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的謙益性

刑法的謙益性

發布時間: 2022-04-05 02:26:04

刑法的謙抑性有什麼作用

謙抑性原則,又稱必要性原則。指立法機關只有在該規范確屬必不可少――沒有可以代替刑專罰的其他適當方屬法存在的條件下,才能將某種違反法律秩序的行為設定成犯罪行為。

刑法的謙抑性主要發生當出現刑罰無效果、可以他法替代、無效益等情況時才會使用。

刑法的謙抑性,主要發生在立法環節。

⑵ 刑法除了謙抑性還有什麼性質

階級性

⑶ 什麼是刑法的謙抑性

謙抑性原則又稱必要性原則,指立法機關只有在該規范確屬必不可少——沒有可以代替刑罰的其他適當方法存在的條件下,才能將某種違反法律秩序的行為設定成犯罪行為。一般而言,下列情況沒有設置刑事立法的必要:第一,刑罰無效果。就是說,假如某種行為設定為犯罪行為後,仍然不能達到預防與控制該項犯罪行為的效果,則該項立法無可行性。其二,可以他法替代。如果某項刑法規范的禁止性內容,可以用民事、商事、經濟或其他行政處分手段來有效控制和防範,則該項刑事立法可謂無必要性。英國哲學家邊沁有一句名言,稱「溫和的法律能使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具有人性;政府的精神會在公民中間得到尊重。」這句話可謂刑法所以要奉行「謙抑性」原則的法哲學依據。故而,那種將群眾的違法行為動輒規定為犯罪的立法法不可取。其三,無效益。指立法、司法與執法的耗出要大於其所得收益。
由此可見,所謂刑法的謙抑性,主要發生在立法環節。然而,有人卻誤認為,當某種經濟違法行為因其情節或後果嚴重而同時觸犯刑法時,可根據刑法的「謙抑性原則」直接適用經濟行政制裁,毋須啟動刑罰。例如,曾有來自刑事實務部門的人士談及,說現在全國各地發生了近百餘起濫砍電纜的行為,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屢禁不止。其中有的人已觸犯刑律,本可適用刑法。但是,既然有關電信行政管理條例已經對其作出了行政處罰設置;其他經濟行政法也對其作出了相應的行政罰則規定,那就應當根據刑法的謙抑性原則,在可以適用經濟法、其他行政法的時候,不要動用刑罰。按照這種觀點,對此類人等,僅由有關電信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行政處理即可,毋須再動用刑法。我們認為,這個觀點可謂對刑法謙抑性原則的重大誤解。如上所述,謙抑性原則主要發生於刑事立法環節。立法過程中,的確存在當其刑事立法與民商或經濟行政立法「等效」時,即不作刑法設置的「謙抑性」立法選擇。然而,在司法、執法環節,假若某行為因其危害程度嚴重,不僅觸犯了有關民商或經濟法規范,更觸犯了刑法規范之際,司法機關豈能「謙抑」地不去適用刑法而僅適用民商法或經濟法?可見,司法實踐中必須明確:當其某一行為同時觸犯兩種輕重不一的部門法時,司法適用上首當選擇的是「重法優於輕法」原則而非「謙抑性」原則;而當其同時觸犯的兩種部門法之中含有刑法規范時,刑法理所當然地優於其他部門法的適用。
需要指出的是,這樣說並非一般性地否認謙抑性原則也可適用於刑事司法過程。但是,在司法環節,這一過程僅僅體現在適用「刑法」這同一部門法過程之中。此時,司法機關宜在充分遵循罪刑法定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和人人平等原則的前提下,去適度克減不必要的犯罪認定或抑制不必要的重刑主義傾向。顯然,這一處理方式與行為已經觸犯刑律、卻撇開刑法不去適用而去「謙抑性」地適用行政法的「克減」辦法,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前者是有法必依、違法必究、依罪刑法定原則行事的表現;而後者——對犯罪行為只作行政處理的司法、執法法,實屬有職不守的瀆職行為。

⑷ 刑法的謙抑性是什麼啊

刑法的謙抑性是指立法者應當力求以最少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罰,獲取最大的社會效益,有效地預防和控制犯罪。謙抑性已經成為現代刑法追求的價值目標之一。

刑法的謙抑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在確定某個罪名的行為時,通常是將該罪名所涉及的領域、行業中社會危害性最為突出的行為類型納入刑罰打擊的目標對象,對於其他具有社會危害性行為如果其他法規能加以規制,就並不必然升格到刑罰的高度。

二是即使對於已經納入刑罰打擊的目標對象的行為類型,仍然通過「情節嚴重」、「數額較大」「情節惡劣」等限制來進一步減少刑罰打擊的范圍。

在司法實踐中,刑法的謙抑性原則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定罪指導原則,也就意味著不能隨意擴大刑法用語的含義,擴大刑罰打擊的目標對象。

