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劉貴祥
⑴ 劉貴祥的人物履歷
1980.09-1984.07鄭州大學法律系學習
1984.09-1987.07吉林大學民商法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7.07-1992.10國家統計局法規司幹部
1992.10-1994.10國家統計局政策法規司副處長
1994.10-1996.09國家統計局政策法規司處長
1996.09-1998.11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幹部
1998.11-2000.09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審判員(正處級)
2000.09-2001.12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審判員
2001.12-2002.08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審判員(副局級)
2002.08-2005.06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副庭長
2005.06-2008.12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其間:2001.09-2006.07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法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獲法學博士學位;2004.07-2005.07掛職任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2005.10-2006.01中央黨校地廳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2008.12-2013.05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民事審判第四庭庭長(其間:2012.03-2012.07中央黨校第32期中青年幹部培訓一班學習)
2013.05-2014.04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執行局局長
2014.04-2014.12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執行局局長
2014.12-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第一巡迴法庭庭長、執行局局長
⑵ 最高人民法院執行指揮系統去哪裡用
這是法院的執行指揮系統,指揮協調全國的執行工作,並與相關機關實現了聯動,當事人或申請人、案外人是沒有許可權查詢與進入的。
新聞鏈接:
最高法執行指揮系統開通 劍指法院「執行難」困局
(2014年12月24日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新華社記者羅沙)最高人民法院執行指揮系統24日開通,最高法執行指揮辦公室同時掛牌。
此舉標志著以執行網路查控為核心、覆蓋全國的法院執行指揮系統正式運行。各級法院執行人員足不出戶,通過法院內網就可以實現對被執行人在全國范圍財產的查控。
打造對被執行人及其財產的查控天網
據介紹,最高法執行指揮系統將全國四級法院間的執行網路縱向互聯,與各中央國家機關、商業銀行總行網路橫向對接。從基層法庭到最高法院所有的執行人員,都可以通過網路對債務人身份和財產信息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查詢和控制。
在該系統具備的案件管理、網路查控、遠程指揮、信息公開、信用懲戒等多種功能中,首要功能就是網路查控。
「通過網路執行查控體系,在一個小時內就可完成對被執行人在全國3000多個銀行網點的存款信息的查尋,效率之高,是傳統模式不敢想像的。」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劉貴祥說。
記者了解到,在業務流程上,網路查控申請需由辦案法官發起,只允許對在法院正式立案的被執行人提起查控申請,每筆申請均附帶執行法官執行公務證及工作證,且均經過最高法執行局領導的審批把關。
最高法已與全國27家高院實現了執行網路縱向聯網。同時,最高法與公安部身份證查詢中心、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國家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2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等簽署合作備忘錄,搭建聯合查控被執行人財產、懲戒失信行為的網路專線。
「法院建立執行指揮系統以來,恆豐銀行作為試點銀行第一時間與系統聯通,配合法院工作,截至目前已經進行了十幾萬次信息查詢。」恆豐銀行首席信息官司繼平認為,全國法院指揮執行系統的建立將有效增強法院對被執行人查控和判決執行的質量和效率,提升司法公信力。
據悉,法院下一步還將同公安部、證監會、工商總局、交通運輸部、農業部等部委建立網路專線信息對接,盡可能將查控范圍擴大至各個銀行,增加對被執行人的證券、股權、房產、土地、車輛、船舶、礦權等財產查控功能,以及出入境和入住酒店等信息查詢。最終,將在我國打造對被執行人及其財產查控的恢恢天網。
聯合信用懲戒讓「老賴」寸步難行
據介紹,2013年以來,最高法在全國建立起「執行黑名單」制度。各級人民法院將情節嚴重的失信被執行人統一納入到最高法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向社會公布,並通過執行指揮系統向政府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等通報,供其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限制高消費等方面,對失信被執行人予以信用懲戒。
劉貴祥把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比喻為一個「大水池」,各地方法院認定的失信被執行人的信息都可錄入進這個「大水池」,向全社會公開,讓失信被執行人的失信狀態大白於天下。名單庫還與網路搜索等網站聯網,社會公眾可以很輕松地看到失信被執行人的情況。
「現在一些商人談生意前,都要上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看看自己的交易夥伴是否『榜上有名』,作為商業決策的一個重要參考。」他說。
截至12月10日,最高法已公布失信被執行人近77萬餘人,其中自然人近66萬余名,法人及其他組織10萬余個,已經限制近90萬人次購買飛機票,近5萬人次購買列車軟卧。
