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2016兩會司法體制改革

2016兩會司法體制改革

發布時間: 2022-04-13 15:59:16

司法體制改革的意義是什麼

1、司來法體制改革,涉及到的自高中政治的考點可能有,人民代表大會與司法機關的關系,司法機關的性質與地位。

2、深化體制改革,有利於完善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確處理好國家權力機關與司法機關的關系,完善民主集中制,保障司法機關的獨立司法權。

3、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完善司法體制改革,有利於更好地堅持司法為民、貫徹依法治國方略,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Ⅱ 司法體制四項改革是什麼會議提出的

司法體制四項改革通過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並從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和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等多個方面推動司法體制改革。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意見及貫徹實施分工方案》,明確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原則,制定了各項改革任務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對若乾重點難點問題確定了政策導向。

一次次會議,一項項部署,努力把藍圖變成方案、把方案變成現實。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建立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執法司法公開全面推進……隨著一系列帶有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的改革舉措陸續推出,司法體制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向縱深推進。

司法體制改革意義:

1、司法體制改革要符合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動搖。

現代社會,任何一種政治體制模式,都需要對國家權力建立必要的監督制約機制,以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自由、秩序和安寧。至於權力監督制約機制的具體形式,則與一個國家的政權性質、政治體制和本國國情等緊密相聯。中國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三權分立的憲政制度的根本區別在於國家權力統一由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但並不是所有的權力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直接行使,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設立的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分別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審判權和檢察權。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都由權力機關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人民代表大會既是國家的權力機關,又是監督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工作的監督機關。這是中國憲政制度在國家權力監督制約方面的一個重要特色。

與西方憲政制度另一個不同的是,中國的檢察機關是在人大之下與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平行的國家機關,它和審判機關共同構成中國的司法機關,檢察機關的任務是以履行國家的法律監督為專門職責,目的是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正確實施。這是中國憲政制度在國家權力監督制約方面的又一個重要特色。

2、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中國現行的司法制度,是適應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需要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2006年黨中央做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決定》,《決定》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指出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在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中所肩負的重要使命,對發揮審判和檢察職能作用、加強法官和檢察官隊伍建設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黨中央專門就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做出決定,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要與深入貫徹好《決定》的精神和要求結合起來,推動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充分發揮司法機關在貫徹依法治國方略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3、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各種社會矛盾也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特別是隨著民主法制建設的推進,公民的權利意識、法律意識不斷增強,經濟社會轉型中各種利益沖突和矛盾糾紛大量地以訴訟形式進入司法領域,人民群眾對通過司法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和保障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的要求越來越高。

司法環境出現的這種新變化,必然要對司法工作提出相應的新要求。司法體制改革就是要適應這種新變化、新要求,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推進司法改革的根本出發點,牢固樹立「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觀念,改革的措施要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期望,從人民群眾反映最突出、要求最強烈的問題入手,從制約司法公正的環節入手,使改革的成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願望,切實有效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4、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這是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作出的新論斷、新概括,也是對新時期司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肩負著重大責任。要把司法體制改革放在黨和國家政治文明、和諧社會建設的大局中來考慮,突破制約司法工作發展的體制性、制度性、機制性障礙,以更好地履行司法職能,使司法成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堅強後盾,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5、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加強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執政地位是通過對國家政權機關和社會的領導來實現的。當然,黨不是政權本身,不能取代政權機關的職能。黨對各級政權機關、組織和團體等的領導,主要體現在支持和保證它們依法履行職責方面。在司法領域,黨對司法的領導重點是對司法工作實行思想、政治和組織上的領導,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履行司法職責。

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要進一步發揮黨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優勢,改革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改革的舉措要有利於加強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對司法工作的領導,有利於確保司法機關的領導權始終掌握在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人手中,有利於切實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

Ⅲ 2016年兩會熱點

【熱點1】「十三五」規劃:引領新常態開拓新境界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是沖刺的5年。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如何繼續推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如何「落地」?作為一份引領國家開創發展新境界的綱領性文件,兩會審查、討論的「十三五」規劃草案,將回答國內外關注的諸多「中國之問」。

【熱點2】供給側改革:「高頻詞」化為具體「路線圖」
自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式啟動。新常態下,供給側改革正從「高頻詞」化為政府、企業明晰具體的改革「路線圖」。

【熱點3】扶貧攻堅戰:吹響沖鋒號立下「軍令狀」
「小康路上,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 」到2020年讓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既定目標,也是我國對全球減貧事業的庄嚴承諾。
從層層立下「軍令狀」到22個中西部省區市考核扶貧成效,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精準扶貧還有哪些障礙?哪些政策需要改進完善?代表委員將帶來大量一線情況與真知灼見。

【熱點4】慈善法審議:「懷胎」十餘年有望「呱呱落地」
慈善法草案將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歷經十餘年努力,我國關於慈善事業的首部立法將走上前台。草案經過兩次審議,多處修改,此次提交審議後還將有哪些變化,將成為今年兩會一大看點。

【熱點5】司法改革:為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在前兩批共18個省市司法改革試點基礎上,今年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將在全國各地推開,成為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攻堅之年。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等司法改革的基礎性措施如何深入推進,引人關注。

