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英國司法程序

英國司法程序

發布時間: 2022-03-27 15:18:51

『壹』 英國立法流程

英國分上下議院,兩個議院的議員都有提議立法的權利.兩個議院相互制約監督.但上議院和內閣有強行通過法律的權利.不管誰制定出來的法律,如果沒有最高法院法官的認可同意就不具備法律效力.所以就會出現議院或內閣的多次審議通過的法律由於得不到大法官的認可,就通過法律程序撤換最高大法官來使法律生效的情況了.
憲法

英國憲法與絕大多數國家憲法不同,不是一個獨立的文件,它由成文法、習慣法、慣例組成。主要有大憲章(1215年)、人身保護法(1679年)、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法(1911、1949年)以及歷次修改的選舉法、市自治法、郡議會法等。君主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蘇格蘭有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
大憲章共65條,其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國王與領主關系規定;第二部分為國王施政方針與程序規定;第三部分為國王與領主爭端處理規定。按照大憲章的規定,國王要保障貴族和騎士的封建繼承權,不得違例向封建主徵收高額捐稅,不得任意逮捕、監禁、放逐自由人或沒收他們的財產,承認倫敦等城市的自治權。為了保證憲章不落空,由25名男爵組成一個委員會,對國王進行監督,如果憲章遭到破壞,封建領主有權以軍事手段強迫國王履約。英國以後的憲政,追根溯源即來自大憲章,其基本精神即王權有限和個人自由。有的學者如斯托布斯就認為,整個英國憲政史,實際上是大憲章的注釋史。

司法

有三種不同的法律體系:英格蘭和威爾士實行普通法系,蘇格蘭實行民法法系,北愛爾蘭實行與英格蘭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機構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兩個系統。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訴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訴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國最高司法機關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終上訴機關。1986年成立皇家檢察院,隸屬於國家政府機關,負責受理所有的由英格蘭和威爾士警察機關提交的刑事訴訟案。總檢察長和副總檢察長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顧問並在某些國內和國際案件中代錶王室。英國陪審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至今已經是其刑事法制根深蒂固的組成部分了。

『貳』 英國法律

憲法的外延來,從廣義和狹義上源來說,包括兩種:
狹義上的憲法是指成文的憲法典,從這個意義上講,英國顯然是沒有憲法的;
廣義上的憲法則包括:成文憲法典、憲法性法律、帶有憲法內容的行政規章制度、習慣法,這樣看,英國的憲法精神體現在除成文憲法典外的廣義憲法中。

由於英國是最早實行資產階級革命的國家,憲法所主張的自由、民主、平等等基本精神在公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所以,英國不需要一個成文憲法典的約束,而憲法精神就能夠得以很好地實施。

英國的法律體制:法律、行政規章、習慣法為主

『叄』 外國人在英國訴訟的程序

唐人街一大堆

『肆』 簡述一下英國司法制度···急

英國屬英美法系國家。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後,英國資產階級為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逐步對封建司法制度加以調整,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現行的司法制度。它具有獨特的歷史傳統。

早在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由大貴族、大僧侶等組成的智人會議就已具有司法機關的職能。諾曼王朝時期,英國建立了君主專制制,設立了權威極大的御前會議,以其判例作為普通法適用於全國,並在全國分設由國王任命法官的法院來代替原有的地方法院,從此以判例法為淵源的司法制度開始形成。1215年《大憲章》頒布以後,最高司法機關從御前會議中獨立出來,逐步形成了包括由申請法院、王座法院、財產法院和衡平法院等組成的復雜的司法組織系統和適用普通法的封建司法制度。17世紀資產階級革命以後,沒有對司法體系和法律形式作重大改革,而是逐步對封建司法制度進行調整,以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19世紀末葉司法改革後,司法組織初步簡化,衡平法院不再自成體系,普通法院平等地適用衡平法。1971年制定的《法院法》,對法院組織系統又進行了一次改革。但英國的司法制度仍保留許多封建痕跡,除法院體系和訴訟程序十分繁復,封建時代的許多判例至今仍有法律效力外,英國沒有獨立的司法體系。大法官既是全國首要司法官員,又是上院議長,而且是內閣成員,一身兼有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種職能;不設最高法院,由上院行使最高上訴級法院的職權。

司法組織 根據1971年的《法院法》,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的法院主要分民事、刑事和專門法院三個組織系統。民事法院系統包括郡法院、高等法院、民事上訴法院和上院,刑事法院系統由治安法院、皇家刑事法院、刑事上訴法院和上院組成,專門法院系統主要有軍事法院、少年法院、勞資關系法院和行政法庭等。蘇格蘭有自己獨特的法院組織系統:郡法院僅管轄民事案件,郡官法院兼管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蘇格蘭高等法院是蘇格蘭民事、刑事案件的最高審判機關,但民事案件還可上訴到上院。蘇格蘭還有特設的土地法庭。此外,英國樞密院司法委員會是英聯邦某些成員國、殖民地、保護國和託管地法院的最高上訴法院,受理不服當地法院判決的上訴案件。行政訴訟由普通法院管轄,適用一般的法律規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行政裁判所發展很快,但一般都不具有終審管轄權,不服裁判所裁決的當事人有權向普通法院上訴。

法官一律採用任命制。大法官、法官上院議員、上訴法院法官由首相推薦,英王任命。英國沒有司法部,大法官擁有對司法人員的任免權。法官必須是「法律協會」的出庭律師,並有一定年限的司法實踐。法官一經任命,非經本人同意,一般不能被免職。最高法院法官則為終身職。地方法院法官72歲以後才可以退休。法官薪水很高,待遇優厚。

英國檢察系統不如大陸法系國家那樣規模龐大、職權廣泛。檢察長和副檢察長是英王的法律顧問,有權答復議會和內閣對於法律問題的咨詢,主持重要案件的起訴,並出席有關英王權利案件的審判。

