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對人權的保護

司法對人權的保護

發布時間: 2022-04-06 02:25:28

司法活動中保障人權存在哪些突出問題

司法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關乎公民的名譽、財產、自由乃至生命。在司法活動中,守好保障人權的屏障,讓百姓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司法機關的天職。隨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落實,隨著司法體制改革一系列舉措的出台,我國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將進一步完善,對人權的司法保障將得到切實加強。
嚴守防止冤假錯案底線。1個冤假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99個公正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這就是「100-1=0」的道理。要嚴格落實關於防止、發現、糾正冤假錯案的有關規定,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努力避免發生一起冤假錯案,更好地維護人民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今後,辦案機關對被拘留、逮捕犯罪嫌疑人的訊問,必須在看守所訊問室進行,並全程同步錄音或錄像。嚴禁刑訊逼供、體罰虐待,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刑訊逼供取得的口供,不得作為定案根據。對定罪證據不足的案件,堅持疑罪從無,不得降格作出「留有餘地」的判決。
加強弱勢群體的法律幫扶。提供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為貧弱群眾撐起法律「保護傘」,是司法扶弱濟貧、維護公正的體現。這次司法體制改革提出,要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有關部門已經出台《關於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試行)》,下一步,要進一步通過立法,健全制度,擴大經費來源,規范相關程序,調動整合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力量,把有限的救助資源公正、高效地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讓老百姓「法理之外、情理之中」的實際困難得到更好解決。
健全社區矯正制度。勞教制度廢止後,將被判處管制、緩刑、暫予監外執行、假釋等社會危害性小、悔罪表現好的罪犯置於社區內,由專門機關和社會團體、志願者一起進行管理和教育矯正,避免監獄內「交叉感染」。要進一步健全社區矯正制度,盡快制定出台社區矯正法,規范適用范圍、程序、責任主體和保障機制,鼓勵和支持社會工作者、志願者更廣泛地參與進來,更好地解決矯正人員就業、就學、最低生活保障、社會保險以及心理康復等問題,幫助他們更好地回歸社會。

㈡ 結合美國憲法對人權的保護,談談你對人權法定化及其憲法保護的認識

您好!
美國憲法是對於美國聯邦政府,州政府的權利定義和限制。特別是憲法的一到九號修正案,以及十三,十四,和十五號修正案,體現了對於人權和公民權的充分尊重和對政府專斷行為的限制。從這一點上來說,美國憲法讓美國政府和法院對於人權問題「有法可依」。但是,自從」權利法案「(指一到九號憲法修正案)和第十四套修正案成立以來,其引起的糾紛從來沒有停止過。遠到1833年的「巴朗訴巴爾迪莫」,近到2012年的「美國訴溫莎」,美國憲法修正案對於民權和人權的保護一直在左右徘徊,始終沒有一個確切的,最終的答案。沒錯,美國憲法保護人權和民權,但是對於一系列具體的問題,比如對於民權保護到什麼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左右,和如何做到與時俱進(比如互聯網上的隱私權問題,民用電話竊聽),誰也不知道。就連最高法院的9位大法官們,也時而這樣判,時而那樣判。第十四號修正案里有兩條最著名的條款,在上個世紀涉及的次數非常多。一個是「Due Process Clause」,(正當程序條款),另一個是「Equal Protection Clause」(同等保護權條款)。這兩個條款在歷史上引起了諸多非常著名的訴訟案例。其中之一就是一個墮胎案,「Roe v. Wade」, 另一個案例就是對種族隔離的合法性爭論,「Brown v. Board of Ecation」。
之前提到,美國憲法保證人民「有法可依」,並且對踐踏公民權利的行為進行限制,但是同時,也出現了非常多可以稱之為「荒唐」的案例。就比如『巴朗訴巴爾迪莫』,巴爾迪莫市政府因為河流改造問題而沒收巴朗的私人財產-碼頭,並且沒有給予與其個人收入相等價的賠償,巴朗根據第五套修正案「未經正當程序,個人財產不得充公」條款上訴最高法院,得出的裁決是「該條款僅對聯邦政府有效,巴爾迪莫是地區政府,有自行裁量權」,因此,巴爾迪莫市政廳勝訴,而巴朗失去了他的碼頭。
美國內戰結束之後,為了彌補前九套修正案的不足之處(比如對地區政府無效),國會通過了著名的十三套(廢奴)和十四套(民權)修正案。自此,地方政府也在憲法的管轄范圍之內。我們來看另一個案例:在1886年,舊金山市政府出台法令,所有洗衣店(年代久遠,昔日的洗衣店不同今日)必須符合安全標准才能注冊營業。當時,經營洗衣店生意的大都是中國移民,而在申請營業執照的時候,中國移民經營的洗衣店無一例外全部被拒絕。移民們為舊金山政府的歧視行為深感憤怒,以「同等保護權條款」上訴最高法院。結果呢?最高法院全票通過中國移民的上訴,判定舊金山政府的行徑構成種族歧視,違反憲法。就憲法對於民權的保護,此為一例。
還有非常多關於憲法和民權的案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憲法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雖然憲法保護的民權在歷史中時不時遭到否決,但是隨著司法體系的不斷完善,判例的不斷增多,社會的不斷發展,憲法對於民權和人權的保護也越來越具體,越來越合理。保護民權和人權,本身就是美國三權分立中三個權利的相互博弈所產生的結果,同性婚姻在三十年前依然無法得到認可,但是2012年在美國訴溫莎案中卻得到了法律的保護。因此,這是一個永久的話題。

