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基礎理論

民法基礎理論

發布時間: 2022-04-18 08:05:56

民法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wenku..com/...36f613.html - 2011-6-17

㈡ 民法基礎理論

應該是民法總論這塊
一民法的概念和適用
二民法基本原則
三民事法律關系
四自然人
五法人
六合夥
七法律行為
八代理
九訴訟時效和期限
主要就是這裡面的概念理論知識

㈢ 民法學包括哪些呀,

民法包括的可多了~~簡單地說除了刑事案件屬於刑法的范疇 和政府的案回件屬於行政發范疇 基本上剩答下的你聽說的都是民法包括的了一、 傳統民法學(一) 民法總論(二) 人格權法(三) 親屬法(四) 繼承法
(五) 物權法(六) 債的關系法總則(七) 合同法(八) 侵權行為法(九)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
二、 商事法學(一) 商法總論(二) 公司法(三) 票據法(四) 保險法(五) 金融法(六) 證券法
(七) 海商法
三、 知識產權法學
(一) 知識產權法總論
(二) 專利法
(三) 著作權法
(四) 商標法
四、 經濟法
(一) 經濟法學基礎理論
(二) 反壟斷法
(三) 反不正當競爭法
五、 社會法
(一) 社會法學基礎理論
(二) 勞動法
(三) 社會保障法
(四) 環境法學
(五) 科技法學
用術語說民法涵蓋: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知識產權法、繼承法、婚姻家庭法等。

㈣ 誰能講一下「民法基本理論」是指什麼是民法基本原則嗎知道的嗎

民法的基本理論是對民法這一門學科的基本介紹,比如,民法的概念、版
調整對象、基本性質、權淵源、基本原則等,是對民法的介紹,
包含了民法基本原則的內容。
在這里,民法是一門學科民稱,准確點說應該是民法學。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法作為一個部門法的基本法學理論,
是指貫穿民法的立法、司法、守法的根本思想,
是貫穿民法各個部門和制度的總的指導原則。
比如我國民法的誠實守信、公平等,這是法律的基本原則,
和具體原則、具體條款是相對應的。

date

㈤ 民法考試內容

物權法
物權法是相對而言比較有難度的部門法,所以同學們在學習時要注意
根據往年的考察情況統計,物權法中高頻考點為下表中的加粗紅色字體部分。其中,基於法律行為的動產物權變動、善意取得、抵押權、質權、留置權、佔有每年考察的概率非常高,需要重點掌握。
債法
接下來是債法部分,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保證的內容每年必考。債的分類與定金、第三人代為清償、代物清償也逐漸出現在了考試中,需要我們加以掌握。
合同法
合同法中,合同的相對性、合同解除、合同的成立,雙務合同中的履行抗辯權、買賣合同等每年必考。合同法的內容很重要,我們在復習合同法時要細心仔細,一點點分值都不能錯過。
相應的,學習合同法就要把握一條主線——合同的從生到死,也就是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變更和解除。在把握這一主線的基礎上,牢記一個要點「合同的相對性」,在解題過程中,找准真實意思表示的雙方,抓住行為主體,進而跟著邏輯,就能找到准確答案。
侵權責任法
侵權責任法的學習中,抓住兩個要點:侵權行為人和責任分配原則。
在此要強調,侵權責任法因為會涉及到舉證證明,所以就與民事訴訟法有連接點,而由於目前法考命題的綜合性,在這方面需要考生格外認真。
親屬與繼承法
最後就是我們的親屬與繼承法了。其中,夫妻財產制度、繼承權、遺囑繼承與遺贈以及法定繼承需要我們牢牢掌握。婚姻繼承法的內容比較少,考點更多集中於繼承法中。
總結
法考不是一個你背法條就能順利通過的考試,學民法需要注重理解,需要對所有重點法條及重點考點——如表見代理、一物數賣、無權處分、善意取得、締約過失、物權效力與債權效力之區分等——的理解。
注重實例分析:
民法知識多以實例形式考察,所以即便考生將法條規范記憶得一字不差,但只要不能准確理解且具備分析應用能力,那麼無論是選擇題還是主觀案例題均極易出錯。
考點重復率:
民法科目存在一些重點考點,這些重點考點占據每年考試相當的分值比例,考生可通過有效把握這些重點考點來提高成績。如合同的效力樣態、表見代理、多重買賣、債權合同效力與物權變動效力的區分、善意取得與無權處分、觀念交付、地役權、擔保的競合、債權人的代位權與撤銷權、違約責任承擔方式、買賣合同風險負擔、轉租、責任競合、著作權歸屬、著作許可權制、無效婚姻、離婚財產處理、代位繼承、侵權責任主體的特別規定等。
一、必須要有體系化、系統化的基礎復習階段
民法極具體系性,全面復習是基礎階段最好的方法,系統復習民法基礎理論,將零散知識片段,整合為邏輯知識體系,打下扎實的基礎。在這一階段理解與記憶並重,不能純粹的記知識點和法條,否則你的知識結構將呈現碎片化,將來難以做到融會貫通。如果一上來就只看重點法條,只復習濃縮版教材,則方法嚴重錯誤。
二、總論、物權、合同為民法的絕對重點
這三部分佔總分值將近四分之三,孰輕孰重,一目瞭然。總論學不好,必定影響物權和合同部分的復習。
三、歷年真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做歷年真題,就是做來年真題。對每一道真題,都要徹底掌握,逐題、逐項完全吃透,並能靈活應用。當然,也不能過於糾結在幾個爭議題目和偏怪題目。

