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記錄解釋
⑴ 篡改庭審筆錄的司法解釋是什麼
一般來說是不可以的。有時候,當事人拒絕在筆錄上簽字,只要法官和書記員在後面簽字說明,筆錄內容依然有效,更何況是當事人自己簽字過的。而且現在法院庭審都是三同步,庭審都是錄音錄像的,卷宗後面都附有庭審過程的光碟,推翻說過的話基本不可能。除非你有證據能證明筆錄上記錄的內容與你的真實意思表示有誤差,或者你當時是受到脅迫、重大誤解等情形下發表的意見。
⑵ 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 是不是司法解釋
不是,只是會議紀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規定》第六條規定
第六條 司法解釋的形式分為「解釋」、「規定」、「批復」和「決定」四種。
⑶ 什麼叫司法追索記錄
個人認為是通過司法機關(比如法院)追索的記錄,向法院提請訴訟,法院受理案件後,法院出具的民事調解書或者裁決書。
⑷ 司法解釋的會議紀要
1、根據《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若干規定》,司法解釋僅有「解釋」、「規定」、「批復」、「決定」4種形式。
2、「意見」雖然是對法律適用問題的解釋,但對於人民法院來說,不能算是司法解釋,只能認定為司法解釋性文件。對於司法解釋性文件,沒有作出是否援引的規定。司法實務中,司法解釋性文件,是不能與法律條款一起在裁判文書中直接援引的。
3、「座談會紀要」也只是最高法院眾多文件中的一個,不具有司法解釋所具有的普遍司法效力。
註:司法解釋性文件指與司法解釋有相同之處,但其不具備司法解釋應有的制發程序、發文格式和法律效力等某些形式或實質特徵的規范性司法文件。但未見到有司法文件或者理論著述給出定義。(本文所稱司法解釋主要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
⑸ 法律上如何確定司法解釋的效力等級
最高法的司法解釋效力,從法理上來說,司法解釋效力低於法律,但高於行政法規。司法解釋的含義是在適用法律過程中,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對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司法解釋包括包括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兩種。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十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對屬於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進行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可以發布指導性案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五十二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要求法官從事超出法定職責范圍的事務。對於領導幹部等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或者人民法院內部人員過問案件情況的,辦案人員應當全面如實記錄並報告;有違法違紀情形的,由有關機關根據情節輕重追究行為人的責任。
⑹ 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十七條怎麼理解
原告沒有借條的,僅根據銀行等轉賬記錄作為證據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方償還借款的情形下。若被告提出該轉賬記錄是其他原因導致轉賬的,並不是因為借錢轉賬的話,被告應當提供證據材料證明自己所說的。若被告能夠提供相應證據的,那麼原告就應當提供其他證據材料去證明被告確實有向原告借錢。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十七條原告僅依據金融機構的轉賬憑證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抗辯轉賬系償還雙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債務,被告應當對其主張提供證據證明。被告提供相應證據證明其主張後,原告仍應就借貸關系的成立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⑺ 司法不良記錄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有司法不良記錄意味著可能有失信行為,當事人的信用服務可能會受到影響包括貸款、信用卡額度等等,並且會被限制高消費。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 被執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依法對其進行信用懲戒: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
(二)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行的;
(三)以虛假訴訟、虛假仲裁或者以隱匿、轉移財產等方法規避執行的;
(四)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的;
(五)違反限制消費令的;
(六)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的。
⑻ 司法解釋關於刑法253個人信息規范
司法解釋主要規定了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公民個人信息的范圍:,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系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2)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
(3)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所涉及的寬嚴相濟、犯罪競合、單位犯罪、數量計算等問題。
(8)司法記錄解釋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犯罪行為的定罪:
第七條 單位犯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之罪的,依照本解釋規定的相應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定罪處罰,並對單位判處罰金。
第八條 設立用於實施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情節嚴重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的規定,以非法利用信息網路罪定罪處罰;同時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依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定罪處罰。
第九條 網路服務提供者拒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用戶的公民個人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後果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之一的規定,以拒不履行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罪定罪處罰。
⑼ 泄露公民個人信息罪司法解釋
第一條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系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第二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有關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第三條向特定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以及通過信息網路或者其他途徑發布公民個人信息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將合法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但是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
第四條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通過購買、收受、交換等方式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職責、提供服務過程中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三款規定的「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
(9)司法記錄解釋擴展閱讀:
近年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處於高發態勢,既嚴重侵犯了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又往往與電信詐騙等其他犯罪存在密切關聯,社會危害日益突出,必須依法予以懲治。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將「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整合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擴大了犯罪主體和侵犯個人信息行為的范圍。司法實踐中,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具體定罪量刑標准尚不明確,一些法律適用問題存在爭議,亟需通過司法解釋予以明確。
為依法懲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活動,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權益,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啟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司法解釋的起草工作,委託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等進行前期調研,廣泛徵求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院內各相關審判庭、各高級人民法院及有關互聯網企業的意見,並召開專家論證會研討論證,修改形成送審稿,提交本次會議審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