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副部長劉
『壹』 關於你涉嫌惡意拖欠閃電貸貸款一案即將上報司法部門後續將凍結你名下所有銀行卡,是真的嗎多久會被凍結
這個是發信息嚇唬你的,目的就是敦促你及時還款,對方沒有凍結你銀行卡的權利,除非走正常的訴訟程序,法院判決後對方勝訴了在對方申請強制執行的階段才會凍結你的相關銀行卡資產。
1.網貸寫錯銀行卡貸款公司說因為銀行卡寫錯了錢被銀行監管局凍結了,需要交認證金解凍貸款金額。這個是一個騙局,他們會借著資金被凍結的理由騙取你們的認證金,他們肯定會說錢已經下款給你了,錢給銀行監管局凍結了,你不交認證金拿不到錢也是要還貸款的,這些都是假的!他們會那這種圖片來偽造,讓你們覺得是真的一樣,其實也是假的,銀行監管局沒有凍結資金的權利,能凍結資金的有司法部門和公安局和法院還有銀行才有權利。
2.法院、檢察、公安、海關、安全、稅務等有權機關,在法律授權的情況下,按法定程序可以凍結單位或個人賬戶,其他任何部門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權凍結別人的賬戶,包括銀行。
3.但有一種情況例外:如果某銀行貸款合同內有約定,逾期超過一定期限沒有及時還款的,那麼銀行有權利凍結客戶在這個銀行的存款賬戶。注意,這僅僅是在有合同約定的情況下成立,並且銀行無權凍結用戶在其他銀行開設的存款賬戶。這種情況一般存在於公司企業、大客戶之間,一般的借款人不需要擔心。
拓展資料:什麼情況下銀行卡會被凍結?
借款人的貸款逾期,被放款方訴至法院,有2種情況會導致借款人的銀行卡被凍結。
1、法院收到了財產保全申請
為了避免借款人轉移資產,放款方可以在發起訴訟的同時,向人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對債務人的財產採取強制性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證自己的的利益。這時候法院就可以向銀行下達凍結銀行卡的通知。
2、法院強制執行判決
借款人敗訴後,沒有按時履行還款義務。此時,債權方有權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院可以要求相關銀行凍結當事人的存款賬戶,銀行也有義務配合法院執行判決。
並非所有的逾期行為都會導致銀行卡被凍結,因此大家無需過度擔心,即便已經逾期了
及時與放款機構溝通、協商就能將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貳』 請問廣東省有哪些與司法部共建大學
廣東財經大學
『叄』 霍光廢了劉賀讓囚徒劉病已當皇帝,劉病已是如何坐穩皇位的呢
農村有句老話:咬人的狗不露齒,劉病已就是這樣的存在。他修煉的“忍”字訣,功力比起老祖宗劉邦來,簡直不相上下,霍光及其家族,都被這位“忍”字訣高手玩弄於股掌之中,最後導致了整個家族的覆滅。
劉病已對霍光表現得無比敬重言聽計從,霍光表示要歸政於他,結果劉病已說什麼都不同意:你幹得很出色,還是你繼續吧!三番五次之後,霍光也就放鬆了對劉病已的警惕,依舊我行我素大權獨攬,甚至朝廷上的大小事情,都要由霍光做最後決定,劉病已像個乖寶寶一樣安靜地做一枚橡皮圖章。
劉病已的“忍”到了什麼程度呢,我們從一件事就可見一斑。霍光把自己的女兒霍成君嫁給了劉病已,以此來加深聯系鞏固地位,霍成君的老媽霍顯(姓氏不詳,只能隨夫姓了)一門心思想讓女兒當皇後,就買通醫生毒死了許平君皇後。心愛的女人被害死了,劉病已不但不能追查幕後黑手,甚至還要忍痛封霍成君為皇後。這如果不是“忍”到了極點,是萬萬做不出來的。
劉病已深深知道,霍光獨持權柄多年,朝堂上軍隊里的霍家子弟和心腹之人多如牛毛,自己僅僅有了皇帝的名頭,完全不是霍光的對手,說不定他只要稍微露出不滿,霍光就能輕易地把他廢了。在這種情況下,劉病已只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大肆弘揚漢武帝的豐功偉業!這其中隱含的意味就是:我劉病已是正統,是漢武帝事業的合法繼承人,地位無可撼動!
人的壽命畢竟是有限的,哪怕是權傾天下的霍光,也有故去的一天。在公元前68年,也就是劉病己繼位的第六年,霍光去世了,劉病已給予了他足夠的哀榮和帝王級別的葬禮,表現得對霍氏家族也一如既往地信任,但同時他開始慢慢動手,將兵權轉移到了許(岳父家族)、史(祖母家族)兩家人手中。
霍家人在霍光的庇佑之下,已經習慣了豪橫,甚至他們的家奴都要比朝廷大臣威風,豈能在這種情況下坐以待斃,所以霍光的子弟、女婿等人密謀造反幹掉劉病已,但此時劉病已已經掌握了軍隊,同時他漢武帝正統傳人的身份也深入人心,霍家人的叛亂很快就被平息,霍光家族以及與其有關聯的幾千戶人家盡被誅滅!
劉病已從此開始了自己的執政生涯,並且在政治、軍事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被譽為漢朝有數的明君之一。這些我們暫且不提,只說讓人印象深刻的兩件事,來體驗一下這位平民皇帝的情懷!
其一,劉病已對自己的元配皇後念念不忘,他在掌握權力之後,廢掉了霍成君的皇後之位,讓她住到了上林苑,後來又遷居雲林館,霍成君最終自殺。
其二,霍光家族雖然作亂,但劉病已對霍光本人一直保持著敬重,不僅沒有做出挖墳掘墓這樣的極端行為,更將霍光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一直尊奉祭祀。
這或許就是劉病已恩怨分明的本色!
