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上海高院司法解釋

上海高院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4-18 16:00:11

❶ 它項權證到期後法院查封和抵押權那個優先

抵押權不受抵押登記機關登記的抵押期限影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第52條規定「抵押權與其擔保的債權同時存在,債權消滅的,抵押權也消滅」,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第12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登記部門要求登記的擔保期間,對擔保物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第202條規定「抵押權人應當在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行使抵押權;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可見,抵押權不受抵押登記機關的抵押期限影響,抵押合同中約定的抵押期間以及在有關登記機關登記的抵押期間,關於登記期限的約定和規定都是沒有法律約束力,即無效的,抵押權受制於主債權的訴訟時效,抵押期間與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同步,即使抵押權人的土地他項權證登記的抵押期限到期後因查封未續,只要主債權未過訴訟時效,抵押權仍然有效。
二、抵押土地被先行查封的影響。
根據法律規定,人民法院可以對已經設定抵押的財產採取查封、扣押措施等財產保全或者執行措施,不影響抵押權的效力,財產拍賣、變賣後所得價款,應當在抵押權人優先受償後,其餘額部分用於清償申請執行人的債權。因此,抵押物被先行查封對抵押權人的優先受償權不會造成實質不利影響,但會使抵押權人喪失對抵押物的優先處置權,增加抵押物的處置時間及成本,最終影響到抵押權的順利實現。
(一)抵押權人與抵押人不能通過協議方式處置抵押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195條的規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抵押權人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協議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其他債權人可以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協議。抵押權人與抵押人未就抵押權實現方式達成協議的,抵押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抵押財產。抵押財產折價或者變賣的,應當參照市場價格」,由此可見,抵押權人實現抵押權的方式有兩種,即與抵押人協議處置(折價或拍賣、變賣)或通過申請法院處置(拍賣或變賣)。在抵押人配合的情況下,通過協議處置比通過法院處置的效率要高,而且處置成本相對較低。如果抵押物被其他債權人申請法院查封後,依據查封的法律效力,抵押 權人通過與抵押人協議處置抵押物的行為無效,只能通過法院處置途徑才能實現抵押權。
(二)抵押權人對抵押物的優先處置權充滿不確定性。
1、抵押權的實現受制於首先查封法院對債權人債權的訴訟、判決及執行進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的第93條規定「對人民法院查封、扣押或凍結的財產有優先權、擔保物權的債權人,可以申請參加參與分配程序,主張優先受償權」,同時第91條又規定 「對參與被執行人財產的具體分配,應當由首先查封、扣押或凍結的法院主持進行。首先查封、扣押、凍結的法院所採取的執行措施如系為執行財產保全裁定,具體分配應當在該院案件審理終結後執行」。因此,在首先採取查封等措施的法院對相應的債權糾紛未經審理、判決並進入執行程序的,抵押權人的抵押權難以實現,而此進程抵押權人作為抵押權人無法控制,不過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首先查封法院與優先債權執行法院處分查封財產有關問題的批復》規定,執行過程中,應當由首先查封、扣押、凍結(以下簡稱查封)法院負責處分查封財產。但已進入其他法院執行程序的債權對查封財產有順位在先的擔保物權、優先權(該債權以下簡稱優先債權),自首先查封之日起已超過60日,且首先查封法院就該查封財產尚未發布拍賣公告或者進入變賣程序的,優先債權執行法院可以要求將該查封財產移送執行。
2、因抵押權人主張抵押權優先需要向首先採取查封措施的法院申請移送,在首先查封的法院為異地法院的情況下,抵押權人與法院的協調成本會增加,可能抵押權人的合法權益將難以得到充分的保護。
3、在抵押物的價值有限,特別是在抵押物的預計變現價值僅能滿足或部分滿足抵押權人的優先受償權的情況下,由於首先申請法院採取查封措施的債權人預計變現後自己難以受償,即使法律規定60日後,抵押權人可以申請移送,但申請首封的債權人往往仍會向抵押權人提出給予其適當清償份額作為加快處置抵押物的條件,否則就怠於處分,使得優先受償權人的優先受償權難以及時有效實現,從而影響抵押物的處置時間和價值。
綜上所述,抵押權人土地他項權證抵押期限到期後因法院查封無法延期對抵押權人的優先受償權不會造成實質不利影響,但會影響土地的優先處置權,增加抵押物的處置時間及成本,建議抵押權人在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內,及時訴訟,主張優先受償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❷ 上海市高院的司法解釋能否用於河南省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所出台的,並不能被稱之為司法解釋,只是上海地區的指導意見而已。河南省可以參考上海地區的指導意見,但是指導意見並沒有適用於河南效力。
所謂司法解釋,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所出台的解釋。

