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文檔
⑴ 法人與自然人
法人:是與公民對稱的另一類主體。《民法通則》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義務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法人不是人!是相對自然人而言的。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簡言之,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主體資格的社會組織。
兩者的區別:
1、法人是社會組織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義上的"人",而不是實實在在的生命體,其依法產生、消亡。自然人是基於自然規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國國籍的自然人稱為該國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規律進行,具有自然屬性,而法人不具有這一屬性。
2、雖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體,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體,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體。例如大多數國家(包括我國)的公司法都規定,公司法人必須由兩人以上的股東組成。對比之下,自然人則是以個人本身作為民事主體的。
3、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也有所不同。根據《民法通則》第37條規定,法人必須同時具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
(1)依法成立。即法人必須是經國家認可的社會組織。在我國,成立法人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根據法律法規或行政審批而成立。如機關法人一般都是由法律法規或行政審批而成立的。二是經過核准登記而成立。如工商企業、公司等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後,成為企業法人。
(2)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法人必須擁有獨立的財產,作為其獨立參加民事活動的物質基礎。獨立的財產,是指法人對特定范圍內的財產享有所有權或經營管理權,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獨立支配,同時排斥外界對法人財產的行政干預。
(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法人的名稱是其區別於其他社會組織的標志符號。名稱應當能夠表現出法人活動的對象及隸屬關系。經過登記的名稱,法人享有專用權。法人的組織機構即辦理法人一切事務的組織,被稱作法人的機關,由自然人組成。法人的場所是指從事生產經營或社會活動的固定地點。法人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法人的住所。
(4)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指法人對自己的民事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承擔全部法律責任。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法人的組成人員及其他組織不對法人的債務承擔責任,同樣,法人也不對除自身債務外的其他債務承擔民事責任。
(1)民法總則文檔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五十七條的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法人制度是世界各國規范經濟秩序以及整個社會秩序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各國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徵,但其內容不盡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論,法人制度理論成為世界各國建立和完善法人制度、規范經濟秩序以及整個社會秩序的理論基礎。
法人種類分為三種。第一,以行為能力為界分為完全行為能力法人與限制行為能力法人,傳統的法人為完全行為能力法人,非法人團體和中國特有的「兩戶」為限制行為能力法人。
第二,從責任范圍看,完全行為能力法人是有限責任,而限制行為能力法人是無限責任。
第三,完全行為能力法人分營利與非營利法人,作為限制行為能力的法人也有營利與非營利之分,非法人團體屬於非營利,而「兩戶」屬於營利。
第四,作為監督機制根據法人的性質不同可介入的機制不同,在這一點上,公益法人與公司法人形成嚴格與寬松的兩極對照。
第五,在享受稅制優惠方面,公益法人以絕對享受為原則,營利法人以基於政策部分享受為原則。
第六,作為准入機制,以准則主義為基本原則,以許可主義為特別原則。
第七,特殊法人不做規定或做授權規定,即特殊法人由特別法規定。
關於將第三主體作為法人定位及其責任范圍等問題,除各款所論之外,還需一些補充說明。第一,作為法人定位的理由:首先,三者作為限制行為能力的「第三主體」法人並列是因為,個體工商戶和農村承包經營戶兩者在其內部財產關系的構成上基本都是共有中的合有關系,這一點同個人合夥沒有差異;其次,民法通則中對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合夥都規定「可以起字型大小(民法通則第26條、第33條)」就意味著允許其作為獨立的法主體存在,而且這種規定無論是否出於立法者的主觀意識,但事實上它是符合和承認了中國傳統的合股制度對現實法律制度的要求。第二,作為限制行為能力的第三主體法人承擔無限責任的理由:首先,民法通則第29條和第35條都規定了這兩戶和個人合夥三者在外部關繫上負有無限責任;其次,關於非法人團體在降低了傳統法人(完全行為能力法人)的准入機制之後,如果仍然自我決定作為非法人團體存在,那麼,令其承擔區別於傳統(完全行為能力)法人的加重責任也並不為過於苛刻,而且還可以起到促使團體盡可能作為完全行為能力法人成立的作用。第三,通過登記公示各種法人的能力范圍以期保證與各類法人發生法律關系的相對人的安全,同時減輕政府的行政責任。
⑵ 民法的淵源有哪些我國民法的淵源有哪些
我國民法抄淵源有以下幾種:
1、憲法中的民法規范: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民事法律的立法依據。
2、民法通則、民法總則以及民事單行法:民法通則規定了民事生活的共通原則和制度。
3、國務院制定發布的民事法規:國務院制定的民事法律規范,也是民法的重要淵源,但其不得與憲法和法律相抵觸。
4、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中,有些屬於民事規范。