『肆』 吉林大學法學院的著名校友
吉林大學法學院數十年來為中國法學界、司法實務界、政界乃至商界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中堅作用。 何鵬 在我國首開系統研究外國刑法之先河,是新中國最早以以比較刑法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顧問,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劉楠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劉文華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中國經濟法學科創始人之一(吉大本科),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張文顯 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原院長、黨組書記,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教育部社科委委員(法學組召集人),中國法理學研究會顧問,吉林大學資深教授,哲學博士,博導;原吉林大學黨委書記(吉大本碩博),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鄭成良 上海交通大學原副校長,教育部社科委委員,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教授,刑法學博士,博導;國家法官學院原院長(吉大本碩博)
徐顯明 山東大學校長(副部長級),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教育部社科委委員,中國法理學研究會會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教授,憲法行政法學博士,博導;原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吉大本碩,與上交大原副校長鄭成良為同班同學)
註:張、鄭、徐三人被譽為「吉大法學三劍客」(北海道大學法學院院長語),碩士同出王子琳教授師門。
徐祥民 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院長、博導,歷史學博士、法學博士、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委員。
楊泉明 四川大學黨委書記(列入中央管理,副部長級)
石少俠 國家檢察官學院原黨委書記、院長,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車丕照 清華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兼法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國際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吉大本碩)
申衛星 清華大學法學院黨委副院長(吉大本碩)
傅廷中 清華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吉大碩士)
崔建遠 清華大學法學院原副院長,現任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吉大本碩),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高鴻鈞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現任中國比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副會長(吉大本科)
韓世遠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吉大本碩)
劉瑞復 北京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專業博士生導師組組長(吉大本科)
張 騏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比較法與法社會學研究所執行所長,兼任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吉大本科)
吳振興 武漢大學刑事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吉大本碩博)
韓大元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憲法學研究會會長,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吉大本科),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龍翼飛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法學會婚姻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吉大本科),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王 軼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博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吉大碩士)
王 牧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院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會長(吉大本科)
王傳麗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原院長(吉大碩士)
莫世鍵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現任院長(吉大本科)
許 清 中國政法大學憲法教研室主任、教授 (已退,吉大本科)
信春鷹 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原所長,現任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副部長級)(吉大本碩,並且為新中國第一個女法學碩士),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霍存福 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律史學會執行會長,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錢弘道 浙江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曾任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比較法研究室副主任,中國比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吉大本科)
孫世彥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教授,國際法室主任(吉大本碩)
王剛義 大連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冰人、CCTV體壇風雲人物(碩博)
杜青林 中央統戰部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曾任海南省和四川省的省委書記
奚曉明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本)
高憬宏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二級大法官。(本碩博)
孫 謙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二級大檢察官(本碩博),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戴玉忠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副部級),二級大檢察官(本)
張 軍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本)
姜建初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二級大檢察官(碩)
胡可明 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本)
梁國慶 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本)
趙登舉 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本)
謝安山 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本)
郝赤勇 司法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政治部主任(本)
白景富 公安部原常務副部長(正部級)(本)
李 熙 中紀委委員,中紀委駐衛生部紀檢組組長、衛生部黨組成員(本)
何曄暉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本)
桂敏傑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本)
汪永清 第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法委員會委員、秘書長,國務院副秘書長、機關黨組成員(本)
王曉暉 中宣部副部長、新聞發言人(本碩)
孟祥鋒 國家保密局局長(本博)
劉 颺 中國法學會常務副會長(正部級),曾任司法部副部長(本)
陳 傑 全國台聯副會長
李忠信 公安部文聯副主席,曾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副校長,公安部法制局局長(本)
童兆洪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
孫萬勝 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
陳鳳超 吉林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韓起祥 吉林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本)
敬大力 湖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本)
周玉華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本)
王記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
呂岩峰 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副會長,教授,博導
韓 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委組織部部長、黨校校長
吳蘭 中共遼源市委委員、常委、書記(本碩博)
滕剛 中共孝感市委副書記、市長(博)
程龍 共青團吉林省委書記(本碩博)
法進衍 山東省國家安全廳長
張建國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曾任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深圳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市委政法委副書記。
布小林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
王國棟 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李向武 原吉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張鶴松 原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羅黔生 貴州黔西南州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胡成全 黑龍江省司法廳廳長
王臘生 江蘇省人大法工委副主任
何訪拔 原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楊慶祥 原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李中和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李庚香 河南省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李言靜 政協海南省第五屆委員會秘書長、省政協黨組成員、機關黨組書記(碩) 楊廣生 貴州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廳長
沈春耀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主任
王俊峰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金杜律師事務所(2006——2008連續三年被亞洲法律事務評為年度中國律師事務所,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律師事務所,被公認為是中國top3的律所)創始合夥人,管委會主席
趙大華 吉林大華銘仁律師事務所創始人, 主任 (本碩)
岳 成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創始人
王 麗 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任主任 (本碩博)
李貴方 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創始人,副主任 (本碩博)
王英哲 北京奮迅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主任合夥人 (本)
陳瑛明 上海瑛明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主任合夥人 (本) 修淶貴 修正葯業集團董事長,全國勞動模範
『伍』 劉墉的父親是位列五閣臣的劉統勛,他究竟有多厲害
人皆知“宰相劉羅鍋”,殊不知劉墉於清朝的官職、名聲、地位和影響幾乎全都仰仗於其父劉統勛。
因為劉統勛,劉墉未參加縣試、府試、鄉試,直接以“蒙蔭舉人”
的身份,參加了當年的會試和殿試,獲得了進士出身;因為劉統勛,初入仕途的劉墉歷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館編修、侍講,以從五品的官階正式踏入了大清官場。
後記正如乾隆皇帝對劉統勛的評價,“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劉統勛用為官近五十載,清正廉潔,秉公無私,用一身正氣換回了乾隆皇帝和滿堂朝臣的一致敬重。所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劉統勛居相位十餘年,用剛直和清正為天下官員做出了正面表率。奈何劉統勛之子,同樣官至朝廷宰相的劉墉,面對同一位帝王,卻並未將剛直、清正堅持到底。面對朝廷的污濁和混亂,劉墉“以靜默不言自守,以滑稽模稜取容”,屢遭乾隆皇帝訓斥,甚至被嘉慶皇帝評價為“向來不肯實心任事,行走頗懶”。劉墉此舉雖為自保,但卻污了其父劉統勛的一世英名!
