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司法解釋溯及力
⑴ 法律溯及力的幾種原則
答:法來在一般情況下自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我國刑法在溯及力問題上採取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
從舊,意味著法律原則上不溯及既往。
從輕,意味著為了保護被告人的權益,在依新法做出的判決責任較輕時,適用新法。
⑵ 以前的違法行為是否適用以前頒布的法律
以前的違法行為是適用以前頒布的法律。
法律分析
法律溯及力,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 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就是這個意思。法條主要是用於法律適用,但是往往法條不可能面面俱到,考慮到所有在法律適用中可能出現的實際問題,在司法實踐中要結合具體案情。所以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出了許多用於指導案件承辦、審理的司法解釋,所以有些法條後面就會有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樣也是為了更好的適用法律,實現法律權威。法律是處於不斷修改的過程中的,法律修改之後就涉及到新法的溯及力問題,溯及力決定了新法頒布前的一個特定階段適用新法還是舊法的問題,刑法也不例外的涉及到新法頒布後的溯及力方面的問題。根據我國刑事司法實踐和相關法學理論,筆者認為,刑法司法解釋的溯及力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刑法司法解釋對所解釋的刑法規定頒布實施以前的案件是否有溯及力;刑法司法解釋對所解釋的刑法規定實施以後而自身發布實施以前所發生的案件是否有溯及力;刑法司法解釋對其解釋的刑法規定實施以後而其自身施行以前,已有司法解釋正在生效實施,新的司法解釋是否有溯及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百九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判決、裁定結果錯誤的,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六項規定的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一)適用的法律與案件性質明顯不符的;(二)確定民事責任明顯違背當事人約定或者法律規定的;(三)適用已經失效或者尚未施行的法律的;(四)違反法律溯及力規定的;(五)違反法律適用規則的;(六)明顯違背立法原意的。
⑶ 訴訟過程中,新法律法規頒布的適用問題!
民事訴訟中復,實體方面應適制用相關法律事實發生時已生效的法律法規,比如《侵權責任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如果侵權行為發生在2010年7月1日以前,那麼就不適用《侵權責任法》,而應適用《民法通則》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
如果相關法律事實發生時還沒有相關規定,可參照案件審理時生效的法律規定。
一般出台司法解釋,在最後部分中,都會對法院的具體適用作出明確規定。
⑷ 我國刑法在溯及力問題上採取的原則是
刑法在溯及力問題上採取的原則是從舊兼從輕原則。
【法律分析】
刑法司法解釋對所解釋的刑法規定頒布實施以前的案件是否有溯及力;刑法司法解釋對所解釋的刑法規定實施以後而自身發布實施以前所發生的案件是否有溯及力;刑法司法解釋對其解釋的刑法規定實施以後而其自身施行以前,已有司法解釋正在生效實施,新的司法解釋是否有溯及力。對於刑法司法解釋對所解釋的刑法規定頒布實施以前未經處理的行為是否有溯及力問題,筆者以為,應著重考慮刑法司法解釋的"依附性"特點,即刑法司法解釋依附於所解釋的相應刑法條文,其解釋內容應不違背立法者的原意和刑法條文中確定的相關基本原則。根據這一精神,由於現行刑法已明確規定了「從舊兼從輕」原則,所以刑法司法解釋對其所解釋的刑法條文頒布實施以前未經處理的行為應堅持「從舊兼從輕原則」。具體到司法實踐中來,應首先看該被解釋的刑法條文是否具有溯及力,如果適用該被解釋的刑法條文對行為人更為有利時,則適用該條文,即司法解釋有溯及力,反之則沒有溯及力。在確定適用該被解釋的刑法條文後,則應看到該司法解釋是否作出對行為人有利的解釋,如果其解釋內容對行為人不利,則不應適用刑法司法解釋,而只能按照該司法解釋生效前的舊法來處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⑸ 我國刑法溯及力原則
我國刑法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從罪刑法定原則中必然引申出刑法不溯及既往的派生原則。因此,我國刑法原則上否認刑法具有溯及力。但從有利於被告的原則出發,對於那些舊法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重,而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行為,例外地承認刑法的溯及力。申言之,我國刑法關於刑法的溯及力,採用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
我國刑法第12條第1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第12條第2款規定:「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根據這一規定,對於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施行前這段時間內發生的行為,應按以下不同情況分別處理:
1.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而修訂後的刑法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即修訂後的刑法沒有溯及力。對於這種情況,不能以修訂後的刑法規定為犯罪為由而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2.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但修訂後的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只要這種行為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就應當適用修訂後的刑法,即修訂後的刑法具有溯及力。
3.當時的法律和修訂後的刑法都認為是犯罪,並且按照修訂後的刑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原則上按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即修訂後的刑法不具有溯及力。但是,如果修訂後的刑法處刑較輕的,則應適用修訂後的刑法,即修訂後的刑法具有溯及力。這里的處刑較輕,根據1997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法第十二條幾個問題的解釋》第1條的規定,是指刑法對某種犯罪規定的刑罰即法定刑比修訂前刑法輕。法定刑較輕是指法定最高刑較輕;如果法定最高刑相同,則指法定最低刑較輕。前引司法解釋第2條還規定:如果刑法規定的某一犯罪只有一個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該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如果刑法規定的某一犯罪有兩個以上的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具體犯罪行為應當適用的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
⑹ 刑法的司法解釋是否有溯及力
刑法的司法解釋有溯及力,具體如下:
一、司法解釋溯及力應採取從舊兼從輕原則
我國刑法明確規定了「從舊兼從輕」的溯及力原則。盡管這一原則不能直接適用於刑事司法解釋(以下簡稱司法解釋)。
但鑒於司法解釋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大量的發揮著闡釋甚至補充刑法立法的功能,其不是刑法甚是刑法,因此,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一致贊同司法解釋在溯及力問題上與刑法一樣,基本採取從舊兼從輕的原則。
這在2001年12月7日「兩高」《關於適用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中也得到了肯定。
該《規定》第二條規定,對於行為時沒有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施行後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釋的規定辦理。
此規定可以簡單總結為「從新」原則;第三條規定,對於具有新舊司法解釋交替的情形,對於發生在新司法解釋施行前的行為,在新司法解釋施行後處理的,採取從舊兼從輕原則;
第四條對於舊司法解釋之前發生的行為,已經辦結的,不再變動,也即「從舊」原則。可以總結:對於新司法解釋施行之前的行為,在新司法解釋之後處理,分為兩種情形:如果無舊司法解釋的,採取「從新」原則;如果存在新舊司法解釋的,採取從舊兼從輕原則。
二、司法解釋溯及力存在的問題
有關司法解釋溯及力的規定似乎並無不妥,但在實務中會出現以下兩種尷尬情形:
第一,適用舊刑法(將修改之前的刑法條文簡稱為「舊刑法」,相應的將修改後的刑法條文簡稱「新刑法」)而同時適用新司法解釋。
此種情況出現在以下情形:發生在刑法修改之前的行為,如果無舊司法解釋可以適用,在新司法解釋施行之後處理的,根據該「規定」第二條的規定,應當適用新司法解釋。但如果新刑法處罰較重,在刑法條文的選擇上根據從舊兼從輕原則應當適用舊法。
因而出現適用舊刑法而適用新司法解釋的可能。
第二,在存在新舊司法解釋的情形,可能出現適用新刑法而同時適用舊司法解釋的情形:
其一,在刑法已經作出修改,但新的司法解釋尚未作出之前,如果新刑法輕於舊刑法,這導致在刑法修改之前發生的危害行為在新刑法生效之後處理的,根據刑法的從舊兼從輕原則,應當適用新刑法,但是在新司法解釋未作出之前,可能適用舊司法解釋;
其二,無論新舊刑法在處罰上的輕重,對於刑法修改後發生的行為,在新司法解釋做出之前進行司法處理的,都有可能面臨著適用新刑法而適用舊司法解釋的可能。
這一沖突並非僅是理論推理,司法實踐大量存在。舉例而言,2011年5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將1997年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的「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修改為「污染環境罪」,在犯罪對象和結果等方面降低了定罪條件,處罰更加嚴厲。
但是最高法院2006年7月28日起施行的有關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直至2013年6月19日被「兩高」有關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的新司法解釋所替代。