注,此文除了引用案例和法律條款之外,全部為原創。希望樓主給予考慮。

希望對您有幫助,謝謝!

㈢ 人權的法律保障包括

人權的法律保障包括,憲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護、和司法保障。
個體人權的基本權利包括一般基本權利和其他基本權利。一般基本權利如尊嚴權、人格權和精神自由權等,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被國家或他人剝奪,平等具有絕對意義;其他基本權利包括人身自由、政治權利和政治自由、財產權等可以在一定條件被限制或剝奪的權利,這里的平等具有相對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㈣ 人權的法律保障是什麼

  1. 以憲法為根本依據,中國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保障人權的法律制度,人權保障事業不斷法律化、制度化。

  2. ——生命權的法律保障。中國重視對公民生命權的保障。《憲法》、《刑法》、《民法通則》等法律對保障公民生命權作了基本規定。《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對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出規定。根據本國情況,中國在法律上保留了死刑,但堅持「少殺、慎殺」的政策,嚴格控制和慎重適用死刑,確保死刑僅適用於極少數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中國《刑法》還規定了有利於嚴格控制死刑適用的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制度,以減少實際執行死刑的人數。

  3. ——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的法律保障。《憲法》規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禁止非法檢查公民的通信。《刑事訴訟法》明確禁止刑訊逼供,對於拘留、逮捕、搜查取證等涉及人身自由和安全的強制方法和手段,規定了嚴格的法律程序。《刑法》對於司法人員的刑訊逼供罪也專門作了規定。《立法法》和《行政處罰法》還規定,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均不得設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國務院於2003年頒布《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同時廢止了《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憲法》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民法通則》規定了公民的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等各種人格權。

  4. ——平等權的法律保障。中國憲法確立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在適用法律時,對於任何人的保護或者懲罰,都是平等的,不因人而異;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憲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規定,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5. ——政治權利的法律保障。《憲法》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立法法》規定,只有法律才能設定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選舉權是公民重要的政治權利。憲法和法律規定,年滿18周歲的中國公民,除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外,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根據《選舉法》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選民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聯名,可以推薦代表候選人,並與政黨、社會團體推薦的代表候選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和人民政府副職領導人員,一律由差額選舉產生。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人民政府正職領導人員、法院院長和檢察院檢察長也由差額選舉產生;如果提名的候選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額選舉。憲法和法律還保障公民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選舉法》、《集會遊行示威法》等法律以及有關出版、社團登記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規,為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提供了法制保障。國務院頒布的《信訪條例》,通過強化政府信訪工作責任來依法保障公民的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利。

