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價值
刑法對刑訴法保障功能的具體表現從我國刑法典的規定看 ,刑法對刑訴版法的保障功能主要權表現在刑法的某些罪刑規定對刑事訴訟目的的實現具有直接的保障作用「刑事訴訟的直接目的包括控制犯罪與保障人權兩個方面l另外是程序法與實體法的關系,相互的,不可忽視
『貳』 刑法的事實明確和價值明確
所謂價值判斷,即關於價值的判斷,是指某一特定的客體對特定的主體有無價值、有什麼價值、有多大價值的判斷。
所謂事實判斷,在法學上是用來指稱對客觀存在的法律原則、規則、制度等所進行的客觀分析與判斷。
大致說來,有關法學上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判斷的取向不同。法律的價值判斷由於是作為主體的人所進行的相關判斷,因而它以主體為取向尺度,隨主體的不同而呈現出相關差異。但事實判斷則不然,它是以現存的法律制度作為判斷的取向的。簡單地說,事實判斷是為了得出法律制度的真實情況,如果該種判斷是正確的話,那麼它的結論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第二,判斷的維度不同。法律上的價值判斷,明顯地帶有個人的印記,具有很強的主觀性。相反,就法律上的事實判斷而言,其目的在於達到對現實法律的客觀認識,因而無論是認識的過程抑或是認識的結果,都應當盡可能地排除自己的情緒、情感、態度等主觀性因素對認識問題的介入,而盡可能地做到「情感中立」或「價值中立」。
第三,判斷的方法不同。法律上的進行的價值判斷是一種規范性判斷的方式,它關注法律應當是怎樣的,什麼樣的法律才符合人性和社會的終理想。但法律事實判斷則是一種描述性判斷,其任務主要在於客觀地確定現實法律制度的本來面目,是典型的「實然」判斷。
第四,判斷的真偽不同。法的價值判斷的真偽,取決於主、客體之間價值關系的契合程度。但事實判斷有同,事實判斷的真偽主要在於其與客體的真實情況是否符合。
就區分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的意義而言,主要在於:第一,有利於明確認識、評價法律的多維角度,從而拓寬法學研究與法律分析的視野。第二,有利於協調事實與價值之間的固有張力,從而使得法學研究能尋求事實與價值之間的固有平衡。
『叄』 刑法的地位及意義
刑法的地位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的部門法,是實現憲法職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其意義在於:
(一)規定犯罪和刑罰。刑法是我國唯一規定了犯罪和對犯罪的懲罰措施的部門法。在我國其他一些法律也規定了對違法行為的懲罰(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但這些法律規定的只是一般的違法行為和法律後果。
(二)調整、保護相當廣泛的社會關系。法律規范都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規範文件,但一般的部門法通常只調整某一類社會關系;而刑法所保護和調整的社會關系非常廣泛,涉及到各個領域。
(三)規定了最嚴厲的強制方法。法律的實施都要依靠國家強制力來保障,一般法律規范也規定了強制措施,但就其嚴厲程度和處罰力度,刑法無疑是最強的。它包括可以剝奪人身自由的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的管制、監視居住等,甚至還包羅剝奪生命權的死刑。
(四)刑法具有補充性。刑法只有在其他法律都不足以禁止社會危害行為時才適用,從而為處罰、禁止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提供了法律保障。 (五)刑法可以保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保障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保護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
『肆』 如何理解刑法的價值
刑法的價值在於安全和正義,安全價值是刑法屬性的外在表現,是刑法的現實價值,而正義價值是刑法屬性對主體需要的回應,是刑法的理想價值。
『伍』 刑法理論行為無價值和結果無價值的區別
刑法理論行為無價值和結果無價值的區別是什麼呢?