『陸』 國務院原國企改革領導小組組長是誰
根據機構設置、人員變動情況和工作需要,國務院決定對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作相應調整。調整後的名單如下:
組長:劉鶴國務院副總理
副組長:王勇國務委員
成員:肖亞慶國資委主任
高選民中央組織部副部長
穆虹中央改革辦副主任
孟揚國務院副秘書長
連維良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羅文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甘藏春司法部黨組成員
許宏才財政部部長助理
邱小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范一飛人民銀行副行長
翁傑明國資委副主任
鮮祖德統計局副局長
周 亮 銀保監會副主席
閻慶民證監會副主席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資委,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兼任,辦公室副主任由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兼任。領導小組成員因工作變動等需要調整的,由所在單位向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按程序報領導小組批准。
『柒』 美國司法部助理副部長布魯斯·奧爾是哪個血統
美國聯邦調查局,英文全稱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英文縮寫FBI。但「FBI」也不僅是局稱的縮寫,還代表著聯邦調查局堅持貫徹的信條——忠誠Fidelity,勇敢Bravery和正直Integrity。
FBI總括美國聯邦調查局是美國司法部的主要調查機構,俗稱為事務所,它的職責是調查具體的犯罪。美國聯邦調查局也被授權提供其他執法機構的合作服務,如指紋識別,實驗室檢查,和警察培訓。根據美國法典第28條533款,授權司法部長「委任官員偵測反美國的罪行」,另外其它聯邦的法令給予FBI權力和職責調查特定的罪行。FBI現有的調查司法權已經超過200種聯邦罪行。十大通緝犯清單從1930年起就已經公布於眾了。
FBI的任務是調查違反聯邦犯罪法,支持法律。保護美國調查來自於外國的情報和恐怖活動,在領導階層和法律執行方面對聯邦,州,當地和國際機構提供幫助,同時在響應公眾需要和忠實於美國憲法前提下履行職責。對內,全權負責維護國家安全和防範有組織的恐怖主義活動;對外,積極協助美國國防部軍事情報局(., Military Intelligence Agency, . Department of Defense) 及美國中央情報局(.,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防範並打擊一切可能危害到美國國家安全的情報和軍事活動。FBI的官方使命是:通過調查違反聯邦刑法的行為來維護法律,保護美國免受外國間諜和恐怖分子活動的威脅,為聯邦、州、地方或國際機構提供領導和執法幫助,並且能按照公眾的需要且在遵守美國憲法的前提下履行上述職責。在FBI每次調查的情報資料後,遞交適當的美國律師或者美國司法部官員,由他們決定是否批准起訴或其它行動。其中五大影響社會的方面享有最高優先權:反暴行,毒品/有組織犯罪,外國反間諜活動,暴力犯罪,和白領階層犯罪。FBI曾經有不純的歷史,即支持法律,有時候又破壞它。但在大多數美國人的通常印象里,它是打擊罪行最有效的機構。專門特工的人員每年都在增長,現在已經超過11000名成員。大多數專門特工駐在外國,作為大使法律隨員在美國使館工作,FBI自稱為「LEGATS」。
[編輯本段]FBI歷史
在19世紀,政府機構經常僱用(Pinkertons)等私家偵探公司進行破案。直至1908年,美國西部地區的土地非法銷售激怒了當時在任的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他授權司法部長查爾斯·約瑟夫·波拿巴(Charles J. Bonaparte)成立一個小型偵探機構,以此來調查這些罪行。1909年,該機構擁有了正式名稱:調查局(The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簡稱BOI)。直到1935年7月1日正式改為聯邦調查局。約(翰)·埃德加·胡佛在1924年5月10日成為調查局局長。當時調查局花費大量精力調查沒有犯罪的政治激進分子(如,社會主義者阿爾貝特·愛因斯坦 )。當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在任時,提醒胡佛自由主義不是罪行,而應是現任總統和行政部門的政治活動。
FBI科學檢測罪行實驗室(眾所周知是FBI Crime Lab),正式成立於1932年11月24日。
二十世紀30年代,聯邦調查局逮捕了一批臭名昭著的綁架,搶劫和殺人犯,例如John Dillinger, "Baby Face" Nelson, Kate "Ma" Barker, Alvin Karpis和George "Machine Gun" Kelly。在打擊三K黨的行動中聯邦調查局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從二十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聯邦調查局調查了針對美國的間諜案。二戰期間聯邦調查局曾抓獲8名到美國執行破壞任務的納粹間諜。
聯邦調查局還針對美國的有組織犯罪進行了很多工作,打擊了很多犯罪組織和集團,例如Sam Giancana家族和John Gotti家族。
二十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聯邦調查局進行了頗有爭議的Cointelpro行動。這次行動的內容是調查和妨礙美國持不同政見的組織的行動。這些組織包括軍事組織,非暴力組織和民權組織。胡佛關於馬丁·路德·金的調查也是臭名昭彰的 – FBI沒有找到任何犯罪證據,並試圖使用其私人性生活錄音帶進行要挾。《華盛頓郵報》聲稱聯邦調查局還至少給馬丁·路德·金寄過一封慫恿其自殺的匿名信。
1950年,聯邦調查局非法拘留想要回國的錢學森,並派遣特務闖入錢學森研究室及住宅進行搗亂。