㈥ 傳統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什麼

私有財產所有權不受限制、契約自由、過失責任等三大原則。

㈦ 民法的主要內容

一、在基本原則中加入「綠色原則」著力打造環保立法環境

《民法總則》第九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二、完善了自然人制度強化了對未成年人權利的保護

1、增加了對胎兒利益的保護

《民法總則》第十六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該條規定是在民法通則基礎上新增加的一條規定,也是在起草、審議過程中受關注、討論比較多的一條規定。

2、下調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齡標准

《民法總則》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3、完善了監護制度

(1)擴大了被監護人的范圍

《民法通則》第十七條規定的被監護人范圍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而民法總則拋棄了「精神病人」概念,表述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從內涵而言,注重法言法語。

從外延而言,擴大了保護范圍。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老年人因疾病等原因導致辨識、認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欠缺的情形越來越多,另外還存在著一定數量的智力障礙和植物人,還有一些因生活態度與習慣不良而欠缺意思能力的人(如:浪費成性、酗酒成性、賭博成性、吸毒成癮之人等).

這些的生活習性與常人有異,其行為能力因為受到對某種物質依賴而經常處於不穩定狀態,因此大多數國家都選擇將其列為行為能力受限制的范圍。

(2)確立擔任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

第二十八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親屬;(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3)刪除了精神病人所在單位

第十七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 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4)增加了成年人意定監護的規定

第三十三條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三、完善法人制度進一步細分法人主體資格

第九十七條 有獨立經費的機關和承擔行政職能的法定機構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機關法人資格,可以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

第九十八條 機關法人被撤銷的,法人終止,其民事權利和義務由繼任的機關法人享有和承擔;沒有繼任的機關法人的,由作出撤銷決定的機關法人享有和承擔。

第九十九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取得法人資格。

法律、行政法規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百條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依法取得法人資格。

法律、行政法規對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百零一條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可以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

未設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委員會可以依法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

四、完善民事權利保護尤其是知識產權、虛擬財產等方面的保護

1、對個人信息保護作了明確規定

《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此次將個人信息保護相關內容寫入《民法總則》,與以往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明確了個人信息的歸屬關系,意味著個人可以把信息作為一種民事權利,如果這種民事權利被侵害了,被侵權人有獲得法律救濟的權利。這是法律隨著社會經濟變化而進行的重大調整。

2、加強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權利人依法就下列客體享有的專有的權利:

(一)作品;

(二)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三)商標;

(四)地理標志;

(五)商業秘密;

(六)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七)植物新品種;

(八)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

知識產權作為民事權利的一種,是指權利人依法就知識產權客體享有的專有的權利。《民法總則》中對於知識產權的權利客體作了原則性的規定,也為通過單行法規制知識產權預留了空間。

3、增加對數據和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

《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將數據和網路虛擬財產(如:互聯網賬戶、游戲裝備、Q幣等網路財產)寫入《民法總則》,一方面順應了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發展的現實需要,另一方面也為虛擬財產多樣化後進一步加強民法意義上的保護奠定了基礎。

數據和虛擬網路財產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物。

五、完善民事責任制度細化了不同情形下的責任分擔方式

民事責任是民事主體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民事義務的法律後果。關於民事責任,《民法總則》主要作了以下規定:

1、民事主體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2、列舉了停止侵害、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懲罰性賠償等承擔民事責任的主要方式。

3、為匡正社會風氣,鼓勵見義勇為的行為,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不能讓見義勇為者「流血又流淚」,一直是公眾的呼聲。針對當前我國見義勇為引發糾紛的案例實際,《民法總則》將見義勇為的行為用法律形式予以鼓勵和保護,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見義勇為行為的後顧之憂。

