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第81條
㈠ 我想問一下,在國內,民間探寶,合法嗎
您好!在我國,民間探寶不合法,我國法律規定:礦藏、水流、海域、出土出水文物都歸國家所有。
(一)礦藏屬於國家所有
礦藏,主要指礦產資源,即存在於地殼內部或者地表的,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在特定的技術條件下能夠被探明和開采利用的,呈固態、液態或氣態的自然資源。本法依據憲法規定礦藏屬於國家所有。礦藏屬於國家所有,指國家享有對礦產資源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憲法第9條第l款規定:"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除外。"礦產資源法第3條第1款規定:"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國務院行使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地表或者地下的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1995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整頓礦業秩序維護國家對礦產資源所有權的通知》中規定:"礦產資源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1994年3月國務院發布的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第3條中規定:"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的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一些具體的礦產行政法規規定了一些礦產的所有權。如1994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鄉鎮煤礦管理條例》第3條第1款規定:"煤炭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的煤炭資源的國家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1993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條例第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石油資源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1982年1月國務院發布的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第2條第l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海、領海、大陸架以及其他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資源管轄領域的石油資源,都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1990年2月國務院發布的鹽業管理條例第3條中規定:"鹽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國家對鹽資源實行保護,並有計劃地開發利用。國家鼓勵發展鹽業生產,對鹽的生產經營實行計劃管理。"1982年8月國家經委委發布的《關於重新頒發天然水晶管理辦法的通知》第二項規定:"水晶礦產是國家的寶貴財富,屬全民所有。依附於土地的水晶資源,不因土地所有權而改變其全民所有的性質。未經批准,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私自開采。"
國家對礦藏的所有權可以有多種行使方式。民法通則第81條第2款規定:"國家所有的礦藏,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開采,也可以依法由公民採挖。"礦產資源法第3條中規定:"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分別申請、經批准取得探礦權、采礦權,並辦理登記。"礦產資源法第4條第l款規定:"國家保障依法設立的礦山企業開采礦產資源的合法權益。"依照規定,民事主體可以依法取得開發和經營礦藏的權利,其性質為采礦權。取得該權利後,通過開發和經營礦藏取得對礦藏的所有權。民事主體取得采礦權並不影響國家的所有權。國家保護合法的采礦權。但該采礦權與對礦藏的所有權不同,前者是他物權,後者是所有權。國家保障礦產資源的合理利用。
(二)水流屬於國家所有
水流,指江、河等的統稱。此處水流應包括地表水、地F水和其他形態的水資源。
本條規定水流屬於國家所有。水流屬於國家所有,指國家享有對水流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憲法第9條規定:"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水法第3條第l款規定:"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水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水流是我國最寶貴的自然資源之一,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只有嚴格依照憲法的規定,堅持水流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才能保障我國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節約、保護和滿足各方面對水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海域屬於國家所有
