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最高院保全司法解釋

最高院保全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4-01 11:52:29

『壹』 《最高院關於財產保全若干問題的規定》是什麼時候實施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是2016年10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96次會議通過的,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也就是說,目前尚未實施。

『貳』 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2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徵求意見稿)

為規范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依法保護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執行實踐,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申請財產保全,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申請書。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保全人的身份證明、送達地址、聯系方式;

(二)申請財產保全的事實與理由;

(三)爭議標的或者請求事項;

(四)具體明確的被保全財產;

(五)保全擔保財產證明或者資信證明,或者不需要提供保全擔保的理由;

(六)其他需要記明的事項。

第二條 當事人在仲裁過程中申請財產保全的,申請書應當通過仲裁機構提出。仲裁機構收到申請書後,應當及時提交人民法院,並附仲裁案件受理通知書、委託保全函等相關材料。人民法院作出保全裁定或駁回申請的,應當及時通知仲裁機構。

第三條 人民法院依申請或依職權進行財產保全的,由人民法院審判部門作出裁定後,移送執行部門實施。

第四條人民法院接受財產保全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對非緊急情況的,應當在接受申請後5日內作出裁定;需要提供擔保的,應當在提供擔保後5日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在5日內執行。

『叄』 人民法院財產保全保全工作規則最高院是何時發布的

財產保全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在訴訟開始後,或者在訴訟開始前,為保證將來判決的順利執行,面對爭議財產或與案件有關的財產,依法採取的各種強制性保護措施的總稱。設立財產保全程序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將來依法做的生效判決能夠全面地、順利地得到執行,從而維護生效判決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真正地保護勝訴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財產保全程序對中國目前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信用意識缺乏的情況下,對防止訴爭當事人惡意轉移、藏匿、毀損或揮霍在其佔有下的爭議財產或有關財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肆』 最高人民法院新法律保全一百六十三條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第一百六十三條
法律文書生效後,進入執行程序前,債權人因對方當事人轉移財產等緊急情況,不申請保全將可能導致生效法律文書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的,可以向執行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債權人在法律文書指定的履行期間屆滿後五日內不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

『伍』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查封扣押凍結的規定

(法釋[2004]15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已於2004年10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30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四年十一月四日

為了進一步規范民事執行中的查封、扣押、凍結措施,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人民法院民事執行工作的實踐經驗,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的動產、不動產及其他財產權,應當作出裁定,並送達被執行人和申請執行人。

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需要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協助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協助執行通知書,連同裁定書副本一並送達協助執行人。查封、扣押、凍結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送達時發生法律效力

第二條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佔有的動產、登記在被執行人名下的不動產、特定動產及其他財產權。

未登記的建築物和土地使用權,依據土地使用權的審批文件和其他相關證據確定權屬。

對於第三人佔有的動產或者登記在第三人名下的不動產、特定動產及其他財產權,第三人書面確認該財產屬於被執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

第三條作為執行依據的法律文書生效後至申請執行前,債權人可以向有執行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保全債務人的財產。人民法院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的規定作出保全裁定,保全裁定應當立即執行。

第四條訴訟前、訴訟中及仲裁中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的,進入執行程序後,自動轉為執行中的查封、扣押、凍結措施,並適用本規定第二十九條關於查封、扣押、凍結期限的規定。

第五條人民法院對被執行人下列的財產不得查封、扣押、凍結:

(一)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衣服、傢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

(二)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所必需的生活費用。當地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必需的生活費用依照該標准確定;

(三)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完成義務教育所必需的物品;
(四)未公開的發明或者未發表的著作;

(五)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用於身體缺陷所必需的輔助工具、醫療物品;
(六)被執行人所得的勛章及其他榮譽表彰的物品;

(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部門名義同外國、國際組織締結的條約、協定和其他具有條約、協定性質的文件中規定免於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

(八)法律或者司法解釋規定的其他不得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

第六條對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賣、變賣或者抵債。

第七條對於超過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房屋和生活用品,人民法院根據申請執行人的申請,在保障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最低生活標准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和普通生活必需品後,可予以執行。

第八條查封、扣押動產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控制該項財產。人民法院將查封、扣押的動產交付其他人控制的,應當在該動產上加貼封條或者採取其他足以公示查封、扣押的適當方式。

