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山西司法改革最新消息

山西司法改革最新消息

發布時間: 2022-04-11 12:08:36

司法改革的重要論述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2014年以來,司法改革緊鑼密鼓,攻堅克難,統籌兼顧,扎實推進。中共中央確定將上海、廣東、吉林、湖北、青海、海南、貴州7個省市作為首批司法改革先行試點。2015年5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同意山西、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重慶、雲南、寧夏開展推進司法責任制、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司法人員職業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等4項改革試點。這是繼去年7個試點省市後的第二批試點。會議要求試點地方要加強組織領導,細化試點實施方案,推動制度創新。
司法改革是一項牽一發動全身的全局性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和系統性、協同性強,必須要先行試點,為整體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積累經驗。中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性大,每個試點地區的情況也各有不同,由此,做好試點地區的司法改革方案設計與實踐推進,邁好司改試點工作第一步至關重要。
司法改革是體制機制的改革,也是一場涉及司法人員工作角色、利益調整的改革,能否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關繫到改革能否成功。邁好司改試點工作第一步,人是最活躍的因素,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司法人員推進改革的積極性。各地在試點工作啟動前,要做好動員工作,把所有的政策和道理說明白,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決策上來,使人們理解、擁護、支持改革,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推進改革的正能量。在改革試點工作過程中,既需要改革的勇氣、銳氣,又需要審慎的態度、務實的辦法,在深入調研、弄清情況、找准問題基礎上,研究提出科學可行的方案,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確保改革的力度、進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相適應。當然,改革就要觸及利益,改革必須觸動利益。那些不符合司法規律的陳規陋習和涉及自身利益的權責調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革除的,必須做好趟深水區、啃硬骨頭的准備。邁好司改試點工作第一步,要把注重頂層設計和鼓勵基層實踐探索相結合,加強統籌兼顧,充分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司法改革加強頂層設計,是確保各地各部門司法體制改革的方向、思路、目標符合中央精神,確保司法改革依法有序進行。同時,試點地區也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發揚基層首創精神,在具體措施上積極探索實踐,為全面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積累經驗。各地要根據中央統一部署,結合不同地區、不同層級司法機關的實際情況,分類分層研究提出具體實施方案,不搞一刀切、齊步走。司法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重要路徑。當前,司法體制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已經明晰,試點地區的改革也已破冰起航,要有改革的信心和勇氣,不等待觀望,不怕觸及深層次矛盾,要按照頂層設計,加強統籌協調,積極主動抓好司法體制改革各項任務的落實。

⑵ 山西省法院司法警察臨時工在2017年司法改革和公安改革後工資會有變動嗎

有,現在改革全部變成勞務派遣了。

⑶ 為什麼今年山西省法檢系統不招人

司法改革,人事已凍結至本輪司改結束

⑷ 司法改革五年過渡期到哪一年

司法改革的五年過度期是2019年-2023年。
首先,法檢兩院比較特殊,是不允許出現事業編制的,但是由於政法編制空缺,所以地方政府會特批一些事業編制供法檢兩院招錄輔助人員,不能提拔,不能做法官檢察官,甚至編制都只能掛靠在其他單位。

司法改革恐怕很難波及到這部分人,改革的表面標志是先實現人財物省統管,但事業編制屬於地方編制,所以這部分人肯定不在改革之內。

1、現在法院的事業編制的崗位都是輔助崗位(司機,內勤,書記員,出納,後勤,法警等),因為法院的事業編制是不能任審判職稱的。

2、待遇一開始差的不大,到了以後,按工齡啊等等啊,會有差距。

3、一般是全額撥款。(事業編制也有好多種,要看具體情況)

4、在法院沒有審判職稱,就沒什麼前途了。

科學劃分事業單位類別:

1、清理規范現有事業單位。對未按規定設立或原承擔特定任務已完成的,予以撤銷。對布局結構不合理、設置過於分散、工作任務嚴重不足或職責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2、劃分現有事業單位類別。在清理規范基礎上,按照社會功能將現有事業單位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

對承擔行政職能的,逐步將其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逐步將其轉為企業;對從事公益服務的,繼續將其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強化其公益屬性。今後,不再批准設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

