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演講稿

民法演講稿

發布時間: 2020-12-22 00:02:18

1. 知識產權演講稿

知識產權演講稿
各位朋友:
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要內容有二:一是通報我國法院2005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基本情況;二是通報我國法院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主要措施。
一、我國法院2005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基本情況。
2005年,在最高法院監督指導下,全國地方各級法院普遍加強了對侵犯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工作,充分發揮了法院的刑事、民事和行政審判的職能作用,依法及時受理涉及知識產權的訴求,努力提高案件的審判質量和辦案的效率,依法及時嚴懲了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行為,依法加重了侵權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從而全面加強了我國對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力度,促進了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推動了我國誠實信用、公平競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完善,全社會自覺尊重和依法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意識普遍提高,保護知識產權的司法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有了進一步的改善。
(一)加強對知識產權的刑事司法保護
2005年,全國地方各級法院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作用,及時受理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案件,依法嚴厲懲打擊了涉及知識產權侵權的犯罪活動,切實加大了我國對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保護的力度。
去年,全國地方各級法院受理和審結的涉及知識產權侵權犯罪的案件大幅度上升。全國地方各級法院共受理一審案件3567件,同比上升28.36%。其中,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524件,上升35.40%;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1117件,上升16.48%;非法經營犯罪案件1926件,上升34.40%。全國地方各級法院共審結涉及知識產權侵權的犯罪案件3529件,同比上升28.28%。
去年,在全國地方各級法院審結的涉及知識產權犯罪的案件中,作出有罪判決和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都有較大幅度的上升。全國地方各級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共判處5336人,上升30.66%。其中,有罪判決5319人,佔99.68%;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2963人,佔55.53%,上升23.90%。在已經審結的案件中,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505件,生效判決人數741人;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1121件,生效判決人數1942人;非法經營犯罪案件1903件,生效判決人數2653人。
(二)加強對知識產權的民事司法保護
2005 年,全國地方各級法院充分發揮民事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及時受理各類涉及知識產權的訴求,並且努力提高案件的審判質量和辦案效率,通過嚴格依法判令侵權人和違約方承擔賠償等民事責任、依法對侵權人予以民事制裁、依法採取訴前禁令等訴訟措施,加強了對權利人和非違約方的司法救濟,進一步加大了對知識產權民事司法保護的力度。
去年,全國地方各級法院受理和審結的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的民事案件大幅度上升。共受理包括不正當競爭在內的一審、二審和再審的知識產權案件16583件,同比上升20.66%;審結16453件,同比上升29.60%。新收一審案件13424件,上升26%。其中,著作權案件6096件,上升42.96%;專利權案件2947件,上升15.61%;商標權案件1782件,上升34.49%;不正當競爭案件1303件,下降2.10%;技術合同案件636件,上升0.95%;植物新品種權案件156件,下降10.26%;其他知識產權案件504件,上升31.59%。審結一審案件13393件,上升38.04%,結案訴訟標的總金額26.12億元,案均19.5萬元。新收二審案件3114件,上升2.40%;審結3016件,上升3.04%。新收再審案件45件,審結44件。
去年受理的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在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中,侵權和權屬案件比例較高,佔2005年新收一審案件的89.02%。二是此類案件地區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山東、上海等經濟文化發達地區。2005年,這六省市受理的此類一審案件佔全國的65.38%。三是調解結案率較高,各級法院在審理涉及知識產權的民事糾紛案件中,普遍注重並加強了訴訟調解工作,經過調解達成協議或者作撤訴處理的一審案件7247件,佔一審結案總數的54.%。四是法院裁判確定的賠償數額有所提高,適用賠償辦法確定賠償額的案件明顯增加,並在一些案件中依法適用了最高法定賠償額,加重了知識產權侵權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二、法院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主要措施
2005年以來,最高法院和地方各級法院認真履行審判職責,採取各種可行的措施,切實加強了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全面提升了我國法院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水平。這些措施主要有:
(一)配合開展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行動,建立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大要案督辦制度。2005年5月,最高法院發出《關於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積極參與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法院將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作為重點,堅決、及時地依法從嚴懲處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同時,要充分發揮法院民商事審判的職能作用,嚴格侵權人的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制裁侵犯知識產權的民事違法行為;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發現涉嫌經濟犯罪的,要及時將嫌疑線索、材料移送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查處。最近,最高法院又發出《關於加強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各級法院將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建立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大要案督辦制度,對破獲的大要案逐件進行登記、跟蹤、督促,以使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受到應得的懲罰和制裁,堅決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活動。