第九條查封不動產的,人民法院應當張貼封條或者公告,並可以提取保存有關財產權證照。

查封、扣押、凍結已登記的不動產、特定動產及其他財產權,應當通知有關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未辦理登記手續的,不得對抗其他已經辦理了登記手續的查封、扣押、凍結行為。

第十條查封尚未進行權屬登記的建築物時,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管理人或者該建築物的實際佔有人,並在顯著位置張貼公告。

第十一條扣押尚未進行權屬登記的機動車輛時,人民法院應當在扣押清單上記載該機動車輛的發動機編號。該車輛在扣押期間權利人要求辦理權屬登記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並及時辦理相應的扣押登記手續。

第十二條查封、扣押的財產不宜由人民法院保管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被執行人負責保管;不宜由被執行人保管的,可以委託第三人或者申請執行人保管。

由人民法院指定被執行人保管的財產,如果繼續使用對該財產的價值無重大影響,可以允許被執行人繼續使用;由人民法院保管或者委託第三人、申請執行人保管的,保管人不得使用。

第十三條查封、扣押、凍結擔保物權人佔有的擔保財產,一般應當指定該擔保物權人作為保管人;該財產由人民法院保管的,質權、留置權不因轉移佔有而消滅。

第十四條對被執行人與其他人共有的財產,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並及時通知共有人。

共有人協議分割共有財產,並經債權人認可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有效。查封、扣押、凍結的效力及於協議分割後被執行人享有份額內的財產;對其他共有人享有份額內的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予以解除。

共有人提起析產訴訟或者申請執行人代位提起析產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訴訟期間中止對該財產的執行。

第十五條對第三人為被執行人的利益佔有的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該財產被指定給第三人繼續保管的,第三人不得將其交付給被執行人。

對第三人為自己的利益依法佔有的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第三人可以繼續佔有和使用該財產,但不得將其交付給被執行人。

第三人無償借用被執行人的財產的,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第十六條被執行人將其財產出賣給第三人,第三人已經支付部分價款並實際佔有該財產,但根據合同約定被執行人保留所有權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第三人要求繼續履行合同的,應當由第三人在合理期限內向人民法院交付全部餘款後,裁定解除查封、扣押、凍結。

第十七條被執行人將其所有的需要辦理過戶登記的財產出賣給第三人,第三人已經支付部分或者全部價款並實際佔有該財產,但尚未辦理產權過戶登記手續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第三人已經支付全部價款並實際佔有,但未辦理過戶登記手續的,如果第三人對此沒有過錯,人民法院不得查封、扣押、凍結。

第十八條被執行人購買第三人的財產,已經支付部分價款並實際佔有該財產,但第三人依合同約定保留所有權,申請執行人已向第三人支付剩餘價款或者第三人書面同意剩餘價款從該財產變價款中優先支付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

第三人依法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已經採取的查封、扣押、凍結措施應當解除,但人民法院可以依據申請執行人的申請,執行被執行人因支付價款而形成的對該第三人的債權。

第十九條被執行人購買需要辦理過戶登記的第三人的財產,已經支付部分或者全部價款並實際佔有該財產,雖未辦理產權過戶登記手續,但申請執行人已向第三人支付剩餘價款或者第三人同意剩餘價款從該財產變價款中優先支付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

第二十條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的財產時,執行人員應當製作筆錄,載明下列內容:
(一)執行措施開始及完成的時間;

(二)財產的所在地、種類、數量;
(三)財產的保管人;
(四)其他應當記明的事項。

執行人員及保管人應當在筆錄上簽名,有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的人員到場的,到場人員也應當在筆錄上簽名。

第二十一條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的財產,以其價額足以清償法律文書確定的債權額及執行費用為限,不得明顯超標的額查封、扣押、凍結。

發現超標的額查封、扣押、凍結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被執行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及時解除對超標的額部分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但該財產為不可分物且被執行人無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或者其他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除外。

第二十二條查封、扣押的效力及於查封、扣押物的從物和天然孳息。

第二十三條查封地上建築物的效力及於該地上建築物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查封土地使用權的效力及於地上建築物,但土地使用權與地上建築物的所有權分屬被執行人與他人的除外。

