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事司法制度

民事司法制度

發布時間: 2022-04-06 18:26:36

① 民事迴避制度的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迴避的原因: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迴避的決定: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迴避的後果:
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五條,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②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

1、合議制度。由3名以上的審判人員組成審判集體,代表法院行使審判權,對案件進行審版理並作出裁權判的制度。

2、迴避制度。法院審判某一民事案件時,執行審判任務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與案件有一定利害關系的,應當按照法律規定退出審理活動的制度。

3、公開審判制度。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外,審理過程應向社會公開;即使不公開審理,也要公開宣判的制度。

4、兩審終審制。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判即告終結的制度。實行兩審終審制,當事人對一審裁判不服可以提起上訴,有利於法院對一審確有錯誤的裁判及時糾正。

(2)民事司法制度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以及其周邊法律制度如法院組織法和法官法等保障著民事訴訟的正義性,確保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和程序利益不受侵蝕。

程序規則的嚴格性並不等同於程序的復雜性,其含義是指確保當事人權益的強行性規定不得違反,否則即產生一定的程序制裁。

③ 民事法律法規有哪些

我國的民事法律有很多,大致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兩類。實體法是指以《民法通則專》為母法的屬一切法律法規,如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物權法、繼承法等等法律;程序法有《民事訴訟法》等。 我國的民事法規就更多了多,主要有最高人民法院針對各民事法律的司法解釋等等

④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議制度、迴避制度、公開審判制度和兩審終審制度。

合議制為由若干名審判人員組成合議庭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的制度。實行合議制,是為了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個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證案件的審判質量。

迴避制度,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判,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審判過程及結果應當向群眾、社會公開。

兩審終審制度指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的制度。



(4)民事司法制度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等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如果無故不履行,另一方當事人可向有管輔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申請強制執行應提交申請強制執行書,並附作為執行根據的法律丈書。申請強制執行,還須遵守申請執行期限。申請執行的期間為兩年。

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這里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l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1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⑤ 民事案件並案執行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對於執行的新規定
新《民事訴訟法》對執行內容作了以下幾方面修改,版也是對《民事訴訟權法》內容進行最重大修改的一編。
首先,新法強化了以下執行措施:
1、執行員在發出執行通知的同時可以採取強制執行措施;
2、被執行人拒不報告或者虛假報告財產狀況的,可以罰款或者拘留;
3、增加了對被執行人採取限制出境、徵信系統記錄、媒體曝光等措施;
4、提高了罰款金額:個人由1千以下提高到1萬以下,單位1千以上3萬以下提高到1萬以上30萬以下;
5、對拒不履行協助義務單位的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增加了拘留措施。
其次,強化了當事人的以下權利:
1、當事人認為執行行為違法可以提出異議並可以向上級法院提請復議;
2、執行法院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當事人有權向上級法院申請變更執行法院;
3、案外人提出異議,對法院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訴訟或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
4、債權人可以選擇一審法院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法院執行。
5、將申請執行期限改為2年期間,並適用法律關於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擴大拘留適用的對象,提高罰款數額等等

⑥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必須實行什麼制度

必須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

第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6)民事司法制度擴展閱讀:

明確規則,力破訴訟難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立立案登記制度,各界對此高度關注。此次公布的司法解釋,可謂對立案登記制度的初步確立。

司法解釋第208條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過去高門檻的立案審查制度,初步確立了中國特色的立案登記規則,即:允許立案庭對起訴狀進行形式審查和對原告適格、管轄權、一事不再理等訴訟要件在七日內進行實質審查的前提下,符合起訴條件的才予以登記立案。

通過強化七日審查期限,以及出具接收起訴材料的書面收據,倒逼立案庭將訴訟要件的審查工作交給審判庭。

此次公布的司法解釋,還對實踐中一些飽受詬病或存在爭議的規則予以了明確,主要體現在以下多個方面:

一、明確了重復起訴的判斷規則。司法解釋第246條主要根據前訴與後訴的要素——當事人、訴訟標的、訴訟請求是否相同為標准,作為判斷的依據。

二、確立了合同訴訟管轄的法定履行地規則。司法解釋第18條改變了過去長期適用的特徵履行地規則,轉而採用合同法上的法定履行地規則,來確定合同訴訟管轄法院。

這一改變既簡化了合同訴訟管轄規則,又有助於減少備受詬病的合同訴訟管轄權異議的發生,具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三、明確了格式合同中的管轄協議無效規則。司法解釋第31條針對電子商務迅猛發展過程中格式管轄協議普遍化的現實,首次明確規定「未採取合理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的格式管轄協議無效的規則。

四、確立了保全擔保的數額規則。司法解釋第152條區分了訴前保全與訴中保全、財產保全與行為保全,分別確定保全擔保的數額。

這一規定改變了過去凡申請保全,法院必要求擔保且擔保的數額相當於請求保全的數額這一陋規,尤其是對於訴前行為保全和訴中保全的擔保的要求,明顯低於訴前財產保全的擔保,無疑是正確的,律師界一直詬病的「申請保全難」問題也有望得以緩解。