在1990年代,顯示FBI科學檢測罪犯實驗室經常犯低級錯誤。在一些本來證據顯示嫌疑犯無罪的案件中,技術人員卻報告證明他們有罪。當這種錯誤被發現時,許多這樣的案件會重審。
[編輯本段]FBI構成
聯邦調查局局長由總統任命,並經參議院批准,任期10年,第一任局長為胡佛,現任局長羅伯特·米勒。該局有工作人員2萬多名,其中8600多人是外勤人員。每年的預算為23億美元。
[編輯本段]FBI任務
FBI的任務是調查違反聯邦犯罪法,支持法律。保護美國調查來自於外國的情報和恐怖活動,在領導階層和法律執行方面對聯邦、州、當地和國際機構提供幫助,同時在響應公眾需要和忠實於美國憲法前提下履行職責。最初,只有很少罪行在該調查局的管轄范圍之內。如土地詐騙、全國性銀行詐騙、反壟斷犯罪以及跨州界犯罪屬於該調查局的調查范圍。但在接下來的數十年中,新頒布的法律擴大了聯邦政府調查全國性犯罪的范圍。如今FBI每次調查的情報資料後,遞交適當的美國律師或者美國司法部官員,由他們決定是否批准起訴或其它行動。其中在反暴行、毒品/組織犯罪、外國反間諜活動、暴力犯罪和白領階層犯罪等方面享有最高優先權。
[編輯本段]FBI下設機構
美國聯邦調查局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J. Edgar Hoover大廈。這棟大廈於1974年投入使用,外觀酷似大型堡壘。
J. Edgar Hoover 大廈
總部下設10個由助理局長擔任領導的職能部門,分管鑒定、訓練、刑事調查、技術服務等工作,並在全國59個城市設立外勤辦事處及從屬於它們的400多個「地方分局」,還有分布在世界22個國家的駐外機構,執行總部分配的任務。設有「罪犯司法信息服務部」、刑事犯罪 「科學實驗室」、「中央指紋檔案館」(其中存儲著近4,700萬個對象的指紋,乃世界同類資料庫之最)、「尖端人質拯救小組」以及專門培訓高級特工的國家學院。
美國聯邦調查局國家學院坐落在弗吉尼亞州匡蒂科美國海軍陸戰隊基地內,這所始創於1972年的高級特工和間諜培訓機構被385畝的森林完全包圍,在空中都難以窺得全景。據FBI官方網站介紹,這樣的環境有利於「安全、保密」。引人注目的是,美國毒品管制局的訓練學院也坐落在附近。
美國聯邦調查局國家學院主體包括3幢宿舍樓、1座餐廳、1座教學樓、1個法醫研究與訓練中心、1個有1000 個座位的禮堂、1座小禮拜堂、1個大健身房、1條室外跑道和1家裝備齊全的汽修廠。除此之外,國家學院里還有一座模擬城市,專供FBI和毒品管制局訓練學院的學員實戰模擬用。模擬城市附近還有1個室內靶場,8個室外靶場,4個飛碟靶場和1個200米步槍沖鋒槍靶場。
[編輯本段]FBI主要功績
20世紀30年代,聯邦調查局逮捕了一批臭名昭著的綁架、搶劫和殺人犯。在打擊三K黨的行動中聯邦調查局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從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聯邦調查局調查了針對美國的間諜案。二戰期間聯邦調查局曾抓獲8名到美國執行破壞任務的納粹間諜。
聯邦調查局還針對美國的有組織犯罪進行了很多工作,打擊了很多犯罪組織和集團,例如Sam Giancana家族和John Gotti家族。
[編輯本段]FBI爭議行動
Cointelpro行動: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聯邦調查局進行了頗有爭議的Cointelpro行動。這次行動的內容是調查和妨礙美國持不同政見的組織的行動。這些組織包括軍事組織,非暴力組織和民權組織。胡佛關於馬丁·路德·金的調查也是臭名昭彰的,FBI沒有找到任何犯罪證據,並試圖使用其私人性生活錄音帶進行要挾。《華盛頓郵報》聲稱聯邦調查局還至少給馬丁·路德·金寄過一封慫恿其自殺的匿名信。在20世紀90年代,FBI科學檢測罪犯實驗室經常犯低級錯誤。在一些本來證據顯示嫌疑犯無罪的案件中,技術人員卻報告證明他們有罪。當這種錯誤被發現時,許多這樣的案件會重審。
驅逐卓別林:卓別林因演出針砭時弊的電影而成為聯邦調查局的調查對象。1922年,聯邦調查局特工混進卓別林的電影廠做卧底,監視他的一言一行。時間不長,便有卧底向局長報告,說那裡都是「高談闊論的布爾什維克」,還有大量「電影界激進分子」,討論的主題是「為工人運動和革命作教育宣傳的電影是何等重要」。當時擔任聯邦調查局局長的是伯爾恩斯,接到報告後,他立即讓手下收集整理有關電影界思潮的檔案,羅列電影圈內的激進活動,特別是「如何通過電影作共產主義宣傳」,企圖說明由於「電影宣傳共產主義思想」,會對民眾造成思想影響,必須予以密切監視。
監視愛因斯坦:聯邦調查局監視愛因斯坦是從二戰後開始的。對於他贊同共產主義理想,支持民權運動、反戰團體和一些社會主義的主張,特工們感到驚恐不安,他們擔心這樣的知名人物批評美國的政策,會在社會上產生負面影響。聯邦調查局為了找到把愛因斯坦驅逐出境的罪證,建立了關於愛因斯坦的詳細的個人文件。文件長達1424頁,上面記錄著聯邦調查局對愛因斯坦所作調查的各項內容。
[編輯本段]FBI丑聞事件
FBI局長
近幾年來,聯邦調查局丑聞迭出,這顯示其內部系統仍存在大量問題。外界給予了猛烈的抨擊。
2001年7月17日,聯邦調查局一些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向媒體披露,聯邦調查局在過去的11至12年間已丟失了近200台筆記本電腦和約450件武器。經聯邦調查局認定,失蹤的筆記本電腦中肯定有一台儲存了機密信息,另外還有三台可能也儲存了機密。竊賊偷去了失蹤電腦中的13台,另外一些筆記本電腦則很可能是在從一個部門傳遞到另一個部門的過程中丟失的。聯邦調查局丟失的近450件武器中約有184件武器屬於失竊。失蹤武器中大約有13件落入犯罪分子之手,犯罪分子在搶劫時使用了這些武器。盡管丟失的絕大部分是隨身佩帶的小型武器,但其中也不乏像沖鋒槍這樣的大傢伙。
除失竊外,聯邦調查局與其他執法部門的聯合訓練活動中顯然還丟失了一部分槍支。聯邦調查局的內部人員也和武器丟失有關聯。有關方面已確認,丟失的武器中有66件都和一位退休特工有關,另外還有4件失蹤武器與一些被辭退或是亡的特工有關。在FBI的"失誤"中,引人注目的還有俄城爆炸案那次。當時聯邦調查局向俄城爆炸案主犯麥克維的辯護律師提供材料時,居然遺漏了千頁重要文件,結果造成麥克維的刑被迫從2001年5月16日延遲到6月11日執行。
此外,聯邦調查局資深探員漢森竟是潛伏了15年的俄羅斯雙重間諜,輿論嘩然,FBI大丟臉面!對華裔科學家李文和案件的處理不當同樣也使FBI蒙羞!