❸ 司法解釋和地方法規不一致的情況下一般適用司法解釋,那為什麼不對地方法規進行修改呢

由於各地的實際情況有區別,部分法規在出台的時候授權地方立法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地方性法規或者實施細則。這種模式減輕了中央立法的壓力。但是也帶來了地方差異。但是授權的本身,並不影響中央立法部門對於地方的立法管轄權。所以不一致的情況下,優先採納中央的立法。地方立法更新的滯後收到立法程序的影響。只有在中央立法更新之後,地方才能開始更新。
麻煩採納,謝謝!

❹ 哪裡可以找到最高院和上海市高院所有的司法解釋

http://www.law-lib.com/law/
新法規速遞

❺ 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五條是什麼意思

第五條: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內認定為夫妻共同財容產。
主要爭議焦點是租金是否屬於孳息。針對這一焦點,上海高院對此做了解答:當事人將屬於個人所有的房屋出租,因對房屋這類重大生活資料,基本上是由夫妻雙方共同進行經營管理,包括維護、修繕,所取得的租金事實上是一種夫妻共同經營後的收入,因此,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租金一般認定為共同所有。但若房屋所有人有證據證明事實上房屋出租的經營管理僅由一方進行,則婚姻存續期間的租金收益應歸房產所有人個人所有。

❻ 1999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印發 幾類民事案件的處理意見 的通知 完整內容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印發《幾類民事案件的處理意見》的通知
(滬高法[1999]528號)

第一、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各區、縣人民法院:

1999年7月23日,本市召開了《全市民事審判質量講評會》,會議針對當前民事審判中需要明確的問題進行了研究討論,對一些具體問題達成了比較一致的認識,形成了《幾類民事案件的處理意見》。該意見於1999年9月15日由我院審判委員會第48次會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供你們在審判時參考執行,同時請你們將審判實踐中遇到的有關問題及時報告我院。
幾類民事案件的處理意見

目前新類型民事案件大量涌現,由於立法的相對滯後性和某些法律規定過於原則,缺乏操作性,給審判實踐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鑒此,在國家和地方立法及最高法院司法解釋明確之前,我們對以下幾類民事案件的處理暫先提出如下意見,供參照實施。

