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民法典內容
㈠ 近日人大泱議民法八點內容是什麼
在今年5月22日召開的全國兩會期間,重點審議通過了民法典,並於2021年1月1日起實行民法典中對許多民事行為中的案例進行了界定
㈡ 《民法典》誰可以學普通人能買到嗎
《民法典》全國人民都要學習。民法典可以在網上購買,也可以在書店購買。兩會期間《專民法典》出爐屬,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人們稱之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也就是說,它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民典法共7編,即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共1260條。
這部法典非常細致,甚至滲入到了我們生活里的一個個細節之中;比如「民法典」中明確的「婚前不如實告知對方自己患有疾病,婚姻可撤銷」這一條,比《婚姻法》中規定的「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禁止結婚。如有嚴重的精神病,重症智力低下和患有其他類型的傳染病、遺傳性疾病而未治癒的是不能結婚的」有了明顯的進步;再比如《民法典》這次將「文字、圖像」也納入到了性騷擾的認定范圍之中,可以說是完善了先前防止性騷擾的有關規定;再有前天電視采訪中專家說的「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是給「見義勇為者免責」、還有「小區共有場所收入歸業主」、「保護個人信息」以及「遺囑形式的增加」等等,這在《民法典》中都有。
㈢ 民法典主要內容概括
一、民法典包括什麼內容(《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民法典的內容是非常多的,包括七大篇章,分別是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和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㈣ 《民法典(草案)》出台,對我們的生活將產生哪些影響
作為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草案)》已經得到正式通過會議表決通過,這就意味著,繼1954年、19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4次啟動民法典制定工作之後,如今《民法典》正式製作成功,並成功通過決議,即將從2021年1月1日開始生效,也就是說中國公民的社會生活網路全書至今已經正式誕生。值得一提的是,《民法典(草案)》的出台,意味著《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和《侵權責任法》9部法律全部廢止,那這部《民法典(草案)》究竟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哪些影響呢?今天筆者就給大家挑幾個比較有意思的案例,來拋磚引玉地講一下。
㈤ 兩會進行時系列六丨《民法典》來了!維權不用坐在機器蓋子上哭
眾望所歸,首部《民法典》來了,從「法」到「典」註定深刻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汽車相關領域而言,隨著《民法典》的到來,維權將再也不用「坐在機器蓋子上哭」。與合同、人工智慧、召回相關的問題,《民法典》為弱勢消費者撐腰。
「接受不接受格式條款弱勢方說了算」
水滴汽車APP了解到,民法典目前共有1260條,其中合同編就佔了將近一半,達到525條。
《民法典·合同編》中明確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致使對方沒有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的,對方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
有法學專業人士將這一規定解讀為「接受不接受格式條款弱勢方說了算」。
事實上,在汽車消費各環節中,涉及到合同的問題往往最讓人頭疼。密密麻麻的格式條款,普通消費者很難具備辨明關系、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甚至一些不良商家還會故意在合同中埋「坑」,一旦出現問題就以「白紙黑字」為由推卸責任。
據國內媒體報道,天津一起平行進口車交易詐騙案中,商家就故意在格式合同里加入強制車輛三包內容,消費者需繳納額外費用,如果不繳納要求退車的又要承擔合同違約金。
有法學專家指出,現在《民法典》中就考慮到選擇權留給弱者,接受不接受格式條款弱者做決定。
「汽車召回,生產者、銷售者買單」
《民法典》第四章產品責任第一千二百零六條規定:產品投入流通後發現存在缺陷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及時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等補救措施。未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補救措施不力造成損害擴大的,對擴大的損害也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前款規定採取召回措施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負擔被侵權人因此支出的必要費用。
