩階層的理論,兩階層理論確實對於分析問題有幫助。對於共同犯罪、財產犯罪、因果關系、正當防衛、不作為犯罪等問題,這些內容對於刑法非常重要。

我們應該盡量學會老師所教授的分析方法,重新建構我們的體系。對於分則第三章和第六章尤其是第六章的一些不太重要的普通罪名(關於那些是一般罪名那些是重點罪名,官方大綱上會有標注,老師書上也會註明),不用太在意,那些罪名這么多年很少考到。

刑法卷四現在會考察學說爭議,就是對於一個問題,理論界有幾種學說,每個都要求答出來。其實,對於這種問題,不要太擔心,每年考到的都是為數不多的幾個點,比如偶然防衛、事前故意、死者佔有等。在復習過程中,對於重點問題掌握學說爭議就可以了。

刑法我覺得兩個思維可以掌握,一個是兩階層的客觀違法和主觀有責的理論。比如因果關系是客觀層面的,就與主觀沒有關系。因此,對於被害人特殊體質的,雖然主觀可能沒有過失,但不影響客觀層面因果關系的認定。

3.民訴

民訴相對於刑訴來講內容比較少,而且理解性的內容相對比較多。證明責任、執行異議與再審第三人撤銷權之訴的關系、必要共同訴訟與普通共同訴訟、有獨三與無獨三等等,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理論性,而且需要民法知識支撐。

民訴有很多相對的概念,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重視以偏概全式的命題陷阱。比如第三人分為有獨三和無獨三,題目說第三人無權上訴,錯。只有不承擔義務的無獨三無權上訴。

2016年司法考試民訴科目一反常態,理論性較強的科目考的不是特別多,直接法條的內容不少。這也就提醒我們,在三大訴訟法中,我們要理論與法條並重,每年命題重點和特點不一樣,大家可以做近兩年真題對比。

民訴2012年修改後的真題價值較大,要認真做三遍以上。

4.刑訴

刑訴學科在司法考試中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一是分值大,地位高。在我看來,刑訴科目是司法考試最為重要的科目,沒有之一。因為刑訴科目不同於民法刑法,離生活比較近,憑樸素價值觀還能做一做,刑訴如果復習不到位很有可能考試會崩盤。

二是內容龐雜,隨著公安部規定列入司考大綱,列入司考大綱的法條達到2000多條,包括刑訴法典、高法解釋、高檢規則、公安部規定、六機關規定及一系列司法解釋。

三是理論性不如民法刑法強,對法條考察比重大。盡管近幾年對理論部分考察逐漸重視,然而刑訴法沒有民法刑法那麼深的理論,更重要的是對現行實證法的考察。這三個特點就要求我們在復習刑訴過程中,必須重視起來,對知識點把握詳細一些,否則很難通過司法考試。

5.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行政法科目特點同刑訴類似,非常繁雜。大家可以按照主體法、行為法、救濟法這條主線,去建構體系。另外,行政法思維是限權思維,既限制政府權力,保障公民權利,考場上如果拿不準就按照這個猜吧。

行政法出論述題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對於基本原則這一塊最好還是背誦一些語言可以用在論述題上。

6.商經

商經科目法條較多,除了公司法和合夥企業法之外其他的雖然不能完全放棄但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一個法考一分而且那麼多想完全把握基本不可能,而且商經這部分對大多數人來講比較陌生。

經濟法部門尤其如此,不論怎麼復習考場上總有幾個題是你沒見過的,大家不要太在意,不會影響大局。經濟法的思維是保障思維,保障弱者的思維,拿不準的就按這個吧。

商法現在案例題考察比較深入,已經超脫於法條的規定,進入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爭議層面。目前主流的老師很難做到這一點。

如果有興趣的話推薦鄭遠民老師,他的書包含大量案例分析和前沿理論,時間不夠的話對於裡面長段案例案情介紹可以省略直接看老師寫的分析。當然如果沒時間對商法沒興趣可以忽略。商法案例18分,按法條答也可以得個基本分。

7.理論法

理論法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憲法學、法理學、法制史、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五部分構成。要背詳細一點,卷四考的比較細了。職業道德跟著這部分也不是特別好把握,要學會理解把握各個主體職業道德基本要求,有個宏觀概念,對做真題很有幫助。

法制史這部分最好也不要放棄,因為這部分內容其實不多好得分,萬一最後決定過與不過的可能就這幾個題,6分真的不少了也。

法理部分難度較小,對基本法理概念有個了解就行。憲法部分非常繁瑣,但憲法是卷一分數高度的重要決定者,特別能拉開差距,不復習的話很難得到分,所以憲法部分一定重視。國家機構基本權利兩部分最為重要。

