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海商法中船長的職能

海商法中船長的職能

發布時間: 2022-04-12 13:55:33

① 船長不能職權時該怎麼辦

船長的職權是負責船舶的管理和駕駛。船長在其職權范圍內發布的命令,船員、旅客和其他在船人員都必須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第三十五條 船長負責船舶的管理和駕駛。 船長在其職權范圍內發布的命令,船員、旅客和其他在船人員都必須執行。 船長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保護船舶和在船人員、文件、郵件、貨物以及其他財產。

② 船長和船員通常需要履行什麼義務需要承擔哪些責任

樓主你好!船員是指包括船長在內的船上一切任職人員。具體包括:船長、駕駛員、輪機長、輪機員、電機員、報務員等。
船長的需履行的義務和承擔的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三十五條 船長負責船舶的管理和駕駛。船長在其職權范圍內發布的命令,船員、旅客和其他在船人員都必須執行。船長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保護船舶和在船人員、文件、郵件、貨物以及其他財產。
第三十六條 為保障在船人員和船舶的安全,船長有權對在船上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人採取禁閉或者其他必要措施,並防止其隱匿、毀滅、偽造證據。船長採取前款措施,應當製作案情報告書,由船長和兩名以上在船人員簽字,連同人犯送交有關當局處理。
第三十七條 船長應當將船上發生的出生或者死亡事件記入航海日誌,並在兩名證人的參加下製作證明書。死亡證明書應當附有死者遺物清單。死者有遺囑的,船長應當予以證明。死亡證明書和遺囑由船長負責保管,並送交家屬或者有關方面。
第三十八條 船舶發生海上事故,危及在船人員和財產的安全時,船長應當組織船員和其他在船人員盡力施救。在船舶的沉沒、毀滅不可避免的情況下,船長可以作出棄船決定;但是,除緊急情況外,應當報經船舶所有人同意。棄船時,船長必須採取一切措施,首先組織旅客安全離船,然後安排船員離船,船長應當最後離船。在離船前,船長應當指揮船員盡力搶救航海日誌、機艙日誌、油類記錄簿、無線電台日誌、本航次使用過的海圖和文件,以及貴重物品、郵件和現金。
第三十九條 船長管理船舶和駕駛船舶的責任,不因引航員引領船舶而解除。

③ 船長應該具備什麼條件

‍‍

船長是由船舶所有人指派或聘用的,負責船上一切事務的人。船長是全船的最高負責人。

我國《海商法》對船長作了專門的規定。作為船長,應當具備以下的條件:

‍‍

④ 海商法中船長的權利,責任以及義務

可以參照船舶管理的書。我剛剛參加了甲類船長考試。駕駛管理船舶,有限的司法權等。書中泛泛而談,不怎麼實用。

⑤ 誰能幫我介紹一些有關船長的各方面資料

我國海商法第三章第二節對船長的職責進行了專門的規定。
(一)船長指揮駕駛和管理船舶的職能
依我國海商法第35條的規定,船長負責船舶的管理和駕駛。船長在其職權范圍內發布的命令,船員、旅客和其他在船人員都必須執行。此項職能是船長的基本職責。船上的航行命令由船長發布,船員必須執行。如船長不能自行決定,得召集船員會議決定,但執行命令的全部責任仍由船長承擔。
(二)負責全船生命及財產的安全
船長應採取必要的措施,保護船舶和在船人員、文件、郵件、貨物及其他財產的安全。
(三)船長的准司法權
船舶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小社會,法律賦予船長一定的准司法權。這種權利表現在:
在民事方面,船長應對在船上發生的人員出生或死亡事件進行證明。
在刑事方面,船長有責任維持船上的治安,為了保障在船人員和船舶的安全,船長有權對在船上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人採取禁閉或其他必要措施,並防止其隱匿、毀滅、偽造證據。
(四)船長的代理權
在航行途中及沒有船舶所有人的港口,船長得作為船方和貨方的代理,處理船舶及貨物在航行途中發生的有關事宜。在船舶所有人方面,船長得在船舶航行中作為船舶所有人的代理人管理航行事務,簽發提單,訂立船舶拖帶合同等。在航行中,為了航海的需要,船長得出售船上多餘的船舶用品。當船舶遭遇海難時,船長可以代表船貨雙方與救助人簽訂救助合同等。
(五)船長與引航員的關系
為了保證在港區、狹窄水道、法律規定的其他區域的安全航行,在上述區域內的船舶航行有時需要有引航員證書的人員的引領。
引航包括強制引航和非強制引航兩種:
非強制引航是船長在認為必要時,自願招請引航員引領的引航,而強制引航則是依法律規定對於進入強制引航區的船舶,不論其船長是否提出引航的申請,均予以強制引領的引航。
當引航員上船引航時,就會出現船長與引航員的分工問題。依海商法第39條的規定,船長管理船舶和駕駛船舶的責任,不因引航員引領船舶而解除。船舶在進入引航區時,需要引航員的引領。船長應服從引航員的決定,但引航員不享有獨立的指揮權。在引航過程中,不解除被引船船長駕駛和管理船舶的責任。對於因引航員的過失造成海損事故的責任問題,國際上的慣例是引航員不負經濟責任,但應承擔行政或刑事責任。

