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中國特色根本是保障

民法典中國特色根本是保障

發布時間: 2022-04-02 21:07:42

『壹』 民法典的要點是什麼

1. 這次集體學習的目的
安排這次集體學習,目的是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

2. 「實現了幾代人的夙願」
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民事法律制定實施。
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在中央蘇區、陝甘寧邊區等局部地區就制定實施了涉及土地、婚姻、勞動、財經等方面的法律。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相繼制定實施了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重要法律和有關戶籍、工商業、合作社、城市房屋、合同等方面的一批法令。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事商事法制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先後制定或修訂了一大批民事商事法律,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順應實踐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期待,把編纂民法典擺上重要日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對編纂民法典作出部署。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經過5年多工作,民法典終於頒布實施,實現了幾代人的夙願。

3. 如何認識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
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傢具有重大意義
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具有重大意義
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4. 怎麼理解民法典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
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

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

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

5. 實施好民法典,要做到「5個加強」
加強民法典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

加強民事立法相關工作

加強民法典執法司法活動

加強民法典普法工作

加強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


6. 宣傳教育要做到「3個講清楚」
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

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7. 為什麼說「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民法典調整規范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這是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社會關系和經濟關系,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業發展息息相關。
民法典實施得好,人民群眾權益就會得到法律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就會更加有序,社會就會更加和諧。

8. 為什麼說「實施好民法典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
民法典把我國多年來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用法典的形式確定下來,規范經濟生活和經濟活動賴以依託的財產關系、交易關系,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9. 為什麼說「實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直接相關,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系。
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

10. 如何加強民事立法相關工作?
民法典頒布實施,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解決了民事法治建設的所有問題,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檢驗、探索,還需要不斷配套、補充、細化。
有關國家機關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
對同民法典規定和原則不一致的國家有關規定,要抓緊清理,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

要發揮法律解釋的作用,及時明確法律規定含義和適用法律依據,保持民法典穩定性和適應性相統一。11. 為什麼要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經濟社會生活中各種利益關系不斷變化,民法典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實踐表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人們新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不斷涌現,也給民事立法提出了新課題。
要堅持問題導向,適應技術發展進步新需要,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

『貳』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第一,始終堅持人民立場,體現人文關懷。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規定了在推進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廣大人民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以及如何保障自己的權利和如何履行相關義務。其核心是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貫徹法治精神,讓廣大人民真正擁有自己的權益,切實保障自己的權益。堅持人民立場,體現人文關懷,是民法典的突出特點之一。
第二,始終彰顯制度優勢,堅持法治原則。民法典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構建系列規范、准則並約束個體行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
第三,始終堅持實踐導向,回應人民期盼。民法典的編纂始終堅持實踐導向、強化問題意識,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保持了我國民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權益。

『叄』 《民法典》的亮點和特色是什麼

(一)《民法典》具有極強的中國特色

《民法典》編纂始終貫徹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民法典》第一條中就有明確的體現:「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民法典》第二條至第十條從民法原則上對社會核心價值觀進行了體現,特別是其中的秩序原則、綠色原則和公序良俗原則具有極強的中國時代特色:其中「綠色原則」的提出,是以人民為中心,可持續發展在法典層面的具體體現,是與我們國家的發展政策向呼應的;而「秩序原則」「公序良俗原則」,則是強調「習慣」「公序良俗」的作用。社會問題的治理,不僅僅要依靠法治,同時也要憑借善良風俗;需要基層組織處理群眾反映問題的時候,不僅要懂法,還要對所在地區的習慣、風俗具有明確的認識。問題的處理結果,不應當違反法律規定,也不應與該地區歷史形成的善良風俗不同,而影響群眾的「法情感」,未能達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打開《民法典》,我們發現使用語言是平實易懂的語言,從形式上保障了人民的權利;而《民法典》中對民事主體人身及財產權利的保護,是從實體上體現出人民當家做主。《民法典》對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等倡導性規定,無不是《民法典》中國特色的體現。

(二)《民法典》具有顯著的開創性

《民法典》的開創性體現在歷史維度和編章設置。《民法典》是近代中國第一部法典,開創中國法律法典化的先河。中國自古有「重刑輕民」的法律傳統,法律制度主要集中於刑事規定,民事糾紛的解決主要由社會基層組織依據道德、禮俗給予解決。近代以來,在「西學東漸」的思潮下,進行了大量學習西方制度的努力,但距離具有自己的法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法典》在1954年開始就進入草案階段,歷經66年積累與准備,終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

《民法典》的編章設置,相對於其他國家的法典,有開創自己的特點。我國《民法典》將「人格權」獨立成編,是其他國家沒有過的,足以體現《民法典》對人的權利的重視。人格權編不僅對傳統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的相關權利進行明確規制,更是對人的精神健康進行了規定,強化對人格權的保護、對人格尊嚴的維護,強化了隱私保護,進一步加強了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完善了相關的保護規則。