訴訟程序 民事訴訟分簡易程序和庭審程序。大部分民事案件不經庭審而以簡易程序裁決,庭審程序很繁復。判決大多委託行政機關執行,包括強制返還、扣押動產或不動產、有價證券和其他收入,截留部分工資以及破產清算等。刑事訴訟分簡易程序和起訴程序。簡易罪由治安法院以簡易程序審決(也可起訴),可訴罪由刑事法院以起訴程序審決(也可用簡易程序審決)。由於起訴程序審決必須有陪審團陪審,故又稱陪審程序。上訴方式除一般上訴外,可就法律問題以「報核」形式上訴。高等法院王座庭可對審判進行監督。

司法審查制度 高等法院對行政行為、法令和下級法院判決實行審查,但不審查議會的立法。最初主要審查地方行政機關的行為、下級法院和各裁判所的判決,後來逐步開始審查中央政府各部門的某些行政行為。

陪審制度 源於諾曼王朝時期,資產階級革命後被保留了下來。最初適用於所有刑事和民事案件。1873年後,大部分民事案件不再採用陪審制度。原有大陪審團和小陪審團之分,1933年取消了大陪審團。1939年陪審團人數由12人減至 6人(叛國罪除外)。擔任陪審員必須具有一定的財產資格。

律師制度 英國律師分出庭律師和訴狀律師兩種。出庭律師聽取訴狀律師的訴訟情況介紹,在刑事法院、高等法院或上訴法院出庭辯護,不與當事人直接接觸。出庭律師可申請皇家大律師,享有多種特權。訴狀律師主要負責承辦當事人的不動產轉移、遺囑書立、契約簽訂等一般法律業務,以及提供法律咨詢、起草法律文件等,也可在地方法院出庭辯護。大部分情況下則負責聯系訴訟當事人和充當出庭律師的中間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伍』 英國法案的生效過程

英國議會制定公法法案的程序及過程

上院的立法程序
法案的提出和一讀
首先向上院提起的法案
宣布公告和日程之前,公共事項開始時,或者(極少數情況下)在議會休會之前公共事項結束之時(議事規則第39條第3款),准備提出法案的上院議員應當起立,以宣讀詳細標題的方式提出法案。之後,該議員提出一讀動議,上院的大法官提出付表決。由於在本階段議院對法案的內容沒有太多了解,法案通常不會引起爭論或反對意見即獲通過。隨後,下令印刷法案。與下院的立法實踐相比較,通常一項法案在上院提出後立即就能印刷。法案後寫明提案者姓名,但不附加其他人的名字。一名上院議員可以代表其他上院議員提出法案。

由下院向上院提起的法案
提出法案的程序 首先向下院提出並獲通過的法案,由下院書記官提交至上院,提交時應附一份關於下院已通過該項法案的說明。待進行中的事項結束時,由當值書記官宣讀本項說明。上院領袖提出法案(不論是政府法案還是議員個人法案)一讀動議,如果。上院領袖缺席,則由其他政黨領袖提出一讀動議。
與上院法案相同,下院法案提交上院後,出於禮節及本階段沒有上院議員對其正式負責,法案一般不會引起辯論就通過一讀。但在實踐中也會出現一些偏差。一讀結束後,法案交付印刷,後面不再寫明負責法案的上院議員的姓名。

一讀之後的程序
後續各階段的公告(Notice of subsequent stages)
法案提交後就屬於議院而不單屬於負責法案的議員個人所有,但實踐中,二讀及以後各階段的起始日期由上院負責該項法案的議員發出公告。一項法案經過一讀階段就列入了議事錄中「等待二讀」的法案名單中,待二讀或者以後各階段的日期確定後,在議事錄中的second half 發出公告。
任何一名上院議員可以負責法案的上院議員的名義提出開始某個階段動議。

下院法案不得超過12個會議日
對於下院提交的法案,如果上院議員未在12個會議日內就二讀日期發出公告,除非有8天的公告期,否則該法案不得進入下一個階段(議事規則第47條)。個別情況下會採納中止議事規則的動議

法案的撤回(withdrawal of bills)
根據一項古老的國會法則,由一議院提交的法案在任何階段不得撤回。在未有反對意見情況下經授權(經准許)首先向上院提起的法案,可在一讀後的任何時間由提出法案的上院議員撤回。議員可以通過撤回相關階段的動議,也可以通過一個單獨的撤回法案的動議(如果法案正處於兩個階段之間)達此目的。

二讀
二讀是審議法案基本原則的階段,書記官宣讀二讀公告後,由負責法案的上院議員提出二讀動議,並解釋法案的宗旨。該議員發言完畢後,上院前排議員提出對「現在對法案二讀」進行質詢,隨後開始辯論。有關法案細節問題的辯論將在委員會階段進行。議員可闡明其認為法案應當修改的理由,闡明其建議修改的一般原則。

交付
法案通過二讀後,通常不經表決就會依據議事規則第45條之規定交付全院委員會。在某些情況下,如果議院對交付已有專門規定,需要適用不同程序;或者由於法案屬於特殊分類,則議院應當另行作出規定。除非議院另有規定,將法案交付大委員會、特殊公法法案委員會或者公法法案委員會的下一步是進入報告階段,但是將法案交特別委員會或者蘇格蘭特別委員會的下一步則是將法案重新交給全院委員會。

修正案
在上院,允許在委員會、報告和三讀階段提出修正案。本節將講述委員會處理修正案的程序,該程序與報告和三讀階段的程序基本相同,區別將在以後講述。

全院委員會階段 (COMMITTEE OF THE WHOLE HOUSE)