⑥ 你對海商法知識和船員職業,航海事業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和認知

摘要 船舶上的船員是指包括船長在內的船上一切任職人員,例如船長、駕駛員、輪機長、輪機員、電機員等。

⑦ 中國海商法的詳細法條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調整海上運輸關系、船舶關系,維護當事人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海上運
輸和經濟貿易的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海上運輸,是指海上貨物運輸和海上旅客運輸,包括海江之間、江海
之間的直達運輸。
本法第四章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規定,不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海上貨物運
輸。
第三條本法所稱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但是用於軍事的、政府公務
的船舶和2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
前款所稱船舶,包括船舶屬具。
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海上運輸和拖航,由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船
舶經營。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非經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批准,外國籍船舶不得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海上運
輸和拖航。
第五條船舶經依法登記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有權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航行。
船舶非法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航行的,由有關機關予以制止,處以罰款。
第六條海上運輸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制
定,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
第二章船舶
第一節船舶所有權
第七條船舶所有權,是指船舶所有人依法對其船舶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
利。
第八條國家所有的船舶由國家授予具有法人資格的全民所有制企業經營管理的,本法
有關船舶所有人的規定適用於該法人。
第九條船舶所有權的取得、轉讓和消滅,應當向船舶登記機關登記;未經登記的,不
得對抗第三人。
船舶所有權的轉讓,應當簽訂書面合同。
第十條船舶由兩個以上的法人或者個人共有的,應當向船舶登記機關登記;未經登記
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第二節船舶抵押權
第十一條船舶抵押權,是指抵押權人對於抵押人提供的作為債務擔保的船舶,在抵押
人不履行債務時,可以依法拍賣,從賣得的價款中優先受償的權利
第十二條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所有人授權的人可以設定船舶抵押權。
船舶抵押權的設定,應當簽訂書面合同。
第十三條設定船舶抵押權,由抵押權人和抵押人共同向船舶登記機關辦理抵押權登記
;未經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船舶抵押權登記,包括下列主要項目:
(一)船舶抵押權人和抵押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被抵押船舶的名稱、國籍、船舶所有權證書的頒發機關和證書號碼;
(三)所擔保的債權數額、利息率、受償期限。
船舶抵押權的登記狀況,允許公眾查詢。
第十四條建造中的船舶可以設定船舶抵押權。
建造中的船舶辦理抵押權登記,還應當向船舶登記機關提交船舶建造合同。
第十五條除合同另有約定外,抵押人應當對被抵押船舶進行保險;未保險的,抵押權
人有權對該船舶進行保險,保險費由抵押人負擔。
第十六條船舶共有人就共有船舶設定抵押權,應當取得持有三分之二以上份額的共有
人的同意,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
船舶共有人設定的抵押權,不因船舶的共有權的分割而受影響。
第十七條船舶抵押權設定後,未經抵押權人同意,抵押人不得將被抵押船舶轉讓給他
人。
第十八條抵押權人將被抵押舶舶所擔保的債權全部或者部分轉讓他人的,抵押權隨之
轉移。
第十九條同一船舶可以設定兩個以上抵押權,其順序以登記的先後為准。
同一船舶設定兩個以上抵押權的,抵押權人按照抵押權登記的先後順序,從船舶拍賣所得價款中依次受償。同日登記的抵押權,按照同一順序受償。
第二十條被低押船舶滅失,抵押權隨之消滅。由於船舶滅失得到的保險賠償,抵押權
人有權優先於其他債權人受償。
第三節船舶優先權
第二十一條船舶優先權,是指海事請求人依照本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向船舶所有人
、光船承租人、船舶經營人提出海事請求,對產生該海事請求的船具有優先受償的權利。
第二十二條下列各項海事請求具有船舶優先權:
(一)船長、船員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編人員根據勞動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勞動合同
所產生的工資、其他勞動報酬、船員遣返費用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給付請求;
(二)在船舶營運中發生的人身傷亡的賠償請求;
(三)船舶噸稅、引航費、港務費和其他港口規費的繳付請求;
(四)海難救助的救助款項的給付請求;
(五)船舶在營運中因侵權行為產生的財產賠償請求。
載運2000噸以上的散裝貨油的船舶,持有有效的證書,證明已經進行油污損害民事
責任保險或者具有相應的財務保證的,對其造成的油污損害的賠償請求,不屬於前款第(五
)項規定的范圍。
第二十三條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所列各項海事請求,依照順序受償。但是,第(四
)項海事請求,後於第(一)項至第(三)項發生的,應當先於第一)項至第(三)項受償

