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商法讀書報告

民商法讀書報告

發布時間: 2022-03-29 05:14:29

A. 學習法律的心得體會(論文)

前一段時間,市委聘請法學專家教授,對全市科級以上領導幹部開展了法律法規培訓,通過培訓,使我自己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提高,以前,對法律條文只是從表面理解,現在能夠領悟到法律的深層次內涵,有了質的轉變。培訓結束後,我靜下心來,對照筆記,聯系交通系統執法工作實際,覺得在法制建設方面,交通系統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的問題仍較普遍存在,亂扣濫罰、重費輕管、以權謀私等問題也時有發生。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了交通行政機關的形象,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交通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就這個問題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行政執法是我們交通行政機關最重要的經常性的工作,它關繫到交通管理活動是否能有秩序的正常運轉,關繫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經濟的發展。因此,交通行政執法必須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使交通行政執法活動合法、有效、准確、高效。 合法。合法要求我們交通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活動中必須注意五個環節。首先自身必須合法,即主體資格合法,必須是法律、法規和規章明確規定的行政機關;第二,我們的行政執法行為必須合法,必須嚴格按法律規定辦事,任何人都無凌駕法律之上的特權;第三,行政執法的對象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如不能隨意給被管理者設置障礙;第四,行政執法活動的依據必須合法,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不得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抵觸,並須事先公布;第五,行政執法的程序必須合法,手續必須完備,不能隨心所欲。 合理。合理性是交通行政執法必不可少的補充。首先,交通行政執法行為必須統一,在適用法律、法規上人人平等,不能忽松忽嚴,畸輕畸重;第二,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必須公正,不能受不相乾的因素影響;第三,行政執法決定必須尊重事實,不能作出無法執行的行政行為;第四,在堅持合法性的原則下應當充分考慮管理對象的意志,使多數管理對象能夠接受、理解和支持。 准確。准確是確保案件正確的關鍵。首先是適用法律必須准確,不能張冠李戴;第二,認定事實必須准確,證據必須確鑿,不能有任何脫節、含糊之處;第三,行政執法文書的敘述必須准確,必須能真實地表述交通行政機關的意圖,要明確易懂,不能產生歧義。 高效。交通行政執法工作有很強的時效性。首先,國家交通有關實體法和執法程序法都對時間有明確的時間規定,這些必須嚴格遵守;第二,採取行政強制檢查、取證、扣押物品的時間必須緊緊圍繞實際執法需要進行,不能無限制地濫用強制扣車和扣證措施權;第三,作出的行政執法(處罰)決定生效後,當事人逾期拒不履行的,必須即時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所以,交通行政機關必須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義,保證反應靈敏,決策果斷,指揮權威,處事迅速。 在加強和完善交通行政立法,嚴格依法行政的同時,還必須健全以交通行政執法責任為核心的監督檢查體系。沒有健全的監督檢查制度作保證,交通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則難以實現。行政執法是指行政機關依據法律、法規和規章對相對人採取具體的直接影響其權利和義務的行政行為。這種行政行為的對象,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行政機關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是行政機關對自身內部。為了確保行政執法行為有準則,好壞有獎懲,在嚴格執法和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兩個方面起到保障作用,必須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交通行政執法責任制就是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確定的交通行政機關各項執法職責,建立起以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核心的執法責任體系,並把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交通行政機關內部各執法單位各層級和各個執法人員崗位,明確責任范圍、職責、許可權、執法目標,制定考核標准和獎懲辦法,將考核的結果與執法人員的任用結合起來的一種制度。而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是行政機關內部對執法活動的直接監督檢查,是關系行政執法責任制能否得到全面實施的重要保障措施。鑒於行政執法包括了內外部兩個方面入手。那麼,交通行政機關如何開展好有效地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呢?我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六種方式。 一是由上級交通行政機關組織檢查組,對本級和下一級交通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定期檢查就是上一級交通行政機關根據需要每年確定一批重點的法律、法規、規章,有計劃、有步驟地根據預定的時間進行檢查。不定期檢查是為了了解某個法規的執法情況,臨時組織檢查組進行檢查。檢查一定要深入調查了解,不能走過場、嚴防流入形式,對檢查出來的問題要嚴肅處理及時糾正。 二是建立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實施情況報告制度。下級交通行政機關對其負責實施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貫徹執行情況,定期以書面形式報告上一級交通行政機關,上一級交通行政機關對實施中的問題要組織深入調查,解決存在的問題。這樣,有利於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實施,促進行政執法工作的深入進行。 三是建立行政執法監督員制度。主要是從交通局機關選出幾名監督員,監督行政執法活動,這樣可以督促交通行政機關及時糾正違法失職的具體行政行為。 四是深入推行執法公示制度,接受社會監督。按照實施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要求,建立完善「執法公示」 。