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官刑法

官刑法

發布時間: 2022-04-03 17:48:17

Ⅰ 唐朝軍隊中掌官刑法的是什麼官

是按察使。「三司「是: 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
按察使
官名。宋仿唐初刺史制設立,主要任務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個省范圍的刑法之事,相當於現代的省級公、檢、法機關。由宋代提點刑獄演變而來。
承宣布政使官名。明初,沿元制,於各地置行中書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銷行中書省,以後陸續分為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全國府、州、縣分屬之,每司設左、右"布政使"各1人,與按察使同為一省的行政長官。宣德以後因軍事需要,專設總督、巡撫等官,都較布政使為高。清代始正式定為督、撫的屬官,專管一省的財賦和人事,與專管刑名的按察使並稱兩司。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後,每省設布政使一員,不分左右,均為從二品。但江南省(後分為安徽、江蘇兩省)、陝西省(後分為陝西、甘肅兩省)和湖廣省(後分為湖南、湖北兩省)設有兩布政使。二司的長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稱藩台、臬台,同為省長。一般省里設有三司,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揮使,第三個負責指揮軍事,很少參與地方政治,故很少提及。地位品級從二品,掌一省之政。
都指揮使
都指揮使:官名,五代始用作統兵將領之稱。《資治通鑒·後梁均王乾化四年》胡三省注:"此都指揮使盡統諸將,非一都直指揮使。"

Ⅱ 唐朝軍隊中掌官刑法的是什麼官

唐代採取的是府兵制(安史之亂之前,安史之亂之後,府兵制崩壞,各地融合地方色彩),所以你的問題要具體要落實到是什麼兵將
而有唐一代,各個部門名稱也曾數度改變,比如中書省長官叫中書令,但高宗龍朔元年改中書省為西台,中書令稱右相。光宅元年又改為鳳閣,中書令稱內史。開元元年又改中書省為紫微省,中書令稱紫微令。之後又改到最初……
樓上的說的不夠詳細,我來補充:

大理寺:
相當於現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長官叫大理寺卿,副長官叫少卿、其次依順序有丞,有大理正,司直,評事等,不過這機構只負責審判,經常是中書、門下兩省的大佬們會說 「交予大理寺審明奪斷」,但具體怎麼處理還得人家說的算。(多一句嘴,因為李世民曾擔任過尚書令,所以太宗之後此職位多為空缺)

另外唐朝的軍隊分十六衛和諸軍,包括禁軍、邊軍、地方武裝(如團結兵)等。前兩種雖任務有別,但都是職業兵,後一種則具有民兵性質;其中邊軍是國家武裝的主力。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軍隊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原中央軍隊轉變成為地方軍隊。平叛過程中剛剛組建的軍隊,則在地方化的趨勢下,組建之初即已具有了濃厚的地方色彩。

十六衛的長官一般都叫將軍,如千牛衛的長官就叫諸衛羽林千牛將軍,是相當於御史大夫的品級。

諸軍則是各種將軍,按品級分。如
從一品:驃騎大將軍
正二品:輔國大將軍
從二品:鎮軍大將軍
正三品:冠軍大將軍

另外就是地方軍,就是個道各府的駐軍。
唐朝把行政轄區分為州縣,另外還有府,類似現在的特別行政區,又把州縣按照山川地形分為道。長官分別是州刺史,縣令,府尹,道節度使。
最高行政長官都有處罰權力。

除了最高長官統領軍政大權之外,其他的也有如,諸曹參軍,都知兵馬使、都押衙、都虞侯、都教練使、都指揮使等等

Ⅲ 掌官刑法哪個字錯了

應該是:掌管刑罰

Ⅳ 掌官刑法哪個字錯了

第二個字:管

Ⅳ 關於宋朝的律法,20分,好的追加!!!

