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薑汁刑法

薑汁刑法

發布時間: 2022-04-04 04:45:07

① 我們吃的姜是他的什麼部位

根部

開放分類: 漢字、文字、姓氏、漢語、草本植物

目錄
• 植物品種
• 形態特徵
• 分布
• 種植技術
• 採收留種
• 姓氏
• 【姜氏家譜】

植物品種
種中文名:姜
種拉丁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種別名 :生薑、乾薑、姜皮
科中文名:姜科
科拉丁名:Zingiberaceae
屬中文名:姜屬
屬拉丁名:Zingiber
中國植物志:16(2):141
英文植物志:24:325

形態特徵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莖肉質,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葉子列,披釷形至條狀披針形,長15~30厘米,寬約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平滑無毛,有抱莖的葉鞘;無柄。花莖直立,被以覆瓦狀疏離的鱗片;穗狀花序卵形至橢圓形,長約5厘米,寬約2.5厘米;苞片卵形,淡綠色;花稠密,長編印2.5厘米,先端銳尖;萼短筒狀;花冠3裂,裂片披針形,黃色,唇瓣較短,長圓狀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黃白色斑點,下部兩面三刀側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絲狀,淡紫色,柱頭放射狀。蒴果長圓形脹約2.5厘米。花期6~8月。

分布

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來鳳、通山、陽新、鄂城、咸寧、大冶各省區廣為栽培。亞洲熱帶地區亦常見栽培。

種植技術
一、植物學特徵
生薑根系不發達,入土淺,主要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范圍內。莖為肉質根狀莖,腋芽不斷分生可發生一、二、三……次,次生根莖,叢生密集成塊狀,一般苗數愈多,姜塊愈大,產量愈高。地上莖是葉鞘抱合成的假莖,高70~100厘米,直立不分枝。葉披針形.具葉鞘,綠色,葉互生,排列兩行。姜在熱帶能開花,花黃綠色或紅色,很少結果,以根莖繁殖。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姜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條件,不耐低溫霜凍,16℃以上開始萌芽,幼苗生長適溫20~25℃,莖葉生長適溫25~28℃,15℃以下停上生長。而泥槽、庄科、阿那黑等村委會終年氣溫基本在15℃以上,最低熱河谷區域,對生薑的生長非常適宜,產量也相對較高。
姜喜弱光,不耐強光,在強光下,葉片容易枯萎,農諺有「生薑曬了劍(新葉)等於要了命」。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
姜喜肥沃疏鬆、富含有機質、排灌方便的微酸性土壤為好。對水分要求嚴格,既不耐旱也不耐濕,受旱則莖葉枯萎,生長不良,高溫高濕,排水不良易致病害。對三要素的要求,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三、類型及品種
根莖節多而密,姜塊數多,雙層或多層排列,代表品種有廣東密輪細肉姜,我省的玉溪黃姜,西疇細姜。此外,還根據姜的外皮色分為白姜、紫薑、綠姜(又名水姜)、黃姜等。長勢中等,分枝多,龍慶黃姜則屬密苗型黃姜。
四、栽培技術
(一)栽培制度及季節:生薑可以凈種,也可間套種,龍慶黃姜一般在清明前後,蠶桑樹地里播種。
間套種可利用高桿搭架作物如瓜、豆架下種植,也可以在包穀行間間作,起到遮陰作用。
(二)選地,整地及施肥:姜忌連作,愚好與水稻、蔥蒜類及瓜、豆類作物輪作,並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姜畏強光,應選適當陰蔽的地方栽種。姜生長期長,產量高,需肥量大,每畝農肥不少於3000千克,並施人硫酸鉀20千克或復合肥30千克作底肥,以充分滿足姜對營養的需求,畦面一般作成高畦。
(三)選種,播種:播種前要精選姜種,剔除霉變,腐爛,干癟的病弱姜塊。種姜要選擇50—100克有1—2個壯芽的姜塊為好,太大的姜塊也可播種但需種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開,但傷口應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後再播。播種前最好用葯劑浸種催芽,方法將種姜攤開晾曬1—2天然後用1:l:120的波爾多液浸種10分鍾,然後將種姜撈出後,用潮砂子將其層層堆碼好用薄膜覆蓋,厚度約30—40厘米,使溫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報據芽子的大小、強弱分級播種。每畝用種量300—500千克。
一般排姜多用打溝條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溝深10—12厘米。打塘播可按株行距33厘米,塘深7—8厘米。
溝、塘打好後,將姜種斜放,芽朝一個方向排列,排好後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或土雜肥覆蓋,厚度6—8厘米,肥上再蓋少量土壤即可。
(四)田間管理:姜排好後如土壤濕潤不需澆水即可出苗,如果土壤乾燥應澆一次水,但不宜過多,出苗後視土壤墒情及植株長相適時澆灌,高溫期應提倡早澆,晚澆,雨季要注意排澇。
姜在生長期中要進行多次中耕鬆土及迫肥培土工作,當苗高15厘米左右時結合中耕,除草進行培土,追肥以人糞尿為主,培土3厘米。隨著分櫱的增加,每出一苗再迫一次肥培一次土,培土厚度以不埋沒苗尖為度,總汁培土3—4次,使原來的種植溝變成埂。培土可以抑制過多的分櫱,使姜塊肥大。
姜怕強光,可在行間套種包穀或上架豆類,也可搭蔭棚或插樹枝、蒿桿遮陰。
(五)病蟲防治:蟲害有玉米螟,病害主要是姜腐敗病即姜瘟,主要為害葉及根莖部,以高溫期發病重,防治方法:實行輪作換茬,選用無病種姜,防治病田水流入灌溉,葯劑可用50%代森鋅800倍,7—10天一次。

採收留種

生薑一季栽培,全年消費,從7—8月即可陸續採收,早采產量低,但產值高,在生產實踐中,菜農根據市場需要進行分次採收。
(一)收種姜,又叫「偷娘姜」,即當植株有5—6片葉時,採收老薑(即娘姜),方法用小鋤或鏟撬開土壤,輕輕拿下種姜,取出老薑後,馬上覆土井及時追肥。種姜不蝕本,所以農諺有「姜夠本」之說。
(二)收嫩姜(子姜),立秋後可以採收新姜即子姜,新姜肥嫩,適於鮮食及加工,採收愈早,產量愈低,主要由市場價值規律決定。
(三)收老薑:霜降前後,莖葉枯黃,即可採收,此時採收產量高,辣味重,耐貯藏,可作加工,食用及留種。南部無霜地區可割去地上莖葉,上蓋稻草等覆蓋物,可根據需要隨時採收或留種,但土壤濕度不宜太大。
留種用的姜,應設采種田,生長期內多施磷鉀肥,少施氮肥。選晴天採收,選擇根莖粗壯.充實,無病蟲及損傷姜塊,單獨貯存,在貯藏期經常檢查,揀出病、壞姜。
[中葯葯性]
生薑味辛性溫,長於發散風寒、化痰止咳,又能溫中止嘔、解毒,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及胃寒嘔逆等證,前人稱之為 「嘔家聖葯」。姜炙法就是取生薑的這些特性,用薑汁這一輔料對葯物進行炮製,來增強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嘔的作用,並降低其毒副作用。如竹茹生用長於清熱化痰,姜炙後可增強其降逆止嘔的功效;厚朴其味辛辣,對咽喉有刺激性,通過姜炙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並能增強寬中和胃的功效;黃連姜炙後可緩和其過於苦寒之性,並善治胃熱嘔吐。
乾薑雖與生薑同出一物,但由於鮮干質量不同其性能亦異。乾薑性熱,辛烈之性較強,長於溫中回陽,兼能溫肺化飲,臨床上常用於治療中焦虛寒、陽衰欲脫與寒飲犯肺喘咳等證。因此,用乾薑制備的薑汁與生薑汁的性能也不一樣。如用乾薑制備的薑汁炮製葯物,必將影響葯物的炮製效果,達不到葯物炮製的目的,就不能增強具有降逆止嘔作用的葯物的功效。
按中醫理論,生薑是助陽之品,自古以來中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宋代詩人蘇軾在《東坡雜記》中記述杭州錢塘凈慈寺80多歲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薑40年,故不老雲」。傳說白娘子盜仙草救許仙,此仙草就是生薑芽。生薑還有個別名叫「還魂草」,而姜湯也叫「還魂湯」。