在前一階段的學習中,我主要是從法律的歷史淵源以及總體框架入手,了解了中國的法律體系的相關知識,下面我對我這一階段學習的情況做一個總結,重點說說自己學法的一些心得體會,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同事批評指正。 首先第一點,簡單說一下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 我國的法律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一部法律可以追溯到夏朝,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由於處於奴隸社會,所以當時的法律神權色彩極為強烈,到後來的封建社會,重刑、嚴刑思想佔了法律體系的主導地位,法律逐步走向殘酷,例如我們都知道的中國歷史上最嚴酷的死刑-凌遲,就出現在這一時期的宋朝,到清末變法,標志著中國近代法律的開始,這一階段的法律主要體現了廢除舊法,提倡男女平等的思想。而在我們所處的當代,我們所說的法律,用通俗的話講就是為了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保障正常的人身權利、自由,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而制定的一種約束性的、規范性的、懲戒性的條文。由此可見,法律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第二點,簡單介紹一下我國現行的法律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與世界交往的日益頻繁,加上我國自主擇業以及流動人口的激增,矛盾的發生與日俱增,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各種因矛盾而導致的糾紛、損害和訴訟,要合理的、合程序的、合乎規范的來解決各種各樣的的問題,就必須依靠法律手段來實現。 為解決社會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也為了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自九屆全國人大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了近60件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其中構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7個法律部門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大多已制定出來。這7個法律部門是: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可以說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主要就是有這七種部門的法律構成,但是在談到對我國法律體系所應包含的具體內容時,社會上卻存在分歧,主要有以下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我國的法律體系應該只包括憲法和法律,不包括其它規范性文件,也就是說法律體系只應當是由法律規范所構成的體系。另一種觀點認為:我國的法律體系不僅包括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還包括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規范性文件。 我國的立法法對這個問題作了合理的解釋:他的主要意思就是說,法律的制定是為了創設權利義務規范,而行政法規的制定則是為實現法律所創設的規范服務。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法律體系,只能是由法律規范所構成,一般意義上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規范,不能看作是國家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 第三點說說我的心得體會。通過近期的學習,我收獲很多,能夠對我國法律制度建設的現狀有一個客觀清醒的認識。體會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我覺得對法律知識的學習貴在堅持,我們應該注意時時刻刻學習法律,不要等要用法律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法律知識不足,出現那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局面。第二:我們學法的目的是為了懂法,而懂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學會用法。這就需要我們領會法的實質,理解法的內涵精髓。我覺得在學習法律的時候,完全可以聯系自身實際,結合自身體會,加以通讀、領會和貫穿。雖然有些法律條文不需要一字不落的背下來,但是個中脈絡要領會清楚。同時還需要我們日常生活中多聽多看、多觀察、多積累。第三,就是:學法重要,普法更重要!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不懂法的人,例如有的人明明自身的權利受到了侵犯,卻不懂的用法來保護自己,只得忍氣吞聲,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還有的人意氣用事,感情為先,觸犯了法律還振振有詞;更有甚者,視法律為兒戲,肆意踐踏。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從自身做起,利用自己學法所擁有的知識向他人宣傳,引導他人自覺學習法律,只有人人都懂法,社會主義社會才會沿著和諧社會的道路更快更健康的發展 尤其是今年年底,我市縣鄉兩級人大將面臨換屆選舉,其中就要用到《選舉法》、《組織法》等多部法律知識,我覺得這對我們這些工作人員來說是一個契機,也是一次考驗,我們應該在干好工作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空閑時間,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在換屆選舉工作正式開始之前,最大限度的把准備工作做好,我覺得是不是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做: 第一,盡快熟悉換屆選舉工作的程序,這其中最好的辦法就是查找並學習往年換屆的相關資料,熟悉整套工作的流程,將程序搞明白之後,根據自己的理解畫一個流程圖,這樣就對以後的工作進度一目瞭然,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對換屆選舉工作所涉及的法律,我們不應該僅僅局限於單純的看,而是應該將法律脈絡和所涉及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條理的整理出來,記錄到筆記本上,在日後工作中多學多看,這樣才可以加深對法律的理解。 第三,在學習法律的時候應該突出重點,例如,今年的換屆選舉將與往屆不完全一樣,因為我國在04年對選舉法、組織法都作了一定修改,因此,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把重點放在這些法律被修改的地方,把修改前後的法律條文找出來,加以對比,加強理解,加深印象,只要這樣才不會出現因為在工作中照搬往年做法而導致工作失誤的現象,也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成為領導的好助手~!