(二)加強司法解釋工作,不斷完善我國知識產權的訴訟制度。最高法院根據知識產權審判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依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加強了對涉及知識產權審判相關法律適用的司法解釋工作,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知識產權的訴訟制度,全面提升了我國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水平。2005年10月,最高法院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共同發布了《關於辦理侵犯著作權刑事案件中涉及錄音錄像製品有關問題的批復》,進一步明確了涉及錄音錄像製品的知識產權犯罪行為的定罪量刑標准,加強了對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保護的力度。另外,最高法院針對知識產權民事審判中存在的一些較為突出的法律適用問題,在深入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草擬了涉及不正當競爭、植物新品種侵權、知識產權權利沖突、音樂電視等問題的4個司法解釋稿,並於2005年11月上網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目前,徵求意見的工作已經結束,最高法院正在組織力量對有關修改意見進行匯總和整理,並根據這些意見和建議對上述司法解釋稿進行修改完善,爭取盡快公布實施。
(三)依法採取訴訟措施,防止權利人損失的擴大。全國地方各級法院高度重視並依法適用訴前臨時措施和訴中財產保全、先予執行等訴訟措施,及時制止侵權行為,以有效防止權利人損失的擴大。據統計,自三部主要知識產權法律修訂以來至2005年10月,全國地方法院共受理訴前禁令案件301件,審結299件,在申請人堅持申請的案件中,實際裁定支持率達到88.06%;共受理訴前證據保全案件470件,審結445件,在申請人堅持申請的案件中,實際裁定支持率達到95.02%;共受理訴前財產保全案件147件,審結142件,在申請人堅持申請的案件中,實際裁定支持率達到96.64%。
(四)認真履行司法復審職能,依法加強對知識產權行政行為的監督。全國地方各級法院認真履行對涉及專利、商標等授權案件和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案件的司法復審職能,依法保護了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進一步促進了行政機關依法行政。2005年,全國地方各級法院新收一審知識產權行政案件575件,同比上升9.32%;審結576件,同比上升4.92%。其中,新收專利案件335件,下降11.14%;商標案件209件,上升48.23%;著作權案件31件,上升287.50%。在專利和商標行政案件中,主要是以專利復審委員會和商標評審委員會為被告的案件。
(五)依法認定馳名商標,加強對馳名商標的司法保護。全國地方各級法院依法加強了對馳名商標的司法保護,切實保護了中外商標權人的合法權益。按照個案認定、被動認定和根據案件需要認定的原則,至2005年10月,全國地方各級法院共認定了72件馳名商標。其中,2005年1-10月認定的42件中,9件馳名商標的權利人是外國人。這次新聞發布會,我們已經將這72件馳名商標的案件情況提供給了各位記者朋友。
(六)及時調整受訴法院,合理配置保護知識產權的司法資源。為及時依法受理權利人的訴訟請求,提高對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效率,最高法院根據各地法院受理知識產權案件的實際情況,去年以來又指定了福建泉州、浙江金華、江蘇南通和湖南株洲4個中級法院作為專利糾紛案件的一審法院;指定甘肅酒泉、武威、張掖3個中級法院作為植物新品種糾紛案件的一審法院。截至目前,全國具有專利、植物新品種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一審案件管轄權的中級法院分別達到52個、37個和43個。最高法院還批准了一些大城市的部分基層法院受理除專利、植物新品種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案件以外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糾紛案件。截至2005年底,全國共有15個基層法院取得了知識產權案件管轄權。最高法院對受理知識產權法院所做出的這些調整,優化了我國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資源的配置,對提高案件的質量和辦案效率,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都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強化專業培訓,努力提高整體業務水平。2005年,最高法院在國家法官學院舉辦了兩期知識產權審判培訓班,共有250名地方法院專門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的法官接受了培訓;許多高級法院也舉辦了類似的培訓班或專題研討班,到目前為止全國的知識產權法官普遍受到了一次輪訓。通過培訓,全國各級法院知識產權法官的法律水平和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提高。2006年,最高法院還將採取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大對知識產權法官的培訓力度。今年3月21日,最高法院刑事第二審判庭將在廈門與歐盟合作舉辦—「中歐知識產權刑事保護研討會暨高層論壇」。這些培訓和研討,對提高知識產權法官的業務素質,促進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八)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努力推動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機制的完善。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根本出路在於改革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體制和工作機制。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研究改善國家知識產權執法體制的問題。最高法院也正在開展以「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機制的完善」為題的專項調研。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將以實現方便當事人訴訟和法院審理、優化審判資源配置、簡化救濟程序、保證執法統一為目標,提出完善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組織基礎和理順程序運作機制的科學對策,並將努力推動調研成果的轉化和實施。
(九)積極採取各種可行措施,進一步增強我國法院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透明度。最近,最高法院下發了《關於做好知識產權裁判文書上網准備工作的通知》,要求有條件的高級法院逐步實現轄區內知識產權案件的生效裁判文書上網公開,進一步增加我國法院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透明度;同時,也向社會進行知識產權法制的宣傳,以提高全社會保護知識產權的自覺性。今天,我在這里向我們各位記者朋友宣布: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法院網知識產權裁判文書專欄今天正式開通,歡迎我們各位記者朋友和社會各界人士登陸訪問。去年,最高法院公布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十個典型案例,近期還將再公布十個有關保護產權的典型案例,以向社會全面反映我國法院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基本情況。同時,我們還將利用多種渠道積極引導輿論,營造有利於知識產權保護的司法環境和社會環境。最高法院還決定,最高法院民事第三審判庭和地方相關法院專門負責審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審判庭,可以同時使用「知識產權審判庭」的稱謂。
藉此機會,我還要向大家通報一個重要的消息,最高法院和地方高級法院將建立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最高法院新聞發言人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向社會發布最高法院工作的重大部署,並回答社會關注的一些重要問題,進一步體現我國的司法透明度。
各位記者朋友:我國法院將更加充分地發揮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職能作用,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知識產權人的合法權益,切實履行我國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義務,全面提升我國法院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水平,以促進我國創新型國家戰略的實施,促進我國統一開放、誠實信用、公平競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
謝謝大家。