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第(一)、(二)、(三)、(五)項中有兩個以上海事請求的
,不分先後,同時受償;不足受償的,按照比例受償。第(四)項中有兩個以上海事請求的
,後發生的先受償。
第二十四條因行使船舶優先權產生的訴訟費用,保存、拍賣船舶和分配船舶價款產生
的費用,以及為海事請求人的共同利益而支付的其他費用,應當從舶拍賣所得價款中先行撥
付。
第二十五條船舶優先權先於船舶留置權受償,船舶抵押權後於船舶留置權受償。
前款所稱船舶留置權,是指造船人、修船人在合同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時,可以留置所佔
有的船舶,以保證造船費用或者修船費用得以償還的權利。船舶留置權在造船人、修船人不
再佔有所造或者所修的船舶時消滅。
第二十六條船舶優先權不因船舶所有權的轉讓而消滅。但是,船舶轉讓時,船舶優先
權自法院應受讓人申請予以公告之日起滿六十日不行使的除外。
第二十七條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的海事請求權轉移的,其船舶優先權隨之轉移。
第二十八條船舶優先權應當通過法院扣押產生優先權的船舶行使。
第二十九條船舶優先權,除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外,因下列原因之一而消滅:
(一)具有船舶優先權的海事請求,自優先權產生之日起滿一年不行使;
(二)船舶經法院強制出售;
(三)船舶滅失。
前款第(一)項的一年期限,不得中止或者中斷。
第三十條本節規定不影響本法第十一章關於海事賠償責任限制規定的實施。
第三章船員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三十一條船員,是指包括船長在內的船上一切任職人員。
第三十二條船長、駕駛員、輪機長、輪機員、電機員、報務員,必須由持有相應適任
證書的人擔任。
第三十三條從事國際航行的船舶的中國籍船員,必須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務監督機
構頒發的海員證和有關證書。
第三十四條船員的任用和勞動方面的權利、義務,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法律、
行政法規的規定。
第二節船長
第三十五條船長負責船舶的管理和駕駛。
船長在其職權范圍內發布的命令,船員、旅客和其他在船人員都必須執行。
船長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保護船舶和在船人員、文件、郵件、貨物以及其他財產。
第三十六條為保障在船人員和船舶的安全,船長有權對在船上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人採取禁閉或者其他必要措施,並防止其隱匿、毀滅、偽造證據。
船長採取前款措施,應當製作案情報告書,由船長和兩名以上在船人員簽字,連同人犯
送交有關當局處理。
第三十七條船長應當將船上發生的出生或者死亡事件記入航海日誌,並在兩名證人的
參加下製作證明書。死亡證明書應當附有死者遺物清單。死者有遺的,船長應當予以證明。
死亡證明書和遺囑由船長負責保管,並送交家屬或者有關方面。
第三十八條船舶發生海上事故,危及在船人員和財產的安全時,船長應當組織船員和
其他在船人員盡力施救。在船舶的沉沒、毀滅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長可以作出棄船決定;但
是,除緊急情況外,應當報經船舶所有人同意。
棄船時,船長必須採取一切措拖,首先組織旅客安全離船,然後安排船員離船,船長應
當最後離船。在離船前,船長應當指揮船員盡力搶救航海日誌、機艙日誌、油類記錄簿、無
線電台日誌、本航次使用過的海圖和文件,以及貴重物品、郵件和現金。
第三十九條船長管理船舶和駕駛船舶的責任,不因引航員引領船舶而解除。
第四十條船長在航行中死亡或者因故不能執行職務時,應當由駕駛員中職務最高的人
代理船長職務;在下一個港口開航前,船舶所有人應當指派新船長任。
四、海上貨物運輸合同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四十一條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是指承運人收取運費,負責將托運人托運的貨物經海路由一港運至另一港的合同。
第四十二條本章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承運人"是指本人或者委託他人以本人名義與托運人訂立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人。
(二)"實際承運人",是指接受承運人委託,從事貨物運輸或者部分運輸的人,包括接受轉委託從事此項運輸的其他人。
(三)"托運人"是指:
1.本人或者委託他人以本人名義或者委託他人為本人與承運人訂立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人;
2.本人或者委託他人以本人名義或者委託他人為本人將貨物交給與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有關的承運人的人。
(四)"收貨人",是指有權提取貨物的人。
(五)"貨物",包括活動物和由托運人提供的用於集裝貨物的集裝箱、貨盤或者類似的裝運器具。
第四十三條承運人或者托運人可以要求書面確認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成立。但是,航次租船合同應當書面訂立。電報、電傳和傳真具有書面效力。
第四十四條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作為合同憑證的提單或者其他運輸單證中的條款,違反本章規定的,無效。此類條款的無效,不影響該合同和提單或者其他運輸單證中其他條款的效力。將貨物的保險利益轉讓給承運人的條款或者類似條款,無效。
第四十五條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不影響承運人在本章規定的承運人責任和義務之外,增加其責任和義務。
第二節承運人的責任