1.結果無價值論,是以法益侵害說即認為違法性的本質在於對法益的侵 害或者威脅的觀念為基礎,以「結果」為中心,考慮違法性問題的理論。 這種見解的思考方式是:首先考慮行為對被害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危害結果, 然後由此出發,追溯該結果是由誰的、什麼樣的行為所引起的,由此來判 斷行為是否具有社會危害性。就好像是將一部記錄片倒過來看,從結尾來 回憶所發生的事件的全過程。所謂「無價值」 ,就是「從刑法的立場來看, 沒有價值」 , 「違反刑法所意圖保護的價值」 所謂結果無價值論, 。 就是說 「該 行為引起了結果(侵害法益),所以,被評價為沒有價值」 。它是從被害人的角度 來分析行為的違法性的見解。
2.相反地,行為無價值論,是以規范違反說即認為違法性的本質在於違 反法秩序的觀念為基礎,以「行為」為中心,考慮違法性問題的見解。這 種見解的思考方式是:首先考慮行為人出於什麼樣的意圖、實施了什麼樣 的行為,然後再考慮該行為引起了什麼樣的結果,也就是按照時間的發展 順序來考察行為的進程。仍以上述看記錄片的情形打比方的話,就是按照 片子的正常順序,從頭開始觀看事件發生、發展以及最終結果的全過程。 因此,行為無價值,就是「因為該行為違反了社會一般人的觀念即倫理規范,因而被評價為無價值」 ,即它是從加害人即行為人(而不是被害人)的角 度來分析行為的違法性的見解。 但是,完全拋開結果無價值不管的行為無價值論,和認為行為是行為 人的主觀惡性的外在表現,只要有體現行為人主觀惡性的危害行為,就能 考慮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的主觀主義刑法並無二致,而且,就刑法中所規定的、因為造成了某種具體結果,所以構成犯罪的結果犯而言,行 為無價值的考慮,顯然是不妥當的,有違反罪刑法定原則之嫌,因此,不 論是在德國還是在日本,純粹的行為無價值論極為罕見,取而代之的,主 要是以結果無價值為基礎,同時也考慮行為無價值的所謂「二元論」 。按照 這種觀點,刑法上的實質違法性,是違反社會倫理規范的法益侵害或者危險。
總結,重復性的行為和結果,無借鑒價值的行為和結果,不完整欠缺的行為和結果,對生活和思想無作用的行為和結果都是無價值的。
『陸』 如何理解刑事訴訟法的工具價值和獨立價值
刑事訴訟秩序、公正、效益價值是通過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和實施來實現的。一方面,刑事訴訟法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實現秩序、公正、效益價值,這稱為刑事訴訟法的工具價值;另一方面,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和適用本身也在實現著秩序、公正、效益價值,這稱為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
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刑事訴訟法不僅僅是一部懲「惡」的法律,更是一部揚「善」、求「美」的法律。不僅是一部懲罰法,更是一部保障法,它不僅賦予公檢法追究懲罰犯罪的職權,而且還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藉以自保的權利。
懲治犯罪,是刑事訴訟法作為刑事實體法的實施法所追求的直接目的,這也是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功能所在。保障人權,則是從價值論的高度賦予刑事訴訟法更高的價值追求,也是刑事訴訟法的終極價值目標。
刑事訴訟中,集中體現了公民的個人權利與國家權力的緊張沖突與衡平關系。限於國家權力的強大和個人權利的渺小,要求國家機關在處分公民權益時必須遵循正當、合法的程序進行,以防止國家權力的恣意、專斷,這就是正當程序原則。
(6)刑法價值擴展閱讀:
注重程序正義是現代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共同的價值取向。刑事訴訟活動不僅僅是一種以恢復過去發生的事實真相為目標的認識活動,而且也包含著一種程序道德價值目標的選擇和實現過程。那就是,刑事訴訟法旨在追求看得見的正義,刑事訴訟法具有獨立於工具價值之外的公正價值。
如果把刑事訴訟法比喻成一座神聖的宮殿,那麼刑事訴訟法原則就是這座宮殿的基石。程序法定在我國的首次提出,是謝佑平教授和當時還是他的研究生的萬毅教授2000年合寫的一篇題為《程序法定原則初探——評司法機關的解析權》的論文。
在兩年後的專著《刑事訴訟法原則——程序正義的基石》中,則系統地闡述了刑事訴訟法原則的概念、特徵、體系、分類、功能和發展趨勢,創造性地將刑事訴訟法原則區分為公理性原則、政策性原則,並縱橫捭闔、刪繁就簡、深入淺出,用最簡單的方法,闡述最深奧的原則。
用競技運動的精神,來觀察和理解刑事訴訟活動的原理、原則,既簡單,又深刻,讀來令人印象深刻。
