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的特徵有

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的特徵有

發布時間: 2022-04-17 13:27:52

民法調整財產關系的特徵里有一項為一般不具有專屬性(可與主體分離),那個專屬性是什麼意思啊

所謂專屬性就是專屬於某一個特定的民事主體,比如人格權和身份權,他是專屬與你自己的,不能轉讓,不能拋棄,再比如中國的土地就是專屬於國家的,任何人不得取得城市土地的所有權,只能取得使用權,這就是專屬性

㈡ 民法要調整哪些財產關系

根據《民法通則》第二條的規定,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工貿結合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第一,我國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既包括財產關系,又包括人身關系。第二,我國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主體既包括公民,也包括法人。第三,我國民法挑戰書的是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確立了我國民法的私法屬性。

《民法通則》第2條關於民法的規定,指明了民法的調整對象,即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在這里,平等主體、財產關系、人身關系即成為民法調整對象的三個要素。

【財產關系】

(一)財產關系是以財產為媒介發生的社會關系,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中形成的具有經濟內容的社會關系,屬於物質的社會關系。

(二)民法並不調整全部的財產關系,而只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橫向財產關系,包括財產所有關系和財產流轉關系,即發生在平等主體之間因財產的歸屬和財產的移轉所產生的經濟關系。

(三)財產關系的特徵是:

1、這種財產關系主要是商品經濟關系、市場經濟關系。

2、這種財產關系的主體處於平等地位。

3、這種財產關系是等價有償的。

其中財產關系是以商品經濟為基礎的財產所有和財產流轉關系,一般具有平等自願和等價有償的性質。民法調整對象隨民法的發展而變化,在與公法分離而成為獨立法律部門之初,民法所調整的是旨在實現私人利益的社會關系,包括民事主體人格、婚姻家庭、物權、財產繼承、債權、民事侵權(即「私犯」,包括盜竊、搶劫)和民事訴訟等關系。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努斯即稱:「規定羅馬國家事務的是公法,規定私人利益的是私法。」

在近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民法則調整國家權力不直接介入的各種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與羅馬私法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將盜竊、搶劫和民事訴訟關系分出由公法調整。同時,在民商分立的大陸法系國家,商法相對獨立,民法一般不直接調整因投資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而形成的商事關系。在社會主義國家,蘇俄於十月革命後分別編纂了婚姻、家庭和監護法典,民法典,土地法典和勞動法典等,法學界則按社會關系的性質決定法律部門的劃分及其調整對象的理論,於30年代末確認民法部門的調整對象不再包括婚姻家庭關系、土地關系和勞動關系。由於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社會主義國家承擔了對社會經濟進行計劃和組織協調的職能,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學界則摒棄了公私法劃分的做法和民法是私法的傳統觀念,因此在前蘇聯於50年代中期准備更新民法和中國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准備編纂民法時,兩國的民法學界都開展了關於民法調整對象的討論。前蘇聯的討論結果是,蘇維埃民法的調整對象是以所有制形式為依據、並與價值規律和按勞分配規律的作用有關的社會主義財產關系以及某些人身非財產關系,其中財產關系的平等性是由這種關系受價值規律制約所決定的。50年代後期,前蘇聯現代經濟法學派興起,該學派提出,社會主義組織之間的經濟關系具有計劃組織因素與價值因素融為一體的特點,因而應由獨立的經濟法部門調整,民法只應調整公民之間和公民與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以及人身關系。但該觀點未被立法者所接受

㈢ 民法的調整對象與特徵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指民法所調整的各種社會關系,平等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人身關系。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包括財產關系、人身關系和兼有財產、人身二重性質的知識產權關系。
【財產關系的特點】
1、財產關系是以商品經濟為基礎的財產所有和財產流轉關系,一般具有平等自願和等價有償的性質。
2、民法調整對象隨民法的發展而變化,在與公法分離而成為獨立法律部門之初,民法所調整的是旨在實現私人利益的社會關系,包括民事主體人格、婚姻家庭、物權、財產繼承、債權、民事侵權和民事訴訟等關系。
3、民法只應調整公民之間和公民與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以及人身關系。
【人身關系的特點】
(一)主體的地位平等
民法所調整的人身關系的主體地位是平等的,主體相互間沒有管理和被管理、命令和被命令、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任何一方都不能支配另一方,而應平等相待,互不幹涉。凡是主體地位不平等、相互間一方可支配另一方的人身關系,不由民法調整。
(二)與民事權力的享受和行使有關
人身關系,有的與民事權利的享受與行使有關;有的與政治權利的享受與行使有關,而與民事權利的享受和行使無關。民法只調整前者而不調整後者。例如,基於自然人的身體、健康、姓名、名譽而發生的人身關系,與自然人享受和行使民事權利有關,屬於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而基於選民身分或者基於某一黨團成員身分而發生的人身關系,與民事權利的享受與行使無關,則不屬於民法的調整對象。
(三)與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並不具有經濟內容
所謂人身,是指主體的自身。因此,人身關系是基於體現自身屬性的價格和身份而發生的社會關系,與主體的人身是不可分離的。這類社會關系不具有經濟內容而是以特定的精神利益為內容的。當然,這並不是說民法所調整的人身關系無任何內容。有的人身關系與財產關系無直接的聯系,卻是主體存在的條件,是主體取得財產利益的前提,如自然人的生命健康關系;有的人身關系是與財產關系有直接聯系的,如基於自然人的發明、發現而發生的人身關系。