2. 求一篇評價歷史人物的演講稿

英雄本色 ——評論拿破崙 有的人認為越王勾踐是英雄,因為他在山河破碎之際仍壯心不已,能卧薪嘗膽,最終打敗不可一世的吳王夫差,復國稱霸;有的人認為西楚霸王項羽是英雄,因為他「力拔山兮氣蓋世,」僅用三年時間就率領五路諸侯埋葬了盛極一時的秦五朝,即使在「楚漢爭霸」中失敗了,他也要「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也有的人認為唐太宗李世民是英雄,因為他擁有雄才偉略,造就了「貞觀盛世」,被夷族尊稱為「天可汗」,建造了強大的唐帝國……其實,英雄與平民之間並無絕對的界限。時勢造英雄,只要出現適合英雄生存並發揮巨大作用的時勢,就算越王勾踐、西楚霸王項羽、太宗李世民等人不成為英雄,也會有人代替他們成為英雄。英雄,是那種無私奉獻,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偉大人物;是那種不圖私利,為做於國於民有用之事而願捨生成仁的大義之人。發中史而視,英雄人物比比皆是,發外史而視,亦然。他,一位著名的歷史人物;他是法國傑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是一位同亞歷山大和凱撒一樣的天才人物;他是位偉大的行政家,同時,他還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他就是法國著名的英雄人物------法蘭西第-----帝國的皇帝-----拿破崙·波拿巴。面對革命後督政府統治的軟弱腐敗,在1799年,拿破崙毅然發動「霧月政變」,建立執政府,穩定國內秩序;1804年,他加冕稱帝,建立了歷史上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法國,革命後的新國家尚未定型,拿破崙給了它一套行政機構,這無疑是大師的傑作。在他加冕稱帝之時,他表現出了一位靈活的軍事家和偉大執政者應有的氣慨。當時世界上有千百萬人,特別是大部分法國人,在宗教上是相信教皇的, 也即是說在當時歐洲大陸的卦建國家裡,教皇的地位是到高無上的,是不容被任何人蔑視的。然而,偉大的天才人物拿破崙卻敢於向這種權威挑戰,在當時天主教盛行的法國,拿破崙想要順利加冕稱帝,贏得民心的話,他就必須藉助教皇的所謂的「威望」,也就是說,教皇應該是加冕的必要的「點綴品」,更因為他要復活查理大帝的那種權力和野心。當年,查理大帝是自己到羅馬教皇那裡去加冕的,而拿破崙卻想要羅馬教皇到巴黎他這里來。當加冕儀式進行到關鍵時刻,[教皇]庇護七世在隆重的時刻舉起很大的皇冠要給皇帝戴上的時候,拿破崙卻突然從教皇手裡奪過皇冠,自己戴上。他要當著全法國人的面鄙視「實權皇帝」-----教皇。從他的這個連教皇要根本沒有意料到的,與預定計劃相違背的十分特別的修改舉動來看,他是一位多麼具有正義反抗精神、多麼靈活、多麼偉大的執政者啊!他將人們心目中的「上帝的使者」,地位至高無上的「偉大」的教皇看作是一個有意識的在教堂內外靠各種各樣的咒語和詭計來利用人們的愚蠢的人,這就意味著他決心同整個歐洲大陸腐朽的封建勢力奮戰到底。於是,在帝國建立之後,對外戰爭連年不斷。起初,他的對外戰爭粉碎了第二、三、四次反法聯盟,捍衛了國家主權和大革命的成果,有利於防止波旁王朝的復辟,沉重打擊了歐洲的腐朽的封建勢力。然而,幾年之後,這位偉大的、聰明的的天才人物瘋狂了,他的野心迅速膨脹到了極點,他的佔有欲已經遠遠超過了查理大帝、亞歷山大、凱撒和中國的始皇帝帝贏政的佔有欲,他企圖用武力控制整個歐洲大陸,於是他便放縱他那瘋狂了的思維,憑借他那驚人的軍事天賦領導著他的「獵隊」到處「獵伐」,他用戰爭侵犯了各國的獨立,奴役各國人民,他使一百萬人的生命毀滅在戰場上,激起整個歐洲對法國的不滿和敵意,最終導致二十年勝利的果實被剝奪一空。他在生命中的最後一戰——滑鐵盧戰役中他戰敗了,此後便在憂憤之中渡過了他的餘生。於是,許多後世學者便以此定論,認為拿破崙是一位暴君。這種說法對已故的拿破崙而言是極不公平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應當以一種研究真史之心,一分為二地看待一種事物,評價歷史人物,而不能犯以偏概全的思想錯誤。拿破崙一生打了四十次勝仗,然而滑鐵盧戰役抹去了關於這一切的光輝煌記憶。但是他有一樣東西是絕對不會被後人忘卻的——《民法典》。他頒布的《民法典》使得小農土地所有製得到了法律的保障,鞏固了大革命成果,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法國經濟的回蘇、發展。這以後,他又頒布了其它幾部法典,這些法典灰飛煙滅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規范,傳播了法國的革命思想,在客觀上有利於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農奴的解放。他的《民法典》比歷來的法典都優越,他用《民法典》來組織法國社會,建設國家,他把公民的地位和行政組織連同秩序一起給了法國人民,雖然他減少了法國人民的偉大,可是他給法國人民留下了光榮,使他們恢復了實質上的偉大,這是不容否認的。另外,拿破崙還是一位非常重視文化和人才的統治者。據說,拿破崙每次在出兵的時候都會命令他的博士兵帶上一百多擔各種各樣的書籍,並且帶上成批成批的學者上路。在行軍時,他命令士兵將挑書的士兵和學者保護起來,讓他們走在隊列的中間,每到開戰之時,無論他率領的士兵人數多麼的少,他同樣還是會一如既往地派一隊衛士專門保護學者和書籍。回國閑暇時,他的手從不離開書,他的身邊從不缺乏學者;出國戰斗時,依然如此,每當他制定了新的戰斗策略時,他首先就會徵求學者們的意見,在好幾次戰役中,拿破崙所帶的學者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帝國建立後,拿破崙為培養人才,建立了公立中學和法蘭西大學,鼓勵科學研究和技術教育,這在客觀上有利於法國各方面人才的培養和科技文化的發展。他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鞏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統治秩序,進一步摧毀了封建制度,加速了資本主義前進的步伐,奠定了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其礎。從這幾點上來看,拿破崙並不是一位暴君,而是一位偉大的革命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因此,我覺得現當代某些學者和史家們對拿破崙的評價是值得商榷的。總之,拿破崙的一生有功有過,但功大於過。但是世界歷史天空中的一顆粒非常璀璨的明星,他那耀眼的光芒將不會是「曇花一現」,他的名字和事跡將永載史冊,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偉大的英雄人物!

