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兩會民法典未成年

兩會民法典未成年

發布時間: 2022-04-01 13:20:43

『壹』 民法典規定多少歲為未成年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生效)規定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貳』 民法典多少周歲以上的未成年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民法典規定十四周歲以上,十八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這段時間,青少年心智發育不全,需要有監護人。

『叄』 民法典規定周歲以上的自然人未成年人

根據我國民法典的相關法律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民法典》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肆』 根據民法典規定,多少周歲以上的未成年

根據民法典規定,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其中滿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若靠自己勞動獲得收入,可以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遠遠低於保證精確度的最小流量,將導致無輸出(如渦街流量計)或輸出信號被當作小信號予以切除(如差壓式流量計),這對供方來說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對於一套具體的熱能計量設備,供需雙方往往根據流量測量范圍和能夠達到的范圍度,約定某一流量值為「約定下限流量」,而且約定若實際流量小於該約定值,按照下限收費流量收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顯示儀表中實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七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伍』 民法典規定幾周歲以上的未成年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根據《民法典》第十九條的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性民事行為能力人,但民法典也規定了一些特殊情況,具體分析如下: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沒錯,成年人也可能成為限制性民事行為能力人,根據《民法典》第二十二條的規定,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對限制性民事行為能力人都有哪些,你清楚了嗎~

『陸』 民法典規定16周歲的未成年

民法典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柒』 民法典規定不滿多少周歲的未成年

民法典第二十條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捌』 「民法典」時代已開啟,網友最關心哪些變化

民法典草案中提到的個人隱私保護、法律和道德風險、婚姻家庭等內容受到輿論關注。

文 | 張靖天

屬於民法典的新時代終於來了!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標志著屬於民法典的新時代已經到來,同時也是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草案由民法總則與各分編草案「合體」而來,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共1200多個條文。

無論涉及土地權屬制度、遺產繼承歸屬、個人隱私保護,還是高空拋物、鄰里糾紛、婚姻問題、性騷擾等情況,民法典都能夠覆蓋到每個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它也被譽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

自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決定提出這一重大立法任務——編纂民法典後,「民法典」一詞便開始頻繁進入公眾視野。

回顧近幾年來編纂民法典之路,從出台民法總則到進行拆分審議各分編草案,再到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我國在制定民法典這方面,已陸續邁出了重要的「十大步」。

▲圖:民法典草案中重要的十步

各方面普遍認為民法典是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體現,切實維護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都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單獨設置的「人格權編」和「侵權責任編」,這是世界《民法典》的首創,也為世界展示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國際輿論方面也認為,中國對於民事權利的保護已經進入了全新的「民法典時代」。

2020年作為民法典正式出台之年,在今年兩會期間也更加備受關注。近幾天有關民法典草案中提到的個人隱私保護、法律和道德風險、婚姻家庭等內容都受到大量的輿論關注。圍繞相關話題,網路中充斥著眾多高頻詞彙。

▲民法典詞雲圖

在民法典草案提請審議期間,新浪微博中有關「高空拋物」「設立離婚冷靜期」「未成年人遭性侵」等均形成了多個熱搜話題,吸引網友關注評論。截至28日15時,上述話題的累計閱讀量已突破2億。

此外, #權益受侵害如何自助免責#、#死者生前不反對家屬可決定捐其遺體#、#撫養權糾紛已滿八周歲子女有話語權#等與民法典草案關聯的話題也吸引著輿論關注。

新京智庫經過統計分析,梳理出了在民法典草案審議階段最受關注的幾大核心話題,具體如下:

關注度最高話題:防高空拋物寫入民法典草案

民法典草案的侵權責任編規定有關機關應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建築物管理人應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類情形的發生,未採取必要措施的,應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此外,一些案例由於找不到肇事者,最後判定全樓業主和物業共同賠償,引發了很多爭議。民法典草案對此要求有關機關要查處責任人,大大減少「一人拋物、全樓買單」的情況。因為明確了物業公司責任,也會從源頭上守護好頭頂上的安全。

微博中有關「高空拋物」的話題出現較多,@人民日報、@央視新聞、@頭條新聞等媒體主持了相關話題,累計吸引多達2.5億次閱讀。這是網友關注度民法典相關話題中最高的話題之一。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對於防高空拋物寫入民法典草案,網友普遍予以支持。但不少人認為「一人拋物、全樓買單」確有不妥之處,建議安裝攝像頭監視,嚴懲高空墜物者。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但也有大V表示要想解決高空拋物還得靠《刑法》。

知名法律博主@楊文戰律師(242萬粉絲)則認為:「防高空拋物這事兒民法典是解決不了的。民法解決的是賠償數額和責任的問題。高空拋物的難點在於『真凶』的確認,以前民法的解決方案是找不到『真凶』,所有『嫌疑人』一起賠,顯然這種方式沒啥震懾力。」

支持率最大話題:未成年時遭性侵18歲後仍可訴

民法典草案規定:遭受過性侵害的未成年人,成年後可通過法律途徑主張自己的權利。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央視新聞在微博主持了相關話題後,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轉發,在網友留言中可以看出,點贊、支持的聲音層出不窮。僅首發微博的點贊量就突破了30萬人次。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民法典草案的這項規定之所以成為兩會期間熱點話題,源於近期幼童性侵害事件的頻發。從新城控股董事長猥褻9歲女童到上海市男幼師猥褻兒童,以及前不久讓輿論沸騰的「鮑毓明性侵14歲養女」一事,都引起網友高度關注和不滿。網友紛紛留言譴責鮑毓明這樣的人,同時也對受害人積極維權予以大力支持。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微博大V、育兒名博@王人平(291萬粉絲)指出:「支持!很多未成年人遭性侵時,受限於自己當時認知能力和心智發展水平,或出於恐懼,或出於不知所措,都沒及時報案。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可以更好地打擊性侵犯罪,支持受害者維護自己的權利,保障自己的權益。」