據最高法介紹,信用懲戒制度推出以來威懾效果明顯,大部分法院2013年案件的執結率和實際到位率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海南法院納入名單的一個失信被執行人購買飛機票失敗後,為趕上女兒在北京的婚禮,立即把408萬多的債務全部履行完畢。
劉貴祥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拓寬信用懲戒的范圍,將列車限制購票的范圍從軟卧票擴展至高鐵票。同時確保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的准確性,特別對於陳年積案中的被執行人是否為失信被執行人予以准確甄別,做到不枉不縱。
破解「執行難」任重道遠
據劉貴祥介紹,近年來人民法院執行案件收結案數在同期收結案中一直保持20%左右的比例,這表明主動履行生效判決的比例還不高,社會誠信與司法權威的形勢不容樂觀。
「與審判業務相比,執行工作難度更大,社會關注度更高。」劉貴祥說,執行就是要將紙面的東西變為現實的東西,要真刀真槍地從債務人口袋中掏錢,還常常面臨債務人無財產可供執行的尷尬。
「據保守估計,每年至少有40%的執行案件的債務人是沒有財產的,這些案件在執行程序中無法消化,又無其他特別暢通的出口,於是就年復一年地沉積在法院,數量越積越多。」他說。
劉貴祥表示,破解執行難題,一是要在思想觀念上把市場交易風險從執行難的內涵中剝離出去,二是在法律制度安排方面完善破產制度與執行工作的銜接,三是要依法打擊拒不執行法院裁判甚至是暴力抗法的行為。
「暴力抗法的出現,與法院執行的強制性未能有效凸顯,特別是『拒執罪』在司法實踐中適用不暢有很大的關系。」劉貴祥認為,必須對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的犯罪行為處以刑事責任,並將「拒執罪」重新改為自訴案件或公訴與自訴並存,增強司法權威,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
據了解,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將開展一系列專項活動,對涉民生、申訴信訪、金融等類執行積案進行集中清理。同時聯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從今年11月份到2015年3月份,在全國開展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等涉執行犯罪的專項活動。
⑶ 劉貴祥的介紹
劉貴祥,男,漢族,1963年3月生,河南延津人,1987年7月參加工作,198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學位。現任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第一巡迴法庭庭長、執行局局長,二級大法官。
⑷ 劉貴祥是什麼級別實職是什麼級別
副部級,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二級大法官
⑸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迴法庭的人員設置
法官選拔
最高人民法院按照「從優選派、嚴格選拔」的原則,從現任院、庭領導及民事、行政審判部門選派業務骨幹到巡迴法庭工作。巡迴法庭主審法官將每兩年進行輪換。
現任領導
庭長:最高人民法院副部級專委、二級大法官劉貴祥;
副庭長: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原庭長孔祥俊,民四庭原副庭長周帆;
廉政監察員:最高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辦公室原廉政監察員續文鋼。
⑹ 劉貴祥的任免信息
2014年12月28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任命劉貴祥為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迴法庭庭長。
⑺ 各級法院要如何把執行不規范現象作為巡查重點
劉貴祥還表示,運用法律規定的強制措施實現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是強制執行的本質特徵,各級法院要堅持問題導向,建立常態化的聯動工作機制,通過專項活動切實解決當前人民群眾最不滿意的突出問題,使執行工作整體推進,進入良性循環狀態。
遵守法律。
消息來自網易新聞。
⑻ 民法典擔保制度的司法解釋是什麼什麼情形下適用
一. 《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
為配套《民法典》的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新發布了一系列司法解釋。但這一批新司解,大部分都只是翻新或者微調,唯獨《新擔保司法解釋》,跟《舊擔保法司解》相比,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
1.大幅度刪改,條文數量減少近半。
2.增加許多新規則,保留的條文也從內核與外延上發生了重大變化。
最高人民法院於2021年12月31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以下簡稱《擔保制度解釋》),自2021年1月1日施行。《擔保制度解釋》全文涵蓋一般規定、保證合同、擔保物權、非典型擔保、附則等五個章節,共有七十一個條款。此次《擔保制度解釋》條文修改篇幅大,本文提煉第一章節部分要點進行解讀,以供讀者了解該新規。
《擔保制度解釋》第一章節為一般規定,共第二十四條。通讀該章節發現,《擔保制度解釋》著力平衡擔保關系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並對公司對外擔保、保證方式認定等諸多問題作出指引。
一、注重平衡擔保關系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擔保制度解釋》第三條規定:「當事人對擔保責任的承擔約定專門的違約責任,或者約定的擔保責任范圍超出債務人應當承擔的責任范圍,擔保人主張僅在債務人應當承擔的責任范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擔保人承擔的責任超出債務人應當承擔的責任范圍,擔保人向債務人追償,債務人主張僅在其應當承擔的責任范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擔保人請求債權人返還超出部分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據此,擔保人擔保債務以債務人應當承擔的責任范圍為限,即便當事人對擔保責任約定違約條款,
《擔保法》第二條【適用范圍及擔保方式】在借貸、買賣、貨物運輸、加工承攬等經濟活動中,債權人需要以擔保方式保障其債權實現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設定擔保。