全院委員會的程序
正如其名稱所示,全院委員會由議院全體議員組成。事實上,這是議院不太正式的對外形象,它由一名主席而非上院議長主持,根據程序中較為有彈性的原則指導工作。
委員會的程序 委員會的程序與議院開會時的程序相似,但議員可以就某個問題多次發言,不允許對下一事項提出動議。
將法案交委員會的公告在議院宣讀時,負責法案的議員提出「現在議院進入委員會階段」的動議。這項動議有時可作為質詢修正案,或者提出與修正案有關的觀點的機會。可以針對這項動議提出各種帶反對意見的修正案,事實上這樣的反對修正案很少提出。委員會階段若不止一天,「現在議院再次進入委員會階段」的動議就可能為提出有關法案後續審議的問題提供機會。

再次交付 (RE-COMMITMENT)
一項交特別委員會或者聯合委員會審議的法案,在該委員會提交審議報告後,需要再次交付全院委員會審議,特別委員會或聯合委員會在報告中明確表示否定者除外。統一法案(Consolidated bills)(經常)、混合法案(不經常)和交蘇格蘭特別委員會的法案通常都會被再次交付審議。
根據在委員會和三讀階段之間任何時候提出的動議(具有爭議性且需要公告)可以再次將其他法案的全部或部分條款或附表交全院委員會或者大會審議。當需要對法案或者法案的某些部分作更為詳細的審議,但又不對報告或三讀的發言作任何限制時,上述程序得以適用。例如,當重要的修正案在委員會階段提出的太晚,致使委員會不可能對其進行審議;有很多的手寫修正案;或者在委員會階段後期針對委員會尚未審議的內容提出了修正案時。該程序為報告階段保留了一個對委員會已修改的法案重新審議並使其完善的機會。可以對議院根據再次交付令進入委員會階段的動議進行辯論和反對,其方式與「議院進入委員會階段」方式相同。再次交付的程序與全院委員會的程序是相同的,但委員會階段和報告階段的最短時間間隔不適用於再次交付。

報告(REPORT)
委員會已修改的法案,必須在以後某一工作日進入報告階段。在指定日有關報告階段的公告宣讀後,負責法案的議員提出「現在通過報告」的動議;如果需要在其後的幾天繼續進行報告階段,就要提出「現在繼續對法案進行報告階段的審議」的動議。可以拒絕、辯論或者再劃分該項動議;可以提出推遲報告階段的動議,可以提出意在反對或者在通過動議時將特殊觀點記錄在案的延擱修正案或合理修正案。

三讀及通過
只有正式提出「現在對法案三讀」的動議,並且對該動議質詢後,才能對法案三讀。三讀階段不進行辯論。盡管按照二讀的方式,三讀動議可能引起辯論或者遭到反對,可以就三讀動議提出合理修正案或者延遲修正案,這些反對意見只能在提起「現在通過法案」的動議時產生作用。
如果一項法案需要徵得女王或者威爾士王子的同意,通常在提出三讀動議前應得到批准。

下院的立法程序
法案的提起
在下院,提起法案的方式有三種:
(1)根據議院命令提起法案
以前,根據議院命令提起法案是常用方式。該命令根據決議或對君主函件的答復作出;或在下令宣讀有關議院、國會法、公報記載事項、前屆會議的決議、各委員會的報告或者議院所擁有的其他文件資料等的部分發言之後作出。但該程序目前幾乎僅限於有關依撥款或賦稅決議所提出的法案以及依據十分鍾法則提出的法案。

(2)勿需命令呈交法案 (BILLS PRESENTED WITHOUT AN ORDER)
絕大部分由王室大臣提出的法案和許多由議員個人提出的法案,根據議事規則第57條第1款的規定於公告後呈交。議事規則第14條第7款規定,直至議院在第五個周三開會許可由抽簽決定的議員個人法案在周五具有優先權之後,才可由議員個人根據議事規則第57條發布呈交法案的公告。

(3)由上院提出的法案(BILLS BROUFHT FROM THE LORDS)
上院提出的法案並不進入下院的程序,除非有議員表明由其負責法案的意圖。
根據議事規則第50條第2款之規定,任何一項由上院提出的主要關於公共稅收的法案,只有在由王室大臣負責的情況下,可以不經有關貨幣決議的授權,進入二讀程序。

一讀和法案的印製(FIRST READING AND PRINTING OF BILLS)
法案的一讀、印製、指定二讀日期都作為同一個正式階段記錄在公報中。

首先向下院提出的法案(Bills originating in the Commons)
一部法案,不論是遵照議院命令提交,還是遵照議事規則第57條第1款規定呈交,根據議事規則第57條第2款之規定,應當不經質詢即通過一讀,應當下令在議員指定的日期二讀,並印刷。
法案一旦呈交,其簡稱標題就被登上公告簿並列入名義法案中,由書記官宣讀。現在對議事規則第57條第2款有許多意見,為保證議院逐條審議法案的努力已經被議長駁回。
宣讀簡稱標題之後,議長點名叫呈上法案的議員指定一個二讀日期,議長將指定日期重復一遍,法案即因通過一讀並指定了二讀日期而登入公報,並被交付印刷。

上院提出的法案(Bills brought from the Lords)
根據議事規則第57條第3款之規定,如果一名議員通知當值書記官他想對上院提出的某一法案負責,則該法案視為在當日通過一讀,並已下令將在他指定的日期進行二讀,同時將作為已經通過一讀並將在指定日進行二讀而記錄在公報中,隨後交付印刷。在印刷中,法案的背面需要記載上院提交法案的日期,但勿需寫明負責法案的議員的姓名。
為保障周五抽簽的法案在安排議員個人法案進入二讀階段時具有優先權,議事規則規定在抽簽法案呈上當日之前,禁止議員個人對上院提交的法案負責。