3、細分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根據職責任務、服務對象和資源配置方式等情況,將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細分為兩類:承擔義務教育、基礎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及基層的基本醫療服務等基本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一類;

承擔高等教育、非營利醫療等公益服務,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二類。具體由各地結合實際研究確定。

(4)山西司法改革最新消息擴展閱讀

所有警察,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均屬於國家公務員,屬於行政編制,從法律上說,無事業編制警察。警察編制是法定的,不能隨意增加或者減少。

有的地方,行政編制已滿,在行政編制之外,通過地方人事部門,招收事業編制人員充實警察隊伍,這是沒有法律依據的。這部分所謂「警察」,不能算做公務員,只能按照事業單位人員管理。嚴格說來,也不能完全履行警察職務。

《警察法》第二條人民警察的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保護公共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

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勞動教養管理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

《行政處罰法》第十五條 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第十六條 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第十七條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第十八條 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⑸ 司法部關於基層法律工作者改革的近幾天的新聞

消除司法部司復[2002]12號批復陰影為基層法律工作者順利開展民事訴訟代理掃除障礙
2013年1月1日,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施行後,將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與律師並列為第一類訴訟代理人,也是專業訴訟代理人,使基層法律工作者看到了司法體制改革的曙光,感受到了基層法律服務所生存發展的希望和空間。然而在具體的執行中,受司法部司復[2002]12號批復的影響,作為享有審判權的人民法院仍然對基層法律工作者代理訴訟行為存在著歧視性看法。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事處處長、法學博士吳兆祥先生在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理解與適用中的諸多觀點。正是由於有吳博士觀點作支撐,作者在深圳市福田區法院代理北京等地的當事人承辦申請執行事務時,才遭到拒絕。
細探司法部司復[2002]12號批復出台的背景和理論依據,作者發現這個批復的出台是司法體制改革的一次大倒退,且引用的是已經失效的或需要修訂的部頒規定,它的出現使無數有作為、能夠為「非轄區」當事人提供優質服務的基層法律工作者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為了基層從事法律服務的同行能夠正常開展「轄區外」訴訟代理業務,為了司法部高層能聽到最底層的聲音,作者從四個方面諫言,希望司法部決策層能夠及時作出反應,以消除司復[2002]12號批復產生的陰影。
一、從深圳兩級法院對基層法律工作者代理民事訴訟的不同做法,看兩級法院法官對《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一項規定的差別執行。
2011年3月以來,在山西省原平市南城法律服務所執業的作者,開始為以北京人為主的17名出借人,遠赴深圳市的兩家法院承辦被告為深圳市三家私營公司的民間借貸糾紛案,案件總量為54件,涉案金額為986萬元。由於該案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作者先後在深圳兩家基層法院進行了4批次的訴訟,到2013年5月17日,四批次判決書全部發生效力。兩批17案已經中止執行,准備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還債。
2013年9月2日,當作者持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等五省市區16名委託人簽發的授權委託書、本所的專用函和本人執業證,再次踏進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立案樓,代理這些當事人承辦37件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執行事宜時,被負責承辦執行案件窗口的女法官告知,因基層法律工作者不能代理非本轄區外的案件而拒絕接受相關訴訟文書。
此前,在深圳市福田區、羅湖區法院無論是起訴當初的代為立案、出庭代理訴訟,包括前兩批17個案件的申請執行,都沒有因為作者是一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以下簡稱法律工作者)而被拒之門外。
作者向這位女法官再三說明為這些當事人代理訴訟,並不是第一次來深圳,且已經生效的這37案判決書上的共同委託代理人就是本人。然而,這位法官依然堅持她執行的正是新《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定。