3. 我是民法小小宣傳員的演講稿怎麼寫100字

我是民法小小宣傳員演講稿,我們要圍繞怎樣學習民法,怎樣宣傳民法。作為小小的宣傳員,我們應該學習什麼,應該怎樣進行宣傳來進行演講。

4. 民法與我們的生活演講稿300字

民法與我們的生活演講稿
和諧社會是什麼?從理論上可以這樣概括:和諧社會就是構成社會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都始終處於一種相互協調的狀態,各方面的利益可以得到有效的調節,社會的管理體制能夠不斷的發展與健全,能在社會管理中起到組織與協調的作用,社會秩序安定有序的一種社會狀態。具體可以概括為:就是一種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不斷的發展,社會經濟更是持續高速增長,國民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改善。然而,與此同時,中國社會內部利益關系變得多元化,人際關系紛繁復雜,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日趨緊張,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社會矛盾撲面而來,這些矛盾對社會的長期持續發展是極大的威脅。也就是說本來是本著建立一個和諧社會的目標去的,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卻越來越遠離了這個理想。這樣《物權法》的作用就自然而然的體現出來了。那麼《物權法》到底與我們的和諧社會建設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系呢?
物權是一項重要的財產權,而《物權法》就是明確物是應該屬於誰,主人對物享有哪些權利,如何來保護自己的物權的一個部門法。《物權法》在法律有限的范圍內規定了權利人對特定的物享有的直接支配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在現代社會,財產是我們參與其他社會活動的物質基礎,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誰離開錢幾乎就無法生存,所以人們所享有的物權就顯得非常重要。《物權法》對社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明確規定了物該屬於誰。人慾是永無止境的,而社會資源是有限的,明確規定該物該屬於誰,就會有效的遏制人們的貪欲,同時也能夠有效解決因物發生的歸屬之爭;二、是《物權法》明確規定了權利人對物享有哪些權利,並且保護合法的物權,就能夠使物各盡其用,為權利人帶來收益方便,同時避免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5. 保險誠信演講稿

民法上的債及相關概念的源頭是古羅馬。羅馬法中,債是一種迫使我們必須根據我們城邦的法律制度履行某種給付義務的法律約束。①債的擔保即是債的保全,是保證給付的能按約履行和防止債務人無力清償的危險。②羅馬債的歷史起源產生於對私犯的的罰金責任;契約責任在初期從屬……

在早期形式法時期,人的行為及行為之間的法律關系依據嚴格的行為表現方式來確定,並不訴求當事人的實質意思。加之債的起源是私犯,使得人身首先處於受役狀態;及其債的標的也首先就於人身。這樣使得對人們是否具有誠信並不訴求,而主要嚴格根據所表現出的行為方式及法律規定來處理各類事務。隨著形式化法律的漸次消亡,法律必須向關注人們的真實意圖方向注意,誠信審判或誠信訴訟就自然產生並成長。同時法律的規定使得,訴訟和清償的標的變成了罰金或錢款,而不再是人身。⑥債的財產性罰金形式的轉變使得債法的標的也發生變化。既然自由人不得用來為另一人的目的服務,而且為維護其自由,他的行為不直接受到強制(這甚至把財產債同公法或家庭法中的法律倫理義務區別開來),人們寧願把行為本身(也就是說債的目標)列為債得標的,債務人以其財產保證實現該目標。⑦這行為就是債的標的——給付。由於債的標的不能及於債務人的人身,必然使得債務的擔保也不能及於人身。而債務的履行又必須予以保證,如何使得雙方的利益都得以維護,債的擔保就必須尋求創新。羅馬法的解決之道是否沿著此邏輯前行後人難以定論,但是在分析問題時可以做出某種假設,為進一步深析歷史及現實現象尋求些前提。