一、精神損害賠償
目前法律對精神損害賠償適用范圍,賠與不賠的尺度,賠多賠少的標准等缺乏統一明確的規定,實踐部門認識也不盡一致,法律權威性和社會效果不好,我們認為:
1.精神損害賠償具有補償性與懲罰性雙重特徵。公民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生命健康等權利遭到侵害時,必然會造成財產上的損失。同時也會導致精神上的創傷,引起痛苦等感受,運用法律手段,尤其是民事救濟手段,責令侵害人向受害人支付一定數額的賠償費,能使受害人精神上得到安慰,物質上得到補償,同時責令侵害人支付一定的賠償費也是對侵害人應有的制裁,能夠使其從錯誤中汲取教訓,遵紀守法,尊重他人,如果偏重於其中一項而忽視了另一項,那麼對於公民的保護就是不完整的,不充分的。
2.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不應隨意擴大。從目前《民法通則》第120條和最高法院公布的案例看,法律和司法解釋明確可予精神損害賠償的案件僅限於對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生命健康權五項權利造成侵害而引發的案件,對於侵犯公民其它人身權利的,法律、司法解釋均未明確。因此,我們傾向於在法律、司法解釋允許的范圍內給予當事人一定的精神損害賠償,法律不明確的,先不考慮。
至於在一些相鄰糾紛、合同糾紛案件中,當事人提出諸如噪音污染引起精神焦慮,合同期待利益喪失引起精神痛苦等損害賠償請求的,一是沒有法律依據;二是後果一般不嚴重;三是通過責令停止侵害或賠償經濟損失等其他民事救濟手段足以彌補損害,所以此類糾紛一般不適用精神損害賠償。
3.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人一般僅限於受害人本人,只有當侵權行為致本人死亡時才可由其直系親屬行使。在公民人身權利遭受侵害時最痛苦的通常應是受害人本人,其他人的擔憂、悲傷、焦慮等精神反應都是建立在受害人本人的痛苦、憤怒、失落等情緒之上的,並會隨著本人生理、心理活動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如果受害人本人的精神權利得到了補償,其他人的精神反應也會減弱。而當侵權行為致受害人死亡的情況下,由於受害人已不可能得到物質補償和精神利益補償,與他生活密切相關的直系親屬如果也不能獲得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權利的話,那麼他所產生的對親人遭受痛苦的同情及自己失去親人的悲哀等精神創傷就會疊加卻無法彌補,這是不公平的。所以應當允許受害人的直系親屬在侵權行為致受害人本人死亡時,獨立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請求,直系親屬有多人的,賠償金在多人中平分。
4.是否適用精神損害賠償,應視具體案情確定。《民法通則》第120條關於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條文中用的是「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的表述,說明對於適用精神損害賠償存在著或然性,如果侵權行為手段、方式不惡劣,受害人的損害程度不嚴重,社會影響不大,或者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不深,用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非財產性民事責任方式或者收繳非法所得等民事責任制裁方式足以填補損害,撫慰受害人並制裁違法行為的,可以不適用精神損害賠償。
5.精神損害賠償的數額不能脫離國情。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應當在受害人主張的范圍內酌定。人民法院無權責令加害人承擔超出受害人主張范圍的賠償數額。至於具體的數額除了要考慮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的手段、方式,受害人的損害程度,侵權行為的社會影響等因素外,還應當與當地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相適應,盲目地追求高額賠償而不加以限制,只會貶低精神損害賠償的意義,誤導人們追求不當利益。因此我們考慮就目前上海市實際生活水平而言,精神損害賠償額以一般最高不超過人民幣5萬元為宜(上海人均GDP的二倍),不考慮外國人與本國人、法人與自然人、獲利與未獲利情況。因為精神損害賠償雖有對精神利益進行補償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一種加罰措施,受害人的其他損失可以通過經濟賠償彌補,加害人的獲利也可以通過制裁方式收繳,侵權人和受害人的特殊身份不應成為確定賠償額的因素。當然如果加害行為特別惡劣,受害人的損害程度特別嚴重或者社會影響特別大,需要提高賠償額的話,也可以適當提高,但為謹慎和統一起見,判決前須報高院民庭復核。
二、人身損害賠償
1.人身損害賠償的法律適用問題。《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等是處理人身傷害案件常用的幾個法律、法規。
其中兩個「處理辦法」雖為行政法規,但內容與《民法通則》中規定的侵害他人身體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三者之間並不矛盾。因此法院在審理相關案件時,應當依照《民法通則》、《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的有關規定,根據案件具體情況,綜合運用,妥善處理。
2.人身損害案件的賠償標准。人身損害案件按什麼標准進行賠償是審判實踐中的又一難點。現行的法律、法規中制定的賠償標准存在著一些差異。《民法通則》、《消法》比較原則,只有賠償項目,沒有具體的賠償標准;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第146條雖規定了「侵害他人身體致使其喪失全部或部分勞動能力的,賠償的生活補助費一般應補足到不低於「當地居民基本生活費的標准。」但其中的「當地居民基本生活費標准」又很難把握。市統計局、民政局每年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均沒有基本生活費的統計參考值,而他們列出的「最低生活保障線,居民平均生活費,貧困扶助線」數據與基本生活費相比,似乎又有區別。《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等實行的又是限額補償的辦法。
