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的事實行為

民法的事實行為

發布時間: 2022-04-06 06:29:49

民法中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的區別(舉例說

1.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其必備要素;事實行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為要素,當事人實施行為的目的並不在於追求民事法律後果。
2.法律行為依行為人意思表示的內容而發生效力;事實行為依法律的規定直接產生法律後果。 3.法律行為的本質在於意思表示,而不在於事實構成;事實行為只有在行為人的客觀行為符合法定構成要件時,才發生法律規定的後果。
4.法律行為以行為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為生效要件;而事實行為不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5.法律行為包括民事法律行為、可變更或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事實行為包括無因管理行為、正當防衛行為、緊急避險行為和侵權行為等。

㈡ 民法中,什麼叫做事實行為

事實行為是非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產生、變更、消滅法律關系的行為,法律後果由法律直接規定,不由當事人協商。

㈢ 民法上的事實行為具體有哪些

事實行為抄,是指行為人不具有襲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但依照法律的規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
1、事實行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為其必備要素,而民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必備要素;
2、事實行為依法律規定直接產生法律後果,民事行為依據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的內容而發生效力;
3、事實行為只有在行為人的客觀行為符合法定構成要件時才發生法律規定的效果,民事行為的本質在於意思表示,而不在於事實構成;
4、事實行為的構成不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而民事行為以行為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為生效條件。如:先佔、加工、無因管理行為、遺失物的拾得行為、埋藏物的發現行為以及債權標的物的給付行為等均屬於事實行為。

㈣ 民法里事實行為都是合法行為嗎

不一定。民事法律事實包括自然事實和行為,事實行為屬於非表示行為,事實行為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的建立、變更、消滅。但這並不意味著事實行為一定合法,例如侵權行為可以引起損害賠償之債,但是作為引起該法律關系的事實行為:民事侵權行為,並非合法行為。

㈤ 民事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的區別有哪些

事實行為與民事行為的主要區別:
1、事實行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為其必備要素;民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必備要素。
2、事實行為依法律規定直接產生法律後果;民事行為依據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的內容而發生效力。

3、事實行為只有在行為人的客觀行為符合法定構成要件時才發生法律規定的效果;民事行為的本質在於意思表示,而不在於事實構成。
4、事實行為的構成不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民事行為以行為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為生效條件。

㈥ 民法中,法律事實中的人的行為怎樣具體分類

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不具有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內但依照法律的容規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事實行為分別包括:無因管理行為、正當防衛行為、緊急避險行為以及侵權行為、違約行為、遺失物的拾得行為、埋藏物的發現行為等。
更多法律問題請關注律師港灣網

㈦ 民法上的事實行為有哪些

事實抄行為,是指行為人襲不具有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但依照法律的規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

1、事實行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為其必備要素,而民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必備要素;

2、事實行為依法律規定直接產生法律後果,民事行為依據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的內容而發生效力;

3、事實行為只有在行為人的客觀行為符合法定構成要件時才發生法律規定的效果,民事行為的本質

在於意思表示,而不在於事實構成;

4、事實行為的構成不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而民事行為以行為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為生效條件。

