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上的物的特徵

民法上的物的特徵

發布時間: 2022-04-17 18:31:59

民法中 物的特徵.為什麼物必須具有稀缺性

您好抄,物的特徵包括:A.物具有非人格性。人自身不能作為民法上的物,除法律允許外;B.作為物權客體的物原則上須為有體物或者有形物;C.作為物權客體的物須為獨立物;D.作為物權客體的物應當能夠為人力所支配;E.作為物權客體的物必須對人類有價值
民法中物的稀缺性,可以理解為不是普遍存在的,不是人人都能獲取的。並非一切能滿足人的需要的物都必然能成為民法中的物。陽光和空氣能滿足人的需要,在通常情況下卻不能成為民法中的物,原因在於它們是無限地供給的, 不具有稀缺性。要成為民法中的物,除了須具有效用外,還必須具有稀缺性。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⑵ 在民法上 物具有哪些特點

1、存在於人身之外
2、能夠為人實際控制或支配
3、能夠滿足人們的社會需求
4、已能夠獨立成為一體的有體物為限
5、須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⑶ 動物屬於民法上的物嗎為什麼

屬於民法上的物。《民法總則》第115條規定: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專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屬照其規定。民法上的物是指存在於人身之外能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能為人所實際控制的有體物,一般動物應當屬於民法上的物。

民法物格制度將民法上的物分為三個物格:第一格是倫理物格,具有生命倫理價值的物的民法物格。第二格是特殊物格,具有特殊法律屬性並應建立特殊法律制度的物,但不包括倫理物格的物。第三格是一般物格,用涵蓋上述兩個物格之外的其他物,也就是一般物。



(3)民法上的物的特徵擴展閱讀:

物是民事法律關系客體中的一種,是一切財產關系最基本的要素。民法上的物,是指人身以外,能夠被民事主體所支配和利用,並能滿足人類生活需要,可以構成人們財產的一部分的物質財富。具體說來,民法上的物具有以下特徵:

必須能夠成為權利客體,即物的非人格性。物包括有體物和自然力。物須為人所能支配。物必須能夠滿足人的生活需要。物必須能構成人們的財產。

⑷ 法律上的物是怎麼規定的人是物嗎動物是物嗎

人不是物,動物是物(飼養家禽畜等動物屬於飼養人個人財產,野生動物屬於國家財產)。版

物權法第二條第三權款規定:「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物權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據此,物權法所稱的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不動產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著物。其特點是不能與土地分離、移動,或者分離、移動將使其價值明顯減損。不動產以外的物屬於動產,比如電視機、冰箱、手錶等等。另,法律上的權利是法律關系,不是物,但在特定情況下也能成為物權的客體。

動物是物,在我國屬於動產,但是,對於森林中的動物,一般認為屬於動產,但也有的國家認為森林中的動物依附於森林而存在,因此將其歸入不動產。

人當然不是物,任何人都是獨立自由的,只有在奴隸社會的奴隸才能作為物,作為動產進行交易。

⑸ 論民法上物的特殊性

物的特徵
須存在於人身之外
民法上的物只能是存在於人身之外的物,而不能是人身。現代法上人只能為主體,而不能為客體。不僅人身不能成為客體,人身上的某一部分包括各種器官在未與人體脫離前也不能成為物。以人身上的某一器官為交易對象的,不受法律保護,法院不能強制執行。人身的組成部分只有在與人體脫離後才可成為物。人死亡後已無生命,不為主體,因而屍體可成為物。
須能夠為人力所實際控制或支配
只有能夠為人力所支配和控制的物,才為民法上的物。因為只有這樣的物,才能滿足主體的個體需要,才能用於交易。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支配自然的能力增強,物的范圍也不斷擴大。例如,電、熱、聲、光、氣等自然力,在不能為人實際控制和支配時不為物,而能夠為人力控制和支配後則成為物。
須能夠滿足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
民法上的物須具有可使用性,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因為只有能夠滿足人們的生產或生活需要,才可為主體所有,才可用於交換。不能滿足人們生產或生活的實際需要的物,在法律上沒有意義。
須為獨成一體的有體物
民法上的物一般僅指有體物。所謂有體,是指具有一定的形體,能夠為人的感官感觸到。民法上的物還須獨為一體,即能夠單獨滿足人們的需要。如不能獨成一體,則不能單獨用於交易,不為民法上的物。
物必須具有稀缺性
並非一切能滿足人的需要的物都必然能成為民法中的物。陽光和空氣能滿足人的需要,在通常情況下卻不能成為民法中的物,原因在於它們是無限地供給的, 不具有稀缺性。要成為民法中的物,除了須具有效用外,還必須具有稀缺性。

物的分類
動產與不動產
根據其是否具有可移動性,物可分為動產與不動產。
動產是指可以一般方法移動且移動後不會改變或不會損害其價值的物;不動產則是指不能以一般方法移動或移動後會改變或損害其價值的物。依我國法規定,土地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著物為不動產,不動產以外的物為動產。
區分動產與不動產的法律意義在於:第一,法律對動產與不動產的調整原則不同。法律對動產一般賦予其流通性,而對不動產一般不賦予自由流通性。第二,權利的公示方式和變動要件不同。動產上的權利一般以佔有為公示方式,權利的變動以登記為要件。第三,在某些法律關系中,法律的適用不同。第四,訴訟管轄不同。不動產糾紛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動產糾紛則不依動產的所在地確定管轄權。
流通物 限制流通物 禁止流通物
根據其是否具有自由流通性,物可分為流通物與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
流通物,是指允許在民事主體之間自由流通的物。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對其流通予以一定限制,僅可在特定主體之間或特定范圍內流通的物。禁止流通物與禁止流通物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
主物與從物
區分流通物與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的主要意義在於:流通物可以自由流通;限制流通物只能在限定的范圍內流通,否則交易無效;禁止流通物則不得為交易的標的物。
根據其相互之間的關系,物可分為主物與從物。