姓氏

姜姓,是源自遠古時期炎帝的姓。
據史書記載,姜姓是炎帝的後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為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說文解字》曰:「神農居姜水,因以為氏。」 傳說中的炎帝,即神農氏,相傳為中國歷史上最遠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於姜水(今山西岐山縣),故以姜為氏。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發源地。
後來在歷史的進程中,由於各種原因,炎帝的許多子孫已變易為其他姓氏。炎帝子孫因輔佐禹治水有功,在虞、夏之際,或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縣),或封於申。
春秋時期五霸之一的齊國,創建始祖是呂尚。史書記載說:「呂尚,姓姜名牙。」呂尚,既為神農氏的後裔(又名姜太公、姜子牙),因其先祖嘗為四岳,輔佐大禹治水有大功,被封於呂,故從封姓改叫呂尚。其子孫世襲齊國國君,歷29世。後來齊國在戰國時被田和所滅,齊國變為田氏政權,其子孫後代分居各地,多以姜為姓。這樣,分遷到各地的姜姓不斷繁衍發展,到了漢代已發展成為一大望族。
據史書記載,早在春秋時期,西戎也有以姜為姓的,故稱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肅敦煌西),後逐漸東遷,約於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領遷至晉南,屬於晉國。居住在今山東、河南省境內的姜氏,在西漢以前已發展成為關東(今河南靈寶縣函谷關以東地區)大族。到西漢初,為充實關中人口,姜氏從關東遷徙至關中,此後世居天水(今屬甘肅),故族人便以「天水」為郡號。到了漢代,姜氏已有徙居到今江蘇、四川者。但是,直到唐朝,天水仍是姜氏的發展繁衍中心。唐、宋時期,姜氏還分布於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東等地方及廣東瓊山。到了明、清時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陝西、湖南、貴州、湖北等地。據姜氏族譜記載,明朝洪武年間,有一位姜世良遷至福建漳州龍溪縣紅豆村,並在此發跡。其後代子孫繁衍,又有分支徙居廣東陸豐鹽墩鄉,繼續繁榮發展。後來姜世良11世孫於清乾隆年間由內地移居台灣。此後,閩、粵姜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有的又遠播海外。
姜姓名人,最早的是周時的姜子牙。此後,歷代不乏傑出人物。東漢的隱士姜肱,史書稱其「家世名族」,他不僅學問高,而且與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兄弟相互友愛,常同被而眠,後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愛。東漢還有姜詩,與其妻以事母至孝聞名,其後發展成為姜氏較為繁盛的一支。
三國時有蜀漢的姜維,天水人,本為魏將,後歸蜀,得到諸葛亮的信任。曾繼諸葛亮之後繼領其軍,後任大將軍,是位有名的大臣;唐代,有兩位姜姓宰相,除姜公輔外,還有唐高宗時宰相姜恪;南宋有著名詞人、音樂家姜夔,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工詩,精通音樂,滿腹經論,可惜由於當時秦檜當政,因姜夔唾棄他的為人,後隱居;南宋還有名將姜才;明代有書畫家姜立綱;清代有文學家姜宸英,曾參與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廠衛」之害,善工書法,能詩文,被譽為「江南三布衣」之一。近現代有皖西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姜鏡堂等。
姜姓在當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國百家姓中居於第60位。

功效:
外感風寒、鼻子不通氣、流清鼻 涕、頭痛發燒或被雨淋後發冷、肚子 痛等,可用切細碎的鮮姜 25 克加上 紅糖,以開水沖泡服用。
慢 性 胃 炎 、 時 常 胃 疼 、 惡 心 嘔 吐,可用鮮姜 15 克、桔子皮 15 克, 用水煎服,一日 3 次。
老年人患慢性咳嗽,不發燒,吐 白痰,可用鮮姜搗汁,半匙薑汁加 1 匙紅糖服用,早晚各服 1 次。
風 寒 骨 病 、 關 節 痛 、 患 部 有 冷 感,可用鮮姜、大蔥各一半,切碎炒 熱,用布包好,貼在患處。

【姜氏家譜】
5648【河北青縣】南左所姜氏家譜上下卷 (清)姜克昌續修 清咸豐四年(1854)續修鈔本 二冊 河北大學
5649【天津】姜氏家譜六卷 (民國)姜寶堃重修 民國二年(1913)天津姜氏石印本 六冊 美國
5650【江蘇泰州】維陽泰州姜氏重修族譜四卷 (清)徐錫思纂修 姜時財主修 清光緒十九年(1893)活字本 四冊 歷史所
5651【江蘇揚中】姜氏掛譜 白布一幅 江蘇揚中縣
5652【浙江餘姚】姜氏世譜六卷 (清)姜之瓏編 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 六冊 浙江圖 註:姜氏世譜始修於宋乾道五年。
5653【浙江餘姚】姜氏世譜十集 (清)姜聯福增修 清咸豐四年(1854)餘姚敬勝堂木刻本 浙江奉化縣文管 美國 註:譜始修於宋乾道五年。
5654【浙江餘姚】姜氏世譜不分卷 (民國)姜錫桓纂修 民國六年(1917)敬勝堂活字本 十二冊 北圖 歷史所 南開大學 河北大學 浙江圖 浙江餘姚梨州文獻館
5655 【浙江鄞縣】姚江姜氏追遠世譜八卷首一卷 鄞東梅墟姜氏宗譜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陳運鵬 何錫冕等纂修 民國十八年(1929)崇本堂木活字本 十二冊 天一閣
5656【浙江慈溪】慈東青林姜氏宗譜七卷首一卷 (民國)姜惠富等修 民國二十年(1931)崇本堂木活字本 六冊 美國
5657【浙江】奉化姜氏宗譜六卷 (民國)周孝咸重修 民國十八年(1929)木刻本 浙江象山縣文管
5658【浙江象山】姜氏宗譜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姜炳璋 姜森重修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敬德堂稿本 一冊 浙江圖
5659【浙江嵊縣】姜氏世譜十二卷 姜松年等續修 民國六年(1917)活字本 十二冊 吉林大學
5660【浙江蘭溪】橫塘妻氏宗譜□□卷 (民國)丁淼源重纂 民國十八年(1929)木刻本 三冊 浙江蘭溪縣聖山鄉 註:初纂於明嘉靖三十七年。
5661【浙江蘭溪】東溪姜氏宗譜四卷 (民國)姜煥文重纂 民國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水亭鄉姜坡
5662【浙江蘭溪】姜氏宗譜十三卷 (民國)水鏈重纂 民國三十年(1941)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水亭鄉西姜
5663【浙江蘭溪】風林姜氏家譜二十卷 民國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高潮鄉皂洞口
5664【浙江常山】姜氏宗譜不分卷 (清)錢登雲六修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青石鄉橋亭村扁柏樹底
5665【浙江常山】定陽姜氏宗譜二卷 (民國)姜學翁 姜連鴻重修 民國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青石鄉橋亭村扁柏樹底
5666【浙江常山】姜氏宗譜十八卷首一卷 民國三十一年(1942)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輝埠鎮大埂村 註:首修於明百歷四十一年。
5667【浙江常山】南洲姜氏宗譜□□卷 浙江常山縣新昌鄉彤坑村(存首二卷)
5668【浙江黃岩】黃城姜氏家譜六卷 (清)姜丹書纂 姜景華續增 清光緒十五年(1889)東禪來經草堂木刻本 浙江臨海縣博
5669【安徽桐槭】姜氏支譜六卷 (清)姜萬林 姜懷珍等撰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松柏堂木活字本 六冊 日本 美國
5670【安徽桐城】皖桐姜氏宗譜十卷 (清)姜顯名等重修 清光緒十九年(1893)餘慶堂活字本 十冊 北圖
5671【福建漳州】姜林連支同譜序 (清)姜世俊序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鈔本 一冊 台灣
5672【江西南昌】城塘姜氏七修族譜四十四卷首二卷 (民國)姜璜主修 姜國棟編輯 民國十六年(1927)敦本堂活字本 江西檔(存首一卷) 註:書口題《姜氏德立合譜》。
5673【山東】昌邑姜氏族譜八卷 (清)姜舜齡撰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木刻本 黑龍江綏化市檔
5674【山東】昌邑姜氏族譜五卷 (清)姜以鋒重訂六刻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7)木刻本 山東昌邑縣東家鄉前張戈庄村
5675【山東牟平】姜氏系譜三十卷 (民國)姜瑞珍重修 民國二十五年(1936)鉛印本 山東煙台市圖
5676【山東】萊陽姜氏族譜十一卷 (清)姜柱等增修 清光緒十三年(1887)敦睦堂刊本 四冊 日本 美國
5677【山東】萊陽南古城姜氏家乘□□卷 清光緒十三年(1887)刻本 北圖
5678【山東金鄉】姜氏家乘二卷 (明)李建中纂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鈔本 山東金鄉縣卜集鄉大姜村
5679【山東煙台】通伸村姜氏族譜不分卷 (民國)姜世棻編次 民國十四年(1925)石印本 山東煙台市圖
5680【湖北漢陽】姜氏宗譜□□卷 (民國)姜德 袁漢丞等纂 民國三十二年(1944)姜氏寶璜堂木活字本 武漢圖(存卷首)
5681【湖北新洲】姜氏宗譜七卷首四卷 (民國)姜紹熊 姜傳緒四修 民國三十四年(1945)銅字本 湖北新洲縣和平鄉朱楊材 註:清乾隆六十年創修。
5682【湖北新洲】姜氏宗譜四卷 (民國)噓雲三修 民國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湖北新洲縣碩崗鄉
5683【湖北】竹溪姜氏宗譜十八卷 (民國)占章杏重修 民國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毛良塢鄉姜家村
5684【湖南長沙】萋姓十修族譜三十四卷 (清)姜淇珊 姜苟香等纂修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雲磬堂活字本 歷史所 河北大學 註:明嘉靖三十年崖山公始修。
5685【湖南寧鄉】寧邑姜姓續修支譜□□卷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6)刻本 湖南圖(存卷2)
5686【湖南寧鄉】姜氏重修族譜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姜光漢修 姜嗚岡 姜湯他纂 清道光十四年(1834)孰樂堂活字本 湖南圖(存卷首、1)
5687【湖南寧鄉】姜氏重修族譜二十七卷 (清)姜良治纂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孰樂堂活字本 湖南圖(存卷1、26)
5688【湖南寧鄉】姜姓族譜□□卷 清道光十七年(1837)活字本 湖南圖(存卷末)
5689【湖南邵回】姜氏四修族譜□□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姜春城纂修 清咸豐七年(1857)敦倫堂刻本 湖南圖(存卷1、首、末)
5690 姜氏宗譜十五卷首一卷 (清)姜世名編輯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活字本 四冊 北圖
5691 姜姓九修族譜四十二卷首一卷尾二卷 (清)姜氏合族公撰 清同治六年(1867)雲磬堂活字本 三十三冊 北圖
5692 姜氏家譜不分卷 (清)姜國璜纂修 清鈔本 北圖
5693 龍砂姜氏宗譜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姜繼宗纂修 民國十七年(1928)懷此山房活字本 六冊 北圖
5694 天水郡姜氏宗譜十五卷首二卷 (民國)姜佑駑等續修 民國二十五年(1946)活字本 十七冊 北圖
2005 [山東省郯城縣姜庄村]姜氏宗譜一卷姜步寬等續

