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

發布時間: 2022-04-16 11:44:57

A. 如何理解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重點任務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重點任務有:
1、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質量。立法是為國家定規矩、為社會定方圓的神聖工作。要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做好立改廢釋工作。科學立法的關鍵在於把握和遵循立法規律,確保所立之法遵法理、合事理、通情理。把公正、公開、公平原則貫穿於立法全過程,認真研究法律的調整范圍、調整方式,科學評估法律的實施效果、社會影響。更加註重適應法治實踐需要進行立改廢釋,從法治實踐經驗中提煉立法政策。民主立法的關鍵在於堅持立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使立法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堅持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加強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關系密切領域的立法。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立法機關與社會公眾溝通機制,做到廣察民情、廣納民意、廣聚民智。完善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讓立法直通群眾。依法立法的關鍵在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立法,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進一步明確立法權力邊界,完善立法工作程序,堅決克服立法部門化、地方化傾向,切實防範立法中的利益輸送和利益集團干擾。
2、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要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推進依法行政,推動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確保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全面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讓行政機關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讓行政相對人法無禁止即可為。推進行政程序法治化,用嚴密的程序遏制權力的任性。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理念,加大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讓生命更安全,讓生活更美好。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堅決杜絕粗暴執法、選擇性執法、釣魚執法現象,有效解決亂執法、不執法問題。推進政務公開法治化,擴大和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健全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有機銜接的行政糾紛解決機制,確保行政糾紛解決渠道更方便、更有效。
3、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政法機關按照黨中央部署,深入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重點的司法體制改革,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獲得感增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4、在司法體制改革主體框架確立後,深化綜合配套改革,是提高改革整體效能、防止改革走回頭路的重大舉措。進一步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深化法官檢察官員額管理,統籌推進內設機構改革和新型辦案團隊建設,加快構建司法管理監督新機制,全面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努力讓司法更公正。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深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運用現代科技提高辦案效率,努力讓司法更高效。落實干預、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追責制度,維護司法裁判的終局性,增強司法判決的執行力,加強對司法人員依法履職的保護,努力讓司法更有權威。
5、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司法工作的崇高目標。對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推進庭審實質化,做到有證舉在庭上、有理說在庭上。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匯集推送以往類似案例,讓法官以同類案件同樣處理的方式辦案,讓當事人對裁判結果形成理性預期、對司法公正增強內心確信。深入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警務公開、獄務公開,讓司法權在陽光下運行,做到以公開促公正。
6、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在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人人尊法信法守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要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真正把法律交給億萬群眾。創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加強新媒體新技術的深度運用,落實好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推行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等以案釋法制度,讓典型案件依法公開處理成為全民法治教育課。
7、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是提高公民法治素養、培養全民法治信仰的基礎性工作。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讓法治成為全社會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汲取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精華,弘揚家國相通的大局觀、仁義誠信的價值觀、天人合一的和諧觀、禮法結合的秩序觀、情理法融合的正義觀,讓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光彩。創作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法治文化作品,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法治蘊涵。

B. 如何才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1、要堅持司法為民,改進司法工作作風,通過熱情服務,切實解決好老百姓打官司難問題,特別是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聯系群眾,規范司法行為,加大司法公開力度,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公開的關注和期待。要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2、執法者必須忠實於法律。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范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要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非法干預,堅決防止和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堅決懲治腐敗現象,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
3、各級黨組織必須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各級組織部門要把能不能依法辦事、遵守法律作為考察識別幹部的重要條件。

C.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出自於什麼文件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D. 著名社會學家政治思想理論家王竹森《五個努力》內容

著名社會學家政治思想理論家王竹森名言精選: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獻詞《五個努力》內容:一 努力做到以人民為中心,人民之上,做到兩個維護。二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公正,揚善除惡。三 努力讓每一個人民群眾在現實生活中感覺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四 努力讓每一個人民群眾在改革發展的今天享有獲得感和幸福感。五 努力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E. 如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義