《民法典》這一新規雖然並不針對某一項具體產品,而是規范整體商品召回體系,但就目前而言,汽車和家電類產品是召回大頭。而相較於家電類產品,汽車召回成本更高、舉證更難、消費者維權更加不易。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汽車累計召回了653萬余輛,召回汽車143次,涉及39個汽車品牌。其中新能源車召回12批次、33281輛,因潛在自燃隱患而展開召回的共有6520輛缺陷車輛;因動力電池問題而召回的新能源汽車數量有6217輛。而像特斯拉這樣生產企業在國外的新能源車企,國內銷售公司很難解決。
有業內專家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表示,「召回是針對汽車等產品缺陷產生的強制義務,對召回的完善有利於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利益。不止是生產者,銷售者也要遵守法律規定。」該業內人士說到,「明確規定從支付檢測費用等多方面保護消費者權益,提高了召回的相關法律效力。」
「對人工智慧、互聯網等科技問題留足完善空間」
自動駕駛車輛交通事故責任界定中,關鍵是確定車的自動程度,釐清人和機器、技術的結合關系。
自動駕駛車輛出現交通事故誰來承擔責任?《民法典》中規定要「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法的有關規定承擔賠償責任」,相較之前的《侵權責任法》增加了「和本法」的表述。
而在《民法典》同時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
有業內專家指出,兩者結合看,或將為自動駕駛車輛上路提供法律和倫理界限。
與此同時,有國內媒體在評論中也寫到,「《民法典》充分考慮到了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對人類經濟社會的影響,對它們的發展方向和基本原則進行規范的同時,對未來技術發展過程中的新事物、新問題也留下了足夠空間。」
文/祁佳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㈥ 「民法典」時代已開啟,網友最關心哪些變化
民法典草案中提到的個人隱私保護、法律和道德風險、婚姻家庭等內容受到輿論關注。
文 | 張靖天
屬於民法典的新時代終於來了!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標志著屬於民法典的新時代已經到來,同時也是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草案由民法總則與各分編草案「合體」而來,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共1200多個條文。
無論涉及土地權屬制度、遺產繼承歸屬、個人隱私保護,還是高空拋物、鄰里糾紛、婚姻問題、性騷擾等情況,民法典都能夠覆蓋到每個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它也被譽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
自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決定提出這一重大立法任務——編纂民法典後,「民法典」一詞便開始頻繁進入公眾視野。
回顧近幾年來編纂民法典之路,從出台民法總則到進行拆分審議各分編草案,再到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我國在制定民法典這方面,已陸續邁出了重要的「十大步」。
▲圖:民法典草案中重要的十步
各方面普遍認為民法典是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體現,切實維護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都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單獨設置的「人格權編」和「侵權責任編」,這是世界《民法典》的首創,也為世界展示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國際輿論方面也認為,中國對於民事權利的保護已經進入了全新的「民法典時代」。
2020年作為民法典正式出台之年,在今年兩會期間也更加備受關注。近幾天有關民法典草案中提到的個人隱私保護、法律和道德風險、婚姻家庭等內容都受到大量的輿論關注。圍繞相關話題,網路中充斥著眾多高頻詞彙。
▲民法典詞雲圖
在民法典草案提請審議期間,新浪微博中有關「高空拋物」「設立離婚冷靜期」「未成年人遭性侵」等均形成了多個熱搜話題,吸引網友關注評論。截至28日15時,上述話題的累計閱讀量已突破2億。
此外, #權益受侵害如何自助免責#、#死者生前不反對家屬可決定捐其遺體#、#撫養權糾紛已滿八周歲子女有話語權#等與民法典草案關聯的話題也吸引著輿論關注。
新京智庫經過統計分析,梳理出了在民法典草案審議階段最受關注的幾大核心話題,具體如下:
關注度最高話題:防高空拋物寫入民法典草案
民法典草案的侵權責任編規定有關機關應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建築物管理人應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類情形的發生,未採取必要措施的,應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此外,一些案例由於找不到肇事者,最後判定全樓業主和物業共同賠償,引發了很多爭議。民法典草案對此要求有關機關要查處責任人,大大減少「一人拋物、全樓買單」的情況。因為明確了物業公司責任,也會從源頭上守護好頭頂上的安全。