第四十六條承運人對集裝箱裝運的貨物的責任期間,是指從裝貨港接收貨物時起至卸貨港交付貨物時止,貨物處於承運人掌管之下的全部期間。承運人對非集裝箱裝運的貨物的責任期間,是指從貨物裝上船時起至卸下船時止,貨物處於承運人掌管之下的全部期間。在承運人的責任期間,貨物發生滅失或者損壞,除本節另有規定外,承運人應當負賠償責任。
前款規定,不影響承運人就非集裝箱裝運的貨物,在裝船前和卸船後所承擔的責任,達成任何協議。
第四十七條承運人在船舶開航前和開航當時,應當謹慎處理,使船舶處於適航狀態,妥善配備船員、裝備船舶和配備供應品,並使貨艙、冷藏艙、冷氣艙和其他載貨處所適於並能安全收受、載運和保管貨物。
第四十八條承運人應當妥善地、謹慎地裝載、搬移、積載、運輸、保管、照料和卸載所運貨物。
第四十九條承運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或者習慣的或者地理上的航線將貨物運往卸貨港。
船舶在海上為救助或者企圖救助人命或者財產而發生的繞航或者其他合理繞航,不屬於違反前款的規定的行為。
第五十條貨物未能在明確約定的時間內,在約定的卸貨港交付的,為遲延交付。
除依照本章規定承運人不負賠償責任的情形外,由於承運人的過失,致使貨物因遲延交付而滅失或者損壞的,承運人應當負賠償責任。
除依照本章規定承運人不負賠償責任的情形外,由於承運人的過失,致使貨物因遲延交付而遭受經濟損失的,即使貨物沒有滅失或者損壞,承運人仍然應當負賠償責任。
承運人未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間屆滿六十日內交付貨物,有權對貨物滅失提出賠償請求的人可以認為貨物已經滅失。
第五十一條在責任期間貨物發生的滅失或者損壞是由於下列原因之一造成的承運人不負賠償責任:
(一)船長、船員、引航員或者承運人的其他受僱人在駕駛船舶或者管理船舶中的過失:
(二)火災,但是由於承運人本人的過失所造成的除外;
(三)天災,海上或者其他可航水域的危險或者意外事故;
(四)戰爭或者武裝沖突;
(五)政府或者主管部門的行為、檢疫限制或者司法扣押;
(六)罷工、停工或者勞動受到限制;
(七)在海上救助或者企圖救助人命或者財產;
(八)托運人、貨物所有人或者他們的代理人的行為;
(九)貨物的自然特性或者固有缺陷;
(十)貨物包裝不良或者標志欠缺、不清;
(十一)經謹慎處理仍未發現的船舶潛在缺陷;
(十二)非由於承運人或者承運人的受僱人、代理人的過失造成的其他原因。
承運人依照前款規定免除賠償責任的,除第(二)項規定的原因外,應當負舉證責任。
第五十二條因運輸活動物的固有的特殊風險造成活動物滅失或者損害的,承運人不負賠償責任。但是,承運人應當證明業已履行托運人關於運輸活動物的特別要求,並證明根據實際情況,滅失或者損害是由於此種固有的特殊風險造成的。
第五十三條承運人在艙面上裝載貨物,應當同托運人達成協議,或者符合航運慣例,或者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承運人依照前款規定將貨物裝載在艙面上,對由於此種裝載的特殊風險造成的貨物滅失或者損壞,不負賠償責任。
承運人違反本條第一款規定將貨物裝載在艙面上,致使貨物遭受滅失或者損壞的,應當負賠償責任。
第五十四條貨物的滅失、損壞或者遲延交付是由於承運人或者承運人的受僱人、代理人的不能免除賠償責任的原因和其他原因共同造成的,承運人僅在其不能免除賠償責任的范圍內負賠償責任;但是,承運人對其他原因造成的滅失、損壞或者遲延交付應當負舉證責任。
第五十五條貨物滅失的賠償額,按照貨物的實際價值計算;貨物損壞的賠償額,按照貨物受損前後實際價值的差額或者貨物的修復費用計算。
貨物的實際價值,按照貨物裝船時的價值加保險費加運費計算。
前款規定的貨物實際價值,賠償時應當減去因貨物滅失或者損壞而少付或者免付的有關費用。
第五十六條承運人對貨物的滅失或者損壞的賠償限額,按照貨物件數或者其他貨運單位數計算,每件或者每個其他貨運單位為666。67計算單位,或者按照貨物毛重計算,每公斤為2計算單位,以二者中賠償限額較高的為准。但是,托運人在貨物裝運前已經申報其性質和價值,並在提單中載明的,或者承運人與托運人已經另行約定高於本條規定的賠償限額的除外。
貨物用集裝箱、貨盤或者類似裝運器具集裝的,提單中載明裝在此類裝運器具中的貨物件數或者其他貨運單位數,視為前款所指的貨物件數或者其他貨運單位數;未載明的,每一裝運器具視為一件或者一個單位。
裝運器具不屬於承運人所有或者非由承運人提供的,裝運器具本身應當視為一件或者一個單位。
第五十七條承運人對貨物因遲延交付造成經濟損失的賠償限額,為所遲延交付的貨物的運費數額。貨物的滅失或者損壞和遲延交付同時發生的,承運人的賠償責任限額適用本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限額。
第五十八條就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所涉及的貨物滅失、損壞或者遲延交付對承運人提起的任何訴訟,不論海事請求人是否合同的一方,也不論是根據合同或者是根據侵權行為提起的,均適用本章關於承運人的抗辯理由和限制賠償責任的規定。
前款訴訟是對承運人的受僱人或者代理人提起的,經承運人的受僱人或者代理人證明,其行為是在受雇或者委託的范圍之內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五十九條經證明,貨物的滅失、損壞或者遲延交付是由於承運人的故意或者明知可能造成損失而輕率地作為或者不作為造成的,承運人不得援用本法第五十六條或者第五十七條限制賠償責任的規定。
經證明,貨物的滅失、損壞或者遲延交付是由於承運人的受僱人、代理人的故意或者明知可能造成損失而輕率地作為或者不作為造成的,承運人的受僱人或者代理人不得援用本法第五十六條或者第五十七條限制賠償責任的規定。
第六十條承運人將貨物運輸或者部分運輸委託給實際承運人履行的,承運人仍然應當依照本章規定對全部運輸負責。對實際承運人承擔的運輸,承運人應當對實際承運人的行為或者實際承運人的受僱人、代理人在受雇或者受委託的范圍內的行為負責。
雖有前款規定,在海上運輸合同中明確約定合同所包括的特定的部分運輸由承運人以外的指定的實際承運人履行的,合同可以同時約定,貨物在指定的實際承運人掌管期間發生的滅失、損壞或者遲延交付,承運人不負賠償責任。
第六十一條本章對承運人責任的規定,適用於實際承運人。對實際承運人的受僱人、代理人提起訴訟的,適用本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和第五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六十二條承運人承擔本章未規定的義務或者放棄本章賦予的權利的任何特別協議,經實際承運人書面明確同意的,對實際承運人發生效力;實際承運人是否同意,不影響此項特別協議對承運人的效力。