五、明確了應訴管轄的成立條件。應訴管轄要件中的「應訴答辯」究竟如何理解,司法解釋第223條作出了明確的界定,即只有當事人就案件實體內容進行答辯、陳述或者反訴的,才構成民訴法127條的應訴答辯。

這一規則可以合理平衡當事人雙方的程序利益,也符合訴訟法理,具有妥當性。

⑦ 法律制度包括哪些

法律制度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所有法律原則和規則的總稱。包括實體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
實體法律制度又包括:行政法律制度,經濟法律制度,民商法律制度,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等。
程序法律制度又包括:行政訴訟法律制度,民事訴訟法律制度,刑事訴訟法律制度等。

⑧ 什麼是民事訴訟制度

民事訴訟法基本制度,是在民事訴訟活動過程中的某個階段或幾個階段對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起重要作用的行為准則。 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有:合議制、迴避制、公開審判制、兩審終審制。
編輯本段一、合議制度
合議制是指由若干名審判人員組成合議庭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的制度。實行合議制,是為了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個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證案件的審判質量。 按合議制組成的審判組織,稱為合議庭。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在不同的審判程序中,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有所不同。 總的來說,合議庭由3個以上的單數的審判人員組成。在普通程序中,合議庭的組成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同組成,陪審員在人民法院參加審判期間,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另一種是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例如,在第二審程序中,合議庭由審判員組成;在再審程序中,再審案件原來是二審的,按第二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在特別程序中,只要是要求對案件的審理實行合議制的,合議庭都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的審判工作,由審判長負責主持。審判長由院長或庭長擔任,院長或庭長未參加合議庭的,由庭長指定合議庭中的審判員1人擔任。合議庭評議,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評議中的不同意見,必須如實記入評議筆錄。
編輯本段二、迴避制度
迴避制度,是指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判,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該項制度的基本內容有: (一)迴避適用的對象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適用迴避的人員包括:審判人員(包括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書一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員等。 (二)適用迴避的情形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45條的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以迴避:第一,審判人員或其他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第二,審判人員或其他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第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坷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所謂「其他關系」,是指有除與案件有利害關系及與當事人近親屬關系之外的特殊親密或仇嫌關系的存在,足以影響案件的公正審理。 (三)迴避的程序 迴避的提出,可以是當事人提出申請,也可以是審判人員或其他人員主動自行提出。迴避應當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迴避申請提出後,是否准許申請,由法院決定,具體程序為:審判人員的迴避,由法院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3日內,以口頭或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 (四)迴避的法律後果 在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到法院作出是否同意申請的決定期間,除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外,被申請迴避的人員應暫停執行有關本案的職務。法院決定同意申請人迴避申請的,被申請迴避人退出本案的審判或訴訟;法院決定駁回迴避申請而當事人申請復議的,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審判或訴訟。
編輯本段三、公開審判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審判過程及結果應當向群眾、社會公開。所謂向群眾公開,是指允許群眾旁聽案件審判過程(主要是庭審過程和宣判過程);所謂向社會公開,是指允許新聞記者對庭審過程作采訪,允許其對案件審理過程作報道,將案件向社會披露。 根據法律規定,公開審判也有例外,下列案件不公開審判:一是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包括黨的秘密、政府的秘密和軍隊的秘密;二是涉及個人隱私的案件;三是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所謂商業秘密,是指技術秘密、商業情報及信息等,主要包括生產工藝、產品配方、貿易聯系、購銷渠道等當事人不願公開的工商業秘密。無論是公開審理的案件,還是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宣判時一律公開。
編輯本段四、兩審終審制度
兩審終審制度是指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的制度。依兩審終審制度,一般的民事訴訟案件,當事人不服一審人民法院的判決、允許上訴的裁定,可上訴至二審人民法院,二審人民法院對案件所做的判決、裁定為生效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再上訴。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所做的一審判決、裁定,為終審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上訴。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審理的案件,實行一審終審。