本法規定的擔保方式為保證、抵押、質押、留置和定金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生效之際,為切實規范擔保交易秩序、統一擔保法律規則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於2020年12月25日第1824次會議通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法釋〔2020〕28號)(以下簡稱為《新擔保司法解釋》),並於2020年12月31日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擔保制度對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作用越加凸顯。最高院在清理以往與擔保有關9件司法解釋的基礎上,圍繞民法典關於擔保的最新規定,新制定了關於適用民法典擔保制度的司法解釋。《新擔保司法解釋》全文涵蓋一般規定、保證合同、擔保物權、非典型擔保、附則等五個章節,共有七十一個條款。以下提煉出《新擔保司法解釋》中的四個亮點,並逐一進行解讀。
明晰動產擔保規則以配合統一登記制度
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
過去由於動產統一登記制度不完善,動產擔保安全系數較低,很多債權人通常不願接受動產擔保,動產擔保無法有效發揮保障債權實現的作用。《新擔保司法解釋》的實施有力促進這一現狀的改變,對動產擔保效力、權利順位及司法救濟問題作出具體規定。
《新擔保司法解釋》第五十四條規定,「動產抵押合同訂立後未辦理抵押登記,動產抵押權的效力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受讓人佔有抵押財產後,抵押權人向受讓人請求行使抵押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抵押權人能夠舉證證明受讓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已經訂立抵押合同的除外;(二)抵押人將抵押財產出租給他人並移轉佔有,抵押權人行使抵押權的,租賃關系不受影響,但是抵押權人能夠舉證證明承租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已經訂立抵押合同的除外;(三)抵押人的其他債權人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或者執行抵押財產,人民法院已經作出財產保全裁定或者採取執行措施,抵押權人主張對抵押財產優先受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四)抵押人破產,抵押權人主張對抵押財產優先受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據此,動產抵押的規則可以總結為:動產抵押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未辦理抵押登記的,將產生以下法律效果:
第一,不得對抗抵押動產的善意受讓人。即在受讓人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已經訂立抵押合同,並且受讓、佔有抵押財產時,抵押權人不得向受讓人主張行使抵押權;
第二,不能對抗抵押動產的善意承租人。即在承租人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已經訂立抵押合同,並且佔有抵押財產時,其租賃關系不受抵押權的影響而得以存續;對於人民法院已經作出財產保全裁定或者採取執行措施的抵押動產,抵押權人不享有優先受償權。
反之,若動產抵押合同訂立後辦理了抵押登記,則抵押權人可依據該登記的抵押權對抗抵押動產的受讓人、承租人,並可就該抵押動產優先受償。
這意味著,動產抵押一旦進行了登記,其擔保效用將大大增強,安全系數隨之提高。這有利於解除債權人的後顧之憂,提高動產資源的利用效率,為中小微企業以動產融資疏通道路。
另外,關於動產擔保登記機構和程序,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實施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的決定》(國發〔2020〕18號),從2021年1月1日起,對動產和權利擔保在全國實行統一登記。「原由市場監管總局承擔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抵押登記和人民銀行承擔的應收賬款質押登記,以及存款單質押、融資租賃、保理等登記,改由人民銀行統一承擔,提供基於互聯網的7×24小時全天候服務。此前已作動產和權利擔保登記的,不需要重新登記,有關部門要妥善做好存量信息數據移交等銜接工作。對新登記的,由當事人通過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自主辦理,並對登記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負責;登記機構不對登記內容進行實質審查。」
實行統一登記制度,有助於金融機構全面掌握企業動產和相關權利信息,提升給企業擔保融資的意願。
新增非典型擔保,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保證、抵押和質押是三種傳統的擔保方式,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三種擔保方式已不能完全適應多樣化的社會需要。民法典新增了所有權保留、融資租賃、保理等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此次公布的《新擔保司法解釋》也配套了相應規則,為司法實踐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明確了解決方案。舉例如下:
第六十三條確立了以法律、行政法規尚未規定可以擔保的財產權利設立擔保的合同並不一定歸於無效的原則,同時規定對於此種財產權利擔保需要依法進行登記才具有物權效力。
第六十一條明確了公路、橋梁、公園等收費權質押的物權效力及實現方式。即以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收益權、提供服務或者勞務產生的債權以及其他將有的應收賬款出質,當事人為應收賬款設立特定賬戶,發生法定或者約定的質權實現事由時,質權人可就該特定賬戶內的款項優先受償;特定賬戶內的款項不足以清償債務或者未設立特定賬戶,質權人可請求折價或者拍賣、變賣項目收益權等將有的應收賬款,並以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