第六十三條承運人與實際承運人都負有賠償責任的,應當在此項責任范圍內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四條就貨物的滅失或者損壞分別向承運人、實際承運人以及他們的受僱人、代理人提出賠償請求的,賠償總額不超過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限額。
第六十五條本法第六十條至第六十四條的規定,不影響承運人和實際承運人之間相互追償。
第三節托運人的責任
第六十六條托運人托運貨物,應當妥善包裝,並向承運人保證,貨物裝船時所提供的貨物的品名、標志、包數或者件數、重量或者體積的正確性;由於包裝不良或者上述資料不正確,對承運人造成損失的,托運人應當負賠償責任。
承運人依照前款規定享有的受償權利,不影響其根據貨物運輸合同對托運人以外的人所承擔的責任。
第六十七條托運人應當及時向港口、海關、檢疫、檢驗和其他主管機關辦理貨物運輸所需要的各項手續,並將已辦理各項手續的單證送交承運人;因辦理各項手續的有關單證送交不及時、不完備或者不正確,使承運人的利益受到損害的,托運人應當負賠償責任。
第六十八條托運人托運危險貨物,應當依照有關海上危險貨物運輸的規定,妥善包裝,作出危險品標志和標簽,並將其正式名稱和性質以及應當採取的預防危害措施書面通知承運人;托運人未通知或者通知有誤的,承運人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根據情況需要將貨物卸下、銷毀或者使之不能為害,而不負賠償責任。托運人對承運人因運輸此類貨物所受到的損害,應當負賠償責任。
承運人知道危險貨物的性質並已同意裝運的,仍然可以在該項貨物對於船舶、人員或者其他貨物構成實際危險時,將貨物卸下、銷毀或者使之不能為害,而不負賠償責任。但是,本款規定不影響共同海損的分攤。
第六十九條托運人應當按照約定向承運人支付運費。
托運人與承運人可以約定運費由收貨人支付;但是,此項約定應當在運輸單證中載明。
第七十條托運人對承運人、實際承運人所遭受的損失或者船舶所遭受的損壞,不負賠償責任;但是,此種損失或者損壞是由於托運人或者托運人的受僱人、代理人的過失造成的除外。
托運人的受僱人、代理人對承運人、實際承運人所遭受的損失或者船舶所遭受的損壞,不負賠償責任;但是,這種損失或者損壞是由於托運人的受僱人、代理人的過失造成的除外。
第四節運輸單證
第七十一條提單,是指用以證明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貨物已經由承運人接收或者裝船,以及承運人保證據以交付貨物的單證。提單中載明的向記名人交付貨物,或者按照指示人的指示交付貨物,或者向提單持有人交付貨物的條款,構成承運人據以交付貨物的保證。
第七十二條貨物由承運人接收或者裝船後,應托運人的要求,承運人應當簽發提單。
提單可以由承運人授權的人簽發,提單由載貨船船舶的船長簽發的,視為代表承運人簽發。
第七十三條提單內容,包括下列各項:
(一)貨物的品名、標志、包數或者件數、重量或者體積,以及運輸危險貨物時對危險性質的說明;
(二)承運人的名稱和主營業所;
(三)船舶名稱;
(四)托運人的名稱;
(五)收貨人的名稱;
(六)裝貨港和在裝貨港接收貨物的日期;
(七)卸貨港;
(八)多式聯運提單增列接收貨物地點和交付貨物地點;
(九)提單的簽發日期、地點和份數;
(十)運費的支付;
(十一)承運人或者其代表的簽字。
提單缺少前款規定的一項或者幾項的,不影響提單的性質;但是,提單應當符合本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
第七十四條貨物裝船前,承運人已經應托運人的要求簽發收貨待運提單或者其他單證的,貨物裝船完畢,托運人可以將收貨待運提單或者其他單證退還承運人,以換取已裝船提單;承運人也可以在收貨待運提單上加註承運船舶的船名和裝船日期,加註後的收貨待運提單視為已裝船提單。
第七十五條承運人或者代其簽發提單的人,知道或者有合理的根據懷疑提單記載的貨物的品名、標志、包數或者件數、重量或者體積與實際接收的貨物不符,在簽發已裝船提單的情況下懷疑與已裝船的貨物不符,或者沒有適當的方法核對提單記載的,可以在提單上批註,說明不符之處、懷疑的根據或者說明無法核對。
第七十六條承運人或者代其簽發提單的人未在提單上批註貨物表面狀況的,視為貨物的表面狀況良好。
第七十七條除依照本法第七十五條的規定作出保留外,承運人或者代其簽發提單的人簽發的提單,是承運人已經按照提單所載狀況收到貨物或者貨物已經裝船的初步證據;承運人向善意受讓提單的包括收貨人在內的第三人提出的與提單所載狀況不同的證據,不予承認。
第七十八條承運人同收貨人、提單持有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依據提單的規定確定。
收貨人、提單持有人不承擔在裝貨港發生的滯期費、虧艙費和其他與裝貨有關的費用,但是提單中明確載明上述費用由收貨人、提單持有人承擔的除外。
第七十九條提單的轉讓,依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記名提單:不得轉讓;
(二)指示提單:經過記名背書或者空白背書轉讓;
(三)不記名提單:無需背書,即可轉讓。
第八十條承運人簽發提單以外的單證用以證明收到待運貨物的,此項單證即為訂立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承運人接收該單證中所列貨物的初步證據。
承運人簽發的此類單證不得轉讓。
第五節貨物交付
第八十一條承運人向收貨人交付貨物時,收貨人未將貨物滅失或者損壞的情況書面通知承運人的,此項交付視為承運人已經按照運輸單證的記載交付以及貨物狀況良好的初步證據。
貨物滅失或者損壞的情況非顯而易見的,在貨物交付的次日起連續七日內,集裝箱貨物交付的次日起連續十五日內,收貨人未提交書面通知的,適用前款規定。
貨物交付時,收貨人已經會同承運人對貨物進行聯合檢查或者檢驗的,無需就所查明的滅失或者損壞的情況提交書面通知。
第八十二條承運人自向收貨人交付貨物的次日起連續六十日內,未收到收貨人就貨物因遲延交付造成經濟損失而提交的書面通知的,不負賠償責任。
第八十三條收貨人在目的港提取貨物前或者承運人在目的港交付貨物前,可以要求檢驗機構對貨物狀況進行檢驗;要求檢驗的一方應當支付檢驗費用,但是有權向造成貨物損失的責任方追償。

