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
❶ 什麼是刑法
1、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處罰的法律。具體些說,刑法是掌握政權的階級即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和應負的刑事責任,並給犯罪人以何種刑罰處罰的法律。
2、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3、狹義刑法即指系統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刑法典。
4、刑法與刑法學的關系,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刑法是刑法學研究的對象;刑法學是研究刑法及基所規定的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科學。
❷ 刑法的功能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的。是為了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財產及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 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❸ 刑法的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規定犯罪及其法律後果(刑事責任與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作為法律中的一個部門,同其他法律部門相比,《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具有以下特徵:
1、調整范圍的廣泛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在保護的利益與調整的對象上,比其他法律部門廣泛。《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保護一切對社會生活至關重要的利益,從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秩序到公民個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而其他法律如民法等可能僅涉及社會生活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層面的利益與關系。嚴重違反其他法律的行為,就有可能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調整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為其他法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調整對象的專門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以及實現任務的方法不同於其他法律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主要規定犯罪及運用刑罰的方法同犯罪作斗爭、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責任,而其他法律則各有自己的任務和實現的方法;
3、刑罰制裁的嚴厲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強制力度較其他法律的強制力度嚴厲得多,是其他法律所不能比擬的。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後果是刑罰制裁,刑罰制裁的方法包括剝奪生命、自由、財產、資格等重要的權益。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二條 【刑法溯及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第八條 【保護管轄權】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❹ 刑法的種類
根據《刑法》規定,我國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
主刑是對於犯罪分子適用的主要刑罰方式。其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五種。附加刑,又稱從刑,是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附加刑的種類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三種。此外,我國《刑法》還規定了對於犯罪的外國人適用驅逐出境的刑罰;《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中規定了適用於犯罪軍人的剝奪勛章、獎章和榮譽稱號,也是一種附加刑。
管制是由人民法院判決,對犯罪分子不予關押,只限制其一定的自由,交由公安機關管束和群眾監督改造的刑罰方式只適用於罪行較輕的犯罪分子。
拘役是短期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並就近強制實行勞動改造的刑罰方式。《刑法》規定,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機關就近執行。
有期徒刑是剝奪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並強制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監獄或者其他勞動改造場所執行。凡有勞動能力的,實行勞動改造。有期徒刑的期限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數罪並罰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有期徒刑的刑期從判決之日起計算,判決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無期徒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終身自由,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監獄或者其他勞動改造場所執行,在執行期間,如果確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現,可以減為有期徒刑。
死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罰。只適用於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
罰金是人民法院判處犯罪分子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額金錢的刑罰方法。《刑法》規定,判處罰金,應當根據犯罪情節決定罰金的數額。罰金是繳納的方式有三種:一次或分期繳納;強制繳納;減少或者免除繳納。
剝奪政治權利,是剝奪犯罪分子參加管理國家的政治活動權利的刑罰方法。
沒收財產是指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強制無償地收歸國有的刑罰方法。
驅逐出境是指強迫犯罪的外國人離開中國國(邊)境的處罰方法。
剝奪勛章、獎章和榮譽稱號,是指剝奪犯罪軍人政治榮譽的刑罰方法。
❺ 刑法的形式是什麼
刑事處罰是指違反刑法,應當受到的刑法制裁,簡稱刑罰。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事處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還有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