刑法的特徵有:

1、刑法是規定犯罪及其法律後果的法律規范。

2、刑法所調整和保護的社會關系相當廣泛。

3、刑法具有補充性,即只有當一般部門法不能充分保護某種社會關系時,才由刑法保護等。

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

1、罪刑法定原則;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3、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4、最新相適應是指刑罰的輕重;

5、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

6、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⑸ 法律為什麼具有謙抑性

謙抑性原則,又稱必要性原則。指立法機關只有在該規范確屬必不可少――沒有可以代替刑罰的其他適當方法存在的條件下,才能將某種違反法秩序的行為設定成犯罪行為。
刑法的謙抑性主要發生在立法環節
一般而言,下列情況沒有設置刑事立法的必要:

第一,刑罰無效果:

就是說,假如某種行為設定為犯罪行為後,仍然不能達到預防與控制該項犯罪行為的效果,則該項立法無可行性。

其二,可以他法替代:

如果某項刑法規范的禁止性內容,可以用民事、商事、經濟或其他行政處分手段來有效控制和防範,則該項刑事立法可謂無必要性。英國哲學家邊沁有一句名言,稱「溫和的法律能使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具有人性;政府的精神會在公民中間得到尊重」。

(5)刑法的謙益性擴展閱讀:

謙抑的意思就是溫文而又謙卑退讓。刑法謙抑的內容表現在刑法的有限性、迫不得已性、寬容性。有限性指刑法的調控范圍以及刑罰手段的運用是有限的;迫不得已性指不到萬不得已不得把某種行為在刑法中加以規定,不到萬不得已不得動用較重的刑罰。

這也就是很多學者所說的刑法的最後性或者補充性。寬容性最本質的價值內涵在於刑法具有人道性,即給任何人以人文的關懷,刑法要尊重人的自由和尊嚴,能不幹涉的領域盡量不去干涉,盡量使用較寬和的刑罰手段。

具體而言,刑法的謙抑性貫穿於刑法、刑事政策的制定過程中,體現在罪刑法定、疑罪從無、有利於被告原則和嚴格限制死刑等諸多方面。體現在司法活動中,就是盡量慎用刑罰措施,使刑罰逐步輕緩化,行刑更人道等等。

刑法在隨著人類社會歷史發展演變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自身特有的、內在的、獨具價值的特性,既包括刑事立法、刑事政策的制定,也體現在刑事司法的各環節中。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正確理解刑法的謙抑性原則

⑹ 刑法謙抑性原則是什麼

立法機關只有在該規范確屬必不可少——沒有可以代替刑罰的其他適當方法存在的條件下,才能將某種違反法律秩序的行為設定成犯罪行為。

刑法的謙抑性,主要發生在立法環節。然而,有人卻誤認為,當某種經濟違法行為因其情節或後果嚴重而同時觸犯刑法時,可根據刑法的謙抑性原則直接適用經濟行政制裁,毋須啟動刑罰。

(6)刑法的謙益性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輕刑化是刑法謙抑性在刑罰程度上的充分體現,輕刑化要求,立法與司法的全面配合和支持,即在立法上,對已經確定為犯罪的行為,如果規定較輕的刑罰就能起到預防和控制的作用,就不能規定較重的刑罰,同樣,在司法上,對已經認定為罪犯的人,如果適用較輕的刑罰就能起到特別預防和懲罰的作用,就不能適用較重的刑罰。

刑之謙抑,是罪行相適應原則的合理延伸,這不僅能有效的保護對犯罪人的合法權益,對社會秩序的穩定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⑺ 什麼叫做刑法謙抑性

謙抑性,來又稱必要性。指立法機關只源有在該規范確屬必不可少沒有可以代替刑罰的其他適當方法存在的條件下,才能將某種違反法律秩序的行為設定成犯罪行為。

刑法的謙抑性主要發生當出現刑罰無效果、可以他法替代、無效益等情況時才會使用。

(7)刑法的謙益性擴展閱讀

下列情況沒有設置刑事立法的必要:

第一,刑罰無效果。就是說,假如某種行為設定為犯罪行為後,仍然不能達到預防與控制該項犯罪行為的效果,則該項立法無可行性。

其二,可以他法替代。如果某項刑法規范的禁止性內容,可以用民事、商事、經濟或其他行政處分手段來有效控制和防範,則該項刑事立法可謂無必要性。

英國哲學家邊沁有一句名言,稱「溫和的法律能使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具有人性;政府的精神會在公民中間得到尊重。」這句話可謂刑法所以要奉行「謙抑性」原則的法哲學依據。故而,那種將群眾的違法行為動輒規定為犯罪的立法法不可取。

其三,無效益。指立法、司法與執法的耗出要大於其所得收益。

⑻ 法律中的謙抑性是什麼意思...