[編輯本段]FBI與華關系
FBI北京辦事處於2002年10月22日成立,其辦公地點設在美國駐華使館,作為FBI第45個海外專員辦事處,北京辦事處有2名特工,負責FBI在中國的事務。在北京辦事處成立前,通過香港辦事處與中國公安部溝通信息。這種狀況從1966年開始,到2002年正式結束。
FBI十大通緝罪犯「十大通緝犯名單」是總統胡佛於1950年3月14日創建的一項革新。旨在通過公布一些重大逃犯的照片及年齡、身高、體重、體型、發色、眼睛、膚色、性別、種族、職業、化名等簡單情況,讓公眾協助將其緝拿歸案。到2002年為止,共有458名逃犯出現在這份名單上,實際已抓獲429名。現在仍然可以在網上搜到更新中的通緝犯名單。 上「十大通緝犯」名單並非
本·拉登
「易事」,要經過專門機構候選、初選等步驟,最後由聯邦調查局的副局長親自敲定。能夠進入名單的逃犯都有較長的嚴重犯罪記錄,或被認為對社會構成了嚴重威脅,沒有等級先後之分。
FBI「十大通緝犯」名單:
「恐怖大亨」本·拉登(懸賞5000萬美元)
「恐怖大亨」本·拉登:本·拉登是「基地」組織的頭目,涉嫌於1998年8月7日襲擊美國駐坦尚尼亞和肯亞使館;並涉嫌製造了「9·11」恐怖襲擊。
大毒梟迭戈
大毒梟迭戈·蒙托亞(懸賞500萬美元) (2007年9月已落網)
「大毒品販子」迭戈·萊恩·蒙托亞·桑切斯:桑切斯因向美國走私數噸可卡因而被通緝。據稱,桑切斯是哥倫比亞最大的販毒集團北山谷販毒集團的頭目之一。
「黑幫老大」詹姆斯·J·伯格(懸賞100萬美元)
「黑幫老大」詹姆斯·J·伯格:伯格是美國馬薩諸塞州首府波士頓一個犯罪組織的頭目,該組織涉嫌於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在該地區製造了一系列謀殺案,伯格因此遭到通緝。據稱,伯格脾氣火暴,身上隨時帶著刀。可能帶有武器,極度危險。
「百萬劫犯」維克托·美因茨·戈熱那(懸賞100萬美元)
「百萬劫犯」維克托·美因茨·戈熱那:曾做過機械師和保安的戈熱那涉嫌於1983年在美國康涅狄格州持槍搶劫了一家安保公司,成功捲走700萬美元巨款。搶劫過程中,戈熱那將兩名保安扣為人質。
「殺人焚屍惡魔」喬治·阿爾貝托·洛佩茲-奧茲科(懸賞10萬美元)
「殺人焚屍惡魔」喬治·阿爾貝托·洛佩茲-奧茲科:因在愛達荷州埃爾莫爾縣槍殺3人而被通緝。2002年8月11日,一個女人和她兩個孩子燒焦的屍體在一輛被燒毀的車內被發現,每個受害者的頭部和胸部都受到槍擊。
「殺妻惡魔」羅伯特·威廉·費什爾(懸賞10萬美元)
「殺妻惡魔」羅伯特·威廉·費什爾:費什爾涉嫌於2001年殺害妻子及兩名孩子,並一把火燒了他們位於亞利桑那州史考司代爾的房子。
「越獄高手」格倫·斯圖爾特·戈德溫(懸賞10萬美元)
「越獄高手」格倫·斯圖爾特·戈德溫:戈德溫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他曾兩次成功越獄。1987年,戈德溫因謀殺罪即將被執行刑時,成功從加利福尼亞州一座州立監獄脫逃。當年晚些時候,戈德溫就因販毒在墨西哥落網,定罪後被送往墨西哥中西部城市瓜達拉哈拉服刑。1991年4月,戈德溫涉嫌殺害一名獄友,5個月後再次越獄出逃,至今逍遙法外。
亞歷克西斯·佛羅雷斯(懸賞10萬美元)
喬·薩瓦里諾·斯基拉奇(懸賞10萬美元)
埃米格迪奧·普雷西亞多(懸賞10萬美元)
「十大通緝犯」一般固定為十人,殺一個,就會再補一個,但偶爾也會超員——1968年謀殺馬丁·路德·金的厄爾·雷(1968年落網)是首位「第十一名通緝犯」。
[編輯本段]FBI部分領導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成員名單是不會完全向外公布的. FBI北京辦事處成立於2002年10月22日,其辦公地點就設在美國駐華使館. FBI在香港也有辦事處. FBI副局長 托馬斯.富恩斯特 FBI北京辦事處首任主任 劉善謙 第二任主任 劉威廉 兩人都是美籍華人 現任主任 Steven Hendershot(斯蒂文·亨德肖特) 美國人。
[編輯本段]FBI一百周年
從幾十名偵探發展到一支三萬餘人的隊伍,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自1908年7月26日創建至今,已走過百年歷程。FBI之所以提升知識界傳奇的水平,部分要歸功於像埃德加·胡佛這樣的傳奇人物,他在二戰和騷亂迭起的民權運動期間領導FBI近50年之久;而諸如《X檔案》《沉默的羔羊》等好萊塢大片的渲染也功不可沒。
『捌』 海峽兩岸法學交流促進會的理事成員
名譽理事長:
任建新 原中央書記處書記兼中央政法委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理 事 長:
蔡 誠 原司法部部長
常務副理事長:
肖建章 原司法部副部長、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唐樹備 原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
顧 問:
唐德華 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
梁國慶 原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
蔣先進 原公安部副部長
卞耀武 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副理事長(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晨光 原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
王廣發 法政集團公司董事長
雲大棉 香港英美洋行主席
樂美真 原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朱蘇力 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
陳 群 海峽兩岸法學交流促進會秘書長、原法律出版社副社長
李偉興 原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秘書
沈四寶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院長
吳志攀 北京大學副校長
林紹國 環太湖(圖影)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 艷 原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副會長
徐顯明 山東大學校長
黃 進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黃 閩 法律出版社社長 、中華全國法制新聞協會副會長
韓大元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
曾憲義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名譽院長
董良翮 中國農機總局司長
常務理事(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文佳 司法部港澳台法律培訓交流中心主任
王 翔 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會聯絡部部長
王耀梁 江蘇省司法廳原副廳長
王維信 西安市司法局律師管理處處長
王錦彪 福建三明機場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方光林 貴州省司法廳原廳長
葉興平 深圳大學法學院院長
丘升明 廣州市司法局局長
劉 文 原公安部局長
孫鎮平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國家法室二處處長
劉俊海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商法研究所所長
劉穎冰 人民政協報社主編