姜對生長條件的要求
姜原產於熱帶多雨的森林地區,要求陰濕而溫暖的環境,生育期間的適宜溫度為22~28℃,不耐寒,地上部遇霜凍枯死。地下部也不能忍耐0℃的低溫。也不耐熱,如溫度過高,陽光直射,生長受阻,故在栽培上夏季應遮陰。對土壤濕度的要求嚴格,抗旱力不強,如長期乾旱則莖葉枯萎,姜塊不能膨大,但若雨水過多,田間排水不良,會引起徒長和姜塊腐爛。姜對氮磷鉀肥的要求:以鉀需要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所需養分除由基肥供應外,還需要追肥,苗期以追施氮肥為主,姜塊迅速膨大期要補施有機肥或含氮、磷、鉀三要素的復合肥。姜忌連作。在腐殖質多的壤土或粘壤土栽培,產量較高,但辛辣味淡,組織較嫩,適於收嫩姜供菜用。若栽培在腐殖質少的沙壤土,產量則較低,但辛辣味較濃,適於作種姜或制姜粉用

② 喜歡的一個女孩最近感冒了,想去看看她,該買些什麼東西給她好呢

夏天裡,買點水果,,當然也可以給她帶點葯,,

③ 找寫古裝言情的資料。情景大致設置在後唐時期。回答好的有大量加分哦!

北崇少林,南尊武當,少林武當肯定是少不了的。
丐幫歷來都是人數最多的幫派,也不會少。這幾個門派基本上是一貫都站在正義的立場上,基本上。
其他稍小一點的,華山,崆峒,峨嵋,在每個作者的筆下立場不定。
昆侖也是寫得比較多的門派,在修真和武俠的小說中都頻繁出現。
唐門是暗器的領軍人物。
其他的門派,按照出現頻率來說,應該算不上常見的了。
日月神教,五嶽,霹靂堂,孔雀山莊,太極門,明教,青龍會,紅花會,血刀門,大理段氏,逍遙派,星宿派,姑蘇慕容,桃花島,白駝山,全真教,古墓派,雪山派,俠客島,鐵血大旗門,連環塢等等,不過古龍筆下的高手多是沒啥門派,天機棒,龍鳳雙環,小李飛刀,嵩陽鐵劍,溫侯銀戟好像全是天生的。

1.少林長拳2.少林羅漢拳3.少林擒拿十八打4.一指禪

5.易筋經6.大金剛掌7.袈裟伏魔功8.伏魔禪杖

9.多羅葉指10.無相劫指11擒龍功12.少林握石掌

13.達摩掌14.大韋陀杵15.少林降魔刀16.少林伏虎掌

17.袖裡乾坤18.少林攔雲手19.少林快掌20.千手如來掌

21.一拍二散22.天竺佛指23.劈空神拳24.慈悲刀

25.大智無定指26.神拳八打27.韋陀棍28.去煩惱指

29.大力金剛指30.般若掌31.摩訶指32.寂滅抓

33.羅漢伏魔神功34.達摩劍35.如影隨形腿36.韋陀拳

37.羅漢劍38.因陀羅抓39.拈花指40.大慈大悲千葉手

41.燃木刀42.日月鞭43少林九陽44金剛伏魔圈

45.普渡仗46.金剛護體神功47.大力魔爪功48.少林龍爪功

49.少林虎爪功50.金剛禪獅子吼51.躲剛拳52.斬蛟拳

53.韋陀伏魔劍54.大力金剛抓55.少林降魔掌56大韋陀掌

57.少林醉拳58.少林瘋魔杖59.夜叉棍60.取經棍

61.查拳62.潭腿63.花拳64.洪門拳

65.燕青拳66.魯智深醉跌67.中平槍68.六合刀

69.六合拳70.六合鞭71.六合槍72.赤尻連拳

73.變勢掌74.少林猴拳75.十八羅漢陣[陣]

二、武當山-太極門-上清宮

(武當為武林內家正宗,元末張三豐創立。雖然實際上太極門與武當沒什麼太大的聯系,當時在一般武俠小說中,太極門源出武當。上清宮見於《俠客行》,武當分支)

1.太極劍2.太極拳3.柔雲劍4.繞指柔劍

5.玄虛刀6.武當長拳7.武當綿掌8.武當推雲手

9.武當九陽10.倚天屠龍功11.純陽無極功12.太極神功

13.神門十三劍14.虎爪絕戶手15.武當兩儀劍16.羽衣刀

17.奇門三才刀18.四象六合刀19.靈寶拳20.上清拳

21.上清劍22.武當鶴嘴勁23.武當震山掌24.無極玄功拳

25.玄玄刀26.破金錘27.太極刀28.真武七截陣[陣]

29.梯雲縱[輕]30.狻冰功[輕]31.芙蓉金針[暗]

三、丐幫

(丐幫創立於唐朝,自古以來便是天下第一幫,在清朝改名字「興漢丐幫」,見於《雪山》)

1.降龍十八掌2.打狗棒3.逍遙拳4.鎖喉擒拿手

5.纏絲擒拿手6.龍爪擒拿手7.丐幫混元牌8.丐幫攝心術

9.蟹鉗功10.排雲雙掌11.打狗陣[陣]12.漫天灑金針[暗]

