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

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

發布時間: 2022-04-13 12:01:38

『壹』 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有什麼作用

1、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有輿論監督作用。
2、網路輿論具有隨意性和偶然性,沒有固定的渠道和反饋途徑,這是其消極的一面。
3、程序化、制度化是判斷消極作用大還是積極作用大的標准。

『貳』 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的影響弊大於利

一是某一次案件的審判結果是否公正,二是司法系統在人們心中是否代表公正。不管是從何種定義來看,網路輿論對於司法公正的影響都是弊大於利。
首先,司法之所以能夠公正就在他的獨立性,難為外物左右。法律並不是完善的,需要不斷地在實踐當中進行改善和修正。但是,法律作為大多數人意見的集合體,符合絕大多數人關於公平正義的判斷標准。
我們維護的所謂的司法公正,一是讓絕大多數人在某一次案件審判的結果中感受到公正,這是嚴格執行法律就可以獲得的效果;二是維持司法系統在人們心中的公正形象,這個形象的建立,除了保證每一次審判結果的公正之外,還需要司法的獨立和公開。比如三權分立使得權利之間互相制衡,從而建立起人民對於司法公正的信賴和信心,而司法過程透明公開,也能有效的杜絕權利的腐敗,堵上造謠者的嘴。
法律的完善過程是對原有規定的變革。凡變革必有流血者,足夠慘淡才足夠觸目驚心,才能使社會為之顫動。遲到的是正義不是正義,微小的聲音也算不上力量,你必須要有很大的、足夠蓋過一切的聲音,這,才是力量。
其次,輿論是民意的基礎,而網路輿論卻不一定是。首先網路輿論具有主體廣泛性和匿名性,這就導致信息海量且容易滋生流言謠言,產生更多不理智的無效言論,更容易在輿論形成和傳播過程中,被有心人操縱利用,也使得在現實生活當中的權威和領袖的優勢減弱。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網路暴力之所以形成,往往因為對於事件本身關鍵點的關注被弱化而劍走偏鋒,轉為無法推動事件解決的人身攻擊。比如在於歡案的審判中,近一半的網路輿論的重點都在於不理智地抨擊案件法官,而忽略了案件的關鍵其實在於涉案民警的是否存在玩忽職守以及防衛是否過當導致量刑是否准確。
最後,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的影響在短期內可能是有利的,但是弊卻是一定存在並且影響深遠的。有部分案件在輿論的推動下進行了更符合民意的審判,比如蘇格拉底之死,比如鄧玉嬌殺人獲無罪釋放。但是,這里的民意到底是暴民的集合、還是更貼近法律本意的提醒?我們不得而知。
同時,正是對這些案件的大肆宣傳使得民眾遇到困難的第一反應不是找民警而是找微博,一旦輿論高於司法的印象形成,司法的公信力何在?失去公信力的司法又談何公正?
這個社會有思辨者,但是不思考的拿來主義更是泛濫。試想一下,這些偏激的觀點一旦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我們還如何相信司法公正?
綜上所述,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的影響弊大於利。

『叄』 輿論監督與司法公正的關系

一、輿論監督對司法公正的促進作用

輿論監督有利於司法公正,輿論監督就像一面鏡子放在司法工作者的面前,時刻警醒他們依法履行職責、行使權力、維護司法公正,並且我國對於輿論監督的態度也越來越開明。2009年12月印發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接受新聞媒體輿論監督的若干規定》第一條中就明確指出,人民法院應當主動接受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

(一)輿論監督有利於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基本原則司法腐敗是維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最大「短板」。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發表了《人權宣言》。第一條指出:「在權利面前,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這是首次提出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人們傾向於安全,有序,可預見的世界,不希望出於混亂,難以控制的境地……在法律適應中,由於權勢,金錢的影響,導致一方受到偏袒,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無序的狀態。」人們對於自己的出身是無法選擇的,所以人們渴望在後天的到法律平等。有了輿論監督,司法活動就被置於公眾的眼前,最大限度的擺脫了由於金錢和權勢帶來的不公,為司法審判塗上了一層防腐劑,從而有利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實現。