⑧ 海商法中關於船長職責內容的分析

貼篇論文~搜的~

下船長法律地位略析

--------------------------------------------------------------------------------
作者: 馬得懿( 大連海事大學 法學院 遼寧大連 116026)
關鍵詞:海商法 船長 法律地位

摘要:本文在分析綜述現行《海商法》下船長的各種職能,明確船長法律地位的基礎上,討論了《海商法》對船員范圍的界定,並提出了相關見解。

Keywords: China Maritime Code Shipmaster Legal Status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and distinguish of the Shipmaster and Crew under the China Maritime Code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to the functions of shipmaster,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Master』s legal status.The author』s own view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Shipmaster』s legal status also are put forward for improvement accordingly.

Title: On the Shipmasters Legal status Under the CMC

一.引言

一些相關國際公約和主要海運國家的海商立法或專門法律法規都對船長特別是遠洋船長的法律地位予以界定,以便從法律的高度促進和保障船長在航海活動中更好地履行其職能。這是由船長極富特色的身份決定的。同樣,以海上運輸關系和船舶關系為調整對象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CMC:China Maritime Code,以下簡稱《海商法》)在相關章節中集中地規定了船長的職能、許可權以明確其法律地位。不僅由此,縱觀《海商法》都直接或間接地涉及到船長的法律地位問題。
船長的法律地位通過其在不同的海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體現出來。在一定程度上,船長兼有指揮、管理、准司法、公證、代理等多種職能。船長在航海實踐中的職能決定了船長處於十分重要的法律地位,而且處於不同的法律關系中。這就決定了船長具有多重的法律地位。總之,船長多重的法律地位,滲透到《海商法》諸多法律制度之中,這正是船長頗具特色的法律地位的魅力之所在。
二、《海商法》在明確界定船長法律地位的同時,也昭示了船長作為海事法律關系主體的必然性。
主體的存在使世界變得有意義,因此,主體是第一位的,客體是第二位的。1在討論《海商法》下船長的法律地位之前,有必要明確一下船長是不是《海商法》中海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毫無疑問,《海商法》明確地將船長視為諸多海事法律關系的主體之一。船長作為船舶所有人的代理人或代表人與海事法律關系中的第三人所為的法律行為,表明了船長處於海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地位的必然性。我國海商法學者也認為:公民是指與海上運輸和船舶管理有關的人,特別是船長、船員、引航員或國家航運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2 《海商法》第32條規定:「船長、駕駛員、輪機長、輪機員、電機員、報務員必須由持有相應適任證書的人擔任。」這表明,從行政法律關系角度看,《海商法》明確了船長是海事關系的主體。同時,也有人按照經營的業務劃分海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將船長視為海事法律關系的主體之一。
之所以有人認為《海商法》中雖然明確了船長的法律地位,但卻忽視了或淡化了船長在《海商法》中海事法律關系主體的色彩,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是受外國有關法律的影響。有的海運國家和地區相關立法否認了船長是海事法律關系的主體,而認為船長應是船舶所有人的輔助人員。在英美有關海事立法中,認為船長與作為海事法律關系主體之一的船舶所有人是僱傭與被僱傭關系。其次,是囿於《海商法》對其調整對象的界定。《海商法》第1條規定:「為了調整海上運輸關系、船舶關系,維護當事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海上運輸和經濟貿易的發展,制定本法。」由此看來,我國《海商法》的調整對象是海上運輸關系和船舶關系。海上運輸關系,主要是指有關海上運輸合同關系、海上侵權關系以及海上特殊風險產生的社會關系。而船舶關系,也就是與船舶有關的特定社會關系,主要包括船舶的法律地位、船舶物權、船舶安全、船舶管理諸多關系。可見,《海商法》在規定其調整對象時並沒有直接地大量地提到與船長有關的特定社會關系。其實,這絲毫不能動搖船長作為海事法律關系地主體。首先,《海商法》調整「船舶關系」的內涵及於船員管理上,主要是指船長、船員證書的管理與船舶安全的管理。其次,船長獨具特色的法律地位,才使船長的權利義務表現在諸多海事法律關系之中,包括海上運輸關系和船舶關系。目前有一種觀點或立法傾向,認為應該將與船員制度、船員管理等方面有關的海事法律法規納入到海上交通安全法律體系之中。至於這種觀點是否科學,從我國目前的海商法體系及航運實踐上看,是值得商榷的。
三 從公私法的角度,看《海商法》下船長的法律地位
從公法的角度看《海商法》下船長的法律地位問題,主要是指基於社會公共利益而對船舶進行管理而產生的職能,進而明確船長的法律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即船長處於領導者和管理者的法律地位、行使准司法權的法律地位、公證人的法律地位。《海商法》賦予船長以一定的准司法權。《海商法》第36條對船長的這種准司法權予以明確地規定,進而使船長處於極富特色的行使准司法權的地位。這完全是由航海活動的特殊性及船舶作為一個封閉的小社會所決定的。行使司法權職能本是主權國家的司法機關所行使的職能,但由於船長在航海活動中的特殊地位,法律便賦予船長能代表國家機關行使一定的司法權。與船長具有行使准司法權的法律地位一樣,船長在特定情形之下,也處於公證人的法律地位。這也是法律賦予船長在特定情況下所表現出的有特色的法律地位。公證職能本是國家公證機關所行使的職能,《海商法》賦予船長一定的公證職能,使其處於公證人的法律地位。
從私法的角度看《海商法》下船長的法律的地位,主要體現在在航海活動中,船長為了維護船舶所有人、船上人員以及船載貨物的安全或利益,作為船舶所有人或經營人聘任或僱傭的船長在一定情形下所行使的處分權和代理權的職能。主要體現在船長處於處分權人的法律地位和代理人的法律地位。
《海商法》規定了船長在船舶沉沒不可避免情況下可以棄船等對船舶財產的處分權的職能。《海商法》第38條繼續規定:「但是,除緊急情況下,應當報經船舶所有人同意。」這是對船長行使處分權的限制。但是,這種限制在航海實踐中是否科學,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值得商榷的。原因之一,什麼是「緊急情況」,船長的判斷標准和船舶所有人或船舶經營人的判斷標准有一定的差距;原因之二,在實踐中,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船長來說,當然是在緊急情況下才做出棄船的決定的。一般是不會輕易棄船的。原因之三,即便是船舶所有人最後有權做出是否棄船,船舶所有人或經營人的棄船決定也是建立在船長對當時緊急情況的判斷的基礎之上。因為一般情況下,船舶所有人或經營人是不隨船的。可見,《海商法》賦予船長一定的對船舶財產的處分權是由航海活動的特殊性決定的,也是對航海實踐的經驗總結。這也同時說明船長的素質高低是多麼的重要。
不僅如此,《海商法》在其他章節中也對在一定情形下的船長的處分權進行了規定。船長處於處分權人的法律地位,顯示了《海商法》下船長這個角色的法律地位是多重的,是有特色的。
《海商法》第72條第2款規定了提單由載貨船舶的船長簽發的,視為代表承運人簽發。第175條第2款規定了遇險船舶的船長有權代表船舶所有人訂立救助合同。根據海商法理論上的通說,或者大部分的海商法教科書,一般將以上視為船長的代理職能,船長處於代理人的法律地位。在現代海商法中,可以查到的船長代理權,一般僅限於簽發提單和簽定救助合同。3 將船長有權代表船舶所有人或貨物所有人簽訂救助合同的權利視為代理權的觀點很普遍。