債的擔保的形式列析

對於債的擔保的歸類有不同的方法,如:債的擔保是指通過特定的方式保障債的履行,這些方式包括:其一,債務人本人通過設立一項新債擔保債權人的債券;其二,第三人通過設立一向新債,擔保債權人的債權。羅馬法稱之為債務承保;其三,通過債務人或第三人為債權人設立質權或抵押權等實物加以擔保。①文章沿用彼得羅?彭梵得的分析作以表述。據其所言,債的擔保從大的方面來歸類,可以劃為以人為對象的擔保和以具體物為對象的擔保兩部類。以人為對象的擔保指由某一特定的人對債務的履行加以保障,而該人用何種措施來實施保障的實現則在所不問。以具體物為對象的擔保指以一指定的物來承擔對債的擔保,對於物的所有權歸屬並不特究。
以人為對象的擔保分為來自於債務人本人的擔保和來自於第三人的擔保。由債務人自己提供的債的擔保包括:定金,就是向債權人交付一筆錢或其他物,債務人如果未履行主債,則不得再將其索回;違約金協議,就是承諾在未履行所負之債的情況下給付一筆錢款;保證宣誓,其適用范圍有限制,根據亞歷山大塞維魯的一項特別批復,未成年人的債在經宣誓加以保證之後,使該未成年人喪失要求恢復原狀的權利;債務協議是由裁判官賦予訴權的簡約,某人可以通過這種協議承諾根據新的方式、時間、地點等條件支付先前的債關系而應支付的錢物。②來自於第三人的擔保分為免除性承保和合並性承保。免除性承保是由第三人承擔債務,從而使債務人擺脫債務。合並性承保是由第三人同主要債務人一起負債。其又可分為兩種:第三人與主債人共同負債並由此產生以債務承保為目的的連帶債;第三人以附加的形式負債。第三人以附加的形式負債在優士丁尼法中有三種形式:償還擔保,是一種要式契約,根據該契約某人承諾在主債務人未按期清償的情況下清償它人的債務;關於他人債務的協議,是由裁判官加以承認的檢閱,人們可以用它來承諾履行在該協議締結時所存在的他人債務;特定委託,是一種以委託合意契約為基礎的擔保,它專門為此目的而使用。它表現為委託他人向第三人給付錢款或一定量的可替代物,委託人根據此委託仍然是返還的擔保人。③
以具體物為對象的擔保又可稱為實物擔保,即允許債權人在債未獲清償時留置或者出賣標的的那種擔保。它的標的一般是物,債的擔保存在著一種同物的關系,用這種關系保障債的履行。其發生在當法律允許為保護自己的債權而對他人物品形式留置權或者允許佔有這些物品的時候。在古典法中,實物擔保的典型形式,除屬於公法領域的「地產抵押」外,還有信託、質權和抵押。信託表現為以提供擔保為目的實行所有權轉移,在習慣上可能主要針對的是「要式物」,它還包括一項簡約,為債務人(信託人)保留在清償債務之後向債權人(受信人)所還物品的權利。但其不是專門用於擔保目的的。質權與信託相反,是對動產或不動產佔有的簡單轉移,即在履行協議時向債權人轉移了佔有。當債權人的這種佔有受到侵擾或受到剝奪時,裁判官採用佔有令狀加以保障。抵押制度象是對質權的一種完善。即在履行協議時標的仍由債務人佔有。在最初抵押的適用范圍較小,後來逐漸擴大到其它關系中。實物擔保在羅馬法中也是不斷發展的,到了優士丁尼時期,質權和抵押完全取代了信託,舊的結構也改變了。④
由以上的羅列可以對羅馬法中的有關債的擔保的情況有些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之上也明顯能感覺到羅馬的法學家思維的縝密、周詳。他們對債的有效履行的關注更值得研究羅馬法的人深思。也許羅馬人知道,法律上的誠信與社會中的誠信並不是簡單的劃一、等同,社會中的誠信是依靠社會的倫理體系及社會的教育體系來逐漸地置入人的潛意識中,法律上的誠信是需要一套有效的制度體系作為其推進劑。因此羅馬人在訴訟的類別中創建了誠信訴訟,同時為了該訴訟的有效明晰的實現,發展完善了債的擔保的方式。使得兩者形成有效的促進和互補。甚至可以這樣說,法律上的誠信的有效實現和提高對社會上形成一種良性的誠信氛圍是一種必要因素。