A 貫徹「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需要把握的幾個關系

人民法院是專司審判的中立裁判機關,是公平正義的判斷者、維護者。對於案件當事人而言,司法公正是具體的,人民法院能否實現司法公正,對當事人的權益影響是深遠的。有時一個當事人可能一輩子只打一次官司,那麼這個案件的審理能否實現公平正義,特別是讓當事人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不僅涉及當事人的權益保障,還會影響當事人甚至廣大人民群眾對司法公平正義的看法和信任。
一、貫徹落實「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需要正確把握幾個關系。
(一)司法公正與社會公正
司法公正是社會公正的最後一道保護屏障。社會公正是人類社會共同的嚮往和追求,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價值追求。司法公正不僅能夠維護社會公正,而且可以通過矯正、恢復、彌補等方式實現法律公平和正義。人民法院通過依法行使審判權,保障人民群眾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合法權益,實現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司法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司法公正是社會公正對司法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實現社會公正的重要手段之一,司法不公必然會影響社會公正的實現。可以想像,一起具體個案的不公正處理必然是對社會公正的一次具體傷害。
(二)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
司法公正既要求法院的審判過程堅持正當平等的原則,也要求法院的審判結果體現公平正義的精神。前者可以稱為程序公正,後者可以稱為實體公正。它們共同構成了司法公正的基本內容,實體公正的實現需要程序公正來保障,只有程序公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辦案的質量,最終達到實體公正的目的。實踐中,「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首先應當從保障程序公正做起。程序公正要求法官必須站在中立的立場上審理案件,堅持司法公開,充分聽取各方當事人的意見,不能偏袒任何一方當事人等等。程序公正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公正,這種公正對於當事人以及廣大人民群眾而言是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公正。可以說,沒有程序公正就難有實體公正。
(三)個案公正與整體公正
公平正義是司法的生命和靈魂,在廣大人民群眾看來,司法公正不是抽象的空泛概念,而是身邊每一起具體案件的處理。人民法院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的錯案,在當事人眼裡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公。正是由於屢屢發生的不公個案,才造成社會公眾對司法公正的懷疑。這種個案不公不僅直接影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且也會損害司法機關的公正形象,並且實質上會影響到公眾對司法的信任和對法律的信仰。因此,無論對於人民法院還是廣大法官,應該把注意力和著力點放在如何提高每一起具體個案的審判質量上來,確保每一起具體個案都能得到公正裁判或者處理。唯有通過成千上萬個每一起具體個案的公正裁判或者處理,司法整體公正才能打下堅實的個案公正基礎。
(四)司法裁量與同案同判
同案同判是社會公眾評價司法公正的直接標准。由於法律所具有的概括性、原則性和抽象性特徵,司法自由裁量權是客觀存在的,有其存在的正當理由,但是司法自由裁量權並非任性裁量權,必須防止司法自由裁量權的濫用。當前,隨著各種新類型案件、重大疑難等案件不斷出現,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在各地法院時有出現,社會輿論把矛頭指向了司法自由裁量權濫用、同案異判與裁判不公,似乎司法自由裁量權過大、司法權力濫用就是司法不公的最大原因。對於廣大人民群眾而言,同案同判是他們對司法公正最直觀和最樸素的判斷和感知,這也是人民法院切實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有效途徑。
二、採取有效措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一)圍繞維護司法公正,積極穩妥辦理各類案件。
人民法院依法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審判職責,嚴格依法辦案,是提升司法公信、讓人民群眾滿意的關鍵。要依法保護當事人訴權,切實解決告狀難問題;要採取多種措施,解決執法不嚴、辦案不公和訴訟難、執行難等群眾關心的問題,努力讓經濟有困難的群眾打得起官司,讓有理有據有法支持的當事人贏得了官司。要讓人民法院辦理每一起司法案件的過程成為讓人民群眾感受司法公正、感受法治進步的過程,努力使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法律、人民和歷史的檢驗。下工夫解決案件質量,提高案件服判息訴率。要強化司法民主,在辦案中注意完善司法便民利民措施,在立案、審判、執行、信訪各個環節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使群眾更方便地參與訴訟,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
(二)圍繞保障司法廉潔,切實履行審判監督職責。
自古以來,權力必須受到制約,不受制約的權力必然是腐敗的權力。人民法院代表國家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法官自由裁量權如果不受到監督制約,難免會被濫用,就會造成司法不公和司法腐敗。要強化監督和制約,堅決防止濫用司法自由裁量權,徇私枉法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等司法腐敗行為發生。司法公開是保證司法公正和防止司法腐敗的有效途徑。要進一步完善司法公開的各項制度,提高司法透明度,堅持陽光審判,及時公開應對司法方面的民意輿情。要變被動公開為主動公開,逐步擴大司法公開范圍,拓寬司法公開渠道,通過各種行之有效方式將司法工作有效地置於當事人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從根本上解決影響司法公正的問題。要實現公正,除了司法人員的優良素質和高度自律之外,還必須通過設立具有高度正當性的程序,通過賦予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充分的程序權利,通過科學、有效且符合司法規律的管理,通過有效而理性的層級監督和外部監督等等,以確保事實認定的客觀性、法律適用的正確性以及當事人的可接受性。
(三)圍繞加強司法權威,突出抓好重點工作改革。
司法有沒有權威不僅關繫到人民法院能否公平、公正地辦理案件、解決糾紛,而且關繫到當事人和廣大人民群眾對司法的認同。當前,迫切需要對制約司法權威的一些方面進行改革。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要按照全國政法工作會議的部署,突出抓好涉法涉訴信訪工作、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等改革,及時總結推廣各地法院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好做法、好經驗,因地制宜地加強分類指導。認真研究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的受理條件、審查程序、審查標准和處理方式,切實改變申訴期限無限制、申訴受理主體無限制、申訴次數無限制的狀況。凡符合再審法定條件的申訴復查案件,堅決依法提審或指令再審。對不符合法定再審條件的案件,要按法定程序進行終結。要繼續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努力形成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審判權運行機制。
(四)圍繞提升司法公信,不斷營造良好司法環境。
司法的性質、功能和使命,要求司法主體必須具有中立性。司法不中立便無法獲得當事人的信任和接受;而司法的中立必須以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並有足夠的能力抗拒任何形式的干擾為條件。在中國,對司法的干擾不僅來自「金錢」和「權力」,而且來自「人情」和「關系」,這種國情和現實使中國的司法所面臨的干擾風險非常之大。因此,需要建立堅固的體制障礙和制度隔離,使任何干擾都無法對司法的公正性產生實質性的消極影響。要積極營造維護司法公正的社會文化環境,克服司法活動的阻礙和阻力,有針對性地進行程序設計、制度預防和機制阻隔,針對我國現階段的國情,有必要把排除「人情」、「關系」、「金錢」、「權力」對司法活動的干擾作為重點整治內容。正確處理新聞媒體監督和司法公正的關系,通過各種手段培育社會公眾對法治的信仰,使依法辦事成為社會公眾的內心認同,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崇尚法治、依法辦事的習慣。人民法院要依法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同時要注意司法界限,把握尺度,守住底線。
(五)圍繞增強司法能力,努力打造過硬法官隊伍。
進一步加強法官的思想政治建設,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學習好、貫徹好黨的十八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始終做到政治堅定、業務過硬、作風優良、公正廉潔。要按照全國政法工作會議提出的著力提升「五個能力」的要求,加強法官職業化建設,努力培養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法官隊伍,不斷提升司法能力。要堅持群眾路線,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積極參加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司法為民,改進司法作風,規范司法行為,嚴肅廉政紀律,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行政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努力促進法官清正、隊伍清廉、司法清明。