而作者的觀點正好與之相反。作者認為,既然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已經通過立法確立了法律工作者的訴訟代理地位,就不應當看著已經過時的老黃歷,再拿已經失效的批復作擋箭牌。況且,十年前司法部一個批復怎麼能對抗立法機關的規定,任憑怎麼解釋都無濟於事。這位法官還為作者支招說,可以由當事人推舉訴訟代表人親自前來法院立案,以解決法律工作者代理權受限的問題。
由於作者在福田、羅湖區法院分別代理的前兩批共17件案件已經中止執行,將進入破產還債程序,作者帶著草擬的相關訴訟文書來到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教。並與立案庭接待法官探討進入破產還債程序法律工作者能否享有代理權時,接待法官請示領導後明確答復,法律工作者的代理權不會受到限制。
在深圳這座高度開放的城市,兩級法院審查立案的法官對法律工作者代理訴訟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說明深圳市中院的同志對《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定有正確的認識,業務素質更過硬,同時反映出執法者對新施行法律的理解仍存在著不同認識。
為了爭取37案執行階段的代理權,作者再次返回福田法院與這位法官交涉。承辦法官認為自己無權決定,請示負責立案審查的領導。這位領導很負責任,不僅與作者進行了溝通,還給深圳市中級致電了解了法律工作者代理權的問題,確認作者所反映的情況屬實後,又給其他基層法院打電話了解對類似情況的做法。最後女法官作出答復依然是,中院是中院的做法,基層法院就這么做,並以龍崗、羅湖區等法院都是這種做法為由拒絕。
作者提出是否可以給個書面答復,該法官答復可以,但須領導給出編號。等了好大一會兒,該法官告訴作者,已請示領導不能給予書面答復,也拒不接收相關訴訟文書。為了說服作者,這位法官還拿出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理解與適用》(以下簡稱民訴法修改條文的理解與適用)作為其拒絕的依據。
兩方各執一詞,僵持不下,其直接後果便是影響當事人權利的實現。為了節省資源、節約時間,徵得委託人代表同意後,作者與深圳市一家規模律師事務所簽訂了《委託代理合同》,將這批37案的執行事務轉交當地律師代理。
作者代理的訴訟案件,真正符合「本轄區」條件者少之又少,也沒有被拒之門外。這是作者本人從業24年來,因法院執行司法部《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第二十四條第四項「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規定,第一次被法院剝奪訴訟代理權。
二、其實司法部司復[2002]12號批復出台當時引用的條文已經失效,卻在之後的十餘年間仍大行其道,且產生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司法部司復[2002]12號批復,不顧法律工作者當時已經走向法律服務市場的現實,援引的又是已經過時、失效,且存在立法技術缺陷的《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1991年9月20日由司法部頒布的《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總則部分第六條規定「鄉鎮法律服務所應當立足基層,主要面向本轄區內的政府機關、群眾自治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組織以及公民提供法律服務,服務方式力求便民利民,及時有效」,根據該條的規定,已經明確定位為「主要面向本轄區」,而沒有限定非本轄區。卻在分則部分的第二十四條第四項出現「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限制性的規定。
從立法技術層面看,如果分則部分的規定違反總則部分的規定,應當作為無效條款來看待,卻在當時缺乏立法法指引的情況下,加上擬稿人、審稿人法學理論的欠缺或疏忽,才作出如此不嚴謹的規定。因為法律服務業本身包括訴訟代理服務業務。事實上,當年中國的法學人才已不再匱乏,司法部應該有一批法學專家、法律專業人才。如果當時有人能夠意識到它的副作用,以及立法技術上存在的缺陷,只要在《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發布之前將第二十四條第四項「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規定刪除便可。
當然,我們不能忘記這項規定出台的歷史背景是法律工作者照樣拿著政府的工資、使用著政府的經費,穿著與公安、司法助理員一樣的警服,還從事著非法律服務工作,其工作性質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
同時應當肯定,當時全國基層法律服務正方興未艾,多數法律服務工作還處在「摸著石頭過河」階段,出台「工作細則」在特定時期確實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二、《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制定的基礎是,1987年5月30日由司法部發布的《關於鄉鎮法律服務所的暫行規定》。根據暫行規定第九條「鄉鎮法律服務所實行『有償服務,適當收費』」的原則。……那時還沒有全面推行「兩不四自」。
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司法部當初的本意已經是鼓勵、扶持這個行業的發展,而不是進行打壓、限制它生存、發展的空間。
之後,司法部又倡導「不佔編制、不要經費」,提出法律服務所走「自主執業、自收自支、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道路,其意圖正是為法律服務所走向市場創造條件。當時對法律服務所代理訴訟業務加以限制,更多的顧慮可能來自對法律工作者業務能力的擔心。
三、2000年3月31日,由司法部發布的《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第五十一條規定「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7年5月30日司法部發布的《關於鄉鎮法律服務所的暫行規定》同時廢止」,那麼到2000年4月1日之後《關於鄉鎮法律服務所的暫行規定》這部曾經指導我國基層法律服務業建設、發展的部頒規章便失去存在的基礎。