地上建築物和土地使用權的登記機關不是同一機關的,應當分別辦理查封登記。

第二十四條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滅失或者毀損的,查封、扣押、凍結的效力及於該財產的替代物、賠償款。人民法院應當及時作出查封、扣押、凍結該替代物、賠償款的裁定。

第二十五條查封、扣押、凍結協助執行通知書在送達登記機關時,登記機關已經受理被執行人轉讓不動產、特定動產及其他財產的過戶登記申請,尚未核准登記的,應當協助人民法院執行。人民法院不得對登記機關已經核准登記的被執行人已轉讓的財產實施查封、扣押、凍結措施。

查封、扣押、凍結協助執行通知書在送達登記機關時,其他人民法院已向該登記機關送達了過戶登記協助執行通知書的,應當優先辦理過戶登記。

第二十六條被執行人就已經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所作的移轉、設定權利負擔或者其他有礙執行的行為,不得對抗申請執行人。

第三人未經人民法院准許佔有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或者實施其他有礙執行的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據申請執行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解除其佔有或者排除其妨害。

人民法院的查封、扣押、凍結沒有公示的,其效力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二十七條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被執行人設定最高額抵押權的抵押物的,應當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受抵押擔保的債權數額自收到人民法院通知時起不再增加。

人民法院雖然沒有通知抵押權人,但有證據證明抵押權人知道查封、扣押事實的,受抵押擔保的債權數額從其知道該事實時起不再增加。

第二十八條對已被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其他人民法院可以進行輪候查封、扣押、凍結。查封、扣押、凍結解除的,登記在先的輪候查封、扣押、凍結即自動生效。

其他人民法院對已登記的財產進行輪候查封、扣押、凍結的,應當通知有關登記機關協助進行輪候登記,實施查封、扣押、凍結的人民法院應當允許其他人民法院查閱有關文書和記錄。

其他人民法院對沒有登記的財產進行輪候查封、扣押、凍結的,應當製作筆錄,並經實施查封、扣押、凍結的人民法院執行人員及被執行人簽字,或者書面通知實施查封、扣押、凍結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九條人民法院凍結被執行人的銀行存款及其他資金的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查封、扣押動產的期限不得超過一年,查封不動產、凍結其他財產權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年。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申請執行人申請延長期限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查封、扣押、凍結期限屆滿前辦理續行查封、扣押、凍結手續,續行期限不得超過前款規定期限的二分之一。

第三十條查封、扣押、凍結期限屆滿,人民法院未辦理延期手續的,查封、扣押、凍結的效力消滅。

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已經被執行拍賣、變賣或者抵債的,查封、扣押、凍結的效力消滅。

第三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凍結裁定,並送達申請執行人、被執行人或者案外人:

(一)查封、扣押、凍結案外人財產的;
(二)申請執行人撤回執行申請或者放棄債權的;

(三)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流拍或者變賣不成,申請執行人和其他執行債權人又不同意接受抵債的;
(四)債務已經清償的;

(五)被執行人提供擔保且申請執行人同意解除查封、扣押、凍結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解除查封、扣押、凍結的其他情形。

解除以登記方式實施的查封、扣押、凍結的,應當向登記機關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

第三十二條財產保全裁定和先予執行裁定的執行適用本規定。

第三十三條本規定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施行前本院公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

『陸』 最高人民法院財產保全後可以財產置換嗎

本文所稱保全物置換,是指新民訴法解釋第一百六十七條規定的變更保全標的物。新民訴法解釋一百六十六條沒有將被申請人提供擔保明確作為應當解除保全的情形之一,而是在第一百六十七條中作為保全物置換的條件之一予以規定,由此在司法實踐中,有法院往往越過民訴法第一百零四條的適用,對被保全人提供擔保請求解除財產保全申請的,以不符合保全物置換條件拒絕接受或裁定駁回。有的法院還將保全申請人的同意作為保全物置換的決定性條件,有的則要求被保全人提供的擔保財產須比原被保全財產更有利於執行才予以保全物置換。這些做法究竟符不符合民訴法及其解釋的相關規定?實踐中到底應該如何正確適用保全物置換以及如何協調適用民訴法以及新民訴法解釋的相關規定?本文將從以下四個角度予以探討辨析。

