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封建刑法典

封建刑法典

發布時間: 2022-04-10 22:18:19

A. 古代的刑法有哪些最好舉些例子

1、《 剝皮》2、《腰 斬》 明成祖殺方孝孺就是用腰斬,傳說一刀下去之後,方孝孺還以肘撐地爬行,以手沾血連書「篡」字,一共寫了十二個半才斷氣。
3、《車 裂》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4、《凌 遲》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監劉謹,聽說一共割了三天才讓他斷氣……5、《縊 首》 岳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6、《宮 刑》 司馬遷就是受了宮刑,才會寫出史記7、《刖 刑》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還有《活 埋》,《鋸 割》《灌 鉛》等等。

B. 試述中國封建刑法的總則體例變化過程

中國的古代刑法典中總則的產生遠遠早於東西方其他各國,但直至1910年清末,在清政府頒布的《大清新刑律》中,它才真正的被稱為「總則」,此前的名稱歷代以來多有變遷,《唐律疏議》卷一的名例律編首[疏]內記載得很清楚:「魏文侯師於李悝,集諸國刑典,造法經六篇:一盜法、二賊法、三囚法、四捕法、五雜法、六具法。
商鞅傳授,改法為律。漢相蕭何,更加悝所造戶、興、廄三篇,謂九章之律。
魏因漢律,為一十八篇,改漢具律為刑名第一。
晉命賈充等,增損漢、魏律為二十篇,於魏刑名律中,分為法例律。
宋、齊、梁及後魏,因而不改。爰至北齊,並刑名、法例為名例。
後周復為刑名。隋因北齊,更為名例。
唐因於隋,相承不改。
名者,五刑之罪名;例者,五刑之體例。名訓為命,例訓為比,命諸篇之刑名,比諸篇之法例。但名因罪立,事由犯生,命名即刑應,比例即事表,故以名例為首篇。」

此後,「名例」之名及名例為律典總則規定共同原則,其他篇章為律典分則規定具體關系的體例一直為後世封建法典所因襲,直至1910年清末,清政府頒布《大清新刑律》時,才把「名例」改為「總則」,其他稱為「分則」。
成於公元前407年的《法經》被視為中國成文法典的濫觴,而公元651年頒行的《唐律疏議》則被譽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華法系的代表」、「如果說羅馬法是奴隸制時代最完備的法典,拿破崙法典是資本主義社會典型的法典,那麼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唐律代表了封建法典的最高成就。」如果以《法經》與《唐律疏議》為代表,與同時期的古代東西方典型成文法典及近現代刑法典中刑法總則相比,那麼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古代刑法總則在立法技術和理念制度上都成就斐然。中國古代刑法總則形式完備、內容盈實。概括說來,以《唐律疏議·名例》等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刑法總則的特點就是「形完神足」。

C. 最早確立十惡罪名的封建法典是

最早確立十惡罪名的封建法典是《開皇律》

《開皇律》十二篇的篇名依次是:名例、衛禁、職制、戶婚、廄庫、擅興、賊盜、斗訟、詐偽、雜律、捕亡、斷獄。這種體例主要是仿照北齊律,但又對北齊律作了必要和合理的修改:一是修改了北齊律的部分篇名,將禁衛律改為衛禁律,婚戶律改為戶婚律,違制律改為職制律,廄牧律改為廄庫律,突出了法律調整和保護的對象;二是刪降毀損律,把捕斷律分為捕亡和斷獄二篇,並置於律典的最後部分,使程序法與實體法有所區別;三是按照封建統治的需要,對涉及實體法部分的篇目重新排序。

中國古代刑法典的篇目體例,經過從簡到繁、從繁到簡的發展過程,《開皇律》的十二篇標志著這一過程的完成,顯示了中國古代立法技術的進步和成熟。這種十二篇的體例,後來被唐律所沿用。

(二)刑罰簡明寬平,確立封建制五刑

隋朝的刑罰制度在整個中國刑罰制度發展史上可謂簡明寬平,具體表現在:

1.減少了條數,刪除了死罪81條,流罪154條,徒、杖等罪1000餘條,比《北齊律》的條數又減少近一半。

2.死刑種類只留斬、絞兩種,廢除了至北齊後期仍然存在的梟首、絞等死刑種類。

3.進一步廢除了前代的酷刑,改以笞、杖、徒、流、死為基本的刑罰手段。

4.在繼承北朝刑罰體系的基礎上,對流刑的距離、徒刑的年限及附加刑的數額均作了減輕的規定。隋朝在《開皇律》中首次正式確立了輕重有序、規范而完備的封建制五刑體系即笞、杖、徒、流、死,其中,死刑分斬、絞兩種;流刑自一千里至二千里分為三等,每等以五百里為差;徒刑自一年至三年分為五等,每等以半年為差;杖刑自六至一百分為五等,笞刑自十至五十分五等,每等均以十為差。這種刑罰體系與殘酷的奴隸制五刑相比是一種歷史性的進步,順應了中國古代刑罰從野蠻走向文明的發展趨勢。封建制五刑自此時確立後直至明清,一直為後世歷代封建王朝所繼承,成為其法典中的一項基本制度。