《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這部新制定的部頒規章最具劃時代意義的做法是,將「鄉鎮法律服務」變更為「基層法律服務」,兩字之差確實是一種進步。按照常識和發展的眼光,曾與《關於鄉鎮法律服務所的暫行規定》相配套的細則、解釋,如不修改重新發布便將作廢。
十分遺憾的是,就在新規頒布實施9個月之後,司法部竟不當引用效力待定的《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在2002年12月10日,以司復[2002]12號作出《關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的批復》。
這份批復是「根據《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第二十四條第四項的規定,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民事、經濟、行政案件應當具備的條件之一。」
根據邏輯學大提前錯誤,其推出的結論必然錯誤的基本原理,在《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效力待定或失去存在基礎的情況下,作出「因此,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結論肯定錯誤。
然而,正是因為這個批復的存在,將我國基層法律服務業的發展影響了十餘年,給工作優秀、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基層法律工作者帶來的卻是災難性後果,它束縛了有能力的基層法律工作者的手腳。其間,江蘇省司法廳《關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能否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的請示》(蘇司辦2002)69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經過長期深入的調研,全國政協委員孔維克發現,「2013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民事訴訟法》第一次在法律層面上確定了基層法律工作者訴訟代理人的地位,明確規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代理案件。但司法部於1991年針對政府撥款的法律服務所而制定的《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卻依舊未改,仍令行於當今自收自支的合夥製法律服務所」。孔維克委員同樣認為,「這一限制性的規定與民事訴訟法將基層法律工作者列為訴訟代理人的立法精神相悖。」
綜合評價這個批復,不僅沒有起到規范法律服務市場的作用,沒有給基層法律工作者帶來工作便利,反而給沒有執業資格的其他人員代理訴訟留下了存活的空間。從現實意義看,它的存在將制約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的順利實施、成了法律工作者代理訴訟的拌腳石,是司法體制改革的大倒退。
三、吳兆祥博士對法律工作者代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及性質所持之觀點,既沒有考慮法律工作者產生的歷史背景,更沒有發現《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存在的缺陷,也忽視了已經步入成熟的法律服務所對社會所作出的貢獻,更沒有從發展的眼光正視民事訴訟法作出的新規定,所發言論頗具消極意義,對法律工作者開展「轄區外」訴訟代理業務產生的影響深遠。希望吳老能夠更新觀念,重新定位法律工作者在民事訴訟活動中的地位。
《民訴法修改條文的理解與適用》第十一章作者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事處處長、法學博士吳兆祥先生撰文(以下簡稱吳文)認為,「基層法律工作者主要業務包括代理參加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活動。但是基層法律工作者的業務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司法部(司復[2002]12號)《關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的批復》規定:根據《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第二十四條第四項的規定,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民事、經濟、行政案件應當具備的條件之一。因此,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這是在代理訴訟業務時,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與律師的主要區別。(見吳文P117第20行至第28行)
作者認為,吳兆祥博士可能沒有認真研究中國基層法律服務業的發展史,也忽略了司復[2002]12號批復出台的背景,更沒有根據立法法的基本原理,仔細梳理新法與舊法的關系,上位法與下位法的不同效力,更沒有質疑該批復是否合規有效,因此才直接引用了司復[2002]12號批復,因而才作出「基層法律工作者的代理訴訟業務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的結論。
吳兆祥博士在文中還指出「這次《民事訴訟法》修改之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民事訴訟,是作為律師代理之外的公民代理的一種形式。」(見吳文P117倒數第1行至P118第1行)