微博中有關「高空拋物」的話題出現較多,@人民日報、@央視新聞、@頭條新聞等媒體主持了相關話題,累計吸引多達2.5億次閱讀。這是網友關注度民法典相關話題中最高的話題之一。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對於防高空拋物寫入民法典草案,網友普遍予以支持。但不少人認為「一人拋物、全樓買單」確有不妥之處,建議安裝攝像頭監視,嚴懲高空墜物者。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但也有大V表示要想解決高空拋物還得靠《刑法》。
知名法律博主@楊文戰律師(242萬粉絲)則認為:「防高空拋物這事兒民法典是解決不了的。民法解決的是賠償數額和責任的問題。高空拋物的難點在於『真凶』的確認,以前民法的解決方案是找不到『真凶』,所有『嫌疑人』一起賠,顯然這種方式沒啥震懾力。」
支持率最大話題:未成年時遭性侵18歲後仍可訴
民法典草案規定:遭受過性侵害的未成年人,成年後可通過法律途徑主張自己的權利。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央視新聞在微博主持了相關話題後,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轉發,在網友留言中可以看出,點贊、支持的聲音層出不窮。僅首發微博的點贊量就突破了30萬人次。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民法典草案的這項規定之所以成為兩會期間熱點話題,源於近期幼童性侵害事件的頻發。從新城控股董事長猥褻9歲女童到上海市男幼師猥褻兒童,以及前不久讓輿論沸騰的「鮑毓明性侵14歲養女」一事,都引起網友高度關注和不滿。網友紛紛留言譴責鮑毓明這樣的人,同時也對受害人積極維權予以大力支持。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微博大V、育兒名博@王人平(291萬粉絲)指出:「支持!很多未成年人遭性侵時,受限於自己當時認知能力和心智發展水平,或出於恐懼,或出於不知所措,都沒及時報案。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可以更好地打擊性侵犯罪,支持受害者維護自己的權利,保障自己的權益。」
爭議較多的話題:設立離婚冷靜期
圍繞首部民法典草案中關於「離婚冷靜期」的條款是否應該刪除,在網上引發熱議。
首先看看支持該條款的聲音:
5月23日,全國政協委員、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表示,對於每個人而言,離婚自由是法律賦予的權利,司法上予以尊重。但是離婚太多太隨意,某種程度上也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和後果。
白岩松認為,設計這樣一個冷靜期,不是說要限制離婚自由,而是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沖動的、輕率的決定要離婚的念頭。有這么一個月的時間冷靜一下,真想離婚的不差這一個月。這一個月恰恰不是對婚姻自由的一種破壞,而是為了防止因過度自由而導致的草率。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婚姻法專家金眉也認為離婚冷靜期的設立有利於減少沖動離婚,它不但不會阻礙離婚自由,還有利於促進家庭圓滿和社會穩定,對未成年子女的培養也有積極意義。
然而,從整體輿論來看,呼籲刪除「離婚冷靜期」條款的佔比更高。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蔣勝男建議民法典草案刪除「離婚冷靜期」。她表示,婚姻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對於90%的人來說不需要「離婚冷靜期」,要離婚的人一天都等不得。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蔣勝男的言論一度成為微博熱搜話題,不少網友留言支持: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同樣支持刪除「離婚冷靜期」條款的還有微博大V、兩性專欄作者@女王易衡(718萬粉絲),她認為:「大家不希望有離婚冷靜期,它就是侵犯了婚姻自由,立法不能太過走『精英』『父母官』思路,要照顧到普遍的常識和訴求。」
@新京報發起了【你如何看待離婚冷靜期?】的投票,約91%的網友並不贊成設立離婚冷靜期,具體原因有家暴、成年人可為自己決定負責等。更有網友調侃稱:「結婚也需要冷靜期。」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對於外界對「是否有必要設立離婚冷靜期」爭議,全程參與了此次民法典編纂工作,中國著名民法學家、全國人大代表孫憲忠作出回應,他表示:「多數人是認真考慮婚姻問題,對於95%的人來說,要離婚一定是經過了深思熟慮,有些可能已經爭執多年,在離婚時感情破裂一定有相關證據,針對這部分人群,冷靜期是不是還要適用,法院也需要慎重考慮,因此亦不存在少數人綁架多數人的問題。」
結語
無論是社會沖突、家庭矛盾還是倫理道德,一些話題在民法典草案審議階段受到輿論熱議的同時,也從側面凸顯出了不少存在多年的社會痛點。事實上,生活中還有很多新老問題都要遵循和依靠民法典來解決。民法典的出台不僅及時全面地回應了公眾關切,體現出「民有所呼,法有所應」,還能夠通過引導我們每個人積極地貫徹和落實,從而防止或減少不良負面行為事件的發生。相信隨著民法典的出台,未來百姓生活定會更加安全、美好。
㈦ 民法典怎麼寫
今年的全國兩會有一場「重頭戲」,那就是審議經過數十年醞釀、5年編纂、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民法典草案。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既然民法典姓「民」,那就意味著它是以民為本,反映的是人民的利益訴求,保障的是人民的利益,這也是民法典之所以受到如此大關注的原因所在。