宋承唐制,刑法基本原則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無微不至地保護貴族官僚刑法特權。宋太祖曾立下加法,不殺士大夫。(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元年四月丁亥)整個兩宋時期,除了貪官以及個別事例外,宋確實能夠做到不輕易殺大臣。

北宋初期,官員的贖罪法、官當法皆以唐律為依據。但是宋代的官制與唐代官制有差異,官員的官稱與實際職務並不一致,有些官銜已無實際意義。太宗於淳化元年(990年)下詔規定:「自今免官者,並以職事官。不得已勛、散、試官之類。」從而改變了唐律關於有關勛和爵可以用來抵消刑罰的規定。到了南宋,法律明確規定:「諸爵以及勛不在議、請、減、當、免之例。」

法官員有蔭身的特權,可以免除杖等皮肉之苦。宋人呂祖謙說:「慶歷、嘉佑以來,鞭筮之罰不上於士大夫。」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昭:「品官犯罪,按察之官並奏聽旨,無得擅捕系,罷其職俸。」在統治者看來,品官身份高於平民百姓,對他們的處理不能依照常法。宋徽宗在一條詔書中寫道,如果品官依照常法,隨隨便便枷訊,「將使人有輕視爵祿之心」。故宋人雲:「待士大夫有禮,莫如本朝。」宗室人員也有相似的特權。北宋前期,宗室人員犯罪,與常人同法,經過三次審問不認罪的,,即加拷訊。政和七年(1117)徽宗詔令「除涉清理重害,別被處分外,余止以眾證為定,仍取伏辯,無得加以捶拷。」既不能對宗室用刑捶拷,刺面也必定是不允許的。

宋代刑罰的主要特點是:主要刑罰趨輕弱化,但附加刑的使用卻逐漸重於主刑。余逐漸擴大使用附加刑的政策緊密相關,宋代刑罰是一個向兩極分化發展的過程,呈現出輕者愈輕,重者愈重的趨勢。

宋代的刑法一個重要的特色就是附加型的廣泛運用。由於宋代的法律大都照搬唐律,但是宋又給予了折杖法的優惠,這樣一來,無論是一般犯人還是重犯,都可以享受折杖法的優惠。這樣就出現了折杖法不足以懲大惡的局面,又因為折杖法未涉及死刑,所以死刑與生邢脫節,輕重失調。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所以採取增加編配等附加刑來加大對重犯的懲治力度,隨著宋代社會矛盾的發展,附加邢的運用也越來越廣,其刑罰等級也日趨細密,並呈加重趨勢。發展到後來,宋代的附加刑已經原重於主刑,從而成為宋代刑法的一個特色。

宋代的附加刑有七種:

1、配隸。包括面刺和不刺面配,配隸者隸於軍籍。

2、編管。需要流放,但本身用不著服役。輕於刺配。

3、羈管。即使類似軟禁,遇到大赦可以依法釋放。

4、移鄉。遇到大赦可以從便。

5、令眾。即令犯人當眾帶枷示眾受辱。

6、沒官為奴婢。要終身服役,至南宋後期寧宗時廢棄。

7、籍沒家財。即家資充公。

宋朝的主要罪名有四個

一是「盜賊重法」。宋代的階級斗爭十分激烈,農民起義和士兵暴動不斷發生。為了加強統治,宋朝政府制定了嚴刑酷法。以「盜賊」重法對付反抗朝廷行為。其主要內容為:「盜賊」罪當死者,沒收家產,家屬流放千里;罪當死徒、流者,發配嶺南。上述罪犯雖遇大赦令,不得減其罪。凡是窩藏、庇護死罪「盜賊」,情節嚴重者斬。「盜賊」之家門,並須釘掛木牌,上書犯罪情狀、所定刑罰。如有遷移,得經官府批准。並劃定開封府諸縣,河北、京東、淮南、附件等路皆為實施「盜賊」重法的區域。宋在懲處「盜賊」手段上,極其殘忍,種種酷刑,不說也罷。

對於普通盜賊犯罪也加重處罰。《宋刑統》規定:凡強盜「不問有贓無贓,並處死」;「贓滿五貫文足陌處死」。宋賊盜罪的法律條款幾經變化,至哲宗元佑時所修編,「所定盜贓猶重於律三倍」,即要比唐律加重三倍的處罰。
二是重祿法