作者認為,這種觀點很值得商榷。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對「公民代理」的范圍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在司法部部頒規章已有明確規定的前提下,執意要把基層法律工作者劃入「作為律師代理之外的公民代理的一種形式」,顯然是對取得執業資格的基層法律工作者執業行為的不尊重,或者說是對基層法律服務整個行業的岐視,也沒有將司法行政機關核發的《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當回事。
吳兆祥博士在文中最後指出「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將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與律師並列為訴訟代理人,就其訴訟法律地位而言,是仍然作為公民代理,還是成為一種獨立的代理人類型尚需進一步研究。(見吳文P118第1行至第4行)」
作者認為,從吳兆祥博士的說法可以看出,吳兆祥博士顯然是對全國人大的立法沒有信心。既然最高立法機關已將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與律師並列為同一層次的訴訟代理人,說明雙方在訴訟中的地位平等,功能相同,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所不同的是,律師就是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還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只因各自取得資格的渠道、條件不同,核發證件的部門不同,而稱謂有別。但發證機構都是在各級司法行政機關領導下的兩個工作機構。若再將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看成「公民代理」,顯然與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定和立法本意相悖。
試想,如果司法部、國務院法制局及最高立法機關真得採納了吳兆祥博士提出的以上意見,在修改《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或更高級別的《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條例》、《基層法律服務法》時,真將其觀點溶入其中,那麼在未來的十到二十年內,基層法律工作者將再無出頭之日。最為直接的後果便是使得最高立法機關作出的基層法律工作者與律師並列的民事代理訴訟地位變成一紙空文。
為此希望吳兆祥博士能實身處地考慮一下基層法律工作者面臨的現實困難,在《民訴法修改條文的理解與適用》再版時,將第十一章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以免繼續以誤傳誤,成為各級法院法官阻礙基層法律工作者「跨區域」代理訴訟的擋箭牌。
四、要改變人們的偏見,最終須從頂層設計著手,取消這些不適時宜的規定。在新規一時難以出台的情況下,最為便捷的做法是司法部以批復的形式廢止司復[2002]12號批復,為基層法律服務所健康發展掃清障礙。
自2000年3月31日,由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施行以來,基層法律服務業本來已經步入了正軌,法律工作者的隊伍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正如吳博士稱言「2000年12月24日,司法部組織了首次全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統一考試。2000年底,全國基層法律服務共有工作者總數達到121904人,比1999年底增加2182人,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達到57561人,占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總數的47%。」(見吳文P117倒數第6行至第2行)
然而,2002年12月10日由司法部司復[2002]12號作出《關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的批復》,卻如當頭一棒,給正在處於發展時期的法律服務業戴上了「經箍咒」。
就是這么一個龐大的服務群體,多數同志完全能夠勝任民事訴訟代理業務。卻讓他們各自為陣、劃地為牢,只能在自己所持執業證確定的執業機構所轄區域內從事代理訴訟業務。
就此河南律師馬玉峰認為,司復[2002]12號批復,對法律工作者的執業地域進行限制,即「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如果雙方當事人不在法律工作者執業的轄區內就無權代理案件。那麼就明確禁止了基層法律工作者跨地辦案,成為好些律師、法官的利用品。
作者認為,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今天,鄉鎮、城區街道基層法律服務要發展、要生存,就應當適應市場需求,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服務。作為市場主體的基層法律服務所,不應當拒絕非區域當事人的服務請求,同時也沒有理由拒絕為非區域當事人提供服務,如此做法勢必剝奪了法律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當今交通、通信如此發達,對基層法律服務的「執業區域」限制事實上已成為不可能。
再則,法律服務所既不是行政機構,也不是公安派出所,更不象派出法庭的職能,也沒有任何上撥經費,它不會將有服務需求又送上門的客戶拒之門外。
作者認為,這樣規定並沒有實際意義,反而制約了服務所的業務來源,給並不景氣的法律服務所帶來生存壓力。無須諱言,業務開展較好的法律服務所沒有一家不越過這條「紅線」去執業。而沒有能力代理訴訟,信用度不高的法律工作者,即便將法律服務所設在當事人的家門口也沒人敢用。