任興磊 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企業家年會秘書長
呂國興 北京市司法局局長助理主任
安霖賢 《青海司法》編委會副主任、依法治省辦公室原專職副主任
張萬明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法制局副局長
陳 傑 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
張冠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
巫昌禎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李 玫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
佟麗華 全國律師協會法律援助與公益事務委員會副主任
沈小英 法律出版社財稅分社社長、《中國司法》雜志社長助理
李正堂 新疆兵團監獄管理局副局長
杜兆清 吉林省司法廳廳長
張平發 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檢察長、黨組書記
楊驥川 北京市西城區原副區長、區政協副主席
李錫海 石家莊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
吳遠之 博聞投資集團董事長
鄭靜仁 司法部司法協助外事司副司長
鄭建邦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聯絡部部長
金德安 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聯絡部副部長
鄭世凱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員會聯絡部副部長
羅炳忠 湖南省司法廳巡視員
周建華 北京千禧興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趙秉志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
施朝興 雲南省司法廳廳長、黨委書記
項先權 浙江新台州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
徐國權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常委、秘書長
高友東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研究室副主任
夏 衛 廣東深和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
郭山輝 東莞台升傢具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景鈞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法制委員會主任
梁 紅 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參政議政部副巡視員
梁淑雲 山西省司法廳巡視員
崔 薦 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黃 煒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法律部主任
路 寧 全國政協社會與法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魏 群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常務副總編
秘 書 長:
陳 群
常務副秘書長:
沈小英
副 秘 書 長:
周建華
劉穎冰
魏 群
任興磊
和新明
秘書處辦公室主任:
蘇 燕
法律服務部負責人:
王 健
『玖』 劉作翔的主要成就
1 翟妹華一案之法律反思 劉作翔 檢察風雲 2006/01
2 標本兼治群體性事件 劉作翔 人民論壇 2005/11
3 憲法關系和憲法性法律關系 劉作翔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4
4 研討會發言摘要 萬鄂湘 團結 2004/06
5 信息公開、知情權與公民隱私權的保護——以新聞采訪中的「暗拍」為案例而展開分析 劉作翔 學習與探索 2004/04
6 奧斯丁、凱爾森、拉茲的法律體系理論——根據拉茲的《法律體系的概念》一書 劉作翔 金陵法律評論 2004/01
7 法律與「原罪」問題座談會 吳玉章 環球法律評論 2004/02
8 反恐與個人權利保護——以「9·11」後美國反恐法案和措施為例 劉作翔 法學 2004/03
9 尋求理性下的生活秩序——關於「非典」的一點思考 劉作翔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3/04
10 具體的「民間法」——一個法律社會學視野的考察 劉作翔 浙江社會科學 2003/04
11 中國法制: 回望方知行漸遠 信春鷹 時事報告 2003/03
12 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實現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一條有效途徑 劉作翔 求是 2003/12
13 中國司法地方保護主義之批判——兼論「司法權國家化」的司法改革思路 劉作翔 法學研究 2003/01
14 權利沖突:一個值得重視的法律問題——權利沖突典型案例研究 劉作翔 浙江社會科學 2002/03
15 入世與改變觀念 劉作翔 中國供銷合作經濟 2002/04
16 刑訊逼供·沉默權·實驗取證——一起「實驗取證」與「刑訊逼供」交鋒的案例及其分析和思考 劉作翔 學海 2002/06
17 法理學視野中的法的適用 劉作翔 法律適用 2002/07
18 權利沖突的幾個理論問題 劉作翔 中國法學 2002/02
19 權利沖突:一個應該重視的法律現象 劉作翔 法學 2002/03
20 「201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法律體系」的思考 劉作翔 上海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1/05
21 完善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律法規體系的設想 劉作翔 法學雜志 2001/06
22 西部大開發與法制建設(下) 劉瀚 北京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1/03
23 西部大開發與法制建設(上) 劉瀚 北京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1/02
24 中國法制現代化歷史道路 劉作翔 西江大學學報 1999/02
25 法制現代化概念、釋義和實現目標 劉作翔 寧夏社會科學 1999/03
26 世紀之交中國法學研究問題前瞻 劉作翔 法學研究 1999/04
27 邁向民主與法治的國度 劉作翔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1999/03
28 法律與道德:中國法治進程中的難解之題——對法律與道德關系的再追問和再思考 劉作翔 法制與社會發展 1998/01
29 作為方法論意義的法律文化——關於「法律文化」的一個釋義 劉作翔 法學 1998/06
30 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秩序結構及其模式選擇——兼對當代中國社會秩序結構論點的學術介評 劉作翔 法學評論 1998/05
31 作為對象化的法律文化——法律文化的釋義之一 劉作翔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 1998/04