13.青竹鏢[暗]

四、逍遙-靈鷲宮-星宿海-函谷

(金庸小說中,武功絕頂高手出得最多的,肯定是少林,第二就是逍遙,逍遙在《天龍》內,已有超過少林之勢頭。靈鷲宮,天山童姥創立,逍遙分支。星宿海,丁春秋創立,逍遙派分支。函谷,蘇星河創立,逍遙主支。)

1.北冥神功2.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3.小無相功4.抽髓掌

5.化功大法6.天山六陽掌7.天山折梅手8.天山杖

9.三陰蜈蚣爪10.天羽奇劍11.如意刀12.逍遙龜息功

13.寒袖拂穴14.五斗米神功15.地火功16.白虹掌

17.周公劍18.傳音搜魂大法19.凌波微步[輕]20.月影舞步[輕]

21.采燕功[輕]22.憑虛臨風[輕]23.飛星術[暗]24.穿心釘[暗]

25.極樂刺[暗]26.三笑逍遙散[暗]27.無形粉[暗]28.碧磷粉[暗]

29.鑠心彈[暗]30.連珠腐屍毒[暗]

五、大理段氏-天龍寺

(大理皇家段氏,乃金庸最著名的武林世家,天龍寺更是皇家寺院)

1.段家劍2.六脈神劍3.一陽指4.枯榮禪功

5.天龍佛門獅子吼6.修羅刀7.五羅輕煙掌8.盤根錯節十八斧

9.哀牢山三十六劍

六、全真教-太乙門

(全真教,是中國著名道教流派,後來的武當便是全真派的。為南宋第一大武林門派,創始人王喆,號重陽。太乙為與全真並列的道教派系,兩派多有融合,今合在一起討論)

1.九陰真經2.先天氣功3.全真基劍4.左右雙手互搏

5.空明拳6.同歸劍7.金關玉鎖二十四決8.三花聚頂掌

9.全真收筋縮骨法10.太乙拳11.太乙神功12.太乙槍

13.全真排雲手14.全真出雲手15.全真鞭拳16.泥鰍功

17.太乙元筆18.昊天掌19.全真鴛鴦連環腿20.一劍化三清

21.沖天掌22.九陰神抓23.易筋鍛骨術24.大伏魔拳

25.陰寒箭掌26.羽衣刀27.天罡北斗陣[陣]28.七星聚會[陣]

29.金雁功[輕]30.飛絮功[輕]31.上天梯[輕]32.天罡北斗步[輕]

七、古墓派

(見於《神鵰》,創始人林朝英)

1.玉女心經2.玉女劍3.玉女素心劍4.古墓九陰

5.天羅地網掌6.手揮五弦7.赤練神掌8.金鈴銀索

9.五毒神掌10.三無三不手11.黯然銷魂掌12.拂塵功

13.美女拳14.美女劍15.天羅地網勢[輕]16.迎風拂柳步[輕]

17.玉蜂針[暗]18.冰魄銀針[暗]

八、桃花島

(黃葯師創立。)

1.彈指神通2.落英神劍3.落英神劍掌4.八卦劈空掌

5.碧海潮生曲6.蘭花拂穴手7.九陰白骨爪8.九陰摧心掌

9.毒龍銀鞭10.玉簫劍11.玉漏催銀劍11.旋風掃葉腿

12.靈鰲步[輕]13.桃花燕雙飛[輕]14.桃花附骨針[暗]

九、白駝山莊

(歐陽鋒創立)

1.蛤蟆功2.靈蛇拳3.靈蛇杖4.逆轉九陰

5.神駝雪山掌6.黃沙萬里鞭7.白駝天龍掌8.金剛穿掌

9.白駝瘋魔杖10.透骨打穴11.蚯蚓功12.合扇刀

13.瞬息千里[輕]

十、峨眉山

(元末明初,郭襄創立)

1.峨眉九陽2.回風拂柳劍3.回風拂柳刀4.金頂綿掌

5.飄雪穿雲掌6.滅劍7.絕劍8.四象掌

9.佛光普照掌10.亂披風劍11.大佛掌12.陰陽太極拳

13.鴨形掌

十一、昆侖山

(元末明初,何足道創立)

1.昆侖基劍2.昆侖兩儀劍3.無色無聲劍4.迅雷劍

5.玉碎昆岡劍6.雨打飛花劍7.天山雪飄掌8.清涼扇

9.混沌劍陣[陣]10.雲龍三折[輕]

十二、雪山-金烏派

(見於《俠客行》,金烏為雪山分支)

1.雪山入門十三式2.雪山基劍3.金烏刀4.神撲鬼跌三絕手

5.雪影擒拿手6.踏雪無痕[輕]

十三、血刀門

(見於《連城訣》)

1.血殺刀2.滅仙掌3.血海魔功4.血刀經

5.夜戰八方刀6.批紙削腐刀7.雪遁步行[輕]

十四、明教

(波斯拜火教唐朝傳入中原,形成明教,方臘就是明教教主)

1.九陽真經2.乾坤大挪移3.青翼寒冰綿掌4.白眉鷹爪

5.千蛛萬毒手6.聖火令神功7.蚊須針[暗]8.七星針[暗]

十五、日月神教

(見於《笑傲》,被正道稱之為魔教)

1.葵花寶典2.吸星大法3.吸功入地4.玄天指

5.石鼓打穴筆6.一字電劍7.七弦無形劍8.小十八拿

9.潑墨披麻劍10.藍砂手

十六、華山-華拳

(五嶽劍派之一,在清乾隆間,又發展了一支拳派)

1.獨孤九劍2.華山基劍3.紫霞神功4.反兩儀刀

5.沖靈劍6.華拳7.華山破玉拳8.華山伏虎拳

9.華山混元功10.華山混元掌11.淑女劍12.抱元勁

13.奪命連環三仙劍14.鷹蛇生死搏15.鐵指決16.華山劈石拳

17.華山長拳十段錦18.寧氏無雙劍19.養吾劍20.希夷劍

21.華山玉女十九式22.玉女金針十三劍23.狂風快劍

十七、嵩山

(五嶽劍派之一)

1.嵩山基劍2.嵩山寒冰神掌3.大嵩陽神掌4.托塔手

5.仙鶴手6.大陰陽掌7.九曲劍

十八、衡山

(五嶽劍派之一)

1.衡山基劍2.飄湘十八劍3.芙蓉劍4.紫蓋劍

5.石廩劍6.天柱劍7.祝融劍8.衡山五神劍

9.回風落雁三十六式10.百變千幻雲霧十三式

十九、恆山

(五嶽劍派之一)

1.恆山基劍2.萬法劍3.天長掌

二十、泰山

(五嶽劍派之一)

1.泰山基劍2.岱宗如何3.泰山十八盤4.五大夫劍

5.快活三劍

二一、鐵劍門

(明末清初門派)

1.神行百變[輕]

二二、俠客島

(見於《俠客行》,是南洋外的一個火山島)

1.太玄經等《俠客行》二十四式

二三、鐵掌幫-絕情谷

(鐵掌幫,岳飛部下上官劍南創立,絕情谷乃唐朝公孫家避難之處,後武功經過鐵掌幫裘千尺改進,大有發展)

1.鐵掌2.鐵砂掌3.黑煞掌4.毒蛇神掌

5.裘氏通背拳6.陰陽倒亂刀7.潑水杖8.水上漂[輕]

9.漁網陣[陣]

二四、湘西-連城-言家拳

(從瀟湘子發展到連城訣眾人,門人眾多)

1.連城決2.唐詩劍3.神照經4.言家拳

5.無影神拳6.五雲手

二五、摩天崖

(見於《俠客行》,謝煙客隱居之處)

1.碧針清掌2.摩天鐵袖功

二六、西藏密宗

(自古以來,便是西藏最有名的武林門派)

1.火焰刀2.龍象波若功3.大手印4.控鶴功

5.五輪大法6.狂風迅雷功7.無上大力杵8.飛擲金杵

二七、天山

(清朝袁士霄創立----不要跟梁羽生的第一大武林門派天山混淆了哦~)

1.百花錯拳2.天山三分劍

二八、姑蘇慕容氏

(在任何人的武俠小說中,江南武林第一世家,總是姑蘇慕容氏。乃東晉時燕國皇室後裔。)

