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逃稅罪的司法解釋

逃稅罪的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4-19 07:00:21

1. 刑法修正案(七)實施後如何認定逃稅罪

《刑法修正案(七)》第三條對刑法第二百零一條進行了修改,並將原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的偷稅罪修改為逃稅罪(暫定罪名)。上述修改開創了刑事立法上入罪與去罪相結合的先例,即使行為已構成犯罪,只要行為人滿足了法律規定的條件,就不予追究其刑事責任,這契合了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從立法上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既有利於稅收徵收,又極大節約了司法資源,對未來的刑事立法、司法都將產生一定的積極示範效應。對於這一修改,在司法實踐中應作正確理解。
一、行政處罰是否刑事追訴的前置程序
在研究逃稅罪的適用過程中,對這一問題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行政處罰不是刑事追訴的前置程序。理由是,從《刑法修正案(七)》第三條第一款來看,只要是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公安機關就可以立案。立案之後,如果犯罪嫌疑人補繳了應納稅款和繳納滯納金,接受了行政處罰的,公安機關應予撤案,但並不能基於《刑法修正案(七)》第三條第四款的規定就排除公安機關的立案權。
另一種觀點認為,行政處罰是刑事追訴的前置程序。理由是,盡管從字面上來看,前一觀點是正確的,但根據法條第四款的規定,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納稅人補繳了應納稅款,繳納了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這就意味著,法律對此種行為給予了較輕的評價,刑罰其實是稅務機關追繳稅款的保障,只要國家稅收沒有損失,就不追究納稅人的刑事責任,因此,在稅務機關進行行政處罰前,不能確定國家稅收是否有實際損失,在此情況下,公安機關就不宜立案。
筆者認為,通觀《刑法修正案(七)》第三條的規定,第四款實際是對第一款的補充,二者不能割裂開來理解。根據本條第四款的規定,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實施了逃避繳納稅款的行為後,如果其補繳了應納稅款,繳納了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就不予追究刑事責任。所謂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實質就是不構成犯罪。而納稅人實施逃避繳納稅款的行為後,其是否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接受行政處罰是不能確定的。因此,在行政處罰程序完成之前,是無法確定是否應該追究其刑事責任的。而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是立案的條件之一,因此,對於不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納稅人,在行政處罰程序完成之前,公安機關不能立案。公安機關經偵部門在發現這種案件線索後,應將案件移交稅務機關處理。但是,對於扣繳義務人的逃稅行為,以及納稅人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兩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逃稅的,只要達到了立案追訴標准,可直接立案。
二、關於行政處罰是否應限定為生效的行政處罰問題
法條第四款中規定的已受「行政處罰」中的「行政處罰」是否需要限定為「生效的行政處罰」?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存在較大爭議。
一種觀點認為,應限定為「生效的行政處罰」。理由是:有利於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八條第四款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對稅務機關所作出的決定,享有陳述權、申辯權;依法享有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國家賠償等權利。」行政復議法第六條第一項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照本法申請行政復議:(一)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可見,稅務機關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後,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是納稅人的法定權利。如果規定納稅人一旦不接受行政處罰就立即啟動刑事追訴程序,這無異於以司法機關的刑事追訴權變相剝奪納稅人法定的申請行政復議權和提起行政訴訟權,而且,容易造成稅務機關在作具體行政行為時的專橫與恣意。
另一種觀點認為,無需限定為「生效的行政處罰」。理由是: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實施逃避繳納稅款的行為,本身就觸犯刑律,其如果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就不予追究刑事責任,這是法律給予納稅人的一種寬宥,在此情況下,不存在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問題,只要其不接受行政處罰,就應立案對其進行刑事追訴。如果將行政處罰限定為「生效的行政處罰」,將延緩刑事追訴的時間,增加行政訴訟的審理負擔,不利於打擊逃稅犯罪。
對於這一問題,筆者同意後一種觀點。理由是:首先,法條中並未要求是生效的行政處罰,在立案追訴時將行政處罰限定為生效的行政處罰有違立法原意。另外,納稅人接受行政處罰,並不意味著其申請行政復議權和提起行政訴訟權的必然滅失。根據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一條和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無論是在行政復議期間還是在行政訴訟期間,均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事實上,納稅人接受稅務機關的行政處罰是其法定義務,在接受稅務機關的行政處罰,免予刑事追訴後,仍然可另行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也就是說,納稅人哪怕是為了免予刑事追訴而違心地「自願」接受行政處罰,其「自願」接受行政處罰的行為對其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也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三、關於納稅人的刑事免責寬宥權截止時間點問題
司法實踐中,如果納稅人在公安機關立案後再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或者接受行政處罰的,公安機關是否應撤銷案件或者將案件移送給稅務機關?
有人認為,根據《刑法修正案(七)》第三條第四款的規定,納稅人是可以在二審終結前任何訴訟階段行使其刑事免責寬宥權的,因此,公安機關立案後,納稅人再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或者接受行政處罰的,公安機關應撤銷案件。盡管上述結論從法理上推論是正確的,但是,筆者認為,刑法給予納稅人的刑事免責寬宥權不是無限期的,應有一個權利行使的截止時間點。權利應該有所限制,否則,容易導致權利的濫用。很顯然,納稅人的上述刑事免責寬宥權如果沒有一個權利行使的時間截止點,就會使相關的刑事訴訟程序長期處於一種不穩定狀態,甚至到二審終結前,只要納稅人補繳了應納稅款,繳納了滯納金,接受了行政處罰,就歸於無罪,從而使前面已經經過的刑事訴訟程序全部歸於無效,這不僅損害了司法尊嚴,而且浪費了司法資源。鑒於此,必須為納稅人的刑事免責寬宥權設置一個權利行使的時間截止點。從維護司法尊嚴出發,只要納稅人不補繳應納稅款,或者不繳納滯納金,或者不接受行政處罰,就意味著納稅人以其實際行為表明其放棄刑事免責寬宥權的態度,而權利一經放棄便歸於消滅,因此,稅務機關就應將案件移送給公安機關,並由此進入刑事訴訟程序。也就是說,公安機關立案後,納稅人再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接受行政處罰,也不能帶來不予追究其刑事責任的法律結果,其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接受行政處罰的行為只能作為量刑時的一個情節予以考慮。
筆者認為,法條未明確規定納稅人的刑事免責寬宥權的權利行使的時間截止點,應屬立法疏漏,對此,應盡快通過立法解釋或者司法解釋予以明確。

