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善意取得規定
1. 民法典善意取得多少條
一、什麼是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又稱即時取得或即時時效,指動產佔有人向第三人移轉動產所有權或為第三人設定其他物權,即使動產佔有人無處分動產的權利,善意受讓人仍可取得動產所有權或其他物權的制度。
善意取得制度是適應商品交換的需要而產生的一項法律制度。在廣泛的商品交換中,從事交換的當事人往往並不知對方是否有權處分財產,也很難對市場出售的商品逐一調查。如果受讓人善意取得財產後,根據轉讓人的無權處分行為而使交易無效,並讓受讓人返還財產,則不僅要推翻已經形成的財產關系,而且使當事人在從事交易活動時,隨時擔心買到的商品有可能要退還,這樣就會造成當事人在交易時的不安全感,也不利於商品交換秩序的穩定。
一般認為,善意取得制度來源於日耳曼法。在日耳曼法上,區別動產是不基於所有人的意思歸他人佔有還是基於所有人的意思歸他人佔有的場合,而規定了不同的後果:
(1)在動產不基於所有人的意思歸他人佔有的場合,例如被盜、遺失,所有人仍然享有權利,動產無論轉歸何人佔有,都有權請求返還。
(2)在動產基於所有人的意思交於他人時,如租賃、寄託,所有人只有權對其契約的相對人即承租人、受託人請求返還原物、賠償損失,對於由相對人處取得物之佔有的第三人,不得為返還原物的請求。在這種情況下,第三人雖然取得物的佔有權,但未取得物的所有權,
所有人仍然享有所有權。在契約的相對人從第三人處又取得物的佔有時,所有人還有權從其相對人處回復物之佔有權。這種基於佔有人的意思把物交於他人佔有對於第三人即不得請求返還原物的原則,後來在傳統民法中稱之為「佔有公信力」原則。《德國民法典》關於善意取得的規定,就是繼承了日耳曼法的做法,在第932-935條作了詳細的規定:出讓人出讓費屬於他所有之物,善意第三人取得其所有權(第932條)。《德國民法典》較日耳曼法作了兩點變更:其一,仿效羅馬法的取得實效,以第三人的善意為條件;其二,在日耳曼法第三人不過取得不受所有人追奪的佔有,,而在德國民法典上則由善意第三人取得所有權。
二、法律是怎麼規定善意取得的
根據《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規定,善意取得應當具備下列成立條件:
1、標的物須為動產或者不動產
2、讓與人對處分的動產或不動產無處分權
3、受讓人受讓財產時須為善意
4、受讓人須支付合理的價格
5、轉讓的動產或不動產已經交付或者登記
2016年2月23日最高法公布了《物權法司法解釋》,其中對善意取得、善意第三人作了具體規定,轉讓人轉移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所有權,受讓人已經支付對價並取得佔有,雖未經登記,但轉讓人的債權人主張其為物權法第二十四條所稱的「善意第三人」的,不予支持
《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從司法實踐看,它不僅存在於物權確認糾紛、執行異議之訴等糾紛中,而且更為廣泛地遍布在為數眾多的合同、侵權乃至婚姻家庭繼承糾紛中。
《解釋(一)》第十五條規定了「善意」認定的基本標准,即「受讓人受讓不動產或者動產時,不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且無重大過失的,應當認定受讓人為善意。真實權利人主張受讓人不構成善意的,應當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第十六條則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不動產受讓人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一)登記簿上存在有效的異議登記;(二)預告登記有效期內,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三)登記簿上已經記載司法機關或者行政機關依法裁定、決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不動產權利的有關事項;(四)受讓人知道登記簿上記載的權利主體錯誤;(五)受讓人知道他人已經依法享有不動產物權。真實權利人有證據證明不動產受讓人應當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的,應當認定受讓人具有重大過失。
第十七條規定:受讓人受讓動產時,交易的對象、場所或者時機等不符。
2. 請問,民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與物權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有何不同謝謝!
新物權法中的善意取得可以適用於不動產,原來民法通則中的善意取得僅適用於動產。
3. 民法上的善意及其認定標准
善意取得,又稱即時取得,指無權處分人將動產或不動產處分給他人,善意受讓人依法取得該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或其他物權。傳統觀點認為,唯有動產才適用善意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以下簡稱《物權法》)第106條明確規定動產和不動產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將該制度的適用范圍擴大到包括不動產在內的財產所有權和其他物權的取得。自《物權法》頒布以來,善意取得制度進一步維護了交易安全,使物的經濟效用得以充分發揮,有力保障了市場經濟的有序健康發展。
我國《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物權法司法解釋(一)》)第15條規定,善意的標准為「不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且無重大過失」。法律推定受讓人為善意,由真實的權利人證明受讓人非善意。司法實踐將「重大過失」界定為「受讓人應當知道不動產處分人無處分權而不知」,並列舉了5種受讓人應知的情形。
4. 民法, 善意取得。。
乙方無權處分,但並不必然無效,因為如果有甲的追認,合同就有效了,所以是效力待定。對丙而言,他能否取得古玩,要看是否構成善意,主要就是這價格是否符合市場加價格。
5. 《民法通則》第幾條規定善意取得
《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
6. 善意取得在民法典第幾條
法律分析:在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條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一條 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據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適用前兩款規定。
7. 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依據
法律分析:善意取得制度是指無權處分人將其財產有償轉讓給第三人,如果受讓人取得該財產時出於善意,則受讓人將依法即時取得對該物產的所有權的一種法律制度。依據民法典的第三百一十一條的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一條 【善意取得】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據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適用前兩款規定。
8. 《民法通則》第幾條規定善意取得--婚姻共同財產的相關內容
按現行的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並沒有關於善意取得和夫妻共同財產的相關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有關於善意取得的法律規定,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有對夫妻關系共同財產作出詳細規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零六條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9. 哪些法律規定善意取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回89條指出:「第答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項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物權法》第106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可以善意取得的其他物權,是質權、留置權、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地役權、宅基地權、建設用地使用權,沒有抵押權。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擔保法解釋第九十四條第二款(已經被物權法106條第3款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