這導致2011年5月1日到2013年6月19日期間發生的行為,司法機關在2013年6月19日之前進行司法處理的,就同時適用有關「污染環境罪」的規定和2006年的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是根據其作出時生效的刑法制定的。無論是舊刑法與新司法解釋的交叉,還是新刑法與舊司法解釋的交叉,如果對定罪量刑的規定不存在沖突尚可,在存在沖突的情況下,則會導致部分不符合立法初衷的司法適用爭議。對於這一問題,司法解釋並未作出適用說明。
(6)刑法司法解釋溯及力擴展閱讀:
刑法的效力高於司法解釋
新舊刑法和新舊司法解釋的交叉的原因在於:司法解釋和刑法修改不能同步,司法解釋從舊兼從輕原則的對象是新舊司法解釋,而非針對刑法修改問題。
但由於司法解釋是對審判工作和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做出的解釋,因此,不能苛求司法解釋與刑法修改保持同步,其必然應當在刑法適用一段時間後,在發現司法適用問題和總結司法經驗的基礎上作出。
盡管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情有可原,但是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刑事司法適用過程中的這一沖突。刑法還將不斷修改完善,刑事司法對此應當作出合理解決。
對於由於司法解釋的溯及力問題所導致的新舊刑法與新舊司法解釋交叉適用的解決,必須堅持一個原則:刑法的效力高於司法解釋。
也即,司法解釋應當完全遵循或者讓步於刑法規定。在司法解釋與刑法規定不沖突的情況下,當然可以同時作為司法處理的依據;但當司法解釋與刑法發生沖突,則優先遵守刑法規定,不能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而對所應遵守的立法規定進行調整甚至改變。
具體而言,對於前述可能出現的適用新(舊)刑法而適用舊(新)司法解釋的情形,應當以新(舊)刑法規定為標准。
如果舊(新)司法解釋與新(舊)刑法規定相一致,也即定罪量刑的規定未修改的,可以援引舊(新)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當無舊司法解釋可以援引或者舊司法解釋的規定已經被新刑法所修改,則應當分別對待:
其一,在因為無舊司法解釋而可能同時適用舊刑法和新司法解釋的情形,新司法解釋與舊刑法相沖突的,新司法解釋不能作為適用依據,對案件的處理應當根據舊刑法及其生效期間的判例和審判經驗作出。
其二,在同時適用新刑法和舊司法解釋的情形,舊司法解釋中的規定已經被新刑法更改的,應當以新刑法的規定為准,舊司法解釋則不能再作為適用依據,在尚無新司法解釋可以作為適用根據的情況下,對於刑法條文的解釋則交由法院根據條文修改的立法原意和立法初衷作出判決。
⑺ 刑法中的溯及力該怎麼理解
刑法溯及力採用從舊兼從輕原則,即原則上適用舊法,新法沒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時,則按照新法處理。我國刑法原則上否認刑法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行為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⑻ 刑法的司法解釋是否有溯及力
我國刑法理論認為:司法解釋本身是以法律為基礎、對法律進行的一種解釋,而法律是在行為之前就一直存在的,所以該解釋對之前行為具有溯及力。
⑼ 司法解釋的溯及力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溯及力
溯及力,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該法就不具有溯及力。就現代法而言,法律一般只能適用於生效後發生的事件和行為,不適用於生效前的事件和行為,即採取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則。
司法溯及力理解:
一、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自發布或者規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適用於法律的施行期間。
二、對於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行為時沒有相關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施行後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釋的規定辦理。
三、對於新的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行為時已有相關司法解釋,依照行為時的司法解釋辦理,但適用新的司法解釋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適用新的司法解釋。
四、對於在司法解釋施行前已辦結的案件,按照當時的法律和司法解釋,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沒有錯誤的,不再變動。
拓展資料
相關法律規定:
《刑法》第十二條:【溯及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⑽ 刑法司法解釋的溯及力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後,怎樣適用發生在刑法生效以前的行為。
