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農民法律意識問題

農民法律意識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4-13 15:36:13

『壹』 如何向農村人普及法律知識

隨著農民參與社會生活的不斷擴大,包括進城務工人員在內的農民遇到了越來越多的法律問題,如:宅基地承包,村委會選舉,勞動保障,婚姻家庭,消費參與者權益保護,然而,在市場經濟等諸多法律問題面前,許多農民不知所措,顯得束手無策,有時想當然,最終觸犯了法律。如果農民採取其他合理合法的方式,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這說明在農村開展法治教育,特別是普及法治意識是多麼重要。農民的法律意識需要培養和教育,我們認為應該從幾個方面入手。

從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出發,堅持法律宣傳教育與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相結合,使農民了解和掌握民主參與的法律渠道,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合法權益,增強守法意識;重視對農民工和移民的法律服務和法律宣傳教育,培養和樹立社會治安觀念,增強依法維權能力,不斷培育人人守法,法治意識深入人心的良好法治氛圍。

當農民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強、越來越成熟時,我們的社會將真正構建起一幅和諧的畫面。

『貳』 如何提升農民工法律意識

加強他們用法律維權的意識,國家機關加大執行力度,不要只判決卻拿不到實實在在的工資

『叄』 如何推進農村的普法教育,提高農村農民的法律意識

黨中央、國務院轉發《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五個五年規劃》(簡稱「五五普法規劃」),每一個五年普法規劃的實施都對幹部、群眾的法制觀念、法律素質和法治意識的提高而產生鮮明的推進作用。「四五」普法經過各級的努力,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半年後,將進入新一輪五年普法規劃——「五五」普法規劃的實施活動。 「五五」是在「四五」普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它必然是對「四五」普法的傳承和延伸。「五五」普法目標的確立要與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一致,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法治江蘇、法治政府的目標相銜接。因此,「五五」普法的目標的確立,既要實事求是,又要向新的層次攀升,體現新的高度的要求。 「五五」普法要有新的目標,但新的目標不能定的過高。根據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我們認為「五五」普法目標應該確立這樣一個目標:即在公民學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質的基礎上,著力培養法治觀念和法治自覺性,在全社會形成崇尚法治的價值觀和良好法治社會氛圍,不斷提高各級政府乃至全社會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五五」普法目標的確定應當區分不同層次,對不同層次的人員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總目標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如對領導幹部與對一般幹部群眾的要求要有所不同,城市與農村的要求應當有所不同,經濟社會發展較發達地區與相對落後地區的要求應有所不同。我們要在提高全民崇尚法治意識這一總體目標的指引下,對領導幹部、城鎮居民、農民群眾、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學校青少年以及外來流動人口分別提出具體的普法目標任務。

關於「五五」普法的側重點。

抓重點、促全面,是一種很好的工作方法。「四五」普法對重點普法對象和重點普法內容作了要求。實施過程中,我們針對重點對象、重點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五五」普法規劃,仍然要突出重點普法對象,明確重點普法內容,狠抓重點工作的落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五五」普法取得積極的和突出的成效。

1、繼續抓好重點對象的普法。

推動依法治國黨政機關領導幹部是關鍵。通過20年的普法,領導幹部法律意識得到增強,法律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但領導幹部的法治觀念和推進國家法治化管理的自覺性並不十分強、十分高,尤其是在當前紛繁復雜的環境下,能夠做到依法執政,沒有很強的法治意識、很高的法律水準是很難勝任的。近年來,許多違反可持續發展要求,不按科學規律辦事,隨意侵害群眾利益的違法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後果十分嚴重,其對法治的破壞及其的惡劣影響,多少年都難以消除。因此,「五五」普法仍然應把領導幹部作為普法的重點,只是普法的目標側重點不是放在提高法律意識,而是放在增強其法治觀念、法律素養和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自覺性和實際能力上。