(二)輿論監督有利於促進司法公開和司法透明「輿論不僅對社會、對群眾起著特殊的監督作用,它對於黨、對於政府、對於一切領導機關和領導者也起著監督作用……經過這樣經常的輿論監督,這類行為將會大大減少。例如中央電視台法制頻道以及各地方衛視的法制節目在司法公開和司法透明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輿論監督作用。正如前文提到的河南農民時建峰偽造軍車牌照騙免高速公路通行費案,電視台對其庭審進行了現場直播。類似的輿論監督使得案件在公開、公平、公正環境中的解決,有利於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糾紛。此外,輿論監督是的廣大的普通的民眾參與到案件的評論中來,一方面形成了有效的司法監督力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司法專斷以及冤假錯案的出現。另一方面,社會輿論對於案件的持續跟蹤報道,也起到了普及法律知識以及警示社會大眾的效果。

(三)社會監督有利於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絕對的正義需要完善的追求正義的環境和設備。這就要求司法工作人員在處理具體案件的時候要堅決執行有關規章制度,嚴格依法辦事,禁止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假公濟私,以權謀私,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社會監督可以使司法活動在陽光下運行,從而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

(四)輿論監督可以促使司法工作人員提高其業務水平由於我國建國較晚,法學教育起步晚,各個地區的司法工作人員素質水平參差不齊,特別是在偏遠地地區,司法工作人員的水平更無法保證。輿論監督對於一些案件的關注和評論,迫使司法工作人員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辦案水平。2009年的在「躲貓貓」事件中被處理的民警,就值得整個司法系統人員學習,以及在2010年年底,河南農民時建鋒被指控偽造軍牌騙免368萬多元高速通行費案件中被處理的法官敲醒了警鍾。廣大司法工作人員應該切實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作為人民的公僕應該用好人民賦予你們的權利,盡心盡力的履行自己的職責。切實

(五)社會監督有利於促進司法改革和立法改革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報》披露了孫志剛死亡的情況。此後有關孫志剛死亡的報道在各大門戶網站上被轉載,引起國人的一片嘩然。一時間孫志剛以及導致此次悲劇的收容制度成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6月2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署國務院第381號令.公布施行《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全國各地的收容所紛紛摘牌,舊的收容遣送制度逐漸被救助管理制度所代替。再比如,正在討論的勞教制度的改革無不體現著輿論監督的作用。勞教制度很難保證程序正義,並且做不到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適應,是不符合現行的司法制度以及相關的法律原則。改革勞動教養制度,不僅是符合法治精神的當然要求,也是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必由之路。相信社會輿論會像促進收容制度的改革那樣監督勞教制度改革的。

二、輿論監督對於司法公正的妨礙作用

如文章開頭關於許霆的案例,一些法學家認為是社會輿論綁架了法官,干擾了司法獨立。在中國有關新聞、網路媒體的相關立法不健全,媒體在報道有關案件的時候缺少監管,新聞媒體便會做一些捕風捉影的報道,或者只對整個事件的一部分做傾向性的報道,從而給了輿論錯誤的導向。甚至有一些不法分子或者利益相關者為了逃避自身的責任,濫用新聞輿論的報道、媒體輿論的善意炒作以及公眾同情弱示群體的心態,擾亂司法人員正常的辦案程序。(本文來自於《雲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雜志。《雲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一)在中國人情社會的大背景下,道德評判有失法律公正影響司法審判。輿論監督對具體案件往往以道德的標准來進行評判,而司法審判則要求司法人員以法律的標准來進行審判,二者評判標准不同,不是在所有問題上都能達成共識。社會輿論對於一個案件的判斷總是出於主觀的感性的認識,所謂的公知很少從法律的角度對一個案件作出評判。而新聞媒體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會用生活中的道德標准報道一些案件中的熱點問題,在案件沒有作出最後的法律審判之前盲目的做一些報道。作為司法裁判者的工作人員難免會受到社會輿論的影響,在做最後的法律判決的時候難免會考慮社會大眾的承受度。這樣的話,輿論監督就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監督司法活動作用,反而干預了司法,左右了法官的判斷,造成司法的不公正。

(二)給審判人員帶來很大的壓力。媒體對於案件的熱點做失真的盲目報道,這樣的話法律裁判者就有來自案件本身和社會輿論兩方面的壓力,他們勢必為了平衡這兩種壓力而做出一些妥協,而很多時候法律裁判者會向社會輿論妥協。因為那樣或許會導致司法的不公,但不會有來自公眾的不理解和社會的輿論壓力。

(三)作為輿論監督主力軍的各種媒體素質參差不齊,盲目的報道會侵害法律權威。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由於缺少法律監管和行政監管。逐利性使得廣大媒體會迅速的介入一宗案件的報道中,並且會做持續的跟蹤報道。甚至會為了利益做一些盲目的、不真實的、具有傾向性的報道去迎合公眾的情緒。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媒體本身的形象,也使得法律的權威性受到侵害,損害了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民眾心中的形象。