疑問之一:保全物置換是否需要被保全人申請?答:保全物置換不以被保全人的專門申請為必要。

1.從司法解釋規定來看。新民訴法解釋第一百六十七條規定:「財產保全的被保全人提供其他等值擔保財產且有利於執行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變更保全標的物為被保全人提供的擔保財產。」在這里並無要求被保全人提出保全物置換的申請,被保全人只要提供有利於執行的其他等值擔保財產即可以裁定保全物置換。倒是可以從這一規定看出,保全物置換是受案法院根據被保全人提供擔保的具體情況而依職權決定的。

2.從操作實務來看。被保全人在財產被保全後,通常會根據民訴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提供等值財產擔保或合格信用擔保要求解除財產保全。而保全物置換是受案法院根據被保全人提供擔保的財產是否與原被保全物等值且有利於執行,同時視案件的具體情況而決定可否進行保全物置換,並不需要被申請人的申請。當然,也有的被保全人會提出保全物置換申請,這是法律不禁止的行為,屬於「法無禁止即可為」之列。

3.從利益對比來看。對於被保全人而言,保全物置換比解除保全的條件更為嚴格,更不利於被保全人。例如保全物置換要求被保全人必須提供財物擔保,而解除保全則既可是財物擔保也可是信用擔保。前者還存在擔保登記與保全措施雙管齊下的可能,被保全人對其提供的擔保物在繼續使用等方面將受到較大的限制;後者只有擔保一重,繼續使用擔保物的限制較少。不過,擔保登記也可作為保全措施的一種,因而對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手續的擔保物,一般不必於擔保登記外再查封保全,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保全置換物的效用。

疑問之二:保全物置換是否應經保全申請人同意?答:保全物置換條件是否成熟應由法院分析判斷。

1.從司法解釋規定來看。新民訴法解釋第一百六十七條並無徵得保全申請人同意的要求。有人或許會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三十一條第(五)項關於「被執行人提供擔保且申請執行人同意解除查封、扣押、凍結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凍結裁定」的規定,作為保全物置換須經保全申請人同意的依據,然而這是張冠李戴。執行階段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已由生效判決確定,而作出財產保全時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尚未得到確認,保全申請人不應享有這個同意權,因而不能將執行階段的解封、解押、解凍的規定類推適用於保全物置換。

2.從司法權屬來看。前已述及保全物置換是受案法院依職權作出的,因而它既不需要保全人申請,也不必經保全申請人的同意。而且依照法定條件裁定保全物置換是一種適用法律的過程,而適用法律是法院的專斷權力。盡管在保全物置換裁定作出之前,或許有聽取保全申請人意見的必要,但這絕不是將專斷的司法權讓渡給保全申請人而由其行使可否作出保全物置換裁定的決定權。只要被保全人提供的財產擔保符合新民訴法解釋一百六十七條規定的條件,受案法院就有權依法裁定保全物置換。

3.從利益權衡來看。就保全物置換來說,不利方其實是被保全人而非保全申請人。因為本來被保全人只要依法提供擔保,就能夠解除財產保全而無須以擔保物充當新的保全物。而被保全人已經提供等值且有利於執行的擔保財產作為新的保全物加以保全,這對於保全申請人的利益並無影響,何況此時此刻官司的輸贏還未定

疑問之三:如何理解「有利於執行」?答:不應簡單地與原保全物作有利於執行的比較。

1.從司法解釋規定來看。新民訴法解釋第一百六十七條所用的措辭是「有利於執行」。有的高級法院在制定的意見中用的是「更有利於執行」,可以說是沒有準確體現司法解釋的含義。難道沒有更有利於執行而只有同等有利於執行就不能予以保全物置換?就這個意義上說,天津高院 2015年9月15日印發的《關於保全擔保若干問題的審判委員會會議紀要》中用「不增加執行難度」則更為合適。

2.從措辭含義來看。網路對「有利於」的含義表述為:「有利於是指對某人或某一事物有利處,能起到幫助與促進的作用。」可見,「有利於」是對被作用對象而言的,對被作用對象有幫助、有促進就屬於「有利於」。也就是說,被保全人提供的其他財產擔保是否有利於執行的對象,只要對執行能起到幫助與促進作用的均屬此列。而「更有利於執行」則存在一種比較,即被保全人提供擔保的其他財產比原被保全的財產更能對執行起到幫助與促進的作用。

