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法律事實分類

民法法律事實分類

發布時間: 2022-04-18 00:22:50

① 請教有關於民事法律事實的分類

將民事法律行為定位於合法行為,的確產生了很多邏輯混亂,為解決這一混亂才有了民事行為這一上位概念來包含民事法律行為,但還是很混亂,因此學界主張將民事法律行為的合法性說摒棄。但是目前現狀還沒有改變,你還是要在這個框架內記憶,只需要記住事實行為包括:無因管理,部分不當得利(不當得利屬於事件),正當防衛,緊急避險,侵權,創作、發明、先佔、添附、拾得、發現等行為。

② 出生,死亡屬於民事法律事實的分類中哪一類

您好,民法上根據事實是否與人的意志有關,將民事法律事實分為事件和行為兩大類。
1.事件。事件是與人的意志無關的法律事實。事件本是自然現象,只是能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變動,才被列為法律事實,如人的死亡、地震等。前者可能導致繼承關系的發生;而後者若將房屋震塌導致所有權的消滅,事前若投保時,又使保險賠償關系發生。
2.行為。行為是與人的意志有關的法律事實。行為是法律要件中最常使用的法律事實。行為雖與人的意志有關,但根據意志是否需明確對外作意思表示,行為又被劃分為表意行為和非表意行為。
因此,人的出生和死亡屬於事件。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③ 什麼是民事法律事實不要單純說概念。。舉例分析

民事法律事實是由法律規范將其和法律後果(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消滅聯系起來的具體生活情況。法律事實是反映現實生活情況的存在,具有使法律規范發生作用的杠桿的意義,是把法律規范和具體主體的權利義務聯系起來的環節。因此,法律事實伴隨法律關系的整個生命過程-產生、變更、消滅。
根據民事法律事實是否具有直接的人的意志性,可以分為事件與行為。其中,事件是指與人的意志無關而且不直接含有人的意志性的事實,反之,就是行為。事件的法律後果由法律直接規定,行為的法律後果的內容則既可能是根據行為人意志的內容來確定的,也可能是法律直接規定的,這與行為自身的種類有關。
一般認為,事件可以分為自然事件(絕對事件)和人為事件(相對事件)。自然事件是其發生與人類的活動完全無關的事實,人為事件則是人的活動引起的,但是在民事法律效果中法律不考慮行為人的意思內容(如,就罷工在民法上的意義而言,罷工工人的主觀狀態就不是民法關注的內容),即視為該事件中不存在人的意思。
自然事件包括人的出生和死亡、自然災害、一定時間的經過、天然孳息的產生等;人為事件則包括戰爭、罷工、動亂等。
至於作為法律事實的行為的分類,正是本文要討論的問題,但由於分類標准很多,本文僅從如何區分民事事實行為的角度討論一下行為的分類問題。

④ 民事法律事實

民事法律事實,就是指民事法律規范所確認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象。根據是否具有直接的人的意志性,民事法律事實可以分為事件與行為。事件分為不可抗力、時間的經過、人的出生和死亡、其他。法律事實是反映現實生活情況的存在,具有使法律規范發生作用的杠桿的意義,是把法律規范和具體主體的權利義務聯系起來的環節。因此,法律事實伴隨法律關系的整個生命過程,即產生、變更、消滅。

法條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九條:民事權利可以依據民事法律行為、事實行為、法律規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方式取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⑤ 法律事實的分類是

法律事實的種類
在法律事件中,法律事實多種多樣,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回將其劃分成不答同的種類。
(一)法律事件與法律行為
依是否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作標准,法律事實大體上可以分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兩類。
法律事件是以法律規范規定的、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引起法律關系形成、變更或消滅的客觀事實。法律事件又分為社會事件和自然事件兩種。前者如社會革命、戰爭等,後者如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災害等,這兩種事件對於特定的法律關系主體(當事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不以其意志為轉移的。 但由於這些事件的出現,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就有可能產生,也可能發生變更,甚至完全歸於消滅。
法律行為可以作為法律事實而存在,能夠引起法律關系形成、變更和消滅。因為人們的意志有善意與惡意、合法和違法之分,故其行為也可以分為善意行為、合法行為與惡意行為、違法行為。
(二)肯定式法律事實與否定式法律事實
這是根據法律事實的存在形式而做的分類。肯定式法律事實是指只有當這種事實存在時,才能引起法律後果的事實。否定式法律關系是指只有當這種法律事實不存在時,才能引起法律後果的法律事實。