第六十八條明確了財產讓與形式進行擔保的優先受償效力,具體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第一,若債務人或者第三人與債權人約定將財產形式上轉移至債權人名下,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有權對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所得價款償還債務的,該約定有效,在當事人完成財產權利變動的公示後,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的,債權人可就該財產優先受償;
第二,若債務人或者第三人與債權人約定將財產形式上轉移至債權人名下,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該約定無效,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不得請求對該財產享有所有權。但不影響當事人有關提供擔保的意思表示的效力,即當事人已完成財產權利變動的公示,債權人可請求對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
第三,若債務人與債權人約定將財產轉移至債權人名下,在一定期間後再由債務人或者其指定的第三人以交易本金加上溢價款回購,債務人到期不履行回購義務,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該約定無效。但當事人完成財產權利變動的公示,債權人可請求對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
明確公司對外擔保相關法律規定
在以往實踐中,公司法雖然規定公司對外擔保需要公司董事會或股東會決議,但對公司違反這一規定,擔保是否有效,並未明確規定,導致實踐中爭議很大。同時關於企業之間的相互擔保,以往的司法案例傾向認為相互擔保往往是互惠互利的,因此即便沒有進行決議也應當認定擔保有效。而此次《新擔保司法解釋》採用了新的裁判思路。
《新擔保司法解釋》第七條規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違反公司法關於公司對外擔保決議程序的規定,超越許可權代表公司與相對人訂立擔保合同,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法典第六十一條和第五百零四條等規定處理:(一)相對人善意的,擔保合同對公司發生效力;相對人請求公司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二)相對人非善意的,擔保合同對公司不發生效力;……
第一款所稱善意,是指相對人在訂立擔保合同時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法定代表人超越許可權。相對人有證據證明已對公司決議進行了合理審查,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構成善意,但是公司有證據證明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決議系偽造、變造的除外。」
據此,公司對外擔保的規則總結如下:
第一,公司對外擔保包括企業相互擔保應當履行有關決議程序,否則構成越權擔保,可能影響擔保合同的效力;
第二,公司法定代表人未經公司董事會或股東會決議以公司名義對外提供擔保,構成越權代表。越權代表簽訂的擔保合同對公司的效力取決於相對人是否善意。相對人善意的,擔保合同對公司有效,公司需承擔擔保責任;相對人不構成善意的,公司不用承擔擔保責任;
第三,相對人善意的判斷標准在於相對人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公司法定代表人越權簽訂擔保合同。具體表現為相對人在簽訂擔保合同時,是否盡到了公司決議的合理審查義務。若相對人審查了公司有關擔保的決議,從而簽訂擔保合同,構成善意,若未審查,則構成惡意。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劉貴祥就<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回答記者提問》,《新擔保司法解釋》之所以規定相對人簽訂擔保合同時合理審查公司決議的義務,目的在於「防止法定代表人違規提供相互擔保,避免因相互擔保引發債務危機連鎖反應,防範金融風險。」
對於上市公司對外擔保,此次《新擔保司法解釋》增加了相對人審查上市公司披露的有關擔保決議的義務。第九條的前兩款規定,「相對人根據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關於擔保事項已經董事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通過的信息,與上市公司訂立擔保合同,相對人主張擔保合同對上市公司發生效力,並由上市公司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相對人未根據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關於擔保事項已經董事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通過的信息,與上市公司訂立擔保合同,上市公司主張擔保合同對其不發生效力,且不承擔擔保責任或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據此,上市公司的對外擔保除了要經過董事會決議或股東大會決議之外,還應當公開披露有關擔保的決議事項。如果相對人並未根據披露的擔保決議與上市公司簽訂擔保合同,則相對人要求上市公司承擔擔保責任存在不被法院支持的風險。若相對人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擔保決議簽訂擔保合同,則該擔保合同對上市公司有效,上市公司需要承擔擔保責任。
這樣規定的目的是為了應對實踐中頻繁發生的上市公司法定代表人越權簽訂擔保合同,促使上市公司資產被掏空,嚴重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問題。
為學校、幼兒園和醫療機構等特殊主體指明融資擔保的路徑
對於學校、幼兒園和醫療機構等特殊民事主體是否可以提供擔保的問題,《新擔保司法解釋》總體上依據營利與非營利的性質進行了界定。
《新擔保司法解釋》第六條規定,「以公益為目的的非營利性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等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擔保合同無效,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在購入或者以融資租賃方式承租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養老服務設施和其他公益設施時,出賣人、出租人為擔保價款或者租金實現而在該公益設施上保留所有權;
