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上的作為
⑴ 刑法中關於作為與不作為的問題
你好,作為是以身體抄活動襲實施的違反禁止性規范的危害行為。如搶劫罪就是由作為實施的。作為的方式有利用自己身體實施的作為,利用物質性工具實施的作為,利用自然力實施的作為,利用動物和他人實施的作為。
不作為是行為人有實施某種行為的義務,能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為。比如逃稅罪只能由不作為形式構成。不作為不是指僅僅身體的靜止,作為與不作為的區別在於是否與負有特定法律義務相聯系。
純正的不作為是刑法規定 的只能由不作為形式實現的犯罪,如遺棄罪。
不純正的不作為,是既可以由作為實現,也可以由不作為實現,行為人實際上以不作為形式實現的犯罪,如以不作為形式實現的故意殺人罪。
⑵ 刑法中的作為犯與不作為犯是什麼
法律分析:不作為犯是指行為人違反刑法的規定,對某一行為的履行具有法定義務,但不履行該法定義務,該行為人就是不作為犯。一般認為不作為犯分為純正的不作為犯和不純正的不作為犯。比如遺棄罪,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一條 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三百一十三條 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⑶ 如何區別刑法中作為與不作為犯罪
作為,即積極的行為,是指以積極的身體舉動實施刑法所禁止的行為。作為是危害行為的主要形式,在我國刑法中絕大部分犯罪以作為的形式實施,如故意殺人罪、放火罪等;許多犯罪只能以作為形式實施,如搶劫罪、盜竊罪、強奸罪等。作為不僅指利用自己身體實施的積極舉動,還包括利用他人、利用物質工具、利用動物乃至利用自然力實施的舉動
不作為,即消極的行為,是指不實施其依法有義務實施的行為。在我國刑法中有的犯罪只能由不作為構成,如遺棄罪,這種犯罪稱為純正不作為犯;還有的犯罪既可由作為形式實施,也可以由不作為形式實施,這種犯罪稱為不純正不作為犯。需要注意的是,不作為犯並不是指行為人沒有實施任何積極的舉動,而只是指行為人沒有實施法律要求其實施的積極舉動。因此行為人通過實施一些積極的舉動而逃避法律要求其履行的特定義務時,並不影響不作為犯的構成。
⑷ 什麼是刑法中的作為犯
作為犯是指行為人以積極的行動實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會的行為而構成的犯罪。不作為犯是負有實施一定行為的義務人,故意或者過失地不履行必須履行並且也能夠履行的行為義務,因而危害社會,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⑸ 刑法中作為與不作為的概念是哪些
法律分析:刑法中的不作為,是指行為人做義務並且能夠實施某種行為,消極的不去履行這種義務,因而造成嚴重危害後果的行為,即應當去做而不去做。作為,即積極的行為,是指以積極的身體舉動實施刑法所禁止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⑹ 刑法中作為和不作為的區分關鍵是什麼
純正的不作為犯與作為犯很好區分,主要是不純正不作為犯與作為犯罪難以區分。兩者區分的關鍵在於,該行為是違反禁止性法規,還是違反命令型法規。違反禁止性法規則是作為,違反命令型法規則是不作為犯。
其實作為和不作為的區別並不是絕對的,一個行為完全存在作為和不作為競合的現象。就拿樓上說的遺棄罪,從應當撫養而不撫養(應為而不為,違反命令型法規)來看,是不作為,從不應當遺棄而遺棄(不應為而為,違反禁止性法規)來看,又屬於作為。
多看看,你就明白了......實際上作為和不作為的區別所建立的前提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上文是參考張明楷《刑法學》按照自己的理解簡潔簡單的寫出來的,希望能有助於你理解
⑺ 刑法中的作為和不作為怎麼區分,尤其是純正不作為和不純正不作為該怎麼區分
一、作為,即積極的行為,是指以積極的身體舉動實施刑法所禁止的行為。作為是危害行為的主要形式,在我國刑法中絕大部分犯罪以作為的形式實施,如故意殺人罪、放火罪等;許多犯罪只能以作為形式實施,如搶劫罪、盜竊罪、強奸罪等。作為不僅指利用自己身體實施的積極舉動,還包括利用他人、利用物質工具、利用動物乃至利用自然力實施的舉動
二、不作為,即消極的行為,是指不實施其依法有義務實施的行為。在我國刑法中有的犯罪只能由不作為構成,如遺棄罪,這種犯罪稱為純正不作為犯;還有的犯罪既可由作為形式實施,也可以由不作為形式實施,這種犯罪稱為不純正不作為犯。需要注意的是,不作為犯並不是指行為人沒有實施任何積極的舉動,而只是指行為人沒有實施法律要求其實施的積極舉動。因此行為人通過實施一些積極的舉動而逃避法律要求其履行的特定義務時,並不影響不作為犯的構成。