F. 努力讓人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怎麼做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應該把努力二字去掉,加上必須二字,這樣才能給每一位法官加強公平公正的審理理念,少出冤案,假案,錯案。

G.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必須做到的五點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必須做到的五點介紹如下:

1、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高立法質量。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要提高立法質量,必須完善立法規劃,突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並舉,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

2、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整合執法主體,相對集中執法權,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問題,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

3、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要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改進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

4、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是權力正確運行的重要保證。要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

5、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健全國家司法救濟制度。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證公民的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7)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擴展閱讀: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法治中國建設推進得越持久、越深入,其成效就會成倍放大。政法機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執法司法力量,行使的是國家權力,服務的是人民群眾,在建設法治中國、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進程中發揮著特殊重要作用。

H.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措施有哪些

1、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質量。

依法立法的關鍵在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立法,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進一步明確立法權力邊界,完善立法工作程序,堅決克服立法部門化、地方化傾向,切實防範立法中的利益輸送和利益集團干擾。

2、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要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推進依法行政,推動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確保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全面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讓行政機關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讓行政相對人法無禁止即可為。推進行政程序法治化,用嚴密的程序遏制權力的任性。

3、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政法機關按照黨中央部署,深入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重點的司法體制改革,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獲得感增強。

(8)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擴展閱讀:

充分認識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時代意義

1、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是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綜觀世界近現代史,一些國家雖然也強調法治的重要性,但並沒有堅持厲行法治,導致法治不彰、法治乏力,影響了國家現代化進程。

2、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

只有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發揮好法治的經濟發展助推器、社會運行調節器作用,才能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如期完成。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迫切要求建立健全加強產權保護、維護契約自由、保障交易安全、促進公平競爭的法律制度,發揮法治在穩定預期、激勵創新上的重要功能。

熱點內容
婚姻法哺乳期多久 發布:2025-01-18 18:31:50 瀏覽:787
合同法司從合同的效力 發布:2025-01-18 16:27:45 瀏覽:469
職業道德自查自糾 發布:2025-01-18 15:33:54 瀏覽:125
環境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8 15:32:32 瀏覽: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發布:2025-01-18 14:58:08 瀏覽:840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