農村普法和流動人口普法是我區普法工作的薄弱點。「五五」普法應當將農村普法流動人口普法作為重點和突破口來抓。最近我們下基層作了一些調查,雖然我們武進在經濟上屬於較發達地區,但從目前了解情況來看,我區農村的普法仍然處於「靠天吃飯」的自發狀態。大多數村民和外來務工人員接受法律知識主要是從廣播、電視、報紙等途徑獲得的。因此,加強農村和農民群眾特別是外來務工人員的普法教育十分必要,必須採取措施大力加強。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後備力量。因此青少年應當作為普法的重點並要堅持不懈地抓下去。

企業在推進國家法治建設進程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和責任,因此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普法教育應仍是「五五」普法規劃的重點。

2、扎實抓好重點普法內容的學習培訓。

主要是針對各個不同重點對象有針對性確定普法的重點內容。如對領導幹部、國家公職人員,主要是進行憲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不斷強化其法律至上和依法行政意識。

3、分解落實「五五」普法的重點工作。

主要是將五年規劃確定的目標按年度進行分解,並根據具體實際,結合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確定普法的重點工作,按照動員、實施、總結等步驟,層層推進,抓好落實。

『肆』 如何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識與法治素質的途徑和方法

1、通過正確的教育指來導,自使他們的概念建立憲法和法律的最高權威,培養法治秩序和自由的概念統一,引導他們建立規則意識,權利和義務相一致,與實踐的行為准則,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2、加快普及素質教育。通過大規模的國家素質教育的普及,社會的所有成員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這樣社會的成員有一個強壯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獲得知識和技能,有很強的能力獲得和運用法律知識。

3、提高普法水平。普法工作應以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提升公民的現代法律意識為目標,以現代法律的基本概念為主要內容,重點培養公民的權利意識、訴訟意識和法治意識。

4、完善法制。完善法制,需要加強立法,提高立法水平,使法律更加嚴謹、具體、可操作性強,從而更有效地規范和制約現代社會生活的運行。

5、建設良好的法制環境。當今社會法律意識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律知識普及的結果,而不是深層社會現實和文化的發展。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社會效應和公共性的作用,這也是提高法律意識的必要手段。

『伍』 你好,求一篇關於農民法律意識的社會實踐報告,2000字,能幫幫我嗎謝謝了,後天·就要交了

關於農民宣傳法律意識的實踐報告

摘要:對於生活在農村的公民來說法律似乎遙不可及,更不用說用法律來保護自己,一般是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那就是用武力的方法解決問題。對於一座城市而言,依法治市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律素質,而且必須大力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為依法治市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增強農民法律意識的目標取向。

關鍵詞:農村普法 增強法律意識 關注民生

一, 增強農民法律意識的總體目標和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人人懂法。通過普及性宣傳和針對性教育,讓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熟悉掌握憲法、基本法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知識的主要內容,了解法律所賦予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享受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

2自覺守法。一切社會組織、團體及其成員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進行活動。所有公民必須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

3善於用法。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個公民在履行自己義務的同時,應當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保持冷靜的頭腦,通過法律途徑,消除侵害;在他人合法權益特別是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害時,敢於挺身而出,見義勇為。公民在用法過程中,還應當學會運用法律行使監督權,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當好名副其實的國家主人,成為「依法治國」、「依法治市」的主體。 4嚴格執法。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增強農民法律意識的實際教育過程。一方面要求所有行政執法和司法機關必須嚴格執法、秉公辦案,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處理各類事務、各種案件。另一方面,行政和司法機關必須盡職盡責,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對社會上發生的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追究,依法制裁,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充分維護法律的嚴肅性,教育引導公民自覺主動地增強法律意識。