B. 法學期刊發表的論文一般多少字數

向您推薦《法學》期刊,來稿(包括圖表、參考文獻),以5000-8000字為宜。也可以是:1)介紹性的短文或者簡短的報告(陳述某一理論問題的思想,不需要有通常一篇論文所必須的實驗研究;或者是介紹數據信息。2-5頁的篇幅即可。2)書評(評論或者批評文章)
ISSN號為:
2329-7379,可在豆瓣讀書查詢相關信息。
想要咨詢可以繼續和我溝通~謝謝~

C. 民法理論與實踐 於政文 讀後感

遺忘不能使之沉睡,因為上帝賦予我們永恆的力量。 ——題記 人類文明的進化史是伴隨著社會進步,藉助於不斷成熟的上層建築的發展而逐步演化前行的。其中,法律,尤其是在其萌芽期被作為階級統治工具的法制,更是對人類社會的進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法律之於多數人,浩瀚、復雜甚至艱澀成為其最初的感性認知,關於法律的書籍則更是讓人尤其是非法律專業的人士望而卻步。余定宇先生不是法律學者,他從自己習慣的歷史角度俯瞰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法律思想史,別有況味。一個個震撼人心的故事,一幕幕歷史畫卷的瞬間,用游記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
他從中華民族的起源黃河出發,在汾水斜陽下,尋找獬豸神獸的依稀足印;在壺口細雨中,聆聽洛陽舊事,感慨鄭國子產"鑄刑鼎"的傳奇;在齊魯曉風里,徜徉徘徊,靜觀"百家爭鳴"的雄奇壯闊;踏上八百里秦川,與秦始皇虛擬對話,看法家的潮起潮落;回首未央宮,再閱漢武帝"獨尊儒術"的磅礴大氣。
一路的追尋中,余先生為我們勾勒出中國古代法學跌宕起伏的印跡,並最終指出中國古代法學發展中的詬病,只有與時俱進才是根本出路。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世界著名的法學泰斗陳光中教授稱贊余定宇先生:"一位在法學的激流中,為中國的現實和改革出力的纖夫。
我想,所謂纖夫,就是在一路奔波中,不流連勝景而負重前行的踐行者。
細細品味,其實春秋之前,我國古代法學與西方"古典自然法學"的道路是不謀而合的,比如老子的《道德經》就是中國"自然法學"的典型。可是,戰國以後,在《法經》所代表的以"刑"為核心的法律文化推動下,漸漸形成了中國古代社會特有的"中華法系"。這種重刑輕民、法德結合的法系與以民法為核心的西方"大陸法系",在核心淵源、法律結構、訴訟程序等方面都大相徑庭。
到了隋唐宋,中國古代法學可謂到達鼎盛時期。唐高宗主持制定的《唐律疏議》,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編,是東亞最早的成文法之一,也標志"中華法系"最終形成。此後,中華法系與大陸法系、英美法系、印度法系和伊斯蘭法系一起,並稱為世界的五大法系。不過,自南宋以後直至明清,當"西學東漸"、"西法東來"的歷史潮流,浩浩盪盪地席捲而過,落後的法律制度已成為社會發展的桎梏,"中華法系"漸漸動搖。直至清朝末年,隨著宣統下台,傳承千年的"中華法系"最終被歷史的塵埃埋沒。
"中華法系"可謂是中國古代文化在法學領域的集中體現,可為何行至清末就舉步維艱了呢?
清朝末年,世界范圍內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已是"車輪"前行的主流,但清朝統治者固守君主至上等一系列"祖宗家法",維護搖搖欲墜的封建王朝統治。後來迫不得已變法修律,只是生硬地東拆西補直至完全穿上西方法系的"大鞋",始終都沒有意識到以法律為代表的上層建築應由經濟基礎決定,徒有其表的改變只會南轅北轍。
之後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雖然是中國第一部提出"主權在民"的憲法性文獻,但同樣沒有為"車輪"加上合適的"鏈條",變成一紙空文,很快被淹沒。