(三)創設「十惡」制度

「十惡」是指「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十種最嚴重的犯罪行為。它直接危害封建皇權、違犯封建禮教,被視為是封建法律首要打擊的對象,因此被單獨列出,置於《名例律》「五刑」條之後。並規定「大逆、謀反、叛者,父子兄弟皆斬,家口沒官」,「十惡」犯罪不得被赦免等等。

「十惡」中的「謀反、大逆、不道、不敬」等罪名在秦漢時早已有之,但其構成要件、量刑標准卻不統一。南北朝時期,法律逐漸明確這些罪名的構成,並以最嚴厲的刑罰對其進行處罰。北齊律首次將其概稱為「重罪十條」。《開皇律》采北齊之制,將其中的反逆、大逆、叛、降改為謀反、謀大逆、謀叛,強調將此類犯罪扼殺於謀劃階段;又增加了不睦一罪,使十種罪名定型化,並正式以「十惡」概稱。

自從《開皇律》創設「十惡」制度以後,歷代封建王朝均予以承襲,將其作為封建法典中的一項重要的核心內容,是有效維護封建統治的有力武器。「十惡」制度從隋初確立到清末修訂《大清新刑律》時正式廢除,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1300餘年之久,對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延續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繼承並發展了維護貴族官僚特權的法律制度

《開皇律》通過「議、減、贖、當」制度,為有罪的貴族、官僚提供了一系列的法律特權。「議」是指「八議」,即對親、故、賢、能、功、貴、勤、賓八種人犯罪,必須按特別審判程序認定,並依法減免處罰。「減」是對「八議」人員和七品以上官員犯罪,比照常人減一等處罰。「贖」是指九品以上官員犯罪,允許以銅贖罪,每等刑罰有固定的贖銅數額。「當」是「官當」,官員犯罪至徒刑、流刑者,可以「以官當徒」或「以官當流」,就是以官品折抵徒、流刑罰。

《開皇律》的「議、減、贖、當」制度,是融匯了魏、晉的「八議」、南北朝的「官當」「聽贖」制度,再加上自己所創設的「例減」之制而成的。這些規定賦予貴族、官員更廣泛的法律特權,使之得以系統而穩定的司法保障;同時也使貴族、官員享有的法律特權固定化、法律化。

綜上可知,隋初制定的《開皇律》代表了隋朝立法的最高成就,它承襲了前朝法制長期發展的經驗,經過刪繁就簡,補充完善,使封建法典的編纂進一步系統、規范,為我國封建法律的定型化作出了極為寶貴的貢獻。《開皇律》中所規定的各項基本制度均被唐律直接繼承,成為唐律的直接藍本。後來又為宋、明、清各朝所沿用,因此,隋朝的《開皇律》在中國法律制度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參考資料

http://rwx.ncist.e.cn/new/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42

D. 中國第一部刑法典是什麼

《法經》是春秋末期李悝制定的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部系統的法典。《法經》有六篇:《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法》、《具法》。李悝認為,「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因此將《盜法》、《賊法》列於篇首。從整體上看,《法經》是一部「諸法合體」而以刑為主的法典。
《盜法》是涉及公私財產受到侵犯的法律;《賊法》是有關危及政權穩定和人身安全的法律;《囚法》是有關審判、斷獄的法律;《捕法》是有關追捕罪犯的法律;《雜法》是有關處罰狡詐、越城、賭博、貪污、淫亂等行為的法律;《具法》是規定定罪量刑的通例與原則的法律,相當於現代刑法典的總則部分。其他五篇為「罪名之制」,相當於現代刑法典的分則部分。
、《法經》的歷史地位
(1)《法經》初步確立了封建法典的體例和基本原則,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法典,標志著中國古代的立法技術已開始走向成熟,成為後世立/法的濫觴。
(2)《法經》的出現有利於司法的統一,便於司法官准確適用法律和定罪量刑。
(3)《法經》的出現有利於立法的系統化,使立法活動在兼顧歷史沿革和橫向聯系的科學環境中進行,避免重復和抵牾。
(4)將實體法和程序法大致區分開來,有利於按客觀規律指導法律實踐活動
(5)《法經》的出現,有利於法律文獻的整理、修訂、解釋和研究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
秦孝公時,商鞅攜《法經》入秦,主持過兩次變法,是法家變法最有成效者。
第一次開始於公元前359年,主要內容是:(1)以《法經》為藍本,結合秦國的具體情況加以修訂、擴充,制定了秦律,並制定了連坐法,頒行秦國,勵行法治(2)獎勵軍功,禁止私鬥,取消世卿世祿及一切特權(3)獎勵耕織,重農抑商
第二次變法開始於公元前350年,主要內容是:(1)廢除井田制,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2)普遍推行縣制,縣令、縣丞等地方官由國君直接任免,集權中央,並統一度量衡制度(3)按戶口徵收軍賦,以利開墾荒地和增加賦稅收入。