債的擔保從羅馬法到近代的演進
--誠信湮沒與重生之辯

羅馬法隨著羅馬帝國的轟然坍塌漸漸從人們的視野隨風而逝,只是其原有的精神、概念由人們口耳相傳還存在於人們的習慣中。但是在與日耳曼人原有習俗的融合中發生了不少變遷,最終羅馬法與日耳曼法形成一定共生,奠定西方近代法律的基石。中世紀法律呈多元性和部門化發展,羅馬法有關債的擔保也出現了變化。但較為明顯的是在羅馬法復興後,由於中世紀的法學家的精研細琢,使得羅馬法的精義再次閃發光芒。由於人們的行為在多重相互交錯的法律管轄之下,故原來集中於一個法律的調整規范必然分散於各個不同的法律之中。債的擔保措施也不例外。當時的訴訟中不再有專門的誠信之訴,但有關誠信的內容開始在實體法中出現,尤其在商法中較為明顯。由此對有些學者的誠信淹沒的提法應作一細思。
經過中世紀的洗煉,西方走上近代民族國家的道路,開始法律的地區統一化及部門化的歷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國家是法國和德國。(由於英國和美國是普通法系,在此不予討論。)有關債的擔保的內容這兩個國家採用了繼承羅馬法原有的精神並有所發展。
法國民法典將債的擔保的內容分別列於:附違約金條款之債(1226-1233)、保證(2011-2043)、質押(2071-2091)、抵押權(2114-2145)中。①在法國法中沒有用定金作為債的擔保,宣誓及債務協議的方式也隨歷史的變遷而不再是債的擔保模式。原羅馬法中有關債務人提供的債的擔保只留下了與違約金協議相似的方式。原羅馬法中的由第三人承擔債的擔保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到法國民法典中已無免除性承保和合並性承保的區別,都集中於保證的條目之下。羅馬法中以物為對象的擔保基本上被法國民法典所繼承,並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發展以適應社會的實況。
德國民法典將債的擔保的內容分別列於:總則中提供擔保一章(232-240),債的關系法中定金違約金一節(336-345)、債務的承擔一章(414-419)、保證一節(765-778),物權法中抵押權一節(1113-1190)、動產質權和權利質權一章(1204-1296)幾處。②德國民法典是在法國民法典之後近一百年編纂而成,社會的演進使得人們又從歷史的精粹中復耕,再次把歷史的靈光閃現於待解決現實的問題之中。德國人使得曾經已被拋棄的定金制度和免除性承保復現光輝,並且在總則中將債的擔保單列一章以示對其的重視。對於法國民法典中已被社會實踐證明有效的方法予以保留和發展。
由於羅馬帝國的消亡使得誠信訴訟或者誠信審判也漸漸消失,社會的發展又使人們認識到誠信不能僅僅處於社會意識之中,這樣必然會使誠信與規范處於游離的狀態。法國和德國的立法者們又將誠信復歸於法的范疇,但不同於羅馬法,他們將誠信的原則置入實體法中。
法國民法1134條第三款:前項契約應善意履行之。③
德國民法242條:債務人有義務依誠實和信用,並參照交易習慣,履行給付。④盡管原則在定立之初,並未展現其實質的效用,但當社會進一步發展到二十世紀之時,這一原則在民法中的地位就日顯重要。
在對羅馬法中債的擔保的演變及誠信的陳述的基礎上,對於誠信的湮沒和重生作些分析。從羅馬法中有關誠信審判的表述就可以看出,其一,誠信審判是一種與債相關的訴訟。其二,審判員可以而且應該根據誠信去探究當事人達成的是什麼東西,審判員有權按照他認為最公正和最佳的標准處罰。⑤這里誠信的實質是人們所認同的某種價值,它本身是一種存在,不隨人之認識的有無而生滅。羅馬法中為了使這一價值成為人們行為的調節原則,將其定入法律的調整范圍內。將原本無生無滅的抽象價值轉變為規范人們行為的實際准則。並創立一套完整的拱衛制度以推進這一準則的有效實施。而當羅馬法隨羅馬帝國的陷落而被湮沒,一套與准則相互拱衛的制度隨准則而變遷乃至消亡,但是不能說誠信也就消亡。而應明確誠信僅從法律原則的位置上變的模糊甚至消失,但誠信這一價值概念並未消失。這種表象的消亡是人們認為可以通過規則的技術完善就能實現秩序和公平的想法的結果。社會的進展現實使人們認識到,僅僅有細密的規則體系不足以實現秩序與公平,必須有原則性的某一價值來統領規則。於是就有了法國民法和德國民法將誠信原則引入法律之中。但與羅馬法不同的是,這兩部法典將誠信的適用不再放入訴訟中,而是直接定於實體法中以示重視。
由此,對於誠信原則和債的擔保措施之間的緊密關聯應有較清晰的認識。兩者是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簡單的割裂它們是被實踐證明效用不大的,起用一個而拋棄另一個終將會不利於社會秩序和公平。社會發展到現在,制度的嚴密性是逐漸加深,拋棄制度是極不現實的,為此就必須將誠信創制於法律之中,而不要使誠信游離於制度之外,僅僅成為人們的倫理意識。誠信原則建立的作用可以用學者們對德國民法典242條的評述來說明:這一條款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在於其實際包含的、相當難以把握的規范性內容,而在於其作用,即使一些寬泛的道德准則具有了法律效力。……它的作用是為法官提供價值判斷的依據。《德國民法典》第242條還被形容為自然法進入《德國民法典》的通道。①
中國立法及法的適用的思考
--誠信的把握與實踐
近年來對於誠信的訴求不斷地從媒體中進入人們的視野,在這樣的風潮中能夠認真的作一番思考,從法律的角度對誠信的推動作些努力成為法學的一個要務。不可否認現在彷彿一下子社會滑落到誠信荒漠時代,但細思一下,仍會發現誠信這一價值仍然存在,只是被人們往往漠視。其實質的原因在於,社會原有的道德規范於現實法規的銜接出現斷鏈,由於現行法規與社會的原有倫理在方方面面的斷裂甚至有相悖的地方,使得違背道德所要求的誠信、規避法律、甚至運用法律沖破誠信的約束,獲取不合理利益,成為相當普遍的現象。但是畢竟誠信仍然在那兒,又一次盪起一股清涼和風,在神州冉冉徐行。從立法及法的適用方面對這一清風加以呵護和推動是當務之急。
首先從立法方面使得債的擔保與誠信原則形成有效鏈接。其一,借鑒德國民法典的做法,在總則中設立債的擔保章節,對於整個債的擔保條目起統領地位。其二,將誠信原則在總則和債法總論篇中雙重強調,因為誠信不僅是民法的首要原則,更應是保障債的善意履行的基石。其三,在研習古羅馬人的巧妙法律技術的基礎上,借鑒德國人的做法,將他們的實用經驗和自身社會原有的具有維護誠信的習慣做法重新整合構建一套適合實情的債的擔保制度體系。
其次,從法的適用方面保障債的履行和推動誠信之風的飛揚。從制度層面上,一方面使民眾對現有的債的擔保制度熟悉明知,讓民眾能有效運用制度維權。另一方面,不僅從訴訟制度上使得審判人員與爭議無利益關聯,而且使判決、裁定所依據的法律條文明晰化、訴訟結果公開化、審判員意見明示化。從人的素質培訓層面上,不斷加強審判人員的法律素養,使得審判人員對誠信的合理把握及債的擔保措施的有效運用得心應手。沒有法律素養的博深,沒有對債的履行擔保措施的精通,沒有對誠信原則的精確把握,即使有了相對完善的法律體系,有效保障債的履行和推動誠信之風的飛揚最終仍會是奢談。
最後,對如何處理法律上的誠信與社會中的誠信之間的關系予以探討。有道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社會中的誠信的普遍建立非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構建時期,就更應該尋求某種措施對其加以呵護、培植,將誠信引入法律就是良法之一。當誠信於社會中猶如涓涓細流、初發幼枝之時,必須用法律作為強制的後盾,使其逐漸深入到人們的行為中、意識中,當人們的習慣再次形成後,法律的誠信就與社會的誠信融為一體。