印刷之前對法案的檢查
法案一經呈上,即假設其內容已經公法法案辦公室根據下述原則檢查過,而交付印刷。對於政府法案,在其呈上之前,通常已在議會顧問辦公室提交的草案基礎上對其進行了檢查;並在法案呈上的當日或者次日予以公布。對於議員個人法案,負責法案的議員可以在呈上法案前後,提交一份供檢查用的草案。公法法案辦公室檢查法案草案主要是看其是否與議院的規定保持一致。

二讀前法案的印刷
檢查過法律草案之後,根據議院的命令,將法案交付印刷,以便使法案的內容公布於眾,讓每一位議員在二讀之前對其有所了解。公法法案辦公室負責對每一部法案進行編號,法案在每一個階段重新印刷時都重新編號,上院提出的修正案也同樣進行編號。每一屆會議都重新開始編號。
如果一部法案沒有印刷,則不能建議對其二讀進行表決。以往這條規則由議長在實踐中掌握,但現在議事規則第14條第9款有了嚴格規定,如果到指定二讀日時議員個人法案仍未能交付印刷並送達抽簽辦公室,則當議院召開會議時,指定二讀日期的命令不再有效,直到法案被交付印刷之後,才可重新下令對法案進行二讀。

法案文本的變更(Alterations in a bill)
法案印刷並公布之後,一般只允許糾正法案的文字或者印刷錯誤。如果錯誤嚴重,可以公布正確法案文本代替錯誤文本,並在新文本的前部說明與錯誤文本的差別。如果用勘誤表糾正錯誤更為合適,則單獨公布一張勘誤表(和其它發現錯誤之後需重新公布的法案文本一起公布)。議長在二讀之前或者其他適當階段提醒注意錯誤的情況比較少見。

法案的撤回和其他法案的提呈
如果負責法案的議員希望在二讀之前變更法案文本,他只能以撤回法案並另提出一部法案的方式達此目的。如果要求變更法案標題,也依此辦理。對於根據決議起草的法案,在宣讀起草前一部法案所依據的決議之後,撤回法案並下令另起草一部法案。

法案的撤回
負責法案的議員在將日程列入交當值書記官的公告前,可以撤回已列入日程的法案。依據負責法案的議員所提的動議,在法案的任何階段宣讀日程時,可以下令撤銷該項日程並撤回法案,可以對這項動議進行辯論,也可以將這項動議撤回。
在對法案二讀(或者其他階段)進行表決的動議首先撤回的前提下,負責法案的議員可以撤回法案。如果有反對意見,則表決動議不能撤回,有關的階段應當繼續進行。非負責法案的議員,如果提出二讀動議,經許可可以撤回二讀動議,但不能撤回法案。在委員會審議階段,如果委員會先被免除了審議法案的權力,則該法案可以在此階段撤回。
根據一項古老的議會法則,由其他議院提交的法案不得撤回,下院一直未遵守這項法則。這種情況下比較適當的作法是,第二個接受法案的議院中負責法案的議員使法案下一個階段的日程被撤銷。

二讀(SECOND READING)
二讀動議(Second reading moved)
二讀日期一旦指定,法案與指定日其他議程一起登在公告簿上,在該日期到來時,按順序宣讀。法案要想獲得通過,二讀是第一個重要階段;在此階段,法案的主要原則需要公布,由議院予以確認或者否決。如果有關皇室榮譽或利益的事項構成法案的基本內容,則二讀命令需要由女王批准並宣讀。

對二讀(或者三讀)表決的修正
可以針對法案二讀的表決,可以提出兩種類型的修正案,這兩種類型同樣適用於對法案三讀的表決。
「六個月(或者三個月)」修正案(Six 「or three months」 amendment) 反對法案二讀的傳統作法是,針對表決提出一項修正案,在該修正案中去掉「現在」(now)一詞,加上「六個月(或者三個月)後的今天」等詞。該辦法現在並不常用。根據這樣一項修正案提出的表決則是:在表決中保留「現在」一詞,議院一旦接受了修正案,就意味著拒絕了法案,如果這屆會議延期,命令在「六個月或者三個月後的今天」二讀的法案不再登入議院的公告簿。
合理修正案(Reasoned amendment) 任何一名議員,如果希望將反對法案二讀的特殊理由記錄在案,可以提出「合理修正案」。這樣的修正案是將「that」之後的所有詞刪去,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詞;據此提出的表決是,提出修正案。一項合理的修正案將以動議形式登在公告簿上,並可以分成一類或者幾類。
(1) 可以是針對法案的原則、政策或者條款提出的一些重要的反對意見或不同意見;
(2) 可以針對法案提出和實施的環境提出意見,或者針對其後續程序提出反對意見;
(3) 可以由委員會、委員尋找更多的與法案或者其他證據有關的信息資料。
上述修正案目前主要限制於前兩種類型;議長選擇用於討論的修正案通常包括這樣的詞句,「議院傾向於進行二讀」或者類似的話。合理修正案草案反映出這樣一個事實,即支持該修正案的數量相當於反對法案的數量。

對二讀或者三讀修正案的表決
當一項針對「現在對法案進行二讀或者三讀表決」提出刪去「現在」一詞的修正案提出後,由議長提出對「在表決中保留`現在』一詞」進行表決,(議事規則第31條第1款)。如果表決通過了,議長將進一步宣布對法案二讀或者三讀(議事規則第62條第1款)。
有關法案二讀或者三讀動議的其他修正案,由議長提議進行表決。如果表決被否決,根據議事規則第62條第2款規定,要進行主要表決,這樣針對任何一部法案的二讀或者三讀提出一個以上的合理修正案是不合適的。不贊成合理修正案個別用詞的法案的反對者,在進行主要表決時,有機會對法案投反對票;同樣地,沒有程序會妨礙議員對合理修正案投贊成票,在對法案進行主要表決時支持法案。
針對一項法案的二讀或者三讀,既提出了「六個月」的修正案,也提出了合理修正案,或者提出不止一個合理修正案,根據議事規則第32條之規定,由議長決定取捨。