掩卷而思,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印跡,指的是前人腳踏的地方,也暗示了未來的方向。如果選擇一味傳承,清末統
治者墨守成規的敗北,意味著歷史早已將道路堵死;如果選擇一味照搬,建國後硬套前蘇聯法學造成的"寒流",已讓聞者不寒而慄。那追尋的意義何在?我想,書中給出了答案。
一位法學家曾經說過:別的發明讓人類學會駕馭自然,而法律的發明,則令人類學會如何駕馭自己。作為一名學習了粗淺的法律知識,仰望法律殿堂的初學者,我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深厚蘊意。法律知識讓我對社會進步、經濟運行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因為物質文明進步的過程,也是精神文明不斷發揮作用的過程,法律作為上層建築的一種,是社會基本的行為規范,約束和保障著各項行為的合規化。正是這種有章可循的制度模式,使得人們的行為被合理的調節,進而使人類社會各個領域有序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與其說是我們掌控了社會,不如說是我們掌控了自己。
有人曾說過:櫻花是一種非常殘忍的花,它下面埋的屍體越多,它的花就開的越燦爛。這樣的一個說法不禁讓我想到了法律,回味它的發展歷程,我不禁感慨,人類在學會和平共處,公平正義地駕馭自身社會的道路上,竟然要留那麼多的鮮血,但值得欣慰的是,他們的鮮血沒有白流,這條法律之路將會越走越寬闊。
閱讀了世界的法律,不僅會想到我國的法治建設。我們都知道,法律應該是公正的,它不僅僅是「刑也,平之如水,所以觸不直者去之",更不是統治者與執法官們可以隨心所欲的胡作非為,面對這樣一個鮮明的對比,我們可能會產生這樣的反思:什麼時候,我們中國各地的法院門前,也會矗立起一尊正義女神的雕像,或,給我們的獨角神獸雙目蒙上一條毛巾?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信仰以德化眾,以理服人的國家,並且經歷了漫長的封建歲月,受歷史因素的影響,我們國家的大多數人都信奉中庸之道,以所謂的「容忍」為美德,殊不知,在這樣一個中庸之道的背後,折射的是一個國家人民法律意識的淡薄,法律不同於道德,於是,我們的國家施行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的國策,以德來教化人民,以法來約束人民,但是,我不禁要問:一個信奉中庸之道的民族,能夠創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法制健全的國家嗎?恐怕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吧。
新一輪的社會主義司法改革正在緊鑼密鼓進行,雖然經過三十年建設,中國社會大踏步地走向"依法治國",走向"民主法治";但是在"車輪"的前行中,法律制度仍有滯後與不完善。只有順應"車輪"前進的方向,不斷改革與創新,才能通向文明、走向進步。法治的社會,法治的精神,始終是現代文明社會孜孜不倦的追求。從《尋找法律的印跡》這本書中,我們回望歷史,感慨於古人的先知,更啟迪了我們的混沌。自由、公平和正義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起步而衍生的,並將會在人類社會前行的歷程中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歷史的悲歌,發人深省。我們不僅要「憶往昔崢嶸歲月」,更要相信,遺忘並不能使之沉睡,因為上帝賦予了我們永恆的力量。

D. 請問法學的文獻綜述怎樣寫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回術論文,它是科學文獻答的一種。
你寫之前可以多看看文獻,免費查閱的你可以看看(法學),漢斯出版社的OA刊物,多看文獻多思考你就成功了一半

