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司法解釋
1. 關於征地補償糾紛法律有哪些
征地補償引發的糾紛的解決途徑有:1、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2、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民事訴訟法》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2. 征地程序及法律法規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和《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徵用土地一般是按照下列工作程序辦理。
申請用地:
建設單位持經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初步設計、年度基本建設計劃以及地方政府規定需提交的相應材料、證明和圖件,向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建設用地,同時填寫《建設用地申請表》,並附下列材料:
1、建設單位依法設立的有關證明;
2、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或其他有關批准文件;
3、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
4、初步設計或者其他有關材料;
5、建設項目總平面布置圖;
6、佔有耕地的,提出補充耕地方案;
7、建設項目位於地質災害地區的,應提供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8、提供地價評估報告。
受理申請並審查有關文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土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建設用地的申請、審查、報表工作,對應受理的建設項目,在30日內擬定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編制建設項目用地呈報說明書,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上一級土地管理部門審查。
審批用地:
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門,收到上報土地審批文件,按規定徵求有關部門意見後,實行土地管理部門內部會審制度審批土地。
征地實施:
經批準的建設用地,由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1、征地公告。公告內容包括:批准征地的機關、文號、土地用途、范圍、面積、征地補償標准、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辦理補償的期限等;
2、支付土地補償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
3、安置農業人口;
4、徵收用地單位的費稅;
5、直轄市征地爭議。
簽發用地證書:
1、有償使用土地的,應簽訂土地使用合同;
2、以劃撥方式使用土地的,向用地單位簽發《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和《建設用地批准書》;
3、用地單位持使用土地證書辦理土地登記。
征地批准後的實施管理:
建設用地批准後直至頒發土地使用權證書之前,應進行跟蹤和管理,其主要任務是:
1、會同有關部門落實安置措施;
2、督促被征地單位按期移交土地;
3、處理征地過程中的各種爭議;
4、填寫征地結案報告。
頒發土地使用證:
用地單位向當地土地管理部門提出土地登記申請,經測繪部門測繪,核定用地面積、確地權屬界限,地籍管理部門注冊登記後,由人民政府頒發土地使用證,作為使用土地的法律憑證。
3. 關於政府征地有什麼相關法律法規么如題 謝謝了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國土資源部關於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 3.勞動專保障部國土屬資源部聯合通知 4.關於加快推進征地補償安置爭議協調裁決制度的通知 國土資發[2006]133號 5.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 6.《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 第42號) 7.關於進一步做好基本農田保護有關工作的意見 8.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控制城鎮房屋拆遷規模 嚴格拆遷管理的通知 9.國土資源部、國家經貿委關於發布和實施《限制供地項目目錄》《禁止供地項目目錄》(第一批)的通知 10.凍結非農業建設項目佔用耕地規定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12.
4. 征地拆遷法律法規
與土地徵收、城市房屋拆遷有關的法律法規:《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土地管理法》及其實容施辦法;《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注《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已失效);《城鄉規劃法》;《復議法》;《行政訴訟法》。
征地主要指國家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強制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並根據補償標准一次性給予被征地者(包括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以及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發包人、承包人、轉包人等)一定的貨幣補償,有的還必須按照要求進行必要的就業安置。
5. 征地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但在政府需要修葺公共設施和軍事設施的情況下、被拆遷人要求的補償過高遠超國家補償標準的,允許申請強制征地拆遷程序。
【法律依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八條
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周轉用房的地點和面積等材料。
第三十一條
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6. 征地補償法律依據有哪些
《土地管理法》規定,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按照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倍數進行計算,補償倍數最高不得超過30倍。2010年起各地開始執行新的征地補償標准,征地補償應按公布的征地統一年產值標准和區片綜合地價執行。 徵用土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後,由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並將批准征地機關、批准文號、徵用土地的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准、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辦理征地補償的期限等,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被征地農戶可以從公告上了解相關情況。 依據《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規定,要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准、安置途徑告知被征地農民。按有關規定征地報批前要履行告知、確認和聽證程序,充分聽取被征地村民組和民戶對徵收土地方案的意見,確認方案有關內容。確保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申訴權、監督權,對於群眾提出的合理要求,必須妥善予以解決。 國家制定了征地監管相關政策,建立了征地工作指導、監督和定期專項檢查等機制。同時,嚴格審查征地報批資料,對征地批後實施動態監管,確保補償費用及時足額到位,防止拖欠、截留、挪用、貪污征地補償費,有效維護了農民合法權益。 在被征地農民安置方面,有關規定明確要求,除貨幣補償安置外,可採取農業生產安置、重新擇業安置、入股分紅安置、異地移民安置等多種途徑妥善安置被征地農民。為切實解決被征地農民長遠生計,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份出台了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的政策性文件。(耕地保護司)
7. 征地使用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征地使用的禁止性規定有:禁止未批先用、越權批地、擅自下放土地審批權;禁止規避審批權,以租代征;禁止不合法的土地供用方式;禁止擅自改變土地用途;禁止集體土地非法入市;禁止非法圈地,違規設立各類開發區、園區、大學城等。
【法律依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七條
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8. 請問網上能查到關於征地拆遷方面的司法解釋不
應該會查到,你可以輸入國家關於拆遷的相關法律法規就可以了。
9. 涉及征地補償及其法律法規有哪些
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征地補償相關規定有哪些:規定如果土地被徵收時土地地面上有附著物,必須要對附著物進行補償,規定土地上的青苗按照年產量以及經濟價值做具體的補償等其他的一些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