此外,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六、延長了訴訟時效期間進一步擴大了維權空間

訴訟時效是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該權利將不受保護的法律制度。關於訴訟時效,《民法總則》主要作了以下規定:

1、將一般訴訟時效的期間規定為三年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將現行民法通則規定的一般訴訟時效期間由二年延長至三年,這一變化能夠適應社會生活中新情況的不斷出現、交易方式與類型不斷創新、權利義務關系更趨復雜的現實情況與司法實踐,有利於建設誠信社會,更好地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

2、增加了特殊訴訟時效規定

《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遭受性侵的未成年人,以18周歲為起算點,在18歲至21歲之間,均可向法院主張權利。

如果期間有中止、中斷的情形發生,甚至在特定情況下有延長的情形,那麼還可以比21歲的時間更長。

增加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後訴訟時效的特殊起算點,為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成年以後提供尋求法律救濟的機會,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利益。

(7)民法基礎理論擴展閱讀:

民法總則的八大變化:

一、《民法總則》變化一

自然人出生、死亡時間按照以下順序認定:「出生證明記載→戶籍登記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其他證明」,改變了《民通意見》規定的「戶籍證明記載→出生證明記載→其他證明」的順序

二、《民法總則》變化二

第16條:胎兒在涉及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方面,視為具有權利能力,但其分娩時為死體的除外。

該規定將對胎兒利益保護的范圍從《繼承法意見》第45條確立的遺產「特留份」制度擴大到「接受贈與」。

三、《民法總則》變化三

自然人限制行為能力的年齡起點從《民法通則》中的10周歲改為8周歲。

如果不明白為什麼如此修改,不妨走訪幼兒園和小朋友侃侃,就明白其合理性。

四、《民法總則》變化四

(1)取消「有關組織指定前置」,有關當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2)增加規定「臨時監護人」。

(3)增加「未成年人父母遺囑指定監護人」制度。

(4)增加「意定監護」,即完全行為能力人「未雨綢繆」,與相關主體事先協商確定自己日後的監護人。

(5)規定「父母、子女、配偶」的監護人資格與「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義務分離,即被撤銷監護人資格後,應繼續履行相關義務。

五、《民法總則》變化五

(1)確立財產代管人「輕過失免責」規則。

(2)被宣告死亡人死亡時間的認定:一般情形為「宣告死亡的判決作出之日」,特殊情形為「意外事件發生之日」。

(3)規定撤銷死亡宣告後婚姻關系自行恢復的例外情形:配偶申明不願自行恢復。

六、《民法總則》變化六

《民法通則》將民事法律行為界定為「合法」行為,於是存在「民事行為」與「民事法律行為」之實質區分。《民法總則》果斷去掉民事法律行為的「合法性」評價,即只要以意思表示為要素,能引起民事法律關系變動的行為,都屬於民事法律行為。

七、《民法總則》變化七

限制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

(1)不再區分單方行為與合同行為。只要行為與其行為能力相適應,在滿足其他有效要件的前提下,均有效;而超出行為能力范圍實施的行為,均效力待定。

(2)該規定結束了舊法時代對「單方行為」與「合同行為」效力區別評價的局面(限制行為能力人實施的單方行為一律無效,合同行為或有效或效力待定)

八、《民法總則》變化八

《民法通則》中撤銷權的行使期限採取一刀切的規范模式:主觀標准1年。

《民法總則》將其分為三種情形:

(1)欺詐、顯失公平——主觀標准1年;

(2)脅迫——脅迫行為結束之日起1年;