E. 寫一萬字劉星《法律是什麼》的讀書筆記

劉星先生的《法律是什麼》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案例,向我們描繪出回法律概念的藍圖。第一,以邊沁答、奧斯丁為代表的分析法學認為「實際存在的法律命令」。第二,以格雷、霍姆斯為代表的現實主義的核心觀念是「行動中的法律」。第三,以哈特為代表的新分析法學主張「法律存在於官員的統一實踐中」。第四,法學家德沃金認為法律來自於解釋。第五,以肯尼迪、哈斯納斯、哈欽森、昂格爾為代表的批判法學認為「法律總是不確定的」。第六,以希萊格為代表的後現代法學主張法律是「地方性」、「區域性」的。第七,新實用主義法學認為,人們的知識和需求存在不同,人們應當通過交往對話來獲得「法律是什麼」的理解。這七種觀點緊密聯系、前後銜接緊湊,給讀者描繪了一幅多角度分析「法律是什麼」的景象。

F. 法理學學習報告

首先要了解認知對象。學習法理學,我們必要思考的是:什麼是「法」。在學習法理學的過程中,「法」這一概念往往對應的是各著作中對法內涵的引用和論述。在這「法」的論證過程中,我們又接觸到了諸如權利、義務、責任、價值等等法哲學范疇。似乎法理學就是在解釋或說是向我們拋出這么一大堆的哲學的抽象概念。

事實上,法理學並不如此,也不該。它在展示法的本性,而不像科學報告一樣解釋說明,雖然這樣的展示目的也是為了最終的在現實生活中運用、解釋法,但法不像自然現象那樣客觀地可被經驗感知。法理學的學習不是要灌輸一些概念,以達到「瞎子摸法」的目的,因法是復雜的社會實在,任何種類的概念都只是對這種實在(法)的描述,而不是描述抽象的概念的內容。

哈特曾說,法理學應當探求法律實踐的核心特性,並使其升華,這一探求的過程需要去發現並思索法與其他相關或易於混淆的社會實在。換句話說,就是法理學不能僅研究抽象的法本身,而應當在與其他的社會實在的比較中發現「什麼是法」。如果我們回顧法哲學的發展,我們會發現歷史上各種學派觀點都進行過法與道德的比較,在這一漫長的比較的過程中,不同學說完成了更替,不斷完善,或是逐漸消逝。

法通過國家強制施行的法律規范支配、調節人的行為;道德也同樣支配人的社會行為,但它通過社會大眾普遍接受的道德規范。值得注意的是,道德規范俠肝義膽靠著整個社會的道德基礎實現其引導、支配作用,這不同於法的施行,雖然二者確實都實現了對社會的規范。可以說,法與道德是相關的,這種相關在一些方面是差異,在一些方面是緊密相聯的共性——法與道德都施予人以義務和責任。但是,法所施予的義務不依賴於其內容的是非善惡,只要求規定此義務的法律文件的效力受國家(主權者)確認。比如,深圳、天津等地要求外來人口辦理暫住證才能合法地在當地居住。這一義務得以施行依賴於規定它的地方性法規或規章的合法有效(即經有權機關頒布施行且沒有被依法撤銷),而不論該項規定本身的是非——它侵害了外來人口作為中國公民受憲法保護的自由遷徙的權利。而道德則不同,道德施加的義務的內容必須是受社會認可並普遍尊重的,否則道德義務便失去了存在的支撐。

有學者認為,正因為法的義務不依賴於其內容的善惡,所以法對人的行為有規范作用就在於法有強制力以懲罰違法者(可參見凱爾森等純粹法學派學者的著作)。在這一思路下,法基本等於具有懲戒力的暴力機器。但是純正的暴力機器並不為了規范人的行為而設定義務,譬如軍隊。法所具有的又一特徵是它的專業的完整的結構系統:法被立法機關制定,由執法機關執行,由司法機關為保障權利進行適用。這一特徵顯示法是由權力系統(法律系統)製造的。但,什麼是這一權力機關的權力來源呢?是暴力這一純正的強權,還是最終在道德基礎中找到歸宿。

