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學名詞解釋犯罪

刑法學名詞解釋犯罪

發布時間: 2022-04-12 14:41:04

❶ 名詞解釋犯罪構成

犯罪構成

犯罪構成是指依照我國《刑法》規定,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觀和主觀要件的有機統一,是使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和犯罪客觀方面。


解釋

犯罪構成,是指依照我國《刑法》規定,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觀和主觀要件的有機統一,是使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和犯罪客觀方面。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或單位。

犯罪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自己危害行為及其危害結果所持的心理態度。行為人的罪過(包括故意和過失)是一切犯罪構成都必須具備的主觀方面要件,有些犯罪的構成還要求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特定的犯罪目的。

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所侵犯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

犯罪客觀方面是指犯罪活動的客觀外在表現,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某些特定犯罪的構成還要求行為人的行為發生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或者損害特定的對象等。

犯罪構成有助於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對准確、合法、及時地同犯罪作斗爭,切實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保障無罪者不受非法追究,具有重要意義。


犯罪構成的各個要件

在眾多的事實特徵中,哪些可以作為犯罪構成的要件,是由立法者加以選擇之後,由刑法加以規定的。這也就決定,當某人的行為符合了刑法規定的某犯罪構成的要件時,也就意味著觸犯了刑法。


犯罪構成的要件

是指對行為的性質及其社會危害性具有決定意義,而且是該行為成為犯罪所必需的那些事實特徵。換言之,任何犯罪都可以由很多事實特徵來表明,但是,並非每一個事實特徵都是犯罪構成的要件。具體到某一事實特徵來說,能否成為犯罪構成的要件,有一項客觀的標准,即看其對於決定行為的性質及其社會危害性有無意義,是否是該行為構成犯罪所不可缺少的。


主客觀要件的總和

任何犯罪之中都包括一系列的要件,這些要件的總和就形成了某種犯罪的犯罪構成。

❷ 刑法學犯罪名詞解釋

犯罪名詞解釋: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集體所有或公民私有財產,侵犯公民人身、民主和其他權利,以及其它依法應受刑法處罰的危害社會行為,都是犯罪,但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❸ 刑法學-名詞解釋2

刑法學以世界各國刑法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系的回科學。它答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刑法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卻是近代才出現的。一般認為,1764年義大利著名刑法學家貝卡里亞《論犯罪和刑罰》一書的出版,標志著現代刑法學的正式誕生。此後,經費爾巴哈、龍勃羅梭、菲利、李斯特等人的不斷努力,先後出現了刑事古典學派與刑事實證學派(包括刑事人類學派和刑事社會學派),創立和發展了刑法理論體系。

❹ 刑法中犯罪的定義

犯罪是指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被追究。

❺ 電大刑法學名詞解釋犯罪

刑法學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規定的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科學。
電大,一般指國家開放大學(英文: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一所世界一流公立成人高校,創立於2012年6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國家重點大學;國家開放大學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實施遠程開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

❻ 我國刑法中犯罪的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這么規定的:
第十三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所謂犯罪,主要從三個方面去把握:「觸犯刑律」、「具有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刑法》中犯罪概念是對各種犯罪現象的理論概括,它不僅揭示了犯罪的法律特徵,而且闡明了犯罪的社會政治內容,從而為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提供了原則標准。

❼ 刑法的名詞解釋

刑法: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其階級利益和統治秩序,根據本階級的意志,以國家的名義頒布的,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在我國,狹義的指刑法典;廣義的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單行刑法:是指國家立法機關對刑法規定進行部分補充、修改或廢除部分刑法規定的單行規范性法律文件。

2、 刑法體系:廣義的指刑法的各種淵源及其相互關系;狹義的指刑法典的組成和結構。 3、 立法解釋:最高立法機關對刑法的含義所作的解釋。

司法解釋:指有最高司法機關對刑法的含義所做的解釋。

學理解釋:指有國家宣傳機構、社會組織、教學科研單位或者專家學者從學理上對刑法含義所作的解釋。

文理解釋:指對法律條文的字義,包括單詞、概念、術語,從文理上所作的解釋。

倫理解釋:指按照立法精神,聯系有關情況,從邏輯上所做的解釋。包括當然解釋:指刑法規定雖未明示某一事項,但依規范目的、事務屬性和形式邏輯,將該事項當然包含在該規范使用范圍之內的解釋。擴張解釋,是指根據立法原意,對刑法條文作超過字面意思的解釋。限制解釋,是指根據立法原意,對刑法條文作狹於字面意思的解釋。 4、 刑法基本原則:刑法基本原則是指貫穿全部刑法規范、具有指導和制約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義,並體現我國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的准則。具體來說有以下兩點:

(1)刑法基本原則必須是貫穿全部刑法規范,具有指導和制約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義。

(2)刑法基本原則必須體現我國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這就是堅持法治,摒棄人治;堅持平等,反對特權;講求公正,反對徇私。

5、 罪行法定原則:罪刑法定原則的含義是:什麼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種犯罪的構成條件是什麼,有哪些刑種,各個刑種如何適用,以及各種具體罪的具體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

❽ 刑法學名詞解釋犯罪預備

犯罪預備亦稱預備犯。是為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故意犯罪中介於犯罪決意與著手實行犯罪之間的一個階段。行為人在此階段上,主觀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預備行為是為侵害某種客體製造條件,並希望以此保證犯罪的既遂;客觀方面表現為為實施犯罪而准備工具、製造條件,既可以是作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為的形式。
《刑法》第二十二條 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❾ 刑法中,犯罪是指什麼

單位犯罪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危害社會的行為。
單位犯罪中,除了存在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犯意外,還存在一個單位犯意,並且最終是以單位整體犯意來追究的,即在單位犯罪中,犯罪活動是以單位的名義實施的,個人意志要通過單位的意志表現出來。共同犯罪中,除了各個共同犯罪人的犯意外,不存在其他犯意,犯罪活動一般就是以犯罪分子的名義實施的,不存在以另一個單位的名義實施犯罪的情況,即使是以另一個單位的名義實施的,也不能代表該單位的意志。這是區分單位犯罪和共同犯罪的一個重要標准。

熱點內容
法碩非法學排名 發布:2024-11-16 07:51:15 瀏覽:995
新車交車確認表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6 07:38:06 瀏覽:960
道德經說兵 發布:2024-11-16 07:00:35 瀏覽:683
百民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法治宣講活動 發布:2024-11-16 06:59:57 瀏覽:768
技術性貿易壁壘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4-11-16 06:56:16 瀏覽:286
參考文獻中行政法規的寫法 發布:2024-11-16 06:33:39 瀏覽:106
行政訴訟法追加被告通知書 發布:2024-11-16 06:31:28 瀏覽:91
刑法書全名 發布:2024-11-16 06:18:36 瀏覽:815
范健商法學第四版 發布:2024-11-16 05:51:04 瀏覽:455
勞動法企業曠工處理 發布:2024-11-16 05:23:57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