㈣ 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特點是什麼

民法總則第二條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㈤ 財產關系的特點是什麼

財產關系的特點是:
(1)強調當事人身份的非官方性質,這與發生於上下級之間或與國家之間的調撥、沒收、稅收、罰款等決然不同,這類具有服從性質的財產關系,不由民法調整;
(2)可以被支配,不能被支配的資源,例如日月星辰、氣流風暴等,不能作為財產;
(3)人身的物質要素不能作為財產,例如人的器官、血液等不能作為財產。
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可分為兩類:即支配型與流轉型。支配型財產關系表述的是財產歸何人控制的狀態,回答財產「是誰的」或「由誰利用」這樣的問題。在支配型財產關系中,對物的支配,民法上謂之物權關系;對智力成果的支配,民法謂之知識產權。流轉型財產關系反映的是商品交換中的財產關系,表述財產在交易中即財產因買賣、租賃、借貸、承攬等行為而發生的移轉狀態。流轉型財產關系民法上謂之債的關系。
財產還可以區分積極財產和消極財產,前者指物權、知識產權和債權等,消極財產僅指債務。

㈥ 民法與行政法各自調整的財產關系有何區別

民法主要調整平等抄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即橫向的財產、經濟關系。政府對經濟的管理,國家和企業之間以及企業內部等縱向經濟關系或者行政管理關系,不是平等主體之間的經濟關系,主要由有關經濟法、行政法調整。也就是說,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主要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亦即所謂橫向的經濟關系。這種財產關系,主要是商品所有者之間以貨幣為媒介進行的商品交換和勞務提供,價值規律起著作用,因而具有平等、自願、等價有償等特徵。行政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或者經濟關系,主要屬於縱向的財產關系或經濟關系。這種財產關系往往是基於國家對經濟的管理,而發生在國家與企業或個體生產者之間,因而具有管理與被管理、監督與被監督、命令與服從的行政隸屬性特徵。

㈦ 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包括哪些

包括靜態的財產關系和動態的財產關系。
靜態的財產關系也稱為財產流轉關系,主要是債權關系,比如贈與、買賣等。
動態的財產關系也稱為財產支配關系,主要包括物權關系、知識產權關系、股權關系等。

㈧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什麼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1、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2、平等主體是指民事主體即公民和法人參加民事活動的主體資格平等及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各方當事人的地位平等。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法總則》規定如下:

1、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2、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3、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8)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的特徵有擴展閱讀

民法調整民事法律關系,具有以下特徵:

(一)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一般是自願設立的;

由於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按民法規范確立的法律關系也就只能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同時,民事法律關系不僅符合國家的意志,更體現著當事人的意志,一般是由當事人依自己的意思自願設立的。只要當事人依其意思實施的行為不違反法律規定,所設立的法律關系就受法律保護。

(二)民事法律關系是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所形成的社會關系。但主要是財產關系;

(三)民事法律關系是基於民事法律事實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四)民事法律關系是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基本內容的社會關系;民法調整社會關系是賦予民事主體權利和義務,因此,民事法律關系也就是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民事法律關系一經確立,當事人一方即享有民事權利,而另一方便負有相應的民事義務。

(五)民事法律關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補償性和財產性。民法調整對象的平等性和財產性也表現在民事法律關系的保障手段上,即民事責任以財產補償為主要內容,懲罰性和非財產性責任不是主要的民事責任形式。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法總則》

㈨ 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的概念和特點

財產關系是生產關系或經濟關系在法律上的用語。它主要是指人們在社會生產、交換、分配以及消費等經濟活動過程中因對物質財富的支配和利用而形成的社會關系,換言之,具有經濟內容的社會關系均屬財產關系。
民法上的“財產”,通常指的是金錢、財物以及當事人享有的財產權利。對於財產,存在三種不同的理解:
一種是財產僅僅指“物”,即人的身體之外能夠被人力所支配的物質實體和自然力,如房屋、傢具、機器設備以及水、電、天然氣等;
另一種是財產不僅指有形的物質實體,而且包括無形財產,如專利技術、注冊商標、作品以及當事人享有的各種財產權利如債權、繼承權等;
第三種是財產不僅包括當事人所享有物質利益的各種物、財產權利,而且還包括當事人承擔的各種財產性質的義務(債務)
一般情況下,民法上的“財產”一詞,更多的是在前述有關財產的第二種含義上使用。
就財產支配者相互地位而言,有些財產關系的主體沒有獨立、自由的決定權利,其意志受制於相對方,如稅收關系,納稅人必須按照國家的規定繳納稅收,納稅人無權與稅收機關就稅收的條件進行協商。有些財產關系的雙方主體則處於平等的地位,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另一方,如買賣關系,雙方只能就交易的條件進行平等協商。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具有平等性質,其一般特點是:
(1)當事人在法律上地位平等。在民事交往中,當事人之間不存在任何身份的差別(如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訂立合同時,雙方的地位毫無差別)對於財產的支配,不同的當事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權利,也就是說,不論財產本身的性質如何,民事主體對財產所享有的利益都同等地受法律保護。例如,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和公民個人的財產,在法律上都應獲得同等的保護。
(2)當事人支配財產的意志獨立、意志自由。任何民事主體對於自己的財產都享有獨立的支配權,不受包括國家權力在內的任何他人的非法干擾和侵犯。在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下,當事人有權自由地交換財產、使用財產和處分財產。

熱點內容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與扶貧 發布:2025-01-18 11:55:00 瀏覽:887
黑子林律師 發布:2025-01-18 11:23:10 瀏覽:354
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發布:2025-01-18 11:10:53 瀏覽: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