1.斗轉星移2.參合指3.慕容劍4.柳絮劍

5.柴刀十八路6.鶴蛇八打7.壁虎游身功[輕]

二九、青城山

(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

1.青城基劍2.雷公轟3.青字九打4.城字十八破

5.蜀道難牌法6.九宮劍7.無影幻腿8.青城催心掌

9.松風劍10.風雷掌11.青蜂釘[暗]

三十、蓬萊

(見於《天龍八部》,山東海上門派,以「八仙過海」聞明)

1.八仙劍2.八仙迷蹤拳3.鐵拐陣[陣]4.天王補心針[暗]

三一、嘉興

(江南七怪各有門派,已無從考察,現暫且歸為一派)

1.越女劍2.空空拳3.朱氏分筋錯骨手4.地堂鞭

5.南山掌6.南山刀7.柯氏降魔杖

三二、三才門

(見於《飛狐》)

1.三才劍

三三、八卦門

(清朝著名武林門派)

1.八卦游身掌2.八卦八陣掌3.八卦刀4.內八卦功

三四、崆峒山

(中原正統六大武林門派之一)

1.七傷拳2.飛龍劍3.飛龍拳4.醉八仙拳

5.醉雙劍6.神門拳7.青靈劍

三五、五虎門

(見於《飛狐》)

1.五虎斷門刀2.五虎拳

三六、五台山

(佛家除了少林外,最著名的武林門派)

1.伏魔劍2.心意氣混元功3.普門杖法

三七、天龍門

(田家在清朝初年創立,後來分為南北兩宗)

1.天龍劍2.追命毒龍錐[暗]

三八、遼東胡家

(清初四大世家之一)

1.胡家刀2.胡家拳經3.飛天神行[輕]4.四象步[輕]

三九、寧古苗家

(清初四大世家之一)

1.苗家劍

四十、福州林家

(開創福威鏢局,見《笑傲》)

1.辟邪劍2.林家劍3.翻天掌

四一、金蛇門

(明末夏雪宜所創,見《碧血劍》)

1.金蛇劍2.獨臂刀3.金蛇游身拳4.金蛇擒鶴拳

5.金蛇錐[暗]

四二、混元門

(成昆號稱混元霹靂手,見《倚天》)

1.混元霹靂手2.混元氣童子功

四三、神龍島

(清康熙洪安通所創)

1.化骨綿掌2.美女三招

四四、伏牛山

(見《天龍八部》)

1.百勝鞭

四五、玄冥門

(見《倚天》)

1.玄冥神掌

四六、鷹爪雁行門

(武俠小說中著名的武林門派,以大力鷹爪功聞名)

1.大力鷹爪功2.搏獅手3.劈卦刀4.青龍刀

5.攔路斷門刀6.雁行功[輕]

四七、鴛鴦門

(見《鴛鴦刀》)

1.鴛鴦夫妻刀

四八、萬里田家

(見《笑傲》)

1.田家快刀2.飛沙走石十三式

四九、揚州長樂幫

(見《俠客行》,是長江下游的第一大幫會)

1.五行拳2.五行六合拳

五十、黃河門

(盤踞黃河中下游的水幫,多部小說出現)

1.奪魄鞭2.奪魄指3.斷魂刀

五一、長白山

(以長白山為基地的武林門派,多部小說提到)

1.野狐拳2.子午透骨釘[暗]

五二、山西武勝門

(見《天龍八部》)

1.武勝刀

五三、沐王府

(見《鹿鼎記》)

1.沐家拳

五四、鄂北鍾家

(見《飛狐》)

1.奈何功

五五、天地會

(清初反清復明的組織,創始人陳永華)

1.碧凝神爪

五六、衢州石樑門

(是一個浙江溫氏家族門派,見《碧血劍》)

1.硃砂掌2.鶴形拳3.雷震劍

五七、滄州門

(南荊北滄,滄州自古就是我國的武術中心之一)

1.大洪拳2.黑砂掌3.醉打山門拳4.快活三十掌

5.孟家神拳6.四面刀

五八、鴨形門

(見《飛狐》)

1.鴨行拳

五九、五毒教

(西南苗家門派,是金庸中使毒用蠱第一門派)

1.蠍尾鞭2.軟紅珠索3.金鐵蜈鉤4.毒蟾砂[暗]

六十、呼延門

(乃北宋大將呼延贊創立,見《鴛鴦刀》)

1.呼延槍2.呼延十八鞭3.震山三十掌

六一、六合丁家

(見《俠客行》)

1.丁家擒拿手2.金龍鞭

六二、嘉興陸家

(江南陸家一向就是武林世家,見《神鵰》)

1.江南陸家刀

六三、冷月水家

(見《連城訣》)

1.冷月劍2.孔雀開屏劍

六十四、天竺釋家

(傳說釋迦牟尼所創立,尼摩星就是此門派,見《神鵰》)

1.釋迦擲象功

六五、宋家官軍

(這個不適門派,就是宋朝在軍中廣為流傳的武功)

1.岳家槍2.岳家散手3.楊家槍4.太祖長拳

5.十八路齊眉棍

菜名用的是滿漢全席的,作者可以參考參考。
一、到奉香茗:碧螺春。
二、膳前乾果五品:芝麻南糖、怪味桃仁、椒鹽腰果、琥珀杏仁、五香大餅。
三、膳前蜜餞五品:京產桃脯、金絲蜜棠、浙東椰條、蜜餞杏脯、原汁板栗。
四、膳前餑餑五品:熊貓祝福、金雞長鳴、酥盒香脆、黃橋燒餅、仿膳壽桃。
五、前菜:頤和藝拼、珊瑚白菜、五絲黃瓜、薑汁魚片、蝴蝶蝦片、芥末鴨掌、陳皮兔肉、蟲草醬鴨。
六、滿漢前湯:竹蓀報長春。
七、滿漢大菜:龍舟大皇桂、巴乾象鼻、昆侖麻鮑、琵琶大蝦、一品鹿筋。
八、隨上小菜:佛手魚翅、珠盤獻宰、佛手求壽、白扒廣肚、涼山麂子、四喜扣肉、猴頭雙菜、三鮮鴨包、鳳眼秋波、炒龍須絲、綉球干貝、翡翠御扇、如意海參、羅漢尚素、沙舟峰頂。
九、宮廷點心六品:豌豆黃、芸豆卷、翡翠糕、和平糕、咖喱卷、小窩頭。
十、主食:肉末燒餅。
十一、甜食:五籽哈蟆粥、醬菜四品。
十二、時令水果。

尚書六部,九寺五監,地方官制

尚書六部
尚書都省是唐代中央行政管理中樞,下設六部,每部又分設四個司,共二十四個司。 武後光宅元年九月五日,依《周禮》六官,將尚書省六部之順序改為吏、禮、民、兵、刑、工六部,這一順序一直延用至清朝。吏部為六部之首,由於它職掌天下官吏選授、勛、封、考課等政令,因此,國家關於職官銓綜之典,封爵冊勛之制,權衡殿最之法,均由吏部掌握標准尺度。
吏部掌握選士任官以及對官吏的管理,對國家政治有定性作用。
戶部實際上是封建朝廷的財政部,主要職能是保證封建國家所需要的稅收。
禮部掌禮儀、祭享、貢舉之政。
兵部執掌武選、地圖、車馬、甲械之政。
刑部掌律令、刑法、徙隸、按復讞禁之政。
工部掌山澤、屯田、營建與工匠以及諸司公廨紙筆墨之事。

九寺五監
九寺五監是唐代中央政府的辦事機關。在國務的活動中,寺監多承受六部諸司下達的政令,寺監執行完畢必須「申復所司」。在處理具體事務時,寺監同六部有隸屬與承受的關系。

地方官制《州,縣,鄉、里、保、鄰,羈縻州縣,都護府》
唐代地方行政制實行州、縣二級制。唐有三百五十八州,較漢代的郡多兩倍多,州刺吏是唐代地方最高行政長官。唐代的縣,玄宗時為一千五百七十三個,比漢的縣多了兩百餘個。和州地位相等的地方政權,還有府和都護府。府是州的別名,設於首都和陪都所在之州。都護府則設置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