3.從司法要求上看。司法不是自動售貨機,不能機械、僵化地適用法律,而是需要進行利益衡量、講究社會效果的,以最少的損失化解糾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比如,被保全人為企業法人,原被保全物是企業銀行賬戶中的貨幣資金,現在被保全人提供等值的非生產性房產擔保,可否予以保全物置換?這就需要綜合分析被保全企業的經營狀況、被保全的資金是否屬於生產性資金、被保全人提供的房產是否具有可執行性等,從將來執行和企業發展等方面進行利弊分析、綜合判斷,從而決定是否予以保全物置換。

疑問之四:不支持保全物置換可否裁定解除保全?答:只要被保全人提供合格的擔保即可解除保全。

1.從解除保全的法律規定來看。民訴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財產糾紛案件,被申請人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解除擔保。」從這一法律規定可見,只要被保全人提供合格的擔保——財物擔保或信用擔保,受案法院就應當予以解除保全。法律規定用的是「應當」,原則上是不存在可不可以、要不要作出解除保全裁定的問題,除非被保全人提供的擔保不合格。

2.從兩個規定關系來看。新民訴法解釋第一百六十七條規定的保全物置換並不是對民訴法第一百零四條解除保全規定的解釋結果,而是最高法院在解除保全規定之外創設的一種新制度。這種創設屬於法律漏洞填補,該制度不論在規定名稱、適用條件還是裁定的決定因素上都是不同於民訴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的解除保全制度,因而新民訴法解釋第一百六十七條絕不能替代或架空民訴法第一百零四條。否則,新民訴法解釋第一百六十七條規定就違背了司法解釋的基本原則——依法解釋原則。如果認為新民訴法解釋第一百六十七條是民訴法第一百零四條的解釋結果,那麼就無異於宣稱該司法規定是違法而無效的。

3.從程序的適用來看。解除保全與保全物置換的適用應該是這樣的:如果被保全人提供擔保申請解除保全,受案法院審查認為被保全人提供的擔保合格,應依照民訴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裁定解除保全。如果被保全人提供的財產擔保與原被保全物等值且有利於執行,受案法院可以適用新民訴法解釋第一百六十七條裁定予以保全物置換。保全物置換與解除保全適用各自不同的情形,保全物置換成立與否,與是否作出解除保全的判斷不相影響。

『柒』 最高院關於財產保全要求提供現金擔保的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九章一百零一條。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捌』 最高院執行權合理配置誰解除訴前保全

最高院執行權合理配置,要想解除訴權的保全,需要向最高法院提出申請。由審判委員會進行審核批准。

『玖』 最高法最新關於訴訟保全執行細則

訴訟財產保全,是指在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為保證將來的判決能得以實現,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者人民法院依職權決定,對當事人爭議的有關財物採取臨時性強制措施的制度。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00條、第101條的規定,財產保全分為訴訟中財產保全和訴前財產保全;此外,在知識產權法中還規定了訴前行為保全制度(訴前禁令)。
1、訴訟中財產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之後、作出判決之前,對當事人的財產或者爭執標的物採取限制當事人處分的強制措施

