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理情
⑴ 情大於法還是法大於情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法不容情,意思就是說,法律是很重要的,不能受情感的制約,對此我是贊同的,隨意我認為法是大於情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咱們是法治國家,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所以法律是神聖的,不受侵犯的,情感是不能大於法的
第二,法律是客觀存在的,而情感都是主動的,如果情大於法,那麼就毫無公平可言,社會也會亂套
第三,情感是非理性的,而且是時刻在變化的,變化的東西是不能凌駕於不變的東西上面的
⑵ 情理和法理為題的作文
一說到情理與法,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兩者的沖突,即人們常說的「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特別是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為了強化戲劇效果和戲劇沖突,往往
使得這種沖突或者說對立顯得尤其突出,不可否認,情理與法理之間的確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法律適用中應當以法律為依據,而法理一般低於情理的要求,因而
「合法而不合情理」有其一定的正當性,但應當說明的是,影視作品中這種與法對立的「情理」不是真正的「情理」,這種「情理」被理解成了一種人們的感情認
識,真正的情理,即人情事理,是指人的常情和事情的一般道理,當然,它還有更高一層意思,那指的是道德倫理,是社會公認的情感;從這個意義上說「情理就是
人倫」。
情理以道德倫理為基本內涵,而道德倫理往往是法律的基礎,特別是在民事法律中,這種體現更為直接或密切,甚至可以說,情理往往代表著法的價值取向,比如,
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它是道德倫理的直接法律化的產物,它被稱為帝王條款,是法的最高基本原則;又如公序良俗原則(即我國《民法通則》第七條規定的民事
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則更是直接體現著社會的基本倫理道德。
情理作為人之常情和事物的常理是一種現實的既有狀態,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情理構成法律運作的實際環境與情況,因而在法
律適用中情理必然成為必須考慮的現實因素,它甚至直接影響到對事實的認定和處理。也正因為如此,法律的適用特別是法律的推理要以情理為基礎,要將情理與法
律的價值統一起來,從而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而如果不考慮情理,就會導致認定事實的不便或導致案件的處理雖然合法而不合實際生活的要求,難以得
到社會的普遍認可,比如前些年曾出現過的因一個裝修工人在所裝修的房屋內自殺,從而導致房主要求裝修公司將該房購買,而由其另外購置新房的案例,如果僅從
法律上看,該房裝修工人在房內自殺,並未對房屋的居住使用功能造成任何損害,因而房主的要求理應駁回,但是通過電視台采訪公眾,公眾卻一致認為房屋損失相
當明顯,房主請求合理。
那麼,除了追求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這一個原因外,在法律適用中考慮情理,還有以下兩個方面的意義。
其一,可以通過推定而認定案件事實,從而正確認定案件事實並減輕當事人的舉證責任。在民事訴訟中,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當事人對自己所主張的事實
負有舉證責任,而這種證據的充分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案件法律後果的不同,但是由於案件發生的客觀不可再現性及偶然性、復雜多樣性,許多案件如果不考慮情