民法典體現「人民性」。 這部法律,被人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體現了「人民性」,充分彰顯了人民至上的編撰理念。這裡面,涵蓋了公民從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從婚姻家庭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追求的是「以人為本」的價值認同,眾多的條款都凸顯了對人民美好生活的最大化保障。可以說,民有所呼,法有所應,正是民法典最大的亮點之一。
民法典體現「法治性」。 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戰略之一。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征程上,依靠法治的力量,才能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從現實來看,法治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規范公權與保障私權。此次民法典草案的立法過程,歷經10次公開徵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從中,我們看到,立法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匯聚民智的依法治國的最好例證。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民法典對以往的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以及公司法等多部民商法律,在從立法體繫上進行了梳理、整合,不但在指導思想上、而且在具體制度上和民法通則等方面進行了融合,將更好地體現「法治性」,具有更強的現實針對性。
民法典體現「公平性」。 法律就是要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不論男女老少,還是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權利保護等等方面,人們都需要在公平正義當中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令人欣喜的是,這次民法典聚焦的都是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都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應享有的公平正義。比如,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隱私」問題日益受到關注。此次民法典就在人格權編中將「隱私」定義為「自然人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等」,擴大了隱私權保護范圍,把將「電子郵箱地址」和「行蹤信息」都納入個人信息范圍,使得個人信息保護將更加全面和細微。窺一斑而知全豹,民法典的出台,定能更好地發揮確權、維權、護權的重要作用,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在公平正義上的獲得感。
「奉法者強則國強」。我們相信,在依法治國的路上,隨著這部為人民而書寫的民法典的出台,必將讓法典確立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我們國家新的治理效能和發展勝勢,為人類法治文明的進步發展進作出新的中國貢獻。
(來源:中國江西網)
5
㈧ 全國兩會提案內容!2020年兩會熱點有哪些
【導讀】5月21日兩會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29日表決通過了關於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時間的決定。根據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於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開。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十五次主席會議日前在京召開。會議建議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於5月21日在北京召開。今年兩會不一樣,八大看點值得關注,新冠疫情防控、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民法典草案、民生保障、外部環境應對…
看點一:新冠疫情防控
看點二: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看點三:打贏脫貧攻堅戰
看點四: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看點五:加大民生保障兜底力度
看點六:審議民法典草案
看點七:應對外部環境
看點八:展望「十四五」規劃
對中國而言,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如今,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經濟社會生活逐步恢復正常。疫情之下,中國將如何助推全球戰「疫」合作?特殊之年,中國將擘畫怎樣的經濟社會發展藍圖?考驗面前,中國將如何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些都是和我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也是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