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重要規則
『壹』 民法總則草案規定了哪些重要制度
補充了自然人主體來
增加了保護胎源兒利益的規定
下調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齡標准
完善了監護制度
『貳』 什麼是民法規則
准確來講 沒有民法規則這個概念 只有民法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 是貫穿內於整個民事立法 對各項民事法容律制度和人事部民法規范起統率作用的基本准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平等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自願原則、禁止濫用權利原則
民法通則上 對民法原則 也有規定 主要是:
民事主體地位平等原則, 等價有償原則, 自願原則, 公平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 民事權利受法律保護原則
『叄』 《民法總則》規定了哪些基本原則
民法總則在第一章中規定的基本原則,包括:
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合法原則、綠色原則。
法律中的基本原則,指的是能夠體現立法的指導思想、並且對全部法律制度發揮統率和指導作用的最基本規則。確立民法基本原則,是為各種規范民事活動的法律法規提出具有指導思想性質的基本要求。
(3)民法重要規則擴展閱讀:
民法基本原則的規定,不僅是為了規范當事人自身行為,更是為了規范民事活動的立法、行政執法、法院及其他機構的司法行為。
在立法層面,民法總則中規定的這些基本原則不僅對總則中的全部法律制度發揮統領作用,而且對整個民法典中的法律制度發揮統領作用,甚至還要對包括商事法、知識產權法、社會性立法和很多涉及民事權利的法律發揮統領作用。
這些基本原則對於各種下位法的制定應當發揮指導甚至是制約的作用。例如,在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地方立法機構制定的地方法規涉及民事活動規范的時候,都應注意遵守這些原則。可以說,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為規范民事活動制定的其他法律,其效力次於像民法典這樣的法律的時候,同樣也要遵守這些基本原則,使得下位法符合上位法的要求。
在行政執法過程中,當然也要遵守這些原則。而在人民法院和裁判機構分析和裁判民事案件的時候,這些基本原則的作用更直接,也更顯著。這些基本原則雖然有的不一定能直接用來裁判案件,但它們都可用於從宏觀上指導案件的分析和裁判,自願原則等甚至可直接用來分析和裁判案件。
『肆』 民法適用中應遵循的規則是什麼
民法的來適用應遵循以下原源則:
(1)特別法優於一般法;
(2)強行法優於任意法;
(3)例外規定排除一般規定;
(4)具體規定優於一般性條款。
具體規定是指具體規定某種事實狀態發生的法律效果的法律規范。一般性規定是指並不具體規定某種事實狀態發生的法律效果,而僅是規定原則的法律規范。
『伍』 民法中有哪些規則
以下為民法基本原則——平等原則;意思自治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平原則;公序良俗原則;
『陸』 民法重點是什麼
您好,這是民法復習重點
一.名詞解釋
1. 民法:指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2. 民事法律關系:由民事法律規范調整所形成的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核心內容的社會關系。
3. 民事法律事實:由民法規范確認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客觀現象。
4. 監護: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一種民事法律制度。
5. 法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6. 民事法律行為:指民事主體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
7. 代理:指代理人在代理權范圍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或自己的名義獨立與第三人為民事行為,由此產生的法律效果直接或間接歸屬於被代理人的法律制度。
8. 物權:指民事主體在法律規范的范圍內直接支配一定的物,享有利益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是人與人之間對於物的歸屬和利用關系在法律上的體現。
9. 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指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分享有的專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的共由權和基於共有關系產生的共同管理權的總稱。
10. 債的履行:指債務人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法律的規定全面而適當的履行其債務,以便使債權人實現其債權。
11. 代位權:指當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並對債權人造成損害時,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債務人債權(專屬債務人自身的除外)的權利。
12. 合同:指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
13. 要約:又稱發盤,出盤,發價,或報價等,是指當事人一方向他方發出的希望與其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14. 提存:債的提存,是指債務人在債務已屆履行期時,將無法向債權人給付的標的物提交給有關機關進行寄存,保管,並在條件成就時交付債權人的行為。
15. 不當得利之債:指因不當得利的事實而受益人和受損者之間產生的債的法律關系。
二.簡答題
三.。
1. 民法的特點-------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因而具有以下特點,(1)民法是權利法(2)民法是私法(3)民法是調整型實體法。
2. 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1)平等原則(2)自願原則(3)公平原則(4)誠實信用原則(5)守法原則(6)公序良俗原則。
3. 宣告死亡的條件------(1)自然人下落不明達到法定期限(2)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3)由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
4. 法人成立的條件------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要成立法人組織須具備以下要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5. 民事法律行為的一般有效要件----(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當事人的意思表述真實(3)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4)民事行為的標的必須確實和可能