一、法律中的謙抑性的含義:

1、謙抑性原則,又稱必要性原則。指立法機關只有在該規范確屬必不可少——沒有可以代替刑罰的其他適當方法存在的條件下,才能將某種違反法律秩序的行為設定成犯罪行為。

2、刑法的謙抑性主要發生當出現刑罰無效果、可以他法替代、無效益等情況時才會使用。

3、刑法的謙抑性主要發生在立法環節。

二、一般而言,下列情況沒有設置刑事立法的必要:

1、刑罰無效果:即假如某種行為設定為犯罪行為後,仍然不能達到預防與控制該項犯罪行為的效果,則該項立法無可行性。

2、可以他法替代:如果某項刑法規范的禁止性內容,可以用民事、商事、經濟或其他行政處分手段來有效控制和防範,則該項刑事立法可謂無必要性。將群眾的違法行為動輒規定為犯罪的立法法不可取。

3、無效益。指立法、司法與執法的耗出要大於其所得收益。

(8)刑法的謙益性擴展閱讀:

法律中的謙抑性的解讀:

1、謙抑性原則主要發生於刑事立法環節。

立法過程中,的確存在當其刑事立法與民商或經濟行政立法「等效」時,即不作刑法設置的「謙抑性」立法選擇。

2、但是在司法、執法環節,假若某行為因其危害程度嚴重,不僅觸犯了有關民商或經濟法規范,更觸犯了刑法規范之際,司法機關不能「謙抑」地不去適用刑法而僅適用民商法或經濟法。

可見,司法實踐中必須明確:當其某一行為同時觸犯兩種輕重不一的部門法時,司法適用上首當選擇的是「重法優於輕法」原則而非「謙抑性」原則;而當其同時觸犯的兩種部門法之中含有刑法規范時,刑法理所當然地優於其他部門法的適用。

3、需要指出的是,這樣說並非一般性地否認謙抑性原則也可適用於刑事司法過程。但是,在司法環節,這一過程僅僅體現在適用「刑法」這同一部門法過程之中。

司法機關宜在充分遵循罪刑法定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和人人平等原則的前提下,去適度克減不必要的犯罪認定或抑制不必要的重刑主義傾向。

顯然,這一處理方式與行為已經觸犯刑律、卻撇開刑法不去適用而去「謙抑性」地適用行政法的「克減」辦法,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前者是有法必依、違法必究、依罪刑法定原則行事的表現;而後者——對犯罪行為只作行政處理的司法、執法法,實屬有職不守的瀆職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謙抑性原則

⑼ 請問 法學中刑罰謙抑性是什麼意思

所謂謙抑,是指縮減或者壓縮。刑法的謙抑性,是指立法者應當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罰(而用其他刑罰替代措施),獲取最大的社會效益----有效地預防和控制犯罪。換言之,凡是適用其他法律足以抑制某種違法行為,足以保護合法權益時,就不要將其規定為犯罪; 凡是適用較輕的制裁方法就足以抑制某種犯罪行為,足以保護合法權益時,就不要規定較重的制裁方法。

一般而言,下列情況沒有設置刑事立法的必要:

第一,刑罰無效果。就是說,假如某種行為設定為犯罪行為後,仍然不能達到預防與控制該項犯罪行為的效果,則該項立法無可行性。

其二,可以他法替代。如果某項 刑法規范的禁止性內容,可以用民事、商事、經濟或其他行政處分手段來有效控制和防範,則該項刑事立法可謂無必要性。英國哲學家邊沁有一句名言,稱「溫和的法律能使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具有人性;政府的精神會在公民中間得到尊重。」這句話可謂刑法所以要奉行「謙抑性」原則的法哲學依據。故而,那種將群眾的違法行為動輒規定為犯罪的立法法不可取。

其三,無效益。指立法、司法與執法的耗出要大於其所得收益。

由此可見,所謂刑法的謙抑性,主要發生在立法環節。

熱點內容
法國民法典離婚 發布:2025-01-21 02:18:53 瀏覽:992
承諾製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1 02:14:31 瀏覽:444
廣告公司法 發布:2025-01-21 02:11:33 瀏覽:751
民法通則83條內容 發布:2025-01-21 02:03:26 瀏覽:975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指定執行 發布:2025-01-21 01:30:39 瀏覽:209
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條件關鍵 發布:2025-01-21 01:01:34 瀏覽:438
鉅沃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1 00:55:41 瀏覽:951
勞動法提前解約賠償 發布:2025-01-21 00:46:09 瀏覽:84
法院涉案款項 發布:2025-01-21 00:39:47 瀏覽:46
合同法代理制度 發布:2025-01-21 00:16:04 瀏覽: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