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體制改革方案
Ⅰ 司法體制改革方案何時能落實
你好,希望將來的法制更為健康-健全.
Ⅱ 司法體制改革的介紹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為司法體制改革進入新境界提出了要求,提供了空間。司法體制改革不僅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某種意義上成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把司法體制改革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賦予司法體制改革在整個政治體制改革中更加重要的地位,承載起探索依法治國條件下在法治軌道上用法治方式完善中國政治體制的使命,探索依法循序漸進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路徑。2014年12月18日,中央確定的7個試點省市的司法體制改革方案已全部獲得中央政法委的批復同意。
Ⅲ 縣級司法局在此次司法體制改革中有何具體方案
沒有,司法局是行政機關,不涉及司法體制改革(只針對法院、檢察院系統。)。
Ⅳ 司法體制改革工勤人員改革方案
司法體制改革不管如何改革,作為政法部門的工勤人員個人身份應該不會改變,現在政法專項編制的普通公務員都是凡進必考(領導幹部可以調任),機關工勤人員也不可能過渡為公務員;
中央早有規定政法部門要嚴格控制工勤人員編制,對於超編配備的工勤人員可能會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分情況採取調離政法部門或自然減員等方式解決,應該說來無論如何改,作為黨政機關的工勤人員個人利益應該依法得到保障。
Ⅳ 司法體制四項改革是什麼會議提出的
司法體制四項改革通過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並從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和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等多個方面推動司法體制改革。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意見及貫徹實施分工方案》,明確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原則,制定了各項改革任務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對若乾重點難點問題確定了政策導向。
一次次會議,一項項部署,努力把藍圖變成方案、把方案變成現實。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建立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執法司法公開全面推進……隨著一系列帶有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的改革舉措陸續推出,司法體制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向縱深推進。
司法體制改革意義:
1、司法體制改革要符合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動搖。
現代社會,任何一種政治體制模式,都需要對國家權力建立必要的監督制約機制,以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自由、秩序和安寧。至於權力監督制約機制的具體形式,則與一個國家的政權性質、政治體制和本國國情等緊密相聯。中國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三權分立的憲政制度的根本區別在於國家權力統一由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但並不是所有的權力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直接行使,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設立的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分別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審判權和檢察權。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都由權力機關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人民代表大會既是國家的權力機關,又是監督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工作的監督機關。這是中國憲政制度在國家權力監督制約方面的一個重要特色。
與西方憲政制度另一個不同的是,中國的檢察機關是在人大之下與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平行的國家機關,它和審判機關共同構成中國的司法機關,檢察機關的任務是以履行國家的法律監督為專門職責,目的是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正確實施。這是中國憲政制度在國家權力監督制約方面的又一個重要特色。
2、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中國現行的司法制度,是適應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需要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2006年黨中央做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決定》,《決定》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指出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在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中所肩負的重要使命,對發揮審判和檢察職能作用、加強法官和檢察官隊伍建設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黨中央專門就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做出決定,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要與深入貫徹好《決定》的精神和要求結合起來,推動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充分發揮司法機關在貫徹依法治國方略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3、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各種社會矛盾也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特別是隨著民主法制建設的推進,公民的權利意識、法律意識不斷增強,經濟社會轉型中各種利益沖突和矛盾糾紛大量地以訴訟形式進入司法領域,人民群眾對通過司法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和保障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的要求越來越高。
司法環境出現的這種新變化,必然要對司法工作提出相應的新要求。司法體制改革就是要適應這種新變化、新要求,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推進司法改革的根本出發點,牢固樹立「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觀念,改革的措施要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期望,從人民群眾反映最突出、要求最強烈的問題入手,從制約司法公正的環節入手,使改革的成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願望,切實有效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4、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這是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作出的新論斷、新概括,也是對新時期司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肩負著重大責任。要把司法體制改革放在黨和國家政治文明、和諧社會建設的大局中來考慮,突破制約司法工作發展的體制性、制度性、機制性障礙,以更好地履行司法職能,使司法成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堅強後盾,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5、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加強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執政地位是通過對國家政權機關和社會的領導來實現的。當然,黨不是政權本身,不能取代政權機關的職能。黨對各級政權機關、組織和團體等的領導,主要體現在支持和保證它們依法履行職責方面。在司法領域,黨對司法的領導重點是對司法工作實行思想、政治和組織上的領導,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履行司法職責。
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要進一步發揮黨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優勢,改革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改革的舉措要有利於加強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對司法工作的領導,有利於確保司法機關的領導權始終掌握在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人手中,有利於切實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