(四)輿論監督會擾亂司法程序。輿論監督具有炒作性、制約性、傾向性的特點。輿論監督的這些這些特點決定了輿論監督在促進司法公正的同時也會妨礙司法公正。在實踐中,由於缺少監管,一些媒體炒作某一案件,對某一案件做具有傾向性的評價來博的讀者的眼球。於是一些人便利用媒體的這些特點,炒作一些關鍵詞,欺騙廣大的讀者。利用人們同情弱者的心態來干擾辦案人員的視線,以期做出有利於把自己的司法裁判。現階段,由於有關新聞媒體的立法不足,法律制度還不完善。因此,我國輿論監督和司法公正處於不確定的狀態,輿論監督對於司法公正的影響有利也有弊。這就要求我們通過立法規范新聞監督、完善司法獨立制度、吸收國際立法,公約的先進經驗等方法來完善輿論監督。從而更好的平衡輿論監督和司法公正的關系。掌握好輿論監管的度,發揮輿論監督對司法公正的促進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實踐中,法院和檢察院應該努力做到既保證公民的言論自由權和知情權,又合理的處理輿論的監督,做到辦案不受社會輿論的傾向性引導,保證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公開。這就要求廣大法院檢察院應該堅持依法辦事,依章程辦事,努力提高自己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同時要求作為司法工作者的法官、檢察官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提高辦案能力,樹立自己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平衡好輿論監督和司法公正兩者的關系,共同努力為中國的司法改革進程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作者:包華斌李新鵬單位: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人民法院福建省永春縣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肆』 輿論對司法審判的影響是利還是弊

總體來講是弊大於利,畢竟法官會有獨立的判斷,而不能被輿論所左右,這個西版方國權家是非常忌諱的,但是,在中國就不一樣了,畢竟中國人的法律素養太低了,我們喜歡干預法院的審判,往往是輿論擔任法官,最終影響了判決結果,所謂了民憤極大之類 的玩意兒

『伍』 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作用如下:

1.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有輿論監督作用。

2.網路輿論具有隨意性和偶然性,沒有固定的渠道和反饋途徑,這是其消極的一面。

3.程序化、制度化是判斷消極作用大還是積極作用大的標准。

輿情概念

網路輿情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通過網路圍繞中介性社會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變化,民眾對公共問題和社會管理者產生和持有的社會政治態度、信念和價值觀。

它是較多民眾關於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等等表現的總和。網路輿情形成迅速,對社會影響巨大。隨著網際網路在全球范圍內的飛速發展,網路媒體已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媒體」,網路成為反映社會輿情的主要載體之一。

網路輿情是社會輿情在互聯網空間的映射,是社會輿情的直接反映。傳統的社會輿情存在於民間,存在於大眾的思想觀念和日常的街頭巷尾的議論之中。

前者難以捕捉,後者稍縱即逝,輿情的獲取只能通過社會明察暗訪、民意調查等方式進行,獲取效率低下,樣本少而且容易流於偏頗,耗費巨大。

『陸』 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應該是弊大於利,因為司法公正容易被網路輿論道德綁架,失去其公正性,偏離了以法治國的初衷!

『柒』 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的消極影響大於積極影響

今天,我們要解決網路輿論不應大於司法公正,那麼,我們要統一思想,統一步驟地,為了根本解決網路輿論不應大於司法公正而努力。而這些並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問題是,奧·霍姆斯曾經說過,一個新思想的產生是人性的最大痛。這句名言發人深省。對我個人而言,網路輿論不應大於司法公正不僅僅是一個重大的事件,還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戴維·科恩曾經提到過,一群能幹而又野心勃勃的人在一起工作,難免會對許多問題有不同的看法。我希望諸位也能好好地體會這句話。可是,即使是這樣,網路輿論不應大於司法公正的出現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義。這是不可避免的。了解清楚網路輿論不應大於司法公正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尷尬的事實,那就是,我認為。
拜倫曾經提到過,不管先人是多麼富貴,一個敗家子就足以損壞門楣。這句話像刺青一樣,深深地刺在了我的心底。這是不可避免的。總結的來說,既然如何,我們不妨可以這樣來想: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尷尬的事實,那就是,我們一般認為,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其他一切則會迎刃而解。可是,即使是這樣,網路輿論不應大於司法公正的出現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義。明·謝榛曾經提到過,厲鬼不能奪其正,利劍不能折其剛。這句話像刺青一樣,深深地刺在了我的心底。我們不妨可以這樣來想:我認為,經過上述討論,要想清楚,網路輿論不應大於司法公正,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英國說過一句著名的話,錢財的奴隸決不會對上帝忠誠。這句話像一張鼓滿風的帆,時時為我加油鼓勁。既然如何,李大釗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人生最高理想,在求達於真理。這句名言發人深省。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尷尬的事實,那就是,本人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在每個日日夜夜思考這個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