主物是指由同一人所有的需共同使用才能更好發揮效用的兩物中起主要作用的物;從物則是指畏助主物發揮效用的物。從物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與主物同屬同一人所有;第二,須獨成一物;第三,須與主物共同使用才能更好地發揮物的作用。區分主物與從物的主要法律意義在於: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對主物處分的效力及於從物,從物隨主物的轉移而轉移。
原物與孳息
根據兩物間的關系,物可分為原物與孳息。
原物為產生孳息的物,孳息則是由原物產生的收益。孳息又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指依物的自然屬性而產生的收益,法定孳息,是指依法律關系所生的收益,如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
消耗物與非消耗物
根據其使用後形態的變化性,物可分為消耗物與非消耗物。
消耗物,又稱消費物,是指經一次性使用就會歸於消滅或改變形態和性質的物。非消耗物,又稱不消費物,是指可長期多次使用而不會改變形態和性質的物。

可分物與不可分物
根據其是否可分割,物可分為可分物與不可分物。
可分物,是指經分割後並不會改變其性質或影響其效益的物。不可分物,是指經分割會改變其性質和影響其用途的物。
特定物與種類物
根據其在交易中確定方式,物可分為特定物和種類物。
特定物指以單獨的特徵具體確定的的。特定物既可是因物自身的特徵而區別於他物的物,也可以是依當事人的主觀意志確定的物。種類物是指僅以品種、規格、型號或度量衡加以確定的物。
代替物與不代替物
根據其可否由他物替代,物可分為代替物與不代替物。
代替物,是指得以同一種類、品質及數量的物代替的物,不代替物,是指不能以他物代替的物。

法律上的意義
物在民法中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物是民事法律關系中最普通的客體。物為物權關系的客體。物又是最常見的交易對象,因而債的客體也常涉及物。第二,物可決定法律關系的性質。一方面,物會影響到法律關系的效力,如以限制流通物進行交易的,若在限制的范圍內,可有效,若超出限制交易的范圍,則無效。另一方面,物會決定某些法律關系的類別。第三,物會影響案件的管轄。當事人發生糾紛時,會因物的性質不同而受不同法院的管轄。

⑹ 民事法律中「物」的概念是什麼

物是民事法律關系客體中的一種,是一切財產關系最基本的要素。

⑺ 民事法律中物的概念和特徵

(1)民法學上所稱為「物」,必須具有能為私權客體的屬性,既涉及一般意義上的有體物;也涉及某些法律規定的權利,如可以轉讓的不動產使用權、債權、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等由法律確認的適用物的規則的財產權利。這是廣義的物的概念,狹義的物,即實物,被認為是物權法上的物,即存在於人身之外,能夠為人力所支配,能夠滿足人的某種需要,具有一定物質形體的物。
(2)作為物權客體的物的法律特徵:A.物具有非人格性。人自身不能作為民法上的物,除法律允許外;B.作為物權客體的物原則上須為有體物或者有形物;C.作為物權客體的物須為獨立物;D.作為物權客體的物應當能夠為人力所支配;E.作為物權客體的物必須對人類有價值;F.精神產品不屬於《物權法》的調整范圍,但在有些情況下,《物權法》也涉及這些精神產品。這主要是指著作權、商標權和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可以作為擔保物權的標的。

⑻ 民法中物的概念和特徵

民法上所稱的物,是指存在於人身之外,能滿足人們的社會需要,而又能為人所支配控制的物質產品。

特徵就是:
1。存在於人身之外
2。能滿足人們的社會需要
3。能為人所支配控制

⑼ 什麼是民法上的物

民法上復的物,是指自然人身制體之外,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物質需要或精神需要),並且能夠被人力所控制、支配的物質實體。
物是民事法律關系最主要、最普遍的客體,涉及一切財產關系,具有以下特性:
(一)存在於人的身體之外;
(二)佔有一定空間並具有一定形體;
(三)能夠為人力所實際控制;
(四)能夠滿足人們的生產或生活的某種需要。

⑽ 民法上物的概念

民法上物的概念物來包括金源錢和有價證券。

民法上的物具有以下特徵:

1、須存在於人身之外;

2、須能夠為人力所實際控制或支配;

3、須能夠滿足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

4、須為獨成一體的有體物。

(10)民法上的物的特徵擴展閱讀:

關於標的與物的區分:

標的或訴訟標的是一種法律關系,沒有實體存在,而物有實體存在。訴訟標的有時可能會涉及標的物,也可能不涉及任何標的物。每一個訴都有訴訟標的,但不是每一個訴都有訴訟標的物。舉例說明,因為房屋租賃產生了爭議,訴訟標的是當事人之間的房屋租賃關系,標的物是所租賃的房屋。

熱點內容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與扶貧 發布:2025-01-18 11:55:00 瀏覽:887
黑子林律師 發布:2025-01-18 11:23:10 瀏覽:354
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發布:2025-01-18 11:10:53 瀏覽: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