二讀委員會
提交至二讀委員會的法案(Bills referred to a second reading committee)
根據議事規則第90條,一項公法法案,可以在公共事項開始時,由一名王室大臣提議將其交付一個二讀委員會,以此代替法案在議院所需的二讀辯論。上述動議至少應當公告10天,並且在和這項動議有關的法案交付印刷前,不能再提出任何動議。對該動議進行表決時,並不需修改和辯論即作出決定;但是如果有不少於20名議員起立表示反對,則議長必須宣布不予通過。

交付
二讀之後,在修正案提出並進行辯論,並且每一條款和附表都被單獨通過後,下院的所有公法法案都必須交委員會審議,議院特別免除者除外。常設委員會審議絕大多數法案但也可以選擇特殊常設委員會、特別委員會和全院委員會。交付主要受議事規則第63條的約束,根據該條規定,除議院另有命令外,法案二讀後自動交常設委員會審議。

法案的委員會程序
如前所述,正常情況下,法案是提交給全院委員會或常設委員會的。比較起來提交給後者的情形更多一些,或者它們被分割開來分別提交給兩個委員會。法案較少提交給特定的常設委員會、特別委員會或兩院聯合委員會。
雖然,依據議事規則NO.63(1),常設委員會今天已變成測定實體法案是否贏得多數同意的標准性機構,但其中法案所應遵循的程序主要源自全院委員會。
因此這一節的內容,在闡述常設委員會之外,同時涉及全院委員會公法法案的程序規則。這里的實例和評論來自各種類型委員會的實踐,而且彼此在很大程度上相互關聯。一旦這些委員會初步的調取證據程序完成後,各特定常設委員會中法案的程序是相同的。各種類型的委員會在任命、議員資格、主席及組織上的差異在下文中將有詳細描述。
進入全院委員會的程序
每當議事日程宣布後,將依該議事日程,法案由下院分配給委員會,議長離席,無須對任何事項作出表決,除非當時存在一個要求表決的指示。
然後,法案便開始在下院的程序。方法和聯系委員會的主席或他的助理在大長桌前就座,在主事官宣讀完法案的簡略標題後,委員會開始對法案進行審議。
條文的分割
委員會有權將一個條文分割成兩個條文,或者決定一條文的前一部分或附有附則的條文的前一部分應作為一個完整的獨立條文來審議。分割條文的動議在該條文被確定為法案的一部分之前提出。
條文的調換
一個條文[或分條(款)]或一組條文[或分條(subsections)]可以從法案的現有位置移至動議中指明的另一處。
條文審議的遲延
如果沒有修正案被通過或否定,對於法案或已經確定的部分,也沒有人再提出什麼問題,這時,對該條文的審議可能會依某動議而推遲。然而,如果一個修正案已被提出或撤回,該條文的審議也可能推遲。對法案的部分的審議或對由某議員集團提出的一組連續條文的審議也可能被推遲。至於序言的審議的推遲,見頁533。
推遲審議法案中的有效條文,即在審議其附屬條文之後,再對其進行審議的建議,以及推遲對一條文的部分地行審議的建議,是不符合規定的,這是一個審議動議的順序問題,因為如果在程序開始便對其進行審議,本來就能獲得相同的效果。
在推遲對某條款進行審議的問題上,辯論只能局限於推遲問題,不可以擴展到法案或條款本身的是非曲直問題。被推遲之條款,如果在動議中無相反規定,應該在法案中的其它條文的問題都解決之後,在提出任何新的條文之前予以審議。但在特殊情況下,對它們也可在任何其他時間(如在整個條文或某新條文或其他條文或之後)進行討論,而且它們還可能被進一步地推遲討論。
委員會中修正案的通知
按照慣例,委員會修正法案時應該發出通知,雖然它並無此義務。每一個修正案都應盡最大可能發出通知,因為沒有通知的修正案動議會給委員帶來明顯的困難和不便。如果修正案的通知僅在前一天發出,那麼,在通知的文件上應標上一個星號,主席一般不挑選這類修正案。越臨近通知期限修正案越不易被選中。
在法案二讀之前,委員會一般不會收到法案修正案的通知,然而,當一個法案極為緊急,要求立即通過時,下院授權可在二讀之前通過修正案。
法案的合並
有時,根據某指示,會合並兩個法案,對兩法案序言的討論分別推遲,而其條款也分別依次推後進行。
法案分割
如果委員會接到要求將一個法案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法案的指示,則那些可構成獨立法案的條款要麼被推遲討論,要麼根據其所應歸屬的法案的位置來進行討論。審議法案時,序言(如果必要)、說明法案制定經過的文字及標題等將附隨之後,對各該獨立法案的報告亦將分別進行。

法案的重新審議
一項法案只要國會要求就可以被發回到全院委員會、一個常設委員會或者一個特別委員會重新審議。抱此目的,一項動議在這項法案已經向全院委員會匯報之後,可能會被立刻提出。當一項法案的審義作為當日的一項規定而被確定下來時,這個規定一經誦讀就會產生一項動議。一項動議也可能會在審議階段完成之後立刻被提出,但絕不會發生在審議過程之中。假使一項法案在三讀中被確定下來,當日的規定便不再有效,由此而來的動議也不復存在。即便存在,也只能被視為一項應對該法案正在進行三讀而帶來的問題提出的修正案的形式出現。
一項申請重新審議法案的動議案可以是就整個法案提出的,這時就需要適用議事規則第74條。如果一項動議僅僅是就某些條款或修正法案而提出的。關於這項動議的討論就嚴格限制在這些條款或者專門法案提出的重新審議的議案的范圍之內。任一議員都可以提出請求全部或部分重新審議某一法案的議案。但是優先權首先屬於那些對本法案負責的議員提出的任意一項動議,同時對於那些經議長選定的只就部分法案提請重新審議的動議來說,只有通過對主管議員的動議提出修正議案的方式才能提出。
這種選定修正議案的權力由議長來行使。因為各委員會的主席
參考資料:http://www.yihuiyanjiu.org/index.aspx