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宋制定了重祿法,又稱為「倉法」,給政府部門的吏人增加俸祿,厚祿以養廉,領取重祿的吏人犯法從重處罰,凡乞取或受賄賂滿一百錢,徒一年,每一百錢加一等,一千錢流兩千里,每一千錢加兩等,罪流三年裡止;徒罪附加刑配五百里外牢城,流罪配千里外牢城。上至朝廷百官,下至監司、州縣的胥吏,皆增祿。不領重祿的吏人犯罪則按照常法斷罪。宋朝法律還規定,領取重祿的公人,不得兼職非重祿公人之職。宋實施重祿法的目的,是希望以此來規范胥吏的行為,將他們置於法律監督之下。

三是盜剝桑拓之法

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社會,歷代統治者都或多或少地制定過保護農植物的法律。宋代十分重視農植物的保護,制定了嚴厲的打擊破壞農植物行為的措施,如:盜剝桑拓之法便是一例。早在宋太祖時期就規定,盜剝桑拓致樹枯死者,以尺計量樹身圍長度,積四十二尺為一功,滿三功就處死。仁宗天聖九年(公元1031年),有人提出法治太重,仁宗命法官集議,法官議照舊,仁宗昭「致死者奏裁」視犯罪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懲罰。南宋法律規定:凡因仇而毀伐他人桑拓者,杖一百,積滿五尺徒一年,滿一功徒一年半,每功加一等罪,流罪刺配鄰州。砍伐後樹木未枯死者,減三等罪。

四是重懲贓官。

北宋太祖、太宗時期,官吏犯贓,通常嚴懲不貸,重者處死,輕者刺配遠惡地區。然而自真宗以後,對贓官「稍從寬待」,打擊力度呈減弱趨勢。宋廷南渡之後,高宗曾一度申嚴贓罪之禁,詔令贓官不得任地方各級行政長官。南宋法令規定:政府部門的低級辦事官吏,犯有盜贓、枉法贓、恐嚇贓以及強乞取贓罪的,一律至杖罪,全部「勒令停職」,罷任不用。理宗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還規定,敵方監司、州軍長官以檢劾贓官人數多寡作為考核、賞罰的標准。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國的社會制度和歷史沉積決定了受賄行賄這個社會現象,在封建時代,是不可能因為出現「明君」或者頒布「酷法」,可以消除得了的。沒有人民的監督,再嚴酷的刑罰,也制止不了官場這種「一本萬利」的買賣之延續。

Ⅵ 唐朝軍隊中掌官刑法的是什麼官

唐朝的中央司法機構由三個部分組成,即中央最高審判機關、中央司法行政機關、以及中央監察機關。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制約、相輔相成,統一於最高國家司法事務。其中,大理寺為最高審判機關,負責審理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師徒刑以上案件。刑部是中央司法行政機關,負責復核大理寺及州、縣必須上報的徒刑以上案件。御史台是中央監察機關。負責全國的監察事務。
但涉及軍人犯法時,是由另一個機構來處置的。這個機構叫做衛尉寺,專章軍法。
但在軍隊作戰當中
軍人的斬

都由當時領兵將領直接發布命令並執行。

Ⅶ 毀壞她人面部器官刑法

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身體權,所謂身體權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完整性為內容的人格權。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了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Ⅷ 販賣器官判多少年

組織販賣人體器官罪的司法認定

1、「組織」、「出賣」的內涵及范疇。《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條關於組織販賣人體器官罪的罪狀這樣描述:「組織他人出賣人體器官的」,其屬於簡單罪狀。本罪名為行為犯,不以損害結果的發生為既遂標准。

正確理解「組織」關繫到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具體認定。所謂「組織」是指行為人實施領導、策劃、控制他人進行其所指定的行為活動。因此對「組織」做廣義理解的同時需要把握此罪與故意傷害罪的轉化問題。