對於這一問題,法哲學史上有兩種學說都曾將理論基礎建造在對其的解答中。

古典自然法學看來,法之上還有一個最終的「法」存在,即道德或說是社會的普遍認同,這是權力的來源,也是法成其為法的內在要求——法律規范(規則)只有滿足或包含著社會道德的需要,才對社會有約束、引導的效力,否則「惡法非法」。但按照該說的理解,則社會中現存的實在法有大多將失去效力,或者效力不穩定,因為道德不具有客觀的評價標准,而在不同人心中有不同的理解,難以成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尺。新自然法學發揚並完善了傳統自然法的觀點,提出了法必須是由正當的法律系統創設的說法。他們認為法大概是一個自創生的系統——由法律系統在一定的過程中以一定的標准產生出來。他們進一步指出要與道德保持一致的並不是任何法律規范而是產生出這些法律規范的法律系統,而且這些道德也應當是整個社會以至人類的普遍道德而不是個人的好惡。總的說來,雖然新自然法學與古典自然法學在法律規范與法律系統哪個要滿足道德的最終審查方面有爭議,但他們共同堅信並強調法的效力的最終來源是道德基礎與公民的普遍認同,即法由道德授予權力(效力)。

同樣的問題,在實證主義法學看來是完全對立的:法與道德之間不存在什麼必然的聯系。這種理論構想使實證主義法學往往被作為自然法學的否定說,而且兩種學說的發展過程就似是兩者彼此不斷地相互批判與否定的過程。這一過程也最能體現二者的不同:自然法學認為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系是法存在所必需,實證主義法學則認為二者彼此獨立存在,從而否定聯系的直接必要性;自然法學認為法律規范自身的存在需要滿足道德的需要,實證主義法學則否認這一需要的必要性,認為道德於法可有可無;自然法學認為法律系統的正當存在必須滿足道德的審查標准,實證法學則認為法律系統與道德等抽象意識的要求無關。哈特曾總結性地說明法與道德的關系:每一個法律系統要為它支配的公民提供一定的幸福,這種幸福是得到多數人的認同的,也即是反映或符合重要的道德標准,但事事上往往僅此而已,不是必然的真理。19世紀著名的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家奧斯汀認為,法的效力來源是權力和主權者的意志。奧斯汀學說中的法是主權者的命令,他更進一步把主權者定義為,人們從其命令但他本人卻可以不服從他人的強者。而且在奧斯汀看來,主權者之所以可以不服從他人而支配他人的行為就在他有權懲罰違背其命令者,因此人們守法是因為違法的懲罰使人畏懼。奧斯汀對法的解釋受到了各個學派學者的批判,包括其後的一些實證主義法學家如哈特等人。但也正是奧斯汀的《法理學的范圍》給實證主義法學等多個分支法學流派界定了清晰的理論探討范圍和方向。

法理學思考法的本性,當然這不能是法理學的全部。法被創造出來就是為了規范實在的生活,但法是抽象而又客觀的,因此要調整實在的社會生活,又要保證始終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就產生了法的解釋適用——對法律規范(規則)進行解釋並運用於調整實際社會關系。作為法本性的延伸,法的解釋當然也包含在法理學的范圍內。比如我國憲法中確認的公民的「自由表達」的權利,再如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中「正當法律程序」(e process of law),這些規范作為客觀的規則,其意義在人類社會的變遷中由法官、學者、政治家給出了不同的解釋,以適應調整社會關系的需要。

法的解釋適用當然十分重要的,不過這不影響法的本性成為首要的思考對象,只有較好地認知,才可能正當合理地適用。於是,對於法理學應當先學什麼,我們似乎得到了這樣的結論:法理學的學習首要的就是學習什麼是法,了解法的本性,並以此建立起法學人對法的深度認知,乃至法律信仰。對法的學習,註定是漫長的,「因為法律也是一門藝術,在掌握它之前需要不斷地學習與實踐」。

G. 一本書本怎樣做讀書筆記

劃出好詞好句摘抄下來嘛
也可以寫寫讀後感啊

熱點內容
南通十大律師 發布:2025-01-23 01:41:49 瀏覽:609
法官宋魚水的故事 發布:2025-01-23 01:41:39 瀏覽:424
法院員額人大 發布:2025-01-23 01:17:52 瀏覽:600
法院怎樣找到被執行人 發布:2025-01-23 00:40:09 瀏覽:227
小悅悅事件社會道德 發布:2025-01-23 00:27:10 瀏覽:869
一站式供應鏈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0:15:38 瀏覽:348
多元司法救助 發布:2025-01-23 00:08:40 瀏覽:519
寧夏司法胡 發布:2025-01-23 00:06:05 瀏覽:168
北京通州區國家法官學院 發布:2025-01-22 23:24:10 瀏覽:810
按照勞動法臨聘人員傷亡補助 發布:2025-01-22 22:47:54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