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人民法院立案案由

人民法院立案案由

發布時間: 2022-04-18 13:24:37

① 案由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決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現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決定》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20年12月29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決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工作實際,對2011年2月18日第一次修正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作如下修改:
一、修改第一級案由3個
1.變更第一級案由「第四部分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糾紛」為第一級案由「第四部分合同、准合同糾紛」。
2.變更第一級案由「第十部分適用特殊程序案件案由」為第一級案由「第十部分非訟程序案件案由」。
3.增加第一級案由「第十一部分特殊訴訟程序案件案由」。
二、修改第二級案由13個
4.增加第二級案由「三十、獨立保函糾紛」。
5.變更第二級案由「三十三、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為「三十四、認定自然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
6.增加第二級案由「三十五、指定遺產管理人案件」。
7.增加第二級案由「三十七、確認調解協議案件」。
8.增加第二級案由「三十八、實現擔保物權案件」。
9.增加第二級案由「四十二、公司清算案件」。
10.增加第二級案由「四十三、破產程序案件」。
11.增加第二級案由「四十六、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
12.增加第二級案由「四十七、申請人格權侵害禁令案件」。
13.增加第二級案由「五十一、與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有關的糾紛」。

② 如何確定案由

民事案件案由的確定,是立案、審判實務中不可迴避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法發[2008]11號)於2008年4月1日起施行,原《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同時廢止。該規定有利於當事人准確選擇訴由,有利於對受理案件進行分類管理,有利於人民法院在民事立案、審判實務中准確確定案件訴訟爭點和正確適用法律,有利於提高案件司法統計的准確性、科學性。
一、民事案件案由的涵義
所謂民事案件案由,是指民事訴訟案件的名稱。反映案件所涉及的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是人民法院將訴訟爭議所包含的法律關系進行的概括。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主要是以民法理論對民事法律關系的分類為基礎,結合現行立法及立案、審判實踐,將民事案件案由分為四級案由。一級案由10種,如人格權、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糾紛等;在第一級案由項下細分為30種,作為第二級案由,如婚姻家庭、所有權、合同、勞動爭議、與公司有關的糾紛等;在第二級案由項下,又列出了361種案由,作為第三級案由,第三級案由是實務中最常見、最廣泛使用的案由;在部分第三級案由項下,又列出了300多種案由,作為第四級案由。
二、如何正確確定民事案件案由
1、民事案件案由的確定的依據。一般地是根據當事人主張的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來確定,鑒於具體案件中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爭議的焦點可能有多個,,爭議的標的也可能是兩個以上,為保證案由的高度概括和簡潔明了,民事案件案由的表述方式原則上確定為「法律關系性質」加「糾紛」,不再包含爭議焦點、標的物(貨款、工程款)、侵權方式等要素,如「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
民事案件案由在堅持以法律關系的性質來作為案由的確定標準的同時,對少部分案由也依據民訴法理論「訴」的分類里的確認之訴、形成之訴的標准進行確定,如「企業出資人權益確認糾紛」,系確認之訴,即請求人民法院確認當事人之間存在一定的法律關系或確認當事人民事權利的訴訟,目的在於確認當事人是否享有所爭議的出資權益。
2、確定民事案件案由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在立案和審判過程中,確定民事案件案由,只能適用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不得擅自編造案由,如自定「欠款糾紛」作為案由,這是准確的,也是不嚴謹的。如果出現應當規定為新的第三級或第四級案由,可以及時層報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整理、篩選、補充相關的案由。
其次,一審法院在立案和審判過程中,應當根據訴爭的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或依據確認之訴、形成之訴的標准,先從《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列出的第四級案由中選擇;第四級案由沒有規定的,依次類推,則適用第三級案由;再沒有,則可以直接適用第二級案由,直至第一級案由。
再者,同一訴訟中,涉及兩個以上的法律關系,屬於主從關系的,應當以主法律關系來確定案由,如金融借款合同及擔保合同糾紛案件,應以主法律關系即金融借款合同法律關系來確定;但當事人僅以從法律關系起訴的,則以從法律關系來確定案由;不屬於主從法律關系的,則按訴爭的兩個以上民事法律關系確定並列的兩個案由。
此外,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增加或變更訴訟請求,導致當事人訴爭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的,則應當相應地變更案件的案由。
還有尚要注意的,對一審人民法院認定的法律關系,確定的民事案件案由是錯誤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訴爭的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予以糾正,重新確定案由。