理,片面的追求證據的客觀充分,將會導致許多案件事實無法查清或大大加重當事人的舉證責任,因此,在具體案件中,依據各種間接證據,其它已知事實,藉助經
驗法則、邏輯規則、法律規定對案件事實進行推定,顯得格外重要。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亦規定,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法則能夠推定
出另一事實的,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比如,兩個人發生糾紛,甲被乙打了一巴掌,甲到法院訴稱其背部大面積脫皮系被乙一巴掌打傷所致,要求乙賠償損失,已知
當日系夏天、天晴,甲當日未穿上衣在太陽下曬了幾個小時,且甲平時很少曬太陽,而乙主張甲的損失非打所致而是太陽灼傷所致的理由就不需證明,因為根據本案
已知事實和一般生活經驗,打一巴掌不會造成甲的脫皮,而陽光灼傷可導致,故甲的那種損失顯然系太陽灼傷。而如果不考慮情理,非要乙舉證證明(對甲的傷進行
法醫鑒定),則一方面顯然加重乙的負擔,也是對訴訟資源的浪費。當然,由於對事實的認定系推定,故法律也允許對方當事人提交相反的證據以推翻這種推定。
其二,正確考慮情理也有利於正確的理解和適用法律。比如,甲房地產公司賣給乙一間二樓房子,可該棟樓房沒有上樓的樓梯,乙起訴甲公司要求補充修建,甲公司
則辯稱其與乙的合同中並未約定有樓梯,因而其未違約,不應當再修建。如果不考慮情理,乙公司的辯解也是事實,其與甲的合同中確實沒有約定提供樓梯,那麼乙
公司的主張成立了?很顯然,這種主張不成立,因為基於社會經驗判斷,該棟房屋應當有樓梯,這是人人共知的事實,這無需在合同中約定,如果不考慮情理,機械
的適用法律,必然導致適用法律錯誤。
當然,考慮情理也不是無原則的,筆者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由於情理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確定性,很可能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
面,因而法律所考慮的情理應當是確定的情理,即被人們所普遍接受的、穩定性強,體現一定的規律性的情理,它能夠反映人們對生活現象的一般規律性的認識,否
則,如果擴大化的理解情理,就會喪失判斷標准,從而導致認定事實錯誤或者擾亂審判思路。其次,情理應當在法律的適用前提下和范圍內去理解,即不能脫離法律
去適用情理,換句話說即情理必須在法律的界限內去適用。
只有在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時,正確考慮情理,才能使法律適用的結果正確的反映社會生活的一般規律,從而真正實現法律公平與正義的價值訴求。
⑶ 寫一篇有關 法理情的作文 800字左右
王道不外乎人情,法律不出乎人生。因為人是社會生活的主體,法是社會生活的規律。質言之,法是由人所立,並非由法所立;法是為人而立,並非為法而立。這須首先認識清楚,方不到假法圖私,舞文弄法。凡不近人情、大拂人情的法律,都失去了法律所以為法律的道理。父母有教養子女的權利義務,一定親屬相互間有受扶養和扶養的權利義務,不悖公序良俗的習慣在法律認許下有其效力。刑事法上,童稚之人、瘋狂之人犯罪不罰;老耄之人、精神耗弱之人,犯罪減輕其刑;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的行為,雖過當仍得減輕其刑或免除其刑。犯罪情狀可以憫恕,犯罪知悔而為自首,都不必強置重典、罰如其罪。這些不是本於人情而立法條,還是什麼?也許有人會說我思想落伍,竟在法治時代而談人情。殊不知法治盡管修明,而法律關系畢竟是人與人的關系,既不能將人淪為萬物,又不能將人升為超人,也就不能逆人之情,拂人之性,撇開情理與事理,專以與人生脫節的法理是尚。現代民主國家的法律,明明以情、理、法同重,而一部分行用法律的人每不注意法律的全盤精神,善為運用,只知握緊單一的條文,硬梆梆地實用起來,雖對法理說得通,卻不見得合於天理,適於人情。我輩都是人類的一員,法律又是由人而設,為人而設,只要是經過天理陶冶的人情,得情理之正,處事理之常,豈可不談,豈可不講!