⑨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第一單元民事法律行為制度民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民事行為)無效的民事行為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相對無效的民事行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附條件和附期限的民事行為)合同其他單方民事行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除2例外)無效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效力待定無效欺詐、脅迫(1)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可撤銷(2)損害國家利益的:無效無效乘人之危可撤銷無效惡意串通無效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無效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無效重大誤解可撤銷顯失公平可撤銷一、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民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指以意思表示為要素,設立、變更或終止權利義務的合法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實質要件: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意思表示的內容不得與法律的強制性或禁止性規范相抵觸,也不得濫用法律的授權性規范或任意性規范。單方法律行為和多方法律行為單方法律行為:是指根據一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無需他方同意)而成立的法律行為。單方法律行為包括:委託代理的撤銷 委託代理中的授權行為債務的免除無權代理的追認訂立遺囑 出具擔保函贈與→屬於多方法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的特徵1、自始無效從行為開始時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2、當然無效不論當事人是否主張,是否知道,也不論是否經過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該民事行為當然無效。3、絕對無效絕對不發生法律效力,不能通過當事人的行為進行補征。無效民事行為的種類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因主體不合格而無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贈與、獎勵、獲得報酬等純獲益的行為屬於有效的民事行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實施某些與其年齡相適應的細小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法律行為,如購買文具、乘坐交通工具,該行為有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雖然不能獨立實施民事行為,但是可以在法定代理人的幫助下完成法律行為,如在法定代理人幫助下,作為房屋買賣合同的出賣人或買受人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獨立實施的合同屬於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表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表人在1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表人未做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獨立實施的合同以外的行為(單方行為)是無效的民事行為受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民事行為)欺詐的構成要件:①有具體的欺詐行為(欺詐人應具有意思表示能力,精神錯亂中的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為的意思表示不屬於欺詐);②欺詐人主觀心理狀態為故意;③受欺詐方作出了意思表示(如果受欺詐方作出了意思表示,則欺詐人是否通過欺詐獲得利益,或使受欺詐方蒙受損失,對欺詐的構成不產生影響);④受欺詐方實施的民事行為與欺詐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屬於可變更、可撤銷合同;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屬於合同;因欺詐而實施的單方民事行為,屬於無效民事行為。受脅迫而為的民事行為(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民事行為)特徵:①脅迫一方具體實施了脅迫行為;(受脅迫方可以是相對人,也可以是相對人的親友。受脅迫的客體可以是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②脅迫一方的主觀心理狀態為故意;③受脅迫一方在脅迫之下進行了違背其真實意願的民事行為。因脅迫而訂立的合同,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屬於可變更、可撤銷合同;因脅迫而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屬於無效合同;因脅迫而實施的單方民事行為,屬於無效民事行為。乘人之危所為的民事行為(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民事行為)特徵:①須有一方當事人在客觀上處於危難境地;②行為人有乘人之危的故意(區分「主動提出」和「被動接受」);③須嚴重損害了處於危難境地的當事人的利益。因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屬於可變更、可撤銷合同;因乘人之危實施的單方民事行為,屬於無效民事行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為(意思表示真實)(1)惡意串通,不論其損害國家、集體還是第三人的利益,均屬於無效行為。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行為→無效違反法律的民事行為中的「法律」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規,但不包括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即民事行為不因違反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而無效。此處的「法律」特指強制性規范中的效力規范,即並非違反法律的行為一律無效。民事行為違反公序良俗和社會公共利益,亦屬無效。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民事行為→無效如通過合法的買賣、捐贈形式達到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目的。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相對無效的民事行為)(一)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與無效民事行為的區別:1、法律效力不同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在撤

⑩ 行政司法的民事糾紛制度

行政裁決制度:按法律規定,主管行政機關可對諸如土地、草原、森林等民事權屬爭議作出裁決。其中商標、專利的裁決由特設的評審、復審委員會作出。它們還處理商標、專利方面的行政爭議。當事人對行政機關的民事裁決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附帶提起民事訴訟。
處理與合同有關的民事糾紛的行政仲裁製度:其中經濟合同仲裁與勞動爭議仲裁,當事人對仲裁不服,可向人民法院起訴。但科技合同仲裁與著作權仲裁不同,必須經雙方同意,方可申請仲裁。仲裁裁決為終局。
法院、議會參與裁決行政案件:法院、議會等國家機關以司法手段解決行政爭議,也屬於行政司法的一種。法院解決行政爭議是行政訴訟。英美法系國家稱為司法審查,實行普通法院制,行政案件由普通法院管轄,適用普通法;以法國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國家實行行政法院制,即在普通法院以外,設專職管轄行政案件的法院,適用行政法院的判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在人民法院內設行政法庭以管轄行政案件的制度。議會參與行政案件的裁決始於瑞典的議會督導制度〔見議會督導制度(瑞典)〕。議會督導專員有權受理一切控告國家行政機關和公務人員的申訴案件,有權進行調查、視察、批評、建議直至提起公訴。重點是對行政機關的監督。以後,有很多國家仿效這種制度,但大都僅限於對行政機關的監督。議會督導專員不能直接對案件作出決定,但由於議會具有權威性,它解決行政爭議的建議一般都被採納。從廣義上說,也可以把這一制度看成是行政司法之一。

熱點內容
公司法的特徵包括 發布:2024-11-17 01:26:26 瀏覽:903
刑法害羞 發布:2024-11-17 01:18:06 瀏覽:356
合同法法條釋義第二十二條 發布:2024-11-17 00:32:20 瀏覽:971
法學專業好找工作 發布:2024-11-16 23:56:47 瀏覽:835
刑法專題課件 發布:2024-11-16 22:30:08 瀏覽:487
海商法中的承運人義務 發布:2024-11-16 22:20:05 瀏覽:463
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2018 發布:2024-11-16 22:19:06 瀏覽:331
按勞動法工資怎麼算的 發布:2024-11-16 21:33:30 瀏覽:158
刑訴應當法律援助的對象 發布:2024-11-16 21:25:37 瀏覽:118
2011年社會保險費法 發布:2024-11-16 21:09:42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