『陸』 英國法上的擬制對法律發展的作用

對於一般主體參與以特殊身份為要件的犯罪的,只要沒有這種擬制規定,就不得認定為共犯,如果說該款只是注意規定,則意味著一般主體參與以特殊身份為要件的犯罪時,根據總則規定原本構成共同犯罪;所以,不管分則條文中有無這一注意規定,對一般主體參與以特殊身份為要件的犯罪的,均應認定為共犯。
對於法律中的擬制,反對者認為「擬制便如瘟疫一般」,「在英國法中,它像梅毒一樣滲入到每一條血管當中,使得法律原則系統的每一部分都變得腐爛」,「其又如交易中的詐騙」……但梅因在其所著的《古代法》一書中,卻以完整的一章論述了「法律擬制」的問題,梅因認為,這一用語「是要以表示掩蓋、或目的在掩蓋一條法律規定已經發生變化這事實的任何假定(Assumption),其時法律的文字並沒有被改變,但其運用則已經發生了變化」,在他看來,「法律擬制」(Legal Fictions)、「衡平」(Equity)、和「立法」(Legislation)起到了「法律」(Law)和社會協調媒介的作用。「能滿足並不十分缺乏的改進的願望,而同時又可以不觸犯當時始終存在的、對於變更的迷信般的嫌惡。在社會進步到了一定階段時,它們是克服法律嚴格性最有價值的權益辦法。」甚至「英國的『判例法』(Case—law)和羅馬的『法律解答』(Responsa Prudentium)都是以擬制為其基礎的。」通過以上梅因等人的理解可以得知,以往所謂的「擬制」或者「法律擬制」不論是一種司法程序中的擴張還是與「立法」、「衡平」相平行的存在,均更多的是被運用到司法的過程當中,是一種司法過程中的創造,而在這一理解層面上,往往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它們(擬制)有它們的時代,但是它們的時代早已過去了。我們現在已不值得要去用法律擬制這樣一種粗糙的方式以求達到一個公認為有益的目的」

不過在現代意義上,我們並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使用「法律擬制」這個詞。法律擬制在最原初的內涵上便是一種明知但同時又被認可的「以假為真」,概括而言,法律擬制在本質上是指「通過虛構事實以達到某種法律目的的司法措施或決斷性證明方法」因為該種論斷至今為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所以在更為確切的理解上,我們不可否認隨著時代的發展,「法律擬制」的涉獵范圍已經超越了司法、程序的領域,進入了更為實體的范疇,比如對於權力能力、責任能力、行為能力的擬制,對於主體身份的擬制,對於刑法中罪數、罪行、罪名的擬制……。可以說,法律中充斥著「擬制」這種「以假為真」現象的存在。根據布萊克法律詞典所做的定義,擬制或者法律擬制(legal fiction)是指「一種假設(assumption),通過改變一項法律規則的運用,對不真實的甚至可能不真實的情況,法律上假定為真實的,即為了間接實現某種其他的目標而轉移一項法律規則或者制度的原初目的」,也就是將某種虛構的事物在法律層面上看作真實的,因此是不可反駁和置疑的一項法律規則。學說理論上也通常認為,法律上的擬制主要是:「有意地將明知為不同者,等同視之。……法律擬制的目標通常在於:將針對一構成要件(T1)所做的規定,適用於另一構成要件(T2)……因為法律並不在於陳述事實,其毋寧包含適用規定,因此,立法者並非主張,T2事實上與T1相同,或事實上為T1的一種事例,毋寧乃是規定,對於T2應賦予與T1相同的法律效果。」因此,法律的擬制便是將某些事實(T2)歸結於原本應該屬於另一部分差異事實(T1)所適用的大前提中,最終賦予T2與T1以相同的法律效果。簡而言之,法律擬制便是「基於一定的法律措施,將性質相異者看做同一事物並賦予其相同的法律效果」⑷且不允許反駁的法律方式。
法律擬制在形式上的表象便是「有意地將明知為不同者,等同視之」,而這種表象從根本上說是基於「法律乃是一種規范」的原因。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並不一致,前者具有明顯的規范性質,而「作為規范性的事實,法效果藉助法條的效力可發生於任何事例,至於藉此想追求的實際結果則取決於諸多因素」,所以對於擬制性規范,我們「不能探討這種語句的真假,只能研究其是否有效,是否為現行有效之法秩序的構成部分」。而當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在法律規范有效性這一前提下發生偏移時,擬制性規范則必然廣泛存在於包括刑法在內的所有部門法的規范當中,在法條的用語上,包括刑法在內的諸多部門法對於法律擬制的表達用語多為「視為……」、「看作……」、「依照……」、「以……論」等,法律中永遠充斥著基於一定目的的「以假為真」,即便如此,「法律擬制」問題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注意,尤其是在刑法學的理論內部,「刑法中的擬制」這一概念在刑法理論中沒有出現過,甚至也無法稱得上是一個既定的專業術語,所出現過的只是與「刑法的提示性規定」相對應的「刑法的擬制性規定」。一般而言,「刑法的擬制性規定」主要是指刑法分則中對於某些罪行「有意將明知為不同者等同視之」,而在分則之外是否存在擬制則少有人研究。筆者認為,如果我們將「有意地將明知為不同者等同視之」作為衡量「擬制」與否的形式標准時,刑法中的擬制並不僅僅局限於「刑法中的擬制性規定」當中,對於分則中某種罪行的擬制固然是一種刑法中的擬制,但沒有理由將總則中的「以假為真」的規定排除於刑法中的擬制范疇之外,甚至在刑法的基本原則、基本精神的內部,我們也可以找出擬制的存在。更進一步而言,作為一種「以假為真」的法學方法,刑法中的擬制本身便是貫穿於刑法實務與理論中的一種法現象,刑法中的擬制便是一種刑事立法、司法上的「以假為真」。在刑法學的理論中,因為承認了「刑法的擬制性規定」的存在,認為擬制是一種「非有意欺騙性的虛假陳述」(false statements not intended to deceive),即在明知構成要件T2與構成要件T1不相同的前提下,賦予T2以T1的法律效果,而非T2本身所能產生的法律效果,進而認為「以T2為T1」並非不可,所以我們不能認為「刑法中的擬制」僅僅存在於「刑法的擬制性規定」當中,僅僅是一種分則罪行的擬制,而應當把眼光放諸於擬制所代表的內涵本身,再在這個意義上理解刑法中所存在的擬制現象。
現在對於擬制概念的界定已與古羅馬法中的概念不同,但我也很難接受梅因等人對於法律擬制所作的理解,在我看來,梅因對於擬制的理解過於原始。尤其當我們提到立法擬制時,擬制便不是與立法平行的概念,而是一個偏正的短語,這與梅因等人的理解完全不同。但不論事實上的變更如何,法律擬制均有這樣一個不變的核心內涵,即不可反駁的假設(irrefutable presumptions)或不可反駁的虛構(irrefutable fictions),並且因為這種不可反駁性而忽視兩者形式上的差異。所以,「法律擬制」應該被認為便是法定的擬制(gesetaliche Fiktion),即是指以期待取得預期的法律後果,法律有意識地將兩個不同的事實構成等同。而所謂「刑法中的擬制」,則可以被認為是在現行有效的法秩序框架下,刑法中所出現的「有意將明知為不同者等同視之」的現象,或者主要是一種法學方法論意義上的概念,也可以簡單地認為是在刑法中所運用的以有意識地將兩個事實構成不同的對象等同視之且不允許反駁的法律方法。