但是也有學者認為,船長代表船舶所有人或船上財產所有人訂立救助合同的權利,是法律賦予遇險船舶的船長的法定簽約代表權。4根據此項法定權利,船長在行使此項權利時,無需經過有關所有人的委託授權。究竟哪一種觀點更能准確地說明船長在此情形之下的法律地位呢?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代理權和代表權是不同的。在民法上,相對於法人主體而言,法人的代表及其成員對外並不是獨立的民事主體;因此代表的行為不適用代理制度調整。法定代表人形式上與代理頗相類似,實則有本質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主體資格不同、行為性質不同以及行為的法律限制不同等方面。5
我認為,船長在此情形之下是處於代表人還是代理人的法律地位,主要是取決於大陸法上和普通法上代理理論不同的影響。一方面《海商法》一般被認為是民法的特別法,故大多數人是按照民法理論來分析船長在此情形之下的法律地位;而我國的民法理論一般認為屬於大陸法系。而問題的關鍵是大陸法上對代理的界定和英美法上對代理的界定是有很大的差距。兩大法系代理理論在思維特點、司法傳統、理念、概念與制度等諸多方面存在著不同。《海商法》中船長有權代表船舶所有人或船載貨物的所有人簽訂救助合同的權利是參照《1989年國際救助公約》(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alvage,1989)有關條款而制訂的。這樣自然會產生由於兩大法繫上代理理論的不同與我國傳統民法理論上關於代理理論以及作為國際公約對代理制度的立法思維的沖突。
無獨有偶。與船長具有簽訂救助合同的權利一樣,《海商法》也賦予船長簽發提單的法定權利。一般地認為這也是船長的代理權。6 但我們仔細研究《海商法》第72條第2款的規定,發現與我國民法理論中代理的特徵是不相吻合的。因為《海商法》第72條第2款規定:「提單由載貨船舶的船長簽發的,視為代表承運人簽發。」換句話,即使承運人沒有委託船長簽發提單而船長擅自簽發了提單,法律認為船長代簽提單的行為產生的法律效果和承運人親自簽發提單產生的法律效果一樣。顯然這與我國民法上代理理論是有差別的。
以上關於船長處於代理人的法律地位的問題雖然在理論上有不同觀點,但在航海實踐中,一般不會影響到船長的職能。其根本原因是船長具有多重頗具特色的身份,能夠有效地維護相關各方的合法權益,使當事方的利益達到一個平衡點。
四 我國《海商法》對船員范圍界定上,進一步分析《海商法》下船長的法律地位。
眾所周知,在世界范圍內關於船員范圍的海商立法或相關立法,主要有兩大類型:一類是以德國、日本為代表的合並式的規定方式,將船長、船員合並界定為船員;另一類是以英美為代表的分開規定方式,將船長、船員分章規定,而且視船長不同於船員。我國《海商法》關於船員范圍的界定屬於前者。究竟我國《海商法》應以哪種方式對船員范圍的規定更為科學,更符合法理和航運實踐?目前,很少有人在理論上對此問題深入研究。對此,筆者有一些粗淺的看法。我認為,無論從海商法理論上,還是從航運實際上,我國《海商法》似乎更應該將船長和船員分開規定,而且從法律明確船長不屬於船員。
1、如前所述,《海商法》明確了船長處於十分重要的法律地位,處於各種法律關系中,具有其他船員所不具有的職責,而且是頗有特色的職責。諸如船長的管理和指揮船舶的職能、公證職能、應變職能以及代理職能等。可以說,正是由於如此富有特色的職能集於船長一身,才使法律對船長這個獨特身份進行單獨界定成為必要。在航海實踐中,無不滲透著作為人的因素的船員作用,而船長的作用更體現了人的因素。船長的業務水平和思想素質影響著對國家主權和人身財產的保護程度;影響著航運安全生產和航海活動的實施和完成情況;影響著防止海損事故發生的力度;同時也影響著諸如運輸成本高低等重大問題。這些都與船長這個身份息息相關,船長的作用與其他船員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語。故《海商法》不宜將船長視為船員,而應從法律高度上明確船長的特殊性。至於船長具有準司法職能和公證職能,更能說明船長這種獨特的身份和地位。法律只是賦予特定國家機關享有司法權和公證權的職能,由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依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來執行司法權或公證權。《海商法》考慮到航海活動的特殊性以及作為船員活動載體的船舶的特殊性,也賦予了船長的這種職能,不能不說是很有特色的規定。船長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其執行使准司法權和公證權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這樣《海商法》對船長進行不同於一般船員的精心界定是完全必要的。同時,在航運實踐中,為了使船長行使此項權利與法律理論相銜接,相一致,《海商法》對船長進行不同於船員的規定,是非常必要的。由此看來,《海商法》有必要對船長進行不屬於船員的界定,是由法理和船長在航海實踐中的特殊職能決定的。
2、船員立法由福利型向資格型轉變的世界海事立法趨勢,對船長的資格、法律地位的審視提出了新的要求。現代科學技術在航海上的應用,船舶逐漸智能化、集裝化、自動化和大型化,這種變化要求船長必須具有集技術、管理、經營、法律於一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勝任船長的職能。為了提高船長的業務素質以便使船長具有上述綜合素質,《海商法》應該明確界定船長與其他普通船員在法律地位上的不同。
3、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航海歷史的國家。但明清以後閉關鎖國,特別是清朝後期國力孱弱,航海在國民經濟中所佔地位日趨下降,更為可悲的是明清實行的「禁海」政策,餘毒流傳至今。今天一部分人特別是生活在內陸地區的人,談起航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樣的情形與我國作為世界航運大國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這樣有必要提高船長的社會地位,從法律上保障和提高船長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地位,鼓勵人們認知認同航海,尊重航海從業人員,教育人們海運業對於我國經濟貿易和軍事上的戰略意義。
我們知道,英國一個具有尊敬航海從業人員傳統的國家,雖然這與英國的歷史傳統和地理特徵有關,但也無不與英國有發達的法律來明確界定船長的法律地位有關。被稱為「船員憲章」的《1970年商船航運法》(Merchant Shipping Act,1970)便是一例。今天中國已是世界航運大國,有必要從法律高度進一步明確船長的法律地位、提高船長的社會地位。
4、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這當然會涉及到海運業。為了搞活航運市場和與國際接軌,我國國有航運企業在船員勞動和任用方面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即由船員聘任制向船員勞動合同制(僱傭制)轉變。這也是目前國際船員勞務市場的基本運作方式。隨著上述轉變,船長在航運實踐中所充當的角色也發生微妙的變化。在實務中,一般都是船長代表船舶所有人或經營人與船員或船員勞務公司簽訂船員勞務合同(Crewing Agreement)。這種合同極其重要。它是保障船員合法權益,規定船員權利義務,而且是關於解決爭議和賠償依據的法律文件。此時船長處於什麼樣的法律地位?為了使法律與實務的一致,《海商法》有必要在界定船員范圍時,對船長進行不同於普通船員的規定。
五 我國《海商法》下對船長法律地位的界定,顯示了船員制度成為《海商法》重要組成部分的必要性——代作結束語。
在航海實踐中,船員包括船長和作為其生產活動載體的船舶,是不可或缺的兩大生產要素。在航海生產活動中,無不反射出船長、船員作為人的因素對於航海活動的重要作用;在《海商法》中諸多獨特的法律制度中,無不展示船長、船員這一特殊主體所扮演角色的特殊性。中國已成為WTO成員國,而作為一項世界范圍服務業的海運業來說,更需要有一部完美的海商立法或相關立法與之相適應。一些發達航運國家的相關立法在這方面對我們是有啟迪的。雖然目前我國的《海商法》規范與國際海運公約或航運慣例已接軌,《海商法》內容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但是任何一部法律都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尤其是作為我國建國以來第一部《海商法》,有待隨著航運市場的發展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本文正是本著以上認識,在分析我國現行《海商法》下對船長法律地位的界定基礎上,結合筆者的航海經歷,粗淺地談了一點看法。其目的是使作為船員制度基本內容的船長法律地位問題在《海商法》下得到一個更加科學界定,更好地指導航運實踐。