二,增強農民法律意識的具體途徑

1、營造濃烈的法律輿論氛圍。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等大眾傳媒的宣傳導向作用,圍繞一個時期的普法重點和階段性任務,結合地方實際,辦好法制欄目;結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嚴打」斗爭,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優秀法制影片展映和法制錄像巡迴放映,舉辦法制文藝調演,開展徵文、圖片、畫展等法制宣傳活動。同時,根據普法工作規劃和實施進程,適時組織不同層面、不同形式的法律知識競賽,吸引群眾廣泛參與,達到「參與一次,提高一步」的效果。 2、規范公民的法律素質教育。應當針對不同的普法對象,編選不同層次的法律教材,運用不同形式的教育手段,增強公民法律意識。如對青少年學生的普法教育,學校在系統傳授法律知識的同時,還應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法制實踐活動,讓學生們牢固掌握法律知識基礎;對於幹部職工的法律教育,可定期舉辦法律知識培訓班,進行輪訓,並輔以法制專題講座、法律實踐報告會等形式,提高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對普通公民的法制教育,應建立健全市(縣)、鄉(鎮)、村三級普法宣傳網路,通過巡迴宣傳,定期送法,因人講法,推動廣大居民和農民群眾整體法律素質的提高。

3、完善「知行統一」的激勵約束機制。推行社會各個層面的學法考核合格證制度,並把學好法律列為幹部任用的必要條件;建立領導幹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守法用法考核制度,推行部門執法責任制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制度,促進依法治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建立健全護法獎懲制度,激勵和約束公民自我培養和增強法律素質,使學法、用法、護法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實際工作中需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領導垂範與群體提高的關系。領導幹部以身作則,帶頭學法、守法,依照法律行使管理職權,可以使群眾體會到法律的尊嚴,從而調動廣大群眾學法用法的積極性,提高社會群體的法律素質;另一方面,民眾法律意識的覺醒和增強,又為領導幹部的進一步學法和准確用法提供了外部壓力和內在動力。各級領導幹部的帶頭垂範,既是適應領導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帶領廣大群眾學法、用法和自覺遵守法律的需要。發揮部門作用與齊抓共管的關系。增強公民法律意識,單純依靠執法部門是遠遠不夠的。應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各級人大的作用,調動全社會的力量,運用政治、經濟、行政、教育等多種手段,將法律意識和法律行為滲透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之中,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

經常性教育與規范行為的關系。公民法律意識的增強是一個法律知識逐步積累的漸進過程,必須堅持不懈,開展經常性的學習宣傳教育活動。針對普法對象的思想實際,結合典型案件,進行啟發引導,力求使學法、知法成為公民的內在要求,使守法、用法變為公民的日常習慣,在社會生活中自覺用法律規范自己的行為。

突出重點與整體推進的關系。農民法律意識的增強,必須體現在全社會每個成員的具體行為中,這就要求普法工作應當全面展開,整體推進。隨著形勢的發展,必然對一部分人法律意識的增強和一些法律知識的宣傳普及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整體推進的同時,要明確重點,突出重點,著力把握重點對象和重點內容,正確處理好突出重點與整體推進的關系,統籌兼顧,務求實效

三,改善農民生活狀況的問題

農民為社會創造了財富,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關心和愛護,我們應該解決農民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形成尊重農民、體諒農民、關愛農民的社會氛圍。針對農民務工及生活狀況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如下:

1、加強對農民的組織和領導。農民為我們創造了社會財富和提供了優質的服務,他們已經與城市生活密不可分。我們要加強對農民的組織領導,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要尊重勞動、尊重農民,大力宣傳農民在城市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讓社會認識到農民已經成為城市經濟建設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努力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維護農民的權益。

2、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培訓農民,實際是提高全社會的勞動力素質,造就新一代產業工人。通過培訓,讓農民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就能夠擴寬他們的就業渠道,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促進城鎮化的發展。要在政策的引導下,通過政府和個人的雙方努力,讓更多農村富餘勞動力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同時,要從農村少年兒童教育入手,利用學齡兒童減少空置的大量城市教育資源,讓農村小孩進城接受義務教育,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綜合素質低的問題,為社會培養新一代的農村國民。真正實現社會公正、城鄉一體,讓農民子女長大成人後不再重演父輩"城市邊緣人"這一角色。