6. 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的種類-------(1)重大誤解民事行為(2)顯失公平民事行為(3)因欺詐,脅迫而損害非國家利益的民事行為(4)乘人之危的民事行為
7. 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1)須行為人不具有代理權(2)須客觀上存在使第三人相信表見代理人有代理權(3)第三人為善意且無過錯(4)表見代理人與第三人之間的民事行為須符合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
8. 物權的特徵-------(1)支配權---物權失權利人直接支配物的權利(2)絕對權---物權的實現不需要義務人的積極行為予以協助,權利人在合法范圍內能夠無條件絕對實現其權利(3)對世權---物權的權利主體是特定的,而義務主體是不特定的(4)排他權---物權為權利人直接行使的對於物的權利,禁止他人的干涉。
9. 所有權的取得方式------所有權的原始取得是不以原所有人的所有權和意志為基礎,依據法律的規定取得所有權,因而取得所有權的方式有(1)善意取得(2)添附(3)收取孳息(4)無主物先佔(5)拾得遺失物的方法取得。
10. 債的特徵--------(1)債是一種法律財產關系,反映財產流轉關系(2)債是特定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3)債是以特定行為為客體的民事法律關系(4)債是以請求債務人給付為內容的民事法律關系。
11. 債履行的原則-------債履行的原則是指當事人在履行債的整個過程中所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則,債的履行原則有以下幾項(1)實際履行原則(2)協作履行原則(3)經濟履行原則(4)適當履行原則(5)情熱度履行原則
12. 代位權成立的條件--------(1)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是合法(2)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3)債務人的債權以到期(4)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
13. 擔保物權與用益物權的區別(1)用益物權是對標的物的有形支配,而擔保物權則是對物的無形支配(2)用益物權是不動產物權,而擔保物權則既可以是不動產物權,也可以是動產物權(3)用益物權是主權利,擔保物權是從權利(4)用益物權是權利實現與權利取得同時發生,而擔保物權則只是在權利消滅時才能實現其權利。
14. 要約的構成要件------(1)要約是由特定人做出當然意思表示(2)要約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訂立合同的受要約人發出(3)要約內容必須具體,明確(4)要約必須具備訂立合同的意圖。
15. 無因管理之債的構成------(1)須有為他人管理事物的事實(2)管理人在主觀上必須有為他人謀利的意思(3)管理人實施管理行為確系無因。
『柒』 民法基本原則中的核心原則是什麼
民法基本原則中「平等」、「自願」必為民法的基本原則。
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
1、平等原則
2、自願原則
3、公平原則
4、誠實信用原則
5、公序良俗原則
其中"平等原則"是我國民法的首要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民事行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則,是體現民法精神、指導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中國的民事立法上,確立了以下幾項民法的基本原則: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守法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由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根本特性決定的,體現著國家的民事政策。不同的法律調整不同領域的社會關系,社會關系的性質不同,法律的調整原則、法律的精神也就不同。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與財產關系,這就決定「平等」、「自願」必為民法的基本原則。
由於法律是由國家制定的,一國在特定時期對民事關系的政策也必然通過民法的基本原則體現出來。例如,現代社會特別強調信用,強調社會公共利益,這些民事政策也就體現在誠實信用和禁止權利濫用或公序良俗原則中。
(7)民法重要規則擴展閱讀:
民法基本原則的功能:
(一)指導功能
民法基本原則的功能突出表現在它的指導性。學者在論述民法基本原則時,強調它是指導原理、指導原則、指導方針。民法的基本原則對民事立法、民事行為和司法均有指導意義。
立法者在制定民事法律規范特別是在制定民事基本法時,立法的指導思想是什麼?民法所反映的社會經濟文化制度的本質和特徵是什麼,用什麼樣的條款高度概括這些指導思想和本質特徵?落實在概括性條款上就成為民法基本原則。基本原則確定之後,不僅是民事基本法的指導原則,也是各項民事立法的指導原則。
民事主體掌握了民法的基本原則,就能把握民事關系的大方向,在不了解民法具體規定的情況下,懂得民法基本原則,就能大體上懂得應當怎樣做,不應當怎樣做。
民法基本原則是司法機關處理民事案件的指導准則。司法機關以民法基本原則為指導,才能正確理解、解釋和使用民法規范。
(二)約束功能
民法基本原則對民事立法、民事行為和民事司法都有約束力。民法基本原則對民事基本法中的具體規范和單行民事規范,具有約束力,即民事法律規范不能違反民法的基本原則。民事行為受民法基本原則的約束,違反民法基本原則的民事行為不受法律保護。民法基本原則對民事司法活動具有約束力,法官解釋和適用民事法律規范應當以民法的基本原則為依據,如果偏離民法基本原則,就會形成錯判。
(三)補充功能
民法基本原則在民事法律規范中處於指導與統帥的地位,但是,通常在民事法律規范有具體的規定的情況下,必須適用具體規定,不能直接適用民法基本原則。有學者稱民法基本原則是「帝王條款」,不可輕易動用,否則就會造成適用法律的偏差和混亂。
在民事法律規范沒有具體規定的情況下,民法的基本原則對民事法律規范起補充作用。由於立法者的認識有局限性;由於法律具有穩定性,不能朝令夕改;由於社會關系不斷發展,立法不可能窮盡一切,因此現行法規往往不能完全適應社會實際的需要。
在民事法律規范存在漏洞的情況下,需要法院補充法律漏洞,需要法院造法,這是各國民事立法與民事司法經驗的總結。補充法律漏洞和法院造法,比根據基本原則限製法律的效力有更高的要求,應當十分慎重,需要針對個案,根據民法基本原則,以正確的理論為指導,進行充分說理的創造性裁決。由於基本原則是沒有具體構成要件和後果的抽象規定,如何准確地適用基本原則,需要不斷總結經驗,形成案例類型。
『捌』 民法中規則和原則的關系
規則是每一條法規設置的規則細則,原則是怎麼設置這個法規這個法規出台之前就需要遵循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