海域,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水、領海的水面、水體、海床和底土。這是一個空間資源的概念,是對傳統民法中"物"的概念的延伸與發展。內水,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基線向陸地一側至海岸線的海域。領海這個概念是隨公海自由原則的確立而形成的,它是指沿著國家的海岸、受國家主權支配和管轄下的一定寬度的海水帶。本條明確規定海域屬於國家所有。海域使用管理法第3條第1款中規定:"海域屬於國家所有,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海域所有權。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海域。"長期以來,在海域權屬問題七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現象。個別地方政府或者有關部門擅自將海域的所有權確定為本地所有或者某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用海單位在需要使用海域時直接向鄉鎮和農民集體經濟組織購買或者租用;個別鄉鎮竟然公開拍賣海域或者灘塗;有的村民認為,祖祖輩輩生活在海邊,海就是村裡的。這些認識和行為,不僅導致海域使用秩序的混亂.而且嚴重地損害了國家的所有權權益。因此,法律明確規定海域屬於國家所有。海域屬於國家所有,指國家享有對海域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這不僅能正本清源,糾正思想上的錯誤認識,而且有助於樹立海域國家所有的意識和有償使用海域的觀念,使國家的所有權權益能在經濟上得到實現。
(四)出土出水文物屬於國家所有
來源是地下(或水下)出土(或出水)文物,還是傳世文物。如果是前者,肯定為國家所有,盜掘、偷竊等手段得來的出土文物沒有任何法律保護其所有權。
地下文物歸國家所有,在近代現代法律法規中都有明確的規定。如1930年國民政府公布的《古物保存法》規定:「埋藏地下及由地下暴露地面之古物概歸國有。」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5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發的《古文化遺址及古墓葬之調查發掘暫行辦法》中規定:「凡地下埋藏及發掘所得之古物、標本概歸國有。」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的《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中規定:「一切現在地下遺存的文物,都屬於國家所有。」在以後的法規和法律中不斷重申、完善這方面的規定。《文物保護法》第五條規定:「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於國家所有。」
民間探寶,無論用什麼方法探寶,都離不開礦藏、水流、海域和出土出水文物的范疇。「探」到的任何「寶」都歸國家所有,一旦有人想據為己有,就觸犯了國家法律,情節嚴重的還會構成犯罪。所以,在我國,民間探寶是不合法的。謝謝閱讀!
㈡ 國家禁止流通的物品
禁止流通物,是指那些在市場上不能轉讓的物。如國家專有的自然資源,軍事裝備,武器彈葯等。民法通則第80條規定:土地不得買賣,抵押,或以其他非法形式轉讓。第81條規定,國家專有的礦藏,水源,國家所有的或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林地,山嶺,草原,荒地,灘床不得買賣,出租,抵押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這些就是禁止流通物。
㈢ 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嗎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但應注意追償時效。
《民法通則》第81條第1款規定:「保證人履行債務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擔保法》第31條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保證人的追償權指的是保證人在承擔保證責任後,可以向主債務人請求償還的權利。無論是一般保證還是連帶保證,如果保證人承擔了保證責任,都有權向主債務人追償。追償權的范圍大體包括:(1)為履行保證債務所支付的財產;(2)為履行保證義務所支付的其他費用;(3)各種費用的利息;(4)保證人為履行保證義務而受到的損失。
《擔保法》對保證人追償權應當適用的時效未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2條第2款規定:「保證人對債務人行使追償權的訴訟時效,自保證人向債權人承擔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因此,保證人的追償權的訴訟時效實際上是適用《民法通則》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所規定的時效的,即保證人追償權的訴訟時效自保證人向債權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2年(民法總則規定為三年)屆滿。
㈣ 民通意見81條什麼意思
這條說明的是轉授權不明時,代理人與有過錯的次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轉托代理人就是次代理人,
㈤ 地礦行政管理法規立法的客觀條件和法律依據
一、地礦行政管理法規立法的客觀條件
立法的客觀條件是進行科學立法活動的客觀依據,即立法應在政治、經濟等社會活動所產生的社會關系需要法律調整,並且為法律調整提供可能的情況下進行。地礦行政管理法規的立法,同樣是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進行的,只有當一定的地質勘查、礦產資源開發等社會活動出現,其產生的社會關系需要用法律來加以調整,並為法律調整提供了可能的條件下,才能進行一系列立法活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地質勘查、礦產資源開發和地質環境等領域的管理體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產生了大量的社會關系,許多社會關系迫切需要法律調整並為法律調整提供了可能,近年來的立法和執法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
(一)政府機關職能轉變對立法的需要