3、認真貫徹執行"勞動法",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勞動法》明確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安排勞動者延長時間的,支付不低於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要在農民中貫徹執行勞動法規,保證農民正常的休息時間。因工作需要延長勞動時間的要付給超額勞動報酬,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

4、健全農民權益保障制度。要盡快出台保護農民權益的政策,重點解決農民工傷、醫療、失業、養老四大保險缺失的問題。農民參加社會保險,存在社會保險制度單一、養老保險關系轉移難等難題,相關部門要創新農民社會保險制度,建立多層次、供選擇、可銜接、靈活多樣的農民社保制度。企業要積極為農民辦理工傷保險、重點解決重大疾病的保障問題;通過省際聯動解決社保關系轉移難問題;加強城鄉社保制度銜接,以便於今後城鄉社會保險制度實現統一。

培養公民的法律消費意識,樹立公民的法律信仰意識。

加強國家的立法親和力,完善國家的法律法規制度。

『陸』 農村群眾法律意識淡薄,社會維穩安保力量薄弱,什麼作用有待增強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農村群眾法律意識淡薄,社會維穩安保力量薄弱,什麼作用有待於增強?
普法教育有待於增強。

『柒』 如何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

2009年是「五五」普法關鍵的第四年。 經過二十多年的普法教育,廣大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明顯增強,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成效顯著,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一、我國農民法律意識的現狀 自開展全民普法教育以來,農民的法律、權利意識在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農民知道當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但總體來看我國農民的法律意識還處於較低水平,農村法制宣傳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廣大農民對法律的需求進一步加大,學習積極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農村普法宣傳仍是法制教育的薄弱環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國家「五五」普法20多年的發展進程,在明確提出「法律進鄉村」的大背景下,人們對於法律的了解還是有了一定的提高,更多的農民百姓認識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他們需要更多的法律化解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糾紛,促使其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農民接受法制學習教育的機會總體來看還是比較少,農村法制宣傳存在「死角」 ,農民日益增長的法制需求與落後的法制宣傳教育還存在著比較突出的矛盾。 (二)農民對法律的認識不到位,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意識淺薄。 大多數的農村村民不懂得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更多的人認為法律不是保障人民權利的實現,而在更多的限制人的行為的發生。在很多的村民自治選舉中我們看到很多村民出售自己的選票,候選人用金錢「買選票」的事情屢屢發生。他們不知道這樣濫用自己權利的後果是導致選舉結果並不能達到真正實現村民自治的目的,而以損壞自己的利益告終,而這種權利、義務意識的淺薄最終不能達到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 (三)農民法律維權意識存在誤區。覺得上法院「打官司」不是維權的手段,特別是涉及到「民告官」如土地徵用賠償等問題上更是望而卻步。由此造成許多本可以通過法律訴訟、司法調解等法律途徑解決的問題,演變成了信訪問題。法律意識維權上的這一誤區直接造成對政府的信賴往往勝過對法律的信賴,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信訪的工作量以及社會的不和諧因素。 三、問題存在原因 (一)主觀原因:1、農民群眾本身文化素質相對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村民對於法律知識的接受水平。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更多的農村村民特別是農村青壯年湧入城市,而留守家中更多的是老人、婦女和小孩。而這樣的一部分人往往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更甚者不識字的占據了絕大多數,他們不懂法律並且法律意識相當薄弱,所以這樣的農村村民較少參與普法活動。正是由於他們法律知識水平和法律意識都比較低,對法律缺乏信任感,從而不會應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的權利。2、鎮、村雖然都成立了普法依法治理機構,但法制宣傳作為一種「軟指標」做與不做在短時期也沒有明顯的效果。在一些村幹部中,他們本身的法律知識就相當的薄弱,更別說讓其帶頭學法了。所以少數地方的農村法制宣傳教育還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應付檢查上。 (二)客觀原因:1、封建文化思想在農民百姓腦中已根深蒂固。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廣大農民思想觀念中,權大於法的思想難以根除。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農民對國家法律看到更多的是其強制性的一面,認為法律的主要職能是鎮壓,而相對忽略了法律同時還具有權利保護的一面。長期以來,就形成了政府的權利大於法律的思想認識。這種法律制度與封建文化思想之間的鴻溝,阻礙了農民法律意識的提高。2、法制宣傳隊伍力量薄弱,經費缺乏。 目前農村的普法工作主要依靠鄉(鎮)司法所進行。全國農村人口占據全國總人口的80%,如此龐大人口的法制宣傳任務,僅僅讓鄉鎮司法所工作人員擔負, 普法職能存在嚴重不足。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法律維權意識的薄弱現象,影響農民百姓對法律的深入了解。 另外由於普法經費的缺少也影響著普法宣傳工作。 3、普法宣傳的形式單一,內容缺乏針對性。 首先,農村普法的方法比較單一,大多時候還是採取橫幅、標語、黑板報、宣傳櫥窗、宣傳資料等形式進行。通過掛橫幅、貼標語進行宣傳,往往造成農民只知法律名稱而不知其內容。至於分發的宣傳資料,雖然內容詳細,但是受不同程度的文化影響他們不一定能夠理解。其次,內容缺乏針對性表現在,沒有對不同地區的農民百姓所需的法律知識進行認真的分類。 四、對策研究(一)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增強農民法律知識接受水平。 如前所述,文化素質低下是影響農民法律意識提高的重要因素。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是增強農民法律意識的重要途徑。首先應該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只有當一個地方農村的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才可能從根本上增強農民法律知識的接受水平。 (二)建立健全領導機制,推動農民法制宣傳工作制度化。 首先,搭建以基層司法所為主體,鄉鎮相關職能部本齊抓共管的第一層普法平台。實現對轄區內農村村民的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協調,形成政府指導、基層司法所協調、各相關職能主管部門具體組織實施的農民法制宣傳新格局;其次,搭建村(居)兩委幹部為第二層普法平台,嚴格實行村(居)兩委幹部培訓制度,以發揮基層村(居)幹部的組織帶動作用,不斷增強農村基層組織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服務農民群眾的能力。「五五」普法期間,要爭取努力實現在每個行政村「兩委」幹部中培養一名熟悉法律知識的兼職法制幹部。逐步形成和完善層級負責、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 總之,加強農民學法用法工作,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舉措,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證,是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和依法辦事能力的重要途徑。全面實施「五五」普法規劃,深入宣傳憲法和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依法處理各種利益關系,依法維護合法權益,依法參與農村基層經濟和社會事務的管理,為維護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捌』 許多農民缺少法律意識,應如何向他們普及法律觀點