在《民法通則》缺乏具體賠償標準的情況下,我們意見可以參照相關的其他法律法規確定的計算期限和計算方式,《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中用的是「當地居民平均生活費」標准,這一標準是在統計居民年消費額的基礎上得出的,反映的是居民的年消費狀況,對此統計局每年公布參考值。與其他兩項指標相比,這一數據更接近居民的實際生活狀況和實際生活水平,更有利於最大限度地保護受害人的利益。
3.學校在未成年學生傷害事故賠償糾紛中的責任。
(1) 學校對在校的未成年人負有管理責任,非監護責任。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受其年齡、智力和認知水平的限制,在校學習和生活期間,學校應承擔對他們進行教育、管理和保護的責任,但是學校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因為,最高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60條規定:學校等只有在「單位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這顯然與民法上的監護責任有別,監護人責任並不以監護人的「過錯」為構成條件。因此學校責任僅僅是管理上的,而非監護性質。
(2) 對傷害事故,學校承擔過錯責任。
確定學校在未成年人傷害賠償案件中的過錯責任,首先要以學校具有應當履行的特定職責為前提,學校違反了該職責,就應承擔過錯責任;其次還應看學校是否盡到了注意義務,應該注意卻未注意的,應承擔責任;最後學校作為未成年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有義務保證學校設施的安全、可靠,如果設施存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可能,並發生傷害情況的,就應承擔過錯責任。第三人或者受害學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學校的民事責任。
(3) 當事人對損害都沒有過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按公平責任原則,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
存在過錯是學校承擔責任的前提,但並不意味著排斥公平責任原則,在一定范圍內適用公平責任原則,不但是合理的、必要的,而且還能起到補充、完善過錯責任原則的作用。
(4)賠償標准《民法通則》有規定的,按《民法通則》規定處理,《民法通則》不明確的,參照其他損害賠償法律法規。
三、消費者權益糾紛
1.《消法》第49條的適用。從立法精神來看,《消法》立足於保護消費者權益。如果機械地理解「消費者」的概念,考察消費者購物動機,很容易給已實施欺詐行為的商家以口實。這不僅不能體現《消法》特別保護消費者的立法精神,也會削弱《消法》在打擊假冒偽劣商品方面的作用。《消法》第49條首開懲罰性賠償制度之先河,就是鼓勵人們與制假賣假的製造者和銷售者、服務者進行斗爭。因此,無論是什麼樣的人,無論是知假也好不知假也好,凡是確認經營者構成欺詐的,就應當適用《消法》第49條,給購買人以加倍賠償。
2.個人向開發商購買房產傾向不適用《消法》。傾向認為,房屋買賣不同於一般的消費品買賣。房屋為不動產,房地產管理法有很多特別規定(如登記、過戶等等),故房屋買賣應適用房地產法。
3.患者與醫療機構之間的糾紛一般不宜適用《消法》。醫療機構治病救人不同於一般服務行業所提供的服務。我國的醫療制度總體上還是福利性質的,醫療機構本身不是盈利性單位,治病救人既是醫院專屬的職權,也是它的義務,不同於其它消費領域,雙方的權利義務可以協商;加之醫療這一特殊服務受科學水平、技術手段的限制,以及由於患者個體的臨床差異,治療檢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意外情況,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對此一般並無欺詐或隱瞞的故意,因此應把此類糾紛界定為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而不是適用《消法》。
至於美容、整容、健身減肥等非治療疾病,具有經營性、盈利性的服務項目,發生糾紛後是否適用《消法》可以另行研究。
4.如何認定《消法》第49條中的欺詐行為?欺詐是主觀故意。從誠實信用和公平交易的原則出發,如果經營者能夠證明自己確實「不知」、「差錯」,可不認定欺詐。反之經營者就應該承擔責任。因為欺詐故意的心理狀態,只要經營者否認,消費者就無法舉證,堅持要消費者證明經營者的故意心理狀態,對消費者是苛刻的,也是不公平的,因此,在消費者完成一般的舉證(如購物發票、損失依據、標識與產品不符)後,應由經營者證明自己並非故意欺詐消費者。有的銷售者認為出售假冒偽造,是「無意售假,屬工作差錯,不屬欺詐行為」。銷售者售假,有可能不知實情,但不能推卸其過錯責任。根據《消法》有關規定,銷售者理應做好進貨驗收工作,杜絕假貨進店。經營者還應依法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和服務的真實信息,經營中銷售假貨,就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所以,應讓銷售者先行承擔加倍賠償責任,銷售者承擔責任後再向生產者追償。消費者誘導營業員在購貨發票上作虛假記載、錯誤說明後向法院起訴的案件,經營者如有確切證據證明發票上的虛假(不實)記載系消費者誘導而作出的,也不應認定經營者的行為構成欺詐,宜作為無效民事行為處理。
四、車輛在停車場所丟失,如何承擔責任
車輛在停車場所丟失引發的賠償案件近來倍受社會關注。最高人民法院建議此類案件宜從保管關系是否成立,當事人對於車輛丟失是否有過錯,兩個角度進行審理。根據這一精神,我們認為,保管關系是否成立,必須符合:一、當事人之間就車輛的保管達成過具有保管法律特徵的協議(包括書面、口頭或其他形式)。二、保管人實際控制委託人所委託的車輛。對於那些封閉式的,具有現代設備、現代管理方式,收費較高的商業性停車場,可以推定保管關系已經成立。而那些在開放式的,不需辦理特別手續的停車場發生的糾紛,一般不認為保管關系成立。如果保管關系不成立,法院應考慮當事人對車輛丟失有無過錯,有過錯的,按過錯大小承擔賠償責任,無過錯的,不承擔賠償責任。系爭車輛如果投過保,保險公司理賠後主張代位追償權的,法院應依照《保險法》第四十四條之規定,從當事人對保險事故的發生有無直接責任出發,有直接責任的,支持代位追償權,無直接責任的,不予支持。
五、勞動爭議