5、規章:根據立法法的規定,規章有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規章中有些是民事規范,規章也是民法的主要淵源。
6、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解釋規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對於民事法律的系統性解釋文件和對法律適用的說明,對法院審判有約束力,故也有法律規范的性質。
7、國際條約中的民法規范:我國政府簽署並經人大批準的國際公約或雙邊協定,具有與國內法等同的法律效力,也是法律重要的淵源之一。
拓展資料:
民法的淵源,又稱民法的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規范的來源或表現形式。我國民法的淵源主要是指國家有關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有關民事的規范性文件。
⑶ 關於相鄰建築通風採光,有哪些政策法律文件具體在相鄰建築中為通風釆光的最小間距是多少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 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八十九條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前後間距:兩樓間距不小於前樓高度的1.2倍計算。左右間距:多層(4-6層及以下)建築間距為6米,多層與高層(12層及以上)為9米,高層間為13米。
(3)民法總則文檔擴展閱讀
1、頂部採光時,Ⅰ~Ⅳ級採光等級的採光均勻度不宜小於0.7。為保證採光均勻度不小於0.7 的規定,相鄰兩天窗中線間的距離不宜大於工作面至天窗下沿高度的2倍。
2、採光設計時,應採取下列減小窗眩光的措施:
作業區應減少或避免直射陽光;工作人員的視覺背景不宜為窗口;為降低窗亮度或減少天空視域,可採用室內外遮擋設施;窗結構的內表面或窗周圍的內牆面,宜採用淺色飾面。
3、對於辦公、圖書館、學校等建築的房間,其室內各表面的反射比宜符合表的規定。
4、採光設計,應注意光的方向性,應避免對工作產生遮擋和不利的陰影,如對書寫作業,天然光線應從左側方向射入。
5、當白天天然光線不足而需補充人工照明的場所,補充的人工照明光源宜選擇接近天然光色溫的高色溫光源。
6、對於需識別顏色的場所,宜採用不改變天然光光色的採光材料。
7、對於博物館和美術館建築的天然採光設計,宜消除紫外輻射、限制天然光照度值和減少曝光時間。
8、對具有鏡面反射的觀看目標,應防止產生反射眩光和映像。
⑷ 民法通則99條的解釋2014年的什麼時間下文件啊
你好,《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專<中華人民共屬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解釋》,按理說,自發布之日(2014年11月1日)起生效,但地方民政局能貫徹下去還得需要一定的政策學習、通報的時間,具體的時間幾乎很難肯定回答你。
⑸ 進行普法宣傳,要講民法典的合同編,ppt應該怎麼做
文檔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前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壹:民法典是什麼目錄貳:出台的背景及歷程叄:重點及新內容的解讀第壹部分民法典是什麼民法典是指在採用成文法的國家中,用以規范平等主體之間司法關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條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規則來規范各式法律行為、身份行為。有的民法典會酌采習慣法作為補充規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規定以當事人間司法自治的方式彌補各種法規的不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中文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編纂時間:2016-2020年 制定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頒布時間:2020年5月28日施行時間:2021年1月1日 通過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編:總則第二編:物權第三編:合同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第四編:人格權第五編:婚姻家庭第六編:繼承第七編:侵權責任附則第貳部分出台的背景及歷程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後,由於反右斗爭擴大化,立法活動被終止。197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組織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雖然草案並未正式通過成為法律,但現行的民法通則都是以該草案為基礎。2002年12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民法草案。之後,由於物權法尚未制定,加之對民法草案認識分歧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終被擱置下來。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並於1964年完成了草案(試擬稿)。後因「
⑹ 立法的表達技術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規定性法律文件的內部結構、外部形式、概括的語言表達、文體的選擇技術等。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表達。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要求,也就是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范化。首先,法的名稱的表達要規范和統一也就是說,不同的制定法律的機關所制定的法律文件,因為其法律效力層次不同必須有不同的名稱來表達。
2、法的內容要完整,法的要素應該齊全、完備。
法律規范的表達。法律規范的表達要做到完整、概括和明確。
3、法的體例安排要規范和統一。
法律規范的表達。法律規范的表達要做到完整、概括和明確。
4、法律規范的結構和分類技術;
5、規范性法律文件規范化和系統化技術。
6、立法語言的運用。立法語言的運用要做到准確、嚴謹和簡明。
①所謂准確,就是說要用明確肯定的語言表達明晰的概念。
②所謂嚴謹,是指用邏輯嚴密的語言表達法律規范的內容。
③所謂簡明,是指用盡可能簡練明白的語言表達法律的內容。
(6)民法總則文檔擴展閱讀:
用立法表達中國人的精神:
這些年,熱點社會新聞中常常有好心人挺身而出、見義勇為,卻反而可能被要求賠償,讓「流血又流淚」。長此以往,誰還敢對陌生人出手相助?