州是唐朝最重要的一級地方政權,除三府外,全國地方遍置諸州。州長官為刺史,刺史是親民之官,天子頗為重視。州按戶口的多少分為三等:四萬戶為上州,三萬戶以上為中州,三萬戶以下為下州。除上中下等以外,還有輔、雄、望、緊之分。京師之地輔弼君王,故治「輔」,如同漢之三輔。其餘則依地理環境的遠近美惡而分為雄、望、緊。京都所在稱「京都府」,國內重要衛戍地區稱「都督府」,邊疆沖要地區稱「都護府」。京都府的設置始於開元年間,為京都、陪都或行都所在,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鳳翔府等,最多達到十個。府是州的別名。著名的「三都府」是指京兆府、河南府與太原府,河南府為東都,太原府為北都。三府長官置牧,規定「親王遙領」,實際的行政長官是府尹。州刺史的職權在概括來看是和三府的牧尹相同。在安史之亂前,唐代地方政府組織比較完善,中央與地方關系處理得當,但隨著中央政治黑暗,安史之亂便轉變成各節度使的橫行與割據。


州之下為縣。三都之縣在內曰京縣,又曰赤縣,城外曰畿縣。又依地域的不同,有望、緊之別。還依戶口多少分為上、中、中下、下四等。每縣置縣令一人。縣級行政機構在封建國家運作上有相等地要的影響。唐代在縣令職掌中規定,縣令要「養鰥寡,恤孤窮,審察冤屈,躬親獄訟,務知百姓之疾苦」。縣令下之官吏分為三部份:一是司戶佐,掌田、戶、賦役,為國家徵收賦役而設;二是司法佐,掌刑法,三是博士,掌教育。按《唐六典》定製,諸州中縣編制定,縣令以下官吏共計五十二人,如果縣的戶口超過四千戶,則縣吏可以增加七人(《唐六典.諸州縣令》),另有學生二十五人,行政組織機構精簡,職掌明確。

鄉、里、保、鄰
縣以下的基層組織是鄉、里、保、鄰。四家為鄰,五家為保、百戶為里,五里為鄉。鄉置耆老(亦稱「父老」)一人,里設里正一人。里正由地主富戶或六品以下勛官擔任,負責查核戶口,收授土地,監督農業生產,徵斂賦役。五百戶以上的市鎮設坊,置坊正一人;城郭外設村,別置村正一人,村滿百戶以上的增置一人。

羈縻州縣
唐太宗時設置羈縻州縣,以統治周邊少數民族。貞觀四年(西元六三○年),唐太宗平定突厥,突厥表示願歸附,唐太宗除將十萬戶突厥內遷中原之外,又在其原地設置羈縻府州,在行政管轄方面,任命該族首領為都督或刺史,統率原來的部眾。在行政上保持半獨立狀態,在政治上保留各族原有自治權力。唐太宗在突厥族設置羈縻府取得成功之後,又推廣至其他少數民族部落,見於史志的羈縻府州有八百五十六個,其大者為都督府,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羈縻府州雖有較大的自治權力,但都督、刺史都必須由中央任,並取消原有的「可汗」稱號。為了加強對羈縻府州的管理,唐代又建之起都護府這一行政區劃。

都護府
都護府是中央與羈縻府州之間的紐帶,它代表中央行使對羈縻府州的管理權,負責管理邊防、行政和民族事務。都護由漢人擔任,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襲。都護府屬官設置與內地府州相同,有長史、司馬、錄事參軍事和功、倉、戶、兵、法等曹參軍事,分管各種行政事務以及人事、民政、財政、軍事、司法等方面的事務。這些屬官也由中央任,所管轄的事務都要依據中央的指示和政策進行。

按唐武德七年《定令》等史料,統計出唐初主要官員官階

<P>三公:太尉、司徒、司空</P>
<P>三師:太師、太傅、太保</P>
<P>六省: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內侍</P>
<P>九寺:次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P>
<P>十率府:左右衛率府、左右宗衛率府、左右虞候率府、左右監門率府、左右內率府</P>
<P>十四衛府:次將作監;次國子學;次天策上將府;次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領軍、左右武候、左右監門、左右屯、左右領</P>
<P><FONT color=#ff2222>文官</FONT></P>
<P>左光祿大夫、從一品。</P>
<P>右光祿大夫、正二品。</P>
<P>(後合為光祿大夫,從二品)</P>
<P>散騎常侍、從三品。</P>
<P>太中大夫、正四品。
</P>
<P>通直散騎常侍、正四品。</P>
<P>中大夫、從四品上。</P>
<P>員外散騎常侍、從四品下。
</P>
<P>中散大夫、正五品上。</P>
<P>散騎侍、郎正五品下。</P>
<P>通直散騎侍郎、從五品上。</P>
<P>員外散騎侍郎、從五品下。</P>
<P>(又一說為:</P>
<P>金紫光祿大夫為正三品,</P>
<P>銀青光祿大夫為從三品,</P>
<P>正議大夫為正四品上,</P>
<P>通議大夫為正四品下,</P>
<P>太中大夫為從四品上,</P>
<P>中大夫為從四品下,</P>
<P>中散大夫為正五品上,</P>
<P>朝議大夫為正五品下,</P>
<P>朝請大夫為從五品上,</P>
<P>朝散大夫為從五品下)</P>
<P>朝議郎、承議郎、正六品。</P>
<P>通議郎、通直郎、從六品。</P>
<P>朝請郎、宣德郎、正七品。</P>
<P>朝散郎、宣義郎、從七品。
</P>
<P>給事郎、征事郎、正八品。</P>
<P>承奉郎、承務郎、從八品。</P>
<P>儒林郎、登仕郎、正九品。</P>
<P>文林郎、將仕郎,從九品。</P>
<P><FONT color=#ff2222>武將</FONT>
</P>
<P>輔國、正二品。</P>
<P>鎮軍、從二品。</P>
<P>冠軍、正三品。</P>
<P>雲麾、從三品。</P>
<P>忠武、壯武、宣威、明威、信遠、游騎、游擊錯 正四品上到從五品下。</P>
<P>昭武、振威、致果、翊麾、宣節、御武、仁勇、陪戎校尉副尉,自正六品至從九品。</P>

正一品
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已上職事官。王

<P>從第一品</P>
<P>
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P>
<P>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已上職事官。</P>
<P>驃騎大將軍、武散官。</P>
<P>嗣王、郡王、國公。</P>

<P>正第二品
</P>
<P>特進、文散官。</P>
<P>輔國大將軍、武散官。</P>
<P>開國郡公、爵。</P>

從第二品
尚書左右僕射、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揚、幽、潞、陝、靈大都督
大都護、單於、安西,已上職事官
光祿大夫、文散官,鎮軍大將軍、武散官
開國縣公、爵

柱國
勛官

正第三品
侍中、中書令、吏部尚書

門下侍郎、中書侍郎

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左右英武六軍大將軍、左右千牛衛大將軍、自左右衛已下,並為武職事官

從第三品
御史大夫
秘書監、光祿、衛尉、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卿、國子祭酒、殿中監、少府監、將作監、諸衛羽林

千牛龍武將軍、下都督、上州刺史、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尹、舊雍、洛長史
五大都督府長史、舊從四品上,景雲二年加秩為從三品

大都護府副都護、舊正四品上
親王傅、巳上並職事官
諸衛羽林、千牛龍武將軍為武,余並為文。
銀青光祿大夫、文散官
開國侯、爵
雲麾將軍、武散官歸德將軍
護軍。
勛官。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④ 姜刑指的是什麼呀

在古代對女人的一種殘酷的懲罰。

姜刑: 藤笞(鞭策)是古代盛行的體罰方式,尤其是當女性作為受罰者時,為了防止她們在接受鞭笞時收緊臀部的肌肉,故意把生薑放入女性受罰者的肛門,當臀部縮緊時,生薑會在肛門里產生強烈的燒灼感,讓女性受罰者更加痛苦難堪。

簡介:

刑罰:指依照法律對違法者實行的強制處分。對犯人嚴厲的懲罰。刑罰是刑法規定的,由國家審判機關對犯罪人適用的,以限制或剝奪其一定權益為內容的強制性制裁方法。

理解:

1、刑罰的內容是對犯罪人一定權益的限制和剝奪,給犯罪人造成痛苦,以懲罰犯罪。

懲罰性是刑罰的本質屬性之一。這有別於民事制裁,並且刑罰是最嚴厲的懲罰(強制)方法。它可以剝奪犯罪人的一切權力,自由、財產、資格,甚至包括生命。

2、刑罰只能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以成文法的方式制定,其他任何機關無權制定刑罰。

