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安全
❶ 民法典怎樣保護我們的人身安全
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國民事立法的集大成之作。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認為,民法典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財產權、人身權、人格權等各項民事權利法定化、具體化。在系統確認民事主體廣泛享有的各項權利的基礎上,明確權利的行使規則,為權利實現提供更加清晰的法律依據,為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堅強法律保障
❷ 自甘風險原則在民法典中是如何規定的產生的風險全部由自己承擔嗎
自甘風險」原則,體現了尊重個體自由、合理分配風險責任的理念,有利於促進全民理性、積極地參加文體活動,提高活動效率和質量。
法律依據: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規定:「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活動組織者的責任適用本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條至第一千二百零一條的規定。」,據此自甘風險原則構成要件主要是以下四點:
(一)受害人明知有風險。
即受害人對自己參加的活動所存在風險及該風險會產生的危害結果是明知得的;其次受害人明知風險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司法實踐中要怎樣證明受害人明知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在適用自陷風險規則時若完全以一個理性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角度判定受害人是否明知是不合適的,如對於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一項運動的理性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來說要完全了解一個運動存在哪些風險是有難度的,其次若一個限制行為能力人或無行為能力人從小就開始學習一項運動,他可能比一個理性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更了解一項運動的風險所在。所以在考量受害人是否明知時,年齡、精神狀況、家庭背景等,均應當作為知情要素的考量范圍。
(二)受害人是自願的。
即受害人明知風險的存在及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仍自願進行活動,非道德、法律規定、被強迫等原因而參加某項活動。比如消防員救災滅火是因其職業而應當履行的職責;見義勇為導致自身損害的系出於道德因素。在考慮受害人自願因素時主要考量的因素在於受害人明知風險依然作出願意進行某項活動的意思表示的自由程度,即使受害人明知風險,但其因為疏忽大意或是過於自信認為其可以避免風險,或者其本來可以選擇風險更小的方式,只要受害人在選擇進行某項活動時是完全獨立的自由的作出積極的意思表示或是消極的願意參加某項其明知風險的活動,就可以適用自甘風險規則。
(三)風險系固有風險。
即受害人的損害結果是因固有風險現實化所帶來的結果。受害人在進行活動時所認識到的並自願承受的應當是該活動的固有風險,如籃球運動會發生碰撞、騎馬項目會可能從馬背上摔落等,若因為運動器械損壞造成受害人損壞,這就不屬於固有風險。其次受害人所受到損害必須是是受害人接受的固有風險現實化的結果,受害人明知這種固有風險,並自願接受這種固有風險而進行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成立自甘風險,受害人自願承受這種固有風險給其帶來的損害,在這個范圍里受害人自甘風險是合理的,但是如果超出了這種范圍,也不應該屬於受害人自甘風險。也就是說即使受害人接受了該項運動的固有風險,但不應該因此而免除其他人的注意義務,這一點可結合自甘風險規則中第二款活動組織者的責任適用本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條至第一千二百零一條的規定。
(四)無加害人或加害人無故意或重大過失。
無加害人,如在進行文體運動時奔跑摔倒等,加害人無故意或重大過失,如在碰撞類運動中,致活動參加者損害,但加害人並無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這兩種情形也可適用自甘風險規則。那麼在文體活動中違反活動規則可以認定為加害人故意或有重大過失嗎,若因加害人犯規認定加害人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而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顯然是不合理的,比如籃球比賽,不管是在個人私下組織運動中還是在各種國際賽事中各種球員犯規都是很常見、不可避免的,若以此認定加害人的責任,並不利於該項運動的發展,其次也不應該把某類比賽規則直接上升到法律高度。因此認定加害人是否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應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結合個例進行判定。
❸ 民法典1034條維護公民哪方面的安全
是個人信息方面的安全。
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❹ 民法典里關於丈夫常識安全有什麼規定
摘要 您好,我是網路平台的律師,已經收到您得問題了,您這邊具體什麼情況?詳細說說,方便我給您更好得解答哦。
❺ 民法典簽訂合同能否免除安全事故責任
法律分析:不可以簽訂免除安全事故責任的合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確定了兩類免責條款是無效的。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六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❻ 公共安全屬民法典那一款哪一條
摘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破壞火車、汽車、電車、船隻、航空器,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隻、航空器發生傾覆、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破壞軌道、橋梁、隧道、公路、機場、航道、燈塔、標志或者進行其他破壞活動,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隻、航空器發生傾覆、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❼ 民法典第幾條是關於人身安全
