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傭民法典
⑴ 民法典僱主是否承擔雇員侵權而導致的責任
民法典僱主要承擔雇員侵權而導致的責任。僱主和雇員之間是勞動合同關系,僱主有義務承擔用工途中所產生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雇員追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提供勞務期間,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勞務一方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接受勞務一方給予補償。接受勞務一方補償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⑵ 民法典中僱主責任和侵權責任能否兼得
民法典中僱主責任和侵權責任能兼得。僱主要承擔雇員侵權而導致的責任。僱主和雇員之間是勞動合同關系,僱主有義務承擔用工途中所產生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雇員追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提供勞務期間,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勞務一方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接受勞務一方給予補償。接受勞務一方補償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⑶ 民法典僱傭合同免責條款有效嗎
法律分析:僱傭合同中的免責條款可能有效,也可能無效,主要看免責的內容是什麼,如果是法律規定的無效無責條款,則無效。
根據法律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六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⑷ 民法典僱傭關系人身損害賠償具體規定是什麼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的,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第十一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的,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⑸ 民法典僱傭關系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被僱傭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僱傭一方承擔侵權責任
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被僱傭一方損害的,被僱傭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僱傭一方給予補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提供勞務期間,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勞務一方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接受勞務一方給予補償。接受勞務一方補償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⑹ 民法典關於勞務僱傭關系
勞務關系是勞動者與用工者根據口頭或書面約定,由勞動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勞動服務,用工者依約向勞動者支付勞務報酬的一種有償服務的法律關系。勞務關系的雙方不存在隸屬關系,沒有管理與被管理、支配與被支配的權利和義務,提供勞務的一方在工作過程中雖然也要接受用人單位指揮、監督,但並不受用人單位內部各項規章制度的約束,雙方的地位處在同一個平台上,民法典中對於勞務僱傭關系造成他人損害的情況進行了規定,根據規定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之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
(6)僱傭民法典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提供勞務期間,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勞務一方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接受勞務一方給予補償。接受勞務一方補償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一、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
(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於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⑺ 民法典僱傭合同免責條款有效嗎
法律分析:僱傭合同中的免責條款的效力主要看免責的內容是什麼,如果是法律規定的無效無責條款,則無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六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⑻ 僱傭關系的法律規定
僱傭關系的法律規定有:
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第十一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第十二條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
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僱傭關系是指受僱人向僱用人提供勞務,僱用人支付相應報酬形成權利義務關系。 僱傭關系是僱主和受僱人達成契約的基礎上成立的,僱傭合同可以是口頭也可以是書面的。僱傭合同在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但大陸法系各國一般都對僱傭合同設有規定,例如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 廣義上的僱傭關系包含「勞動關系」,對二者的區別,台灣著名學者史尚寬先生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勞動契約的受僱人與雇傭人間存在「特殊的從屬關系」,受僱人的勞動須「在於高度服從雇方之情形下行之」;二是勞動者系提供其職業上之勞動力。
⑼ 民法典僱傭關系人身損害賠償
受僱人向僱用人提供勞務,僱用人支付相應報酬形成權利義務關系,我們稱之為僱傭關系。在僱傭關系中,如果受僱人不小心遭受了人身損害的話,那麼此時的賠償標準是怎樣的呢?請跟隨律圖小編一起在下文中進行具體了解。
一、僱傭關系人身損害賠償的標准
個人僱工人身損害賠償的依據和標准不應當適用工傷保險的規定,而應按《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相關司法解釋規定的人身損害賠償的有關標准進行計算。因為《工傷保險條例》是一部行政法規,它所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是一種經濟補償而不是損害賠償。它的第一條規定:「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制定本條例。」其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標准和民事賠償標准相比也是偏低的。不能因個人僱工法律關系與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關系相同而類推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護僱工作為受人僱傭的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規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二、身體受到一般傷害
1、醫療費用:以醫院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
醫療費的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的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
2、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
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
受害人因傷致殘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減少的收入計算;
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出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想近行業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計算。
3、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護理人員的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固定收入或者僱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勞務報酬標准計算;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為止。受害人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受害人定殘後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信賴程度並結合配製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確定護理級別。
4、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交通費應該以正式票據為憑;有關票據應該與就醫地點、時間、人數、次數確定。
5、住院伙食補助費:參照當地國家工作人員的出差補助標准予以確定。受害人確需到外地治療的,因客觀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實際發生的住宿費和伙食費,其合理部分應予賠償。
6、住宿費:參照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出差住宿費標准計算。
7、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
三、因傷致殘
1、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計算到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它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2、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殘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3、傷殘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歲周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上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殘疾賠償金的計算公式為:
殘疾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計算年限×傷殘賠償指數。(「上一年度」,是指一審法庭辯論終結時的上一統計年度。)
受害人因傷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
4、精神損害賠償金:賠償數額視具體情況而定。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有二種情況除外:賠償義務人以書面方式承諾賠償的,二是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
5、康復費:指在康復護理和繼續治療階段實際發生的並且必要的康復費。後續治療費:原則上等待發生後另行起訴;但醫療證明和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並予以賠償。
四、因傷死亡
1、死亡賠償金: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2、喪葬費:按照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六個月的工資總額。
3、被扶養人生活費:見因傷致殘的被扶養人生活費部分。
4、交通費:指親屬辦理喪事宜支出的合理的交通費;以正式票據為准。
5、住宿費:指親屬辦理喪事家宜支出的合理的住宿費;住宿費標准以國家工作出差住宿費標准計算。
6、誤工費:指親屬為辦理喪事耽誤工作而造成的損失;標准參照其它誤工費標准。
7、精神損害賠償金:賠償數額視具體情況而定;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有二種情況除外:賠償義務人以書面方式承諾賠償的,二是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