爭議較多的話題:設立離婚冷靜期

圍繞首部民法典草案中關於「離婚冷靜期」的條款是否應該刪除,在網上引發熱議。

首先看看支持該條款的聲音:

5月23日,全國政協委員、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表示,對於每個人而言,離婚自由是法律賦予的權利,司法上予以尊重。但是離婚太多太隨意,某種程度上也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和後果。

白岩松認為,設計這樣一個冷靜期,不是說要限制離婚自由,而是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沖動的、輕率的決定要離婚的念頭。有這么一個月的時間冷靜一下,真想離婚的不差這一個月。這一個月恰恰不是對婚姻自由的一種破壞,而是為了防止因過度自由而導致的草率。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婚姻法專家金眉也認為離婚冷靜期的設立有利於減少沖動離婚,它不但不會阻礙離婚自由,還有利於促進家庭圓滿和社會穩定,對未成年子女的培養也有積極意義。

然而,從整體輿論來看,呼籲刪除「離婚冷靜期」條款的佔比更高。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蔣勝男建議民法典草案刪除「離婚冷靜期」。她表示,婚姻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對於90%的人來說不需要「離婚冷靜期」,要離婚的人一天都等不得。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蔣勝男的言論一度成為微博熱搜話題,不少網友留言支持: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同樣支持刪除「離婚冷靜期」條款的還有微博大V、兩性專欄作者@女王易衡(718萬粉絲),她認為:「大家不希望有離婚冷靜期,它就是侵犯了婚姻自由,立法不能太過走『精英』『父母官』思路,要照顧到普遍的常識和訴求。」

@新京報發起了【你如何看待離婚冷靜期?】的投票,約91%的網友並不贊成設立離婚冷靜期,具體原因有家暴、成年人可為自己決定負責等。更有網友調侃稱:「結婚也需要冷靜期。」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對於外界對「是否有必要設立離婚冷靜期」爭議,全程參與了此次民法典編纂工作,中國著名民法學家、全國人大代表孫憲忠作出回應,他表示:「多數人是認真考慮婚姻問題,對於95%的人來說,要離婚一定是經過了深思熟慮,有些可能已經爭執多年,在離婚時感情破裂一定有相關證據,針對這部分人群,冷靜期是不是還要適用,法院也需要慎重考慮,因此亦不存在少數人綁架多數人的問題。」

結語

無論是社會沖突、家庭矛盾還是倫理道德,一些話題在民法典草案審議階段受到輿論熱議的同時,也從側面凸顯出了不少存在多年的社會痛點。事實上,生活中還有很多新老問題都要遵循和依靠民法典來解決。民法典的出台不僅及時全面地回應了公眾關切,體現出「民有所呼,法有所應」,還能夠通過引導我們每個人積極地貫徹和落實,從而防止或減少不良負面行為事件的發生。相信隨著民法典的出台,未來百姓生活定會更加安全、美好。

『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多少周歲以上的未成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年滿十八周歲的,在法律上即為成年,屬於完全行為能力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年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但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民法上也視為已經成年,屬於完全行為能力人。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成年人享有以下權利:
1、 公民參與政治方面的權利,平等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 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的權利:包括公民的人格、姓名權、榮譽權、名譽權、肖像權、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
3 、公民的社會經濟、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權利:公民的勞動權、勞動者的休息權、物質幫助權、受教育權、以及科學文化方面似的權利和自由;
4、 特定人的權利:保障婦女的權利、保障退休人員和列軍屬的權利、保護婚姻、家庭、母親、兒童和老人的權利;關懷青少年和兒童的成長;保護華僑的正當權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七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第十八條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拾』 民法典20條關於未成年的內容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如果父母盡不到應有責任,法律會主持公道,必要時甚至會撤銷其父母的監護資格,並指定新的監護人。
法律分析
未成年是受法律保護的,除了未成年保護法之外,其他相關法律也有相關的規定。未成年的監護人和未成年的民事能力等等都有詳細的規定,可以更大力度更加全面的保護和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合法和諧發展。保護未成年人,保護下一代,穩定社會治安壯沅,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家庭合睦,家庭幸福,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兒童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關繫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8周歲是民法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年齡節點,是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分界點。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的一切民事法律行為都無效,哪怕是接受贈與。國家民事行為能力的界線是8周歲,8周歲以上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和認知能力,撫養權的確定與其權益密切相關,應當尊重他們的真實意願,更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三條 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項權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民族、種族、性別、戶籍、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等受到歧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三條 開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應當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保護未成年人的名譽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等合法權益。

熱點內容
催收死人承擔法律責任不 發布:2025-01-22 08:45:33 瀏覽:591
中醫有關道德 發布:2025-01-22 08:23:28 瀏覽:570
司法廳孫 發布:2025-01-22 08:04:06 瀏覽:225
張亞坤法院 發布:2025-01-22 07:32:36 瀏覽:519
大學經濟法企業法試題 發布:2025-01-22 07:10:59 瀏覽:487
伊斯蘭法系法官 發布:2025-01-22 06:07:59 瀏覽:472
公司法合同法關系論文 發布:2025-01-22 06:07:23 瀏覽:943
鍾律師說法 發布:2025-01-22 05:55:49 瀏覽:785
反恐怖法院 發布:2025-01-22 05:52:20 瀏覽:248
民事訴訟法第二章第二節 發布:2025-01-22 05:50:49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