(3)重大誤解——主觀標准3個月。

此外,上述三種情形均受最長除斥期間5年(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算)的限制。

㈧ 民法各項基本原則的表現和理論依據

我國民法通則第3—7條對我國民法的原則做了規定,概括其內容,大約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民法內容有普遍約束力的原則,是指導民事立法、民事審判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如平等、自願等原則,還有一些是適用於特定民事法律關系的原則,如公平、誠實信用、禁止權利濫用等原則。
一、平等原則 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體的身份平等。身份平等是特權的對立物,是指不論其自然條件和社會處境如何,其法律資格亦即權利能力一律平等。民法通則第3條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平等地享有權利,其權利平等地受到保護。
二、自願原則 自願原則的實質,就是在民事活動中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去從事民事活動,國家一般不幹預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當事人的選擇。其內容應該包括自己行為和自己責任兩個方面。自己行為,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參與民事活動,以及參與的內容、行為方式等;自己責任,即民事主體要對自己參與民事活動所導致的結果負擔責任。
三、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指在民事活動中以利益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在民事主體之間發生利益關系摩擦時,以權利和義務是否均衡來平衡雙方的利益。因此,公平原則是一條法律適用的原則,即當民法規范缺乏規定時,可以根據公平原則來變動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公平原則又是一條司法原則,即法官的司法判決要做到公平合理,當法律缺乏規定時,應根據公平原則作出合理的判決。
四、誠實信用原則 所謂誠實信用,其本意是要求按照市場制度的互惠性行事。在締約時,誠實並不欺不詐;在締約後,守信用並自覺履行。如果說任何自由都是受制約的自由,那麼誠實信用應是題中之義。然而,市場經濟的復雜性和多變性昭示:無論法律多麼嚴謹,也無法限制復雜多變的市場制度中暴露出的種種弊端,總會表現出某種局限性。民法規定該原則,使法院在審理具體案件中,能主動干預民事活動,調整當事人利益摩擦,使民事法律關系符合正義的要求;另一方面,法院可根據該原則作出司法解釋,填補法律的漏洞旨由於該原則位階高、不確定性強,用而不當也可能會成為司法專橫的工具,對該原則的運用,必須與其他原則結合起來統籌考慮。
五、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中必須正確行使民事權利,如果行使權利損害同樣受到保護的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時,即構成權利濫用。對於如何判斷權利濫用,民法通則及相關民事法律規定,民事活動首先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及習慣,行使權利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在我國由於采民商合一的立法例,商法並非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因此,實質意義的民法是指廣義的民法。

㈨ 如何學習民法

學習民法學的方法大致有兩種:

其一,是從抽象到具體、從一般到特殊的學習方法,即基本上按照民法典的結構順序進行學習;

其二,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方法,即從具體的事例實有的或者假設的案例入手學習民法;

第一種方法,可以使我們對民法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即掌握民法的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體系,為進一步學習、研究民法或者從事民法實務奠定扎實的知識基礎。但這種學習方法,對初學者來說,要理解、記憶許多專業概念術語,有相當的難度。

第二種學習方法,從具體案例入手,可以喚起對民法理論的興趣,但僅靠這種學習方法不大可能准確理解和掌握整個民法的基本結構和整個概念、原則、制度、理論體系。

因此,現在提倡交替採用上述兩種學習方法:
1、即為了掌握民法的基本結構和整個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體系,須採用第一種學習方法,精讀一、二種較好的民法教材或者體系書;
2、在此基礎上再採用第二種方法,閱讀一些民法實例研習著作,使我們結合實例對民法各項概念、原則、制度獲得正確的理解和把握;
3、然後再閱讀一些具有較高學術水準的專題研究著作、相關專題論文,以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民法理論素養;
4、在具有比較扎實的民法知識的基礎上,應閱讀民法方法論著作和民法判例研究論文,以掌握解時適用民法的方法、規則和理論,提高運用民法和研究民法的能力。在採用第一種方法學習時,須注意兩個問題:

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先學好民法總論部分的內容,再順序學習物權、債權、親屬、繼承。民法總論部分,不僅是整個民法的基礎,而且是整個現代法治的基礎。學好這部分內容,再學習其他部分就比較容易。當學習其他部分時,也應當遵循同樣的規律,先著重學好該部分的基礎知識,例如學習債權部分,應先著重掌握債權總論部分,然後再學習各種合同;

二、遵循「閱讀、記憶、理解、運用」的規律。民法是一套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的體系,其基礎是一套有嚴密邏輯關系的概念,掌握了這套概念,就掌握了民法的思維框架。經驗表明,法官在裁判中、律師在處理案件中、學者在分析案例中如果出現失誤,往往源於沒有掌握好這套概念或者發生概念混淆。

熱點內容
新車貼膜法規 發布:2024-11-15 15:14:09 瀏覽:949
淘寶司法拍賣費用 發布:2024-11-15 15:14:01 瀏覽:71
公共法律服務平台方案 發布:2024-11-15 14:03:56 瀏覽:74
美國紐約律師 發布:2024-11-15 13:58:45 瀏覽:932
2014注冊會計師經濟法音頻 發布:2024-11-15 13:45:47 瀏覽:768
司法廉潔隊伍 發布:2024-11-15 13:04:04 瀏覽:513
對校園法治社理解 發布:2024-11-15 13:02:37 瀏覽:313
平面設計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5 13:02:33 瀏覽:25
勞動法固定期限合同視為長期 發布:2024-11-15 12:18:11 瀏覽:740
老賴民法 發布:2024-11-15 11:56:26 瀏覽: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