1.如何認定勞動關系解除的時間:勞動關系與一般的民事關系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建立、終止,根據勞動部門的有關規定應履行一定的招工、退工手續。但辦理退工手續的前提是勞動關系已經終止,從因果關系說先有勞動的終止,然後才有辦理退工手續、開具退工單的問題。
對勞動關系的解除,勞動法根據解除原因的不同,規定了好幾種情況,因而確定勞動關系解除的時間應因案而異,不能一概而定。對協商一致解除以及期限屆滿、條件成就而解除的,應當以協商一致的日期及期限屆滿之日,條件成就之日為勞動關系解除的日期;對用人單位因勞動者具有違紀等勞動法第25條規定的原因而解除勞動合同的,屬用人單位行使單方解除勞動關系的權利,其性質是單方行為,不需要對方(勞動者)同意,只要用人單位合法地行使法定解除權,其解除勞動關系的意思表示到達對方(勞動者),該行為即發生法律效力,因此,單方解除勞動關系的,可以解除通知到達對方的日期為勞動關系解除的日期;勞動者根據勞動法第31條規定單方解除勞動關系的,亦應當依法行使該權利,勞動關系的解除應是在書面通知單位滿30天後才發生效力,未以書面通知單位,以及通知未滿30天的,均不發生勞動關系的解除。
2.勞動爭議案件中,許多勞動者因單位未開退工單而要求賠償損失的問題。開具退工單主要是用人單位的義務,同時勞動者也應予以一定的配合。對未開具退工單,應分析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過錯大小。對勞動者來說,沒有退工單無法建立規范、正式的勞動關系,這實際是對勞動者就業權的侵犯。為體現保護勞動者的精神,促使單位盡快按規定履行義務,高院在去年的滬高法[1998]168號文中明確,參照勞動部[1995]223號文,以退工前勞動者的工資作為標准,而不是以失業救濟金作為標准。因為失業救濟金本身就是勞動者因失業所應享受的社會保障權利。當然如果是因勞動者不配合而造成無法開具退工單的,勞動者也應承擔適應的責任。
六、婚姻家庭糾紛中的有關問題
1.如何處理老年人要求子女盡贍養義務的案件。一些老年人雖有固定的經濟收入,但尚不能滿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例如老年人因病需要支出醫療、護理等費用,而子女本身由於下崗等因素生活也有困難,這時如果老年人起訴要求子女及其他贍養義務人履行贍養義務,人民法院應著重考慮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因為老年人年老體弱,已經沒有能力通過勞動獲得收入了,相對而言,他的子女處於較為有利的位置,他們有義務幫助父母渡過難關,方式可以是物質幫助,也可以用勞務代替。
2.夫妻分居期間子女撫養費的給付問題。夫妻分居,但在法律上婚姻關系仍然存續,雙方的收入仍然是夫妻共同財產,子女撫育費應當在共同財產中支出,但是實踐中負責照顧子女的一方常常無法從另一方手中得到子女撫育費,這樣離婚時照顧子女方就會提出要求對方補付分居期間未付的子女撫育費。我們認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時子女的生活教育需要確定一個撫育費標准,然後按分居時間,由未付方用分割所得財產抵償另一方,不足以抵償的,可以通過形成債權的方式加以解決。離婚後子女的撫育費數額由人民法院依據子女的實際需要另行酌定。如果夫妻分居一段時間後,又和好的,一方起訴要求對方補付分居期間未付的撫育費,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3.離婚案件如何處理股權。一方或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按比例出資設立公司或分別投資於不同的公司,取得的稅後利潤為夫妻共同財產,離婚分割股權時,人民法院應當依公司性質,首先徵求公司董事會的意見,如果董事會同意轉讓股權,其他董事或第三人願意受讓股權的,轉讓所得財產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予以分割,如果董事會不同意改變原有的股權或出資狀態的,人民法院應當對股權與出資的現值財產權利進行評估,盡可能維持原有的股份或出資狀態,而以其它夫妻共同財產抵償另一方,不足以抵償的,可通過形成債權的方式加以解決。
七、訴訟時效
1.相鄰權糾紛的訴訟時效問題。相鄰糾紛中當事人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損害賠償的,不適用訴訟時效期間規定。因為建立時效制度的目的無非是三項,一是穩定法律秩序;二是便於舉證查證;三是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從而更好的發揮財產的效用。而相鄰糾紛無需引用時效制度就能夠達到這三項目的,主要理由有三點:首先,相鄰關系的存在是以不動產所有人或使用人相互毗鄰這一事實狀態為基礎的,相鄰各方必須為照顧鄰人的通風、採光、通行、安全等,而對自己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作適當限制。互諒互讓,互為便利是處理相鄰關系的重要原則,所以我們在處理相鄰糾紛案件時也應當從公平合理的原則出發,對於一方基於已經存在並將繼續存在的毗鄰關系所作的某些忍讓,例如一定期間內默認鄰人安裝鐵門,忍受鄰人的空調熱氣等,應當本著支持與鼓勵的態度,而不必用時效制度催促相鄰方錙銖必爭、惡化鄰里關系。其次,相鄰糾紛中的排除妨礙,停止侵害,消除危險等請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物上請求權的特徵,這是因為相鄰關系是在對不動產行使所有權使用權時產生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使都具有相當的支配性和排他性,只要所有權或使用權沒有讓渡,權利人就可以直接請求妨礙人排除妨礙,或消除可能發生妨礙的因素,所以無需用時效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再次,相鄰妨礙的事實狀態是構成相鄰糾紛的唯一要件,這一事實狀態一般情況下,是持續存在的,不會產生證據湮滅、證人死亡的困難。因此我們認為在相鄰糾紛中可以不必適用時效。
2.關於94方案購房後產權糾紛的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鑒於94方案本身存在嚴重缺陷,造成了購房時的購房人、職級人、原同住人、具有購房資格的出資人等未作為共有人登記在房屋所有權證書上,雖然以後的95方案對這一缺陷作了更正,但是94方案遺留的糾紛和矛盾沒有解決,上述人的利益沒有得到保護。有些家庭中的權利人向法院提出主張房屋產權,有些家庭至今相安無事,權利人尚不知道自己不享有共有人的權利,由於這些人自身並無過錯,為了保護他們的合法權利,我們考慮訴訟時效從發生爭議時起算,有利於矛盾真正解決。