理論法部分分值非常高,總值達到110分左右。大家在復習過程中應該予以足夠的重視。

上述科目真題的重要性就沒有民法刑法那麼大了,相對來說做些模擬題就有些必要了,可以幫你把握一些考點。

8.三國法

三國法部分國公瑣碎,國經重視理解,國私最主要的就是背過《涉外關系法律適用法》。

三國法每年難度不大,是司法考試得分率最高的科目了,模擬題我也沒怎麼做只做了真題,畢竟三國分數不多了真題也差不多夠用了。一定要重視三國,三國雖然分少,但確實是司考中得分率最高的,我今年三國部分就拿了滿分。

三國離我們生活比較遠,比較專業,也許對於很多同學來講有些晦澀,但踏下心來學得個高分沒問題。

Ⅵ 請問民法通則123條中說的高空指的是多高

所謂高處作來業是指人在一定位置自為基準的高處進行的作業。國家標准GB3608—93《高處作業分級》規定:「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作業,都稱為高處作業。」根據這一規定,在建築業中涉及到高處作業的范圍是相當廣泛的。在建築物內作業時,若在2M以上的架子上進行操作,即為高處作業。

特殊侵權中的高空,首先要高於被侵權人的身高,顯然,至少應在基準點的2米以上,否則怎麼可能產生高空墜物砸人?

法學角度只要有可能墜落侵權的都可以認為是高空墜物。

Ⅶ 民法最核心的原則是

平等原則是民法邏輯的起點,在平等原則下才能有談論公平、意思自治、自願、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等內容的空間

Ⅷ 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與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的區別

你好,期待可來能性一般只存在於刑法自中,一般不適用民法。如果您想了解期待可能性請自己網路一下,網路上有比較詳細的講解。而民法中在我國似乎沒有類似適用期待可能性的研究或實際案例。但在大陸法系國家則有一個「純粹經濟損失「理論。這個理論有點類似於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當然作為屬於兩個法域的 部門法,同屬於法律的位階之下,對於一個理論也是可以嘗試的。
瑞典侵權責任法第2:4條對純粹經濟損失作了如下界定:「本法的純粹經濟損失應被理解為不與任何人身體傷害或者財產損害相聯系而產生的經濟損失。」這個定義是各國制定法中僅見的明文規范。而馮•巴爾(德國侵權行為法專家)則提出:「對於什麼是『純粹經濟損失』,各國規定一直都有很大區別,但從中仍可以總結出兩個主要流派:其一是,所謂『純粹經濟損失』是指那些不依賴於物的損害或者身體及健康損害而發生的損失;其二是,非作為權利或受到保護的利益侵害結果存在的損失。」

Ⅸ 民法相關問題

1、不可抗力是指無法預見,也不能預見的事實或現象,顯然不存在過錯和過錯推定之分,只要是不可抗力,即免責。
2、高危作業產生的責任問題,採用的是無過錯責任,即只要出現損害結果,就得承擔責任,唯一的免責事由是損害是當事人故意造成的,不可抗力也不能免責。
3、民法通則對有關民法基本原則的條款:
第三條 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條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六條 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第七條 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歸納起來有,平等、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禁止權利濫用、公序良俗等七原則。

Ⅹ 什麼是民事訴訟的「高度蓋然性」

民事訴訟的「高度蓋然性」,是指人民法院根據證據的高度概率和舉證責任分回配的規則作裁決的做法答。
高度蓋然性,即根據事物發展的高度概率進行判斷的一種認識方法,是人們在對事物的認識達不到邏輯必然性條件時不得不採用的一種認識手段。
民事訴訟中「高度蓋然性」證明標准一般視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七十三條規定的描述,就是:「對方當事人對同一事實分別舉出相反的證據,但都沒有足夠的依據否定對方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情況,判斷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是否明顯大於另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並對證明力較大的證據予以確認.因證據的證明力無法判斷導致爭議事實難以認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舉證責任分配的規則作裁決.」

熱點內容
彬縣司法局 發布:2024-11-18 17:52:58 瀏覽:432
法院與原告 發布:2024-11-18 16:56:13 瀏覽:43
導游9道德 發布:2024-11-18 16:33:36 瀏覽:173
律師專業前沿 發布:2024-11-18 16:23:36 瀏覽:78
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實現依法治國 發布:2024-11-18 16:22:58 瀏覽:394
網路小說相關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18 16:16:35 瀏覽:455
買黑車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8 16:15:53 瀏覽:912
對刑事訴訟法的感想 發布:2024-11-18 15:57:45 瀏覽:6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3下載 發布:2024-11-18 15:55:06 瀏覽:555
法學解說 發布:2024-11-18 15:32:26 瀏覽: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