32 從文化概念到法律文化概念——「法律文化」:一個新文化概念的取得及其「合法性」 劉作翔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1998/02
33 法治化:中國企業集團發展的必由之路——對中國企業集團法治化的幾點思考 劉作翔 當代經濟科學 1998/03
34 論法律解釋的客觀性 陳金釗 學習與探索 1997/03
35 法律責任的概念分析 劉作翔 法學 1997/10
36 論法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劉作翔 法制與社會發展 1996/02
37 實現法治:我們的理想和追求 劉作翔 政治與法律 1996/05
38 現代化外向型城市法制建設環境要素分析 劉作翔 理論導刊 1996/05
39 法治社會中的權力和權利定位 劉作翔 法學研究 1996/04
40 世紀之交的中國法學應當重視法學學問題的研究——兼論法學學科的功能 劉作翔 法學 1996/04
41 神聖的憲法權利與「社會公德」的沖突——對浙江醫大一則決定的法律思考 劉作翔 法學 1996/03
42 法理學研究的一般特點及其功能 劉作翔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1996/06
43 論現代企業制度的產權結構與特徵 劉作翔 當代經濟科學-陝西財經學院學報 1996/01
44 公平:法律追求的永恆價值──法與公平研究論綱 劉作翔 天津社會科學 1995/05
45 多元化發展是法理學的必由之路 劉作翔 政治與法律 1995/06
46 法律的理想與理想的法律 劉作翔 政治與法律 1995/01
47 關於幾個法學問題的思考 劉作翔 中國法學 1995/06
48 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鄧小平「民主法治」理論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劉作翔 中國法學 1995/02
49 試論司法公平的實現 劉作翔 政法論壇 1995/03
50 多元的時代與多元的法學──邁向21世紀的中國法學走向 劉作翔 學習與探索 1995/03
51 法學的意義探究——《法制及其意義》讀後 劉作翔 法學 1995/11
52 行政執法公平實現的基本條件 劉作翔 法學 1995/06
53 理想的法律模式建構之形式要件 劉作翔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 1995/02
54 我國法理學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 劉作翔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1995/03
55 理想的法律模式建構之內容要件 劉作翔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1995/02
56 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的幾個問題──兼議政府職能的法制化 劉作翔 政法論壇 1994/01
57 法制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法律教育 劉作翔 中外法學 1994/05
58 法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學習鄧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 劉作翔 理論導刊 1994/06
59 法律的理想 劉作翔 法學研究 1994/06
6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法理學——比較·借鑒·革新 劉作翔 法學 1994/08
61 理想的法律模式之建構原則 劉作翔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 1994/06
62 法律的理想與相關法學概念關系的法理學分析 劉作翔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1994/04
63 中國法律文化現代化的歷史動力及其轉換機制 劉作翔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1993/03
64 法律文化沖突的原因和形式 劉作翔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1992/04
65 關於建立責任制約機制的思考 劉作翔 人文雜志 1991/02
66 中國現代化建設與法制 劉作翔 理論導刊 1991/03
67 怎樣認識民主問題 劉作翔 理論導刊 1990/Z1
68 民主乎?集權乎?——理論界關於「新權威主義」的論爭 劉作翔 理論導刊 1989/04 1. 法理學是一門關於法的一般理論的思維性科學和學科,法理學的這一性質決定了法理學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學科特徵:抽象性,概括性,一般性,普遍性,理論性。21世紀的中國法理學,應深刻把握法理學的性質和特點,並在此方面作出自身的努力,反對對法理學一味的實用功利之要求,是法理學真正成為一門有獨立知識內涵和思維的理性之學。
2. 法律文化是一個宏觀的法學新思維,它滲透在人類的法律實踐活動之中。法律文化論體現作為隱性的法律意識形態之中,也體現在作為顯性的法律秩序結構之中。法律文化既是歷史文化的遺留,也是現實的人類創造。過去人們創造了法律文化,今天人們仍在發展著法律文化。法律文化上一種集歷史與現實,宏觀與微觀,靜態與動態,觀念與制度在內的宏觀整體性文化。
3. 20世紀的中國法律文化,體現著中國社會的轉型,也經歷了一個由傳統向現代,由封閉向開放,由一元向多元的歷史轉型和發展時期,正在向現代化邁進。21世紀的中國法律文化將在世界法律文化體系中居於重要的地位,成為多元並存的世界法律文化體系中不可忽視的,具有光彩的一支重要文化。
4. 法律作為一種人造物,是有自身的理想的。法律的思想就是指作為人格化了的法律所要追求最終目標和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法律的理想不是停留在理念之中,而是體現在人類所創制的實在法體系之中。法律的理想的具體內容有,追求正義的實現,追求秩序的實現,誅求人類生活的幸福,追求法治的實現。法律有自身的理想,法學有自身的理想,法學家更應有自身的理想。理想有多種多樣,但追求法治應成為法學家所有的理想中之最高的理想。
5. 法治社會應對公權利和私權利確立兩個法治原則,這兩個法治原則是:對公權利,法無明文規定(授權),不得行之;對私權利,法無明文禁止(限制),不得恕之。這兩個原則應作為我們建設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的重要原則滲入到我國的立法,守法,執法,司法,法律監督等法治建設的諸環節中去,並將它們作為判斷公權利行為和私權利行為的重要依據。
6. 法律與道德之間存在著一種既相互適應,相互吻合,又相互沖突,相對保持距離的特性。法律在總體上同道德相適應,但在某些方面它又相對獨立於道德要求,在法治領域,道德問題應主要在立法環節加以解決,立法是對公認的社會道德因素的法定化過程。立法一旦確立,司法環節就應以法律為標准,盡量排除道德因素的介入,因為一旦引入道德因素,就會破壞立法中已經確認的道德因素,對法治帶來破壞和沖擊。這正是司法中堅持法律標準的實質所在。