❼ 上海房產94方案和95方案有什麼區別

上海房地產94計劃與95計劃的區別如下:

區別1,不同的實現時間

94計劃:《出售公共房屋暫行辦法》,1994年5月18日。第十七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95計劃:上海[1995]22 . 1995年出售公共住房方案,1995年6月29日,第5條,「本調整方案的執行日期為1995年7月1日至1日,1996年6月30日」。

區別2, 不同的產權注冊人

94計劃:1996年10月31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頒布了《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法》。1996年「沒有。《關於處理出售公共房屋所引起的爭議的若干意見》。

本文的第二條第九段規定:根據「94」項目買的房,產權登記為一個人,在限制行動,買房子的人買房子的時候,工作年齡的人,人,排名前公共房屋是生活在一起的人,貢獻的人,有資格買房子房屋產權,可以確認房屋產權是共享的。

95計劃:1995年12月13日,95年頒布的1995法規實施公共住房項目的銷售在第五條規定:公共住房的購買對象為了獲得新分配住房的工人永久居住在城市,並在城市的永久居留公有住房承租人在當地或者至少18歲成人生活。

區別3,存在缺陷和差異

94計劃:有嚴重缺陷,造成購房人在買房時,等級人、原同居者、有購房資格的出資人等作為共有人在房屋所有權證書上登記。

95計劃:雖然方案94的缺陷已得到糾正,但方案94留下的爭端和矛盾仍未解決,上述人士的利益也未得到保護。

❽ 法律上陪嫁和彩禮歸誰所有

沒有規定陪嫁和彩禮錢的歸屬問題,只是在損害利益的時候可以起訴。但是,對於離婚以後彩禮的問題,在法律上是有說法的。

相關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資料擴展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對彩禮的含義有著嚴格的限制,而並非任何的贈與都可稱之為彩禮。根據上海高院關於適用最高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若干問題的解答(二)中對彩禮的規定,「彩禮」,具有嚴格的針對性,必須是基於當地的風俗習慣,為了最終締結婚姻關系,不得已而為給付的,其具有明顯的風俗性。因此,人民法院對於當事人訴請返還彩禮的條件,應當首先根據雙方或收受錢款一方所在地的當地實際及個案情況,確定是否存在必須給付彩禮方能締結婚姻關系的風俗習慣,否則只能按照贈與進行處理。

