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史謀殺
Ⅰ 中國刑法對故意殺人罪
中國《刑法》對故意殺人罪的規定在232條,處罰是死刑、無期徒刑、十年以上有期版徒刑或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權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Ⅱ 故意謀殺和蓄意謀殺判多少年
法律分析:視具體情況而定。蓄意謀殺涉嫌故意殺人罪,情節嚴重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本罪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屬於情節嚴重的,應當判處死刑或者無期徒刑。如出於圖財、姦淫、對正義行為進行報復、毀滅罪證、嫁禍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動機而殺人;利用烈火焚燒、長期凍餓、逐漸肢解等極端殘酷的手段殺人;殺害特定對象如與之朝夕相處的親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知名人士等,造成社會強烈震動、影響惡劣的殺人;產生諸如多人死亡,導致被害人親人精神失常等嚴重後果的殺人;民憤極大如犯罪人惡貫滿盈,群眾強烈要求處死的故意殺人等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Ⅲ 中國法制史:六殺中的謀殺,減殺人罪數等處罰是什麼意思
「謀殺」是指預謀殺人;「故殺」是指事先雖然沒有預謀,但是情急殺人時已經有殺人的意念;「斗殺」指的是在斗毆中過於激憤而失手將人殺死;「誤殺」是指由於種種原因錯置了殺人對象:「過失殺」,指「耳目所不及,思慮所不至」,即出於過失殺人;「戲殺」指的是「以力共戲」而導致殺人。根據主管故意,客觀行為表現等,唐律給予不同處罰。
Ⅳ 刑法關於故意殺人罪
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殺害他人的行為,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進行回定罪處答罰。
《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故意殺人
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內徒刑;
情節較輕的容,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於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於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Ⅵ 我國刑法故意殺人罪是第幾條
232條,此外還有一些條款是按照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的。
Ⅶ 我們刑法對蓄意謀殺是如何定義的
我國刑法有故意殺人罪
沒有什麼蓄意謀殺的概念
Ⅷ 刑法關於故意殺人的問題
故意殺人,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屬於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罪的一種。是中國刑法中少數性質最惡劣的犯罪行為之一。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從客體要件上講,故意殺人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夠獨立呼吸並能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的有機體,是人賴以存在之前提。從客觀要件上講,行為人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此外,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Ⅸ 關於法制史,唐代「謀殺」的問題
唐代的謀殺不是現代性刑法意義上的謀殺,指的是一種思想犯。還未動手殺人,仍在謀劃殺人的「謀殺」。
Ⅹ 中國刑法史中共殺的分類
您好,按照一般法理,貪污罪應當是以其造成的影響和危害程度定罪。貪污罪與回故意殺人罪不同答,故意殺人罪所造成的後果不可挽回,所以刑罰首先考慮的是死刑(包括死緩),其次是無期徒刑,依次遞減。貪污罪如果當事人最大限度的挽回(或減輕)了對國家人民造成的損失,是可以減刑的,而且貪污刑罰首先考慮得是有期徒刑。我國的法制還不夠完善,包含人治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