⑥ 法律事實包括幾大類

法律事實
法律事實是由法律規范說規定的,能夠引起法律後果即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現象。
法律事實分為事件和行為兩種。
法律事件是指一種與人的意志無關的客觀現象,如自然災害、人的自然出生和死亡等。
法律行為是指人的有意識的活動,分為合法行為和非法行為,非法行為又分為違法行為和中性行為。

民事行為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凡民事主體基於意思表示而進行的,能夠產生一定的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都是民事行為。
民事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可變更或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為,不包括侵權行為、違約行為、無因管理行為等事實行為。

事實行為
所謂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主觀上並不具有產生、變更或消滅法定民事法律關系的意思,只是客觀上由於法律的規定而產生一定法律後果的行為。事實行為大多數情況下是指合法行為,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事實行為分別包括:無因管理行為、正當防衛行為、緊急避險行為以及侵權行為、違約行為、遺失物的拾得行為、埋藏物的發現行為等。它們都屬於民事合法行為,均能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變化,在當事人之間發生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效果。

民事法律行為與事實行為相區別的根本標志在於是否存在意思表示,也即要看法律後果的產生是由當事人的主觀意思表示,還是法律的客觀規定。
一、不全面,因而是錯誤的。
二、正確的表述應當是:民事法律事實是根據民法(民事法律規范)的規定,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事實。
三、解析:民事法律關系是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其產生、變更或消滅,首先必須符合民法的規定。但是,民法的規定本身,並不能直接引起民事權利義務的產生、變更或消滅。例如,民法規定,民事主體可以對合法取得的財產享有所有權。但這一規定並不能直接使某個具體的當事人享有某項具體的所有權。當事人要實際地享有所有權,必須通過自己的行為(如買賣、贈與等)才能取得對特定財產的所有權。因此,在符合民法規定的前提之下,當出現某種可以導致民事後果的客觀情況時,民事法律關系才能產生、變更或消滅。這些能夠依法引起民事後果的客觀情況,被稱為民事法律事實。
就民事法律規范、民事法律事實以及民事法律關系三者的關系而言,民事法律規范是確認民事法律事實的依據,民事法律事實是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具體原因,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消滅則是民事法律事實所必然導致的結果。而從根本上講,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消滅,是民事法律規范作用於社會的客觀表現。這就表明:
1.只有當民法規范把某種客觀情況與一定的法律後果相聯系時,這種客觀情況才具有法律意義,才被認為是民事法律事實。例如,根據民法的規定,損害他人財產應予賠償,即損害他人財產的行為應當引起賠償的法律後果。因此,這種行為是民事法律事實。但是,一般的生活中的行為(如讀書、看報),則不引起任何法律後果,因而不構成民事法律事實。
2.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和法律對各種行為評價的變化,民事法律事實的種類、范圍及其導致的法律後果也會發生變化。例如,在我國《民法通則》頒布以前,損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不能導致財產賠償後果,即精神損害不能成為產生損害賠償後果的民事法律事實。但在《民法通則》頒布以後,精神損害賠償為法律所確定,即同樣的行為便成為引起賠償後果的民事法律事實。

⑦ 法律事實的種類

依據是否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可將法律事實分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兩類:

(1)法律事件是由法律規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如地震、火山噴發等。

(2)法律行為是由法律所規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 變更和消滅的、可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的行為。

(7)民法法律事實分類擴展閱讀:

法律與事實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事實問題不同於法律問題,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時候,其實已經默認事實與法律是有區別的。

應當承認,在很多情況下,事實與法律的確存在著較為明確的區分,如一個人是否殺人,是一個事實問題,而要裁定該殺人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尤其是要作殺人「預備」、「中止」、「未遂」、「既遂」的區分) 並是否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則是一個法律問題。

法律與事實的區別常常出現在分析法律案例中。

一般說來,事實問題是指事情的真實情況,強調事情的真實性,而法律問題主要是指國家制定認可的行為規則。

事實一般包括時間、地點、天氣、光線、速度、顏色、人物身份、所說、所做、所聞以及推斷的事實如行為人的意圖、精神、心情、知識等事項,法律問題主要包括對於某個問題應用何種法律規則,對法律規則如何作適當的闡述,及法律要求或許可做什麼。