③ 人民法院受理醫療損害糾紛案件的案由范圍包括

法律分析:1、醫療服務合同糾紛;即然是合同糾紛,追究的是違約責任。當然不包括精神損害問題。違約責任是一種彌補損失的責任。患方要提供雙方存在醫療服務合同關系的證據,還要提供醫療機構違約的事實證據以及由於院方違約給患方造成損失的證據。2、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由於在新案由規定中取消了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的案由,所以在今後的起訴時都是以醫療損害賠償糾紛進行訴訟,只是人民法院在審查時,發現如果是構成醫療事故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對患者的訴請進行評判。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決定》第三百七十六條 侵權責任糾紛中醫療損害責任糾紛包括:(1)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權責任糾紛(2)醫療產品責任糾紛;

④ 人民法院怎麼規定醫療糾紛案由

你好,《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將醫療糾紛的案由分為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和醫療服務合同糾紛,這樣的分類卻易造成對非醫療事故引起的其他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由無法確定的問題。因此,2008年4月1日生效的新《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將「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更改為「醫療損害賠償糾紛」。下面法律快車小編為您介紹。

一、醫療糾紛案由分類

醫患關系建立後,患方對醫療行為有異議可以選擇侵權之訴也可以選擇違約之訴,這是患方的權利。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將醫療糾紛的案由分為兩類: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和醫療服務合同糾紛。

而在醫療侵權糾紛中僅僅規定了「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在醫療侵權糾紛中只有構成醫療事故的才能以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為案由提起訴訟,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則不能起訴,該《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並未對此加以解釋。在《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之後頒布的《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一下簡稱《通知》),中明確將醫療侵權糾紛的法律適用分為兩種:即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而對醫療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醫療賠償糾紛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可見,兩者在對醫療侵權糾紛的分類上是存在沖突的。

既然非醫療事故損害糾紛都不能作為案由成立,那麼其就不應該成為人民法院審理的范圍,而按照《通知》的規定又有其適用的法律,也就是說可以成為法院的審理范圍,顯然這樣的規定是矛盾的。《通知》在法律適用上的不同規定為當事人在發生醫療糾紛後選擇對其有利或者說最能獲得高額賠償的民事法律關系進行索賠提供了立法依據。從司法實踐中看,由於《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賠償額度較低,當事人便會積極選擇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進行索賠。兩個規定上的不一致,使得當前醫療糾紛案件的審理出現了混亂。

二、審判實踐中確定醫療糾紛案由的局限性

最高人民法院將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賠償糾紛具體規定為「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而對非醫療事故引起的其他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在案由方面並沒有規定。如果人民法院嚴格按照《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來確定當事人提起的醫療糾紛訴訟,我們會發現人民法院在審查當事人起訴確定立案案由時,只能確定為「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這樣造成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僅有醫療事故引起的損害賠償在立案時得到人民法院支持,而其他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損害賠償糾紛,如屬醫療過錯行為但尚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損害賠償糾紛、醫療過錯糾紛、醫療故意行為、醫療過失行為和醫療機構無過錯但不能免責的行為以及醫生違反告知義務並造成患者不當損害的等等損害行為,是不能作為當事人起訴時的理由的。這樣規定在實踐中會產生兩種情況:

1、只有經過鑒定機構認定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才能請求損害賠償,醫療糾紛的范圍被縮小了。

2、對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損害賠償糾紛被排斥在醫療糾紛的案由之外,這樣一來,就出現了患者確因醫療過錯受到損害而得不到法律支持。

那麼對於不構成醫療事故而又確因醫療過錯受到損害的,是否還可以依據其它案由進行起訴(比如人身損害賠償)呢?現無明確的規定。而人民法院用其他案由來確定醫療行為所引發的損害賠償是欠妥的。因為根據最高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規定的案由來看,醫療糾紛既可以歸於第一部分的第134種服務合同也可以歸於第二部分權屬、侵權及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糾紛的第214種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在醫療事故的案由選擇了侵權以後只有一種歸於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種的小分類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所以醫療事故和人身損害賠償是種和亞種的關系,二者沒有平行關系,因此患者選擇了侵權以後只能選擇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再者,患方在醫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後果的情形確實是一種「人身損害」,但應當看到這一損害的發生不是普通行為造成的人身損害,而是在醫療中造成的,因此醫療行為恰當與否是當事人訴爭的法律實質,以普通的人身損害界定醫患之間賠償義務關系不利於明確、公平處理醫患關系。

小編提醒:2008年4月1日生效的新《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將「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更改為「醫療損害賠償糾紛」,上述問題相應得到解決。

【相關知識】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印發〈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的通知》中,對確定案由是這樣規定的:「第一審法院立案時可根據當事人的起訴確定案由。當事人起訴的法律關系與實際訴爭的法律關系不符時,結案時以法庭查明的當事人之間實際存在的法律關系作為確定案由的依據。」

也就是說在訴訟中有立案案由與結案案由之分,前者是根據當事人的起訴確定,後者是以實際存在的法律關系確定。醫療事故以外的其他醫療賠償糾紛包括以下糾紛:

1、醫療故意行為引起的賠償糾紛。

2、療機構的診療、護理行為造成患者傷害雖不構成醫療事故,但確因其診療、護理行為存在過失引起的賠償糾紛。

3、他違反醫療方面法律、法規的行為引起的賠償糾紛。

網頁鏈接

⑤ 民事起訴的案由,是由當事人確定還是由法院來確

是由法院來確定的。當事人要明確自己的訴訟請求,法院會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以及法律關系的基礎來確定案件的性質,確定案件的案由。

⑥ 在網上申請強制執行要求被執行人還錢的立案案由是什麼啊

具體要看是什麼欠款,比如貨物的欠款,就是買賣合同糾紛。比如是工程欠款,那就是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在比如是自然人之間借出去的錢,對方打的欠條,那就是民間借貸糾紛。因為欠款是要審查基礎關系的,所以要看具體的糾紛,才能確定案由。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運用國家強制力量,根據發生法律效力文書明確具體的執行內容,強制民事義務人完成其所承擔的義務,以保證權利人的權利得以實現。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民事判決書、實現擔保物權裁定、確認調解協議裁定、支付令等。一經生效,義務人即應自動履行。如拒不履行,權利人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通過判決,需要承擔對應執行義務的人員,進入執行程序時,都可以稱為被執行人而失信被執行人,則是在被執行人基礎上,通過手段使無法執行,使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而被執行人實際上是有能力執行的如:惡意隱匿、轉移財產,採取玩消失等手段,拒不執行甚至採取暴力抗法的手段阻撓執行等失信被執行人會被納入徵信系統。這個司法解釋的出台,旨在指導各級法院正確有效使用信用懲戒措施,建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並促使失信被執行人盡快履行義務,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因此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調取被執行人的身份信息,再向法院提交。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 第十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刪除失信信息:(一)被執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或人民法院已執行完畢的;(二)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協議且已履行完畢的;(三)申請執行人書面申請刪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審查同意的;(四)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後,通過網路執行查控系統查詢被執行人財產兩次以上,未發現有可供執行財產,且申請執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財產線索的;(五)因審判監督或破產程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對失信被執行人中止執行的;(六)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執行的;(七)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終結執行的。有納入期限的,不適用前款規定。納入期限屆滿後三個工作日內,人民法院應當刪除失信信息。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刪除失信信息後,被執行人具有本規定第一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重新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依照本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刪除失信信息後六個月內,申請執行人申請將該被執行人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⑦ 民事起訴狀案由有哪些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案由分類有人格權糾紛,婚姻家庭、繼承糾紛,物權糾紛,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糾紛,知識產權與競爭糾紛,勞動爭議、人事爭議,海事海商糾紛,與公司、證券、保險、票據等有關的民事糾紛,侵權責任糾紛,適用特殊程序案件案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⑧ 民事起訴的案由,是由當事人確定還是由法院來確

民事起訴的案由,來當然源是由法院來確定,不會由當事人確定的,因為案由是法院內部用來區分、統計案件類型的一種概括後形成的案件名稱。
當事人只要明確自己的訴訟請求就行了,法院會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以及法律關系的基礎來確定案件的性質,確定案件的案由。

⑨ 法院審理案件時是否可以變更案由

可以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的通專知》第二款規屬定:

「第一審法院立案時可根據當事人的起訴確定案由。當事人起訴的法律關系與實際訴爭的法律關系不符時,結案時以法庭查明的當事人之間實際存在的法律關系作為確定案由的依據,例如名為聯營實為借貸的,定為借款糾紛。」

根據該條規定,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似乎是可以變更案由。

拓展資料: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第35條之規定,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時,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

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本案中,雖已查明原、被告系保險待遇糾紛,法院承辦法官依職權告知了可以變更訴訟請求,當事人認為契約之訴根本不成立,堅持不變更訴訟請求,人民法院是否可以依職權變更案由。

熱點內容
公共法律服務平台方案 發布:2024-11-15 14:03:56 瀏覽:74
美國紐約律師 發布:2024-11-15 13:58:45 瀏覽:932
2014注冊會計師經濟法音頻 發布:2024-11-15 13:45:47 瀏覽:768
司法廉潔隊伍 發布:2024-11-15 13:04:04 瀏覽:513
對校園法治社理解 發布:2024-11-15 13:02:37 瀏覽:313
平面設計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5 13:02:33 瀏覽:25
勞動法固定期限合同視為長期 發布:2024-11-15 12:18:11 瀏覽:740
老賴民法 發布:2024-11-15 11:56:26 瀏覽:723
佛山經濟律師 發布:2024-11-15 11:04:47 瀏覽:675
申請法律援助書怎麼寫 發布:2024-11-15 10:42:48 瀏覽: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