政府機關的職能就是行政,行政必須依法,這是社會主義法治原則的基本要求。我國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要求進一步強化國家管理地質礦產工作的職能。國務院批準的部門「三定」方案賦予的地質礦產行政機關履行地質勘查行業管理、礦產開發監督管理、礦產資源管理和地質環境監督管理等職能。這些職能,是國家管理地質礦產工作的集中體現,它們所涉及的社會關系的范圍十分廣泛,覆蓋全社會,必須依靠法律來規范。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的客觀需要,建立健全地質礦產法規體系,制定地礦行政管理法規,依法進行行政管理,才能保證國家地質礦產各項政府管理職能的貫徹實施。
(二)地礦工作發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地質科學技術的發展,地礦工作涉及的領域不斷擴大,當前世界面臨的三大問題:人口、資源和環境,地礦工作直接或間接地對這三方面都有影響。地礦工作不僅從事地質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而且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地質環境進行保護防治。為此,它要開展兩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進行國土地質背景評價,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決策服務。地礦工作在國家生產力布局、基本建設規劃和農業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生產力的布局必須考慮礦產資源的分布和總的地質環境條件。農業地質工作的開展,為推進農業生產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第二,從事地質災害監測評價。地質災害監測主要是對原生自然災害和次生自然災害的監測。前者如滑坡、泥石流等;後者如水庫蓄水造成的基坡穩定性破壞,礦產開發造成的地面坍塌等。城市的整體規劃、工業基礎設施規劃也要全面、綜合地考慮地震、地層斷裂、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質環境狀況。要預防、治理這些地質災害,就必須對這些地質災害進行大量的地質監測和評價。地礦工作已不再是單純的找礦,還要進行大量的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它涉及到水文、工程、環境、農業、旅遊、軍事、災害和疾病防治,以及國土規劃與整治等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許多領域。在這些地質勘查工作的社會活動中產生了大量的社會關系,而它們並未被現行的礦產資源法等法規所調整,而現行地礦工作發展卻迫切需要法律來全面地調整這部分社會關系,因而需要從地礦工作發展客觀需要和可能出發,制定和完善有關調整地礦工作關系的新法律、新法規和新規章。
(三)礦業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礦業經濟領域出現了許多新的經濟現象,就采礦主體而言,由過去的全民所有制礦山企業單一主體擴展到國有礦山企業、集體礦山企業、私營礦山企業、外商投資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者等多種主體。目前,礦業企業除了1萬多座國有礦山企業外,鄉鎮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者已發展到28萬個左右,外商投資礦山企業相繼出現。他們的生產活動使得礦業迅速發展。但是,由於采礦主體利益的多元化,各種利益矛盾沖突和礦業糾紛不斷,社會經濟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必須在現有的礦產資源法等法律、法規基礎上,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規,以建立起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礦業新秩序,促進和保障礦業的健康發展。
(四)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需要
我國礦產資源總量豐富,但是,人均資源量相對不足,到2000年以後,礦產資源的形勢更為嚴峻,將嚴重製約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解決我國礦產資源供需的矛盾,一方面要加強地質勘查工作,尋找新的礦產資源;另一方面,要按照黨的十五大提出的「資源開發和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方針和任務,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礦產資源。當前,浪費和破壞礦產資源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各類礦山企業的采礦回採率很低;礦產資源綜合回收利用水平也很低,據統計,約三分之一的礦山企業沒有進行綜合開發;采富棄貧,采主棄副和采易棄難等損失、浪費資源的現象較為普遍;有的地區、有的礦種鄉鎮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者非法采礦、亂采濫挖、爭奪哄搶礦產資源的現象還很嚴重。因此,必須進一步健全有關法規,運用法律武器,建立良好的礦業秩序,加強對礦產資源的保護,以保障我國礦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地礦行政管理法規立法的法律依據
立法的法律依據包括立法權依據、立法程序依據和立法內容依據。這里所說的地礦行政管理法規立法的法律依據僅指後者,即立法內容依據。地礦行政管理法規立法的法律依據主要是憲法和民法通則、刑法及礦產資源法、環境保護法等有關的法律。
憲法是根本法,是我國一切法律的立法依據,它確定了國家管理地質礦產工作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憲法第9條規定,「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動物、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自然資源。」憲法確立了礦藏即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國家保障其合理利用,禁止侵佔和破壞礦產資源等根本性制度。這一制度在我國民法通則、刑法、礦產資源法和環境保護法中,根據其規范的不同性質,從不同角度得到了具體的體現。