1、在刑法學中,刑法的效力范圍被認為是其基礎的問題之一,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由於法律的變更,在新舊法如何選擇的問題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實踐困難。討論新舊法的適用,無疑是討論我國刑法溯及力的核心和實質。
2、在司法實踐中,新法取代就舊法的現象十分常見,特別是當新法生效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這就引出了新法是否具有溯及力的問題,
我國刑法第十二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適用當時的法律;
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刑法選取了從舊兼從輕的的原則,此價值取向是有利於行為人的。這體現著我國罪刑法定原則的保障人權之精神。
我國刑法用簡練的語言的對新舊法的適用作了明確的規定,將這里的情況具體分析,大致體現在兩方面,
(1)在行為實施後,法律發生變更,法律評價應採用哪種刑法。
(2)當犯罪行為跨越新舊法時,又應如何進行判斷。這就具體提出了本文開頭所說的司法實踐困難,為解決此諸多問題,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出台了系列相關司法解釋,進一步闡述了我國刑法的溯及力問題。
3、犯罪行為跨越新舊刑法規范的情況。即行為在舊法生效期間開始,結束於新法生效之後,根據新舊刑法關於犯罪是否的不同規定可能,可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對於開始於1997年9月30日以前,繼續或者連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的行為,以及在1997年10月1日前後分別實施的同種類數罪,如果原刑法和修訂刑法都認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追訴,根據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對跨越修訂刑法施行日期的繼續犯罪、連續犯罪以及其他同種數罪應如何具體適用刑法問題的批復》,按照下列原則決定如何適用法律:
(1)對於開始於1997年9月30日以前,繼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終了的繼續犯罪,應當適用修訂刑法一並進行追訴。
(2)對於開始於1997年9月30日以前,連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的連續犯罪,或者在1997年10月1日前後分別實施同種類數罪,其中罪名、構成要件、情節以及法定刑均沒有變化的,應當適用修訂刑法,
一並進行追訴;罪名、構成要件、情節以及法定刑已經變化的,也應當適用修訂刑法,一並追訴,但是修訂刑法比原刑法所規定的構成要件和情節較為嚴格,或者法定刑較重,在提起公訴時應當提出酌情從輕處理意見。
第二,如果法律在行為人的行為實施過程中發生變更,變更後的法律認為是犯罪,而變更前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檢查工作中具體適用修訂刑法第十二條若干問題的通知》中的第三條中部分內容規定:
行為連續或者繼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的,對10月1日以後構成犯罪的行為適用修訂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如果法律在行為人的行為實施過程中發生變更,舊法認為是犯罪,依照新法不認為是犯罪的,根據《刑法》第十二條第一款,適用新法。
(10)刑法司法解釋溯及力擴展閱讀:
發生在刑法生效以前的行為,適用刑法應遵循以下規定:
一、發生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以後至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前的行為,生效的刑法認為是犯罪而生效前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生效的刑法對該行為不具有溯及力,即不能對該行為定罪量刑;
二、發生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以後至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前的行為,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而生效的刑法也依法認定應當予以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定罪量刑,不能按照生效的刑法規定定罪量刑;
三、發生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以後至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前的行為,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而生效後的刑法認為不是犯罪,或者雖然認為是犯罪,但是處刑較輕,依生效後的刑法定罪量刑,即生效的刑法對該行為具有溯及力;
四、刑法生效以前,人民法院按照當時的法律已作出生效判決,不適用生效刑法,即生效刑法對刑法生效以前的判決不具有溯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