眾所周知,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長期存在「重實體輕程序」「重權力輕權利」「重配合輕制約」「重打擊輕保護」之積弊,實在需要引進或提出一種與之完全不同的理念,使之對中國人的思維定勢和極致追求形成強烈的沖擊。
我國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國際准則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比如,控辯平等未能實現,強化偵查措施的法定化程度不足,司法獨立缺乏制度保障,無罪推定原則的弱化,訴訟難以及時終結,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未能法定化等。
十幾年過去了,隨著刑事訴訟法的再一次修改,隨著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有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有些問題正在得到改善,有些問題仍然還在那裡。
『柒』 刑法的作用與意義
刑法作為重要來的部門法自律,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規定犯罪和刑罰。刑法是我國唯一規定了犯罪和對犯罪的懲罰措施的部門法。在我國其他一些法律也規定了對違法行為的懲罰(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但這些法律規定的只是一般的違法行為和法律後果。
(二)調整、保護相當廣泛的社會關系。法律規范都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規範文件,但一般的部門法通常只調整某一類社會關系;而刑法所保護和調整的社會關系非常廣泛,涉及到各個領域。
(三)規定了最嚴厲的強制方法。法律的實施都要依靠國家強制力來保障,一般法律規范也規定了強制措施,但就其嚴厲程度和處罰力度,刑法無疑是最強的。它包括可以剝奪人身自由的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的管制、監視居住等,甚至還包羅剝奪生命權的死刑。
(四)刑法具有補充性。刑法只有在其他法律都不足以禁止社會危害行為時才適用,從而為處罰、禁止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提供了法律保障。 (五)刑法可以保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保障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保護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
『捌』 刑事訴訟法的價值
刑事來訴訟法的價值保證刑法的正確自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
刑事訴訟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
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8)刑法價值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第十九條規定: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第二十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除外。
『玖』 刑法中的結果無價值是什麼意思
對於行為現實引起的對法益的侵害或者威脅(危險)所作的否定評價,即為結果無價值。
結果無價值,是指犯罪行為的刑事違法性的原因在於犯罪行為的危害結果,是對於行為現實引起的對法益的侵害或威脅所作的否定評價。結果無價值理論認為,違法性的根據在於行為對法益的侵害或威脅的結果,即結果惡才是違法性的根據。
結果無價值論被稱為物的違法論。物的違法論所強調的是行為人的主觀能力與主觀意識不是違法評價對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結果無價值中的「結果」,不僅包括現實的法益侵害,還包括法益侵害的危險。
(9)刑法價值擴展閱讀:
結果無價值的意義:
結果無價值論可以在保障國民自由的前提下,實現特殊預防與一般預防。
結果無價值論認為,違法評價以結果無價值為必要,故理當以結果迴避可能性為前提。
結果迴避可能性意味著這樣的關系:如果行為按照法的期待行事,結果就不會發生;倘若行為人按照法的期待行事,結果仍然會發生,那麼,就不能將結果歸責於行為。
在行為人通過行為使結果發生的場合,刑法規范是為了防止將來在相同狀況下發生這種結果而予以處罰的。在這種狀況下,倘若行為人履行義務也不能迴避結果時,通過刑罰處罰來強制這種義務的履行就完全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