『柒』 在英國的司法程序中,證據認證的過程是怎樣的

英國證據法之概要 當今英國法律體系的一個顯著特點在於,證據法被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加以確立,其與訴訟程序法既有聯系,又存在明顯的差別.在英國,程序法為調整訴訟關系,解決訴訟過程的法律,證據法則是解決訴訟基礎,以證據為調整對象的法律.要了解英國的證據法,必須首先對英國的證據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英國證據制度概述(一)歷史沿革證據是審判的基礎,證據制度是訴訟制度的核心.19世紀初期英國著名法學家邊沁曾經說過:程序法的直接目的是保證公正的判決,即將有效的法律正確地適用於真實的案件事實;而這必須以相關的證據為依據.然而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英國司法審判受神示證據制度的統治,"神明裁判"與"司法決斗"成為訴訟中決定是非曲直的標准,證據在訴訟中既沒有地位,也沒有意義.有學者指出,"證據法作為法治的基石,在中國背景下加強證據法學建設,將特別有利於實現司法公正和法治的基本目標"~①.隨著時代的變革,證據法學面臨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要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掌握和運用證據法學的基礎理論就顯得特別重要.英國證據法歷史悠久,體系嚴密,內容豐富,與時俱進,對各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普通法系國家和地區)證據制度的發展產生過重要的影響.20世紀後半葉以來,英國分別以"接近正義"(Access to Justice)和"所有人的正義"(Justice for All)為主題,展開了民事和刑事兩大領域的司法制度改革.司法改革的浪潮強烈沖擊了原有的證據規則,其廣度和深度引起了世人關注。

『捌』 英國法院的三讀程序究竟是怎麼回事

英國議會對立法案的討論決定的程序是要經過三讀,
一讀是宣讀議案名稱,說明目的,確定二讀的日期,將議案分發給議員;
二讀對議案逐條朗讀,進行原則的討論、表決,如通過便交給專門委員會審查,審查不能通過,法案就認為已被否決。委員會對議案作逐條詳細討論,進行修改後向院會作報告;
第三讀對議案進行表決,這時只討論整個法案可否成立,不許逐條討論,除文句外,不得修改內容。
三讀通過後交領域院通過.

『玖』 英國的司法權哪個機構掌握

在英國的司法體制中,各級各類法院是司法權的行使機構。其中上議院是英國最高回的司法機構答,上議院的議員在理論上都是法官,實際上則只有大法官和常任法官上議院議員(上訴審貴族),構成的不超過11個人有司法審判權。2007年增加了一個司法部,但應該沒有上議院權力大。