民法總則為匡正社會風氣,鼓勵見義勇為的行為,不僅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而且還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法不遠人,民法乃至法律中充滿著濃厚的人文關懷色彩。」中國民法學研究會秘書長助理王雷認為,民法總則第183條、第184條中關於對見義勇為行為的鼓勵和寬容,是團結互助、友善待人的社會美德在民法典具體規則中的體現,增強了民法典的道德底蘊。
以法安天下,才能以德潤人心。在一個利益日趨多元、結構深刻變動的社會中,道德價值的堅守更加離不開可靠制度的支撐。老百姓對於得到廣泛認同、較為成熟的道德要求及時上升為法律規范有迫切需求。
⑺ 求《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物權法》《民法通則》《勞動法》《刑法》txt版的,謝謝各位了。我的QQ
你自己網路,復制到「新建文本文檔」,幾分鍾就搞定了。
⑻ 求民法通則文本
民法通則全文
第一章 基本原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第三條 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條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六條 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第七條 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第八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本法關於公民的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外國人、無國籍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章 公民(自然人)
第一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九條 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條 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一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二條 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第十三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第十五條 公民以他的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經常居住地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視為住所。
第二節 監 護
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十八條 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第十九條 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根據他健康恢復的狀況,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三節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第二十條 公民下落不明滿二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為失蹤人。
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從戰爭結束之日起計算。
第二十一條 失蹤人的財產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代管。代管有爭議的,沒有以上規定的人或者以上規定的人無能力代管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失蹤人所欠稅款、債務和應付的其他費用,由代管人從失蹤人的財產中支付。
第二十二條 被宣告失蹤的人重新出現或者確知他的下落,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對他的失蹤宣告。
第二十三條 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死亡:
(一)下落不明滿四年的;
(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從事故發生之日起滿二年的。
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從戰爭結束之日起計算。
第二十四條 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現或者確知他沒有死亡,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對他的死亡宣告。
有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第二十五條 被撤銷死亡宣告的人有權請求返還財產。依照繼承法取得他的財產的公民或者組織,應當返還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給予適當補償。
第四節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二十六條 公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法經核准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為個體工商戶。個體工商戶可以起字型大小。
第二十七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承包合同規定從事商品經營的,為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二十八條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二十九條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
第五節 個人合夥
第三十條 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
第三十一條 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
第三十二條 合夥人投入的財產,由合夥人統一管理和使用。
合夥經營積累的財產,歸合夥人共有。
第三十三條 個人合夥可以起字型大小,依法經核准登記,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
第三十四條 個人合夥的經營活動,由合夥人共同決定,合夥人有執行和監督的權利。
合夥人可以推舉負責人。合夥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 合夥的債務,由合夥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
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償還合夥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合夥人,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第三章 法 人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三十六條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第三十七條 法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法成立;
(二)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
(三)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九條 法人以它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
第四十條 法人終止,應當依法進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圍外的活動。
第二節 企業法人
第四十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有符合國家規定的資金數額,有組織章程、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經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具備法人條件的,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取得中國法人資格。
第四十二條 企業法人應當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
第四十三條 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第四以根據本法規定的原則,結合當地民族的特點,制定變通的或者補充的單行條例或者規定。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依照法律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或者備案;自治州、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報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
第一百五十二條 本法生效以前,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上主管機關批准開辦的全民所有制企業,已經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的,可以不再辦理法人登記,即具有法人資格。
第一百五十三條 本法所稱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一百五十四條 民法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
規定按照小時計算期間的,從規定時開始計算。規定按照日、月、年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天不算入,從下一天開始計算。
期間的最後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後一天。
期間的最後一天的截止時間為二十四點。有業務時間的,到停止業務活動的時間截止。
第一百五十五條 民法所稱的「以上」、「以下」、「以內」、「屆滿」,包括本數;所稱的「不滿」、「以外」,不包括本數。
⑼ 中國法律有多少種
1、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收養法、民法內通則、治安處罰法容、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國籍法、國旗法、公司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兵役法、義務教育法、擔保法、票據法、保險法、法官法、檢察官法、警察法。
2、1986年4月12日,六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3、我國的《民法通則》是僅次於《憲法》的法律,在理論上即使公安部的《姓名登記條例》也不能與其沖突。《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第一款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