2. 逃稅罪司法解釋有哪些

認定標准:行為人抄偷襲稅數額要達到一定比例和數額或者具備法定情節,才構成犯罪。根據《刑法》第201條規定,偷稅數額占應繳納稅數額的1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才構成犯罪。對多次犯有偷稅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3. 逃稅罪中"數額巨大"指的是多少

根據相關司法解釋,逃稅罪中"數額巨大"標準是一萬元以上。

法律依據: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的有關規定,納稅人進行偷稅活動,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的百分之十以上的;

2、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准,但因偷稅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偷稅的。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逃稅罪】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逃稅罪的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逃稅罪立案標准

1、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 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並且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不補繳應納稅款、不繳納滯納 金或者不接受行政處罰的;

2、納稅人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 二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並且占各稅 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的;

3、扣繳義務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 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4. 逃稅罪的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針對具體的刑事犯罪,除了《刑法》中有具體規定外,有的情況下最高法或最高檢還會制定一些相關司法解釋。對於逃稅罪而言,你知道其相關法律規定都有哪些嗎?詳細內容請閱讀下文了解。
一、什麼是逃稅罪
逃稅罪是指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扣繳義務人採取欺騙、隱瞞等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或者因逃稅受到倆次行政處罰又逃稅的行為。
二、逃稅罪的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1、刑法
第二百零一條【逃稅罪】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該條是由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修訂過的。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納稅人實施下列行為之一,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一)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
(二)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三)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納稅;
(四)進行虛假納稅申報;
(五)繳納稅款後,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所繳納的稅款。
扣繳義務人實施前款行為之一,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且占應繳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扣繳義務人書面承諾代納稅人支付稅款的,應當認定扣繳義務人「已扣、已收稅款」。
實施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行為,偷稅數額在五萬元以下,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在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以前已經足額補繳應納稅款和滯納金,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
上述內容就是小編根據法律規定為您帶來的逃稅罪的內容,希望能為您提供一些幫助。要是你還想了解逃稅罪構成要件、追訴時效等內容的話,可以繼續關注我們網站後期帶來的相關內容。
延伸閱讀:
逃稅罪定罪標準是什麼,怎麼處罰?
對逃稅罪是如何認定的
逃稅罪中數額巨大指的是多少

5. 刑法201條逃稅罪司法解釋內容

法律分析:脫逃罪是依法被逮捕、關押的犯罪分子,為逃避羈押或刑罰處罰,逃離監禁處所的行為。按中國刑法屬於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本罪主要特徵:(1)犯罪主體是被判處拘役以上刑罰,正在服刑的罪犯以及被依法逮捕、關押的未決犯。(2)侵犯客體是司法機關對犯罪分子的管理秩序。(3)主觀上出於故意。(4)客觀上表現為從監禁場所脫逃,或在押解途中脫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一十六條 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脫逃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劫奪押解途中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6. 逃稅罪數額標準是多少

認定標准:行為人偷稅數額要達到一定比例和數額或者具備法定情節,才構成專犯罪。屬根據《刑法》第201條規定,偷稅數額占應繳納稅數額的1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才構成犯罪。對多次犯有偷稅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熱點內容
經濟法是屬於政治嗎 發布:2025-01-18 06:19:31 瀏覽:69
行政法法不溯及既往概念 發布:2025-01-18 06:16:35 瀏覽:329
讀完勞動法感悟 發布:2025-01-18 05:53:41 瀏覽:571
新版勞動法對請病事假的規定 發布:2025-01-18 05:52:09 瀏覽:205
中美法學教育差異 發布:2025-01-18 05:32:42 瀏覽:811
刑事訴訟法第97條規定 發布:2025-01-18 05:25:08 瀏覽:239
司法所法律援助介紹信 發布:2025-01-18 04:53:05 瀏覽:908
復工證明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8 04:33:25 瀏覽:158
自然債務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8 03:45:00 瀏覽:205
商業侵權的法律責任包括 發布:2025-01-18 03:44:47 瀏覽:538