❾ 最高院對被執行人反復提出異議的司法解釋

加被執行主體是執行程序的一項重要的司法活動,當被執行人不能或不能完全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時,追加與原被執行人有具有權利、義務關聯的主體,與原被執行人共同承擔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責任,但這種追加行為必須是有法律明確規定,而且必須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不得自行設定和推斷,不得隨意損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以下為追加被執行人的幾種法定情形: 一、追加被執行人配偶為被執行人。 若裁判文書所確定的債務屬於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債務,則可以追加被執行人的配偶為案件的被執行人,否則就不能追加為被執行人。所以正確界定夫妻共同債務與夫妻個人債務是能否追加配偶為被執行人的前提條件。只有夫妻共同債務才能用夫妻共有財產來償還。夫妻共同債務指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為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履行法定義務所負的債務。 婚姻法第四十一條: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 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的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已經對夫妻財產分割問題作出處理的,債權人仍有權就夫妻共同債務向男女雙方主張權利。一方就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後,基於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向另一方主張追償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十七條規定:夫妻為共同生活或為履行撫養、贍養義務等所負債務,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離婚時應當以夫妻共同財產清償。 最高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規定看,確立了夫妻離婚或一方死亡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債務應負連帶清償責任。為此,應當認為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二、追加合夥企業的合夥人為被執行人。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77條和《合夥企業法》第39條的規定,被執行人為個人合夥組織或合夥型聯營企業,無能力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追加該合夥組織的合夥人或該聯營企業的法人為被執行人。 三、追加無償接受被執行人財產的企業、上級主管部門、開辦單位為被執行人; 《執行規定》第80條規定,被執行主體無財產清償債務,如果其開辦單位對其開辦時投入的注冊資金不實或抽逃資金的,可以裁定變更或追加開辦單位為被執行人,在注冊資金不實或抽逃注冊資金的范圍內,承擔責任。同時驗資單位在企業成立時出具虛假驗資證明的,應在虛假驗資的范圍內承擔責任,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對上海高院([1999]執他字第5號)的答復,對出具虛假驗資證明的單位不應在執行過程中追加,而應通過訴訟程序解決。 根據《執行規定》第82條的規定,作為被執行主體的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或其他投資人已經在注冊資金範圍內或接財產的范圍內向債權人承擔了全部責任的,人民法院不得裁定開辦單位重復承擔責任。 四、追加獨資企業的業主為被執行人; 無法人資格的私營獨資企業,無能力履行法定義務時,可以追加獨資企業的投資者為被執行人。《執行規定》第76條明確規定:「被執行人無法人資格的私營獨資企業,無能力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執行該獨資企業業主的其他財產」。 五、追加總公司、分公司為被執行人; 被執行人為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不能履行法定義務時,人民法院可以裁定追加該企業法人為被執行人。由於分支機構或分公司不具備獨立的民事主體資格,當發生債權債務關系時,分支機構或分公司所屬的法人就應對其債權債務承擔清償責任。《執行規定》第78條、《適用意見》第272條及《公司法》第14條中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法(經)函(1991)38號]和[法函(1995)158號]兩個司法解釋的規定,企業法人分支機構為被執行人時,先執行分支機構財產,其財產不能清償債務的,可以裁定追加企業法人為被執行人;該企業法人直接管理經營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可以裁定追加該企業其他分支機構為被執行人。 六、追加擔保人為被執行人。 被執行主體不能履行法定義務,第三人提供擔保的,應追加第三人為被執行人,但第三人應在擔保范圍內承擔責任。根據《關於適用民訴法問題的意見》第270條和《執行規定》第85條的規定,被執行人在人民法院決定暫緩期限屆滿後不履行義務的,或在審理期間為被執行人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裁定追加擔保人為被執行人。 七、追加被執行人的債務人為被執行人。 被執行主體無力清償到期債務,但享有案外人債權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申請執行人的申請,通知第三人在法定期間內向申請執行人履行債務。根據《關於適用民訴法問題的意見》第300條的規定,被執行人的債權人未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異議,卻擅自向被執行人償付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追加案外人為被執行人,令其在所負的債務范圍內對申請執行人清償債務。 八、追加妨害執行人為被執行人。 案外人有妨害執行的行為,致使生效法律文書無法執行的,可以裁定追加案外人為被執行人。這里所指的是指對人民法院負有執行協助義務有關機構或單位,具有非法轉移被執行人財產的行為,導致案件無法執行的情形。根據《執行規定》第37條、56條的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1995(51)]答復函的規定,案外人有上述行為的,應承擔妨害民事訴訟的責任,同時,應在轉移財產的范圍內對債權人承擔責任。但在實踐中,如案外人追回非法轉移的財產或被執行人仍有其他財產足以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不應追加其為被執行人,只需追究其妨害民事訴訟的責任。 九、追加被掛靠企業為被執行人。 作為被執行主體的企業名為集體實為個體的,應當追加掛靠的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為被執行主體履行給付義務。近年來,部分個體企業掛靠到國有企業或集體企業名下,由這個掛靠企業出具資信證明,到工商部門辦理登記,然後由被掛靠單位按比例收取一定的管理費。