⑷ 公司法問題
錯誤,只要股東大會決議,任何類型的公司均可以回購股份減少注冊資本,包括上市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第75條用腳投票的含義也是這樣。應該是回購後注銷,公司減資。
⑸ 什麼叫做情理法三者情字當先為什麼不是理或法字當先呢
理是為了保護情的正常發展,不讓情被abused而導致對情的褻瀆,就像父母應該對於子女施與合理的親情,不應該在愛的名義下將傷害,特別是隱性的,心理上的傷害,強加給子女而繼而選擇無視。
法是對於理的使用的明確的規定,對於具體日常行為的合理性做出統一標準的判斷。就比如一個孩子的行為的確是欠調教,但是調教到那個程度算是合理范圍,這是法規定的,比如身上拍兩下可以,但是如果直接呼倆板磚到頭上把人給砸死了,法就界定為違反了出於合理性的正常施教。
法是為了維持人性和理性的平衡,理是為了維護情的神聖純潔。
可惜中國兩樣都沒做好。
⑹ 民法適用中的情理與法理的辨證關系
情理以道德倫理為基本內涵,而道德倫理往往是法律的基礎,特別是在民事法律中,這種體現更為直接或密切,甚至可以說,情理往往代表著法的價值取向,比如,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它是道德倫理的直接法律化的產物;
是法的最高基本原則;又如公序良俗原則(即我國《民法通則》第七條規定的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則更是直接體現著社會的基本倫理道德。
情理作為人之常情和事物的常理是一種現實的既有狀態,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情理構成法律運作的實際環境與情況,因而在法律適用中情理必然成為必須考慮的現實因素,它甚至直接影響到對事實的認定和處理。
也正因為如此,法律的適用特別是法律的推理要以情理為基礎,要將情理與法律的價值統一起來,從而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而如果不考慮情理,就會導致認定事實的不便或導致案件的處理雖然合法而不合實際生活的要求,難以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
具體論述:
比如前些年曾出現過的因一個裝修工人在所裝修的房屋內自殺,從而導致房主要求裝修公司將該房購買,而由其另外購置新房的案例,如果僅從法律上看,該房裝修工人在房內自殺,並未對房屋的居住使用功能造成任何損害,因而房主的要求理應駁回,但是通過電視台采訪公眾,公眾卻一致認為房屋損失相當明顯,房主請求合理。
(6)公司法理情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1954年至2001年近半個世紀里4次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致力於制定一部屬於自己的民法典。然而,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4次嘗試編纂民法典的努力均未能取得預期結果。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編纂民法典的任務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隨即啟動第五次民法典編纂工作,並作出了先制定民法總則、再系統整合民事法律的「兩步走」的民法典編纂工作部署。經過兩年多的論證、徵求意見、修改,民法總則按預定進程順利制定出來,民法典編纂工作由此邁出關鍵性一步。
我國要實現幾代人孜孜以求的「民法典之夢」,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鑒於之前民法典編纂工作一再受挫的教訓,一些人擔憂這次民法典編纂工作也難以順利完成。這次民法典編纂工作之所以能夠按預期目標順利推進,是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外部環境來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這為民法典的編纂奠定了經濟體制基礎。民法典被稱為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呼喚民法總則的制定。
從民法學自身來說,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民法理論研究已經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在批判借鑒外國法學理論、制度、概念的基礎上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中國民法學體系。
此外,從司法實踐來看,法官已具備比較好的法學素養,形成了較為正確的適用法律的思維。同時,人們的法律意識、權利意識有了很大提高,更加希望自己的權利能夠得到法律保護,這是制定民法典的群眾基礎。
民法總則的制定彰顯了黨和國家編纂民法典的堅定決心,打消了一部分人對我國民法典立法能力的懷疑。民法總則的順利通過,也推動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真正駛入快車道。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內,我們還要完成民法典分則各編的整合修訂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這需要相關部門、民法學界乃至整個社會群策群力、再接再厲,為編纂一部結構合理、體系完備、規范科學的中國民法典繼續努力。
參考資料:網路——法理
參考資料:網路——情理
參考資料:人民網——民法總則的時代意義
⑺ 在現實工作中,如何正確處理「情理法」的關系。重點是在工作中,不是司法單位。
摘要 情理法三者關系的感悟
⑻ 公共管理中,是人情大於法理,還是法理大於人情我是法理大於人情,對以下問題的看法
這個問題比較嚴肅,我談談我的看法
我們國家歷代重人治不重法治