7. 轉型時期的當代中國社會秩序結構形態呈現為一種極為復雜的情況,我將之概括為由'法治秩?quot;與'禮治秩序','道治秩序','人治秩序','宗法秩序'等組合而成的'多元混合秩序',這是一種'實質社會秩序',它同國家所確立的'法治秩序'這一'應然社會秩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何實現由'實質社會秩序'向'應然社會秩序'結構的轉變,是中國在實現法治國家目標和進程中要面臨的並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8. 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這是在在分析和比較毛澤東和鄧小平在民主思想上的異同之後,所得出的一個結論,這一結論內含了民主和法治之間的難以分割的'孿生'關系,也是在分析了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方面的經驗和教訓之後,所得出的一個理論觀點。 劉作翔教授先後主持和完成了國家社科重點項目《執政能力建設和依法執政研究》、最高人民法院重點課題《中國的案例指導制度研究》、中國法學會委託項目《群體性事件的防治》等10餘項課題。現正在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院級重大課題「中國法治進程中的權利沖突及其立法司法解決機制研究」。
1985年以來,劉作翔教授先後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求是》、《法律科學》、《法學》、《法制日報》、《檢察日報》等報刊發表文章210餘篇,其中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4篇,被《新華文摘》「論點摘要」摘登2篇,目錄索引16條。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法學》、《憲法學?行政法學》、《法理學?法史學》、《訴訟法學?司法制度》、《中國政治》、《毛澤東思想研究》、《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社會主義研究》等全文復印轉載40多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雜志轉摘5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1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論點摘要」摘登2篇,被其他報刊轉摘10多篇。?
劉作翔教授出版個人學術專著7部,代表著作是:《法律文化理論》(商務印書館1999年出版)、《邁向民主與法治的國度》(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法理學視野中的司法問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法治的路徑——項目研究報告(2001-2006)》(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我之法學觀——劉作翔文章選》(湘潭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主編學術專著《法與公平論》(西北大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多向度的法理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
主編法律碩士教材《法理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博士後論叢》(第一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法理學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參編教育部、司法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等《法理學》統編教材6部,參編其他法學著作、教材、工具書、論文集等60多項。 1992年至2000年2月,劉作翔教授在西北政法學院工作期間,擔任法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先後給法理學專業、刑法專業、法律史專業等研究生講授過法理學、法律文化理論、西方法學原著選讀等課程。在導師組共同指導過57位研究生,其中直接負責指導的有8位研究生,至2001年7月,這8位研究生已全部獲得碩士學位;1997年至2009年期間,劉作翔教授受聘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吉林大學法學院、山東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浙江大學法學院、中山大學政治學院等院校約100多位法學博士生評議審閱博士論文和參加博士論文答辯等。受邀參加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吉林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管理學院3名博士後出站答辯。指導訪問學者3名。
2002年5月,劉作翔教授被批准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法學理論專業博士生導師。2003年9月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至2010年已畢業並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的8名,正在指導的博士研究生2名。2004年至2010年間,指導9名法律碩士研究生,現已畢業並獲得法律碩士學位的5名,正在指導的法律碩士研究生4名。 2002年至2009年,劉作翔教授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合作導師,指導12名博士後研究人員的研究工作,現已有8名博士後研究人員出站,正在指導的有4名。1992年至2000年2月,劉作翔教授在西北政法學院工作期間,擔任法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先後給法理學專業、刑法專業、法律史專業等研究生講授過法理學、法律文化理論、西方法學原著選讀等課程。在導師組共同指導過57位研究生,其中直接負責指導的有8位研究生,至2001年7月,這8位研究生已全部獲得碩士學位;1997年至2009年期間,劉作翔教授受聘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吉林大學法學院、山東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浙江大學法學院、中山大學政治學院等院校約100多位法學博士生評議審閱博士論文和參加博士論文答辯等。受邀參加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吉林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管理學院3名博士後出站答辯。指導訪問學者3名。
2002年5月,劉作翔教授被批准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法學理論專業博士生導師。2003年9月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至2010年已畢業並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的8名,正在指導的博士研究生2名。2004年至2010年間,指導9名法律碩士研究生,現已畢業並獲得法律碩士學位的5名,正在指導的法律碩士研究生4名。2002年至2009年,劉作翔教授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合作導師,指導12名博士後研究人員的研究工作,現已有8名博士後研究人員出站,正在指導的有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