❻ 關於刑法的
根據《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放火、決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在司法實踐中,「放火」是指行為人使用各種導火材料,點燃目的物,或者利用既存的火種即可以引起火災的危險因素,引起公私財物的燃燒,製造火災的行為。並且,王某對於放火的行為不是出於疏忽大意或過於輕信的過失,而是希望放火成功,以滿足其救火的表現慾望。
此外,放火罪是一種危險犯。即達到危險程度,即為犯罪既遂。
因而,依照司法實踐和法律規定,王某已經構成放火罪。
王某奮力撲救的行為,可以作為量刑的考慮因素,但並不影響定罪。
❼ 刑法的定義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極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其階級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刑法有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責任條款。狹義刑法是指刑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刑法的概念
❽ 刑法種類有哪些
刑事處罰是指違反刑法,應當受到的刑法制裁,簡稱刑罰。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回定,刑事處罰包答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還有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
❾ 什麼是刑法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就是指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2017年11月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始審議刑法修正案(十)。繼1997年全面修訂刑法後,中國先後通過一個決定十個修正案,對刑法作出修改、補充。
❿ 刑法的功能
刑法的功能,是指刑法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與其他法律相同,刑法的終極目的仍然在於規范社會關系,保證社會關系能夠在有序的環境中予以發展。具體而言,刑法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保護功能刑法的保護功能是指刑法對社會關系的維護作用。在社會生活中,國家、團體、社會、個人均享有各種權利,不同主體根據自己的權利與其他主體發生聯系,形成有序的社會關系。這種有序的社會關系又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對於破壞這種關系的人予以刑法上的制裁,從而保證社會關系的良好運作,便是刑法的一個重要功能。刑法的保護功能,是通過懲罰犯罪行為予以實現的。犯罪是最為嚴重的違法行為,國家對此類行為施以刑罰的懲罰,能夠對犯罪行為予以打擊和壓制,使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社會關系予以恢復;在被侵犯的社會關系不能得到恢復的情況下,對犯罪人予以非常痛苦的報應性懲罰,使其認識到自己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權利,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應當尊重他人的權利;對於哪些對社會關系有最大威脅的人,採取適用死刑的手段,徹底地予以排害,從而保證社會關系的安定。與此同時,通過對實施犯罪行為的人進行懲罰,也滿足並進一步激發了人們的正義感,向公眾昭示權利的不可侵犯性和法律秩序的不可破壞性,從而產生警戒、教育作用,維護社會關系的安定。刑法的保護功能,是刑法的原始使命決定的。刑法從產生那天開始,就是以懲罰犯罪為其使命的。刑法完全是因為懲罰犯罪而存在,其內容也完全是圍繞犯罪而展開。因此可以說,沒有懲罰犯罪的需求,就沒有刑法存在的必要,通過懲罰犯罪而維護社會安定,是刑法的首要功能,也是最主要的功能。我國刑法的保護功能,在立法上作出了明確規定。我國刑法典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根據此條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刑法是通過懲罰犯罪行為達到保護社會秩序的目的的。二、保障功能(一)保障功能的含義刑法的保障功能是指刑法所具有的保護沒有犯罪的人不受刑法追究以及犯了罪的人不受法外追究,從對國家的刑事追究權力予以適當限制,以保障公民合法權利不受國家非法侵犯的作用。如前所述,刑法以懲罰犯罪為己任,在實踐中往往會導致國家刑事追訴權的膨脹和濫用,進而侵害公民的合法權利。與此同時,鑒於刑法所使用的是非常嚴厲手段,一旦濫用,就會對公民的權利產生至巨的傷害。因此,如果國家的刑事追訴權不能予以適當限制,每一個公民均會被刑罰懲罰的陰影所籠罩,生活在不安的環境之中,其生活品質一定會大大下降,本來所嚮往的快意人生,就會變得索然無味。再從刑法的目的上看,懲罰犯罪就是為了使公民獲得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如果這種懲罰反而使公民產生新的恐惶與不安,也有違於刑法的本意。所為了避免此種情況出現,社會公眾也強烈要求國家在懲罰犯罪時應當有所節制,不得為了懲罰犯罪而惘視公民的合法權利。勿庸置疑,刑法的保障功能自刑法產生之時業已存在,但同樣不可否認,刑法保障功能是隨著人們對社會、國家、公民之間關系認識的深入而逐漸被重視的。在帝王言出法隨、官吏擅斷罪刑的年代,刑法的保障功能幾乎被完全忽略,成為刑法發展史上的黑暗時期。直到資產階級大革命前夕,當人們認識到國家必須實行法治的方法進行統治、公民的權利需要特別予以保障之時,刑法的保障功能才被慢慢突顯。在資產階級革命成功之後,刑法的保障功能又隨著法治與人權概念的日益成熟而發揚光大,到目前,已經成為現代刑法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價值取向。(二)刑法保障功能的要求既然刑法具有保障公民權利的功能,那麼如何才能將這一功能在實踐中予以實現呢?在理論上和實踐中應當注意如下兩個方面:其一,在刑事立法活動中,應當堅持刑法的最後手段性原則,凡是沒有必要使用刑法手段處理的行為,不要輕易予以犯罪化。這樣,就能保障刑法懲罰的是那些真正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在刑事領域給予公民盡可能大的自由空間。因此,那種發條繁雜、公民動輒得咎的刑事立法,是刑法保障功能的觀念相悖的,也是我們的刑事立法所不倡導的。其二,在刑事司法活動中,國家不得對沒有構成犯罪的人進行刑事追究,也不得對構成犯罪的人進行法外追究,即對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判刑;對於構成犯罪的行為,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進行追究,並且在追究的過程中必須保障其人格的尊嚴和其他合法權利。在此意義上,可以說刑法既是懲罰犯罪的工具,也是保障非犯罪公民的武器,還是保障犯罪公民合法權利不受國家權力過度干擾的一個屏障,其意義實在非同小可。除了在觀念上樹立刑法保障的觀念之外,在制度上同樣需要予以貫徹執行。在現代國家的刑法乃至國際社會的有關人權保障的文件中,均明確規定了一個原則—罪刑法定。就刑法的兩個基本功能的關系來看,懲罰與保障相結合已經成為現代刑法的指導原則,二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不可偏廢。在理解和運用時,不能過分強調任何一個方面而忽視另一個方面:過分強調刑法的懲罰功能,就會陷入專制司法的泥潭,過分強調保障功能,則會削弱刑法存在的根基。因此,對於刑法規定為犯罪的行為,應當依法進行懲罰,不能借口刑法的保障功能而放縱犯罪;同樣,對於沒有構成犯罪的行為,也不能動用國家的刑罰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