法律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的理性思考和理性基礎上形成的觀念。但是我國山區農民缺少法律知識,甚至邊遠農村是法律不入之地,所以提升培養農民的法律是是非常重要的。運用宣傳改變農民們原有的錯誤思想觀念。在山區農村,有相當一部分農民發生矛盾後,要麼忍氣吞聲,要麼私聊,要麼就用暴力的方式解決,要麼就找德高望重的老者或者村組幹部來解決,很少有到法院去打官司的,甚至有一個村十年來沒有一例到法院打官司的。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那些農民認為打官司是醜事,攝入官司就是家門不幸,會讓人瞧不起,而這類錯誤的思想觀念,一定要得到改正,才可以讓農民們真正的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玖』 怎樣增強村民的法律意識

一:大力開展法治六進村入戶宣傳普法工作
二:利用農村集市集體宣傳
三:宣傳農村土地承包法、調解法、村民委員會自治法、婚姻法
四:發展懂法律志願者隊伍(建立健全調解組織)(落實十戶一個調解員)
五:利用農村廣播宣傳法律
六:落實農村普法夜校工作
七:大力表揚農村法治民主示範村(應該達到90%以上)
八:評選和諧守法家庭
九:認真學習「六五」普法規劃
十:認真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十一:等。。。。有什麼不知道的請追問(以上順序自己定位)