E. 德國封建社會時期的法典有哪些

公元843年, 法蘭克王國分裂,東部法蘭克逐漸演變為德意志王國。公元919年, 薩克森公爵一世創立了德意志封建王朝,開始了封建德國的歷史。自公元11世紀至12世紀以後,德國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封建領地,到13世紀,境內形成全面封建割據狀態。與這種分裂割據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相適應,德國在1871年統一前,始終以其法律的分散性和法律淵源的多樣性為主要特徵。中世紀德國法的發展可分三個階段。

(一)14世紀以前日耳曼法佔統治地位時期
1.這一時期, 德國主要沿用由法蘭克時代的日耳曼法演變而來的地方習慣法(邦法)。13世紀時,開始編纂習慣法法典,較為著名的有:
(1)《薩克森法典》
(2)《士瓦本法典》
2.14世紀前後,隨著城市的興起,開始出現城市法,它們都比較詳細地規定了有關商品貨幣關系的法規
(二)15世紀以後全盤繼受羅馬法時期
德國法對羅馬法的繼受早在13世紀即已開始。隨著商業的發展、城市的興起、 羅馬法的復興和注釋法學派的影響,這種繼受日漸廣泛。1495年帝國法院正式確認羅馬法為德國民法的有效淵源,各邦法院也加以正式援引,從而導致德國法對羅馬法的全盤繼受。
15世紀末葉,涌現了許多羅馬法學家,他們特別偏重對查士丁尼《學說匯纂》的注釋與研究,並且注重創造出了一些抽象的法的概念,因而被稱為「概念法學」或「潘德克頓法學」學派,他們根據《學說匯纂》 擬定法律的編纂體系,這對後來的德國立法有很大影響。
但是,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並未完全排斥固有的日耳曼法。1532年德意志帝國中央議會以帝國名義頒布了《加洛林納法典》,這是一部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典,共179條。它無次序地列舉了犯罪和對犯罪行為的各種懲罰,以刑罰異常殘酷為特色。它被作為範本予以推行,被多數邦國長期援用,在德國封建法的發展中具有重要影響,它反映了德國封建後期刑法的特點。
(三)18世紀末開始的法典編纂時期
許多邦進行了法典的編纂,巴伐利亞於1751年率先編纂了刑法典,之後,又制定了訴訟法典和民法典,其他各邦紛紛仿效。其中最有影響的是1794年的《普魯士邦法》,又稱《普魯士民法典》,它以大量篇幅確認和鞏固農奴制度、貴族特權、教會干預世俗法律事務的特權等,同時又宣布所有權是人的最重要和絕對的財產權,是全部法典的基礎。在1900年被《德國民法典》取代之前,它一直施行於普魯士。

F. 中國古代的刑法共有多少

春秋鄭國刑鼎-戰國趙國刑書、魏國法經-秦律-漢九章律-曹魏律-晉泰始律-北齊律-北周律-隋開皇歷-唐律疏議-宋刑統-大明律、明大誥-大清律例

其中,鄭國子產鑄刑鼎,是中國第一部公布成文法。魏國法經是第一部封建刑事法典。北齊律確定重罪十條,北周律正式確定十惡罪名,「十惡不赦」從此得名。唐律疏議為中國封建法典最高峰,成為中華法系代表著作,為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引用。
明大誥以重刑著稱,並且也是中國歷史上普及率最高的法典,因大明律有規定:凡持大誥者,減罪一等。百姓也可持大誥綁縛貪官進京告狀,各地官員不得阻攔。大清律照抄大明律,結果連持大誥可減罪的話都照抄了。

G. 中國大陸刑法典從清代到現在有哪些

1、清代《大清新刑律》

《大清新刑律》於1908年完成,但由於守舊派的反對,直到1911年1月25日才公布。不久清王朝即告覆亡,該律並未施行。它採用資產階級的刑法體例、刑罰制度和刑法原則。在刑法體例方面,分總則、分則兩篇。

在刑罰制度方面分主刑、從刑兩種,主刑包括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罰金;從刑包括褫奪公權和沒收。 在刑法原則方面,採用了資產階級的罪刑法定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此外,還根據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的新情況,規定了有關妨礙國交、妨礙選舉、妨礙通訊、交通以及妨害衛生等方面的犯罪。