㈧ 民事法律行為和民事事實行為的區別

民事法律事實和民事法律行為的區別是民事行為是民事主體以意思表示為要素設立、行使、變更、終止自己的民事權利或義務,這其中合法的行為稱之為民事法律行為。
主要不同點如下:
1、性質不同。民事法律行為是行為人的合法行為,這種合法行為的目的在於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而民事行為包括有效的民事行為和無效的民事行為,合法的民事行為和非法的民事行為。
2、法律後果不一樣。行為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可以產生預期的法律後果。民事法律行為是合法行為,受法律的保護。民事行為有合法與非法、有效與無效之分。對於非法的或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不受法律保護。
3、必備要素不同。民事法律事實完全不以意思表示為其必備要素;民事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必備要素。
(8)民法的事實行為擴展閱讀:
民事法律行為成立的要件
根據《民法通則》第55條、第56條的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法律行為主體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民事權利能力是法律確認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自然人只有具備了民事權利能力,才能參加民事活動。
《民法通則》第九條規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是自然人獲得參與民事活動的資格,但能不能運用這一資格,還受自然人的理智、認識能力等主觀條件制約。有民事權利能力者,不一定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2、行為人意思表示真實。
意思表示真實指的是行為人內心的效果意思與表示意思一致。也即不存在認識錯誤、欺詐、脅迫等外在因素而使得表示意思與效果意思不一致。
但是,意思表示不真實的行為也不是必然的無效行為,因其導致意思不真實的原因不同,可能會發生無效或者被撤銷的法律後果。
3、行為內容合法。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行為內容合法表現為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行為內容合法首先不得與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或禁止性規范相抵觸。其次,行為內容合法還包括行為人實施的民事行為不得違背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4、行為形式合法。
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也就是行為人進行意思表示的形式。凡屬要式的民事法律行為,必須採用法律規定的特定形式才為合法,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為,則當事人在法律允許范圍選擇口頭形式、書面形式或其他形式作為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皆為合法。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民事法律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民事法律事實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㈨ 民法中,法律事實的事件和行為如何區分呢

復法律事實的事件和行為區制分:
按照法律事實是否與當事人的意志有關,可以把法律事實分為事件和行為,這是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分類。
事件又稱為法律事件,指的是與當事人意志無關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形成、變更或消滅的事實,事件的特點是,它的出現與當事人的意志無關,不是由當事人的行為所引發的。導致事件發生的原因,既可以來自於社會,也可以來自於自然,另外也不能來自於時間的流逝,如各種時效的規定等。
行為又稱有法律意義的行為,從法律關系的角度看,它指的是與當事人意志有關,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作為和不作為。行為一旦作出,也是一種事實,它與事件的不同之處存於當事人的主觀因素成為引發此種事實的原因,因此,當事人既無故意又無過失,而是由於不可抗力或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引起的某種法律後果的活動,在法律上不被視為行為,而被歸入意外事件。法律上所說的行為,僅指與當事人意志有關且能夠引起法律關系後果的那些行為。

㈩ 民事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民事行為與事實行為的區別: 一、民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其必備要素,而事實行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為其必備要素,當事人實施行為的目的並不在於追求民事法律後果。 民事行為是以意思表示才發生法律效果。與此相反,事實行為僅取決於法律規定,實施行為並不具有追求某種法律效果的意圖。或者說,這種意圖的有無並不影響法律效果的發生,而只要符合一定的規定便能產生法律效果。 二、民事行為依據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的內容而發生法律效果;事實行為依法律規定直接產生法律效果和事實效果。比如:拾得遺失物作為一種事實行為,其法律效果和事實效果是同時發生的,拾得人依法律規定取得該物的暫時所有權是法律效果,拾得人對拾得物的實際佔有則是事實效果。 三、民事行為的本質在於意思表示,而不在於事實構成;事實行為只有在行為人的客觀行為符合法定構成要件時才發生法律規定的效果。 四、民事行為以行為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為生效條件,而事實行為的構成不要求行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一條 行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應當在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前或者與意思表示同時到達相對人。

熱點內容
鄭州名律師 發布:2025-01-20 18:42:13 瀏覽:519
中級經濟法只看郭守傑 發布:2025-01-20 18:40:48 瀏覽:501
新疆司法拍賣網 發布:2025-01-20 18:27:06 瀏覽:509
噪音擾民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0 18:10:15 瀏覽:906
刑事案件法院旁聽 發布:2025-01-20 17:42:50 瀏覽:486
職業衛生法律知識櫥窗資料 發布:2025-01-20 17:37:23 瀏覽:497
simple語法規則 發布:2025-01-20 17:12:52 瀏覽:442
法院掃描錄入 發布:2025-01-20 16:52:17 瀏覽:708
民法典橫幅 發布:2025-01-20 16:40:47 瀏覽:667
勞動法頒布和實施 發布:2025-01-20 16:30:34 瀏覽: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