(三)《民法典》具有很強的實踐連續性和可操作性

《民法典》1260條是建立在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以及民法總則等九部民事法律所確立的框架下,對原有法律條文進行了吸收和精練。在立法過程中,《民法典》條文吸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150餘條,而這種「吸收」體現在司法實踐中就是法院裁判的延續性,對於社會經濟的平穩,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民法典》不但提供糾紛處理的基本原則,還制定了常見具體問題的處理規則。以旅客霸座為例,近些年霸座事件屢見報端,但往往停留於道德層面,公權力介入存在法律障礙,而本次《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五條明確規定:「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旅客無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級乘坐或者持不符合減價條件的優惠客票乘坐的,應當補票,承運人可以按照規定加收票款;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民法典》以明確態度,對於霸座行為給予了法律的否定性評價:賦予承運人有向「霸座」人員按照自行規定加收票款的懲罰性權利,更重要的賦予了在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情況下,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不但能夠使霸座人員受到應有懲罰,也從事實上維護了合法旅客的權利,引導了良好的社會風尚。

『肆』 民法典制定的目的和任務是

一、民法的任務

明確了民法的地位和性質,對於民法的任務也就可以隨之迎刃而解。

(一)彰顯私權

民法是以權利為本位的部門法。如果說憲法是一部公民基本政治權利的宣言書,那麼,民法的主要任務則是彰顯私權;如果說憲法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明確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與國家公權力之間的關系,那麼,民法則是一部明確公民具體私權利的宣言書。

民法為私權提供基本的保障。所謂私權,是指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屬於其個人的權利。其中主要是人身權、人格權和財產權。它們是民法上最重要的民事權利,並首先主要由民法予以規定和保護之。尤其人格權,是享有其他民事權利和政治權利的基礎。民事權利中的人格權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等,人格權一般被認為是基本的人權,民法就是一部國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保障人權(私權)是民法的基本任務。

當前的民法典編纂是在官方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基礎上開展的,這使其處於顯著不同於制定《民法通則》乃至更久遠的民事法律制定時的歷史背景下。新中國成立以後,立法者認為,中國民法典編纂的最大障礙是當時經濟社會,尤其是經濟體制的不完備、未定型與探索性,難以穩定與持久地擔當統一民法典的社會基礎與規范來源,民事立法要防止「閉門造車或束縛群眾的手足」。故而,長期以來,民事立法主要圍繞各歷史時期經濟社會中心任務和人民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逐步總結地方與群眾經驗,在經驗逐步定型的基礎上,遵循「由簡到繁」、「由通則到細則」、「由單性法規到成套法律」的「經驗主義」的路徑,分散形成民法制度體系。

『伍』 民法典對人權保障的意義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

『陸』 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七個方面

具體有以下意義: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2、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

3、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4、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5、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

6、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7、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

(6)民法典中國特色根本是保障擴展閱讀: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將我國社會主義法治與依法治國理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的社會根基,只有築牢這一根基,才能協調推進「三個一體建設」。民法典系調整人民群眾、各行各業社會生活與經濟生活的基本法,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其頒布施行應成為全面加強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契機。

參考資料來源:中新網-充分認識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全面加強法治社會建設

『柒』 中國民法典的歷史根基是什麼

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後,由於反右斗爭擴大化,立法活動被終止。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並於1964年完成了草案(試擬稿)。後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組織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雖然草案並未正式通過成為法律,但現行的民法通則都是以該草案為基礎。

2002年12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民法草案。之後,由於物權法尚未制定,加之對民法草案認識分歧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終被擱置下來。

2014年11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著手第一步的民法總則制定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系統梳理總結有關民事法律的實踐經驗,提煉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則,形成民法總則草案。

2017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7)民法典中國特色根本是保障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了民法典。

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和其它單行民事法律及其它部門法中有關的民事法律規定一起調整著我國的民事法律關系,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熱點內容
未成年把人打傷了付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15:45:46 瀏覽:614
浙江興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1 14:50:32 瀏覽:543
新行政訴訟法法條 發布:2025-01-21 14:10:08 瀏覽:162
刑事訴訟法駁回迴避申請 發布:2025-01-21 13:49:11 瀏覽:929
先學刑事訴訟法還是刑法 發布:2025-01-21 13:42:47 瀏覽:168
學歷證明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21 13:42:40 瀏覽:88
北京司法鑒定機構名冊 發布:2025-01-21 13:12:56 瀏覽:7
年薪百萬律師 發布:2025-01-21 13:12:55 瀏覽:818
太原市法院網 發布:2025-01-21 13:05:50 瀏覽:752
楊祖國律師 發布:2025-01-21 12:31:00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