作者所在的法律服務所,如真嚴格司復[2002]12號批復的規定,可能早已關門停業,改行另謀生路。事實上,全國多數地區的法院包括北京市,並沒有因為非轄區當事人委託的案件而限製法律工作者出庭代理,就連深圳市兩級法院也是如此。因此規定「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確實沒有存在的價值和必要。
多少年來,為了法律服務所的生存與發展,無數的法律工作者、新聞工作者、法學界專家奔走呼籲,撰文立說,試圖改變法律工作者當前的命運。列舉如下:
2008年6月4日,《記者觀察》雜志記者張鵬在《10萬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面臨存廢之爭》一文中,指出「法律工作者認為,國家既然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頒發了「准生證」,就應當允許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這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最基本的生存權和工作權!」
2008年6月1日以後,部分省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要求與司法部高層領導人就「中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訴訟代理權」問題進行對話,卻至今沒有下文。因為法律工作者沒有自己的行業協會,無法通過上級協會向司法部高層表達訴求。
當年4月3日,作為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代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蜀漢法律服務所主任李雙德與司法部公證律師工作指導司基層法律服務處處長蔣建峰,探討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訴訟代理權和《基層法律服務法》的立法。然而,直到今天司法部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法院辦理訴訟業務中的障礙。反而因為法院引用了司法部並不適當的批復,而使得法律工作者被拒之門外。
在法律服務所摸爬滾打過、已取得律師資格的河南黎光律師事務所律師馬玉峰,客觀評價道「法律工作者來自於鄉村,法律工作者由於生在農村,同情弱者的觀念較強,代理案件有著相當強的責任感,忠實於法律,忠實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代理費的收取低廉,有些優秀的法律工作者的水平不亞於律師。由於法律工作者服務基層,紮根基層,案源業務不斷的擴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發揮著作用」
為了讓基層法律服務業能有健康發展的空間,全國政協委員孔維克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上提案指出,「由於基層法律工作者的代理權經常受到不合理的限制,他們卻不得不面臨著『斷奶』又『斷糧』的窘境。」為此建議,「司法部廢止1991年9月制定的《鄉鎮法律工作者業務工作細則》,制定新的法律工作者業務管理辦法以適應新的法制環境,擴大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服務范圍和領域,讓這個群體能夠在跨區域的競爭服務中得到鍛煉提高,給基層百姓提供更多的選擇」
湖北省京山縣坪壩法律服務所主任王偉,深深感到,「在農村,離開了法律約束的經濟活動矛盾重重,成功的很少;離開了法律指導的改革問題多多,多半失敗」,為此在《當前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業面臨的困境及出路探討》一文中呼籲,「司法部應借鑒《律師法》和《公證法》的起草和頒布過程中的經驗,盡快通過立法的形式,將有些內容已過時的司法部59號令和60號令修改後上升為行政法規或法律,確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能依法執業。或者由司法部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律師法》第十四條和第四十六條進行修改,然後作出立法解釋,將基層法律工作者的訴訟代理業務上升到法律許可的范圍,這也是當前基層法制建設的當務之急」
參與過北京市海淀區司法局和中國政法大學律師學研究中心《北京地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現狀及對策研究》調研工作的中國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朱桐桐,發表專著建議制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
當然,希望廢除法律服務所之聲也不絕於耳。
2013年4月8日,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處向社會發布《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的修訂草案,使作者很興奮。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時代可能就要結束。
根據上級司法行政機關的安排,作者撰寫了《只有成為市場主體,才有更大生存發展空間》文章,忻州市司法局領導曾來所進行調研,對作者的提法和一些做法給予肯定,作者所持觀點或許能為高層立法有所幫助。
根據《立法法》的相關規定,出台一部新規需要經歷的程序或步驟可能還會太多。為了消除司法部司復[2002]12號批復造成的陰影,作者建議,可否考慮由某個省級司法廳就是否繼續執行《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第二十四條第四項「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規定向司法部作出請示,由司法部以批復的形式予以撤銷司復[2002]12號批復,或以已經過時為由不再適用此批復作出批復。
司法部如果能及時出台這樣一個新批復,便可解決基層法律工作者「跨區域」訴訟代理的問題,為基層法律工作者順利開展民事訴訟代理掃清障礙。