『捌』 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的影響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在近年來發生的重大司法案件之中,我們多多少少能夠看到媒體輿論的影子;在這些案件中,媒體自始至終都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輿論角色。但這些輿論對司法公正的影響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卻引起兩種不同的聲音。

有人認為:媒體在廣泛傳播的同時,打破了官方對信息的封鎖,使更多的案情信息暴露在大眾眼前,這一方面有助於大眾行使監督權利,另一方面對審判機關公開公平公正的審判有促進作用,對司法公正是利大於弊。

也有人認為:媒體特別是自媒體的興起,導致媒體從業人員素質的整體降低,一些媒體在傳播的過程中斷章取義,博取眼球,甚至不可避免的帶入審判情緒,使得媒體輿論出現偏差,對於司法公正是弊大於利。

『玖』 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的影響是利大於弊文檔

社會輿論對司法公正的影響利大於弊

近幾年,隨著我國傳媒技術的提高,傳媒手段的多元化,社會輿論對司法的監督在我國的司法監督體制中的地位日趨上升。正本清源,社會輿論是社會中相當數量的人對於一個特定話題所表達的個人觀點、態度和信念的集合體。司法公正的基本內容是既要求法院的審判過程堅持正當平等的原則,也要求法院的審判結果體現公平正義的精神。

社會輿論對司法審判的影響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對司法審判的積極影響,即促進司法獨立與司法公正;另一方面過度的輿論監督會干擾司法獨立,錯誤的輿論會妨礙司法公正。

今天我們判斷社會輿論對司法公正的影響,究竟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應該看社會輿論對司法過程、司法體制和司法精神的建立完善究竟起到長效性的促進作用還是阻礙作用。

我方認為,社會輿論對司法公正的影響利大於弊,理由有三。

1、社會輿論的監督對司法公正起促進作用,社會輿論對司法審判的適當監督,使司法在公眾的監督下進行,使其司法過程公開透明,促進司法過程的合理化以及司法體制的完善。而司法機關以及司法工作人員在輿論的影響下會產生一種心理壓力,從而使司法人員依法辦事,對司法腐敗能有效抑制,促進司法過程的公正化發展。

2、社會輿論是現階段下最有效的權力制衡手段。平民與權力階層的沖突能夠促進司法獨立。在社會環境中,尤其是大陸法系下,往往存在行政權力干預司法的現象,影響司法人員和司法結果。平民掌握話語權,通過社會輿論聚集成強大的社會力量,能夠與權力階層進行博弈,與權力階層所存在的沖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權力的不正當使用,起到一種平衡的作用。

3、社會輿論能夠促進司法精神和法治社會的建立完善。從長遠來看,隨著司法獨立的日趨成熟,司法體制日趨完善,也不需要輿論的力量來平衡會妨礙司法公正的力量,這時社會輿論對具體的案件影響減小,在此過程中,社會輿論在法治社會的形成和尊重法律風氣的普及上,起到重要作用。民眾通過關注司法,提升民眾本身的主人翁意識和法制意識,促進司法人員在長期監督下堅持司法公正的行為方式,公平、公正、公開的司法精神得以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對司法體制的長遠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我方認為社會輿論對司法公正的影響利大於弊

反駁:

【社會輿論影響判罰】

1、證明最後的判罰結果確實是不公正的。【如果不是具有損害性的結果,可以說民眾是監督作用,促進結果的公正化】

您方說 …… ,那我方也可以說最終的結果是公正的,社會輿論發揮了監督作用達到了結果公正。所以這樣論證沒意義

2、證明最後不好的結果是社會輿論導致的,而不是司法人員的判罰不當,不是司法體制的不完善導致的。

【主動權在法官手裡,綜合的結果;一類較為輕松的作出判決,二類人情和法理的劇烈沖突,社會對法理人情的大討論,是的結果更加公正】

『拾』 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如果網路輿論的參與者具備基本法治理念的公民,那麼輿論對司法公正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如果網路輿論的參與者不懂基本的法治原則、程序理念,那麼輿論對司法公正的作用是毀滅。法公正的定義是司法權運作過程中各種因素達到的理想狀態,司法公正包含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兩方面的內容。再說輿論,其定義是相當數量的人對一個特定話題所表達的個人觀點、意見、態度的集合體,不過當今大多通過網路渠道發表自己見解看法,所以冠以網路輿論的定語無可厚非。再次我想強調一下司法獨立,其內涵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二十六條,「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首先說說輿論的好處:
1、它首先是人們享有了言論自由權的產物,這是它本身的好處。因而在某一熱點問題曝出後,人們能夠廣泛的參與到社會問題的討論,也不乏為茶餘飯後提供了談資。
2、然後說輿論對於司法公正的利。一定程度上能夠對司法審判起到監督作用,包括兩方面的監督:1.監督司法主體(即法官)是否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判案。
2.監督司法主體有無內部的權錢交易等貪腐行為,也同時側面保護了司法主體不受上級行政及其他權力壓制公正判案,讓法官敢判案。
-然後我覺得輿論就這兩個好處-
下面我要說的是輿論的一些弊端:
1、從輿論本身的產生看,它是一種多元化的聲音,不乏普通民眾,各界人士,其中哪些我們能夠看到的案件多由各種媒體報道出現,它只給你想看的和能看的,同時也會有好多商業炒作嫌疑的報道,這樣人們在關注掌握的信息實在有限更不要說這些內容的真偽和被背後的真實目的。再說對於司法公正,這樣一個不確定多元化的東西,要怎樣實現司法的確定與公正真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2、與第一條好處相對應,輿論保障了言論自由權的同時,也在很多方面侵害了他人的隱私權,意思就是說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把自己被強奸的事實一遍一遍像世人闡述。
3、然後說輿論對於干擾到司法公正的那些方面,首先就是a.干擾司法獨立
社會形成的輿論導向會對法官無形中造成壓力,雖然法官要求有獨立人格,但是不能說不會受到影響,在此情景下,如果法官不受影響,那麼輿論沒有任何作用(包括之前好的作用),可一旦受到影響就已經干擾到了司法審判的獨立。
具體的還有:b.干擾級別管轄和擠壓司法資源,影響程序公正。意思就是說同一時期同一級別的兩起案件,一方因輿論的過分關注而優先處理或是召集調派高級法律工作者審判的行為。沒有說不能正當遞交上級法院提審,可需要注意的是,這是輿論的干涉而致非正當程序。
(在司法過程中,從立案到審理再到判決,有一套完整的司法程序。
司法過程的每個環節,為了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事先都進行了具體的程序設置,審理過程判決過程都有具體的程序設置。一般來講,只要嚴格按照司法程序來辦案,其結果是公正的。即使法官在最後判決和選擇適用法律時個人有理解的差異,有可導致結果的差異,但離結果的公正也不會相差太遠。除非在審理和判決的過程,違反了程序規定,受到了外界某些因素的干擾,最終導致判決的偏差過大,)
而在干擾了程序公正後,它顯然很難保證最後的實體公正進而難以實現最終的司法公正,即便某些案件看似在破壞了程序公正後(許霆案)得到了結果上也就是實體公正,也只能說這是一種偶然,況且第二次判決的公正與否我們是都不能判斷的,只有上帝知道。
所以綜上我認為,輿論對於司法公正的作用可以說是弊大於利的,就像正義女神在審判的時候一定要蒙住雙眼,為的就是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擾,果斷的揮下正義之劍,還有讓我們為回顧兩千多年那個為真理慧人啟智的蘇格拉底被一群人投以死刑,那是一群人對一個人的暴政。
其實我們最不不希望的是有一天當我們深陷輿論的漩渦泥沼之中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熱點內容
陳舊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的成語 發布:2025-01-19 11:17:21 瀏覽:203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
同安法院盧 發布:2025-01-19 09:44:05 瀏覽: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長 發布:2025-01-19 09:44:01 瀏覽:919
上海法院李罡 發布:2025-01-19 09:18:56 瀏覽:224
北京昌平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9 08:13:05 瀏覽:615
木工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08:12:59 瀏覽:986
借條上面的擔保人是不是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9 08:12:53 瀏覽:811
輸入法立法 發布:2025-01-19 06:59:25 瀏覽:325
爾雅律師 發布:2025-01-19 06:58:15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