(二)以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養老服務設施和其他公益設施以外的不動產、動產或者財產權利設立擔保物權。
登記為營利法人的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等提供擔保,當事人以其不具有擔保資格為由主張擔保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據此,關於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等特殊主體設立的擔保合同是否有效取決於營利與非營利的性質。若為以公益為目的的非營利性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則一般情況下擔保合同無效,除非符合第六條規定的兩種例外情形,即因購買或承租公益設施而設定所有權保留的擔保合同有效、以公益設施以外的財產或財產權利設立的擔保合同有效;若登記為營利法人的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則其具有擔保資格,訂立的擔保合同一般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法釋〔2020〕28號)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還有很多,學習和把握新擔保司法解釋的條文精髓,將對我們的工作與生活產生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民法典擔保適用范圍包括:
依據民法典的規定,保證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其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債權的費用。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證人應當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
⑼ 中央政府要怎樣處置法院判決後的老奈
老賴,是對被執行失信人的俗語。
國家對老賴有一定的措施,進行信用懲戒,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市場准入、資質認定、限制高消費、不得乘坐動車、飛機等方面受到限制或者禁止,失信被執行人的社會生存空間將大幅度縮小。
法律鏈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第一條 被執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依法對其進行信用懲戒:
(一)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行的;
(二)以虛假訴訟、虛假仲裁或者以隱匿、轉移財產等方法規避執行的;
(三)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的;
(四)違反限制高消費令的;
(五)被執行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的;
(六)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
第五條 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錄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並通過該名單庫統一向社會公布。
各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路、法院公告欄等其他方式予以公布,並可以採取新聞發布會或者其他方式對本院及轄區法院實施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的情況定期向社會公布。
⑽ 最高法發布指導意見:受疫情影響的商品房買賣可變更期限
因疫情合同無法按時履行能否解除?商品房買賣交易受到影響怎麼辦?5月1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其中規定,因疫情商品房不能按期交房,對解除合同請求不予支持,可變更履行期限。
最高法民二庭庭長林文學介紹,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導致出賣人不能按照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的期限交付房屋,或者導致買受人不能按照約定的期限支付購房款,當事人請求解除合同,由對方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當事人請求變更履行期限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根據公平原則進行變更。
同時指導意見還明確,承租房屋用於經營,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導致承租人資金周轉困難或者營業收入明顯減少,出租人以承租人沒有按照約定的期限支付租金為由請求解除租賃合同,由承租人承擔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但在有些情況下也允許解除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劉貴祥介紹,「比如為了過春節,或者由於一定的季節性需求,辦的展覽、廟會預定的場地,這時候如果繼續履行租賃合同,合同目的就不能實現了,這種情況下是允許解除合同的。」
針對餐飲等行業租賃糾紛,劉貴祥表示,指導意見要求,一般情況下不支持解除租賃合同的請求。劉貴祥解釋,由於疫情和疫情防控措施,承租人營業額下降、資金回籠困難,無法及時或者足額繳納租金,出租方提出解除合同的,這種情況下不影響合同目的的實現,依據法律關於不可抗力及合同解除的規定,不支持其解除合同的訴訟請求。應根據公平原則,結合當事人及其營業情況的具體事實,酌情調整租金或者是調整交付租金的期限。
劉貴祥強調,如果出租人是國有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對外出租房屋用於經營,根據國家出台的相應優惠政策,國有企業、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出租人,應當在疫情期間根據政策免除一定期限租金。如果出租人起訴還要求支付租金,或者是因為承租人沒有支付這幾個月的租金,出租人說他違約要求解除合同的,法院不會予以支持。
「如果受疫情影響,企業完全確定不再交得起租金,合同無法履行。」他表示,這種情況應當允許雙方當事人都提出解除合同的請求,法院應當支持。(記者盧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