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稱呼
⑴ 民法典的別稱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是1929-1931年國民黨政府頒布的《中華民國民法典》。該法專典在國統區適用20年,1949年中屬國共產黨發布了文告,廢止了包括民法典在內的國民黨《六法全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法典後來僅限於在我國台灣省施行。
中華民國民法典是原國民黨政權的六法之一。該法典始制於1928年由當時的法制局擬訂的《親屬法草案》和《繼承法草案》,但均未通過頒布。1929年立法院成立民法起草委員會,旋即開始起草《中華民國民法典》。是年民法總則全編吿成並獲通過,5月23日國民政府予以公布,下分法例、人、物、法律行為、期日及期間、消滅時效、權利之行使7章,規定了民事權利及法律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年10月10日生效實施。
⑵ 怎麼理解民事法律行為的嚴格稱謂是「法律行為」(百度百科) 也就是說在民法領域 法律行為專指民
民法老師講過,中國民法主要是抄德國的民法,但是有的地方抄的不徹底,或者斷章取義了。
概念的起源
法律行為一詞源於德國民法典,薩維尼給出的定義是「行為人創設其意欲的法律關系而從事的意思表示行為」,大多數法學家接受了這一定義。這一定義強調了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要素與所產生的私法效果。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不可缺少的核心構成要素。如果法律行為能夠產生主體預期的後果,按照當事人的意思安排他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當事人必須要能夠自主作出意思表示,而且這種意思表示能夠依法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拘束力。法律行為與事實行為的根本區別即在於當事人是否做出了意思表示且這種意思表示是否能夠產生拘束力。在一些事實行為中,當事人也可能對其行為後果有一定的意思但沒有表達於外(如先佔),也有的對其行為後果有一定的意思而且也表達於外了(如自助),但由於不符合法律行為的本質要求而不能發生相應的法律效力,只是產生了法律直接規定的法律後果,因此並不被認為是意思表示。可見,在事實行為中,意思表示是不被考慮的。
還要指出的是,薩維尼的這一經典定義表明法律行為本身不含有「合法性的要求」。在法律行為的構成中強調合法性的要求,將不適當地突出國家對民事主體行為自由的干預,限制了私法自治。法律行為的本質不在於其合法還是非法,而在於意思自治。在法律行為的構成中強調合法性的要求,不僅人為地造成許多概念上的沖突,而且人為地形成了民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民事違法行為等多個概念,反而使得法律行為與事實行為的區別趨於模糊。
實際上,合法性僅僅是法律行為的效力判斷要件(標准),而非其本質構成要件。在確定法律行為的效力時必須要強調合法性要件,即「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或社會公共道德」。這樣,既嚴格確立了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又嚴格區分了其效力規則(生效要件)與成立規則(構成要件)。
我國的法律行為的概念
在我國,1986的《民法通則》並未直接採用法律行為這一概念,而是採用了民事法律行為和民事行為這兩個概念。在制度設計規定上,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是合法的行為。《民法通則》第五十四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是公民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
在這里強調一下,現在很多的行政法律行為、訴訟法律行為等概念是相對於我國的民事法律行為來說的。但是這一規定其實不是很合理的,在上面也已經提到了。
⑶ 中國的民法為什麼叫民法通則
是2個概念,民法是一個法律部門,法律部門舉例,憲法,刑法,訴訟法,我們的民法,其實是民商結合的一個民法體系。是一系列的法律,處理平等主體的人身關系,財產關系的總和,也就是說任何處理平等主體之間的自然人,法律,其他組織的人身關系,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都可以叫民法除了民法通則,還有合同法,債權責任法,婚姻法等等,而民法通則只是一部法律,簡單的理解民法的概念大於民法通則
⑷ 在民法上,自然人與公民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自然人包含的范圍要更廣
人是公民、自然人只是稱呼不同,概貌相同。
人,是最廣義對人的稱呼;公民是我國憲法、刑事法律、行政法律等所有法律對人的稱呼,《民法總則》、《民法典》除外。
如;憲法對人的概念稱呼規定。《憲法》第三十三條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整個憲法根本就沒有「自然人」這三個字!關於人在法律概念上,不知是民法點可經改變憲法規定,還是與憲法相抵觸的規定,一律無效。
本人認為,《中華人民共國憲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絕不不會修改為;」自然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更不會將第三十三條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修改成為: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人。只是我想像,」不自然人「可能應當是早產兒。
⑸ 司法憲法民法刑法都有什麼區別
司法,一般是相對於「立法」而言,即具體的運用法律去處理問題的行為版,特指國家機關,包括法院、檢權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監獄等等。憲法,一般規定的是一個國家最原則性的問題,比如說這個國家的權力結構與運行機制。民法,實際上是個籠統的稱呼,一切和民事行為相關的法律都可以歸入此部門,但通常與經濟有關的法律(合同、公司、環保等專業性很強的法律)不算在內,主要規定「人」的民事權利和義務、資格等。刑法,就是很狹窄的領域了,簡單的說,就是規定什麼行為算是犯罪,什麼樣的犯罪判什麼樣的刑。
希望採納
⑹ 《民法典》為什麼稱為典
因為它是一個很大的,就是包含了很多的內容,包含了很多的法律法條,所以我們一般處於點一般像新華字典這種就是很多內容的集合,一般就稱作典人活一輩子,就活一顆心,心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心強大了,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人的心,雖然只有拳頭般大小,當它強大的時候,其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可以戰勝一切,當它脆弱的時候,特別容易受傷,容易多愁善感。
心,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本,我們要努力修煉自己的心,讓它變得越來越強大,因為只有內心強大,方可治癒一切。
沒有強大的敵人,只有不夠強大的自己
人生,是一場自己和自己的較量,說到底,是自己與心的較量。如果你能夠打開自己的內心,積極樂觀的去生活,你會發現,生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
面對不容易的生活,我們要不斷強大自己的內心,沒人扶的時候,一定要靠自己站穩了,只要你站穩了,生活就無法將你撂倒。
人活著要明白,這個世界,沒有強大的敵人,只有不夠強大的自己,如果你對現在的生活不滿意,千萬別抱怨,努力強大自己的內心,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只要你內心足夠強大,人生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人生路上,坎坎坷坷,磕磕絆絆,如果你內心不夠強大,那這些坎坎坷坷,磕磕絆絆,都會成為你人生路上,一道道過不去的坎,你會走得異常艱難。
人生的坎,不好過,特別是心坎,最
⑺ 民法和民法通則有什麼區別
民法涉及到很多解決民事問題方面的立法,而民法通則是目前中國比較系統的法律規范,在其之外尚有其他民事法律。
⑻ 民法典的全稱是什麼
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相當於處理民事法律關系的一本網路全書,其中包含了版各種各類的民事權糾紛處理的法律依據。
民法典的作用在其修改了關於合同法、物權法、婚姻法、繼承法等等法律的部分法律條文,使之更符合當代民情。
⑼ 民法每條款後的:一二屬於什麼稱謂
你問的應該叫「項」,舉個例子,《民法通則》第十六條:(括弧里為稱謂)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第一款)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款第一項)
(二)兄、姐;(第二款第二項)
(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第二款第三項)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第三款)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第四款)
⑽ 民法是民法通則嗎
民法是個法系 包括很多法 通則 合同法 物權法 侵權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