  6. ——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障。《憲法》規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國務院頒布的《宗教事務條例》,依法保護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障。為了尊重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依法保護和管理境內外國人的宗教活動,依法保護境內外國人在宗教方面同中國宗教界進行的友好往來和文化學術交流活動,1994年國務院還頒布了《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

  7. ——勞動者權益的法律保障。《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就業促進法》和《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等法律法規,規范和促進了就業,合理界定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工傷保險條例》、《失業保險條例》、《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以及《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等法規、規章,保證了勞動者在養老、失業、患病、工傷和生育等情況下能夠享有必要的物質幫助。《殘疾人就業條例》、《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等法規和規章,對不同類型弱勢群體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給予特別保護。

  8. ——經濟、社會、文化和其他權利的法律保障。《憲法》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物權法》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母嬰保健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殘疾人保障法》等法律,加強對特殊群體的保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等法規,規定對城市貧困人口和農村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又無人贍養、撫養、扶養的農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和《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等法規,規定了國家對退役和傷亡軍人及家屬的撫恤優待制度。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受憲法和法律保護。《義務教育法》強化了國家保障義務教育實施的責任,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保障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憲法》還規定,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

㈤ 法律對公民人身權利的保護是怎樣規定的

1.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勞動法都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未成年人正處於長身體、求學識、立志向的人生長階段,身體未定型、心智尚稚嫩、社會經驗少、自護能力差.一旦當童工,惡劣的勞動條件和有職業危險的工作環境將會嚴重侵害其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因務工輟學,也會使其終止接受的義務教育.我國法律規定最低就業年齡一般不低於16周歲,就是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我國人力資源的綜合素質.

2.我國刑法第20條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他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3.我國憲法第40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4.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0條規定:對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藏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拆開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開拆.

5.《世界人權宣言》第12條規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榮譽和名譽不得加以攻擊.人人有權享受法律保護,以免受這種干涉或攻擊.

6.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0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第42條規定: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決前,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㈥ 陳述法律對人權保護得有關規定

人權的法律保護實踐主要表現為國內法的保護,在當今世界的大多數國家裡,國內法對人權的保護方式有:立法和宣言保護、司法保護和個人保護。

㈦ 簡述人權的法律保護

  1. 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的法律保障。《憲法》規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禁止非法檢查公民的通信。《刑事訴訟法》明確禁止刑訊逼供,對於拘留、逮捕、搜查取證等涉及人身自由和安全的強制方法和手段,規定了嚴格的法律程序。《刑法》對於司法人員的刑訊逼供罪也專門作了規定。《立法法》和《行政處罰法》還規定,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均不得設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國務院於2003年頒布《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同時廢止了《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憲法》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民法通則》規定了公民的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等各種人格權。

  2. 平等權的法律保障。中國憲法確立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在適用法律時,對於任何人的保護或者懲罰,都是平等的,不因人而異;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憲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規定,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3. 政治權利的法律保障。《憲法》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立法法》規定,只有法律才能設定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選舉權是公民重要的政治權利。憲法和法律規定,年滿18周歲的中國公民,除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外,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根據《選舉法》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選民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聯名,可以推薦代表候選人,並與政黨、社會團體推薦的代表候選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和人民政府副職領導人員,一律由差額選舉產生。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人民政府正職領導人員、法院院長和檢察院檢察長也由差額選舉產生;如果提名的候選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額選舉。憲法和法律還保障公民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選舉法》、《集會遊行示威法》等法律以及有關出版、社團登記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規,為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提供了法制保障。國務院頒布的《信訪條例》,通過強化政府信訪工作責任來依法保障公民的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利。