這就容易出現一個悲劇,同樣一句話,一個道理,在每個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如果理解的好,作為管理官員,他可以處理問題很好,如果那個人理解不好,處理問題就難以周全,甚至偏離軌道,再甚至貪污腐敗,黑白逆轉
所以現在國家一直崇尚法治,法治的優點自然不必說,可操作性減小,能夠相對做到公平公正,缺點是比較死板,不夠人性化,對一些問題的根源不能解決
我覺得如果在法治的基礎上,公平公正的判決,做深度的思考,運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的根源,那就可以在自己的管理崗位上造福一方,善哉善哉了
⑼ 新公司法第28條和31條對於出資不足和出資不實的股東分別規定了違約責任和連帶責任,法理上如何理解
1、出資不足的違約責任是對於股東之間。
2、發起人有足額出資的連帶責任,當一個股東沒有足額出資時,其他股東應當有補足不足部分的連帶責任。
3、被告的主體是公司而不是股東個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責任只是在其出資范圍內承擔責任,如果在出資范圍之外承擔責任的話就有不是有限責任了。
(9)公司法理情擴展閱讀:
在不同的階段(設立階段或者成立後)未足額出資,股東後期對債權人承擔的責任不同
一、設立和成立不同
簡單點就是:設立是一種法律行為,成立是一種法律後果。
公司設立是發起人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進行的創立行為,屬於民事行為。
公司成立不是一種法律行為,而是設立人取得公司法人資格的一種事實狀態或者設立人設立公司行為的法律後果。(營業執照的簽發日期為公司的成立日期,公司憑登記機關核發的營業執照刻制印章、開戶、納稅。即取得營業執照之前,公司不算成立,不能享有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二、不同階段的責任不同
1、設立階段
設立階段,如在公司設立時應繳納的出資未繳納或未足額繳納,債權人有權要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承擔連帶責任,同時也可以一並要求公司的發起人與該股東一起承擔連帶責任。
同時,為了保護已履行出資義務的公司發起人的權益,該條款同時也賦予了發起人承擔責任後,有權向被告股東進行追償。
註:因為發起人在設立階段負有監督義務(其他發起人或股東),公司發起人(即使已經足額出資)也需要與未足額股東共同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連帶責任。
2、公司成立後
如雖然公司設立時,股東按期繳納足額繳納了出資義務,一般是是指首期出資,但是剩餘的出資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足額繳納的,債權人只能在公司資產不能清償的前提下,要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在未出資本息范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⑽ 行政執法人員如何做好法理情相統一
但是威廉姆斯始終沒有放棄求生的機會,他在獄中以實際行動為自己贖罪,以口述的形式為後人留下了四部紀實體小說,教育青少年好好做人,並展開街頭教育行動,其人甚至數次入選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但是,當威廉姆斯和他律師充滿信心地等待加州高等法院減刑時,加州州長施瓦辛格確斷然拒絕。結果威廉姆斯被執行了注射死刑。 這則消息激起了廣大市民極大輿論。翻遍中國的報刊,基本上是講阿諾德的不是,有人甚至指責其太過分,實在缺少人情味。支持阿諾德的多是外國人,殺人償命,沒有過錯。 我們暫不說這件事情的對與錯,我想重點說說這件事情所體現的一個核心的價值取向:就是如何對待情理法的問題。 所謂情即人情、感情;理即道理;法即法度、規則。 情理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價值取向,是人類活動的主要評判標准。情理法的次序和主要與次要之分,對於一件事和一個人的評判結果將會千差萬別。 曾記得某市安監局副局長在全市安全生產行政執法監督培訓班動員講話中說,做為行政執法人員要依法行政,文明行政,程序要合法,要做到法理情相統一。 因為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是非常注重感情的,這就是說要求我們行政執法人員在執法活動中,面對對象是有感情的人,要從人情、感情方面「動之以情」;同時,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情,給他們講明道理,對他們「曉之以理」;更重要的是,也是大家非常敏感的事就是「法」,如何在講人情、講感情、講道理的基礎上,來把握和運用好「法」,這就是學問,這就是藝術,工作的藝術。如何把握好情理法是一個領導或者說是一個行政執法人員必備的基本素質,否則,行政執法工作就很難順利開展。情理法的區別可以形象地說:法為過去,理是現在,情是未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法是早就制定好了的,是頒布公告了的,是大家應該也必須做好的;而理是你講的有沒有理,在不在理,如果你能在行政執法人員面前說出個一二三,在處理時也會考慮和照顧的,畢竟法律在這方面也是有規定從輕情節的;情之所以說是未來,它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行政執法人員如何動之以情,另一方面,執法的對象如何以情動人,如何這兩方面達到了和諧統一,就會非常主動,非常配合,我們的和他們的未來就由自己來掌握。這就是說,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如何靈活地去把握和運用好法,這確實是學問,行政執法人員必須掌握和運用好這門學問。 如何做好法理情相統一是對我們每名行政執法人員一個嚴峻的考驗。 臨沂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齊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