3、刑罰只能由國家審判機關依照刑法的規定並依照法定程序才能適用,並且只適用於特定的對象,即犯罪分子。

⑤ 姜是植物的何種器官

根狀莖,是一種地下變態莖。

可以進行無性生殖中的營養生殖,但對於姜這種植物來說還是傾向於有性生殖,其根狀莖一般只作為它的越冬植物形態,來年生根和生枝用,不是繁殖過程。

⑥ 「姜開胃,蒜打毒」說法有根據嗎

生薑味辛性溫,長於發散風寒、化痰止咳,又能溫中止嘔、解毒,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及胃寒嘔逆等證,前人稱之為 「嘔家聖葯」。姜炙法就是取生薑的這些特性,用薑汁這一輔料對葯物進行炮製,來增強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嘔的作用,並降低其毒副作用。如竹茹生用長於清熱化痰,姜炙後可增強其降逆止嘔的功效;厚朴其味辛辣,對咽喉有刺激性,通過姜炙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並能增強寬中和胃的功效;黃連姜炙後可緩和其過於苦寒之性,並善治胃熱嘔吐。如用乾薑制備的薑汁炮製葯物,必將影響葯物的炮製效果,達不到葯物炮製的目的,就不能增強具有降逆止嘔作用的葯物的功效。
按中醫理論,生薑是助陽之品,自古以來中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宋代詩人蘇軾在《東坡雜記》中記述杭州錢塘凈慈寺80多歲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薑40年,故不老雲」。傳說白娘子盜仙草救許仙,此仙草就是生薑芽。生薑還有個別名叫「還魂草」,而姜湯也叫「還魂湯」。

蒜,性溫、味辛,可健胃、殺菌、散寒。適合於肺病患者食用,大蒜防病宜生用。由於具有顯著的廣譜抗菌作用,所以對春季的呼吸道傳染病有預防作用。每100克鮮蒜中,含水分64—72克,蛋白質3.6—6.9克,碳水化合物22—30.3克,蒜還含有大蒜素,具有殺菌作用。中醫認為大蒜味辛、性溫,入脾、胃、肺,暖脾胃,消症積,解毒,殺蟲的功效。

可見「姜開胃,蒜打毒」有很有科學道理的

⑦ 竹簽釘 狼牙棒 灌辣椒水等酷刑的行刑過程

竹簽釘:先把你困在一個十字架上(就像耶穌一樣)然後往你身上插釘子,之後你就會流血過內多或者是刺到重容要的內臟而掛掉。

狼牙棒:先是把你摁在地上,然後幾個很彪悍的傢伙就會拿著狼牙棒來捶你,他們不僅會把你捶到掛,直到血肉模糊、看不清這是個人為止。

灌辣椒水:先把你綁在一根很粗的柱子上,然後幾個大漢用繩子套在你的牙齒上並拉開你的嘴,接下來在你嘴裡放上一個漏斗(不會浪費了),最後就是往你嘴裡灌辣椒水了。這招用好你不會死,但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會比死還難受,嗓子像火燒一樣,對於你嗓子包括胃的損傷都是很大的。

⑧ 鱷魚內臟怎麼做好吃

鱷魚全身都是寶,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你說的鱷魚現在都是人工養殖的,所以能吃,正規渠道的鱷魚內臟也能做很多菜。

肥腸可以炒,肚肺湯,其他用鹵水做。在處理的過程中多清理干凈,多放蔥姜酒,用高壓鍋先處理熟。再加工菜餚都是不錯的。也可以做毛血旺的菜餚,也可以鐵板鱷魚雜,個人喜歡做湯,營養健康!

⑨ 信用卡套現是否違法

是。

信用卡套現本質特徵就是通過欺騙方式將信用卡內的授信額度直接轉化為現金套取出來。由於套現資金游離了銀行正常的信貸管理渠道,脫離了監管層的管理視線和控制,嚴重破壞了我國金融市場的管理秩序,給國家整體金融秩序埋下不穩定因素。因此信用卡套現是違法的。

責任

違反國家規定,使用銷售點終端機具(POS機)等方法,以虛構交易、虛開價格、現金退貨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現金,情節嚴重的,應當依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處罰。

此前,由於沒有明確法律依據,銀行卡產業在打擊信用卡套現方面,只能對進行套現的商戶進行收回POS機具和停止交易等軟性處罰,一直缺乏有力手段,難以從源頭有效遏制套現行為的蔓延。司法解釋的出台將有力遏制套現商戶的不法行為。