  4. 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障。《憲法》規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國務院頒布的《宗教事務條例》,依法保護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障。為了尊重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依法保護和管理境內外國人的宗教活動,依法保護境內外國人在宗教方面同中國宗教界進行的友好往來和文化學術交流活動,1994年國務院還頒布了《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

  5. 勞動者權益的法律保障。《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就業促進法》和《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等法律法規,規范和促進了就業,合理界定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工傷保險條例》、《失業保險條例》、《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以及《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等法規、規章,保證了勞動者在養老、失業、患病、工傷和生育等情況下能夠享有必要的物質幫助。《殘疾人就業條例》、《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等法規和規章,對不同類型弱勢群體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給予特別保護。

  6. 經濟、社會、文化和其他權利的法律保障。《憲法》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物權法》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母嬰保健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殘疾人保障法》等法律,加強對特殊群體的保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等法規,規定對城市貧困人口和農村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又無人贍養、撫養、扶養的農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和《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等法規,規定了國家對退役和傷亡軍人及家屬的撫恤優待制度。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受憲法和法律保護。《義務教育法》強化了國家保障義務教育實施的責任,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保障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憲法》還規定,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

㈧ 人權法律保障包括

人權法律包括:

一、生命權,包括健康權,肢體權。

二、選舉權,當然還有被選舉權了。

三、決策權。

四、管理權。

五、監督權。

六、自由權。主要是政治自由。

七、自主權。

八、名譽權,包括姓名權、榮譽權、著作權、專利權等。

九、隱私權。

十、財產權。

(8)司法對人權的保護擴展閱讀:

按享受權利的主體分,人權包括個人人權和集體人權兩種。前者是指個人依法享有的生命、人身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自由平等權利;後者是指作為個人的社會存在方式的集體應該享有的權利,如種族平等權、民族自決權、發展權、環境權、和平權等。

按照權利的內容來劃分,人權包括公民、政治權利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兩大類。前者是指一些涉及個人的生命、財產、人身自由的權利以及個人作為國家成員自由、平等地參與政治生活方面的權利;

後者是指個人作為社會勞動者參與社會、經濟、文化生活方面的權利,如就業、勞動條件、勞動報酬、社會保障、文化教育等權利。總之,人權是涉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廣泛、全面、有機的權利體系,是人的人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諸方面權利的總稱。它既是個人的權利,也是集體的權利。

㈨ 我國刑法對人權的保護

從罪刑法定原則和刑法適用平等原則答

㈩ 如何理解刑事訴訟法的人權司法保障功能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國憲法的一個重要原則。我國在對刑事訴訟法進行修改的過程中,著重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了總則中,成為了刑事訴訟法修改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新刑事訴訟法對人權保障原則的這一修改,也是我國人權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事件。人權與法律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在對人權的保障中,只有法律才是其最基本、最權威的保障。同時人權保障也應該且必須成為法律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立法原則。刑事訴訟法作為憲法之下最為重要的法律之一,在人權保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刑事訴訟法中,寫入了諸多關於人權保障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我國對公民人權的保障。具體體現方面:
一、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權的保護
二、對證人、被害人、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

熱點內容
多措並舉開展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20 20:13:22 瀏覽:955
法院凍結汽車 發布:2025-01-20 19:39:02 瀏覽:447
鄭州名律師 發布:2025-01-20 18:42:13 瀏覽:519
中級經濟法只看郭守傑 發布:2025-01-20 18:40:48 瀏覽:501
新疆司法拍賣網 發布:2025-01-20 18:27:06 瀏覽:509
噪音擾民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0 18:10:15 瀏覽:906
刑事案件法院旁聽 發布:2025-01-20 17:42:50 瀏覽:486
職業衛生法律知識櫥窗資料 發布:2025-01-20 17:37:23 瀏覽:497
simple語法規則 發布:2025-01-20 17:12:52 瀏覽:442
法院掃描錄入 發布:2025-01-20 16:52:17 瀏覽: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