⑹ 司法體制改革檢察院事業編制人員何去何從

根據檢察人員分類管理規定只限於政法專項編制具有公務員身份的人員,事業人員和工勤人專員應該是分流屬安置。一般是檢查系統內部消化。如果有可能,就是就政府在所有事業單位內部統一調劑消化

⑺ 司法體制改革方案何時能落實

你好,希望將來的法制更為健康-健全.

⑻ 第二批司法體制改革的省份是哪些

第二法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的省、市、自治區為:雲南、山西、內版蒙古、黑龍江、權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重慶、寧夏、貴州12個。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改革司法管理體制,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這項改革舉措,對於確保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具有深遠意義。
第一批選擇上海、廣東、吉林、湖北、海南、青海6個省市先行試點,為全面推進司法改革積累經驗。
第二批試點省市自治區於今年上半年陸續進入了司法體制改革,包括雲南、山西、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重慶、寧夏、貴州12個。

⑼ 司法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基本到位了嗎

昨天(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召開全體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報版告了人民法院全面權深化司法改革工作情況,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

最高人民法院積極推進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法官、審判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各歸其位、各盡其責。通過改革,實現了85%以上法院人員向辦案一線集中。2017年1至9月,全國法院院、庭長人均辦案量同比增長32.3%。全國法院由獨任法官、合議庭直接簽發裁判文書的案件數量佔到案件總數98%以上。

從2015年5月1日起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對符合起訴條件的當場登記立案,真正實現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全面推行網上立案,全國已有2605個法院開通網上立案或網上預約立案。

⑽ 司法考試改革成法律職業資格後報名條件的變化

您好,天星培訓網路知道為您服務:

報名條件暫無變動公告。
報名條件 1.符合以下條件人員,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3)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4)高等學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學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並具有法律專業知識; (5)品行良好。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所轄自治縣(旗),各自治區所轄縣(旗),各自治州所轄縣;國務院審批確定的十四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所轄縣(市、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級市、區);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比照實施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的縣(縣級市、區)(不屬於國家或者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的縣級市、區除外);內蒙古、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西部九省、自治區所轄縣(市、區);重慶、陝西省(市)所轄縣(包括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級市、區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的縣級市、區);西藏自治區所轄市、地區、縣、縣級市、市轄區,可以將報名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學校法律專業專科學歷。放寬報名學歷條件的適用以報名人員戶籍為准,期限截至2016年12月31日。 普通高等學校2014年應屆本科畢業生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持香港、澳門、台灣地區或者國外高等學校學歷學位證書報名的,其學歷學位證書須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符合報考學歷學位條件的,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得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已經辦理報名手續的,報名無效: (1)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2)曾被國家機關開除公職或者曾被吊銷律師執業證、公證員執業證的; (3)被處以二年內不得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期限未滿或者被處以終身不得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的; (4)提供虛假證明材料或者以其他形式騙取報名的。 3.已經領取A類法律職業資格證書人員、已經領取B類法律職業資格證書但尚未取得高等學校本科以上畢業證書人員,不得再次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如有疑問,歡迎向天星培訓網路知道提問。

熱點內容
摩爾庄園法官 發布:2024-11-16 11:07:44 瀏覽:831
婚姻法第四條的理論意義 發布:2024-11-16 10:52:24 瀏覽:916
垛庄司法所 發布:2024-11-16 10:52:16 瀏覽:589
洛陽市容衛生條例 發布:2024-11-16 10:45:40 瀏覽:397
寧波市城市規劃條例 發布:2024-11-16 10:21:44 瀏覽:476
勞動法孕婦請假不批准算曠工 發布:2024-11-16 09:48:27 瀏覽:532
備孕出差勞動法 發布:2024-11-16 09:29:10 瀏覽:155
明辯律師 發布:2024-11-16 09:22:11 瀏覽:30
我的法治中國夢論文 發布:2024-11-16 09:06:35 瀏覽:101
控煙法規落實 發布:2024-11-16 08:53:36 瀏覽: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