對於「出賣」應做廣義理解。組織者往往以給器官捐獻者支付報酬為誘餌,拉攏他人進行器官的出賣。這種出賣行為應當是基於受害人本人的同意,即受害人能夠意識到其行為是出賣器官,並且能夠認識到出賣器官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倘若受害人沒有上述意識,則組織者侵犯了受害人的意思自由,違背了受害人捐獻器官的自主選擇意識,此種情況下組織者的行為已經超出了「組織」的范疇,已經對受害人的身體健康權造成威脅,應當依照該條第二款的規定按照故意傷害罪處理。

2、「組織他人出賣人體器官」應理解為「組織販賣」。條文中規定行為人組織的行為是「出賣」人體器官,但是本文認為該罪名應當表述為「組織販賣人體器官罪」,不宜使用「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或者「組織買賣人體器官罪。從字面上理解,」買賣「包含收買和出賣,是一種交易性、雙向性的商業化行為,其與」販賣「一詞內涵一致。而」出賣「則僅僅是單方的賣出行為,兩者差異較大。

從目前器官犯罪的情況看,一是「黑中介」組織他人出賣自身的器官;二是行為人主要從事收購「黑中介」所獲得的器官,然後再出賣給他人;三是行為人以收購人體器官為主要活動,其收購的對象包含以竊取、傷害、殺害等手段而得來的器官,意圖從事出賣活動的行為。第一種行為是典型的「組織他人出賣人體器官」的行為,後兩種則主要表現為「販賣」,而且後兩種行為往往與前者有著密切的黑色交易聯系。現實中,人體器官的黑市場往往是以一條黑色商業鏈的形式出現,有別於通常的組織犯罪。

因此,對所有這些以營利為目的組織他人進行收購人體器官、出賣人體器官的行為應當納入罪的范疇。

3、「人體器官」應做廣義理解。不同國家對「人體器官」的認定不完全相同,醫學中的「器官」概念與法學也存在一定差異。從醫學角度來講,器官是指動物或植物機體上由多種生物學組織共同構成的有機結構,用來完成特定生理功能。人體器官十分復雜,種類繁多,因此脫離醫學考察法律意義上的器官是沒有意義的。

組織販賣人體器官罪的量刑

對非法摘取、騙取他人器官

以故意傷害罪論的情況。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未經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的器官,或者強迫、欺騙他人捐獻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對非法摘取屍體器官

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條第三款規定:「違背本人生前意願摘取其屍體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違反國家規定,違背其近親屬意願摘取其屍體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即依照盜竊、侮辱屍體罪進行定罪處罰。

其他涉及的法律條文:刑法修正案八規定在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三十四條之一:「組織他人出賣人體器官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Ⅸ 簡述中國古代刑法關於等級特權的制度規定

中國古代的禮強調「等差」,「別異」,具體體現在祭祀、服飾、禮儀、服制等方面。在法律上突出表現為「八議」制度。所謂「八議」,是指「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 凡屬八議特權優待范圍以內的貴族官僚,除「十惡」外,流罪以下減一等,死罪則根據其身份和犯罪情節由官史集議減罪,報請皇帝批准,此謂「犯法則在八議,輕重不在刑書。」「八議」制度是封建法律與司法的特權性的集中表現, 展示了中國古代特權法的精髓:通過整套互為呼應的律文,使貴族官吏的犯罪處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以致完全逍遙法外,而這一切均是在合法且合禮的旗號下進行的,法的公平要求與禮的差等性在古代中國實現了奇妙的合一。以上這些是特權法在中國古代刑法原則上的體現。

從中國古代的立法來看,能突出體現等級特權的罪名有:1.奴隸社會的「變更等級名分罪」它是詣在維護奴隸主階級等級特權的罪名。在奴隸時代,天子、諸侯、大夫各有與之名分相適應的禮樂服制,違反者治罪,甚至為天子製作棺墩不符法定標准,也要處死刑。總之,中國古代社會通過這些罪名的制定,嚴格維護著等級特權制。2.能突出體現等級特權法的刑名就是贖刑。從內容上看,贖有金贖、貲贖、役贖,而金贖只適用於有一定身份的上層人物。由於贖刑只對有產者有實際意義,故實行結果是「富者得生,貧者獨死,是貧富異刑而法不一。」這就表明,贖刑之制在中國古代社會是專為少數剝削統治者減免刑罰而設置的,為他們享有法律特權提供了保障。