『拾』 求我國農村建設中農民法律意識有待加強方面的事例以及一些理論論證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這不僅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和理論創新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提高農民法律意識、增強農民法制觀念是農村社會持續發展的精神因素,更是農村法制建設的艱巨任務。農民的法律意識將直接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1.提高農民法律意識的必要性

1. 1 促進「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的生產、生活與法律密切相關。農民的生產環節、銷售環節、消費環節都會涉及到法律知識。比如,「廠家+ 農戶」模式中,如果農民有法律知識則能更好地指導生產;在交易農產品,特別是批量農產品時,則更易涉及到法律方面的知識。農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將指導農民生產、銷售過程中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從而促進生產的發展和生活的改善。

1. 2 促進「鄉風文明」農民一直生活在封閉落後的農村,受教育程度低,加上簡單生活方式形成的簡單思維,農民比較單純,形成「純朴的鄉風」,但要實現「鄉風文明」則必須要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但是,由於農民過於重視倫理、習俗、禮俗、宗法族規的作用,而這些往往與法律背道而弛。

1. 3 促進「村容整潔」農村村容整潔,既要衛生、干凈,規劃科學,又要保護環境,生態良好。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有利於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真正做到既發展生產又遵守法律,保護生態環境。

1. 4 促進「管理民主」只有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農民才會明白自己所擁有的權利,才會積極行使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真正享有民主,做到管理民主。

2.我國農民法律意識的現狀

從總體上看,我國農民的法律意識亟待加強。作為一個社會群體,農民對法律的認知程度普遍較低,守法意識、法律保護意識和依法監督意識等都比較差。在鄉土社會中,禮俗、習俗、宗法族規、道德成了最重要的社會控制手段,人們對禮俗、習慣的推崇超過了對法律的重視。所以,在農民的法律意識中,重禮、輕法意識占據著重要地位。

通過十多年的普法宣傳和法制教育,農民的守法意識得到了明顯提高,但存在的問題仍然比較嚴重。「私了」是農村中的又一種普遍現象。在發生糾紛後,農民往往不知道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而是與侵權人「私了」。「私了」包括私下化解和不了了之。「私了」不僅存在於民事糾紛處理中,如宅基地糾紛,而且存在於刑事案件中。就農民的法律保護意識而言,存在的問題也相當突出。作為一個生產經營群體,農民在市場競爭中處在相對不利的地位;作為一個消費群體,農民在消費環境中仍處在較劣勢的地位。當消費權益遭受損害時,不少農民選擇「忍」,而不去尋求任何法律援助或者其他保護措施。農民的法律保護意識較差,還表現在他們的上訴意識上。少數農民對判決不服時,他們採取的是對抗的態度而不是在法定期限內上訴或者執行判決。

3.影響農民法律意識的因素

3. 1 農民自身思想上的惰性、慢節奏的生活習慣、事事求穩不求革新和寧願吃虧只求平安的處事態度等,對農民樹立法律觀念起到了一定的限製作用。但從實際出發,農民相對落後的法律意識從根本上取決於現實的種種主客觀因素。

3. 2 外在表現在整個國家的法制建設中,農業和農村的法制建設嚴重滯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關於市場經濟的立法發展迅速,但是關於農業和農村的立法活動始終比較薄弱。目前我國有關農村的立法更多的是管理法。概括農業領域的基本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規定的農業基本經營制度比較籠統。在執法活動中,由於農村基層執法人員素質比較差,執法違法、越權執法、濫用執法權,對農民理解法律精神形成錯誤引導。有法不依、違法不究促成了農民對法律功能和法律價值的錯誤評價。

普法教育在農村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在一些地方搞形式、走過場的現象仍然非常突出。這種普法方式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的知識和心理結構。過去,農村的普法重點始終是以加強農村基層的社會治安為重點,以農村社會穩定為目標。這種「重刑輕民」的普法宣傳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拉遠了農民與法律的距離。對農村各項事務的管理,政策所起的作用顯然大於法律。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法律作用的發揮,從而無法形成有利於農民法律觀念強化的外部環境。