2、北洋政府《暫行新刑律》

《暫行新刑律》是北洋政府成立之初對《大清新刑律》稍加刪改而制定的刑事法規,於1912年4月30日頒行,內容與《大清新刑律》基本相同。

1912年3月,袁世凱發布命令:「所有從前施行之法律及新刑律,除與民國國體抵觸各條應失效力外,余均暫行援用。」此處所指「新刑律」,即清末修律公布之《大清新刑律》。據此命令,北洋政府法部隨即擬定《刪修新刑律與國體抵觸各章條等並刪除暫行章程文》,並附列刪除各章條目,經呈袁世凱批准,並通令各司法衙門遵行,是為《暫行新刑律》。

後1914年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以「重典」威懾人民,頒布《暫行新刑律補充條例》15條,增設了一些罪名,並加重了原來的許多刑罰。此外,北洋政府還在1915年和1918年先後擬定了兩次刑法修正草案;但均未頒行。

3、國民政府1928年《中華民國刑法》

該刑法分為總則和分則兩編,共48章,387條。1935年1月1日又公布了經過修改的刑法,即所謂新刑法。其中總則編12章99條,分則編35章258條。

列舉了諸如竊盜、殺人等罪名,並針對各罪內容特別規定。學說上一般把刑法分則按照侵害法益的不同分為國家法益、社會法益和個人法益數部分;在個人法益方面又常再細分為生命、身體法益、自由法益和財產法益等。

原則上本法總則部分的規定適用於所有法律的刑事規定(其他法律的刑事規定稱附屬刑法,即刑法以外之特別刑法),在分則的部分則列舉了基本的刑事處罰規定。

4、國民政府1935年《中華民國刑法》

新刑法標榜「從輕主義」,對一般輕罪的處罰比舊刑法規定的有所減輕,但對於所謂觸犯反動統治秩序的行為則從嚴、從重處罰。

同時吸取了德、意、日帝國主義國家刑事立法政策中所謂「社會防衛主義」和「主觀人格主義」精神,宣稱犯罪原因在於人的生理素質和心理因素,主張應以主觀的犯罪動機,而不是以客觀的犯罪事實作為定罪量刑的根據。

對所謂「內亂罪」以及「外患罪」、「殺人罪」、「強盜罪」等「危險極大」者,皆規定了懲罰「預備犯」、「未遂犯」和「陰謀犯」的條款。

特別增加了「保安處分」專章,對於所謂有犯罪行為或有「犯罪嫌疑」「犯罪危險」的人,可以借口預防「犯罪」或「再犯罪」,實行「社會防衛」手段,令其入感化教育處所。

5、新中國195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大綱草案》

在 1950 年,我國就在原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的主持下進行了刑法典的起草准備工作。刑法大綱草案是對新中國各項法律的高度概括,是日後刑法修訂的基礎

6、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用刑罰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H. 封建刑法總則的變遷

早在公元前407年,中國古代刑法總則就在李悝制定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封建法典《法經》中誕生了。這一時間遠遠早於東、西方其他各國。此後,將有關定罪量 刑的原則性規定單獨作為法典的一篇,成為中國歷代編纂成文法典的固定體例。這一體例形式包括其中的制度理念,對後世及國外立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朝鮮、 日本、越南等東亞諸國在立法中競相仿照沿襲。在思維定勢上,中國古代刑法總則有其獨有的、鮮明的特色,表現為直覺思維、群體本位和延續意識。與東西方古代 典型成文法典和近現代刑法典中總則相比較,由於中國古代獨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以《唐律疏議·名例》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刑法總則不僅形式完備,體例結 構完善,而且內容豐實,理念先進成熟。現代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和罪刑均衡理念以及對刑事責任進行主觀考量的原則、刑罰的矯正意識,在以《唐律疏議·名例》為 代表的中國古代刑法總則中都已經有了圓熟完滿的的表達,這不能不說是中國人對世界法律制度文明的重大貢獻。

熱點內容
電大合同法第二版考核冊答案 發布:2024-11-16 14:39:20 瀏覽:448
勞動法孕婦發工資的制度 發布:2024-11-16 14:19:20 瀏覽:31
跨國公司規避勞動法 發布:2024-11-16 14:04:02 瀏覽:782
合同法法規定一定要交五險一金 發布:2024-11-16 14:03:19 瀏覽:446
行政法學課件 發布:2024-11-16 14:03:06 瀏覽:525
雙方簽訂的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13:00:30 瀏覽:527
快遞單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12:22:03 瀏覽:754
黨員權利保障條例ppt 發布:2024-11-16 11:51:48 瀏覽:80
幹部任用條例學習宣傳計劃 發布:2024-11-16 11:39:02 瀏覽:804
鹽法條例 發布:2024-11-16 11:31:32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