民法典第1167條是關於人身安全的。
❽ 民法典安全保障義務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根據相關法律,安全保障義務法律規定如下:安全保障義務,主要是指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群眾性活動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盡的合理限度范圍內的使他人免受人身及財產損害的義務。
一、安全保障義務主要源於法律的規定,也可因契約而生,甚至是依據經營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生活的一般常識,但最終都表現為一種法律上的負擔。
二、安全保障人不能因雙方當事人的事先約定或一方當事人的提前告知而免除。
三、安全保障義務的形式,大致包括警示、告知、照顧、安保措施等其具體內容則應結合個案的具體情況予以確定。
四、安全保障義務的歸責原則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安全保障義務人過錯的舉證責任應由受害人來承擔,因為,安全保障義務本身就是為了保護受害人的權利而創設的。
五、安全保障義務僅在防範危險的義務是合理且可能的情況下才被課加於行為人,不能苛求不高度防免義務,因而並不要求確保危險被完全消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條 賓館、商場、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娛樂場所等經營場所、公共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組織者承擔補充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❾ 「民法典」中個人信息泄露如何處理
一、民法典對於個人信息泄露規定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二、個人信息的保護原則有哪些?
1、直接原則。直接原則是指個人信息原則上應該直接向本人收集。
2、目的明確原則。目的明確原則是指個人信息在收集時必須有明確的特定目的,禁止超出目的范圍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信息。
3、公開原則。公開原則是指對個人信息的收集、處理與利用一般應保持公開,本人有權知悉個人信息的收集與利用情況。
4、完整正確原則。完整正確原則是各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普遍遵循的原則,具體指個人信息應該遵從其特定目的,在特定目的范圍內必須保持完整、正確、及時更新。
5、限制利用原則。限制利用原則是指個人信息在利用時應該嚴格限定在收集的目的范圍內,不應作收集目的之外使用。
6、安全保護原則。安全保護原則是指個人信息應該處於安全的保護中,避免可能發生的個人信息的泄漏、意外滅失和不當使用。
三、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刑事責任是怎麼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一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是違法的,有關部門在特定情況下雖然有權利依法收集公民個人信息,但同時對公民個人信息也負有保密義務,向他人出售,免費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或者以違法方式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❿ 民法典中高危險物是指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高危險物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夠危及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物品。
高度危險性的醫用物品,是穿過皮膚或黏膜進入無菌組織或器官內部的器材,或與破損的組織、皮膚、黏膜密切接觸的器材和用品。
如手術器械、穿刺針、輸血器材、輸液器、輸注的葯物和液體、血液及血製品、透析器、腹腔鏡、臟器移植物、活檢鉗等。
中度危險性的醫用物品,僅與破損的組織、皮膚、黏膜相接觸,而不進入無菌組織,如呼吸機管道、胃腸道內鏡、氣管鏡、麻醉機管道、喉鏡、壓舌板、避孕環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九條 佔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劇毒、高放射性、強腐蝕性、高致病性等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的,佔有人或者使用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擔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佔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責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條 從事高空、高壓、地下挖掘活動或者使用高速軌道運輸工具造成他人損害的,經營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擔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經營者的責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條 非法佔有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由非法佔有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不能證明對防止非法佔有盡到高度注意義務的,與非法佔有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條 未經許可進入高度危險活動區域或者高度危險物存放區域受到損害,管理人能夠證明已經採取足夠安全措施並盡到充分警示義務的,可以減輕或者不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