3. 3 內在機制農民缺乏接近法律、認同法律和要求法律的內在社會經濟動因。農民以戶為單位的初級社會群體,在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系比較密切,而承包制中以戶為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更強化了這種聯系。這一聯系的加強促進了傳統觀念和落後意識的繼承。以村落為單元的農村社區的功能強大。農民對各項糾紛和矛盾的處理往往首先依賴社區功能而不是法律功能。農民之間發生糾紛本應運用法律解決的,卻通過家族勢力的影響或者村幹部的調解而被化解。矛盾能夠得以化解當然是好事,但如果化解矛盾是以犧牲法律原則為代價,那麼其帶來的負面效應就不應忽視。經濟的不發達、居住地區的閉塞也是導致農民缺乏法律需求的重要因素。由於沒有學習法律知識的內在動力,加上在普法宣傳中的灌輸方式,農民對法律缺乏切身體會,難以真正理解法律規定。

4.提高農民法律意識的途徑

4. 1 注意立法的范圍、重點和行為標準的尺度把握一方面,國家基本法要針對農村的實際情況,在基本法律規定的原則下制定適合農村特點的實施辦法,使基本法的有關規定能夠貼近農民的社會生活;另一方面,對與農民利益密切相關的一些問題,應當盡快用法律加以規范。對農村的立法活動,應當特別強調可操作性,不可片面求全,不可急於將農村的全部社會關系都以法律調整,而應當強調立法的質量,以細為主,使農民能夠切實感受到法律的精神和具體要求而不是只了解法律的名稱。如果由於不重視立法的質量,使一些法律規定因與農村的社會實際、農民的法律意識水平之間產生差距而不能得到有效實施,損害了法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4. 2 提高執法者的素質杜絕執法者在農村執法中徇私枉法、違法執法、濫用執法權等現象。這些現象對農民正確樹立法律意識有極大的危害。經過長期艱難的普法教育使農民形成的對法律的正確認識及信任,往往會因為一些錯誤處理或枉法行為而喪失。

4. 3 重視司法執法的「示範」作用通過正確的司法執法行為引導農民樹立法律意識,使農民將法律與自身生產經營活動、社會活動結合起來。

4. 4 農村普法活動要有針對性農村普法活動應與農民所參與的社會、經濟、生活活動相聯系。在普法內容選擇上,要盡量與農民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例如,把農村比較常見的宅基地糾紛、鄰里糾紛、借貸糾紛、繼承和贍養糾紛、財產和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等處理辦法作為普法的重點。在普法形式上,要改變過去灌輸式的說教方法,應當採取以案說法、法制文藝表演等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注意發揮電視、廣播等直觀性、時效性強的普法媒體的作用。

5 結語

要消除幾千年來封建意識在農民思想中的積淀,使農民樹立正確的民主意識和法律意識,對農民的法律教育就不能是一次性的。法制教育要在內容更新的基礎上反復進行,使農民能夠適應更發達的經濟條件下的法制環境。總之,農民法律意識的提高與其自身素質、社會環境都有直接關系。在改善農民學習、運用法律知識的外在環境的同時,要不斷提高農民的自身素質。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注意將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科學技術素質、市場意識和法律意識結合起來

熱點內容
衛生條令條例 發布:2024-11-16 03:10:36 瀏覽:133
保護原則刑法 發布:2024-11-16 03:04:55 瀏覽:488
民法典手卡 發布:2024-11-16 02:55:41 瀏覽:838
單位法律知識講座通知 發布:2024-11-16 02:30:12 瀏覽:182
觀其復道德經 發布:2024-11-16 02:21:55 瀏覽:301
七零九律師 發布:2024-11-16 02:20:19 瀏覽:465
廣東司法親子鑒定 發布:2024-11-16 01:59:43 瀏覽:104
民法典之意 發布:2024-11-16 01:57:40 瀏覽:269
勞動法最近案例 發布:2024-11-16 01:43:34 瀏覽:741
刑法總論ppt 發布:2024-11-16 01:33:36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