6. 關於隱私的演講稿

隱私和隱私權

隱私,是指個人與社會公共生活無關的而不願為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擾的私人事項,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⑴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肖像、住址、電話、E-Mail等;
⑵個人私事,包括婚戀、避孕、墮胎、收養、疾病等;
⑶私人領域,如身高、體重、三圍、日記、卧室等。

隱私權,又稱「寧居權」、「獨處權」,是指個人有依照法律規定保護自己的隱私不受侵害的權利。這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公民對於自己與社會公共生活無關的私人事項,有權要求他人不打聽、不搜集、不傳播,也有權要求新聞媒介不報道、不評論以及不非法獲得。
二、是公民對於自己與社會公共生活無關的私生活,有權要求他人不得任意干擾,包括自己的身體不受搜查,自己的住宅和其他私生活區域不受侵入、窺探等。

隱私權具有以下特徵:
1、隱私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隱私權是自然人個人的私的權利,並不包括法人,尤其是企業法人實際上就是商業秘密,商業秘密不具有隱私所具有的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本質屬性;

2、隱私權的客體包括私人活動、個人信息和個人領域。

3、隱私權的保護范圍受公共利益的限制。隱私權的保護並非毫無限制。應當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當利益發生沖突時,應當依公共利益的要求進行調整。

當隱私涉及共同利益、公共需求、政治利益時,法律就要偏向於後者,因為它符合大多數人的需要,從長遠來看,根本上也符合隱私權主體的利益。恩格斯曾經指出:「個人隱私一般應受到保護,但當個人私事甚至陰私與最重要的公共利益-政治生活發生聯系的時候;個人的私事就已經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私事,而屬於政治的一部分,它不受隱私權的保護,應成為歷史記載和新聞報道不可迴避的內容」。

來自: 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
----------------------------

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一、國際人權法對公民隱私的保護
《世界人權宣言》第十二條規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榮譽和名譽不得加以攻擊。人人享有受法律保護,以免受這種干涉和攻擊。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十七條規定:「一、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或通信不得加以任意或非法干涉,他的榮譽和名譽不得加以非法攻擊。」一些區域性人權公約也有類似規定,國際人權法所保護的公民隱私與國內法所保護的公民隱私在基本內容方面是相同的,但是前者更偏重於對國家行為的規范:

(1)政府機構不得非法侵犯公民的隱私,任何國家機關非法侵害本國公民隱私權的行為,都是應當受到禁止的,並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國家作為公約或者條約的簽字國應當通過國內具體法律制度之設定,使隱私得到切實的保護。

二、憲法對公民隱私的保護
絕大多數國家憲法都直接或間接規定了保護個人隱私權的內容,尤其是對居住不受非法侵擾、通信秘密受保護之規定很普遍。憲法中關於隱私權保護的直接或間接規定,也是其他法律從不同角度對隱私權保護提供了依據。

憲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上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憲法的這一條規定可認為是對隱私權的直接確認與保護,並且明確禁止兩種侵害私生活安寧的侵權行為: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憲法的這條規定,為刑法和民法對公民私生活安寧之分別保護,提供了依據。

憲法第四十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究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這條觀包括對公民通信兩個方面的保護,一是對通信自由的保護,二是對通信秘密的保護。前者屬於自由權的范疇,後者則屬於隱私權的范疇。

三、刑法對公民隱私的保護

刑法雖然沒有直接使用「隱私」或「隱私權」等概念,但其中的幾個條文可以理解為包括了對公民隱私的保護。

刑法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不受任何人、任何機關非法侵犯,違法侵犯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予以刑事處分。」這是一條宣示性的規定,反映了我國刑法對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的一般態度。如果其他法律法規將隱私權解釋為身權之一部分,隱私權也就當然受刑法的保護。

刑法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非法管制他人,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非法搜查或侵入他人住宅,屬於侵犯公民隱私的情形之一種,對公民個人私生活的侵入。刑法的這一條規定有利於公民私生安寧的保護,也可看作是對我國憲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具體化。

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隱匿一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郵電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隱匿、毀棄他人信件,屬於侵犯通信自由權利的行為。而私拆他人信件,不僅侵犯了他人的通信自由權利,也毫無疑問侵犯了他人通信秘密的權利,屬於侵犯公民個人隱私權的行為。