事實問題所涉及的是某些通過感官、證據或據以進行推理而可認知的事物的存在、性質和狀況等問題,是通過調查過去某時間、某人、某事的存在狀態等來認知的情況;

法律問題涉及的是法律制度中某些規則是否存在、正確闡述和正確適用等問題,它要通過法規、案例和權威性法源的解釋來確定或否定。法律問題是法院法官在考慮了從權威性的法律淵源中提出的規范,並聽取了法庭辯論之後決定的。

⑧ 民事法律事實包括哪些

民事法律事實,是指法律規定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終止的客觀現象。只有為法律規定或承認的並能產生民事後果的那些事實,才能成為法律事實;只有一定的法律事實發生,才能在當事人之間發生一定的法律關系或者使原來的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法律事實可分為事件和行為兩大類。事件是指與人的意志無關的客觀情況,如地震、洪水、死亡等。例如,甲酒後駕車,撞死了乙,乙死後,乙的兒子丙繼承了其財產。在本例中,至少發生了兩個法律關系:侵權行為之債和繼承法律關系。導致侵權行為之債發生的是行為(酒後駕車撞人),導致繼承法律關系發生的是事件(死亡)。行為是指人的有意識的身體動靜。行為可分為表示行為與非表示行為。表示行為是指表示一定心理狀態的行為,合同、遺囑等民事法律行為是最典型的表示行為。非表示行為又稱事實行為,簡而言之,就是沒有表示一定心理狀態的行為,具體來說,是指行為人主觀上沒有變動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但依據法律的規定在客觀上導致民事法律關系變動的行為。非表示行為比較典型的是先佔、拾得遺失物、無因管理、創作作品、侵權行為等。

⑨ 什麼是法律事實可以怎麼分類

1、法律事實,就是法律規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現象。法律事實的一個主要特徵,它必須符合法律規范邏輯結構中假定的情況。

2、法律事實依據不同的標准可以作不同的分類。

(一) 法律事實大體上分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

(二) 依據法律關系的產生是否要求某種現象存在或不存在,法律事實又可以分為肯定性法律事實與否定性法律事實。

肯定性法律事實是指依據法律某事實出現時,才能引起法律關系的事實,如婚姻法規定的法定婚齡,即是引起婚姻關系的肯定性事實;否定性事實是指某一法律關系,若要產生,就必須排除的事實,如婚姻關系的建立,就必須排除直系血親與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關系,該「直系血親與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關系」就屬於否定性法律事實。

(三) 從法律關系演變所依據的數量,可以將法律事實分為單一法律事實與法律事實構成單一法律事實。

(四) 從法官認定事實是否需要進行鑒定來看,法律事實分為鑒定認定的事實與非鑒定認定的事實通過鑒定認定的事實主要源於事實認定具有很強的專業屬性,需要藉助於相關專業技術、專業標准來對相關事實進行定性,否則法官對事實難以作出法律上的評價,實質上是現代科學技術在案件訴訟中的運用。

(9)民法法律事實分類擴展閱讀:

法律的部分特徵:

具體事實。法律事實一定是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具體的行為或事件,它並不等同於法律中被立法者所抽象概括的事實,但這種具體的行為或事件一定是被包含在法律中的,否則就不可能得到法律的調整。

認定事實

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後果的事實,並非都經過了法官的認定,如買賣合同的簽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權利義務,依法進行婚姻登記後在當事人之間便產生了夫妻間的權利義務,交通事故發生後肇事方主動救治病人、支付醫療費用等種種權利義務的演變並未經過訴訟途徑,這是因為法律的實現大多是靠當事人的自覺遵守,不論這種遵守是哈特所說的「內在觀點」抑或「外在觀點」。

熱點內容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與扶貧 發布:2025-01-18 11:55:00 瀏覽:887
黑子林律師 發布:2025-01-18 11:23:10 瀏覽:354
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發布:2025-01-18 11:10:53 瀏覽:208
2013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8 10:10:11 瀏覽:745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發布:2025-01-18 09:52:13 瀏覽:127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