❿ 子女買房 父母的出資該如何認定性質

面對當今居高不下的房價,不少年輕夫妻在買房時,父母都會給予一定的支持,比較常見的方法是:

首付款由年輕夫妻一方或雙方的父母資助,銀行按揭由小夫妻自行歸還,房屋產權登記在小夫妻一方或雙方名下。

如果幾年後夫妻離婚了,資助房款的父母是否有權要回房款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最高院的解釋」)第22條第二款:「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若干問題的解答(一)》(以下簡稱「上海高院的解答」)對該解釋作出了更為具體詳盡的解答:

「我們認為,條文中的「應當認定」是在父母實際出資時,其具體意思表示不明的情形下,從社會常理出發推定為贈與。若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其與出資人之間形成的是借貸關系的,則不能適用該條規定。當然,該證據應當是在當事人離婚訴訟前形成的,離婚訴訟中父母作出不是贈與意思表示的陳述或證明,尚不足以排除贈與的推定。實踐中,對於夫妻婚後,父母出資購買房屋,產證登記在出資者自己子女名下的,從社會常理出發,可認定為是明確向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部分出資應認定為個人所有……」

而根據我國《合同法》第185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由此可見,我國在審理婚姻案件的司法實踐中,將婚後子女購房時父母的出資,以認定贈與為普遍原則(不需要特別的證據),認定借貸為例外(由主張是借貸關系的一方舉證,且證據的形成應當是在離婚訴訟前而非離婚訴訟中);

以認定為對子女及其配偶雙方的贈與為普遍原則,認定為對子女一方的贈與為例外(需要將房屋產權登記在出資者自己子女名下,或有其他明確的意思表示)。 筆者認為雖然「上海高院的解答」比「最高院的解釋」更加具體和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其仍然無法脫離「沒有其他證據,就認定為是贈與」的原則,該處理原則顯然與我國《合同法》中關於贈與的規定不相一致,也不利於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人非常注重情面,親人之間的經濟往來,即使大家都心知肚明是借貸關系,也不一定會寫借條。

以現在的房價而言,老年人在子女購房時的資助往往都是上萬甚至幾十萬,這可能是他們一輩子的心血,而當小輩的婚姻解體時,由於拿不出當時寫的借條,這些老人們不但要承受精神上的痛苦,還很可能蒙受經濟上的巨大損失!

但是,鑒於目前的司法解釋就是如此的規定,因此,奉勸善良的老人們,在拿出巨資幫助兒輩時,除非你已經確定自己是將該款項贈與給子女或及其配偶,否則,請務必要求子女及其配偶出具借條!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07-15,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熱點內容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發布:2025-01-18 09:52:13 瀏覽:127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
法治雲端 發布:2025-01-18 09:46:08 瀏覽:560
委託代理經濟法 發布:2025-01-18 09:45:21 瀏覽:196
司法局三下鄉 發布:2025-01-18 09:44:41 瀏覽:370
堅持統一立法 發布:2025-01-18 09:35:30 瀏覽:236
產生法律責任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2025-01-18 09:31:40 瀏覽:362
司法考試主觀題題型 發布:2025-01-18 09:13:25 瀏覽:816
會計職業道德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8 08:36:27 瀏覽:777
中國古代經濟法判例 發布:2025-01-18 08:20:17 瀏覽: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