四、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六條規定「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法院開庭進行民事審判,是一種行使國家公權的活動。當事人為了證明自己的主張會提出一些證據,法院也可能依職權收集證據。這些證據可能會涉及個人,包括當事人和案外人的隱私。於此情形,有關當事人得請求「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人民法院應當允許。人民法院也可主動裁定某些證據不在公開開庭時出示,以保護當事人或案外人的隱私權。
我國刑事訴訟法有多個條文涉及對公民個人隱私權的保護。第六十條第三款規定,控告人,檢舉人不願公開姓名的,在偵查期間應為其保密;第六十四條規定,被告人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權拒絕回答;第七十九至八十三條規定,搜查必須有合法手續。

五、民法的有關規定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和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民法通則沒有直接規定對公民個人隱私權的保護,但由於一般性地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受到法律保護,這便為司法解釋留下了較大的空間。一般認為,隱私權應當屬於人格尊嚴的一個部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四十條第一款規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審理名譽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1993年8月7日)中再次強調指出:「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文中有披露隱私的內容,致使名譽受到損害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這一司法解釋在總體上與前述司法解釋相仿。

嚴重侵害公民隱私權的行為包括:

(1)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包括非法搜查行為;
(2)嚴重侵犯公民的通訊自由和通信秘密的行為;
(3)有關專業人員違反職業道德要求或行業管理法規,泄露業務上知悉的他人隱私而給受害人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
(4)其他嚴重侵害隱私權造成受害人人格尊嚴重大損害及其他嚴重後果的行為。

六、其他法律對公民隱私的保護

其他法律尤其是行政法律法規中也有從不同角度保護隱私權的規定。例如,未成年人保護法對未成年人的隱私予以特別保護;調整房東與承租人關系的法律法規對承租人的隱私給予保護;有些國家有關計算機與數據的立法對公民的隱私予以保護。由於政府部門、司法機關常成為侵犯隱私的主體,所以國家賠償法中對此作出了專門規定。由於新聞媒介常成為侵犯隱私的主體,一些國家的新聞立法對此作出了專門規定。勞動立法應當對工作場所的隱私權保護與限制問題作出相應規定。此外,法律對醫生、會計師、律師等專業人員的職業規范也作出特別規定。

來自:金棟法律咨詢

-----------------------------

什麼情況是侵犯了隱私權?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下列行為屬於侵犯隱私權: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並非法公諸於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於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願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經bmk333查找相關法律資料,我國法律涉及隱私權內容主要有如下條款,列出供大家參考: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條 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條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修改稿)
日期:1990-12-05 發布單位:最高人民法院
158.以營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原139條)
159.以侮辱或者惡意醜化的形式使用他人肖像的,可以認定為侵犯名譽權的行為。
160.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原140條)
161.公民死亡後,其名譽受到侵害,使其配偶、父母、子女或者其他有關人員受到損害的,受害人可以提起訴訟。
162.盜用、假冒他人姓名、名稱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侵犯姓名權、名稱權的行為。(原141條)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五條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第二百五十二條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五十三條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查閱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

7. 法在我心中伴我演講稿100字

法律,給人一種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但它對於年少的我們來說,那是太抽象、太模糊了,是學校的普法教育讓我懂得了許多法律知識。讓我明白了學法、守法的重要性,更知道遵紀守法要從點滴做起。
「勿以惡小而為之」, 意思是說不要以為是微小的壞事就可以做。現在社會很多犯罪分子都是從「小惡」開始一步一步走向犯罪道路的。它就如一隻小白蟻在船板上咬一個小洞是很不起眼的,但如果任其發展起來,船就會沉沒。它是告誡少年預防犯罪要從預防不良行為做起。
再看看社會上的違法現象:不法商人為謀取暴利將法拋於腦後,大肆造假售假,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有的人不勞而獲,把法置之度外,打架、斗毆、偷竊、闖交通信號燈等這些行為都對社會遺害無窮。「無規矩不成方圓」,試想,假若人人都輕視法律,那麼社會將變的行屍走肉、戰亂四起 ,我們和平、幸福、美好的生活將一去不復返!
現在,少年犯罪的案例不勝枚舉,我們學生要堅決抵制不良誘惑,學法、知法,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遠離犯罪,做一名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的好學生,做一名守法的小公民。
鄧小平爺爺曾說:「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確,我們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應該從小培養法律意識,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將法銘記於心,養成守法的的好習慣,以小手拉大手,為家庭、學校和社會創造平安和諧的法制環境!

熱點內容
拆迂預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10:17:07 瀏覽:430
人力資源涉及到哪些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19 10:00:40 瀏覽:900
交強險無責任賠償限額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1-19 09:35:05 瀏覽:878
經濟法戰略聯盟的類型 發布:2024-11-19 09:33:59 瀏覽:129
現代勞動法不包括什麼制度 發布:2024-11-19 09:24:33 瀏覽:358
勞動法被解僱不滿一年怎麼賠償 發布:2024-11-19 09:23:49 瀏覽:283
盜竊公家財產的法律責任的聲明通知 發布:2024-11-19 08:55:25 瀏覽:85
刑事訴訟法的審判原則 發布:2024-11-19 08:21:56 瀏覽:766
雙方簽字的備忘錄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08:03:05 瀏覽:494
什麼叫做道德綁架 發布:2024-11-19 07:48:45 瀏覽: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