三、純正不作為犯(或稱真正不作為犯),行為人構成法律專門規定的(實行行為本身)不作為犯,屬於純正的不作為犯。常見的法律專門規定的不作為犯如:(1)遺棄罪;(2)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3)376條戰時拒絕、逃避徵召、軍事訓練罪;(4)第2款,戰時拒絕、逃避服役罪;(5)第380條戰時拒絕、故意延誤軍事訂貨罪;(6)第381條戰時拒絕軍事徵用罪;(7)第404條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8)第429條拒不救援友鄰部隊罪;(9)第440 條遺棄武器裝備罪;(10)第441條遺失武器裝備罪;(11)第444條遺棄傷病軍人罪;(12)第445條戰時拒不救治傷病軍人罪;(13)其他瀆職性犯罪,如私放罪犯、玩忽職守等。因不作為而構成上述犯罪的是純正不作為犯。例如甲某在醫院生下一女嬰,見有殘疾,就將女嬰遺棄在醫院。甲某不履行對女嬰撫養義務(不作為)的行為,構成了刑法上規定的專門的不作為犯罪(遺棄罪),屬於純正的不作為犯。
四、不純正不作為犯:因不作為而構成其他不屬於法律專門規定的不作為犯罪的,如殺人、搶劫、強奸等犯罪的,是不純正不作為犯。例如甲某將朋友3歲兒童乙某拐帶回家收養,在回家途中,將該兒童遺棄在荒樹林中,徑自離去。三天後,該兒童凍餓致死。法院認定甲某構成故意殺人罪。甲某以(將所帶兒童遺棄不管的)不作為行為,構成了刑法上不屬於專門規定的不作為犯罪故意殺人罪(因為故意殺人罪通常是作為才能構成的),屬於不純正的不作為犯。
⑻ 法律中的作為和不作為的定義是什麼
作為,即積極的行為,是指以積極的身體舉動實施刑法所禁止的行為。作為是危害行為版的主要形式,在我權國刑法中絕大部分犯罪以作為的形式實施,如故意殺人罪、放火罪等;許多犯罪只能以作為形式實施,如搶劫罪、盜竊罪、強奸罪等。作為不僅指利用自己身體實施的積極舉動,還包括利用他人、利用物質工具、利用動物乃至利用自然力實施的舉動
不作為,即消極的行為,是指不實施其依法有義務實施的行為。在我國刑法中有的犯罪只能由不作為構成,如遺棄罪,這種犯罪稱為純正不作為犯;還有的犯罪既可由作為形式實施,也可以由不作為形式實施,這種犯罪稱為不純正不作為犯。需要注意的是,不作為犯並不是指行為人沒有實施任何積極的舉動,而只是指行為人沒有實施法律要求其實施的積極舉動。因此行為人通過實施一些積極的舉動而逃避法律要求其履行的特定義務時,並不影響不作為犯的構成。
⑼ 刑法的作用是什麼
有的網友和公眾會員咨詢刑法方面的問題,現將刑法常識分章介紹。 一、刑法的概念和分類 刑法在概念上有廣義刑法和狹義刑法之分。狹義刑法是指刑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廣義刑法包括刑法典、附屬刑法和單行刑法。普通意義上來講,我們說的刑法都是指刑法典。刑法的概念可概括為:以國家名義頒布和施行,規定犯罪內容及其法律後果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二、刑法的作用 刑法作為重要的部門法律,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規定犯罪和刑罰。刑法是我國唯一規定了犯罪和對犯罪的懲罰措施的部門法。在我國其他一些法律也規定了對違法行為的懲罰(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但這些法律規定的只是一般的違法行為和法律後果。 (二)調整、保護相當廣泛的社會關系。法律規范都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規範文件,但一般的部門法通常只調整某一類社會關系;而刑法所保護和調整的社會關系非常廣泛,涉及到各個領域。 (三)規定了最嚴厲的強制方法。法律的實施都要依靠國家強制力來保障,一般法律規范也規定了強制措施,但就其嚴厲程度和處罰力度,刑法無疑是最強的。它包括可以剝奪人身自由的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的管制、監視居住等,甚至還包羅剝奪生命權的死刑。 (四)刑法具有補充性。刑法只有在其他法律都不足以禁止社會危害行為時才適用,從而為處罰、禁止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提供了法律保障。 (五)刑法可以保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保障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保護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
⑽ 刑法中關於作為犯與不作為犯的區別
刑法中的作為犯與不作為犯:作為犯是指行為人以積極的行動實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會的行為而構成的犯罪。不作為犯是負有實施一定行為的義務人,故意或者過失地不履行必須履行並且也能夠履行的行為義務,因而危害社會,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