採用訴訟中財產保全應當具備如下條件:
(1)需要對爭議的財產採取訴訟中財產保全的案件必須是給付之訴,即該案的訴訟請求具有財產給付內容。
(2)將來的生效判決因為主觀或者客觀的因素導致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主觀因素有,當事人有轉移、毀損、隱匿財物的行為或者可能採取這種行為;客觀因素主要是訴訟標的物是容易變質、腐爛的物品,如果不及時採取保全措施將會造成更大損失。
(3)訴訟中財產保全發生在民事案件受理後、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決前。在一審或二審程序中,如果案件尚未審結,就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如果法院的判決已經生效,當事人可以申請強制執行,但是不得申請財產保全。
(4)訴訟中財產保全一般應當由當事人提出書面申請。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財產保全措施。但是,人民法院一般很少以職權裁定財產保全,因為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依職權採取財產保全或者先予執行錯誤的,應當由人民法院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5)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當事人提供擔保。人民法院依據申請人的申請,在採取訴訟中財產保全措施前,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提供擔保的數額應當相當於請求保全的數額。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可以駁回申請。在發生訴訟中財產保全錯誤給被申請人造成損失的情況下,被申請人可以直接從申請人提供擔保的財產中得到賠償
2、訴前財產保全,是指在緊急情況下,法院不立即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利會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因此法律賦予利害關系人在起訴前有權申請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1)需要採取訴前財產保全的申請必須具有給付內容,即申請人將來提起案件的訴訟請求具有財產給付內容。
(2)情況緊急,不立即採取相應的保全措施,可能使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失。
(3)由利害關系人提出訴前財產保全申請。利害關系人,即與被申請人發生爭議,或者認為權利受到被申請人侵犯的人。
(4)訴前財產保全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申請人如不提供擔保,人民法院駁回申請人在起訴前提出的財產保全申請。
根據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民訴法適用意見》的規定,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中財產保全都必須交納保全費用,並依照《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執行。
訴前財產保全的申請人即利害關系人必須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30日內提起訴訟,使與被保全的財產的有關爭議能夠通過審判得到解決。如果利害關系人未在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解除財產保全措施。
3、行為保全所謂行為保全,是指在民事訴訟中,為避免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利益受到不應有的損害或進一步的損害,法院得依他們的申請對相關當事人的侵害或有侵害之虞的行為採取強制措施。對行為保全的裁定,不可以上訴,但可以申請復議。
《最高人民法院對民法通則的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2條規定,在訴訟中遇有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險的情況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先行作出裁定。該條規定為法院及時的制止侵權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1992年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中明確規定,在人民法院審理專利侵權案件中,經常發生侵權人利用宣告專利無效故意拖延訴訟,繼續實施侵權行為……專利權人提出財產保全申請並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認為必要時,可責令被告停止侵權行為或採取其他制止侵權損害繼續擴大的措施。雖然這一規定名為"財產保全",但是其保全內容卻是直接針對被告的行為。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視作知識產權領域中行為保全制度的雛形。
4、
民事訴訟
如果在案件過程中,您發現債務人正在試圖轉移、藏匿財產,存心賴帳。這很可能造成您最後嬴了官司,卻拿不到錢的結果。這時候,您掌握了確實的證據後,可以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財產保全是指法院在利害關系人起訴前或者當事人起訴後申請執行前,為保證判決的執行或避免財產遭受損失,對當事人的財產或者爭議的標的物採取限制其處分的保護性措施。
審判實踐中,並不是所有的民事案件都可以採取訴訟保全措施。要申請訴訟保全,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提出訴訟保全的案件必須是給付之訴,或者包含給付之訴的合並,即提起訴訟必須具有給付內容。因為訴訟保全的對象是雙方爭執的標的物,或者與爭議有關的財物,採取訴訟保全措施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案件在判決後能得到切實執行。而民事執行必須是給付之訴,即必須有給付內容。因此,如果申請人將不具有財產給付內容,採取保全措施也就失去了意義。單純的確認之訴、變更之訴,都不具有給付內容,不適用訴訟保全。
(2)、必須具備訴訟保全的前提。必須是有可能因為一方當事人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不能執行或難以執行,或者造成國家、人民財產的進一步損失,使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失和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患後果。

熱點內容
催收死人承擔法律責任不 發布:2025-01-22 08:45:33 瀏覽:591
中醫有關道德 發布:2025-01-22 08:23:28 瀏覽:570
司法廳孫 發布:2025-01-22 08:04:06 瀏覽:225
張亞坤法院 發布:2025-01-22 07:32:36 瀏覽:519
大學經濟法企業法試題 發布:2025-01-22 07:10:59 瀏覽:487
伊斯蘭法系法官 發布:2025-01-22 06:07:59 瀏覽:472
公司法合同法關系論文 發布:2025-01-22 06:07:23 瀏覽:943
鍾律師說法 發布:2025-01-22 05:55:49 瀏覽:785
反恐怖法院 發布:2025-01-22 05:52:20 瀏覽:248
民事訴訟法第二章第二節 發布:2025-01-22 05:50:49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