主要參考文獻:
1.彭萬林主編《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司玉琢主編《新編海商法學》,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3.賈林青主編《海商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於世成等編著《海商法》,法律出版社
5.江帆著《代理法律制度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
6. 張麗英主編《海商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吳煥寧主 編《海商法學》,法律出版社

⑨ 船長的具體職責

船長在執行航次任務時的具體職責是:
1.審批大副編制的貨物配載計劃,親自監督危險貨物的裝卸,嚴格執行乘員定額和載重線規定,不得超載。
2.開航前,主持航次會議,通知各部門做好航次任務的一切准備。
3.航行中,督促船舶各部門認真落實航次計劃,做好消防等演習工作,積極應對各種檢查,積極防禦海盜。
4.停泊期間,布置好值班等注意事項,配合港口當局做好相關事宜。
5.出現海事事故或危險情況時,及時聯系救援並組織自救。在船舶沉沒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可以下令棄船,但應盡量提前獲得船舶所有人的同意。棄船時,積極組織人員撤離船舶,收集好航海日誌、輪機日誌、車種記錄簿、國旗等重要文件和物品。船長應在確認所有人員和重要文件、物品已經安全離船的情況下,最後離船。
6.船舶檢修時,認真審核各種修理計劃等。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船長的各項職責並不因引水員(引航員)在船引領船舶而解除。換句話說,即便在進出港口、通過狹窄水道等由引水員在船上引領船舶航行時所發生的事故,如刮擦、碰撞、擱淺、沉沒等,也均由船長負責。因此,船長在船上的職責是絕對的。 船舶駕駛專業或航海專業大專以上學歷,須持有船長適任證書
熟知ISM及NSM管理規則,按船舶SMS體系來管理船舶,能很好的完成船舶SMS體系內所規定的船長的職責,具備熟練的英語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遠洋船員服務資歷及遠洋業務能力,較強的社交能力及管理協調能力 。
薪資行情
一般年薪為25萬元左右。 在國外船長是一份令人羨慕的職業,收入待遇都很高,很受人尊重。中國的船長在個人收入上也有所增加,隨著中國與世界的貿易不斷增多,船長這份職業將前途無量。

⑩ 船長權利和義務[請mascotronwang回答]

原來是襲常啊,其實「發生任何有損於船東利益的事情船長可以越過船公司向船東和海事當局報告.'我也有同樣的, 但我想知道這段是根據何種規則, 法條,約定而來的:」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是一個通常慣例而不是明文規定,但是大型船公司會把此類內容加入公司ISM體系文件,確認船長的責任和義務,但是ISM文件是否具有法律意義有待商榷。盡管SOLAS公約也是規定船長要把人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但是通常做法和習慣時常是和公約精神向違背的。

樓主你好,其實這個問題也許mhu和cash他們比我回答地更好。我就發表一下自己地看法。

我分三種情況發表
根據實際理論來說船長是對貨物和船舶負責,但是其中涉及到船公司和船東利益,所以要分開表述。
1:如果船長是船東的責任人受雇於船公司,那麼一般情況下船長是只對船東負責地,發生任何有損於船東利益的事情船長可以越過船公司向船東和海事當局報告,但是海事當局是個仲裁機關需要各方面協調才能發布仲裁建議。公司沒有權利剝奪此類權利。

2:如果船長是船公司的責任人受雇於船東,任何情況下一般船長都不會越權公司向海事局報告,如果這個船長這樣做了那麼他將面臨很大的責任風險,通常的程序就是通過報告公司,公司發布命令告知船長採取何種行動。

3:第三中情況就是船長是獨立的一方,不屬於船東、船公司,而是自由船員受雇於勞務公司,如果勞務公司依附於船東那麼履行NO1要求是必要的,同樣NO2的要求是同樣要求對應的。如果兩者都不是那麼就要看船長如何採取行動合理規避自己風險和責任。

雖然相關公約都是表述的船長的責任和義務,但是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根據利益和風險相關評估得出採取何種行動是對責任人最好的履行其職責。

熱點內容
第二部婚姻法的重點 發布:2025-01-19 16:00:50 瀏覽:801
湖南省規章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辦法 發布:2025-01-19 15:46:28 瀏覽:527
勞動法最低工資每小時多少錢 發布:2025-01-19 15:26:10 瀏覽:666
律師法原理 發布:2025-01-19 13:58:19 瀏覽:870
考律師怎麼考 發布:2025-01-19 12:48:39 瀏覽:592
青年實踐部部門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12:33:06 瀏覽:566
濰坊律師工資 發布:2025-01-19 11:51:13 瀏覽:861
二倍工資勞動法 發布:2025-01-19 11:38:23 瀏覽:518
陳舊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的成語 發布:2025-01-19 11:17:21 瀏覽:203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