中國古代嚴格的等級制度,必然導致司法實踐中特權的存在。中國古代的犯罪「特權」主體在訴訟的提起,案件的審理,刑具的適用,刑罰的適用,行刑的場所等方面都享有充分的特權。比如「命夫命婦不躬坐獄訟」即大夫以上貴族及其妻犯罪可不親自出庭受審,而由屬吏代理參加訴訟活動;又比如賈誼的「刑不上大夫」,這里的刑僅指肉刑。少數特殊階層的人之所以能免除肉刑,是因為刑人非人,君子不近刑人。大夫等命臣又實為天子、國家的肱股,體現天子、國家的尊嚴,故不得如外族、庶眾一樣,具有刑人身份的結果[6],必須對他們的犯罪做變通處罰。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的法律植根於封建等級社會,打上了深深的等差特權烙印,這是由當時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決定的,對維護封建社會的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Ⅹ 官符是什麼意思

官符,叢辰名。歲中凶神。古代星命家所謂叢辰之一。以為一歲十二辰都隨著善神和凶煞。

太歲即生年干支的前五辰,如果日柱時柱碰上的為官符。

1.舊時陰陽家所謂凶神之一。

明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今陰陽家禁忌,可謂極密……一日之中則有白虎、黑殺、刀砧、天火、重喪、天賊、地賊、血支、血忌、歸忌、黑道、土瘟、天狗、大敗、蚩尤、官符、死炁、飛廉、受死、火星、河魁、鉤絞、焦坎、游禍、滅門、的呼等凶神。」

2.紫微斗數星曜之一。歲前十二神的官符指官司刑法的文書。官符與歲建及白虎在三合宮相會時,若有煞忌相沖,則謂之太歲犯官符,在小限常主官非、是非。

若構成官非刑法的結構,則不宜與火星同度,否則凶事突如其來,有時為無妄之災。

3.官府下行的文書。 清代程恩澤 《索炬嘆》詩:「官符夜下鳩丁男,明日行縢舁貴官。」 清唐孫華 《發粟行》:「官符火急催租忙,鞭笞流血盡成瘡。」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徒役雖橫,猶必假借官符而後得志」。

(10)官刑法擴展閱讀

五鬼:即瘟神,又稱五瘟,此是五方力士,在天上為五鬼,在地為五瘟(神)。其中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士季、總管中瘟史文業。 一人執杓子並罐子,一人執皮袋並劍,一人執扇,一人執錘,一人執火壺。

每年一些寺廟都會拜五鬼,以求家畜平安,指的就是這個五鬼。

指背:紫微斗數星曜之一。當農歷生日的:年月日,數字相加之和除以年的年數字,得出的數據前5個數字之和是單數就是命盤正在指背星。

風伯又稱風師、箕伯,名字叫做飛廉。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怪。蚩尤的師弟,相貌奇特,長著鹿一樣的身體,布滿了豹子一樣的花紋。

頭象孔雀的頭,頭上的角崢嶸古怪,有一條蛇一樣的尾巴。曾與蚩尤一起拜一真道人為師傅,在祁山修煉。

熱點內容
泗洪縣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21 10:03:11 瀏覽:920
涉外經濟合同法等其他合同法 發布:2025-01-21 10:01:42 瀏覽:621
80歲以上老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21 10:01:41 瀏覽:827
行政法控權理論 發布:2025-01-21 10:01:33 瀏覽:74
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5-01-21 09:59:22 瀏覽:917
宅基地清理表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1 09:43:54 瀏覽:560
皮城執法官上單怎麼打 發布:2025-01-21 09:41:47 瀏覽:663
律師營業執照 發布:2025-01-21 09:12:45 瀏覽:619
婚姻法一妻二夫 發布:2025-01-21 08:23:50 瀏覽:25
技術秘密許可使用合同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1 07:56:14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