Ⅵ 為什麼要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現行的司法制度,是適應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需要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2006年黨中央做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決定》,《決定》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指出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在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中所肩負的重要使命;
對發揮審判和檢察職能作用、加強法官和檢察官隊伍建設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黨中央專門就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做出決定,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要與深入貫徹好《決定》的精神和要求結合起來,推動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充分發揮司法機關在貫徹依法治國方略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6)司法體制改革方案擴展閱讀: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相關延伸: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之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繪就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藍圖,現在的關鍵是要以求真務實、真抓實乾的作風,有重點、有步驟、有秩序地抓好推進和落實工作,統籌兼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把藍圖變成方案、把方案變成現實。
Ⅶ 司法體制改革要以什麼為目標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確定了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深化司法體回制改革,加快建設公答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這個目標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這個層次有三個關鍵詞:公正、高效、權威。這三個關鍵詞也是我們司法體制改革追求的三重價值。其中,公正是最核心的價值。沒有公正,高效將是無意義的,沒有公正,不可能有司法權威。但是,高效和權威也不完全是被動的,更不是可有可無的。因為公正是相對的,在一定的時空,不可能存在或產生絕對的公正。因此,在改革中設計司法體制、機制、制度,必須兼顧公正和效率,不能顧此失彼。盡管公正具有首要的價值。至於權威,它既是公正、高效的結果,也是公正、高效的保障。沒有司法的公正和高效,司法的權威不可能憑空產生。反過來,司法如果沒有權威,就不可能有司法的效率,沒有效率,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公正。因此,此三者是一個辯證的關系和互動的過程。我們在設計改革方案中必須平衡地考慮這三項價值。
Ⅷ 司法體制改革的進程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重頭戲」。即將召開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專題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將引領司法體制改革朝公正高效權威邁進,讓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頂層設計密集出台舉措
2013年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於廢止有關勞動教養法律規定的決定,延續半個多世紀的勞教制度正式退出歷史舞台,彰顯了我國人權司法保障制度的進步。
近年來,中國推進司法體制改革邁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要看到,司法人財物受制於地方,司法行政化問題突出,審者不判、判者不審,直接影響司法公信力。要從根本上解決存在的問題,還要靠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並從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和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等多個方面推動司法體制改革。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意見及貫徹實施分工方案》,明確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原則,制定了各項改革任務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對若乾重點難點問題確定了政策導向。
一次次會議,一項項部署,努力把藍圖變成方案、把方案變成現實。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建立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執法司法公開全面推進……隨著一系列帶有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的改革舉措陸續推出,司法體制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向縱深推進。
攻堅克難扎實推進改革
司法體制改革的舉措,從紙面一步步走進現實生活,細微之處成果顯現。
河北阜平縣的袁某某在丈夫被人傷害致死後,不相信法院能夠解決問題,不停地奔走於各級各部門,甚至攔截領導的車隊,試圖用極端方式表達自己的訴求。最終在省聯合接訪服務中心的引導和跟蹤督辦下,法院依法對她的案件做出公正判決。袁某某從極端上訪轉為依法訴訟,感受到了法律公平公正的陽光。
涉法涉訴信訪改革推進以來,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經過一年多深入推進,政法機關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受理率、立案率有了明顯提高,群眾到黨政信訪部門上訪數量明顯減少。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各級政法機關從一項項具體改革舉措做起,扎實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今年1月1日起,全國3000多家各級法院的裁判文書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接受公眾監督;檢察機關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訴決定書等終結性法律文書公開制度。司法公開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程序,強化監督制度。為了進一步推動這項改革,今年2月,中央政法委出台了關於嚴格規范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切實防止司法腐敗的指導意見。
改革人民監督員選任管理方式,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今年9月,最高檢、司法部部署在北京等10省(區、市)開展人民監督員選任管理方式改革試點工作。
每一項具體改革任務的有序推進,都向著「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更進了一步。
試點探路可復制可推廣
深化司法改革,需要知難而進、攻堅克難的膽識和勇氣。
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都是司法體制改革的基礎性、制度性措施,具有牽一發動全身的作用。
《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下發後,中央決定這4項改革在6個省市先行試點,為全面推進司法改革積累經驗。
實現司法公正,關鍵是要建立符合司法規律的辦案責任制,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
圍繞辦案責任制,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法院率先推行審判長負責制改革,組建以審判長為中心的審判團隊,使得法官的職、權、責高度統一。改革施行兩年多來,該院結案數同比上升31.21%,一審服判息訴率同比上升9.13%。
今年9月,上海召開首批法官助理、檢察官助理任命大會,289名法官助理、檢察官助理接受任命。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產生的首批法官助理、檢察官助理。這項人員分類管理改革舉措是上海積極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先行試點工作的重要一步。
建設法治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新的歷史時期下,各級政法機關將擔起新的歷史使命,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打下堅實的法律基礎。
Ⅸ 關於司法體制改革
不要聽信網上的謠言!
Ⅹ 哪有《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全文
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保證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它最重要的版制約、干擾因素有二權:外部行政化、內部行政化。「法院、檢察院的人財物收歸省級管理」措施只是減弱了外部制約,也有可能實際中加劇司法的內部行政化,強化上下級法院之間的從屬關系。這樣一來,省級法院、檢察院對市縣兩級法院的垂直管理權,有形、無形中都會增加。因此,這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人們對中國現有的審級制度的擔憂:既然上級法院統管下級,上訴的意義是不是會消失?這種擔憂是有一定道理的,的確可能帶來現實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