【熱點6】民生改善: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熱點7】創新驅動:社會經濟發展新動能
創新正被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科學獎、C919大型客機總裝下線、「悟空」衛星升空探索暗物質粒子、科技成果轉化法修訂實施、新登記企業 「井噴」、創新創業平台到處落地生根、創業投資迅速增長……一系列創新標志性事件,透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發生重大變革。

【熱點8】綠色環保:讓執法監督「硬起來」
從中央提出綠色發展理念,到大氣污染治理寫入31個省區市政府工作報告,再到「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強調環保,社會各界對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充滿期待。

【熱點9】拓展空間:
「中國方案」潛力巨大「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三大戰略深入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已經起航,G20將吸引更多目光。中國推進更高層次的開放發展路線圖,將在今年兩會上更加明晰。此外,新一輪的東北振興也令人期待。【熱點10】政府自身改革:建設廉潔政府為改革發展添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打造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成效顯著。從一批批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到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同時反腐倡廉推動市場建立公平公正的秩序,提升了政府公信力,為改革發展增添動力。

Ⅳ 我國的司法體制改革要堅持什麼原則不變

1、司法體制改革要符合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動搖。現代社會,任何一種政治體制模式,都需要對國家權力建立必要的監督制約機制,以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自由、秩序和安寧。至於權力監督制約機制的具體形式,則與一個國家的政權性質、政治體制和本國國情等緊密相聯。

2、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現行的司法制度,是適應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需要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3、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司法體制改革就是要適應新變化、新要求,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推進司法改革的根本出發點,牢固樹立「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觀念;

改革的措施要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期望,從人民群眾反映最突出、要求最強烈的問題入手,從制約司法公正的環節入手,使改革的成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願望,切實有效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4、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這是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作出的新論斷、新概括,也是對新時期司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要把司法體制改革放在黨和國家政治文明、和諧社會建設的大局中來考慮,突破制約司法工作發展的體制性、制度性、機制性障礙,以更好地履行司法職能,使司法成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堅強後盾,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5、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加強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執政地位是通過對國家政權機關和社會的領導來實現的。在司法領域,黨對司法的領導重點是對司法工作實行思想、政治和組織上的領導,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履行司法職責。

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要進一步發揮黨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優勢,改革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改革的舉措要有利於加強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對司法工作的領導,有利於確保司法機關的領導權始終掌握在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人手中,有利於切實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

(4)2016兩會司法體制改革擴展閱讀

司法體制改革要適合中國的國情

中國目前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政權組織形式和司法體制是在多年的斗爭中逐步形成的,有中國特色的,其改革完善必需循序漸進,並適應中國的經濟水平、文化水平、科技水平、人員素質水平、社會發展水平,而不能不切實際,缺乏操作性。

不能只看到西方法治的文明,看不到中國社會的現狀,不能離開中國的傳統和國情談中國的司法體制,不能看人家有什麼,咱就引進移植什麼,人家沒有什麼,咱就批評甚至取消什麼。這種脫離中國國情和社會主義制度,照搬照抄國外司法模式的主張,在實踐中是極其有害的。

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從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國情出發,立足於中國的司法實踐,立足於改革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司法制度,探索司法工作發展的規律,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司法體制改革的漸進變革之路。

Ⅳ 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

會議原則同意中央政法委員會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 問題的意見。會議認為,黨的十七大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略高度, 作出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 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提出的優化司法職 權配置、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加強政法隊伍建設、 加強政法經費保障等重點內容,符合黨的十七大精神, 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方向, 符合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發展要求。 會議指出,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 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在繼續抓好2004年中央確定的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事項的基 礎上,從人民群眾司法需求出發,以維護人民利益為根本, 以促進社會和諧為主線,以加強權力監督制約為重點, 緊緊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環節, 進一步解決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障礙,優化司法職權配置, 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順利運行, 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堅強可靠的司法保障和穩定和諧的社會 環境。 會議強調,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工作,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 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積極穩妥地推進; 必須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 有利於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 必須始終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 立足於我國現階段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和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同時注重吸收借鑒人類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必須始終堅持群眾路線, 充分體現人民意願,著眼於解決群眾不滿意的問題, 真正做到改革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 必須始終堅持統籌協調和依法推進,既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又積極推進政法事業科學發展。 原文還找不到。