『拾』 英國司法審查的模式

司法審查制度,是一種國家權力對另一種國家權力的監督制約制度,即法院通過訴訟程序審查並糾正不法行政行為,以保護公民和組織的合法權益免受國家行政機關侵害並維護其合法權益的行政行為,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
司法審查,則起源於17世紀的英國。最初是英王為了中央集權的需要,通過王座法院來審查下級法院和各級地方機構的行為,後來演變為普通法院對行政機關行為合法性的審查。而使司法審查制度成為一種具有政制活力的司法制度,在於馬歇爾大法官通過馬伯里訴麥迪遜案的判決,如今司法審查制度已無可爭議地成為美國政制的生命象徵與活力符號
美國在歷史上曾是英國的殖民地,處理法律問題基本上沿用了英國法 ,1776年獨立後的美國仍繼續沿用和擴充英國法,因此,英美屬同一法律體系。然而,由於兩國的政治體系不同及美國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發展等原因。英美兩國 在司法審查制度方面有異有同。
范圍
英國法院在審查時注重實質的法治原則,而不拘泥於成文法的規定。相比之下,美國法院更依賴於成文法。 美國是一個成文憲法的國家,政治上實行三權分立,司法權能夠對行政權進行審查,源於憲法第三條第二項——司法權涉及以合眾國為一方的案件,是司法審查的憲法法源。當然,雖然這些規定中並未有為什麼應該由司法機關而不是其他機關來進行審查的明確字眼,但實際上由於對英國普通法傳統的繼承,在美國民眾的眼中,司法審查權已經成為法院的一項理所當然的權力。但由於受三權分立思想的影響,美國司法審查中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法院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對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即司法權如何不過多地干涉行政權,並因而影響到行政權的獨立性。所以美國的司法審查是相當謹慎的,在司法審查的范圍上表現為,對事實問題和法律問題的嚴格區分。美國學者認為,事實問題,只能由行政權作出判斷,法院的主要職責是解決法律問題,法院對事實裁定,一方面不能不審查,一方面又不能太多地審查。解決的辦法就是由聯邦程序法對事實問題和法律問題審查的標准分別作出規定。
英國堅持議會主權的原則,議會享有最高的權力,行政機關需要根據議會制定的法律來行使的權力,而法院負有對行政機關是否依法行使職權進行審查的職責,所以一旦行政機關超越職權行使權力,法院即可以宣告它無效或撤銷它,因此,越權原則也就成為英國司法審查的根據。由於英國是一個判例法的國家,所以,英國法院對於越權原則的解釋都是通過具體的案件作出的。英國法院認為可以審查的越權行為主要有:違反自然公正原則;程序的越權;實質的越權。其中自然公正原則是英國普通法上的一個程序規則,由於普通法並無公法和私法的區分,所以該原則不僅支配行政機關和法院的活動,而且其它一切行使權力的人或團體,在行使權力時都不得違反這個原則。
程度
在英美司法審查中,都存在排除司法審查的行政行為。從兩國有關排除條款的規定中,可以看出兩國對待司法審查的態度的差別。英國在排除司法審查的規定方面,首先強調法院的自由裁量權,即法院在對於是否向當事人提供救濟的問題上享有決定權。
與英國強調法院的自由裁量權不同,美國在排除司法審查時首先強調的卻是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權。美國法院的司法審查的趨勢是盡量限制排除司法審查的
全國注冊建築師、建造師考試 備考資料 歷年真題 考試心得 模擬試題
范圍,即加強司法審查的程度,但是由於受到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和成文法的規定的限制,註定這種程度比起英國來說要小。同時,美國行政法中完全排除司法審查的行為也較英國為多,主要有外交和國防;軍隊的內部管理;總統任命高級助手和顧問;國家安全等。
方法
在英國,當公民權力和利益受到行政機關行政行為的不法侵害後,實際
上可以有三種救濟的手段:一是提起普通法上的一般訴訟,而是向法院上訴,三是請求高等法院司法審查。可見,司法審查在英國並非解決行政行為違法性的唯一手段。
英國相比,美國的司法審查的方法較為統一和規范,主要存在四種形式的司法審查手段,法定的審查;非法定的審查;執行訴訟中的司法審查;憲法權利的司法審查。 法定的審查主要是指各種制定法中規定的司法審查的方法,如果沒有成文法的規定,法院也可以採取非法定審查的手段。這種非法定審查顯然是受了英國普通法的影響,其救濟手段也主要是各種令狀,包括提審狀、禁止狀、追問權力狀、人身保護狀和執行狀。除此之外,非法定審查中還吸收了英國普通訴訟的手段。
門檻
英國的起訴資格的規定相對簡單,高等法院只要認為申請人對於申訴事項具有足夠的利益,就可以同意其司法審查的申請。因此,足夠的利益就作為法院審查起訴資格的唯一標准。
美國當事人只有在權利受到侵害時才有起訴資格。40年代以後,最高法院通過多個案例將起訴資格放寬,當事人不一定非要在權利受到損害時才能起訴,只要有實際的損害,甚至在沒有實際的損害時,為了保護公共利益,也具有起訴資格。當代美國法院主要採用了雙層結構標准,即當事人起訴必須同時符合憲法的標准和法律的標准,憲法的標准主要是當事人必須有事實上的損害,法律的標准主要是當事人要求保護的利益必須屬於法律或者憲法所保護或調整的利益范圍之內。比較美國與英國關於起訴資格的不同規定,顯然英國規定得更為寬松,足夠的利益標准不僅不要求有事實的損害存在,甚至此處的利益也不僅僅局限於法律和憲法內的利益,從中可以感受到實質法治原則和不成文法精神在英國無處不在的強大力量。
總結
當代英美司法審查制度雖然仍存在差異,但其發展的趨勢也是在逐漸的融合,這不僅僅是在具體的規定上,兩國都趨向范圍更廣、限制更少、方法更統一、起訴更靈活的司法審查制度,更大的融合在文化和憲政的領域進行。
1989年《行政訴訟法》的頒布預示著司法審查制度在中國的初步建立,但是,不可否認,無論是就司法審查的具體制度,司法審查制度賴以生存的憲政基礎,還是法治的歷史,中國與英美發達國家之間都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雖然中國與英美的社會制度不同,但具有通過司法權控制行政權的共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較他國的制度,為本國的法律建設提供有用的制度資源,也是筆者在比較之外的一點現實關照。

熱點內容
導游9道德 發布:2024-11-18 16:33:36 瀏覽:173
律師專業前沿 發布:2024-11-18 16:23:36 瀏覽:78
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實現依法治國 發布:2024-11-18 16:22:58 瀏覽:394
網路小說相關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18 16:16:35 瀏覽:455
買黑車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8 16:15:53 瀏覽:912
對刑事訴訟法的感想 發布:2024-11-18 15:57:45 瀏覽:6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3下載 發布:2024-11-18 15:55:06 瀏覽:555
法學解說 發布:2024-11-18 15:32:26 瀏覽:844
中國人大法學研究生 發布:2024-11-18 15:24:50 瀏覽:544
南陽離婚律師 發布:2024-11-18 14:48:11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