首先,民法通則從民事權利角度,將國家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對我國的礦藏享有專有權,即這種權利具有排他性。除國家外,其他任何民事主體都不能也不允許成為礦藏的所有者。民法通則第81條第4款規定,「國家所有的礦藏不得買賣、出租、抵押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同時,將采礦權作為一種民事權利予以保護,明確規定這種權利的主體,可以是法人或公民。
其次,刑法從刑事規范角度,根據其任務和功能,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與其相關的采礦權給予了保護。礦產資源作為國家的財產決不允許受到侵害和破壞;采礦權作為采礦權人的重要民事權利,不得受到非法侵害。刑法第343條規定,「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的,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經責令停止開采後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採取破壞性的開采方法開采礦產資源,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刑法的這些規定,將礦產資源所有權和采礦權作為重要的社會關系予以保護。
第三,礦產資源法從行政規范的角度,規定了礦產資源國家所有的屬性和破壞礦產資源的行政責任。根據憲法精神確立了我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保護的基本方針、原則和制度,規定了探礦權和采礦權的取得、流轉、消滅和保護的程序性和實體性制度。礦產資源法第3條規定,「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國務院行使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地表和地下的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國家保障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破壞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分別申請、經批准取得探礦權、采礦權,並辦理登記;」「國家保護探礦權和采礦權不受侵犯。」這是對礦產資源所有權及其使用權——探礦權與采礦權的屬性和對其保護的基本性規定。
第四,環境保護法亦從行政規范角度對保護礦產資源和自然環境作了規定。環境保護法第19條規定,「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必須採取措施保護生態環境。」這一規定適用於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性規定。
我國民法通則、刑法、礦產資源法和環境保護法所規定的上述各種性質的法律規范,是對我國憲法所確立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及與其相關的生態環境保護的根本性原則和制度的具體體現。這些法律規范同憲法共同構成了我國地礦行政管理法規立法的基本准則。
地礦行政管理法規立法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上述法律確定的基本原則、基本制度和基本規范具體化,以形成健全、完善的地礦行政管理法律體系。
㈥ 委託代理人轉托第三人代理的問題
《民法通則意見》第81條:
委託代理人轉托他人代理的,比照民法通則第六十五條規定回的條件辦理轉托手答續。因委託代理人轉托不明,給第三人造成損失的,第三人可以直接要求被代理人賠償損失;被代理人承擔民事責任後,可以要求委託代理人賠償損失,轉托代理人有過錯的,應當負連帶責任。
根據我的理解,法條中的轉托代理人,即委託代理人轉托的代理人,這個轉托的代理人有過錯的,要和委託代理人一起承擔連帶責任。
㈦ 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後可否向其他擔保人追償
工程擔保的代償與追償-工保網
規范工程擔保業務的代償與追償,是完善工程擔保制度的基礎。當然,工程擔保制度的設置初衷在於保證工程項目的完工,而不在於出現問題後的代償與追償。工程擔保主體更應在承接業務後強化保後管理,通過降低代償幾率來保護經濟利益,並真正推動建築業健康發展。
▎本文系工保網原創作品,作者龔保兒。部分內容綜合自互聯網,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處理。若需轉載或引用請後台回復「轉載」!
㈧ 民法通則65條、66條、67條、民通意見81條、合同法409條。拜託一定要寫全。拜託了
民法通則
第六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
書面委託代理的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間,並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
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六條 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
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七條 代理人知道被委託代理的事項違法仍然進行代理活動的,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為違法不表示反對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民通意見
81、委託代理人轉托他人代理的,應當比照民法通則第六十五條規定的條件辦理轉托手續。因委託代理人轉托不明,給第三人造成損失的,第三人可以直接要求被代理人賠償損失;被代理人承擔民事責任後,可以要求委託代理人賠償損失,轉托代理人有過錯的,應當負連帶責任。
合同法
第四百零九條兩個以上的受託人共同處理委託事務的,對委託人承擔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