希望採納

Ⅵ 中央政法委員會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

2008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快建設法治國家的戰略高度,對司法體制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目前,此「意見」已在政法系統內下發,中央政法委正在抓緊制定實施改革意見的分工方案,改革實施工作正在積極穩妥推進。這是2009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政法機關的一項重要任務。
中央推出的司法體制改革方案的指導思想是:在繼續抓好2004年中央確定的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事項的基礎上,從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出發,以維護人民利益為根本,以促進社會和諧為主線,以加強權力監督制約為重點,緊緊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環節,進一步解決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障礙,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順利運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堅強可靠的司法保障和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核心是調整司法職權配置,加強權力監督制約,促進司法獨立。主要改革內容包括政法經費保障、司法職權重新配置、規范司法行為、落實寬嚴相濟政策、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等方面。
一、建立政法系統財政保障機制,政法經費由中央財政統一保障
長期以來,我國司法不獨立的一個重要根源在於司法受制於當地政府,法院的經費及其法官工資、檢察院的經費及其檢察官工資等,都是由當地政府財政部門解決,司法機關的「財權」由政府部門「把持」,使得司法難以「硬」起來,司法很容易受到來自當地政府的干擾,形成司法地方保護主義。從財政負擔上看,2006年全國檢察系統的全部財政支出大約150億元,法院系統大約200億元,一共不到400億元,加上基本建設費用和適當增加工資福利,總量仍在財政可承受范圍之內。本次司法體制改革將建立政法系統財政保障機制,以後法院、檢察院的經費將由中央財政專項確定,建立分類保障政策和公用經費正常增長機制,解決基層法院的經費保障問題,從而開始打破司法經費由地方保障的格局,逐步化解司法的地方化難題。具體有可能會採取分地區,分級別,結合案件數量和訴訟費收入情況,採用因素計演算法確定各法院的財政撥款數。
二、檢察院刑偵職能劃歸公安局管轄,檢察院專司法律監督
檢察院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原有的《刑事訴訟法》規定,檢察院享有對經濟犯罪和職務犯罪等部分刑事案件的偵查權(自偵權)。對於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可以由檢察院進行法律監督,但是對於檢察院的自偵案件,則長期缺乏必要的制度性限制,只在檢察院內部進行監督。根據「有權利就有監督」的原則,本次司法體制改革將檢察院對經濟犯罪和職務犯罪的刑偵職能從檢察院剝離開,劃歸公安局管轄,檢察院主要專心做法律監督建設,以實現加強權力監督制約的目標,其中包括對法院的監督和對於司法系統其他部門的監督。
三、法院執行職能劃歸司法局管轄,法院其他有關行政職能劃歸司法行政機關管轄,法院專司審判
在我國,法院判決後案件「執行難」很突出,影響到法院判決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本次司法體制改革將包括法院執行在內的有關行政職能劃歸司法行政機關管轄,法院專司審判。
四、看守所劃歸司法局管轄
長期以來,看守所作為主要的羈押場所,由同級公安機關管理。在偵查、羈押、改造主體一體化的管理模式下,看守所對偵查機關的訊問活動缺乏有效的監督,容易出現刑訊逼供現象。近年來曝光的佘祥林案、聶樹斌案中,都存在刑訊逼供,這些案件主要發生在看守所。許多學者提出,為了體現程序公正和控辯平衡,必須做到偵查權和羈押權的分權與制約。本次司法體制改革將看守所的管理移交到司法部(局)體系之下。
五、決定勞教權力由法院行駛
長期以來,由於其未經審判即限制人身自由的特點,勞教制度受到很多專家學者的質疑。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長期呼籲取消勞教制度。勞動教養制度主要的依據是1957年8月3日國務院公布實施的《關於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以及1979年由國務院公布施行的補充規定和1982年由國辦轉發的試行辦法。胡教授認為,一個決定實施半個世紀,一個試行辦法試行20多年,已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次司法體制改革將此項權力由公安機關移交調整到法院來行使,以確保這項權力的行使更加規范化。
六、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
司法體制改革提出要把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上升為法律制度,轉化為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落實到執法實踐中去,使之既有利於控制社會治安大局、增強群眾安全感,又有利於減少社會對抗、促進社會和諧。一方面,適應新時期犯罪行為發生的變化,對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安全的犯罪從嚴打擊。另一方面,對輕微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按照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實行寬緩處理,盡量教育挽救,增加社會和諧。
七、加強政法隊伍建設
司法體制改革本著「從嚴治警」與「從優待警」相結合的原則,提出完善政法幹警招錄和培訓機制,完善政法幹警行為規范和職業保障制度,加強政法機關廉政建設,嚴肅查處政法幹警違法違紀行為,改革完善司法考試制度和律師制度等。

Ⅶ 關於兩會的熱點話題

熱點一
「十三五」規劃謀篇布局未來
熱點二
增長目標:設定為一個區間
熱點三
供給側改革:任務將進一步細化
熱點四
國企改革:清理「僵屍企業」
熱點五
財稅改革:全面推開營改增
熱點六
金融改革:助力實體經濟
熱點七
房地產去庫存:號角吹響、政策先行
熱點八
製造業提振:互聯網+製造=智造
熱點九
對外發展戰略:自貿區、「一帶一路」融合
熱點十
城市發展:有望進入新階段

熱點內容
陳舊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的成語 發布:2025-01-19 11:17:21 瀏覽:203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
同安法院盧 發布:2025-01-19 09:44:05 瀏覽: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長 發布:2025-01-19 09:44:01 瀏覽:919
上海法院李罡 發布:2025-01-19 09:18:56 瀏覽:224
北京昌平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9 08:13:05 瀏覽:615
木工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08:12:59 瀏覽:986
借條上面的擔保人是不是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9 08:12:53 瀏覽:811
輸入法立法 發布:2025-01-19 06:59:25 瀏覽:325
爾雅律師 發布:2025-01-19 06:58:15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