⑩ 我們吃的生薑

中文名:姜
種拉丁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種別名 :生薑、乾薑、姜皮
科中文名:姜科
科拉丁名:Zingiberaceae
屬中文名:姜屬
屬拉丁名:Zingiber
中國植物志:16(2):141
英文植物志:24:325
形態特徵: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莖肉質,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葉子列,披釷形至條狀披針形,長15-30厘米,寬約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平滑無毛,有抱莖的葉鞘;無柄。花莖直立,被以覆瓦狀疏離的鱗片;穗狀花序卵形至橢圓形,長約5厘米,寬約2.5厘米;苞片卵形,淡綠色;花稠密,長編印2.5厘米,先端銳尖;萼短筒狀;花冠3裂,裂片披針形,黃色,唇瓣較短,長圓狀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黃白色斑點,下部兩面三刀側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絲狀,淡紫色,柱頭放射狀。蒴果長圓形脹約2.5厘米。花期6-8月。
分布:
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來鳳、通山、陽新、鄂城、咸寧、大冶各省區廣為栽培。亞洲熱帶地區亦常見栽培。
【種植技術】
一、植物學特徵
生薑根系不發達,入土淺,主要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范圍內。莖為肉質根狀莖,腋芽不斷分生可發生一、二、三……次,次生根莖,叢生密集成塊狀,一般苗數愈多,姜塊愈大,產量愈高。地上莖是葉鞘抱合成的假莖,高70—100厘米,直立不分枝。葉披針形.具葉鞘,綠色,葉互生,排列兩行。姜在熱帶能開花,花黃綠色或紅色,很少結果,以根莖繁殖。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姜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條件,不耐低溫霜凍,16℃以上開始萌芽,幼苗生長適溫20一25℃,莖葉生長適溫25—28℃,15℃以下停上生長。而泥槽、庄科、阿那黑等村委會終年氣溫基本在15℃以上,最低熱河谷區域,對生薑的生長非常適宜,產量也相對較高。
姜喜弱光,不耐強光,在強光下,葉片容易枯萎,農諺有「生薑曬了劍(新葉)等於要了命」。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
姜喜肥沃疏鬆,富含有機質,排灌方便的壤土為好,喜微酸性的土壤。對水分要求嚴格,既不耐早也不耐竊,受早則莖葉枯萎,生長不良,高溫高濕,排水不良易致病害。對三要素的要求,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三、類型及品種
根莖節多而密,姜塊數多,雙層或多層排列,代表品種有廣東密輪細肉姜,我省的玉溪黃姜,西疇細姜。此外,還根據姜的外皮色分為白姜、紫薑、綠姜(又名水姜)、黃姜等。長勢中等,分枝多,龍慶黃姜則屬密苗型黃姜。
四、栽培技術
(一)栽培制度及季節:生薑可以凈種,也可間套種,龍慶黃姜一般在清明前後,蠶桑樹地里播種。
間套種可利用高桿搭架作物如瓜、豆架下種植,也可以在包穀行間間作,起到遮陰作用。
(二)選地,整地及施肥:姜忌連作,愚好與水稻、蔥蒜類及瓜、豆類作物輪作,並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姜畏強光,應選適當陰蔽的地方栽種。姜生長期長,產量高,需肥量大,每畝農肥不少於3000千克,並施人硫酸鉀20千克或復合肥30千克作底肥,以充分滿足姜對營養的需求,畦面一般作成高畦。
(三)選種,播種:播種前要精選姜種,剔除霉變,腐爛,干癟的病弱姜塊。種姜要選擇50—100克有1—2個壯芽的姜塊為好,太大的姜塊也可播種但需種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開,但傷口應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後再播。播種前最好用葯劑浸種催芽,方法將種姜攤開晾曬1—2天然後用1:l:120的波爾多液浸種10分鍾,然後將種姜撈出後,用潮砂子將其層層堆碼好用薄膜覆蓋,厚度約30—40厘米,使溫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報據芽子的大小、強弱分級播種。每畝用種量300—500千克。
一般排姜多用打溝條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溝深10—12厘米。打塘播可按株行距33厘米,塘深7—8厘米。
溝、塘打好後,將姜種斜放,芽朝一個方向排列,排好後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或土雜肥覆蓋,厚度6—8厘米,肥上再蓋少量土壤即可。
(四)田間管理:姜排好後如土壤濕潤不需澆水即可出苗,如果土壤乾燥應澆一次水,但不宜過多,出苗後視土壤墒情及植株長相適時澆灌,高溫期應提倡早澆,晚澆,雨季要注意排澇。
姜在生長期中要進行多次中耕鬆土及迫肥培土工作,當苗高15厘米左右時結合中耕,除草進行培土,追肥以人糞尿為主,培土3厘米。隨著分櫱的增加,每出一苗再迫一次肥培一次土,培土厚度以不埋沒苗尖為度,總汁培土3—4次,使原來的種植溝變成埂。培土可以抑制過多的分櫱,使姜塊肥大。
姜怕強光,可在行間套種包穀或上架豆類,也可搭蔭棚或插樹枝、蒿桿遮陰。
(五)病蟲防治:蟲害有玉米螟,病害主要是姜腐敗病即姜瘟,主要為害葉及根莖部,以高溫期發病重,防治方法:實行輪作換茬,選用無病種姜,防治病田水流入灌溉,葯劑可用50%代森鋅800倍,7—10天一次。
五、採收留種
生薑一季栽培,全年消費,從7—8月即可陸續採收,早采產量低,但產值高,在生產實踐中,菜農根據市場需要進行分次採收。
(一)收種姜,又叫「偷娘姜」,即當植株有5—6片葉時,採收老薑(即娘姜),方法用小鋤或鏟撬開土壤,輕輕拿下種姜,取出老薑後,馬上覆土井及時追肥。種姜不蝕本,所以農諺有「姜夠本」之說。
(二)收嫩姜(子姜),立秋後可以採收新姜即子姜,新姜肥嫩,適於鮮食及加工,採收愈早,產量愈低,主要由市場價值規律決定。
(三)收老薑:霜降前後,莖葉枯黃,即可採收,此時採收產量高,辣味重,耐貯藏,可作加工,食用及留種。南部無霜地區可割去地上莖葉,上蓋稻草等覆蓋物,可根據需要隨時採收或留種,但土壤濕度不宜太大。
留種用的姜,應設采種田,生長期內多施磷鉀肥,少施氮肥。選晴天採收,選擇根莖粗壯.充實,無病蟲及損傷姜塊,單獨貯存,在貯藏期經常檢查,揀出病、壞姜。
[中葯葯性]
生薑味辛性溫,長於發散風寒、化痰止咳,又能溫中止嘔、解毒,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及胃寒嘔逆等證,前人稱之為 「嘔家聖葯」。姜炙法就是取生薑的這些特性,用薑汁這一輔料對葯物進行炮製,來增強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嘔的作用,並降低其毒副作用。如竹茹生用長於清熱化痰,姜炙後可增強其降逆止嘔的功效;厚朴其味辛辣,對咽喉有刺激性,通過姜炙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並能增強寬中和胃的功效;黃連姜炙後可緩和其過於苦寒之性,並善治胃熱嘔吐。
乾薑雖與生薑同出一物,但由於鮮干質量不同其性能亦異。乾薑性熱,辛烈之性較強,長於溫中回陽,兼能溫肺化飲,臨床上常用於治療中焦虛寒、陽衰欲脫與寒飲犯肺喘咳等證。因此,用乾薑制備的薑汁與生薑汁的性能也不一樣。如用乾薑制備的薑汁炮製葯物,必將影響葯物的炮製效果,達不到葯物炮製的目的,就不能增強具有降逆止嘔作用的葯物的功效。
按中醫理論,生薑是助陽之品,自古以來中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宋代詩人蘇軾在《東坡雜記》中記述杭州錢塘凈慈寺80多歲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薑40年,故不老雲」。傳說白娘子盜仙草救許仙,此仙草就是生薑芽。生薑還有個別名叫「還魂草」,而姜湯也叫「還魂湯」。

姜姓,是源自遠古時期炎帝的姓。
據史書記載,姜姓是炎帝的後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為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說文解字》曰:「神農居姜水,因以為氏。」 傳說中的炎帝,即神農氏,相傳為中國歷史上最遠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於姜水(今山西岐山縣),故以姜為氏。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發源地。
後來在歷史的進程中,由於各種原因,炎帝的許多子孫已變易為其他姓氏。炎帝子孫因輔佐禹治水有功,在虞、夏之際,或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縣),或封於申。
春秋時期五霸之一的齊國,創建始祖是呂尚。史書記載說:「呂尚,姓姜名牙。」呂尚,既為神農氏的後裔(又名姜太公、姜子牙),因其先祖嘗為四岳,輔佐大禹治水有大功,被封於呂,故從封姓改叫呂尚。其子孫世襲齊國國君,歷29世。後來齊國在戰國時被田和所滅,齊國變為田氏政權,其子孫後代分居各地,多以姜為姓。這樣,分遷到各地的姜姓不斷繁衍發展,到了漢代已發展成為一大望族。
據史書記載,早在春秋時期,西戎也有以姜為姓的,故稱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肅敦煌西),後逐漸東遷,約於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領遷至晉南,屬於晉國。居住在今山東、河南省境內的姜氏,在西漢以前已發展成為關東(今河南靈寶縣函谷關以東地區)大族。到西漢初,為充實關中人口,姜氏從關東遷徙至關中,此後世居天水(今屬甘肅),故族人便以「天水」為郡號。到了漢代,姜氏已有徙居到今江蘇、四川者。但是,直到唐朝,天水仍是姜氏的發展繁衍中心。唐、宋時期,姜氏還分布於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東等地方及廣東瓊山。到了明、清時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陝西、湖南、貴州、湖北等地。據姜氏族譜記載,明朝洪武年間,有一位姜世良遷至福建漳州龍溪縣紅豆村,並在此發跡。其後代子孫繁衍,又有分支徙居廣東陸豐鹽墩鄉,繼續繁榮發展。後來姜世良11世孫於清乾隆年間由內地移居台灣。此後,閩、粵姜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有的又遠播海外。
姜姓名人,最早的是周時的姜子牙。此後,歷代不乏傑出人物。東漢的隱士姜肱,史書稱其「家世名族」,他不僅學問高,而且與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兄弟相互友愛,常同被而眠,後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愛。東漢還有姜詩,與其妻以事母至孝聞名,其後發展成為姜氏較為繁盛的一支。
三國時有蜀漢的姜維,天水人,本為魏將,後歸蜀,得到諸葛亮的信任。曾繼諸葛亮之後繼領其軍,後任大將軍,是位有名的大臣;唐代,有兩位姜姓宰相,除姜公輔外,還有唐高宗時宰相姜恪;南宋有著名詞人、音樂家姜夔,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工詩,精通音樂,滿腹經論,可惜由於當時秦檜當政,因姜夔唾棄他的為人,後隱居;南宋還有名將姜才;明代有書畫家姜立綱;清代有文學家姜宸英,曾參與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廠衛」之害,善工書法,能詩文,被譽為「江南三布衣」之一。近現代有皖西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姜鏡堂等。
姜姓在當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國百家姓中居於第60位。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百度雲 發布:2024-11-17 12:40:18 瀏覽:449
勞動法對於公休和法定假日的規定 發布:2024-11-17 12:10:34 瀏覽:12
合同法最新修訂日期 發布:2024-11-17 11:57:47 瀏覽:367
規章不須經國務院批准 發布:2024-11-17 11:21:17 瀏覽:765
江寧法律援助中心55 發布:2024-11-17 11:03:23 瀏覽:287
民法於飛老師 發布:2024-11-17 10:58:58 瀏覽:944
制定規章制度的討論記錄 發布:2024-11-17 10:43:56 瀏覽:998
聘請常年法律顧問協議需要注意什麼 發布:2024-11-17 10:03:42 瀏覽:690
怒江州司法局 發布:2024-11-17 10:02:14 瀏覽:696
勞動法是如何規定用工環境的 發布:2024-11-17 09:07:22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